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教学设计示例优秀12篇 教学设计评价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教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教学设计示例优秀12篇 教学设计评价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教案

更新时间:2024-08-26 19:56:30 点击: 来源:yutu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评语吧,借助评语能够激发和维持被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部潜力。怎么写评语才能发挥它最大的用处呢?如下是细致的小编Waner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2篇教学设计评价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

讲授课、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

六、教具:

多媒体、黑板。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见这些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谈论)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质。

教学设计评语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评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业评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作业评语的重要性应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被认识。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作业中的评语的设计。

“无声胜有声”——打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的交流。尽可能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

而把教师的评语搬上学生的作业本,就给师生的互动开启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本学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刚开学时我不认识几个学生,有时认识也叫不出名字来,就在我为这个而焦急万分时,作业评语为我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如张子怡同学,刚开始我对她并不熟悉,一次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其质量比上一次要差得多,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三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全文只624字,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流行的时代风尚。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

文章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责任,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刘禅,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全文以议论为主,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此情此意形成了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应为议论体的杰作,抒情体的典范,古文中的精华。是每位学生必须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的篇目。

教学本文时,应要求学生丰富文言词汇,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融情于议、叙,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学重点为当堂成诵。教学难点为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理解诸葛亮的忠。教学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为2课时。

【过程方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背诵课文。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生每人读一段课文。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多媒体课件显示语音:正音:

陟罚臧否(zhìpǐ) 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疲弊(bì) 行阵和睦(háng) 妄自菲薄(fěi) 裨补阙(bìquē) 崩殂(cú) 以彰其咎(jiù) 夙夜忧叹(sù)

5、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默读,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

3、集体解疑,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

4、请学生一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如:

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⑵ 引喻失义

⑶ 性行淑均

⑷ 察纳雅言

⑸ 庶竭努钝

⑹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⑺ 深入不毛

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又如:词义的古今义不同:

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⑵ 先帝不以臣卑鄙。再如词的活用。

5、读阅读提示,完成下列练习(课件显示):

⑴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

①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②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⑵ 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⑶ 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重点

1、再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⑴ 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

① 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② 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③ 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⑵ 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① 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② 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读课文,力争当堂背诵。

五、完成练习

当堂完成书后练习二

六、总结、扩展

1、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向刘掸提出了3条建议: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诸葛亮以老臣的身份,谆谆告诫,表现了一片忠诚为国的心情,也说明了出师远征之前,对宫中、府中都作了妥善安排,思虑精细。文章周密畅达,开门见山,直抒己见,感情真挚,质朴清新。文中谆谆劝诫刘禅尊贤纳谏,严明法治,说明出师的目的和任务,披露自己的忠心,情辞恳切,肝胆照人。也难怪前人忠有《出师表》的说法。

2、结合《隆中对》及本文,阅读下列文章(印发给学生),讨论,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设计评语 篇四

1、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2、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熟的课

3、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5、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7、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8、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9、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10、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11、有创意,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12、教学目标包括思想教育要求和知识要求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补辅,尖子生的拔尖工作,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爱之以诚,使网页比赛取得完美的成果。

13、教学设计非常巧妙,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练习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课堂练习紧扣重点,并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14、教学环节清晰、完整具体,能活化教学内容,使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体显出该教师教学能力非常强。

15、很有特色,创设情景,通过建站,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感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16、很有艺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必要的扩展,精心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操作实践等活动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和程中学会合作。

17、重点突出,目标全面、准确、具体,整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布局合理,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18、课堂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是一节优秀的课。

19、十分有创意,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语言清晰,具有感染力,习题典型,题量适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整个课堂效率非常高。

20、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对练习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九年级语文诗词教学设计示例 篇五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理解诗意、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2.背诵全部诗歌。

3.品味精妙的语言。

4.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法引导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3.识记理解和评价自己最喜爱的名句。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难点:理解其中丰富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

解决办法:

1.古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

作者简介,前三首诗的欣赏

教具学具

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

1.朗读比赛。

2.背诵比赛。

3.唐诗宋词知识竞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另外还有一首明朝夏完淳写的《别云间》。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

2.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下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另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诗人在远贬至蓝田关时,写下的七律,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语言明快,风格沉郁;《明云间》作于作者在云间被捕之际,悲壮、豪迈。

(三)教学过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南)人。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世也称他为韩昌黎。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免徭役而贬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文学上既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又是著名诗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华文风,力倡古文。在诗歌创作上,笔力雄健,气势雄伟,力求新奇,自成一家。有《韩昌黎集》。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人。9岁能诗文,15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之后,其父、师先后死难。夏完淳复入吴易军中,参谋军事。军败后,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为抗清奔走。后为人告发被捕,解送至南京。洪承畴以其年幼,欲为他开脱,夏完淳痛骂不止,凛然就义,年仅17岁,他的诗歌表现出悲壮激越、高亢雄壮的风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英雄和诗人。有《夏完淳集》。

