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 王安石是北宋还是南宋的诗人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 王安石是北宋还是南宋的诗人

更新时间:2023-03-02 11:41:00 点击: 来源:yutu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1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2

  王安石的存世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散文:《伤仲永》《登飞来峰》《上仁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材论》《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慈溪县学记》《扬州新园亭记》《上人书》《祭欧阳文忠公文》

  诗歌:《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 《棋》 《泊船瓜洲》 《与薛肇明弈棋赌》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郊行》《登飞来峰》《千秋岁引》《梅花》《明妃曲二首》《梅花》《元日》《登飞来峰》《商鞅》《书湖阴先生壁》《棋》《春夜》《北山》《苏秦》《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梦中作》

  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清*乐·留春不住》《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千秋岁引·秋景》《菩萨蛮·集句》《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74]

  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75]

  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76]

  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77]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78]

  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79]

  张芸叟:王介甫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80]

  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81]

  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然)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82]

  陆九渊:公畴昔之学问,熙甯之事业,举不遁乎使还之书。而排公者,或谓容悦,或谓迎合,或谓变其所守,或谓乖其所学,是尚得为知公者乎?英迈特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不期人之知,而声光烨奕,一时钜公名贤,为之左次,公之得此,岂偶然哉。[83]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阅读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1)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3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2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2)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3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2

  《长恨歌》

  《忆江南·江南好》

  《钱塘湖春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词三首》

  《忆江南·江南忆》

  《琵琶引》

  《观刈麦》

  《李白墓》

  《花非花》

  《问刘十九》

  《大林寺桃花》

  《卖炭翁》

  《夜雪》

  《暮江吟》

  《放言五首·其三》

  《池上·小娃撑小艇》

  《除夜寄微之》

  《杨柳枝词》

  《采莲曲》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春题湖上》

  《放言五首·其一》

  《望月有感》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阴雨·岚雾今朝重》

  《长相思·汴水流》

  《望驿台》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放言五首·其五》

  《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

  《南湖早春·风回云断雨初晴》

  《为薛台悼亡》

  《垂钓·临水一长啸》

  《放言五首·其二》

  《偶作寄朗之》

  《微雨夜行》

  《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月有感》

  《放言》

 

  《咏菊》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山泉煎茶有怀》

  《观游鱼》

  《放言五首·其四》

  《燕诗示刘叟》

  《春词》

  《村夜》

  《江楼月》

  《南浦别》

  《母别子》

  《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兼寄云皋上人》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

  《开元九诗书卷》

  《和元八侍御升*新居四绝句·看花屋》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慈乌夜啼》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上香炉峰》

  《早寒》

  《月夜登阁避暑》

  《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直中书省》

  《长相思》

  《题岳阳楼》

  《观刈麦》

  《问刘十九》

  《买花》

  《池上》

  《缭绫》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3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与胡适提倡新文*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然而钱钟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3)

——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 (菁选2篇)

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1

  少年英才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抚州市临川区),父亲*,时任临川军判官。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

  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宋仁宗举荐,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

  欧阳修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宋代董煟所着《教荒活民书》,以封建国家从皇帝到各级官吏职责为根据,提出在救荒时各自应该完成的工作。他讲道:“赈济者,用义仓米施及老、幼、残疾、孤、贫等人。米不足,或散钱与之,即用库银籴豆、麦、菽、粟之类,亦可”。有学者认为董煟提出了系统的赈济学说理论,特别提出了对残疾人群体的救助,为后世的救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还特别注重仓储在救灾救济中的作用。历代出现过的仓储形式在宋代几乎都曾设立过,如常*仓、社仓、义仓等,另外还有广惠仓、半储仓、*余仓则是宋代的创举。这些仓储形式对救济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下诏设置广惠仓,救济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

  陈说政事

  嘉佑三年(1058年),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

  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复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恳辞入朝

  此后,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均固辞不就。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遗憾无缘结识;朝廷屡次想委以重任,都担心王安石不愿出仕。

