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

材料一∶“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

更新时间:2022-12-30 21:36:24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万……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
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有600分没有啊”“肯定有考600分的学生,考600分以上的学生,哪都有600多分。”此文应出自学渣自救手册。“什么时候结婚啊”“领证之后就结婚。”此类废话套路同样适用于“你什么时候工作、生娃”等七大姑八大姨逢见必问的尴尬问题。“说得挺好的,下次别说了”,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央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
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于是“废话”式警句便被改造出来,形成明褒暗贬、饱含戏谑的阴阳怪气的、“你说的是废话,我说的也是废话”的狂欢。
废话文学是火出圈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火得有多快,它销声匿迹的速度就有多快。“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相比于消极躺平的亚文化和充满大道理的“鸡汤文学”,位于两者之间的“废话文学”更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不断搬砖拼搏中与生活和解的态度。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节选自《废话文学“不好好讲话”的全民狂欢》,真知网,李旋、宁珊)
材料二∶
“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虽然无厘头甚至很无聊,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患者,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尴尬,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三人行,必有三人,那咱仁就是一路人”,有人抛梗,有人接梗,一传一回,年轻人的社交关系很快就能拉近。
从快餐、快递到短视频、实时通信,“快”弥漫于现代社会的时空之中。而在人际交流与信息传播领域,“废话文学”提供了一种延缓交流节奏的可能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高强度输入,会给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人的习得效率不增反降。在紧张的工作间歇,或与挚友小聚时,为轻松交流气氛,打趣上几句“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有助于情绪的调整与积极状态的保持。
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娱乐精神还得有,让“废话”红一下也无妨,无需大惊小怪,但我们不能陷入波兹曼所揭示的困境——“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的互联网文化更不能成为波兹曼所警示的文化——“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
(节选自《废话文学一种可玩的网络“梗”》,公众号“成林思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康熙大帝》等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
B. “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这样的“废话”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和无力感。
C.学会了废话套路的年轻人,再遇到诸如考学和结婚之类的盘问,会显得既从容又绵里藏针。
D.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以创作和分享"废话文学",来表达对海量垃圾信息的不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废话文学”透露出玩世不恭的气质,折射出当代年轻人不堪工作压力而希望“躺平”的心理。
B. “废话文学”绕口令般通俗,年轻人一说出口,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交目的。
C.在快速率而高强度的工作沟通中,插入点“废话文学”,让头脑更加清醒,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D. “废话文学”是柄双刃剑,可能使互联网文化陷入娱乐主义困局,冲淡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我买了辆黑色劳斯莱斯轿车去讨老婆欢心,谁知老婆瞧不起,说它黑不溜秋的。
B. 鲁迅∶我家门前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C. 朱自清∶ 得有点废话, 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D. 我上一次遇到这么无语的事情还是上一次。
4. 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 今年夏天,随着一位有争议的女诗人受人诟病的个别作品引起热议,一首形同废话的"诗"也随之走红,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其走红的原因。(4分)
我想写首诗,
一共有四句。
这是第三句,
这是第四句。


1.【A】虽然废话文学可以追溯到这些历史题材电视剧,但是材料一第2段开头,“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可见,脱离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玩梗,那些废话台词本身不符合“废话文学”标准。
2. 【D】A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一的最后两段,年轻人并不是对工作压力“躺平”,而是对“低信息量内容”不满又无奈的情况下,采取的抗争策略。B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悄然跃动”的交流信息,还得“场合时机运用得当”,才能“润滑”人际关系。C不合文意,材料一末尾指出“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D符合材料二末尾观点。
3. 【C】A属于“凡尔赛文学”的例子,B反映了鲁迅居所的单调和精神的寂寞苦闷,C符合材料一分析废话文学包含了积极价值的主要观点,D是废话文学的典型现象,符合材料一讨论的话题和废话文学的含义,但是不及C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4.①首先提出“废话式吐槽”流行的现象,引出“废话文学”话题②接着界定其特征,考察其渊源、流派③然后阐述“废话文学”具备应对尴尬的社交功能④最后探讨废话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冲废话连篇的互联网内容、以及给忙碌的工作生活减压的意图。(共4分,每点1分)
5.①反映人们对个别肤浅低劣作品的不满和戏谑,他们用同样“无意义”的“诗”进行对冲。②折射出人们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舒缓节奏,放松思维的需要。说点废话正好可以作为调剂减压的阀门。③这类废话体分行“诗”,以其通俗易懂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消弭孤独,建立连接的需求。(共4分,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各1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45356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45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