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优秀4篇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优秀4篇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1 20:00:01 点击: 来源:yutu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研究总结 篇一

本年度,根据学校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子课题组承担的是进行教师、家长、学生共读活动与三者之间沟通能力的关系的研究,一年来,我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我们学校可以说是属于城乡结合体,部分学生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比如,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家庭辅导时间少。(很多家长都是做生意的,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孩子)。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培养兴趣成了课题在研究初始阶段的重点工作。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系列活动弥漫书香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每学期开学,我都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些书分别是《夏洛的网》、《我要做个好孩子》、《草房子》、《笑猫日记》、《不一样的卡梅拉》、《窗边的小豆豆》等。在阅读课上师生共度,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共读。

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课外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在教室设立读书角,课余时间同学们逐步对一本本课外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至爱不释手。为切实引导学

生多读书、读好书,我班还举办了读书节活动,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举办了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以及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以读促写读写互动

当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形成一定的阅读积累以后,他们早已领略和感受文字世界的精彩,但如果不写作,回到自己身边,依旧是干巴巴的文字,只有阅读而不写作,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提高,促进阅读的吸收,让阅读兴趣成就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提高家长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

为了确保我班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学生和家长在阅读方案的引领下,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让书香飘进每个家庭,在活动中,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诵诗文,为课题研究增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今后,我们将在如何争取家长配合这一点上,开展研究,努力培养一个个书香少年,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基础上,评选出一大批书香家庭。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我校的课题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制定课题组和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高考命题实践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对上级分发下来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绝不拖延!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中心组理论集中学习5次,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新疆在实施课程改革4年以来,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

三、不断反思,研究促教学

通过改模拟试卷及出高考模拟题,促进了我对考试得分的认识,在教学中促进了我对上课的一些新的认识与反思,对教学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反思,把课题中所学所想,应用到教学中,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本人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各校的同行交流、切磋。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诞生。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三

哈城学校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哈城学校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以新课程研究与实践为背景,立足我校语文课教学实践的实际,以一线教师及初中学生为实践研究主体,运用多元综合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总结以生为本的初中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学的研究。按课题组规定,已完成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部分研究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xx.9—10月制定子课题,制定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xx学年第一学期初,我们根据日月中心学校课题方案《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实践和研究》,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制定了子课题《前置性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2、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二、xx.xx—12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课题的实施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中,我校是这样实施课题研究的: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课题组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教育的春天》

等有关渗透生本理念的书籍,并利用互联网大量阅读有关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等论文及书籍。在阅读的同时,我们及时做好摘记和读书札记,必要时在组内交流读书心得。这种学习既丰盈了我课题组的理论素养,又提升了以理论为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2、教学相长,反复研磨各级各类研讨课、公开课,积极探索并尝试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一年来,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下,我组成员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的做课任务,积极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并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找差距,扬长避短。如陈永生老师和马子清的《生本课堂在实践中的。广泛性》研讨课、受到好评;xx年9月、10月、xx月、我课题组成员到东峡、二中、波行、和平等中心学校去观摩学习生本展示课并聆听该他们讲述的有关生本理念,通过几次的经历与学习,发现我校在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上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存在不足。我们课题组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1)在设置前置性作业上下功夫,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最为重要的,而预习即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知识,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设计前置性作业,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借助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

方式的变化和课堂实施手段的优化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路径。学生到底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才能设计出利于学生操作、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前置性作业题。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要过低也不要过高,应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选择,合理取舍,通过有效的预习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提出要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教师编写前置性作业时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是基础性原则。即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选择初级和中级目标,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前置性作业。二是自学性原则。即前置性作业的情境创设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按课本知识的前后顺序编写,问题设计避免对教材内容的过难或过度整合,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在某些知识点间搭设阶梯,尽量降低自主学习内容的知识跨度。三是方法指导原则。即前置性作业中要明确提出预习方法,加强学生的自学方法指导,每个问题都要提出明确的自学方式和方法。四是自学反思原则。即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能体现学生的质疑问难,多用问题式设计,在多问、巧问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2)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下功夫,构建高效课堂

一是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让双边活动取代满堂灌。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要为教学的内容和目

标服务,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的重难点,明确每一节课需掌握的知识点。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教学策略有:

①学生活动可以是探究活动,也可以是深入思维的讨论活动;

②学生能完成的内容,要设计成学生活动;

③设计的学生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有难有易;

④设计的学生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⑤设计的学生活动要环环相扣,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⑥学生活动要多样化;

⑦设计学生活动时,要精化教的过程,细化学的方式。同时教师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3)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其次要指导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到学生当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尽好“主导”的职责,时刻关注各小组探究方向,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后进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小组

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要先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

(4)是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高效课堂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演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给予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动口,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解决,感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真正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的效果。

3、不断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实践中的提高很大程度决定于本人对实践的反思,决定于是否善于不断在总结经验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我们课题组重视二度备课(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所任班级较多),在课后及时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缺失进行反思并随笔记录,重新整理设计教案;重视自已“照镜子”,通过重现自己的课堂实录,对课堂上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和课堂情景进行分析和评判,找了其中的成败得失,寻求改进教学行为的方法策略和措施;撰写教学随笔,要求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深刻的体验感受

写出来,可以是成功之笔,也可以是失意事件。教学反思为教师搭建了实践与理论相互沟通的桥梁,积累了教育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触颇多:“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同一股春风,让师生感受到别样的精彩。

1、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体现,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与日俱增,教师们能够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善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前置性作业教学设计研究。

2、具体成绩:

(1)、每位老师写出了研究计划

(2)、每位研究成员写出了各自的特色案例

(3)、每位研究成员写出了总结性论文一篇

课题研究总结 篇四

我校立足校本探究“微型课题”,以“微型课题”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用“微型课题”研究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微型课题”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教师们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就是“微型课题”研究。

一年来,我校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共同讨论,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微型课题”向中心小学进行申报立项。学校现在已有12个课题,教师都参与到“微型课题”的研究中来,并做到了有问题(微型课题)的确立、实施方案、阶段总结、活动记录、取得的成绩统计。回想起来,我们已逐步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共识: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和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

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

微型课题研究在有些地区已经由教师的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并实践了好多年,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的欢迎。微型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尽管微型课题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规范和完善,有待组织化、制度化,但它不失为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方式。但目前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家只是对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清楚。另外,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提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微型课题的提法不确恰当,不如用“小课题”或“个人课题”更能说明问题。还有的人认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切口小,过程简单,操作缺乏科学性,不是一种科学研究,最多是一种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巨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人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三、微型课题研究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在微型课题研究情境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微型课题研究完全是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积极姿态,具有“属己”的特性。这种“属已”的特性反映了教师不再只是研究成果的操作者或教育行政指令的执行者,教师成为研究的行动者,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反思性实践中观察研究的过程,收集、分析有关研究资料。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教师从过去的教科研描试转变为主试,这种转变也意味着教师由过去教科研的旁观者转变为教科研的中心人物。

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其中“参与”是指教师参与整个研究的全过程。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构建和利用理论从属巨依赖于这个基本目的。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个人化知识以及内隐知识被当作毫无意义的东西,被忽视了,而微型课题研究关注的正是那些被传统教育研究冷落的教师的“个人化理论”,这种关注将导致教师的专业意义发生变化,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95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