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15 13:28:39 点击: 来源:yutu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1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习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统一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习上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消耗你几个小时时间的小小错误,调试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着对我们将来到社会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它让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任何东西都不会太难!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阅读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1)

——c语言实验报告心得总结3篇

c语言实验报告心得总结1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阶段,尝试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中,我们同组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是*时所无法比拟的。好在同组的搭档们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问题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实训的复杂程序。在这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感触良多。

  在这次实训中,我对对C语言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认识,也对这个学期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尝试运行编程,每次运行程序成功,让我对下面的项目就充满信心。通过自己与同学合作编写程序,最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转化基本技能。这次的实训,使我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是这次实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合作做项目,虽然那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项目。每天大家来得很早,大家在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很好的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实训中深切体会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伟大的精神和热情为同学指导的促学方式,虽然对有些时候老师没给我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小抱怨,但是到了结束时才知道,这种教学让我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去看懂别人的代码。更多是老师给的感动,每天在我们来之前就到了教室,在讲课中海给我们分享他在公司上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有那些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些是*时上课时无法学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巨大收获。

  通过这次实训,也使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实训中,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学好,基础知识没理清,而且许多东西还要去翻书,去上网搜索。而且遇到一些小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觉得有些自暴自弃或者抱怨项目的变态,以后要克服,尽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也学好用C语言编写一个按要求的系统。

  还有就是对于未来,近程就是下学期,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

  首先我要继续学习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然后每天都能写一些程序,上网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教程和优秀的代码。遇到问题时多和同学讨论,并且多弄出几套方案,多锻炼自己结局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总之,这一切都成为我记忆里面的一个篇章,更是在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2)

——c语言大学生实验报告3篇

c语言大学生实验报告1

  为期一个星期的c++实训已经基本结束,但是给了我很大的影响。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明白C++语言这门课程光仅仅是听课是远远不够的,上机训练也不容忽视。

  通过上机训练,才能够明白自己知识的不足,才能够有的放矢,更加深刻的理解C语言中的知识点。通过实训,我找到了许多知识漏点,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以前认为自己已经懂了的知识点也理解更加深刻了。

  尤其是遇到了自己当时不知道如何编写的C++语言题目如何编写,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同学的交流后,试编和改错,最后能够顺利的编写出来,带来的也有成就感。并增加了我们对C++语言的兴趣和学好C++语言的信心。

  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程序的多种解决方法,知道了不同编写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总结C++语言实训的几个重要作用: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习上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更好的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C++语言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应用电子专业的同学也相当重要,我们会再将来继续学习并熟悉这门课程。

c语言大学生实验报告2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在集成环境中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运行TC

  (2)启动TC集成环境,输入一个源程序,编译并运行。

  2.掌握单步执行、设置/去除断点,观察变量或表达式的值。

  (3)在该程序中按CTRL+F7单步招待并在观察窗口中查看变量和表达式的值。

  (4)设置/去除断点,继续调试。

  1、熟练掌握if.switch分支语句的使用。

  2、熟练掌握for.while.do.while循环语句的使用。

  3、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说明、参数传递及嵌套和递归调用方法。

  4、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说明和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结构体和指针的综合应用链表的操作

  二、实习地点

  北京交通干部管理学院计算机系机房十三号.

  三、实习成果

  熟练掌握TC集成环境的使用方法。认真编写实习报告和实*结,描述实习操作和心得体会,总结在这次实习中的业务收获,作出自我评价。熟练掌握并应用TC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掌握结构体和指针的联合使用,学会链表的构造和常用操作方法,认真编写实习日志和实习体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所需资料,拓宽视野,培养自学能力。

  四、实习心得

  在短短一周的实习期间使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我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无论面对学习中多大的困难,同学们都会帮助你,老师也会帮助你,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老师安排我们有具有的分工:

  首先,在计算机机房里同学们积极的对C语言进行巩固与实习,老师热心的讲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同学们的任何。老师把我们分为几组,每一组十一个人,并且分配了具体的任务,在我们实习结束后每一组的同学都把自己组里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告诉大家编程的原理、方法等,使同学们既有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同学们把自到自己的小组里,大家具体分工,你编这道题,我编这道题……我们不会的地方就去问学习比较好一些的同学,或者去问老师,老师和同学们总是那么的热心,只要你还不明白,不论你问多少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耐心地给你细心的讲解,直到讲会为止。

