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更新时间:2023-07-02 06:00:0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的9篇《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一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

课题《列夫·托尔斯泰》执教:蔡合良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能力目标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4.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5.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德育目标6.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1分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XX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xx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出示目标整体感知:出示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yǒu zhì dùn gù xuān xī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rú gān gà chì làn gòu侏儒 尴 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hàn huáng àn mào yín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sì liǔ rán quán jiá zī酒肆 一绺 长髯 鬈发 两颊 胡髭qióng mèi zēng bǐng zèng zhòu 穹顶 蒙昧 面目可憎 屏住 锃亮 甲胄càn àng qiào cāo粲然 意趣盎然 刀鞘 粗糙2、解释词语:(重点)气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在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研读与赏析: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正字正音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提出要求读一读,写一写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点勾画,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默读课文4分钟3分钟1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带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直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3、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的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引导并纠正小结布置作业讨论交流15分钟1分钟1分钟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复习提问:1、给下列生字注音或写字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 侏儒尴 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酒肆 一绺 长髯 鬈发两颊 胡髭 穹顶 蒙昧 面目可憎 屏住 锃亮 甲胄 粲然 意趣盎然 刀鞘 粗糙2、解释下列词语:气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检查提问读、写5分钟4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出示目标: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3、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揣摩品味语言3、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导入新课指名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读、听课文并思考思考1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拓展延伸: 研讨与练习四参考答案要点 不矛盾。“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定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依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1、 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2、 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3、 查阅有关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论题: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引导学生思考布置作业讨论交流学生质疑15分钟5分钟1分钟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二

《列夫·托尔斯泰》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学课时:3课时

4、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课外拓展: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

(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

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

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

(1)写犀利目光。

(2)写目光蕴情丰富。

(3)眼睛有威力。

(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

(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

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明确:

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

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以讨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附: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作者崇敬赞美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情感。

一、导入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战争与和平》

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复活》

人都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安娜·卡列尼娜》

这三激励人心的话虽然出自不同的著作,但这三部著作却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作者崇敬赞美的情感。

三、预习检测

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1、列夫·托尔斯泰出身于怎样的家族?

名门望族

(他出生在俄国的土地上,家族有显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他是天生的贵族。)

2、人们希望他是一个集什么于一身的人?

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的人。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与大家分享:你读到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脸、眉毛、胡子、眼睛)

修辞——比喻、夸张登

其他手法——对比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为托尔斯泰描绘了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他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他的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他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五、情感升华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跳读课文。

告诉大家:你记住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

明确:眼睛是心灵窗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欲扬先抑)

特有的高贵品质——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白板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背景)

再次理解:眼睛是心灵窗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特有的高贵品质——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教师小结: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看到社会的弊端,看透了世间的丑恶,将其淋漓尽致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智者的痛苦往往在于能看清真相,并用一生去改变丑恶而事与愿违。他失去的是自己的幸福,却在民众心里竖起了丰碑,在统治者心里插了一把尖刀。

六、课堂小结

列夫·托尔斯泰留给我们的是无价的财富,所以他虽不幸却也是幸福的。一个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死后依然安静,他的墓前没有墓碑,没有鲜花,没有墓志铭,但作者茨威格却说他的墓是世界上最美、最感动的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有的是无尽的赞美和崇敬。

七、教师寄语

“人都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以后只要我们再读到这些句子,再读到这些作品,我们都会从心底感叹:永远的经典,永远的列夫·托尔斯泰。希望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可以循着前人的足迹,传承经典,创新未来。

八、作业

1、积累文中运用修辞的优美语句。

2、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给自己崇拜的人描绘一幅肖像画,300字左右。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五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是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通过对他犀利的眼光的描写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xx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扫障碍

2)赏句子 品语言 悟情感

3)解文题 明主旨 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 【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 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 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 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 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 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此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文独具匠心之处。

