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最新7篇 欲速则不达是什么教学原则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最新7篇 欲速则不达是什么教学原则

更新时间:2023-07-17 09:00:27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里的7篇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一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节课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依据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同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过程中,把读书训练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以“读”为本,使学生在多种形式读书的基础上领会和感悟,然后再带着不同体验读文。在引领学生阅读感悟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的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题目是《欲速则不达》。

2、谁知道 “欲”什么意思?用“欲”组词或说诗句,并说出“欲”在词、句中的意思。“欲速”是什么意思?(想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巡视,并板书。

同学们,我们一起看黑板上有几个字很难读,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驭、驿、驺 这些字都是“马”字旁,跟马有关。 怎么跟马有关?

3、请同学们再快速的读一遍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会儿提出来。

师梳理:为什么这样着急? 急成什么样?真不知道走路比驾车慢么?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联系上下文,解决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划出重点语句,作批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交流。

汇 报:

(一)解决“为什么急”?

1、“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伙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你从哪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指导学生朗读。)

①请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晏婴与齐景公的关系。(出示晏婴的资料)

②驿使飞马而至,到景公面前,会怎样报告?请你填一填:一名驿使从都城飞马赶来,( )地向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伙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③现在你就是从京城飞马而来赶来报信的驿使,带着你的感受赶快读一读。

(二)解决怎样急?

看来景公与晏婴的关系是相当不一般,已经把晏婴看作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了。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怎样着急?

景公得急是一步一步的,谁能按照顺序说一说。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1.景公听了,急得霍得站起来。

①你从哪感受到了什么?景公当时会想些什么? ——读出你的感受。霍地站起”,体会他当时心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②评读。

2.引导:景公现在还来不及想更多的事情,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催请景公速回。看到这种情况,同时两名驿使报信,景公此时怎么样?谁接着继续汇报?

① 出示句子:“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抓住“高声喊道”。

师引导:我们从那哪里感受到他十分着急?——高声喊道,怎样读?——把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② 师范读,请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读。

③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请大家读一读,你怎么体会?句子对比,使学生体会齐景公十分焦急的心情,引领学生读出着急、命令的语气。

④学生练读。师引导:a/晚到一分钟,就有可能失去见到最亲密的朋友的机会,在此时刻,你是景公,怎么读——齐读

b/迟到一分钟就有可能失掉聆听最忠诚的大臣最后的教诲,你是景公,在这焦急时刻,你会怎么读——齐读。

引导:此时此刻,景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速回。

3.谁继续读你画的句子?自己读“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①你从哪感受到了什么?

②如果你是景公,你的心理是怎样想的?体会“心急如焚” 。抓出“太慢”、“夺”等词语,体会齐景公心急如焚,好像火在心中烧一样。——自由读

③景公亲自驾车真的比驺子快吗?(不是)你怎么知道?现在他是太过于焦急,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一句。

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这个同学真不错,能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4、一心火速赶回的齐景公最后弃车而跑,(出示: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自由读这一句话,你是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仿佛听到了一些嘲笑(惋惜,着急)的意思、为什么你要这样?能谈谈吗?

原来是——后来是——此时——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你知道后来的结果么?小结板书。

(三)同学们,你们知道结果怎样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学生回答,说资料。

2、出示资料,学生读:

齐景公在回程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的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在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3.此时景公多么想见见晏子一面,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么差的方法呢?为什么?

因为他心急如焚,头脑已经不清醒了,你觉得怎么样?他此时已经急得失去了理智(板书)。想快为什么反而达不到目的呢?自己试着填一填。

(1)句式训练:齐景公一心想要________,可是因为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看来我们要冷静。

(2)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3)小结课题:回读课题。

(4)带着你的感受读题目。(我听出了思索的意味)

四、单元小结: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的主题是“快与慢”,希望同学们慢慢学习本单元之后,会对时间有新的认识。下面,就看看谁能充分利用时间读熟课文下面的古文。

五、古文诵读

1.同学们,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会在成语故事的下面发现许多的古文,那时我们通过《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的学习知道了学习古文要把文章读熟,还记得丁丁冬冬上学期教给我们的金钥匙么:我们赶快来看看吧!

(出示金钥匙)

2、师:你们看,我们在学这篇课文时,用的是哪个方法?