  最后我们把每天收获到的知识和心得都以实习日志的形式写好,最后交给老师。我们把自己的成果交给老师,就这样,这次实习圆满结束。

  这次实习是有益的,它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C语言的知识,更让我们学习到了同学们之间的那种团队精神,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准备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3)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3篇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声明。

  2、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4、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①输人程序: #includevoid main() { int a, 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 g; long m, 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 c1=%c,c2=%c d=%6.2f,e=%6.2f ",a,b,c1,c2,d,e); printf("f=%15.6f,g=%15.6f m=%ld,n=%ld p=%u,q=%u ",f,g,m,n,p,q); }

  ②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

  按习题4. 8要求编写程序 题目为: 设圆半径r=l. 5,圆柱*=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人数据,输出计算结果口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程序:

  三、实验步骤:

  ①输人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 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 g; long m, 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 c1=%c,c2=%c d=%6.2f,e=%6.2f ",a,b,c1,c2,d,e); printf("f=%15.6f,g=%15.6f m=%ld,n=%ld p=%u,q=%u ",f,g,m,n,p,q); }

  ②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

  预计结果: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代表空格)

  结果:

  g的输出看来是四舍五入了。

  ③在此基础上,将程序第9~14行改为:

  a=61;b=62;

  c1=a;c2=b;

  f=3157.890121;g=0.123456789;

  d=f;e=g;

  p=a=m=50000;q=b=n=-60000;

  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p=a=m=50000;q=b=n=-60000;这两条语句将p、a、m的值和q、b、n的值都重新赋了相应的新值。除m、n外都是整型、无符号整型或字符型,因此输出会按数据类型强制截取,因此得到的值会不尽相同,但可以从理论上做出推测,但由于编译系统的不同,真正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

  ④改用scanf函数输人数据而不用赋值语句,scanf函数如下:

  scanf("%d,%d,%c,%c,%f,%f,%lf,%lf,%ld,%ld,%u,%u",&a,&b,&c1,&c2,&d,&e,&f,&g,&m,&n,%p,%q);

  输入的数据如下:

  分析运行结果。

  (说明:lf和ld格式符分别用于输人double型和long型数据)

  ⑤在④的基础上将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a=%d,b=%d c1=%c,c2=%c d=%15.6f,e=%15.6f ",a,b,c1,c2,d,e);

  printf("f=%f,g=%f m=%ld,n=%ld p=%u,q=%u ",f,g,m,n,p,q);

  运行程序:

  ⑥将p、q改用%o格式符输出。

  ⑦将scanf函数中的%1f和%ld改为%f和%d,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结果。

  出现错误,提示为:浮点错误:超出范围。程序异常中止。 (2)按习题4. 8要求编写程序

  题目为:

  设圆半径r=l. 5,圆柱*=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人数据,输出计算结果口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h,r,s,sq,vq,vz;

  float pi=3.1415926;

  printf("Please input the circinal r, and the cylindrical h:");

  scanf("%f,%f",&r,&h);

  l=2*pi*r;

  sq=4*pi*r*r;

  vq=4.0/3.0*pi*r*r*r;

  vz=pi*r*r*h;

  printf("circinal girth is: l=%6.2f ",l);

  printf("circinal area is: s=%6.2f ",s);

  printf("sphere surface area is: sq=%6.2f ",sq);

  printf("sphere cubage is: vq=%6.2f ",vq);

  printf("cylindrical cubage is: vz=%6.2f ",vz);

  }

  (3)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人两个字符给c1 ,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printf输出这两个字符。 上机运行程序,比较用printf和putchar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 程序如下: #includevoid main() { char c1,c2; printf("Please input tow letters: "); c1=get); c2=get); printf("Putchar is: "); putc1); putc2); printf(" "); printf("Printf is: "); printf("%c %c ",c1,c2);

  }

  可见有putchar输出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顺序输出的。每个putchar函数只能输出一个字符,且只能输出字符,而printf可以输出多个数据,且为任意类

  四、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C语言上机实验,我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几个例题,我对顺序结构中scanf和printf语句的基本实用情况有了一定的理解。我相信这些都为后来的编程打下基础。对C语言学习,我会更加努力。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4)

——c语言实践报告3篇

c语言实践报告1

  做完这个课程设计,我们的自信一下子提高了;尽管对于有些人这种程序会很简单,可对我们c语言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体验为以后的学习计算机的我们增强了信心。享受劳动成果的滋味实在很美妙啊!虽然对着电脑做程序,有点累有点热,可是当看到劳动成果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确如此。做完这个程序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当然个人的智慧也是很重要的哦!

