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更新时间:2023-07-09 00:12:01 点击: 来源:yutu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让您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从语言文字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读出文本的个性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知道哪些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些,在一座皇家园林里都有。那就是——圆明园。

2.但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1860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你听说这样的消息后,有何感想?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1.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2.齐读、指名读。

3.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组织学生归纳原因。(板书:不但……而且……)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

4.讲读第三自然度。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六、悬念设疑,激发深读读文。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

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文物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课件:“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⑵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惨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策略二:

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整体感知课文,操作鼠标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利用网络的评价功能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直观展示。

3、教学策略三:

提出任务,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4、教学策略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相互浏览各自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的电子板报,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强烈情感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析】

一、导语揭题

曾经有一座园林,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建成,像仙境一般美丽,像阿里巴巴的宝库一样收藏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我满怀希望地来到它的跟前,却看到了──一片废墟。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评:教师以抒情的导语凸显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利用情感的强烈反差使学生进入预定的情绪,产生学文的浓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看录像,边看边听边想:课文按顺序写了哪几个内容?

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能够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感知,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

2、学生点击“顺序”,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学生操作完成,教师转播一个同学的作业,让他说说课文依次写了哪三个内容,然后公布全班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评: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网络的评价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准确的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探究

1、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梳理,归纳显示:

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⑵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评:这是“任务驱动”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点击有关内容认真阅读,结合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把它们复制,粘贴到网上论坛。继续就不明白的问题在论坛上或通过耳麦跟同学、老师自由交流。

评: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

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总结延伸

1、制作电子版报:学生从图片库里找出一幅最适合表达自己感受的图片,把它复制,粘贴在word上,并在图片下方输入自己学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学生完成作品,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调阅几位同学的作品,请他们分别解说,抒发情感。

评: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电子板报,使积蓄的情感得到抒发。又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交流评价。

2、教师总结,教育延伸。

五、布置作业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主上网查询,并参与有关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完整课评析】

由于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使这种学习真正绽开花朵,凝结果实。《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印证了这一道理。

一、积极地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科学展开

在课堂里,提出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前提,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等探究问题明显过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完成。于是,教师把它们整理归纳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的探究领域,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丰富又有价值的调查研究结果。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任务导引的第一阶段。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还得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和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展开。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必需材料

除了课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传播功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在丰富的信息刺激下,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于是,教师特地为学生建立了圆明园的网页,有“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收藏”、“名园浩劫”、“名园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化抽象为直观,把历史重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必需材料,促使探究结果顺利完成。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探究学习更为深入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处理,对探求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达到对问题的共识,使探究活动往纵深发展。协作探究是生生、师生、生组、组组之间的互动,学生是协作的主体,教师只是协作的组织者、观察者,可以参与交互,但只是辅导或辅助人员。《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辟了网上论坛,学生可以以文字输入或耳麦交流的方式展开热烈而大胆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求答案。由于学生身处网络环境下超文本技术创造的有声有色有形的动态多维立体情境,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大胆设疑,积极求证。如电脑屏幕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热闹的买卖街是什么样子的?真的在做买卖吗?为什么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为什么侵略者能够在圆明园内胡作非为?”……学生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好奇的疑问,又将问题解决的答案发送到班级网络上。紧接着,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探究的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第二课时,教师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损失,这一损失能挽回吗?学生通过酝酿,提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如何重建?新建的圆明园如何整体布局?景物景观如何布局?失窃的珍贵文物在哪里?如何要回?等等。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协作探究。由于学生兴趣高,小组讨论热烈,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如第一组同学们的总体布局就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二组同学们的景物景观布置新颖别致,还将兵马俑、埃菲尔铁塔等国内外著名景观都搬进了圆明园,第三组同学们在老师制作的网页上找到了许多珍宝的去处,对如何收回珍宝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

好风凭借力,助你上青云。有了教师积极的介入、指导与支持,学生必将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发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五

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7分)

1、这篇课文描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______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

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______,对侵略者野蛮行

经的______,从而激发我们不忘______,增强振兴中华的___

___和______。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再现圆明

园辉煌的过去。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29分)

