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养花教学设计最新9篇 养花教学设计最新9篇内容

养花教学设计最新9篇 养花教学设计最新9篇内容

更新时间:2023-04-05 16:36:33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让您对于养花教学设计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9篇养花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篇一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佳作。文中叙述了作者养花时遇到的的各种情况,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时所感受到的无穷的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文围绕着第七自然段来写的,那么我先让学生认识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划出作者从养花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的句子。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这样的设计还是有许多问题的:首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明确,教学始终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还要按部就班的再研究一遍,提问琐碎、松散,既没有意义,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句子的意义上,反复的分析某个重点句,肢解了文章的整体性,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整节课的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更谈不上有效的阅读效果;另外,由于过分的指导使学生失去了研究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始终比较沉闷,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钻研教材,一条无限延伸的教学之路。通过这次一人一课,我还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于课文的钻研仍然很肤浅,往往总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因此在驾驭教材的时候,仍不能达到“读透纸背”的功力。因此,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钻研教材,还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可以说,我由这一节课所想到还有许多,绝不仅仅只是以上简单的几点,不过,我想,反思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希望我在这节课中所学习到的,所悟到的能帮助我将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了教学方案,修改后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我还将细致研究,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这节语文课生动起来。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以养花为题,多角度的选取材料,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实践中的乐趣。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老舍先生1985年底创作的当时反右斗争已经在全国展开,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师先生,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他热爱生活、热爱新生命,他借记养花的小事,抒发了这种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了课外收集的资料,记住了老舍的代表作以及对他的基本评价。综观全文,养花的乐趣都在一个情字上,因为作者爱花,把花当作朋友,所以养花的过程就充满了乐趣。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喜爱什么,对他给予自己的情感,你就能从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反之,尽管这件事本身有意思、有意义,如果你不爱它,它就没有了乐趣,就成为身心的负担。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强了朗读,赢到了学生体会到了不在于说得出的收获上,更在于养的心情上。另外,我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养花实际,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养花的乐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语言平淡朴实,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段落之间布局合理,过渡自然,在平淡朴素中见功夫。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作了课后练习,背诵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和由总到分的写作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语言朴实感人,文章结构明晰,再加上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基本上都能自主学习了,在此基础上,我以几个问题统领全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问题一: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来表现这些养花的乐趣的

问题二: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语言方面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 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 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 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在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的形式,套用《艺术与人生》节目,本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现场的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可能是听课的老师比较多,学生比较紧张,气氛不够活跃。以后自己在这方面有待加强,自己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养花》教学反思

一、注重在读中感悟。

我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练读课文,与书本的语言文字进行对话。课堂上学生在练读时,我着意在一些读课文有困难的学生身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而那些本身有着较好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多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读懂了文章、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地深入,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实际也证明花在第一课上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值得的。

二、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

我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而在过去,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朗读、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学生有时不准确的发言进行了及时地纠正,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如,在开课之初,我和学生交流时问了这样的问题:“你爱养花吗?为什么?”有的孩子回答喜欢养花是因为花开得香,我说 “原来你看到了养花的成果,感到快乐”,有的孩子说到自己养花很辛苦,但是看到花开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我说:“虽然养花很累,但我相信你累并快乐着。”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却将孩子们自己从养花中得到了的乐趣与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拢,让孩子与作者产生共鸣,既激发了学生往下读课文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绪、理清思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篇二

关键词:老舍 教学 朗读 课文 品悟

摘 要:《《养花》教学设计》...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养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的讲读课课文。这是一篇写自己养花体会的文章,作者寓情于事,以朴实的语言写了自己为什么养花,养些什么花,怎样养花和在养花中自己付出的劳动,从养花中得到的喜悦与感伤。字里行间饱含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赞美,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正如作者在课文末尾所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是养花的乐趣。”作者这些体会实在而深刻。文章层次分明,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怎样借养花这件很平常的事,表达自己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这种体会是怎么得来的,又怎样条理清楚地围绕中心逐层说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逐段阅读,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学过《劳动最有滋味》、《挑山工》、《幸福是什么》等寓情于事的文章,在学习中已懂得怎样理清文章的条理,也从中领会到作者从很平凡的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法。在本册教材《桃花心木》一文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学法自我领悟,在认知水平方面,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本班学生爱学习,思维较活跃,养成了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基本上能通过独立阅读,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但在分析表达能力方面要加强训练。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作者的养花实践中,感受到养花的乐趣,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讲结合法、小组议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板书设计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

为什么养花  爱花   (总)

养什么花  好种易活的

养花  怎样养花  照管花草      热爱劳动

(乐趣) 需要劳动  管花救花  (分) 热爱生活

享受成果  赏花赠花

也有忧愁  菊死人忧  (总)

