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数学教案优秀10篇(数学教案20篇)

数学教案优秀10篇(数学教案20篇)

更新时间:2024-02-19 01:00:30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是美丽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数学教案优秀10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变压器正规教案 篇一

热合曼·塞克尼

报名号:9228360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2

第5章 第4节

变 压 器

第4节:变压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及几种常见的变压器,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电流与匝数的关系,了解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技能目标

1.用电磁感应去理解变压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讲解理想变压器使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3.让学生感觉到变压器的普遍应用性。

●教学重点 变压器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变压器是如何将原线圈的电能传输给副线圈的。

2.理解相关等式。●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演绎推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改变交流的电压。大型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压有几万伏,而远距离输电却需要高达几十万伏的电压。各种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也各不相同。电灯、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需要220 V的电压,台灯需要36 V的安全电压。一般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0 V,而电视机显像管却需要10000 V以上的高电压。交流便于改变电压,以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变压器就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这节课我们学习变压器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变压器原理

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次级线圈)。两个线圈都是绝缘导线绕制成的。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黑板上画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如下图所示:

题: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路并不相同,副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U1,原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副线圈中同样引起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就是这样产生的。

物理上把原副线圈中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题:变压器的铁芯起什么作用?

答:如果无铁芯,并排放置的原副线圈也发生互感现象,但原副线圈所激发的交变磁场的磁感线只有一小部分穿过对方,漏失的磁感线不会在原副线圈中传送电能。如有铁芯,由于磁化,绝大部分磁感线集中在铁芯内部,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

题:原副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答:与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率及线圈匝数成正比。●推导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

设原线圈的匝数为N1,副线圈的匝数为N2,穿过铁芯的磁通量为Φ,则原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E1=N1ΔE2=N2Δ2

ΔtΔt在忽略漏磁的情况下,ΔΦ1=ΔΦ2,由此可得

E1N1E2N2

在忽略线圈电阻的情况下,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与感应电动势E1相等,则有U1=E1;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与感应电动势E2相等,U1N1U则有U2=E2.于是得到

2N2

题(1):什么叫理想变压器?

答:忽略原、副线圈的电阻和各种电磁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

题(2):什么叫升压变压器?

当N2>N1时,U2>U1,这样的变压器叫升压变压器。题(3):什么叫降压变压器?

当N2<N1时,U2<U1,这样的变压器叫降压变压器。题(4):电视机里的变压器和复读机里的变压器各属于哪一类变压器?

电视机里的变压器将220 V电压升高到10000 V以上属升压变压器;复读机的变压器将220 V电压降到6 V,属于降压变压器。输入和输出的功率关系

据P出=U2I2,P入=U1I1及P出=P入得: U2I2=U1I1

则:

I1U2N2 I2U1N1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变压器主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2.变压器可改变交变电的电压和电流,利用了原副线圈的互感现象。3.理想变压器:忽略一切电磁损耗,有P输出=P输入

INU1N1

12 I2N1

U2N2板书设计

●作业:教材44页,问题与练习1-2-3题。

●课堂练习:有些机床为了安全,照明电灯用的电压是36V,这个电压是把380V的电压降压后得到的。如果变压器的原线圈是1140匝,副线圈是多少匝?

已知:U2=36V

U1=380V

N1=1140 求:N2=?

U1N1U2解:由 U2N2 可以写N2=N1

带入数据得

U136×1140=108 N2=380答:副线圈是108匝。

教学教案模板 篇二

(一)利用多媒体,情境导入

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欣赏到我国的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黄鹤楼(湖北)、鹳鹊楼(山西)、滕王阁(江西),最后定格在岳阳楼上。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会感受到洞庭湖水和岳阳楼的交相辉映之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心旷神怡的情境,对文章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课前预习,课上交流背景资料

2整体感知,形成初步认识

阅读文章,准确理解生词,理解文章结构,掌握阅读技巧。

3 解决词句

(1)注音

滕(ténɡ)谪(zhé)日星隐耀(yào) 淫雨(yín)霏霏

浩浩汤汤(shānɡ)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皓月

樯倾楫摧(qiánɡ jí)岸芷汀兰(zhǐ)