1、我是小小播音员(看拼音,写词语):(9分)

sǔn shī

(  )xiāo huǐ

(  )guī bǎo

(  )  2、词语俱乐部(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不可( )量  举世( )名  金碧( )煌  玲( )剔透

3、各就各位(选择关联词语填空):(12分)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但……还……   只有……才……

⑴ 圆明园中(  )有民族建筑,(  )有西洋景观。

⑵ (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践踏。

⑶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⑷ (  )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侵略者(  )不敢欺负我们。

三、我是小翻译(读句子,体会带线词的意思):(10分)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悔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片段阅读(14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两个自然段介绍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分)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说明了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20分)

课文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抓住了三大特点。请你描写一种物体,抓住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50分)

天安门广场

在首都北京城的正中,天安门前,有一大片开阔的广场,磅礴坦荡,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到过这里的人,谁会不深深地爱上她?

我先向你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广场的北面就是那庄严,朴实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七座玉带形的金水桥、桥上饰有雕花石栏。金水桥前的两侧,矗立着一对浑圆挺拔,雕刻精美的华表。

广场中央,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红旗象征着胜利,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亲自开动电钮,在这旗杆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场的南面,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碑身镌刻着毛主席的题字和周总理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十幅大型浮雕,正向人们诉说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和光荣历史。再往南,便是毛主席纪念堂。

广场的东西两旁,是两座对称的大厦。西边的是人民大会堂,东边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   )有现代化的特色,(    )有民族化的风格。

天安门广场经过一九五九年,一九七七年两次改造和建设,现在不仅是建筑物宏伟壮观,而且绿化也令人赞叹不已。

你瞧,场内有草坪,花坛,红绿相映;两旁有立柳,云杉,元宝枫和广玉兰,疏密相间。你再瞧,长安街林荫大道上,一簇簇美丽的鲜花,一行行青葱的林木,显得那么欣欣向荣。

(   )你站在广场中央,纵目四望,(   )会感到意气风发,心旷神怡,你也必定会深深地爱上这宏伟壮观,气度不凡的天安门广场。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0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9分)

精美──(  ) 名闻中外──(    ) 赞叹不已──(    )

3、在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用“──”画出一个排比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18分)

4、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盛况,使读者对天安门广场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留下深刻的印象。同

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

感情,使读者受到了深刻的感染。(18分)

二、强化阅读(50分)

登汇波楼

我来到了大明湖公园,一进东门,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高大建筑矗立在眼前。啊,这就是汇波楼!

楼南侧上方中央横挂一块巨匾,“汇波楼”三个大字闪闪发光。房顶上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更加壮观。屋檐四角上各有龙狮鱼犬等动物的形象,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汇波楼”大匾西侧,雕刻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旁边有一对翩翩起舞的仙鹤,仿佛要把这楼阁带入仙境。

登上汇波楼向南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清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湖面漾起粼粼波纹,浮光跃金。各种游船,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

最壮观的百米喷泉,一百零三个喷头从不同的角度将水喷向天空,好象盛开的一朵朵美丽而奇特的“水晶花”。这朵花方圆百米,“花瓣”簇拥着“花蕊”,像是一串串珍珠挂在天空中。一阵风吹来,“水晶花”随风飘动,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绚丽无比。

湖岸边,小岛上,一排排垂柳倒映水中;远处,千佛山,英雄山,座座山峰尽收眼底。站在汇波楼上,人仿佛在画卷中。

1、写出登上汇波楼后的观察顺序。(16分)

2、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12分)

(  )态(  )完  ( )( )如生  ( )( )起舞

(  )丽(  )比  ( )收眼( )  五( )十( )

3、理解“站在汇波楼上,人仿佛在画卷中”。(1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教学中,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于是,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重点,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

(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圆明园。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去。)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请孩子们放声读课文的3、4自然段,去感受一下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吧。生自读3、4自然段。

3、指导学生抓中心句:会读书的孩子啊,会把厚书读薄,长文读短。这两段话虽然长,但是我们只要抓住文中的一句话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两段话的内容。哪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两个段恰好有一个过渡句,也是中心句,我想正好利用这个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叶对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吗?我想这就是在体现这种理念吧:用教材教。)

