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11 22:08:0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5篇)。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

自我已经三年级了新的学期,我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遇见了许多新的同学,学习任务很重要,要想学习好,务必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急躁、胆怯。仅凭想像是不够的,要用你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是能行的。这些认识一向在我的脑海里转悠着,让我信心十足。

成为一名富有爱心的小学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会伸出友谊之手,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忙。在大人的心目中,我是一个讲礼貌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弟弟妹妹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懂事的大姐姐。

我要上课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大胆发言,认真独立完成各项作业,勇于同大家一齐交流、讨论,在班级起表率作用,争当老师得力的小助手,请各位老师相信我,我是一位好学生。

我的愿望是我前进的目标,我会努力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成长的图画。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有一位快乐老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他是谁?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生:2个。

2、(课件出示2个桔子和2个小朋友)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桃子呢?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蛋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生:一半。[如有学生回答出1/2,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的1/2,或简要介绍自己学习1/2的途径)[设计意图:教师可通过此问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再有通过对1/2有认识的同学的介绍,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课外学习方法。]

师: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1/2的认识,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生:讨论回答。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师: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生:第2个和第3个可以。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生:不是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生:想。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折起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折分母是双数的分数要稍难一些,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折折这样的分数]

[设计意图:发现分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会写分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生:拿手指书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 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说明: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有一位快乐老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他是谁?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生:2个。

2、(课件出示2个桔子和2个小朋友)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桃子呢?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蛋糕

3、(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生:一半。[如有学生回答出1/2,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的1/2,或简要介绍自己学习1/2的途径)[设计意图:教师可通过此问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再有通过对1/2有认识的同学的介绍,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课外学习方法。]

师: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1/2的认识,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来看要求: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

生: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生:讨论回答。

师: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师: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生:第2个和第3个可以。

师: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生:不是平均分。

师: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六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3,1/4,1/6,1/8······(师选择一些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生:想。

师: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生: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折起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折分母是双数的分数要稍难一些,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折折这样的分数]

[设计意图:发现分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会写分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生:拿手指书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四、反馈练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 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

对于分数这部分知识北师大版教材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充,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分数的意义,才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所以,这节内容是本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二、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有1/2,但是不曾想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意义理解较困难。建立概念的过程也很慢的,语言的叙述更是存在问题。不过,这节课的知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开展数学活动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

三、设计理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抽象出概念。这是其一。

其二,针对学生建立概念慢,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简单分数的意义,以“分礼物”作为切入点,同时在部分环节中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知分数,在独立思考,操作中数学活动真正体会理解分数的意义概念。从而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其三,新课程改革以来,发现式学习为多数教师所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接受式学习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两者结合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课前老师为学生同桌两人准备1包神秘礼物,如:6颗草莓、4根香蕉、2个苹果、1个西瓜)

1.分礼物——渗透“平均分”

师:同桌两人要一起分享礼物,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

让学生动手分礼物袋子里的东西。

[设计意图:提出了怎样用公平合理的方法分配东西的问题,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作汇报——导出“半个”

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

3.揭课题——初识分数

师:谁知道“一半”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吗?

(预设:学生可能因为预习本课或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答案:1/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因势利导:如学生已知,教师直接揭题,如学生不知,教师引导表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一半”,然后揭题。)

师:谁知道1/2叫什么数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分礼物”的活动作为切入点,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数中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认识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1.寻找生活中的1/2

师:那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的呢?

2.知识迁移,进一步理解分数

师:你们小组礼物中都有一个西瓜,刚才我们是同桌平均分,每人得到它的1/2,如果这一个西瓜要让你们小组的成员一起来分享,那么你们每人得到多少呢?

[设计意图:小组人数不一,引出1/4、1/6等不一样的分数,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性与灵活性。]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师:大家想多了解分数这个新朋友吗?

课件演示“小博士介绍分数”。

4.自写分数,深化理解分数

⑴师:除了1/2、1/4、1/6,大家还知道哪些分数呢?

(预设:这个环节可能导致两种学习状况,一是受前面影响只写像1/7、1/2这类分子是1的分数,一是出现像样2/2、6/4这样的假分数,对此,教师也应当因势利导。)

⑵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根据教材知识特点灵活运用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设计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探究,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闯关活动,拓展新知

第一关:找朋友

师:请同学们帮分数找到他们的图形朋友。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1/33/52/41/9

师:咱们有办法让它们成为朋友吗?