(2)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难句翻译示例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段):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 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篇三

关键字:室内设计教学、模型运用

模型是一种设计的表达方式,它能非常直观地表现设计效果。通常模型制作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得较为普遍,这一点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我们是否能将模型制作贯穿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室内空间、比例、材料、工艺的理解,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多次结合课程设计,尝试在室内设计 教学中运用模型制作来促进教学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

一、室内设计教学中模型运用的重要意义

模型制作是把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空间的过程,模型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在室内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模型的制作,设计师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从而使得设计方案更加完美。同时,模型也是设计师向非专业人士展示自己创意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可以使非专业人员更容易地理解方案。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模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室内空间、施工工艺,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对设计灵感的启发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对模型制作课程加以重视 。

二、运用模型的室内设计教学的优势

(一)增强空间尺度感

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尺度感。通常我们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方案表现都是通过施工图和效果图来完成的,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由于对空间尺度把握不好经常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而模型制作是在图纸绘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通过墙饰、家具、隔断等进行区域分割,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发现图纸绘制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增强了学生对空间尺度的理解,并为下一阶段的空间规划处理积累了经验。学生在学习制作中惊讶地发现,用模型来探讨室内空间设计原来如此有趣。

(二)检验完善设计方案

模型制作可以说是对设计方案的检验过程,同时也是对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在平时的作业中,大部分同学对电脑的依赖性很强,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基本是找些参考图东拼西凑,连草图和分析环节都省略了,这样使得设计方案缺少原创性和系统性。而我们在课程中设置模型制作的环节使大家不得不去将自己的方案进行完善细化,平面图、天花图、立面图、节点图和对应的效果图都要准确直观。模型制作过程中针对方案调整时,有时会发现更好的创意,这样使学生在设计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对设计方案起到一个重新完善的作用。

(三)熟悉材料和施工工艺

在室内模型制作中常用的材料有模型板、卡纸、KT板、PVC板、泡沫板、有机玻璃、木材、金属等等。制作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和精细的手工是非常重要的。熟悉材料和施工工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材料市场进行调查和对施工工地进行现场观摩。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和工地现场观摩,认真一点的学生就会意识到,模型制作和场地施工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要做一面弧形的造型墙时,施工的工人会用一段段的实木木方做结构框架,再在表面上用=三夹板来定型。而在模型制作中,同学们用韧性好的模型板做框架结构,再在表面上用易于弯曲的卡纸来做造型,真与真实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做桌椅类家具时,有的同学用到榫卯结构,制作出的家具坚固美观。另外,在作一些比例较大的模型时,大家做到了对细部的仿真处理。总之,模型制作促进了大家对材料的认识以及对施工工艺的了解。

(四)锻炼协调合作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与团队合作、与客户沟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制图、选材、制作、评价,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进行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与优势,提高了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同学手绘能力强就侧重于设计方案的表达;有的同学精通缝纫就承担起“沙发”“窗帘”、“床罩”等软装饰的制作;有的同学手工好就承担材料的切割、打磨、抛光的处理,大家共同将模型制作精细,将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整个过程使大家很有成就感,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大家的协调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模型制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模型制作并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它与其他的设计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模型制作实践中需要学生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首先可以锻炼学生读图识 图的能力,只有将图纸读懂读透才能胸有成竹;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融人 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对立体空间又有了深层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想象 中;在模型制作中,学生会关注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关注“人”这个主体,不再是死记硬背记忆在脑海中的那些枯燥的文字和数据,这样同时也使学生对人体工程学课程有了新的认知;模型制作同样可以锻炼 学生对室内色彩的把握能力,对于室内空间的色彩,作业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预想的状态,由于多种原因,无论是电脑绘制效果图还是手绘效果图与最终施 工完成的空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一种色彩在实际空间的效果,而不再是想象。此外,模型制作中还需要平面构成、装饰、材料等各门课程的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回忆、运用各门学过的课程知识,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极好的促进 。