4、那就让我们先去观赏圆明园中宏伟的建筑吧。请大家看到第3自然段,其实课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挺高的。有了它,就把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看是哪个字。

生交流,出示幻灯片,提问:作者介绍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生自读句子。抽生读出句子。

(设计意图:三自然段是本文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用上了几组连接词将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我们既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这种句式说话。)

5、作者就是这样用上了一系列的连接词将圆明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想不想去开开眼界,饱览一番?师边播放课件图片边介绍。抽生谈感受。来,书拿起来,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老师要从你们的表情、你们的声音听出你们的赞叹。生齐读。师小结:你看,刚才咱们借助图片资料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想象昔日的辉煌是难点,因为学生都没亲眼见过,要让他们仅仅从这段精炼的文字中想象是困难的,因此,图片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图片来自何处,课前搜集的资料,这也是单元目标之一,教师在此时出示,两个意图便不言而喻了。借助图片,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为他后面的想象说话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个地方渗透学法,借用图片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6、你们说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仅仅只有这7个有吗?有多少个有?预设:无数个。好,你的依据在哪,再仔细读读,找到依据。生自读找依据,抽生回答。

7、老师在课前也去搜集了一些圆明园景点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来,读一读。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上一两组连接词,来介绍几处景点。

生介绍,师点评,小结:孩子们,你看,咱们用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

8、难怪课文中会这样说――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就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看到了些什么呢?你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你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说吧。抽生广泛地说。

(2)孩子们,你们刚才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都有,你们没有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也有;天南海北,中外名胜,人间有的,它有,幻想的境界,这是人间没有的,它也有。真可谓是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呀。带上你们的想象,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自己练读,抽读,齐读,如果读得不好,老师相机范读。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这一句话既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又是作者的一种感受。学生究竟有没有建立起一种表象,形象,意象?让学生充分想象,结合说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吧,同时又是在抒发学生的情感。读书,想象画面,语言表达,完成这样一种从理解内化到倾吐表达的过程。)

9、指导背诵:这样神奇的景观,就写在书中,如果我们把它们写在心上,牢牢地记在心间,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呀!孩子们,你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来记,可以边读边想象着记,也可以回忆刚才所看的图片来记,还可以和同桌一块记,总之,采用你最喜欢又最有效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吧,看哪些孩子最先背下来。生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我们平时经常说学生记忆力差,背书费力,其实怪教师自己在课堂上不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花时间背书。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并且要指导背诵的方法。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背书就会轻松很多了。)

(二)学习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珍贵的文物

刚才咱们去欣赏了圆明园内宏伟的建筑,接下来,再去看看园内又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抽生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四自然段。

三、借助资料,亲历毁灭,激发情感,及时表达

1、可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圆明园?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的,默读第5自然段,在你最有感受的地方简单批注。

2、组织学生交流。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掠是什么意思,对,就是抢,怎么抢的?能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具体说说吗?

4、拿不动的呢?运不走的呢?那他们又是怎么任意破坏、毁掉的呢?结合资料或自己想象具体说说。(让生举例说。)是的,凡是运不走的,一律用枪击,用棍砸,用斧头砍,任意破坏、毁掉。可英法联军的暴行还远不止这些,抢完了,砸完了,他们还放了一把火,看这段视频,播放影片。

5、此时此刻,孩子们,你心中是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你来读一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6、至此,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一片灰烬,还有吗?师: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呢?(播放幻灯,一幅幅画面静静地消失,师生共同配音。通过课件直观了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

师:没有了,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掉了。擦除板书。从最初的“应有尽有”到现在的“一无所有”。同学们,此时,你又有何种感受?