3、学生练读,感悟古文的特点。

4.你觉得古文与现代文比起来,怎么样?(简练…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在读古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停顿。

5、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6、自由读。

六、小结

这个古文片断仅用了74个字,就表达了我们现代人用180多个字表达的内容,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美,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今对照的文章,希望同学们多读多诵。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晏 子 景公

危在旦夕十分焦急 邹子驾车

心急如焚 亲自赶车

失去理智 徒步跑开

教学反思:

老师们下午好!

周二,我在我四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做了《欲速则不达》一课。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满老师在听完课后又对我的教学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从教材理解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乃至我的教学风格,满老师都做了精致的评点,并提出了一些看法,现在我把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教学心得,与各位老师交流:

1、 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胸怀语文课程,不是烂熟一课书,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在教一节课文时,教师是否想到这篇课文都对学生的哪些思维训练有帮助?在学生的语感培养上,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又有什么启发?一篇课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位置,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对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哪些帮助?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考虑到,教师的站位要高一些。

《欲速则不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快与慢”主题单元的第三课,主题课文是现代文,下面附有古代原文,在初中、高中课本里都有呈现,但目标却差之千里。这在我原上课前是没有想到的,在听满老师评课后,我有对这节课进行了纵向的比较。

仅以语文课本为教材已是远远不够的,“大语文”观,就是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每节课有每节课的训练重点,要实效到位,而不能面面俱到。

大课堂观。一节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今后学生的思维发展、阅读能力这一节课能否给予学生启发?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较清晰的认识到学生思维训练的点,在语文课上以读促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 教师要敢于创新,不墨守陈规,在扎扎实实教语文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思考,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清晰把握学情,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及思维活动,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启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情趣中、品味中习得语言,积累语言。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运用了以读代讲地方法,让学生一步步走近了齐景公的心理,理解了齐景公的心理一步步的“急”,并读出了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篇短小,仅有180多个字的文章在四年级的第十单元,教师引领过多,不敢放手,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这样没有更有效的利用时间,让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提升,满老师在听课后,指导我们理解教材,提出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抓住重点画面,比如:处理第一幅“报信”的画面创造好情景就好,要重点处理景公“十分焦急”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想象,脑子里产生“景公赶车”、“景公徒步走”的画面,然后指导朗读就可以分层次的去感悟景公的心情,这时在处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水到渠成了。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难点: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法引路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回忆学习《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经验。)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

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

1、学生思考并回答: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随即评价。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快与慢。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理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教师也可补充实例。

六、布置作业

1、将《欲速则不达》与《效率专家爸爸》对比阅读,总结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 篇三

《欲速则不达》教学录像观后感

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有:

一、这是一堂真正的阅读训练课。它是一节在新课程改革下,依据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的阅读教学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解决问题;古文诵读” 等环节,涵盖了“学生练读、 学生换位读、学生齐读”等形式,把读书训练真正放在重要位置,以“读”为本,使学生在多种形式读书的基础上领会和感悟,然后再带着不同体验读文。在引领学生阅读感悟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教师的表现与仪态让人钦佩。

1、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非常强,她充分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以“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个问题提出,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引发他们探究答案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语言精确到位。例如夸奖学生的语言,不是“好、很好”这些单调的词语,而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说“你很会筛选信息、你很善于学习”等语句。在学生不能马上准确给出答案时,又能给出适当的引导,学生有进步后立马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不仅能解除学生的尴尬,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3、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思路清晰。这位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散发出自信的气息。她的这种气息,仿佛可以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也充满自信,可以学好这篇文章。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一步一步的解决课文中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把阻碍学生理解古文的一个个拦路虎去掉,在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同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这节课唯一让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的板书还不能称作简洁美观。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习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近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习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习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 篇五

执教的《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备课时我努力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依据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线的理念。上完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突出工具性,体现人文性

北师大版教材倡导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从而在感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其内在人文性的同时,突出并强化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因此,教,是为了不教。在这节课上,我顺学而导,重视“金钥匙”中所应掌握的学法指导:

1、结合旧知,联系具体语境理解字词

开课,我就扣住一个“欲”字让学生组词或说诗句,并说出“欲”在词、句中的意思,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调动以往旧知的同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正确理解其在文中所表示的意思,同时认识并感悟到理解字词的方法——联系具体的语意环境。

2、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

在课文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景公亲自驾车真的比驺子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怎样去寻找回答的依据呢?学生顺着我的引导,很快找到了上文中所写到的景公高声喊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学生从“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中体会到,在情急之下,景公理智而清醒地提出让驺子驾车,很显然,驺子韩枢必为景公所信任,问题的答案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景公亲自驾车,便是心急办坏事。同时我相机指导:“这个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理解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3、抓重点字词,正确理解并体会课文

比如:在体会景公心急的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重点字词,通过对“心急如焚、太慢了、夺过、亲自”等词语的品读、感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景公“急”。

4、借助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景公为什么急?”“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仅从文本中是难以全面理解的,我利用“金钥匙”中“借助资料”“联系已有知识”(联系上册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方法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最有效的刺激。我带领孩子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例如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朗读:

“晏婴危在旦夕,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这样的忠臣,眼见着就要离开他而去了,齐景公能不急吗?他急成什么样?怎么读?”