  忙碌了一个多星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总算将此程序设计出来。尽管不是自己独立完成,但仍然很高兴,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了解到要设计一个程序,查找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在他人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所学进行修改与调试,最后设计出自己想要的程序,这过程艰辛,但只要你持之以恒,成功指日可待。

  另外*时扎实的基础也很关键,因为如果你*时学得就不怎么样,那么你面对这么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程序,你可能会望而却步,看他人的程序都是个难点,更别说让你自己去设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最好就是多向同学,老师请教,不要怕难为情。

  c语言课程设计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是我们在本阶段学完理论课程之后对自己该方面的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检验,从开始的算法思路到运行调试后的美观的图形界面以及另人兴奋的可用程序,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使我们巩固了原有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我们灵活运用和组合集成所学过知识及技能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体会到自身知识和能力能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挥。不但可以激发创新意识,还可以开发创造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这次实习时间虽然仅有一个星期,但确实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实习我丰富了计算机操作经验,更加深了对c语言的了解,熟悉了其环境,更增强了对turbo c的使用技巧。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的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计算机正逐步入侵我们的生活。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感觉很新奇,那时觉得计算机很神秘,于是就产生了以后一定要熟练掌控计算机的念头。大学的教育模式和中学有很大不同,从*常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就可以知道,但是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和写论文这种任务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总之,这次设计程序让我受益良多,我会好好珍惜像这种难得的机会。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5)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荟萃2篇)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姓名:xxx性别:xx

  班级:xx学号:xx

  实验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验地点:xx

  实验日期:20xx年xx月xx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在实践过程中尽早发现问题,查出错误,在改正中不断进步。

  4.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验对象:

  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验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在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将压脉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指,松紧适宜。

  4.将听诊器置于,肱动脉*第4肋软骨.把袖带*整的缠在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5.测量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2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行.

  6.在听诊器中听到的第一声,水银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当搏动音消失或减弱时,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7.测量后,放尽袖带中的空气,解开袖带.测血压完毕.

  8.将血压计右倾45°,关闭气门,气球放在固定的位置,以免压碎玻璃管.

  总结:收缩压范围90-140mm/Hg,舒张压范围60-90mm/Hg.正常人高血压为90/mmHg~130/mmHg,低血压为60mm/Hg~80mm/Hg,所以实验对象的血压是正常的。

  六、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并应放置*稳,切勿倒置或震荡。

  2.被测者的衣袖不应过紧,以免阻碍血循环,如果过松,会影响测试结果。

  3.读数时,最好水*目视,以防误读数值。

  4.如发现血压计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使汞柱降至“0”点再测,心要时测双上臂以资对照。

  5.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

  6.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水银不足,则测得血压偏低。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被阻塞,空气进出有困难,可造成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力偏高现象。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2

  ABO血型鉴定与动脉血压测量综合实验

  摘要本实验采用波片法鉴定人体ABO血型和汞式压力表测定人体动脉血压。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凝集,汞式压力表在压紧被测者上臂后松开第一次听到声音时读数110mmHg,声音消失处读数70mmHg。实验表明,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动脉血压为110/70mmHg。

  关键词ABO血型血压玻片法汞式压力表

  前言

  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两种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分别是A抗原和B抗原。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抗原类型的不同,可将血型分为四型:仅有A抗原者为A型,仅有B抗原者为B型,两种抗原均有者为AB型,两者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型可作为机体免疫系统鉴别“自我”和“异己”的标志。在临床上,血型鉴定是进行输血和组织、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在人类学、法医学研究上,血型鉴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舒缩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在心缩期内,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在心舒期内,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血管的负担,如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造成脑、心、肾、肝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将引起器官的功能障碍和衰竭。血压过高,则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过重。长期高血压患者往往引起心室代偿性肥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所以保持动脉血压处于正常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十分重要的[1]。学习如何测量动脉血压,对于掌控被测者动脉血压的变化,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1实验目的及原理