养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

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评点]

按下发的提纲自学,教师点拨引导,是对传统阅读教学基本模式的大胆改革探索。本设计从教师引导学生自定目标到自行达标,完全由学生主体实践来完成,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由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成的特点。教师的点拨引导已不再是“指令”性的,而仅仅是一种虚拟的设想,这无疑又是当代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前卫策略。

人教第十册《养花》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简单了解老舍生平及文学风格。

3、能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老舍

说说对老舍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

2、揭题,板书——养花,齐读。

(二)自主阅读

1、简介“综合复习”

这篇文章放在“综合复习”中,“综合复习”是六年级下册才有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考察同学们小学六年的综合语文能力。

2、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然后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独立解答课后的三个练习题。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4、写法指导

快速浏览课文,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从养花中获得了乐趣。你是否也有自己的爱好,从中你又得到了什么乐趣?说一说。课后请自取题目,写成一篇习作。

随想:

第一次不做参考,半小时内手写下了一份教案;第一次以这样简略的教案走上了公开课的讲台;第一次不去考虑具体的细节,任性地想赌一把自己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第一次以学生独立解答课后习题然后汇报的形式去上一篇课文。这些第一次,其实都源于自己心中的那个结。

近两年,经历了多次公开课的我,心中总是有一个遗憾——公开课上的表现失去了自己最真的一些东西。为了教学设计的新颖,会到处搜罗相关教案,以作借鉴;为了符合当时的教学审美,会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故作“前沿”;为了课堂上的完美,备课时会具体到我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是针对学生某一个回答的评价。在我自认为准备充分的时候,这些却更多的束缚了我在课堂上的发挥。我会计较这个环节我是否多用了几分钟;我会遗憾这个同学的回答我没有做好预先的评价;我会抱怨学生没有按照我既定的教学思路走……课堂教学成了沿着教案设计走的演习!然而,演习永远和真实有着差距!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身心俱疲,没有了和学生互动学习的那一份轻松,快乐,自在,公开课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它压着我,也压着我的学生。

于是,我像一个任性的孩子,这一次丢掉那些沉重的包袱,用一颗平常心,用最真实的自我去上这一课。尽管刚开始的五分钟还是有些紧张,但之后我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课堂。而我也相信,孩子们也是轻松自在的,我和他们的距离很近,很近。虽然没有完成我的教学预设,虽然我的引导和评价并不完美,虽然还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但是我和孩子们都很享受这个过程。我想,这才是教者和学者应有的心态。

当然,学习借鉴他人优秀的设计,多做一些试教“演习”也是不无裨益的,这些都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促进我们的成长。只是,不能因此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教学的真实,失去了教与学双方享受课堂的美好。

养花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篇六

一。背景介绍

《养花》选自五年级第二学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养花》时,我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学生在经历 “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二。教学过程

《养花》一课,通过写养花的经历,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经过分析,我发现这些乐趣来自“心情”“成果”和“意义”三方面,其中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养花中必须付出哪些劳动,又长了哪些见识,这便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意义”作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找到有关段落,去读读,去想想,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圈画批注在书上,在汇报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劳动的付出和养花的门道上,而要进一步认识知识的重要(科学知识指导我们把事情做好,不懂科学知识,事情就会办糟)和劳动的重要(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劳动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这部分的教学我重在引导点拨中让学生感悟。理清文章思路后,我直接将学生学习的任务放在了3至6自然段上。“前两自然段我们上节课已经深入体会到了,后面几方面的乐趣若是不读书,不动脑筋,还真不好体会呢!现在请你出声读后面的内容,想像文章中的情景,想想哪方面乐趣你体会到了,从哪里体会到的?哪方面乐趣你还没有体会到?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这一次的任务交代得很清楚,学生自学时是很顺利的。在自学结束后,我开始与学生共同深入语言文字中去理解感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表现非常活跃,这也大大激发了我的情绪。我和学生们似乎都融入了那种乐趣中,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似乎集中到了一点。乐趣——这一文章的灵魂不仅体现在文字中,也洋溢在了教室里。以致于现在回忆起来,心情还是那么激动,学的乐趣,教的乐趣尽显无遗。

三。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我自己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中我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我在教学中没有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但是,我在教学中没能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让他们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忽视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其次,没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如果我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谈,学生会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若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那么学生的个性将得到更最充分的发展。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篇七

一、在活动实践中理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艺术与人生》布置)

评: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自学后开展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现场谈话节目,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听说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学得主动、积极。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1——生4为老舍先生扮演者,其它为观众及记者)