7、师小结:是的,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怎能不叫人痛心呢?难怪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幻灯出示句子。生齐读。学到这儿,孩子们,咱们之前提出的问题都明白了吗?(回扣开课前提出的问题)

8、不可估量既是对侵略者的控诉,又是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文章是写毁灭,为何前面花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圆明园的辉煌呢?同桌讨论一下。抽生交流。

师小结:这样写,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牢记历史,发奋图强。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有三个梯度,抓住了三个字,掠、毁、烧。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学生仅凭书中那简洁的文字是不可能领会到的,因此,就要把这三个字立体化起来,形象化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于是,采用了文字、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痛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伴以适时的朗读和说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回扣三、四自然段,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给学生强烈的震撼,这样一座巨大的艺术馆,博物馆,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给毁了,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愤怒与痛惜之情呢?同时又是对三、四自然段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巩固,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就能领悟。)

四、及时练笔,升华情感。

1、(幻灯出示圆明园的图片)现在,圆明园就剩下了这些断壁残垣,看,这残缺的石碑,正在控诉侵略者的恶行,这血色的残阳,也在诉说这悲惨的历史。同学们,望着眼前的石碑与残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可以对自己说,对同学们说,对侵略者说。把此时此刻自己最想说的几句话快速写下来,待会儿交流。

2、抽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设计意图:有人曾这样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写结合,学习了,积累了,就要运用,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学完此文,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此时安排这个小练笔,恰好是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时顺势进行的,学生的表达自然会水到渠成。)

五、总结全文,启发思考。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圆明园,我们为它昔日的辉煌而骄傲,为它的毁灭而痛心,更加痛恨的是可耻的英法联军,正是他们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什么都被毁灭了吗?无论侵略者怎么嚣张,永远无法被毁灭的是什么呢?(出示幻灯)这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孩子们静静地看,用心的思考,你一定会发现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及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过程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被毁灭的经过。

3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他们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思路: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

1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展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2采用情境教学法突破重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文章,“爱”、“憎”之情强烈而又分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发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展示情境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精练的文笔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本文以“毁灭”为题,但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着重描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从而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全文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最后的毁灭形成的的强烈反差,突现了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以爱激恨,让学生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增强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生分析:

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这节课中,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出现了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发言不够精彩,朗读不够到位。

学习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包括圆明园结构布局的特点、景点的介绍、文物图片等。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FLASH资料,《火烧圆明园》视频资料等。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好吗?(播放多媒体图片)

生(齐声回答):好!

师:知道这是哪吗?

生(齐声回答):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这是圆明园遗址。看到这残垣断壁,谁能想到14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请你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谁来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圆明园是一座又大又美的园林。

生2:圆明园里景观风格各不相同,收藏了众多的宝物,真是太漂亮了!

生3:圆明园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它被毁灭了!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精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的过去,那就是“辉煌” 。

(板书:辉煌)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绘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

生:课文第2至4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师:这堂课我们先重点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显示投影)今天,我们开个“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 。会议主持和记录员是我——王干老师,参加会议的专家就是你们——景鹏小学四(2)班的全体同学。

师: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我是做什么的?

生(齐声回答):主持人。

师:你们是谁?

生(齐声回答):专家。

师:对啦!你可以是园林专家,可以是建筑专家,也可以是文物专家。请同学们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想做什么专家?你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小组讨论,确定分组情况以及研究的问题)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第一项请各位专家研究你们的资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研读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专家代表上台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位专家先来介绍?

(一位学生走上来)

师:请问你贵姓?

生4:我姓朱。

师:你想为我们介绍什么?

生4:我想介绍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师: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专家为我们介绍!

生4:圆明园结构宏大,是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还有许多小圆,象众星拱月般的分布在圆明园周围,比如颐和园。

师:说到“众星拱月”的布局,我这里有段动画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多媒体动画)

师:圆明园的布局的确很独特。(板书:布局独特)

师:圆明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些景点了。建筑专家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5(走上来):我是建筑专家刘一盛,圆明园内的景点特别多,有145处,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而且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的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的吸收欧美建筑风格的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我就介绍这些啦!

师:哪位建筑专家还有不同的见解?

生6:我是建筑专家陈培诚,我向大家介绍圆明园的一个景点——“买卖街” 。

“买卖街”并不是真正的街市,而是供皇帝以及后妃玩乐的地方。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建造了“买卖街”。城内的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真正的居民。如果皇帝要逛街,圆明园里的宫女、太监、侍卫等就分别装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山乡村野”也是如此,是模拟建造的村落以供皇帝、后妃享乐用的。

师:听了专家的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在我心中只留下两个字:宏伟。(板书:建筑宏伟)专家的这份资料很有价值,能不能给我们朗读一下?