三、总结

通过这些探索,使我们认识到在室内设计课程中应该把设计与模型结合起来,通过模型制作来检验设计,并达到对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草图绘制――方案细化――模型制作――修改完成设计图纸”的方式。使模型制作成为对设计方案检验和完善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以上是我个人在从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所附图片为学生的部分作业实践,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教学教案模板 篇四

我们以前接受的是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采取这种模式曾经让我的教学陷入僵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倡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及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一、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生活中的趣事》这个课题,主要是锻炼学生能够把生活中发生的奇闻趣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关键是学生先说出来,而后才能表现出来。在上课的一开始,遵照教参的要求和学生交流。例如:你们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的事呀?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呀?学生没反应,并且交头接耳,课堂纪律比较乱。我想这样可不行,就灵机一动,编了一个小故事。你再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也没有说话的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态还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音乐导入,也可以游戏导入 …… 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二、 创设愉悦环境,自主合作学习

美术教学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作品,学生们立刻露出了惊奇的赞美的神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和情境?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哪?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得第一?从而自然地把学生带进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以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全心投入到研究问题的环境中去,活跃课堂气氛。

教案格式 篇五

一、表格式体育教案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体育教案的格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讲义式、提纲式等。其中表格式教案是体育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清晰、明了、统一、规范(见表1)。

表格式体育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引导者、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场地器材、教学进程、教学强度预计、教学密度预计与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进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师生活动的预设等,确保形成一节完整的课。

二、编写表格式体育教案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应完整正确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出“目标引领内容”,我们现在常用的教学目标主要有“领域目标”和“三维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说说怎样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

参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应是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目标。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由对象、条件、程度和行为四要素构成。

(1)对象:就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在表述目标的语句中学生应该是主语。

(2)条件:是产生学生行为的前提,影响学习成果的限制范围。

(3)程度:是学习成果的标准,专指通过教学后达到何种程度。

(4)行为:是指学生能做什么。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1]

例如:学习肩肘倒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肩肘倒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以及完成动作的相关原理(条件), 学生(对象)能够主动(程度)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肩肘倒立动作。(行为)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条件),提高(程度)学生(对象)倒立时的平衡能力。80%的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下能正确完成肩肘倒立动作;2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姿势给同伴做保护与帮助(行为)。

(3)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条件),培养(程度)学生(对象)之间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体会合作取得成功的喜悦(行为)。

这些目标清楚具体,且可操作、可检测,如“80%的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下能正确完成肩肘倒立动作;2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这里的80%和20%都是可测的,通过观测就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应尽量使用量化的写法。

2.教学重难点应仔细推敲

教学重难点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一个完整技术动作中的某一个主要环节,或者是指组合技术动作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在教案中的表述应以简洁为主,而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成递进关系,教学重点是侧重一个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教学难点则是侧重整个动作的完成质量。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确,将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教参中寻找教学重难点,还可以采用动作剖析法和学生演绎法仔细推敲教学重难点。如动作剖析法就是认真分析技术动作的结构,找到完成技能的关键环节,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例如,在教学肩肘倒立时,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完成动作时,手臂的支撑和肘的位置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没有手臂的夹肘支撑,是无法形成倒立的,因此,教学重点就定位在夹肘支撑上。要想倒立完成得优美,必须挺髋伸腿,因此教学难点就定位在挺髋伸腿。在案例中的表述应为“教学重点:两肘夹紧;教学难点:挺髋伸腿”。这样的表述方式清晰、明了、简洁,能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教学环节应主次分明

教学环节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部分组成。在编写表格式体育教案时,要以基本部分为主,结合基本部分再来编写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先设计主教材的教学引导、环节设计、解决重难点的辅助练习、练习次数和时间等。在主教材设计达到最优化的情况下,再来结合主教材的需要设计准备活动,落实辅助教材,以及根据主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结束部分的身心放松内容。例如在教学肩肘倒立一课时,主教材是肩肘倒立,补充性教材是快速跑游戏。这一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表述:(1)专项准备活动;(2)学习肩肘倒立,包括引导、尝试、辅助练习、完整练习、互帮互练、成果展示这几个方面;(3)奔跑游戏;(4)放松、课堂小结。像这样的表述方式,能有效突出主教材,让整个教案更加翔实。