(预设:2/4找不到朋友,该怎么处理?打破连线题“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常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培养谨慎的学习态度。)

第二关:神枪手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对的,用手势比“Y”;错的,瞄准射击。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3/41/22/35/6

第三关:小画家

这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它表示的是这个图形的1/5,大家知道这个图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能画出来吗?(逆向激趣)

[设计意图:大量的习题,枯燥的演练使学生被动、应付,这一环节创设了闯关活动,通关的信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四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下面是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现场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现场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实验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

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实验内容:

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一书、背诵《弟子规》、和家长共读一本书。

四、具体实施方案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

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天60分钟的诵读时间,除早读时间、阅读课,提倡课后诵读。

4、.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一书,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

背诵。并且认真填写《背诵好诗佳文》评价表。

5、每天中午背诵《弟子规》,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6、和家长共同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并填写《书海泛舟》

7、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

(2) 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 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五、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爱丽丝漫游奇境》

4、《稻草人》 叶圣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xx年版

5、《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20xx年版

二、选读书目。(根据各自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

1、《陈伯吹童话》

2、杨红樱系列

4、《周恩来》

5、《汤姆?索亚历险记》(美 马克?吐温)

6、《名侦探柯南》

7、《雷锋的故事》

8、《神秘岛》

9、《快乐王子》(爱尔兰?王尔德童话全集)

10、《岳飞传》

11、《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13、《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14、《神秘花园》(美 弗朗西斯?霍奇)

15、《中国节日故事》

16、《中华美德故事》

17、《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纸片、长方形纸条(2个)

2.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一只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有1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分多少?

生:一半

师:咱们也不能1除以2等于一半吧?以前的数不能表示我们要表达的数,怎么办?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那,这一半到底用哪个分数宝宝来表示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半。

【设计意图: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理解1/2

1、认识1/2

(1)、创造表示一半的数1/2

一半该怎样表示呢?(学生有的画、有的写)

搜集有代表的作品展示

现在,我们请小发明家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的创作,跟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画了一半圆,来表示二分之一。

生2:画了一半苹果表示二分之一。

生3:……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其实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在数学上通常用这个数来表示二分之一。

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分之。(红色部分板书),引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在创造二分之一的过程中体验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新朋友,他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数有三部分组成。

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是数的一种。它是由上、中、下3部分组成的。

猜一猜:中间这条线叫什么?

生思考。

老师先手指着板书的分数,然后指着分数线加以提示,引导学生猜出“分数线”

【设计意图: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象发挥到极限,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师:手指分母,老师给它取名叫“分母”,猜一猜上面的“1”叫什么?

生:分父

师:“还有吗?

生:分子

师:真厉害,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象发挥到极限,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利用“暗示效应”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激励学生,他们将来也是数学家,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你知道它们表示的意义吗?(师生利用刚才的分苹果,探讨分数各部分表示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深化孩子们对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理解】

(3)、师举起圆形图片。这边圆形的1/2,你能找到它的另外一个1/2吗?

2、理解1/2

同学们很快从月饼身上找到了1/2,你能从上名找到这个桃子的1/2吗?(课件展示)

西瓜的呢?……

【设计意图:借此题目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类比推理的迁移能力,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二分之一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生活化的思想】

数学之美在于简洁,一个小小的1/2藏在这么多地方。现在,它藏在了同学们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上。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折一折,找到1/2吗?看谁找得即对又快!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说一说,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

大部分同学找出来了,咱们是独自欣赏,还是和大家一块分享?谁先来?注意说清楚:把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谁的( )。你对折是为了什么?用上今天我们强调的一个词也就是?(平均分)——对,不管你是怎样折,想得到1/2,必须保证把它平均分成?(2份)

汇报交流展示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不管是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等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都是物体的1/2。

3、小测验:挑战1/2

既然大家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让我来看看你对这位新朋友的了解程度怎么样。(课件出示)

(1)、辩论

(2)、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告诉老师能还是不能。

(二)认识理解1/4

(课件上),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个涂颜色的部分不能用1/2来表示?(课件下一页)

咱们从正方形之上找到了1/4,你能用刚才的长方形纸继续折一折,快速找出你长方形纸上的1/4吗?