生:我是东方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

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看同伴一时接不上,抢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

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问其它老舍)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想了会儿)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四学生相互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

师: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也请下面的观众、记者讨论讨论,猜一猜。

(约两分钟后)

师:咱们先听观众猜一猜。

生: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后来又种了一些,好不容易才活。

生:我想老舍先生把倒塌的墙砖慢慢捡了起来,救活了一些菊秧。

师:老舍先生,您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

生3: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它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

生3:我很激动。

生4: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1: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朝观众)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有。我以前种紫罗兰的时候,花盆被楼上的砖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地几天不忍心去看它,可是后来它竟然开花了,我觉得真是一种乐趣。

生:我也有。我第一次养桅枝花时,为了让它早点开,就放了一些肥料。结果没过几天,花就被烧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可是后来,在妈妈的鼓励指导下,我又养了一盆。去年开了花,我觉得非常高兴。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评:给学生充分地表达的机会,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自然的点拨显得多么及时精妙,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理解中的难点。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掌声)

评: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了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自由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引导点拨中感悟

师:我发现在刚才的节目中,大家都能按要求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而且把握重点也很准,主要是什么呢?

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师:是的,不过刚才我们谈的关于养花的乐趣比较零散。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综合地说一说,老舍先生所谈的养花的乐趣有哪些?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养花的乐趣主要有:一是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二是养花有益身心健康;三是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四是养花能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的?

生:第五自然段。(朗读)

师: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生:这是养花的成果。

师: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

生:不是。

师:还可能有哪些?

生:还可能花落了,结果了,可以吃果子。

生:还可能在菊花开的时候,送去参加展览获奖。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

(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面对这些成果的感受。 我是从“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什么感受?

生:特别喜欢。

生:我觉得还很骄傲。我是从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还觉得很自豪。我是从“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看出来的。因为举着蜡烛在夜间看难见的昙花开,朋友们肯定要赞叹,所以我就很自豪。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举着蜡烛”。因为秉烛夜游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也许是举着灯笼呢?

师:嗯,用词是要准确。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生:是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师:对,这种理解更准确了。

[评:理解不够准确时,需扎实地读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毕竟课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师:最后一段与前边具体的讲述有什么联系?

生: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是分述。

师:那么从作者讲的养花的乐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花的什么感情?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爱花之情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体会最深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朗读,读得好的掌声鼓励)

师: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忧伤与不快,我们也应该向老舍先生一样坦然面对,因为生活的乐趣就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生:我体会到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害怕它,而要向老舍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克服,这样才能象老舍先生养花一样体会到乐趣。

生:我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养花这么小小的事就能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对待其它的事也要象他一样认真做,就能得到乐趣。

评:这样的体会恐怕不是只用思想教育几个字说得透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真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感悟得如此深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在写法上还有没有收获呢?

生:我收获到,在写作时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把它写清楚。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还要有条理地分成几部分来写。

三、在课外练笔中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

(有些赞同地点头,有些显出为难的样子)

师: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生铺开纸笔,开始写作)

评:实施分层的习作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人教第十册《养花》教学设计 篇八

读《养花》 品生活——新理念下《养花》一课的教学设计

老舍的《养花》是一篇典范的白话文,其语言平实而富有情趣。传统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定位在爱劳动及享受劳动的乐趣这个层面上。新理念下,将价值观的引导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质量,因为阅读本身对生活有指导意义。《养花》一文的挖掘,要透过老舍先生对养花的喜爱,使学生看到一个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使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编织生活、创造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诗意、更幸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北京有一个特殊的四合院,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更像一个小花园。在院子的一侧,有课高大的柿树,绿叶丛中缀满了红柿,人们称其为“丹柿小院”。夏季,院里长满了各色的花草,那只淘气的小猫,只好跑到房顶上去玩了,因为院子里已经没有了它的运动场。到了秋季,满院子的菊花竞相开放。这是,主人极有兴致地为花命名,邀好朋友品茶小聚,好惬意的情景呀!

这个院子的主人,是一位东方文化的巨人,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都曾被译成外文,传播到了全世界。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传世佳作,他是谁呢?

[意图:在教师动情描述的同时,配以多媒体的演示,目的是把学生带入老舍先生那多彩的生活情景中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养花本是件很平常的事,浇水,施肥,剪枝,捉虫,甚是繁琐,可老舍先生却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用他那风趣幽默的笔触,向我们娓娓讲述了养花的乐趣。

请你认真地读读课文,看看在老舍先生的眼里,养花有怎样的乐趣呢?