2.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整体感知: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设计问题: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本诗的写作背景: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城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城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讲读前两句,提问:

(1)这两句点明了什么?明确: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

(2)开头这两句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明确:“朝一夕”说明了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外。

(3)诗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明确: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韩愈刚直不阿的性格。

(4)诗的五、六句是描写什么的?作者借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是描写环境的。云彩浓重横在秦岭上空,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家,也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险阻,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

(6)诗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明确:“朝奏”和“夕贬”;“九重天”和“路八千”。

(7)诗中有没有对偶句,请找出来。

“云横秦岭家何在”与“雪拥蓝关马不前”。

(8)诗中“横”和“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明确:“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

(9)说说你最欣赏哪句诗,为什么?

《别云间》

创作背景:《别云间》一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当年夏季,作者在家乡被捕,此诗写于解往南京、告别家乡之际。本诗除对故乡表示依恋之外,着重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屈的顽强斗志。

诗句分析。

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三、四句言志,面对山河破碎,而自身已无用武之地。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至死不屈,希望复仇再起,反映的是一种激昂慷慨的壮美风格。

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

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中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中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之分。本课三首诗都属于律诗,律诗由八句组成,前两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尾联是对偶句。

诗词鉴赏教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诗词鉴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积累一些名家名作及相关知识要点。

2、让学生明确针对诗词的一些考点:艺术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在实践中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乐观地去面对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了解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李清照写自己的愁思时也写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诵读时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启发。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纵观近几年我们内江市的中考试题都有这一板块的考查,因此今天我们来进得古诗词阅读的鉴赏。

(二)总结考点

1、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即诗词中的意象

2、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表达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4、明确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

(三)总结鉴赏步骤

我们明确了这些考点之后,那在鉴赏时应该要有一定的鉴赏步骤

读诗→理解→读问→分析→作答

(四)结合中考题例讲解解答方法和技巧

现在我就结合下面的例题来讲解一下我们在遇到这些考点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解答,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作者通过“                ” 和 “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1、根据第一题教给感知意象和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感知意象的方法:①明确什么是意象:即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②反复吟诵,筛选关键词③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特征

让学生很快地找出是景物和人物形象并筛选出关键词,“巴山”和“楚水”及“诗人自己”,找到这里时并没有得到最后的答案,因为要找的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还要把握这两个形象的特征,得到“凄凉地”和“弃置身”。

2、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①掌握情感分类:思乡怀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赠友送别等。②了解作者自身经历和写作背景。③把握意象特征。④抓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⑤综合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方法很快就得出这是“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以历在前面已有了解,在把握意象特征这是一个重点分析,作者分别用了“凄凉”和“弃”字可以感受作者的心理是非常“愤懑”。

3、重点诗句的理解方法:①要疏通文意,准确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②明确诗词风格:婉约、豪放和简洁等③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④结合诗歌的主旨来理解

这个考点可利用例题中的第二题来教给方法,如我们在解答时首先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千帆过”和“万木春”让人体会到的是一幅“竞发向前”和“生机勃勃”的场景,“病树”和“沉舟”让人想到的是“旧的不好的事物”,结合诗词风格讲作者是非常含蓄地自己的意思的,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刚被贬归来,没有哀伤,更多的想到的是积极的景象,由此来结合生活中来理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明确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2)描写的艺术手法:①从角度看分正面和侧面 ②从用笔看分工笔和白描

3)从描写内容看分景物和人物描写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5)表现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衬托对比、借古讽今、象征等

6)修辞:比喻、夸张、借代、对偶、反问、双关

讲解这类题学生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这个知识点的积累,是不知道用什么内容来作答,所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明确之后再做则就轻易而举了。

现在就结合《赤壁》的第二道小题让学生来体会是否是这样。“铜雀春深锁二乔”结合诗词大意可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战争的'结局将发生改变,那“二乔”将会被“锁”,因此这里作者是用了借代手法说明东吴失败的这种结局,以此来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而他也需要“东风”这样的机遇,后一句一比较就可看出太过于直白了。

(五)做课堂练习《赤壁》

学生自由练习,师生共同点评

特别指出学生在做这题时应注意“折戟”这个意象。

(六)结合例题提示诗词中想象的重要性。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这种题在学生中最容易失分的原因是把它和我们古文中的翻译混为一谈,误把画面描绘当翻译题来解答。

强调描绘提示:描绘画面的内容,考查的是对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的感受能力。描绘不是翻译,而是要展开想象描绘景物,同时还要点明景物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七)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从“感知艺术形象”、“理解诗句”、“体会感情”、“表达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诗词鉴赏,教给了鉴赏的方法,面对浩如烟海的诗词,我们不可能一一学完,老师也不可能教完,但只要我们掌握了鉴赏的方法,在实践中去运用,会运用这才是最主要的。