  朝廷任命王安石与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辞谢多次才接受。

  不久王安石任职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众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母亲病逝,遂辞官回江宁守丧。

  宋英宗继位后(1063年—1066年),屡次征召赴京任职,王安石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

  越次入对

  治*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熙宁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同年秋,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新旧党争

  变法伊始,王安石对神宗提出奸佞之论,建议神宗要辨别小人并加以惩处。

  新法颁布后,王安石擢拔吕惠卿、章惇、蔡确等多人,参与变法的实施。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

  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神宗贬为地方官,王安石举荐吕公着代替其职。韩琦上疏规劝神宗停止青苗法,在反对派的巨大压力下,神宗打算同意,执政曾公亮、陈升之等乘机附和,王安石虽多方辩驳,神宗仍然认为应听取各方面的建议。随后,王安石称病在家,继而请求辞官归隐。韩绛等规劝,神宗挽留王安石,王安石遂陈数朝廷内外诸官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进言神宗要不畏流俗,心怀天下。

  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王安石很快提升秀州推官李定任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弹劾李定违背孝道, 皆被罢出朝廷。其后,吕惠卿因父亲去世离开朝廷,王安石便对曾布委以重任,对他非常信任。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随后神宗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司马光趁机复议废止新法,神宗没答应,司马光遂辞职离京。

  熙宁四年(1071年),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王安石认为施行新政,士大夫尚且争议纷纷,百姓更容易受到蛊惑。神宗则认为应听取百姓之言。

  罢相始末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

  同年四月,慈圣和宣仁两位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罢相后,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复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同年,王安石《三经义》写成,加封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

  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同年长子王雱病故。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章事、判江宁府。次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

  元丰二年(1079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

  病逝江宁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哲宗即位后,加王安石为司空。

  高太后在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执政,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

  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后至靖康元年(1126年),又被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降王安石从祀于庙廷。

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2

  存世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散文《 伤仲永 》《 登飞来峰 》《上仁皇帝言事书》《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答司马谏议书 》《 材论 》《 游褒禅山记 》《 读孟尝君传 》《 慈溪县学记 》《 扬州新园亭记 》《 上人书 》《 祭欧阳文忠公文 》诗歌《 明妃曲二首 》《 书湖阴先生壁 》 《 棋 》 《 泊船瓜洲 》 《 与薛肇明弈棋赌 》 《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 《 春夜 》 《 北山 》 《 葛溪驿 》 《 示长安君 》 《 郊行 》《 登飞来峰 》《 千秋岁引 》《 梅花 》《 明妃曲二首 》《 梅花 》《 元日 》《 登飞来峰 》《 商鞅 》《 书湖阴先生壁 》《 棋 》《 春夜 》《 北山 》《 苏秦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 梦中作 》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 《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 《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 《 清*乐·留春不住 》《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 千秋岁引·秋景 》《 菩萨蛮·集句 》《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4)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解析3篇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解析1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诗歌方面的成就颇高,为后人所称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梅花》,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出自《王安石集》,堪称是王安石作品一绝。

  王安石梅花古诗配画

  先来看看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是这样描述的,位于墙角的那几枝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着。远远的望去如此洁白的梅花为什么就不能被看错是雪呢?那是因为从梅花那里飘来一阵阵的花香来辨别。

  《梅花》这首诗主要一首托物言志的作品,通过借梅花的高洁与坚强来颂扬那些坚贞不屈的人。梅花即使是孤独的位于墙角,即使有严寒来阻碍它,但是它没有放弃,它依然盛开依然飘香,这是何等的坚强,这是何等的高洁。从而情感升华,用梅花来赞扬和自己一样,处在困境中,但是依然能坚守信念,为了正义敢于奋斗,敢于拼搏,为了国家大义不怕被排挤,不怕被打击的人,对这群人进行了高度赞扬。

  《梅花》创作的背景正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变法是充满困难的,王安石两次被罢相,其变法多次遭到了攻击与弹劾,最终导致失败,王安石辞去工作,放弃改革,隐居在南京钟山,《梅花》就是创作于那个时候。