生7:(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第4段,同时配乐起)

师:圆明园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文物专家介绍一下吧!

生8:我是文物专家郑丽敏。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长,达2000多年,物品多,汇集了各个朝代的文物;而且范围广、价值贵,有2000多年前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还有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惜,这些国宝大都流失海外了。如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铜像被八国联军抢走。前几年,我国花了3 500万,才从香港拍卖市场买回3个,分别是乾隆青铜猴首、乾隆青铜牛首、乾隆青铜虎首。你们看,我这里有他们的图片。(走下讲台,给每组学生欣赏)

师:是啊!这些文物很珍贵。可惜,被外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了。(板书:文物珍贵)专家们精彩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圆明园布局的独特,建筑的宏伟,文物的珍贵。此时此刻,我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板书:热爱)然而,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了。不过,组委会还是为我们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圆满结束。

(四)了解历史,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体验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吧!(板书:毁灭)

(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望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同学们,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生9: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

生10: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

生11:英法联军是强盗,没有人性!这么宏伟的花园被毁坏了太可惜了!

生12:侵略者太贪婪、野蛮、残酷了,这么壮美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竟然一把火给烧掉了,这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

师:我看,英法联军象野兽,但比野兽更凶猛;英法联军象豺狼,但比豺狼更凶残。我们对他们的无耻行径充满无限的痛恨。(板书:痛恨)如此辉煌的圆明园毁灭了,这是19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化作沉沉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吧!

生:全体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圆明园存在于今天,毁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为什么?

生13:我认为悲剧不会再发生,因为中国现在强大了。

师:是啊!侵略者把这座东方的奇迹洗劫一空,毁于一炬。我们除了侵略者充满痛恨之外,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从1860——2004年,144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为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用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课后和同学们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八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试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2、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三、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

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2、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

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接着,我用投影仪出示课后思考练习2②的句子,启发学生讨论:如果去掉带点的词行吗?学生这时不难回答出原因。然后我让学生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之情。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3、用投影出示思考练习2①的句子: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五、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九

黎村小学 罗毅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嘉宾们大家好!

下面我对罗柱森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罗柱森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罗柱森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罗柱森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罗柱森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柱森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柱森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篇十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圆,是圆满,完美的意思;明,则意在闻名,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一、走近圆明园

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词:悲愤与愤怒。”“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二、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

三、走出圆明园

再读课文开头段,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稍留残迹。)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回到144年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文本的深刻内涵。)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前资料搜集和积累运用中读后感的材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仇恨。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为基础,组织多元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提供的有效信息,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互助,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

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抽象的文字介绍变得生动、可感,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我在学生预习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好奇心提前告知部分信息并要求所有的学生利用极少的资料书及向老师、家长、社会收集有关资料。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要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时,又创设了一个情景,以“最近有专家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你觉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根据学生掌握的资料就此问题展开长达8分钟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获取、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的作业就是针对上面的问题进一步收集资料,以书面形式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报告本小组讨论结果并详细阐述重建与否的根据。这不仅有效的延伸了课堂,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结合课前提出的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求知的高潮,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图片和教师对圆明园毁灭过程的渲染,把学生带向了另一个高潮,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进一步得到强化。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没有仔细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没有周全考虑课堂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机动时间,整节课要完全按照设计意图上完需要超时10分钟,使这节课显得结构不完整。

二、课文中的“举世闻名”一词的意思,在备课时搞丢了,上课时学生说到该词语时也没有强调。对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引导不够,主要是因为备课时考虑不周密引起的,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及时引导。

三、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精炼。

解决措施:

一、根据本学区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争取更大程度地备好学生、教材(校本教材、社会教材、校本教材),在学生注意有效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活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以期延长学生的有效注意,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

二、多看名师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将其内化、整合为自身能力。注重平时收集资料,达到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上课而收集资料。