  1.1 ABO血型鉴定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如表1。

  表1

  1.2动脉血压测定

  学习间接测量法(听诊法)测定人体动脉血压原理,并实际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值。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原理是用血压计的袖带在所测动脉外施加压力,再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听不到声音,但如果在血管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则血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血压计袖带内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完全阻断了肱动脉的血流,此时在肱动脉的远端(袖带下)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肱动脉的脉搏。当徐徐放气减小袖带内压,在其压力减低到低于肱动脉收缩压的瞬间,血液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迫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涡流,此时能在肱动脉的远端听到声音和触到脉搏,此时袖带内压力的读数为收缩压。若继续放气,当袖带内的压力越接近于舒张压,通过的血流量也越多,血流持续时间越长,听到的声音也越清晰。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的瞬间,血管内血流由断续的流动变为连续流动,此时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的压力为舒张压(图1)。

  2实验器材和药品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血压计,听诊器,桌椅。

  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3实验步骤

  3.1玻片法ABO血型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3.2动脉血压测定

  3.2.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常用血压计有两种类型,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图2),另一种是弹簧式血压计(图4-1-3-3)。前者比较精确,后者方便携带。两种血压计均由检压计、袖带和橡皮气球三部分组成。汞柱式血压计的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40 kPa(0~300 mmHg)(1mmHg=0.133kPa,1kPa=7.5mmHg)刻度的玻璃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与水银贮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橡皮球相通。橡皮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和放气之用。近年来又有一种新型的电子血压计在临床上应用。

  图1间接法测量血压原理示意图图2汞柱式血压计及弹簧式血压计

  3.2.2听诊法测量动脉血压

  1)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取坐位,全身放松,右肘关节轻度弯曲,置于实验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

  2)打开血压计,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将袖带*整、松紧适宜地缠绕右上臂,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处,开启水银槽开关。

  4)将听诊器两耳器塞入外耳道,务必使耳器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在肘窝内侧先用手触及肱动脉搏动所在部位,再将听诊器胸器不留缝隙地轻轻贴在上面。

  6)测量收缩压:挤压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表上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再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升2.7~4.0kPa(20~30mmHg)。随即慢慢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在观察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听到“崩”样第一声清晰而短促脉搏音时,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7)测量舒张压:使袖带继续徐徐放气,这时声音先依次增强,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声音变调)这一瞬间,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代表舒张压。也有人把声音突然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作为舒张压,若取后者,需另外0.67kpa(5 mmHg)较妥。

  8)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表示,如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70kPa(110mmHg)和9.33kPa(70mmHg),记为14.70/9.33kPa(110/70mmHg)

  9)列表记录你所测得同学的血压。

  4注意事项

  4.1 ABO血型鉴定

  1)所用双凹玻片的试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

  2)A及B标准血清绝对不能相混,所用滴管上贴橡皮膏标明A及B、红细胞悬液滴管头不能接触标准血清液面,竹签一端去混匀一侧就不能去接触另一侧。

  4.2动脉血压测定

  1)室内务必保持安静,测量血压前需嘱受试者*放松,以排除体力活动及精神紧张对血压的影响。

  2)袖带宽度应为12cm,袖带缠绕不能太紧或太松。听诊器胸器最好用膜型。安放时既不能压得太重,也不能接触过松,更不能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定。

  3)需要连续测定2~3次,取其最低值或*均值。重复测定时,袖带内压力必须降至零后再打气。

  4)发现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应将袖带解下,让受试者休息10min后再测。

  5)血压计用毕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卷好、放置盒内,以防玻璃管折断;并关闭水银贮槽。 5结果与分析

  5.1 ABO血型鉴定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6)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在数字电路实验中,需要使用若干仪器、仪表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有万用表、逻辑笔、普通示波器、存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万用表和逻辑笔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而逻辑分析仪和存储示波器目前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示波器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且使用相对复杂的仪器。本章从使用的角度介绍一下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示波器工作原理

  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示波器由示波管和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轴偏转系统、Y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组成。

  1.1示波管

  阴极射线管(CRT)简称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正如图1所示,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密封在一个真空玻璃壳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示波管。

  1.荧光屏

  现在的示波管屏面通常是矩形*面,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构成荧光膜。在荧光膜上常又增加一层蒸发铝膜。高速电子穿过铝膜,撞击荧光粉而发光形成亮点。铝膜具有内反射作用,有利于提高亮点的辉度。铝膜还有散热等其他作用。