4.课的内容应详略结合

课的内容就是一节课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它与教学环节相对应,每个教学环节下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教案中表述时应掌握以下原则,即主教材详写、次教材略写、动作要领精写。例如,以肩肘倒立一课为例,在教学肩肘倒立的动作环节应详写为:(1)引导:①用身体姿势表示英文字母(单人,双人或多人合作)。②请学生用倒置的身体姿势展示“L”。(2)尝试:尝试完成肩肘倒立动作(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保护与帮助)。(3)辅助练习。秘诀1:夹肘挺立的练习;秘诀2:后滚翻臀脚着地,两肘内夹手插腰(2人一组);秘诀3:双脚离地找平衡(强调保护与帮助)。(4)完整练习:两人小组完整练习,强调保护与帮助。(5)互帮互练:出示学习材料,组内相互帮助学习。(6)成果展示:所有的同学展示所学的成果。而次教材可以简单地写为“奔跑游戏:①绕垫跑;②跨垫跑;③一波四折”。

这样的表述形式有效做到了教学内容书写时详略结合,并通过秘诀将动作要领精细化、形象化。

5.练习手段应丰富多变

练习方法能有效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多种练习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被不同的练习方法吸引,从而提高练习效果,增进技能的掌握。在表格式教案中,也应将练习方法的多样性表述出来。例如,小组比赛的练习可表述为:自由选择小组比赛、选择邻近小组比赛、挑战作为目标比赛等;两人合作练习可表述为:互帮互练、我练你看,找到不足等;在技术教学环节,所表现出来的练习方法应更为丰富、更加科学,并且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投掷实心球》时,我们可以根据实心球的动作特点,选择这样几个练习方法:“对地投掷实心球,感觉甩臂和压肘;用投掷的方法打挂在空中的物体,解决投掷角度;地上画优秀、良好、合格线,给学生提供动力”。而这些方法在教案的表述时,应以简洁为主,如上述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在教案中可以表述为:“对地投球练习、投掷空中目标物练习、挑战优秀练习”。

6.教学预设应游刃有余

教学预设主要是指在表格式教案中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这两块内容,这两块内容主要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想法,对整节课活动过程的一个设想,因此,这两块内容应是恰到好处,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例如背越式跳高的第一课时教学,我们可以先教学生助跑起跳,或者原地跳背弓,但绝不可以教助跑起跳过竿,因为前者不需要任何的基础,而后者却涉及到助跑方法、过竿背部动作、落垫动作,贸然进行必将影响课堂教学安全。例如,在助跑起跳这一内容的教学预设时,笔者通过小学生田径队队员实践发现以下步骤较为合理:①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甩提右膝靠左肩;②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甩提右膝与右手(膝和手成螺旋式甩动),以左脚脚尖为活动点转体180°(手摆至左侧肩上方);③以有力脚为起跳脚,采用弧线助跑,1步、2步、3步……开始学习。“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这两块内容的表述形式是对应的,例如,在“教师活动”这一块表述“教师、示范讲解弧线助跑方法,并组织学生练习”,那么,在“学生活动”这一块应这样表述“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示范,认真练习”。

7.练习密度应恰到好处

练习密度好比是技术教学课的生命,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动作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一节课的练习密度是由课的性质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复习课的练习密度要高于新授课,可以高达45%以上,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达到25%就可以了。例如,在教学前抛实心球的新授课时,在持球方法、徒手练习、投掷过空中的线等环节每人可以安排4-6次,其中完整练习每人应达到12-20次。在案例的表述中应在次数栏里写“4-6”,时间栏写好预计时间几分几秒。只有练习密度恰到好处,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场地器材应安全合理