三、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多看新闻、演讲及规范的泛读等。

总之,需要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与时俱进,重视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密切把握“新课标”的方向,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象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赞颂的无比仇恨。根据课文的目标,结合学校“三a”教学模式的要求,我设计了教案,在学校上了一节“三a”研讨课。课后组里的老师又一起进行了评课。下面就老师的评课和自己授课的感受反思如下:

一、自学导航设计细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本节课,我把学生们分成三个组:诵读感悟组,材料补充组,想象体验组。第一组都都在相应的自学导航,如:诵读感悟组,抓住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来读。如金壁辉煌的殿堂,加点的词重读,要读得舒缓、流畅,感悟圆明园昔日的美。材料补充组抓住某一点进行补充,语言要简洁准确……

二、展示丰富多样。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得充分。所以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

三、讲解未能画龙点睛。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汇报得太尽兴了。老师在讲授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四、启示

1、授课的内容应以学生的接受情况来定,而不是以听课老师的感受来安排。

2、自学、讨论、展示要在平时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

3、处理教材时要敢于联欢会,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要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第十一篇

一、教材分析

内容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激情,领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强烈对比。力达扎实,教学中有对词语的锤炼,对句子的揣摩,对段落的品味,切切实实地耕耘语文的三分田地,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3)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过程: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课前小游戏:学生记忆图片。

2、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切曾经都能在一个地方看见,这个地方备受外国人的关注,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初感圆明园。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课件示本课字词)

2、我们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划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哪几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解释并板书:举世闻名)

三、走进圆明园,再现昔日辉煌。

1、为什么圆明园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已经为你们打开了大门。快去找找吧!(学生活动)

2、小组交流。

3、汇报:(园子有什么?)

a、有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这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图片,理解众星拱月的布局。

师: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里面有多少个小园吗?请看资料:

师:当时世界上有这么大,园子这么多的园林吗?真是独一无二啊!而它就在我们中国,你会感到——(高兴、骄傲、自豪地说:圆明园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有许多特色建筑物。(圆明园还有什么?)

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理解:金碧辉煌(你能形容一下这些殿堂吗)玲珑剔透(而这些亭台楼阁是那么)

品读句子:你们见过这么美的园林吗?1、2组同学美美的读一读。

咦,那不是海宁的安澜园吗?它有脚吗?怎么会跑到圆明园来呢?这是怎么回事啊?你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汇报各种特色的建筑物:(原来圆明园里有的景物是)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有——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有——

还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你们想一睹这些景物的风采吗?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图片。(图片展示)

品读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1读:这么多的景物,真是目不暇接,我们不由得感叹,2读:各具特色的景物,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由心底里感叹,3读:这是我们的圆明园啊,我们自豪地向游人说,)

小结过渡:确实,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引读)那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你,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

c、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出示句子: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看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1、时间跨度大:2400多年2、文物是最珍贵的3、文物是最齐全的,种类是最多的150万多件)

师:课文有没有列举一样具体的文物呢?没有,真是一个遗憾啊!你能当一回小作者吗?列举一两件文物,让大家饱饱眼福好吗?请你用上这个句式:圆明园里不仅有,还有。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文物,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它吗?难怪人们都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抓住“最大”品读句子)

三、走进历史,感受毁灭。

过渡:可惜啊,可恨啊,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只能在梦中相见了。因为我们的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侵略者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上你的感受。

1、汇报:你划了哪些句子呢?

预设:

a: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刚才听同学说,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什么是统统?——全部抢走,一点都不留拿不动的就——实在运不走的就——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而且运不走的,他们就任意的——破坏、毁掉)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掠走搬运破坏

师:怎么破坏?——

资料: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师:看到这里,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板书:恨)(品读)

师:为了掩饰恶行,敌人最后怎样对待圆明园?

b: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放火

师: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回到1860年10月18日的圆明园。(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c:熊熊的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掉了——烧掉了——烧掉——(中国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出示句子: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可惜吗?——1、2组读出可惜,可恨吗?——3、4组读出可恨)

(说明: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

五、走出圆明园,升华情感。

1、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圆明园毁灭了,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她在不断地寻找,不断的呼唤:我们的国宝,你在哪里?(出示图片,寻找国宝的足迹!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看着属于我们的国宝却无奈地躺在异国的怀抱中,