(老规矩:做好了,我就知道你找到了)

【设计意图:二年级孩子爱做小动作,好说话,善于表现自己。因此课堂纪律的组织是关键。用动作的方式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起到了组织课堂纪律的作用。】

谁能从我的图形中分别找到他们的1/4(分别找两个学生找出圆形、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数学思维真是太棒了,现在我有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创造一个新的分数。

三、拓展应用:

(三)认识理解3/8及其他分数

咱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它的(1/8 ),那么图上三份就是这个图形的——3/8。

孩子们,像1/2,1/4,3/8这些都是分数。现在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你可以创造自己拥有的分数了。

四、达标测评:

(1)、老师拿出了纸包里所有粉笔的1/5,猜猜老师纸包里藏着几只粉笔?

(2)、老师的课本里站着一位好朋友,它露出了身体的1/2,猜猜它是什么图形?

(3)、老师的书本里藏着两张纸条:上面的纸条说,我露出了我身体的1/2;上面的纸条说,我露出了我身体的1/3(它们露出的部分一样长),猜一猜,它们到底谁更长?

【设计意图:三个题目均是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借助游戏猜一猜的方式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他们回答的正确率也较高。此题目也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欢呼声中结束了他们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之旅,意犹未尽……】

五、结束语:

孩子们,感谢你们同我一起分享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了表达我对大家的谢意,我送给大家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数学方面能够取得像爱迪生的发明一样辉煌的成就,老师期待着……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像1/2,1/4,1/6,1/8,1/6,3/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同时将孩子们创造的分数贴在相应的位置)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七

1、把握假期前几天

许多中学生在刚放假后的前几天不能安心学习,给自己找个理由"学了半年了,放松几天总可以吧,七天后我再开始学习".但是,往往一玩起来,就收不住心了,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候,发现作业还没做一半。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在假期玩散了心后,开学后也很难进入状态,成绩下滑就成了假期学习的必然结果。

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玩",更不要放任孩子"玩",重要的是让孩子科学的安排时间,真正做到"玩"与"学"的优质结合。所以,暑假期间,关键的是要给孩子制订一个有规律的"学、玩计划",最好是每天都有玩和学的时间,即使需要拿出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去玩,最开始的几天也要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先调整生物钟。

2、选择课外辅导机构要注意"对症下药"

针对许多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学能力不强,以及有些偏科的情况,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请家教、报辅导班,或者报一些夏令营,提醒家长,课外辅导机构众多,鱼龙混杂,即使各方面都不错的辅导机构也有自己的特色,给孩子选课外辅导机构,一定要分析该机构的"特色"是否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专家建议家长,为孩子计划暑假的具体安排时,找一个孩子信任的人,并且有一定的学习或教学经验,帮孩子制订暑假的学习计划,做孩子在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候的"高参".

3、学习以外的安排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在一些孩子眼中,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自己玩,家长肯定不高兴。"虽然他们不说,我也知道他们不想让我玩",一位同学向老师如此说。在暑假里,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一直笼罩在学习的压力之下。以至于孩子全天处于家长逼着学点就学点,偷空能玩就玩会的状态。一名初三的孩子与老师聊的时候谈到:"我看电视的时候,手一直拿着遥控器,门一响我就马上关掉,假装上厕所。"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城市处理垃圾的政策不同。A城市到处贴着"此处不准倒垃圾",结果市民经常偷偷地到处乱倒垃圾,搞得城市非常的脏乱;B城市在几个地方贴上"此处可倒垃圾",市民们都把垃圾倒在允许倒垃圾的地方,城市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很干净整洁。聪明的家长们自然会从这个老掉牙的故事中得到如何对待孩子的启发。"最关键的是,家长一定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九

本学年第一学期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 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 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3. 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 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 三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 1 )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 2 )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 3 )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 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 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3. 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

五、教学措施

1. 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钥匙,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利健康的问题和隐患,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加以克服和解决。

3. 启发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奥秘的热情。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平。 预设:分开,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准备】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

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 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 .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引发对分数意义的探索。】

4 .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平均分成 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 1份,用 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写一次,齐读。 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 1/2