在落实场地器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器材的安全性、场地的合理性。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们需要的器材是垫子,这里我们就应该考虑大个子的学生一张垫子够不够,协调性、柔韧性差的学生是否需要在两边放垫子进行保护。在教学单杠时,首先要考虑单杠本身的牢固程度如何,杠下应如何放置垫子进行保护。还有在教学加速跑时,就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其他班级是否会发生冲突等,这一切都需要考虑清楚,确保课堂教学。

三、编写体育教案的几点建议

1.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写详案和教学反思。详案有利于老师们理清教学思路,把握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写教学反思有助于老师们发现教学不足、方法不当的地方,记录好的练习方法,以便以后使用。

2.提前一个星期完成教案,能有效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随便写一个甚至没教案就去上课,还能让老师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等。

教案格式 篇六

关键词:服饰图案;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越来越丰富和优良,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精致的生活品味,在衣生活上追求个性和时尚。在现代服装的设计和生产中,企业在追求服装款式变化的同时,将产品研发聚焦于面料功能和图案设计上,图案在服装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付给学生或学生小组自己处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全部或部分自主安排学习行为,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并能自行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法。

一、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模式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服饰图案,掌握服饰图案的基础构成、色彩搭配、形式美规律。并熟练使用图案平面的设计软件,为未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课程。此外,了解不同图案工艺的表现形式,如:印染、数码喷绘、绣花、提花、及特种工艺图案技术等等,并将基础图案造型的表现技法中的点、线、面在服饰图案中以具体材料、工艺表现相对照并结合起来,为成为一名市场需要的设计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知识重点都不同,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服装设计、服饰图案设计和创新能力。第一阶段:定位感觉,理解模式。结合课堂老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和不同风格、类别的服饰图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服装图案与色彩的流行信息,完成各种服装图案的收集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从感性上去认识和感受不同的图案所带来的视觉效果。第二阶段:掌握规律、设计模式。从原来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服饰图案造型规律的转换,通过课堂学习组合模式的规则,分析基础图案造型的表现技法中的点、线、面在服饰图案中的变化需求;总结不同图案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据视觉形式美法则,合理使用设计规则,满足不同形态特征、不同风格的图案,和服饰图案审美要求的设计。第三阶段:综合提取,使用模式。这一阶段是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一个阶段,如何根据实际项目和模拟项目的要求,满足特定的服装设计风格以及相应的特色图案设计成为最终的关键。如何进行与服装整体风格相匹配的图案设计,必须在了解服装设计需要的实现程序前提下,图案与具体款式更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项目教学中根据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的特征及服装面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服装图案的工艺加工,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服饰图案的认识和感悟,在第二阶段是基本结构知识,很难把握关键的核心部分,在第三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项目课程的具体时间和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来安排和调整进度,根据时尚流行文化和趋势扩充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 因此,如何使服饰图案设计作品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来制作成品,这就需要对各种服装设计、服饰图案工艺实现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建议

1.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和细化的内容。突破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企业项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使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和做一体化,把图案设计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如为某企业设计一些文化衫、进行比赛交流、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个前提下,不能盲目的设计激情创意,要适当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定位,对市场趋势要有准确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要熟悉市场,关注市场的动态,把握市场的趋势。

2.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服装教学格局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难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设计,在面对复杂而枯燥的课程中,很容易产生倦怠。所以,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程度,有一个梯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师一般给予主题,让学生设计和制造,但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进行创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到设计中去。在课堂上显示每一个设计的结果,学生可以给出意见或建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学生只听老师的讲课话,服饰图案这一课程就是一个纯粹的基础课,如果让学生从基本入门开始就了解图案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设计的参与,这门课程就会成为学生热衷的事业。

3.教育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将数据、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不同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显示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为了清楚地展示教学内容,讲解图案的构成,也可用图形、动画、视频显示图案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将多媒体技术与图案教学的结合,多媒体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的功能,特别是图案的结构复制与色彩设计方面优势明显。改变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利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三、结语

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服装复合应用型人才要,以市场意识为目标,为服装企业输送设计与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我们不断完善培养人才的方案,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研究整合,不定期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评价,培养高素质的服装人才。

参考文献:

[1]涂毅佳 基于产业需求的服装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6.(03).