你想对侵略者说——

你想对当时满清政府说——

为了历史不再重复,要对自己说——

3、总结:同学们,侵略者可以毁灭圆明园,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用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属于我们的国宝一定会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说明:通过展示身在异乡的国宝,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作业:1、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加深对圆明园的了解。

2、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什么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学习课文第一段,回顾全文,体会无法估量的损失是指什么。

2、交流搜集的资料,更深刻地感受侵略者的强盗行为,加深学生爱国仇敌的情感。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后题第三题的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再次品读优美句段,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从中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学习过程:(略)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掠走

皇家园林搬运

举世闻名毁灭破坏

博物馆艺术馆放火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

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

一生站起来读。

……

〖案例二〗

……

师出示“杭州西湖”“狮子林”等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圆明园真是太美了!

生:圆明园真是园中之王!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或者说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你的感情?

生纷纷开始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师指名学生读。

……

【反思】

这两节研讨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我们现在只就我们的关注点谈一下。

两位执教教师想让老师们关注的是:语文课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读得不少,并对学生的读做了轻重、快慢的指导,学生的评议也从轻重、快慢方面说,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轻重,是不是对文本一样的理解?我们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节课,教师没对学生快慢、轻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想像、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时,学生的重读点,语速都不是完全相同,但能听出来各有各的感受,都是挺有感情的。通过这两节课,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要置于朗读之前,服务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感情,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情感,走进学生精神生活──《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话。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是当时的皇帝,但我没有兵权,我的兵权掌握在老佛爷慈禧的手中。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矛、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请读下面的几个小资料(小黑板出示)──

生: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领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生: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正视一个历史。读了上面的小资料,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生:说不出来的滋味。

生:我悲愤!很难过。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很复杂,正如刚才同学说的,心中的滋味复杂了。学习一篇课文,最重要的是打开思路、学会思考。

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那么,请闭上眼睛,课前你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那么,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圆明园是我们的耻辱。

生:我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警示牌……

师: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又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主动搜集与整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案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先锋小学:李超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运用语文。”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人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不是把它上成了内容丰富的社会课,就是把它上成图片展示课。这两种教学淡化了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与当今倡导的“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情感的熏陶”的主导思想相悖,我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理念是:利用课文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学生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突出体现情境、资源共享、协作、交流的作用。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的圆明园辉煌景观。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看了录像的感受吗?

生:我感到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生:真是太美丽了!

生:这是什么地方啊?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录像看看这回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圆明园残垣断壁的景观。

师:这时有什么感受呢?

生:真是太荒凉了!

生:像是被火烧了!

生:像个垃圾站

生:以前可能很美,但现在被破坏了。

……

通过播放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及被毁后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营造一个至真至美至丑的场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激起情感波澜。通过音、形、像等多元信息全方位地刺激感官,引起学生思想上产生强烈反差,或爱或憎。正由于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理想的目标是配合学生的资料展示在课堂大量出示对比鲜明的镜头,直观地使学生产生令人震撼的心情变化——无比的自豪——极度的愤怒——清醒地反思。

师:“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最后却变得满目凄凉,一片狼藉,看了这两组动态画面,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何疑问?”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的问题读书,进入学习情境。

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再集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由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自由组合,分组学习,由各组长主持,收集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后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刚刚小组学习时,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助学习的协作环境下,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甚至还发现了新的问题,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1、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当导游,介绍辉煌的圆明园。

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训练朗读。

师: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

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同学们听出他要表达了意思吗?

生:他很恨英法联军。

生:他为失去珍宝感到可惜。

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想表达什么感情啊?

生:对!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谁还想读?