[意图: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感知文章,抓直觉感受。]

三、深入读文,感悟内涵

(一)、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老舍先生的这种养花的乐趣?(用心地品读文章,再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1、自读自悟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朗读,体会作者养花时内心的愉悦。

在此段学习过程中,预设这样一个环节:当学生谈到老舍先生与朋友夜赏昙花时,教师问:看到过昙花吗?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欣赏昙花绽放时那动人的瞬间。同时,多媒体演示昙花开放的画面。在梦幻、绮丽的音乐中动情朗诵诗歌:

洁白、纤细的精灵

接受了月光的洗礼

优雅而羞涩地

缓缓 绽开笑颜

最纯的 最美的 带露一枝亭亭

暗香浮动 直到婀娜的身姿睡去

留下 藏着微笑的梦

在枕边 夜夜一个如花的憧憬

老舍先生和他的好友一定是夜赏昙花时,吟诗,浅酌,让惊喜与期待如花香一样在空气中飘荡,好一种秉烛夜游的意境呀!

[意图:诗情画意的境界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创造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及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使语文学习更具“享受”的味道。]

(二)深入思考:当我们还沉浸在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时,你是不是明白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的传世之作吗?

[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明白,老舍先生热爱生活,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他不断的创造着生活的情趣,生活也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的热情给了他写作的激情。]

四、补充扩展

介绍老舍先生的几个生活片断:

说到老舍先生的爱好可以说相当广泛,打拳、养花、喝茶、养猫、绘画、书法、古玩、相声、戏曲、起名字、交朋友等等大约十九种之多。

方家胡同小学,原来的第11国名小学,老舍19岁时在这所小学当校长。带学生到中山公园看花时,他让小学生对盛开的花朵鞠躬,把花当成人最亲近的朋友。

每年冬季,家里都要举办赏菊活动,届时老舍给每个新品种的菊花起名,还请客,吃北京烤肉,喝绍兴黄酒,兴致所至就唱了起来。特别是赵树理的上党梆子,那高亢、豪迈的晋腔,俗中带雅,好不热闹。当主客饭饱酒酣时,就出溜到桌子底下睡觉了。

[意图:在感受了老舍先生极富情趣的养花生活后,几段补白文字,将学生带进了作家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引领着学生用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关注生活。天地之无穷,山河之锦绣,生活之美好,都需要每个人用心贴上去,去呼吸,去享受,去创造。]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养花》教学设计 篇九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识记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积累美词佳句。(借助字典和词典,联系上下文,预习时完成)

b、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哪些乐趣。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课后完成)

e、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拟人、排比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读以贯之,读中感悟,抓住重点,研讨与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课件、相关资料、配乐朗读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结合预习,看课题,提出问题。激趣式

2、结合投影,简介老舍先生。简介式

二、感知

1、播放录像,欣赏《养花》课文朗读。

2、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读式

(自主阅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同伴互动,教师点拨,交流小结)

三、探究研读式

1、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课文段落有两种划分法:

第一种:第一段(1),概述“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总)

第二段(2---6),具体讲养花中的乐趣。------------------(分)

第三段(7),总结养花的乐趣。----------------------------------(总)

第二种: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单独表示一个意思。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总)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写“我”怎么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四段:写养花需要劳动,有益身心。(分)

第五段:写养花中的高兴事。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总述养花的乐趣。---------------------------------(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又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乐趣?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出示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本段的段意。(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问: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要养花。从全文来看,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4、理解课文第七段,并了解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想一想,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的总结)

(2)养花的乐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学习课文第二至六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养花的乐趣的。

(1)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都是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是在养花过程中摸出的规律。

(2)养花不能对花“置之不理”,而是要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要按花的生长特点来管理,管理得法,花就会活着。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门道,增长了一些养花的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3)养花有益身心,虽然辛苦,却非常有意思。“我”从养花中了解到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抓住两个地方谈论:

a、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因为作者因养花而受益: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痛”、“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

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而是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虽然很累,很紧张,但却感到多么有意思呀,从养花的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叫苦中有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4)作者养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5)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已经对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表明作者惜花、爱花的情感。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试着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四、质疑

学生提出尚存疑点,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式

五、反馈体验式

1、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我”养花的乐趣的?

(1)总起,养花的目的。当作一种乐趣。

(2)养什么花。好种易活的花。

(3)怎样养花。增长知识。

(4)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有夸、有赏、有赠。

(6)养花使人伤心。有忧、有泪。

(7)总结,养花的乐趣。有……有……既……又……

2、请你写一条激励人们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标语。

六、拓展实践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花草的特点及你为什么喜爱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换修改。

3、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师生评议。

4、教师针对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9篇养花教学设计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养花教学设计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2797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2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