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0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0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8-23 12:16:15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征途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0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炮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你还发现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老师相信只要聪明的你用心去读课文,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翻到101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给每段标出序号。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不认识)。

3、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连读,齐读。

4、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三、合作交流,具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什么问题。

2、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吗?

3、小组讨论,自己有什么想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小组同学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准备提出全班解决。

5、全班反馈,集中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6、教师点拨,深入理解。问题:课文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炮手不同时刻的神态?几次使用有什么不同?找出来反复读一读(苍白——煞白——惨白),用心品味一下炮手神态的变化。

7、联系上下理解词语:凛冽、喝彩、仅有。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突出重点,精心品读。

1、师: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解答,可以吗? ①为什么裹着大衣的副官冻得浑身打颤,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②敌军驻地——红瓦白墙的农舍被击垮后,将军连声喝彩“干得好!”炮手的脸颊上却流下了悲伤的热泪。

2、读一读:找出这两处多读几遍,再联系前后内容,想一想。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为什么炮手的神态截然相反?假如你是炮手,当时会怎么样呢?

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写,你读了之后印象如何?

5、议一议(交流刚才的问题)。

6、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开炮把他击毁?

7、分角色朗读全文。

8、说一说,这时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教案 篇三

青岛侯磊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人教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自读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从中感悟"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2)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3)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4)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5)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6)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

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3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t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摞文通过写童年的"我"读(水浒传》的情形,表达了"我"对这部书的喜爱之情。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都能体会安丁才《水浒传》的喜爱。第1,2自然段是"我"爱上《水浒传》的前因;第3自然段写了"我"为《水浒传》而哭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读《水浒传》后的好处,交代了"我"爱读《水浒传》的后果。文章围绕中浑然一体,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反映"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1、爱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请大家课外读一读《水浒传》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读过哪些文学书?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25童年读《水浒传》

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读背成语和名言。

3、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画出家庭住址示意图,说说附近地名的由来。

成语的熟记、理解。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能画出示意图。

介绍附近地名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介绍。

评议: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和名言,理解成语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

2、抽读,正音。

3、说说成语的'含义。

4、背诵。

5、读名言。

6、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读小提示。

3、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思考:介绍些什么?

1、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写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设计一张家庭地址的名片,上面要有家庭地址,走法及示意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篇六

《音乐之乡》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 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九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 生齐读。

4、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9802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9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