  整首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但是却意味深远,情感真挚。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解析2

  《元日》是王安石的另一代表作,其诸多作品中,耳熟能详的有很多,如《梅花》、《泊船瓜洲》等都是千古佳作,元日的红火度也不亚于这些作品。《元日》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这部作品与以往的政治诗,咏史诗有着不同的韵味,作品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元日故事配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部作品主要意思是:旧的一年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过去了,春风带着新的一年来了。每户人家兴高采烈的喝着屠苏酒迎接新的一年。太阳高照,人们将去年的旧桃符换成新桃符。

  《元日》创造于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期,1067年,宋神宗登基为帝,王安石受到了神宗的器重和信任,最先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后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后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直至宰相一职。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直新年,新春来临,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喜乐融融,王安石触景生情,随即联想到变法后的美好生活,从而创作了这首作品。

  《元日》这部作品表面是描写千家万户欢乐过新年的热闹场景,诗句中有爆竹声,家家户户换旧符挂新符,整个画面欢乐且万象更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作品深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推行新法的美好愿景,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整部作品词风欢快,情感积极,语言朴素情感真挚。

  要论王安石游记中最为出彩的要算《游褒蝉山记》,这是一篇游记,北宋思想家王安石通过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作品,讲述的是王安石辞职回家途中的故事,王安石从京城辞职后回到自己的`故乡,途中游览褒蝉山故此写下这部作品。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5)

——古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介绍3篇

古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介绍1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文学家。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钗记》展现了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卢太尉将李益调去关外,二人惜别。李益所写家书被卢太尉变成休书。小玉遭人讨债典当紫玉钗。李益功成归来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

  《南柯记》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淳于棼武艺高强却因酒失职。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蝼蚁仙人,仙人见其风姿绰约,邀其入槐安国。淳于棼在国内封为额驸,派到南柯治理政事。被召回朝后,结交权贵,*仙人。国王听人进谏,令淳回故里。淳于棼醒来,之前发生的事情皆为梦境。按梦所述,去到槐树下察看导致蝼蚁遭受灭顶之灾。淳于棼惊觉四大皆空,立地成佛。

古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介绍2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文学家。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钗记》展现了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卢太尉将李益调去关外,二人惜别。李益所写家书被卢太尉变成休书。小玉遭人讨债典当紫玉钗。李益功成归来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

  《南柯记》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淳于棼武艺高强却因酒失职。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蝼蚁仙人,仙人见其风姿绰约,邀其入槐安国。淳于棼在国内封为额驸,派到南柯治理政事。被召回朝后,结交权贵,*仙人。国王听人进谏,令淳回故里。淳于棼醒来,之前发生的事情皆为梦境。按梦所述,去到槐树下察看导致蝼蚁遭受灭顶之灾。淳于棼惊觉四大皆空,立地成佛。

古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介绍3

  汤显祖是明代有名的戏剧家。他自幼才华横溢,进家塾、写诗、中举人可惜之后仕途坎坷。官家不幸诗家幸,一部戏剧《牡丹亭》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这部小说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作者在剧中留下的许多名言也被世人牢记在心。其中,“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是一句饱含深意的经典名言,被人沿用至今。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话是小说中的人物杜丽娘和春香游园时说出来的。进入园中,看到金粉画廊,池边的苍苔,虽春意盎然,美景在前,可是想到自己的愁绪没有地方派遣,提不起赏景的兴致,不知道赏心乐事在谁家谁院。最终黯然而回,倒不如回家打发无聊,打算留些余兴,过几日再来。

  这句表现出了杜丽娘看到春日所激发出来的活力,但是由于自身受到限制,发出惜春的感慨。从侧面可以表现出杜丽娘的内在有一股追求自由生机的力量,有一股反对封建限制的气魄。她不满现状,不甘现状。这一声感慨,为后文死后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相会,要求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屈服在封建教条之下、唯唯诺诺的千金大小姐能做的事情。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6)