  当电子停止轰击后,亮点不能立即消失而要保留一段时间。亮点辉度下降到原始值的10%所经过的时间叫做“余辉时间”。余辉时间短于10μs为极短余辉,10μs—1ms为短余辉,1ms—0.1s为中余辉,0.1s-1s为长余辉,大于1s为极长余辉。一般的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高频示波器选用短余辉,低频示波器选用长余辉。

  由于所用磷光材料不同,荧光屏上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般示波器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以保护人的眼睛。

  2.电子枪及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前加速极(G2)(或称第二栅极)、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灯丝通电加热阴极,阴极受热发射电子。栅极是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园筒,套在阴极外面。由于栅极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控制作用,一般只有运动初速度大的少量电子,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能穿过栅极小孔,奔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仍返回阴极。如果栅极电位过低,则全部电子返回阴极,即管子截止。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可以改变栅极电位,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达到调节亮点的辉度。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前加速极都是与阴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三个金属圆筒。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所加电位比A1高。G2的正电位对阴极电子奔向荧光屏起加速作用。

  电子束从阴极奔向荧光屏的过程中,经过两次聚焦过程。第一次聚焦由K、G1、G2完成,K、K、G1、G2叫做示波管的第一电子透镜。第二次聚焦发生在G2、A1、A2区域,调节第二阳极A2的电位,能使电子束正好会聚于荧光屏上的一点,这是第二次聚焦。A1上的电压叫做聚焦电压,A1又被叫做聚焦极。有时调节A1电压仍不能满足良好聚焦,需微调第二阳极A2的电压,A2又叫做辅助聚焦极。

  3.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控制电子射线方向,使荧光屏上的光点随外加信号的变化描绘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图8.1中,Y1、Y2和Xl、X2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组成偏转系统。Y轴偏转板在前,X轴偏转板在后,因此Y轴灵敏度高(被测信号经处理后加到Y轴)。两对偏转板分别加上电压,使两对偏转板间各自形成电场,分别控制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方向偏转。

  4.示波管的电源

  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对电源供给有一定要求。规定第二阳极与偏转板之间电位相近,偏转板的*均电位为零或接近为零。阴极必须工作在负电位上。栅极G1相对阴极为负电位(—30V~—100V),而且可调,以实现辉度调节。第一阳极为正电位(约+100V~+600V),也应可调,用作聚焦调节。第二阳极与前加速极相连,对阴极为正高压(约+1000V),相对于地电位的可调范围为±50V。由于示波管各电极电流很小,可以用公共高压经电阻分压器供电。

  1.2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从上一小节可以看出,只要控制X轴偏转板和Y轴偏转板上的电压,就能控制示波管显示的图形形状。我们知道,一个电子信号是时间的函数f(t),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在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加一个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电压,在y轴加上被测信号(经过比例放大或者缩小),示波管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被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电信号中,在一段时间内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信号是锯齿波。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它由示波管、Y轴系统、X轴系统、Z轴系统和电源等五部分组成。

  被测信号①接到“Y"输入端,经Y轴衰减器适当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前置放大),推挽输出信号②和③。经延迟级延迟Г1时间,到Y2放大器。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信号④和⑤,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稳定波形,将Y轴的被测信号③引入X轴系统的触发电路,在引入信号的正(或者负)极性的某一电*值产生触发脉冲⑥,启动锯齿波扫描电路(时基发生器),产生扫描电压⑦。由于从触发到启动扫描有一时间延迟Г2,为保证Y轴信号到达荧光屏之前X轴开始扫描,Y轴的延迟时间Г1应稍大于X轴的延迟时间Г2。扫描电压⑦经X轴放大器放大,产生推挽输出⑨和⑩,加到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z轴系统用于放大扫描电压正程,并且变成正向矩形波,送到示波管栅极。这使得在扫描正程显示的波形有某一固定辉度,而在扫描回程进行抹迹。

  以上是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双踪显示则是利用电子开关将Y轴输入的两个不同的被测信号分别显示在荧光屏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当转换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看到的是两个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

  示波器中往往有一个精确稳定的方波信号发生器,供校验示波器用。

  2示波器使用

  本节介绍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种类、型号很多,功能也不同。数字电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是20MHz或者40MHz的双踪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用法大同小异。本节不针对某一型号的示波器,只是从概念上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2.1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上水*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有多条刻度线,指示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水*方向分为10格,垂直方向分为8格,每格又分为5份。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志,水*方向标有10%,90%标志,供测直流电*、交流信号幅度、延迟时间等参数使用。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能得出电压值与时间值。