[2]付洁,李有为 新媒体环境下的服饰图案课程教学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数学教案模板 篇七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1.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2.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基础模块(128学时)

第1单元集合(10学时)

第2单元不等式(8学时)

第6单元数列(10学时)

第7单元平面向量(矢量)(10学时)

第8单元直线和圆的方程(18学时)

第10单元概率与统计初步(16学时)

2.职业模块

第2单元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12学时)

教案模板 篇八

Step 1. Lead-in. (_____m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urpose of my design: (1) to catch Ss’ attention about the class/topic/passage.

(2) To set up suspense/develop interest in _______________.

Step 2. Pre-reading

Task 1.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Let 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2.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w, let’s see what happened to the_______________/ let’s check whether it is right or not.

Purpose of my design: (1) to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_________________.

(2)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3. While-reading

Task 1.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Skimming: Ss should read the material fast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Para 1 ___________________

Para 2 ___________________

Para 3 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2.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Scanning: Listen to the tape part by part to fin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3.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Scanning: Guide Ss to read the material carefully and take some important notes,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ask 4.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Scanning: Ask Ss to read the material carefully and find out the correct answer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chart.

Purpose of my design: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given material better by using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And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

Step 4. Post-reading

Task 1.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接task3)Ask Ss to close books and finish the summary according their notes.

(接task4)Retell the story /Sum up the passage in Ss’ own words according to the chart.

Task 2.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_____min)

Discu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ith other group members and then choose a reporter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th the whole class.

Purpose of my design: I think If the Ss can finish this task well, they will benefit a lot in their spoken English. Most Ss can take their parts in the activities, especially for the Ss who have trouble in English study.

Step 5. Homework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urpose of my design: Homework is so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after class. It will check whether the Ss achieve the teaching aims.

正规性科学活动指导教案 篇九

【示范课教案】

授课人 :喻 利 平

课题名称

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2课时)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的制定是整个活动设计方案的灵魂,没有一个好的活动目标,根本谈不上有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在对历届的学生活动方案的批阅中,我深感学生在制定活动目标过程中的盲目和无助,许多学生制定的活动目标存在着假、大、空等现象。介于此,我收集整理了历届学生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活动目标的设计作为一个专题,分三部分内容和学生一起学习研究,以帮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设计出好的活动方案。2目标。教学目标、理解幼儿科学活动对活动目标制定的10大要求。、能运用目标制定的10大要求正确分析案例,并能运用其要求设计、通过目标制定的10大要求学习,树立严谨的专业思想。教学重点:活动目标制定的10大要求。教学难点:运用目标制定的10大要求设计目标。教学准备:选择典型案例、制作ppt课件、试讲小组 思考提要:

1、科学活动目标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何价值?

2、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3、科学活动目标分为几个层次?

4、你认为在科学活动中哪个层次的目标最具有可操作性?

5、活动目标有几种类型,幼儿园里常用哪种类型制定目标?

活动目标是科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目标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总目标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来实现的,目标层次越低,应表述得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

一、讨 论:分析下例活动目标的表述:(半期考试试题)

案 例 : 科学活动 我的小脸(小班)

活动目标:通过照镜子观察认识自己的脸,能说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1、该活动目标的类型属哪一类?

2、从行为主体看,该目标是从哪个角度制定的目标?

3、指出活动目标表述中的四个要素?

学生回答为题,并根据半期考试的各种答案点评,引出新授课。

新授课:

3、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一、多媒体展示: 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1、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

2、目标必须包括情感与态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和知识点的培养。

3、目标主语要统一,表述前后要一致。

4、目标要清晰、准确、可检测,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5、目标尽量体现行为化的表达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6、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

7、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性的目标。

8、目标制定要适宜幼儿发展需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9、目标要体现领域学科特点,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

10、目标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二、分类分析学习:(教师分类讲解):

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解析一:

1、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案例

一、科学活动 好玩的沙子(小班)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提出:

1、有三大目标吗?哪些地方反映出三大目标的?