(八)布置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诗词鉴赏

考点:1、感知艺术形象

2、理解诗句

3、体会感情

4、明确表达技巧

步骤:读诗

理解

读问

分析

作答

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 篇七

《望月怀远》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创作背景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內。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 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风雨》赏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译文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枯败的黄叶仍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尾联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窮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似乎满纸悲酸凄苦。但由于“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壮怀激烈的意蕴和郭元振这位富于才略的历史人物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它给人们的实际感受,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积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承上,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前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后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极富神味。“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它不仅用加倍法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画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的意态。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因此自然引出对“新知”、“旧好”的忆念。但思忆的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由于无意中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诗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种。种诋毁,被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一类罪名。在这种情况下,“旧好”关系疏远,“新知”遭受非难便是必然的了。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从“青楼自管弦”到“旧好隔良缘”,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深一层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深一层抒发。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和首联的“宝剑篇”一样,这里的“新丰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住新丰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后来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然而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

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但品味全诗,便会体会到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一种积极用世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用郭元振、马周之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这正是一切正直的有事业心而又不遇于时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心境,故此诗具有典型性和深广的社会意义。

《夜雪》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被子冷冰冰,

抬眼望去,却见窗户被映得亮堂堂。

这才知道,在夜间下了好大一场雪,

不时听见,院中竹子被压折的声响。

带你读

雪,如同冬天的精灵,当它悄悄来临的时候,总会带给人惊喜。古往今来,吟诵雪的名篇佳句很多很多,但以《夜雪》为题的诗作却不多见。

夜色沉沉,四周寂静。已经入梦的人们,怎能知道雪花正飘飘洒洒,漫天飞舞?哈哈!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目不见雪,却能写出雪的大。半夜被冻醒,正在疑惑,望见窗户上明晃晃的一片。哪儿来的光?哦,是层层积雪强烈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光亮。侧耳听听,“咔嚓咔嚓”,什么声响?哦,是院中的竹子,竟然一根根地折断了。雪一定是很厚很厚,才能把那么柔韧的竹子给压折了呀!好了,读到这儿,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天地间,一片一片一片……数不尽的雪花快活地飘飞着,轻盈地舞动着,静悄悄地落到山岗,落到树林,落到人家的屋顶……一层又一层。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已经让世界改变了模样。好大的雪!好美的雪!虽然不能奔出屋去跟它们热烈拥抱,却已经在遐想中心驰神往。

诗人多么了不起!只不过廖廖二十字,就能引发这么多的想象,就能带来这么多的感受。读读背背,把这二十字印在腦子里吧,等你再打一些,等你碰到那么一个时刻,你就会懂得它们全部的妙处。真的!

《塞下曲》赏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带你读

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写的是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北方的冬夜,寒气逼人,四下里没有一点声响。月亮被云遮住了,天地间一片漆黑。你以为人们都进入梦乡了吗?不!打了败仗的敌人,趁着这个大好机会,悄悄地逃跑了。可是怎么逃得掉呢?我们的军队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敌情立即上报给将军,他当机立断,要率领一队轻骑兵去追击。不一会儿,人马点齐,整装待发。就在这个时候,雪花漫天而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刹那间落了将士们一头、一身。弯弯的角弓落满了雪,它正绷着劲儿要上战场;长长的钢刀落满了雪,它正闪着寒光准备杀敌。一声令下,英勇的将士们策马飞奔,马蹄下绽开朵朵百花……

这首诗写得很妙,妙就妙在读完最后一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象接下来的战斗: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那是怎样一个激烈的场面!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有没有追上敌人,他只描绘了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战前的紧张气氛、跃跃欲试的情绪全都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读过了“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的小诗,再来读这样一首诗,你是不是觉得很不一样?不怕艰苦,不畏牺牲,诗歌里的军人充满了男儿气概,敬佩他们吗?快来诵读吧!

《望庐山瀑布》翻译及赏析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教学设计评语 篇八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网络协议的测试则是保障网络顺利运行的有力工具。郑红霞同学的硕士论文对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进行研究,侧重于研究测试例的设计方法,其选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论文在总结和分析前人所作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工作背景,选择关键点开展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例设计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优化测试例的前测试步和后测试步的测试序列生成,得到了仅由前测试步和测试体组成的简捷的测试例结构; 论文提出了测试例评价指标,并给出了计算方法,以量化的方法分析了新的测试例设计方法的优越性;应用作者提出的测试例设计方法,设计了ICMPv6协议、IPv6 PMTU协议、Addressing协议、IPSec协议和Transition Mechanism协议的测试集,在测试实践中验证了新的测试例设计方法能简化测试序列,缩短测试执行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掌握了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网络协议一致性测试例的设计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评语: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比较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基本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处理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工作的进程。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教学设计评语 篇九