……

课文朗读,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别讲读、小组读、师生互读、文本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

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

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

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本课课前预习的任务自然是尽量多的从网上或书店查找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针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解决。不少学生将自己陌生的“买卖街”、“平湖秋月”、“安澜园”等等词语的资料找到。

师:学了本文后还有什么疑问?.有人建议:①在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原貌,你有何看法?②既然英法联军当时是野蛮的抢夺了我国的财宝,毁坏圆明园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归还呢?你的意见呢?请写在日记本上,作为作业起到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展现学生个性的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无耻行径的憎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

2、引导学生读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

3、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直奔课题,激发情感

1、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但所有这一切最后都化成了两个字,因为它被毁灭了。(板书:的毁灭)

3、圆明园被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带着思考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的64页。

[让学生带着“圆明园被毁灭的究竟是什么?”的思考奔课题,入课文]

二、感受不可估量

1、看到插图了吗?这座废墟在风雨中伫立了148年,然而它只是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2、带着属于自己的感受读读第一段。

3、改成“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好不好?为什么?

4、有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能不能用上价值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抓住这一主线让学生骄傲、愤恨、思考……]

三、感悟昔日辉煌

1、昔日的圆明园有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谈体会

(一)珍贵的历史文物

A、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

你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2300年,你们想想看,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珍宝啊!那么一起来看其中的几件。(多媒体出示)

有人说这每一件价值一百万,这只是其中的几件,更不用说圆明园中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红蓝宝石了!…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B、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我们来估算一下相当多少个我们的教学楼那么大?

试试看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看着第一句话,你有什么发现?(过渡句的作用)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宏伟的建筑

A、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读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B、圆明园中只有这么多景物吗?能不能用上“有……也有……”这样的句式继续说下去?

仿照各地名胜的景物?你怎么理解?

诗情画意的景物?西洋景观?(生交流,师评价补充)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男女生分读。

C你看,天南地北、中外风景名胜甚至想象的天上人间尽在圆明园中了,让我们一起漫步园中。(多媒体播放)

漫步园内的你,此时最想说什么?

我与你们有同感!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流连在诗情画意的景物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难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雨果这样说:(多媒体播放)

在这恍若月宫的建筑中发出我们由衷的感叹:齐读。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小结:面对这一人间奇迹,每个中国人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骄傲!

让我们理直气壮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多媒体出示,齐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四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八、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九、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爱) 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反思: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十五篇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验。本设计注重以读激情,以读感悟,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仇恨、对清政府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中,紧扣“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五自然段,讨论归纳原因,激发学生的“恨”。再让学生朗读文中描写圆明园辉煌过去的段落,激发学生的“爱”。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请同学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加着重号的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

生:两个字读音相同,字义不同。

生:“圆”是“圆满无缺”的“圆”,“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师:“明”是“光明普照”的“明”,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3、齐读课题。(大家一读课题,表情立刻变了,再也不像上课前那么活泼了!)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留下思考的痕迹。(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记号,并且可以加上批注。)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将学写批注的指导渗透其间]

2、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更好。

3、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整体感知课文。

〔学情预设:〕

师:读完两遍课文,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更加严肃了。你们能谈谈此刻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一点人道主义都没有!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

生:我觉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它的毁灭让我感到遗憾和可惜。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师:(板书“恨”字)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呢?

生:第5自然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请同学们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2、你能说说这段话中哪句话最能引起你的愤恨?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意列举,言之有理即可。师可以适时点拨"闯"."掠"."凡是"."统统"."任意"等关键词,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侵略者的凶残无耻。)

⑴ 课件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的时候,老师为“掠”、“搬”、“毁”、“烧”四个字加圈。)

③ 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可恨吗?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大车运,可恨吗?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可恨吗?最可恨的,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吗?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侵略者的凶残无耻。〕

⑵ 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

板书:化为灰烬。

②什么化为灰烬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

③ 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

(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④ 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设计意图: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四、研读“辉煌”,体悟情感

1、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呢?读读2、3、4自然段,能不能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学情预设:〕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因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 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

板书:“宏伟建筑”。

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

板书:“珍贵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设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

3、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⑴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 筑的自然段自己读。

(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⑵ 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⑶ 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⑷ 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

(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⑸ 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

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

(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⑹(将三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 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五、对比朗读,感悟“爱”与“恨”

1、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读第5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2、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又会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呢?(自豪)齐读第4自然段。

3、圆明园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地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读!(再次齐读第5自然段)

六、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 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

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____。”

2、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87516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87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