  2.2示波管和电源系统

  1.电源(Power)

  示波器主电源开关。当此开关按下时,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2.辉度(Intensity)

  旋转此旋钮能改变光点和扫描线的亮度。观察低频信号时可小些,高频信号时大些。

  一般不应太亮,以保护荧光屏。

  3.聚焦(Focus)

  聚焦旋钮调节电子束截面大小,将扫描线聚焦成最清晰状态。

  4.标尺亮度(Illuminance)

  此旋钮调节荧光屏后面的照明灯亮度。正常室内光线下,照明灯暗一些好。室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可适当调亮照明灯。

  2.3垂直偏转因数和水*偏转因数

  1.垂直偏转因数选择(VOLTS/DIV)和微调

  在单位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屏幕上偏移的距离称为偏移灵敏度,这一定义对X轴和Y轴都适用。灵敏度的倒数称为偏转因数。垂直灵敏度的单位是为cm/V,cm/mV或者DIV/mV,DIV/V,垂直偏转因数的单位是V/cm,mV/cm或者V/DIV,mV/DIV。实际上因习惯用法和测量电压读数的方便,有时也把偏转因数当灵敏度。

  踪示波器中每个通道各有一个垂直偏转因数选择波段开关。一般按1,2,5方式从5mV/DIV到5V/DIV分为10档。波段开关指示的值代表荧光屏上垂直方向一格的电压值。例如波段开关置于1V/DIV档时,如果屏幕上信号光点移动一格,则代表输入信号电压变化1V。

  每个波段开关上往往还有一个小旋钮,微调每档垂直偏转因数。将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此时垂直偏转因数值与波段开关所指示的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此旋钮,能够微调垂直偏转因数。垂直偏转因数微调后,会造成与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不一致,这点应引起注意。许多示波器具有垂直扩展功能,当微调旋钮被拉出时,垂直灵敏度扩大若干倍(偏转因数缩小若干倍)。例如,如果波段开关指示的.偏转因数是1V/DIV,采用×5扩展状态时,垂直偏转因数是0.2V/DIV。

  在做数字电路实验时,在屏幕上被测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与+5V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之比常被用于判断被测信号的电压值。

  2.时基选择(TIME/DIV)和微调

  时基选择和微调的使用方法与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和微调类似。时基选择也通过一个波段开关实现,按1、2、5方式把时基分为若干档。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代表光点在水*方向移动一个格的时间值。例如在1μS/DIV档,光点在屏上移动一格代表时间值1μS。

  “微调”旋钮用于时基校准和微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时,屏幕上显示的时基值与波段开关所示的标称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旋钮,则对时基微调。旋钮拔出后处于扫描扩展状态。通常为×10扩展,即水*灵敏度扩大10倍,时基缩小到1/10。例如在2μS/DIV档,扫描扩展状态下荧光屏上水*一格代表的时间值等于2μS×(1/10)=0.2μS

  示波器的标准信号源CAL,专门用于校准示波器的时基和垂直偏转因数。例如COS5041型示波器标准信号源提供一个VP-P=2V,f=1kHz的方波信号。

  示波器前面板上的位移(Position)旋钮调节信号波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旋转水*位移旋钮(标有水*双向箭头)左右移动信号波形,旋转垂直位移旋钮(标有垂直双向箭头)上下移动信号波形。

  2.4输入通道和输入耦合选择

  1.输入通道选择

  输入通道至少有三种选择方式:通道1(CH1)、通道2(CH2)、双通道(DUAL)。选择通道1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1的信号。选择通道2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2的信号。选择双通道时,示波器同时显示通道1信号和通道2信号。测试信号时,首先要将示波器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根据输入通道的选择,将示波器探头插到相应通道插座上,示波器探头上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示波器探头接触被测点。示波器探头上有一双位开关。此开关拨到“×1”位置时,被测信号无衰减送到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此开关拨到“×10"位置时,被测信号衰减为1/10,然后送往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乘以10才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

  2.输入耦合方式

  输入耦合方式有三种选择:交流(AC)、地(GND)、直流(DC)。当选择“地”时,扫描线显示出“示波器地”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流耦合用于测定信号直流绝对值和观测极低频信号。交流耦合用于观测交流和含有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在数字电路实验中,一般选择“直流”方式,以便观测信号的绝对电压值。