《列夫托尔斯泰》反思1

课上完之后,反思了一下,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在讲这节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课前准备,回去搜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作品、背景、生平经历、思想历程等等,为课上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若没有读个三遍以上是读不进去的,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本想看看自己的预设教学情景和学生这种临场回答之间还存在哪些问题,但不预习对这节课来说,就如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似的,前面一大块是讲一个人物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修辞。本文的修辞最多的是比喻,然后找出比喻的句子,细细琢磨体会在加一个小练习,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来刻画,用上这些写作手法。但我却怕后面时间不够,没敢多耽误时间,找出几个比喻句子之后,就立马进行下一环节。所以在找写作手法时,问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没有充分去找并去体会,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一大的环节没有处理好,比较失败。对学生的临场回答,我没有给予恰当准确的评价,尤其在学生说托尔斯泰以前是如何的风流,在最后却因为读书变得好了,我只是从作家本身评价,他通过读书最后变好,是一个丑也可以转换成美的过程,却忽略了从中学生的审美观来看美丑,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此来把这节课给提升出去,一个亮点没有把握好,最大的一个遗憾,很多听课的老师都为我着急,可我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去,今后一定多加强这一方面。

结尾的一个是布置作业环节,激动的我(可能太紧张的缘故),大脑竟然一片空白,事先准备好的作业题目:我看托尔斯泰之“丑”,我谈托尔斯泰之美,从中学生的审美观看托尔斯泰,让学生从这节课学到的东西会去做个练笔,谈谈体会,我却一个也想不起来了,仿佛在等着下课一般,从这里我总结一点,承受能力不强,心里素质有待提高。

《列夫托尔斯泰》反思2

《列夫托尔斯泰》一课大约有3100多字,全文只围绕托尔斯泰的面部进行描写,这样的文章细心的孩子自然能够看下去,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看不了一半就不喜欢读下去了。怎样才能调动大家自觉阅读的兴趣,并且静下心来,品味文章的写作成功之处呢?我想到了以下的方法。

1.运用教材前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前面的图片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张照片,看起来虽然还是毛发丛生,但因为全部是银白色的了,“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我首先让学生们好好观察这张照片,让大家做个假想,“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这是一张托老先生晚年的照片,如果他年轻30岁,你觉得会有怎样的变化?你看到年轻的托尔斯泰,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就已经笑出来了,大家纷纷表示,这实在不是一张让人舒服的脸。“太难看了!”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听到他们的评价,就会提出下一个问题:“这张脸也算是个性十足了,特点十分突出,如果让你来进行外貌描写,你觉得你能写多少字?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学生有的说自己能写200字,有的说还能多些;有的说要写他的大胡子,有的说可以写写他的眼睛和胡子。这时候我会说,“有一个人比你们写的都多些,他写了三千多字,你们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写的比你们好的?”

这个问题一旦问出后,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翻开书,不用老师再多说什么,就要主动阅读了,这时候,老师不要提问题,因为这一篇文章读一遍是远远不够分析课文的标准的,等学生读好一篇课文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才会上起来轻松,上下来成功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六

基础知识题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胡髭(zì) 长髯(rán) 一绺绺(liǔ) 鬈发(quán) b.黝黑(yǒu) 粗劣(liè) 滞留(zhì) 穹顶(qióng) c.可憎(zēng) 蒙昧(mèi) 貂皮(diāo) 酒肆(sì) d.掠过(lüè) 颔首(hàn) 锃亮(zèng) 轩昂(xuān)二、找出下列语句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原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 2.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蓬来好不了多少。( ) 3.它像枪弹穿透了违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三、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2.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3.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4.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四、根据所给的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____________2.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____________3.惶恐不安。____________4.无法揣测,难以捉摸。____________5.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a(“髭”的读音应为“zī”) 二、l.原——源 涛涛——滔滔 2.蓬——篷 3.违——伪 胃——胄 三、1.入木三分:这里形容眼神锐利、深入人心。2.粗制滥造:这里指托尔斯泰的面孔的丑陋。3.郁郁寡欢:这张脸总是闷闷不乐。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四、l、鹤立鸡群2.颔首低眉3.诚惶诚恐4.神秘莫测5.麻木不仁 一、积累与运用

1.这些字你认识了吗?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胡髭____长髯____一绺______鬈______侏儒_________尴尬______锃亮_____粲______

2.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眉宇之间……的非凡器宇____________

②禁锢思想的牢笼____________

③鹤立鸡群____________

④正襟危坐____________

⑤颔首低眉____________

4.文章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读一读,试找出几句加以赏析。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6.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读选文,试找出一些精彩语句加以赏析。

8.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9.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作文: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颖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下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b.请以《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下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的深广的人文背景

学习重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一、艺海拾贝

1、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作为中学生应当有所了解,请利用图书或网络,从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查找资料,摘录在下面。

2、从生平、代表作品和写作托尔斯泰传记缘由方面搜集斯蒂芬?茨威格的资料,摘录在下面。

二、初读标疑

1、读准下列加点汉字的音或完成四字短语填空。

黝( )黑滞( )留禁锢( )甲胄( )