——诗人骆宾王的著名代表作介绍 (菁选3篇)

诗人骆宾王的著名代表作介绍1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基本介绍

  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生*事迹

  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678年(仪凤三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

  680年(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骆宾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

  骆宾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

  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

  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孟棨《本事诗》则说:“当(徐)敬业之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另有一说表示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

  而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骆宾王墓:在浙江义乌县城东15公里枫塘。墓前石碑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

  也有学者表示,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墓都是衣冠冢。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

  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

  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

  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盛唐的李颀、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

  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

  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其诗,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今已佚。

  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

  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事迹见新、旧《唐书》。

诗人骆宾王的著名代表作介绍2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是古今人们都广为流传的,在他七岁的那年,家中有客人来访,他的著名诗《咏鹅》也就这样诞生了,正是因为他七岁时所创作此诗,当时的人都称之为“神童”。

  这首诗的创作是一个意外,来访之人正看见旁边池塘的景色十分幽美,鹅群在池塘中十分的惬意,加上清风拂柳,柳枝倒映在水面上,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就这样形成了。随之,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全都对答如流,客人并不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能力竟如此之大,因此借着池塘的风景要求骆宾王作诗,从而故意刁难他。可是年幼骆宾王并没有被此情此请所吓倒,仅仅思索了一会儿便做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动静结合,颜色的对比和线条的勾勒,引发人无限的遐想,鹅的形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心生向往。句中的“曲”字把鹅仰天嘎嘎的叫声十分生动的描绘出来,仿佛使人听到了水中央鹅的叫声。特别是最后的两句对偶句,“浮”字写出了鹅在水面上悠然自得静止的状态,而“拨”字则写出了鹅脚掌波动水面嬉戏游泳的状态,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且动静结合,仿佛身临其境。

  客人思绪万千,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急忙转头称赞,使这个年幼孩子的诗得到了肯定。

诗人骆宾王的著名代表作介绍3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基本介绍

  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生*事迹

  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678年(仪凤三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

  680年(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骆宾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

  骆宾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

  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

  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孟棨《本事诗》则说:“当(徐)敬业之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另有一说表示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

  而据《*名胜词典》记载:“骆宾王墓:在浙江义乌县城东15公里枫塘。墓前石碑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

  也有学者表示,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墓都是衣冠冢。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

  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

  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

  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盛唐的李颀、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

  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

  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其诗,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今已佚。

  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

  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事迹见新、旧《唐书》。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3篇(扩展7)

——谢华代表作《那个女人》歌词

谢华代表作《那个女人》歌词1

那个女人

作词:谢华

作曲:谢华

演唱:谢华

多想你曾经那样爱着我

体温在缓缓的降落

把昨天的借口 换成理由

我愿意猜不透

我们习惯彼此牵着手

说好往幸福的方向走

在下一个路口 你松开了手

什么都没留

那些画面

载满了曾经的诺言

来不急将这一切 变成体贴

却化成了谎言

你说你依然爱着我

怎么我得到的是冷漠

想伸出双手你为何要停留

说爱我你却还在摇着头

别说你依然爱着我

因为我得到的是困惑

过期的吻依然还那么真

你不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女人

歌词编辑:可笑绝爱 QQ:308375308

我们习惯彼此牵着手

说好往幸福的`方向走

在下一个路口 你松开了手

什么都没留

那些画面

载满了曾经的诺言

来不急将这一切 变成体贴

却化成了谎言

你说你依然爱着我

怎么我得到的是冷漠

想伸出双手你为何要停留

说爱我你却还在摇着头

别说你依然爱着我

因为我得到的是困惑

过期的吻依然还那么真

你不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女人

你说你依然爱着我

怎么我得到的是冷漠

想伸出双手你为何要停留

说爱我你却还在摇着头

别说你依然爱着我

因为我得到的是困惑

过期的吻依然还那么真

你不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女人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7287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7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