“这消息,对景公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怎么读”

“景公是一国之君,他的话一言九鼎,怎么读?一起来”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就要失去一位最亲密的朋友,怎么读?”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就要失去一位最忠诚的大臣,怎么读?”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怎么读?”

我一层进一层的引领学生朗读——理解体会,入情朗读;鉴别比较,入境朗读;相机提升,有效朗读;想象表达,入境朗读;逐层推进,深化朗读。充分体现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把“读”的训练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领会和感悟,读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更深入的探究了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重视评价作用,促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上课时,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更重视我自身对学生朗读、回答问题的评价,例如:

1、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把对齐景公“弃车而跑”的行为的感受读出来时,我是这样评价的:“我听出了你在为他惋惜”“我听出了你在为他着急”“我仿佛听到了一些嘲笑的意味”;

2、在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题时,我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的:“我听出了思索的感觉”“我听出了规劝的意味”“你们读出了这个题目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这样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回头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

1、因是借班上课,而课前不能接触学生,学生无法收集相关资料,而是由我直接提供背景资料,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有所欠缺;

2、在学生练读,感悟古文的特点这一环节,一个学生说:“古文很容易理解”,当时可能因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的纠正,只是说了句:“是吗?”课后我在想学生为什么觉得古文容易理解呢?其实一个问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先读古文,后读现代文,你还会觉得古文容易理解吗?”

3、有些环节的呈现还欠明显。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徒、旦”等。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习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吗?文中的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足智多谋、聪明、幽默……)

2、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你拥有一个像晏子这样聪明、机智、有胆有识,而又幽默无比的臣子,你会怎样?(重用他!尊敬他!信任他!)

3、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晏子一共辅佐了齐国的三位国君,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景公和晏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板书:晏婴齐景公)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可是,这棵齐国的智慧之树却要倒下了。“病甚,且死”,危在旦夕(板书)。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形容非常危险!)

2、这时的景公,与晏子有着深厚君臣情谊的景公,信任、尊敬、倚重晏子的景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欲速则不达)齐读课题。

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3、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为什么呢?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检查自学。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

驿使韩枢驺子驭马霍地

6、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2、看看他为什么想快?指名读①自然段。“危在旦夕”如何理解?

(危险在早晚之间。)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从“霍地”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7、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他就想快?

(1)“好车良马”这是选择的工具,既选好车,又选好马。

(2)(“心急如焚”。从心理描写看出来

(3)“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从“夺”、“亲自”、“驾”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师:是驺子韩枢真的驾很慢吗?(生:不是。)驺子韩枢是专门给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平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4)“弃车”、“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5)是马不够努力吗?(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6)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

8、想知道故事结果吗?

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9、读到这里,谈谈你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事不能太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根据你的理解,试填这样的一首短诗。

11、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12、对照古文,激发兴趣。

再来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谒——进见。婴——齐国大夫晏婴。疾甚——病重。遽——急忙。烦且——良马的名。乘——马拉的车。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辔——缰绳。御——驾车。尽——终于。释——放弃。

1、读读看。古文,给你什么感觉?(精辟、短小、难懂、简洁……)

2、这些都是古文的特点。听老师读,好吗?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

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驿”“驺”“驭”都带有“马”字旁)意思上呢?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僵”、“疆”比较,组词。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

(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补充资料,评价:你不但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还借助资料找到了依据。

(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评价:你根据事情的经过做出了判断,这是你的推测。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

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

生补充资料

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

(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

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字面上、意思表达上)(两个“快”连用,更能表现出景公十分焦急。而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可以看出齐景公为能够火速赶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最佳选择)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

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习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齐景公因为对晏婴的感情情深义重,所以心急如焚,导致他不信任外部条件,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导致想快却适得其反,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

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

4、刚才我们先学习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

5、指名读。

6、这篇古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

7、延伸:

《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7篇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88238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88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