锃( )亮炽( )热广袤( )长髯( )

粲( )然一绺( )

( )制( )造藏( )纳( )郁郁( )欢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8226;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作者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本文可以说文质兼美,风流自显根据当代语文教育家王荣生教授的研究,课文依据它们在语文课程中的不同地位、性质、功能等,可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列夫&8226;托尔斯泰》不属于经典名篇,但却属于教读课文,因此可以归入“例文”范畴

初二学生无论是知识的构建和对生命的体悟还有所欠缺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却是那样的强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学习本文时,为了让文本的内涵、作者的感受、编者的意图、教者的预设和学生的需求做到五心合一,我形成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难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二、说教法

我将综合采用点拨法、分组讨论法、诵读法

二、说学法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质疑法

教法学法多法运用,我将努力营造平等和谐自由开放的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追求生成之自然,我在预设时将尽量留有弹性、留白的空间我把《列夫&8226;托尔斯泰》一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先通过投影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然后用富于诗意的语言简介托翁的生平和成就

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他是俄罗斯人民的良心标尺和道德楷模

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着灵与肉的统一、思想和行为的和谐

他希望营造幸福平等的人间,这注定了他要独自承担人世的众多苦难

他总想走进人民大众,这注定了他必将如同天神一般被人供奉

他就是托尔斯泰

人间的智者、仁者、勇士、英雄

这样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情感,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思考如下问题:托尔斯泰的外表是一副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他与众不同的眼睛?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的用笔简要记录,然后全班交流,我予以引导总结

三、研读细品,质疑问难

茨威格在对托翁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强烈丰富的情感,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有意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象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象”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试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我让学生针对课后习题三进行探究交流并仔细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在学生发言时,我将适时进行引申评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

四、拓展迁移,超越文本

学生在尽情地探究精妙的语言艺术之后,我又将提问学生,茨威格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幸福吗,为什么?

可联系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这一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在品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让语文真正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外表的丑陋因为有了博大的心胸而变得美好,平常的人生因为有了思想的精深而变得丰盈让我们铭记这个伟大的人、伟大的心,伟大的灵魂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请学生们完成课后习题1

七、教学反思,追求完美

整个设计,我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尽力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语言积累扎实、情感体验丰富”的教学效果,力求实现语文课堂的诗意栖居,实现语文学习的快乐旅行。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是《列夫·托尔斯泰》,时隔半年,我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作者茨威格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托翁的外貌,所用篇幅之大令人咂舌。

比如,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比如,“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再比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时讲课的时候,我们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外貌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过去这么久了,我都没有感觉这节课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直到今天,当我读书的时候读到了这么一段话,忽然令我眼前一亮,继而,一阵深深的遗憾涌满了心头。这段话是这样的:

古人说:“相由心生”。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迈克则要特意赞美鲁迅的脸:“仙人掌般不动声色坐落在时间荒原,连风沙也不敢造次侵蚀。假若当初它曾经包含美指的苦心打造,营造出了的戏剧效果倒真的不着痕迹,功劳恐怕要算到当事人头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脸的美术指导,要为自己的脸担负全部事故责任。要养脸,得先养心。

我就在想,如果之前我能看到这段话,并把它背下来,当我再站在讲台上,从容淡定地把这段话介绍给我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遗憾啊遗憾,此时此刻,我完全被遗憾包围,无处奔突。遗憾之余还有内疚,我的这批学生就这样错过了一处精彩。

从此刻开始,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自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的破绽,并能从容地避免自己的失误。好好学习吧,多多充实自己,不要让此类的遗憾再次重现。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篇八

教案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尔斯泰》,传主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犹如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用精彩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为我们了解、走近托尔斯泰打开了一扇窗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对于传记类作品接触不多,也不深入,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还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国文学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风格烙印,在构思、语言等方面均与学生既有的阅读经验形成较大反差,在阅读时会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言,品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写中穿插的议论和评价,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2.揣摩、品味语言,赏析比喻、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描写时穿插的议论和评价性语言,进而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创意:

因文识人,因人析文;紧扣文本,赏析借鉴;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学,有两位文学家因为文学成就巨大而被中国读者尊称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亚,同学们知道另外一位是谁吗?