  2.5触发

  第一节指出,被测信号从Y轴输入后,一部分送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驱动光点在荧光屏上按比例沿垂直方向移动;另一部分分流到x轴偏转系统产生触发脉冲,触发扫描发生器,产生重复的锯齿波电压加到示波管的X偏转板上,使光点沿水*方向移动,两者合一,光点在荧光屏上描绘出的图形就是被测信号图形。由此可知,正确的触发方式直接影响到示波器的有效操作。为了在荧光屏上得到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掌握基本的触发功能及其操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触发源(Source)选择

  要使屏幕上显示稳定的波形,则需将被测信号本身或者与被测信号有一定时间关系的触发信号加到触发电路。触发源选择确定触发信号由何处供给。通常有三种触发源:内触发(INT)、电源触发内触发使用被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触发方式。由于触发信号本身是被测信号的一部分,在屏幕上可以显示出非常稳定的波形。双踪示波器中通道1或者通道2都可以选作触发信号。

  电源触发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这种方法在测量与交流电源频率有关的信号时是有效的。特别在测量音频电路、闸流管的低电*交流噪音时更为有效。

  外触发使用外加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外加信号从外触发输入端输入。外触发信号与被测信号间应具有周期性的关系。由于被测信号没有用作触发信号,所以何时开始扫描与被测信号无关。

  正确选择触发信号对波形显示的稳定、清晰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数字电路的测量中,对一个简单的周期信号而言,选择内触发可能好一些,而对于一个具有复杂周期的信号,且存在一个与它有周期关系的信号时,选用外触发可能更好。

  2.触发耦合(Coupling)方式选择

  触发信号到触发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多种,目的是为了触发信号的稳定、可靠。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

  AC耦合又称电容耦合。它只允许用触发信号的交流分量触发,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被隔断。通常在不考虑DC分量时使用这种耦合方式,以形成稳定触发。但是如果触发信号的频率小于10Hz,会造成触发困难。

  直流耦合(DC)不隔断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当触发信号的频率较低或者触发信号的占空比很大时,使用直流耦合较好。

  低频抑制(LFR)触发时触发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低频成分被抑制;高频抑制(HFR)触发时,触发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高频成分被抑制。此外还有用于电视维修的电视同步(TV)触发。这些触发耦合方式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需在使用中去体会。

  3.触发电*(Level)和触发极性(Slope)

  触发电*调节又叫同步调节,它使得扫描与被测信号同步。电*调节旋钮调节触发信号的触发电*。一旦触发信号超过由旋钮设定的触发电*时,扫描即被触发。顺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上升;逆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下降。当电*旋钮调到电*锁定位置时,触发电*自动保持在触发信号的幅度之内,不需要电*调节就能产生一个稳定的触发。当信号波形复杂,用电*旋钮不能稳定触发时,用释抑(HoldOff)旋钮调节波形的释抑时间(扫描暂停时间),能使扫描与波形稳定同步。

  极性开关用来选择触发信号的极性。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增加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时就产生触发。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减少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时就产生触发。触发极性和触发电*共同决定触发信号的触发点。

  2.6扫描方式(SweepMode)

  扫描有自动(Auto)、常态(Norm)和单次(Single)三种扫描方式。

  自动: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或者触发信号频率低于50Hz时,扫描为自激方式。

  常态: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时,扫描处于准备状态,没有扫描线。触发信号到来后,触发扫描。

  单次:单次按钮类似复位开关。单次扫描方式下,按单次按钮时扫描电路复位,此时准备好(Ready)灯亮。触发信号到来后产生一次扫描。单次扫描结束后,准备灯灭。单次扫描用于观测非周期信号或者单次瞬变信号,往往需要对波形拍照。

  上面扼要介绍了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示波器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功能,如延迟扫描、触发延迟、X-Y工作方式等,这里就不介绍了。示波器入门操作是容易的,真正熟练则要在应用中掌握。值得指出的是,示波器虽然功能较多,但许多情况下用其他仪器、仪表更好。例如,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判断一个脉宽较窄的单脉冲是否发生时,用逻辑笔就简单的多;测量单脉冲脉宽时,用逻辑分析仪更好一些。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276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