2、目标在内容、要求上和年龄段目标、总目标相一致吗?

重点: 指导学生怎样去运用教材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年龄段目标》

案例

二、活动名称

玩泥巴(中班)略。案例

三、活动名称: 人类的好朋友——青蛙(大班)略。重点:案例三这一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在运用教材《年龄段目标》应从多个目标考虑,不要一味的认为科学活动的目标仅仅只有观察、制作,语言的表述也是科学活动能力目标之一。

2、课堂练习:按以上要求,分析一下案例的问题所在:

科学活动: 给粮食分家(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筛孔大小与粮食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比较和测量的方法。

3、自制分离粮食的筛子。

分析:目标设置不全面:(1)是认知方面的目标,(2)和(3)都属于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没有涉及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当然,就某一次具体活动而言,三个方面的目标可以有所侧重。

修改后的目标:

1、在分离粮食的过程中养成热爱劳动习惯、相互配合的精神

2、了解筛孔大小与粮食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3、学习比较和测量的方法。

1、学生回忆:活动目标的表述形式:

2、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科学活动 我们的朋友---小熊猫(中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我国国宝——小熊猫的情感;

2、教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小熊猫的外型特征。

3、鼓励幼儿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熊猫。

分析结论:目标表述中运用了“培养”“教”“鼓励”等词;表明这次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我国国宝——小熊猫”“运用语言、彩笔”表达的技巧以及“大胆尝试”的学习态度。

教师小结:

这种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为预想的期望值。科学活动 秋天的树(中班)

活动目标:

1、观察树叶的特征,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探索、发现常绿树与落叶树的不同特征,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3、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分析结论:目标表述中运用了“了解”“发现”“知道”等词;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来表述的,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目标。

教师小结:

这种目标表达方式,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推动幼儿发展的内容、方向和程度有预想的期望值。

2、课堂练习:按以上要求,分析一下案例的问题所在: 幼儿发展的角度从活动主体分类

科学活动: 捏泥—小房子

活动目标:

1、喜欢捏泥。

2、培养幼儿对橡皮泥捏的技能。

3、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析结果:目标主语表述不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目标一和目标三的主语是幼儿,目标二的主语是教师,提法较乱;目标没有层次,没有突出重点;第二条目标的表述措辞不准。

修改后的目标:

1、学习用搓长、压扁的方法捏出三角形、正方形,并将两部分泥粘合塑造出房子造型。

2、喜欢捏泥,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 单脚站的小公鸡(中班)略。2为具体明确:、目标清晰、准确的度的比较:、为了突出行为动词的特征,试比较下面两类动词,那组行为动词更

4、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综合活动 消防安全(大、中、小)

目标表述: “ 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知道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分析结果:这是一个不够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消防安全知识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属于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都没有说明,教学活动中很难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包括:

1、发现火情时应该拨打119报警

2、报警时应说出自家的地址

3、火场逃生的方法、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等。

教师小结: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明确提出幼儿掌握具体那种消防知识。

科学活动 “摘橘子”(大班)略。科学活动 巧拼拼图

目标表述: “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分 析: 目标表述过于笼统,不够明确,没有表明幼儿应在活动中做些什么、兴趣点落在何处,也没有具体提及思维的具体内容及涉及的问题,所以目标的达成是空的,这条目标的制定是不可操作的。

课题《认识可爱的小动物》目标之一:“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课题《认识冰娃娃》目标之一:“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修改后的目标:

“激发幼儿对拼图的操作兴趣,培养幼儿比较判别图形的能力”

“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激发幼儿喜欢探索有关冰的现象”

教师小结:通过案例分析,真正理解“清晰、准确、可检测,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含义。课后作业: 将以下目标进行修订:

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解析四:

1、教师从三个角度分析活动目标的层次性关系:

2、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科学活动 “沉与浮”(中班)

目标表述: “通过幼儿操作,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分析结果:该目标对每个年龄阶段都适用,这样的目标就不够具体,缺乏层次性。应体现出年龄阶段目标的层次。

修改后的目标:

2综合活动

科学活动 “黑夜来了” 略。目标表述: 1.感受夜晚的美丽及有趣,建立喜欢夜晚的情感; .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愿意独自睡觉,克服怕黑的情绪。(中班)略。教师总结:在同一活动制定的目标中也同样要体现出层次性。体现了不同 层次的要求

“礼物”

3、教师讲解分析: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对自然科学认识的发展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在情感、方法技能、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4、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综合活动 “地球妈妈哭了”(大班)

目标表述:(1)、幼儿根据经验及查阅资料找出地球妈妈哭泣的各种原因。

(2)、让幼儿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得干净的各种方法。

分析结果: 目标定位太高。

修改后的目标: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他们所知道的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

2、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得干净的几种方法”。

途” 分析结果:

1能力。

科学活动 《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中班)目标表述: “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 修改后的目标:、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尝试根据某一特征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 科学活动 “有趣的磁铁”(大班)目标表述:(1)、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制作(2)、让幼儿在玩磁铁中,发现磁铁有正负二级,有吸引力、排斥力。(3)、利用磁铁特性制作玩具。目标定位过低。

分析结果:活动容量过大。

修改后的目标:

可以把《磁铁》这一内容分解为几个主题活动,每个主题目标集中缩小,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逐步分解“磁铁”的性质、功用

以上教学方法和学法均采用在“目标制定要求”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抽查讨论结果,师生一起修订,通过修订结果与原目标对比,让学生体念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解析五:

1、教师讲解分析:

整合课程,学科的痕迹减少。但实质上,每个活动主题存在谁为主的学科,每个学科领 域有它自身的发展目标。

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

因此教师要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值,同时在目标制定上应体现学科的系统性、结构性。

2、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整合活动 “我有一架大飞机”(大班)

目标陈述:

1、通过视频资料和图片的观察,认识飞机的外形结构。

2、学习演唱儿童歌曲《造飞机》,加深幼儿对飞机的了解。分析结果:科学活动整合了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

整合活动 《小乌龟爬爬爬》(小班)

目标陈述:

1、通过对实物小乌龟的观察,认识小乌龟的外形、行走特征。

2、学习小乌龟用四肢着地爬行爬行,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分析结果::科学活动整合了健康领域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解析六:

1、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科学活动 “制作我的小风车”(中班)

目标表述:

1、学习制作小风车,并尽量将它装扮得更美丽。

科学活动 “不同的树叶真美丽”(中班)

目标表述:

2、认识几种不同类的树叶,能用自己的方法给叶子分类”

2、学生指出以上目标中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目标的灵活性?

3、教师总结:目标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以上目标表述 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可以适用。即目标有弹性。确保完成最低标准,保证全体幼儿的活动质量,根据幼儿状况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本课总结:

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整个活动设计方案的灵魂

作业:分析以下案例的活动目标,将你的看法写出来,并将你的修订目标写在作业后面

科学活动 《水果里的种子》(小班)

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 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科学活动 《有趣的盖子》(小班)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地表述出来。

3.乐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教案模板 篇十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气候和树木、花草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活动难点正确粘贴画

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课前带领幼儿外出感受春天的变化;歌曲磁带《春天来了》

物质准备:大背景纸一张;剪好的春天各种景色的小图片若干(太阳、云朵、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儿,柳树叶儿,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动过程导入:

谈话: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基本环节: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并讨论:歌曲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把春天搬到画面上:教师在背景纸上示范贴出太阳、云朵和小燕子;幼儿自选并说出所喜爱的景色图片,粘贴到背景纸上。

3、全体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结束:

和小朋友们一起将作品贴到走廊的墙面上装饰环境。

活动延伸:

离园接待时幼儿带领家长参观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3145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3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