学生回答。明确:“托翁”——列夫·托尔斯泰

(二)对于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教师补充: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长篇小说上面,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设疑:托尔斯泰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才和他的身份与地位相称?这可能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写的人物传记《托尔斯泰》的部分章节,去近距离观察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所想,为下面的学习作心理铺垫。)

二、自读课文,识传主之形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从那些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级内交流。

明确:文章分别从须发、面部轮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归纳概况,抓住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用做批注的方法对相应文段进行要点概括。)

(四)试着用“托尔斯泰是一个的人”句式概括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示例:须发浓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阴沉,目光犀利等。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深入,主要是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抓关键性形容词的方法准确把握。同时,教师要适时板书,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对比分析,赏构思之奇

(一)引导学生发现、思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属于贬义词系列,用语“刻薄”;后者属于褒义词系列,极尽赞美。

(二)引导学生再思考:先贬抑再赞美,从写作手法来看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而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后扬,文章为了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还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第5段),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四、板书设计

须发: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抑

表情:蒙昧阴沉、抑郁寡欢、丑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扬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作为一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与同学们阅读过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设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

二、浏览课文,自主发现

明确:多角度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时,作者加进了大量评价性语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作文经验,特别是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议论性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本文语言特点。)

三、再读课文,品语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之美。学生对那些一望而知的夸张、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可能得心应手,但对于写眼睛部分的则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肤浅理解,教师要重点引导。)

(二)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全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巨大痛苦。

明确: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到为止,却又一语中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和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所在。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离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应抓住关键句,适当结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总结梳理

学生梳理本课所学,总结归纳。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第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外貌特点。第四,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一课一得,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中去。)

文章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再有比喻、夸张的大量运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特征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课文注解

髭(zī):嘴边上的胡子。

鬈(quán):弯曲的头发。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造师和诗人。

摩西:《圣经》中犹太人的首领。

吉尔吉斯人:居住在中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

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马左夫兄弟》等。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gù):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特别突出。

图拉:俄罗斯图拉州的首府。托尔斯泰的庄园就位于距图拉市10公里的地方。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颔(hàn)首低眉:低头显示很谦虚恭敬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锃:念(zèng)

广袤(mào)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蛇发女怪:古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

精妙的修辞方法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刻画人物外貌、气质以及性格。其中有很多语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将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额头比喻成“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比喻成“用枝条扎成的村合外墙”,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风耳”,把托尔斯泰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脸孔”描绘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虽然言过其实,却分寸得当,不做作。例如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钢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纯熟的写作技巧

在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还运用了很多侧面描写。例如对托尔斯泰身材描写时,通过来访者的疑惑与惊讶,间接写出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不仅形象,而且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托尔斯泰。另外,作者还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平庸甚至粗陋的外貌描绘与其所取得的成就两相对比,更突显了列夫托尔斯泰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的性格特征,从通篇文章来看,茨威格不仅对词语的运用精准,恰到好处,对于各种写作技巧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字里行间都能够显现出夺人的语言魅力。

文章的结构分析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全文每段概括:

第一自然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自然段:面容表情

第四自然段:长相平平

第五自然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自然段:目光犀利

第七自然段:目光蕴含丰富

第八自然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自然段:眼睛的犀利与人生的不幸

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突出托尔斯泰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揭示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不仅追求形似,而且力求形神兼备夸张更加托显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试从课文再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精析:设置本题意在结合课文掌握夸张的修辞手法,并学习运用。答案: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课文研讨

一:(1—5段)外貌的平凡普通,丑陋粗鄙的外表

第一段:写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多发,胡须浓密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段:面容表情—阴沉

第四段:说明了他是俄罗斯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五段:说明了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二:(6—9段)通过深邃的眼睛来表现托尔斯泰的精神

第六段:描写了他犀利的目光

第七段:他的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第八段:写出了他眼睛的威力

第九段:赞美托尔斯泰的目光,揭示托尔斯泰的不幸

赏析句意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句意解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犀利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暗示托尔斯泰对时代的观察与认识十分深刻。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句意解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3)这对珠宝有魔力……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句意解释: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的思想的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展现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句意解释:匕首指托尔斯泰的眼睛。主人指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作品所反映的对象)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至引起统治*的恐慌。

(5)具有这种犀利眼光,……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句意解释: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智者的痛苦,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苦难及其原因,并尽其毕生去改变,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是他的痛苦。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篇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扫障碍

2)赏句子 品语言 悟情感

3)解文题 明主旨 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 【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 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 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 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 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 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此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文独具匠心之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9篇《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86578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86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