1 .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3 .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 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 1/2,引出 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 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 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 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 1/3的理解。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 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 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 1)学生估计

(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 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3份,每一份可以用 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 .初步感知:除了 1/2、 1/3、 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从材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的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将知识的思考与材料的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作品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体会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 1/41/5 1/8 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 .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师:你还见过那些分数,你会用今天学到的分数表示一些,用像1、2、3、4、5这些整数表示不出来的东西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一

三年级开始了,为了拥有好成绩我决定:

一。语文

1.从三年级上一直坚持每天读一段古文,至今已读了《千字文》、《大学》、《笠翁对韵上》,目前正在读《笠翁对韵下》,计划从四月份开始读《论语》。

2.古诗词方面,继续每天读一篇古诗。

3.争取每天都阅读课外书。从这个学期开始阅读的重点在文学作品,儿子一直偏爱科普书籍。

二。数学

之前买的奥数书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这个学期要安排时间去做,争取每天做一课。

三。英语

我目前还在分级中奋斗,牛津4的学习刚结束。接下来准备用海尼曼、RAZ、体验增加词汇量,计划7月1日前完成牛津5和牛津6的学习。

20xx年三年级的学习计划如上,努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二

内容简析:

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才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观;更想寻求“生本”、“互动”、“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和新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

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平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5、小结:像这些数就叫分数。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二)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三、练一练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延伸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施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诵读内容

诵读的古典经文三年级老师推荐书目,对部分通用篇目进行选编。诵读范围以优秀的古典诗文为主,同时涵括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

第一学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第二学期:诵读自编队《三字经》《幼学琼林》《中庸》。

1.学校召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动员会,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广泛宣传活动的意义,动员全校小学生共同参与。

2.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各班要每两周更新一次壁报栏中的内容,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各班要在教室里开设诵读专栏,可以利用后黑板,也可自行选择位置。

3.各班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1)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周的诵读量,制定表格。

(2)做好每个诵读时间段的指导教师分工。

(3)确定班级每周检查和每月展示的时间及负责人。

4.各班级要建立诵读记录簿,每天由指导教师记录并签名。诵读时按进度诵读,整块诵读,快速诵读,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要每周进行一次诵读统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5.各班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

6.师生同读同背。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轻松愉悦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就是孩子读经的动力。

7.保证诵读时间。

(1)每天晨会时,班主任老师要领读一遍。重点指导诵读内容中出现的通假字、异体字等。

(2)学生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要集体诵背当天的内容

(3)中午的阅读时间专门安排十分钟用于诵背。

(4)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组织学生集体诵背当天的内容。

(5)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6)各班每月抽出一节班会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8.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

学校将把古诗文诵读和欣赏纳入校本课程内容,整合各类读书教育活动资源,使之课程化、制度化,保证效果。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9.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师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师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学以致用。

10.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动员家长对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五、成果检验:

1.上、下学期分别举行“庆元旦”、“庆六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2.每两月组织一次同年级段的班级诵读联谊活动。联谊班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

3.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为学生提供编写、选材、绘画、书法方面的锻炼机会,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乐于探索,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读会写分数以及正确运用分数

难点

学生理解“几分之一”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如果把4个月饼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平均分)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2)如果只有2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个呢?(每人分1个。)

(3)如果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讲授新课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5)用圆表示分数的,收取部分作品展示。提问: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这节课咱们初步认识了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5.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我继续问道:“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几个呢?”学生均能用响亮的掌声回答。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这时学生不能用完整的掌声回答,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不失时机的说“对,是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㈡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接着,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有的说:“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还有的说:“我把长方形这样对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折法和语言表述,我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时我揭示课前的疑问: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接下来指导分数的写法、读法,并让同桌相互交流,写一写,读一读,引导学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一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2、认识1/4。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张纸的1/2,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说:我能折出这张纸的1/3;还有的说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机总结:像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接下来,分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法多?我也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又通过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已不再是难事。我出示情境图:快看,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它们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才行。”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猴吃得多,因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猪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我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个孩子:“你真了不起!”接着,我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那一份就越大。

这一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火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㈢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图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折一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是一道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㈣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会说,我知道了分数也是一个数;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还有的会说我这节课学的很开心等等。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6937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6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