1.该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有明确的分析和认识,教学设计有较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反映出教师较好的教学改革理念

2.该节课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

3.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有明确的分析和认识,教学设计有较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反映出好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

4.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均表述准确,对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具体,能较好地指导教学过程

5.设计思路清楚,内容完整,提出的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并能将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融进课程教学设计。

6.尤其在教学定位分析,教学条件分析,教学评价等项目撰写上比较细致、深入。

7.教学设计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

8.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

9.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10.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11.很有创意,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12.该节课教学设计比较成功,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13.课堂设计层次清楚,能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

14.该节课设计重点突出,目标全面、准确、具体,整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布局合理,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15.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均有较准确的分析和研究,教学实施设计的理念先进,有改革的意识。对于课程的教学有指导意义。

16.教学对象分析较清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

17.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

18.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

19.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20.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21.本节课很有艺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必要的扩展,精心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和程中学会合作。

22.本篇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在教学实施计划中,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

23.撰写教案比较认真、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24.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25.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教授学科的本质:

26.将教学目标分解(知识、能力、素质)后使能力目标较宽,教材选用结合专业实际,可操作性强。

27.教学定位及教学目标设计明晰,教学实施设计思路清楚,内容较为详尽,且语言简练,有可操作性。

28..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营造“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的氛围,设计了含有学科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29.教学对象分析明确,教学定位准确,教学条件分析真实,教学实施方案体现知识主线,设计细致,可操作性较强,建议:对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应深入分析;

30.对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教学实施设计较详细(目标、内容、重难点和情景设计)。

31.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准确分析,使教学目标分解得很清晰,有利于实施;

32.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教学实施过程和评价设计较完善;

3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34.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比较合理的应用了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35.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还需明晰信息技术的融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36.该课程在教学实施设计项目上,总的思路设计和总体设计安排较为合理,能力目标较为清晰,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可操作性;

37.教学设计对指导教学的理念应用进一步进行了梳理,针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提出了较为恰当的对应措施,课堂实施有可操作性

《诗词》教学设计 篇十

莫晖

教学设想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 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五首诗词要熟读成诵,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教学时宜精讲多读,以读带悟,以悟促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导入

1.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诗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分小组朗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五首诗词的大意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本课五首诗词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加深对各首诗词主要内涵的理解。

1.《汉江临眺》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在去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汉江远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了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首联总写汉江形势;颔联、颈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尾联作者以山翁自喻,表达了对汉江风景的`赞美。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

2.《宜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抱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

[4]

诗词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赏析诗歌:

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颈联写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尾联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赏析《赤壁》

⑴写作背景:文章写于杜牧黄州刺史时。赤壁是东汉献帝,周谕大败曹操。但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岗,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⑶赏析课文:

⑷思考: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起?

②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③“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乔”在文章中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切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④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叙事──议论)

⑸指导背诵

3、赏析《过零丁洋》

⑴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逃脱,后继续黑心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之元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⑵朗读感知课文:

⑶讨论思考:

①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②颌联“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么?

③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分析:首联:回顾诗人经历:诗经书入仕途

走兵抗元,频繁战斗四年

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用比喻修辞)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小结: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4、赏析:《水调歌头》

⑴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任密州大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词中由抑郁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书,余词尽废。”

⑵讨论思考:上片:

①开篇疑问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处境寂寞的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理解“归”、“琼楼玉宇”(明指月宫暗指朝廷)“不胜寒”(明写对月宫气候想象,暗抒对朝廷内政治斗争氛围感受)

③理解“何似在人间”中的“人间”?(指密州,是双关,既与上天呼应,又与朝廷相对)

小结:上片写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片:

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寄寓了怀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②“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开阔胸怀)

③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态度?(表达了诗人要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祝愿,并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5、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⑴背景介绍: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生活。

⑵朗读课文

⑶赏析:划分层次: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后二句:写作者的感慨

⑷思考讨论:

①第二层中,哪一句让我们看到由盛转衰过程的真实写照(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②最后一句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家中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判。

⑸指导背诵

⑹小结: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

教学设计评语 篇十二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学活动。评价的直接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教学认识。经常开展评课,有利于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和引导,有利于激励教师苦练内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评课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

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看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

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端正教学思想、严肃教学态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基本功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所谓教学基本功,笼统地讲,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只要是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基本阶段和格局的顺序,存在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体现启发性原则。因为它主张的是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这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起码标准。二是体现目标性原则,即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要求相符。

②教学组织能力。模式的选择只决定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框架,而要使教学过程“活”起来,关键要看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组织。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目前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的组织。因为学生的“学”未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入“状态”,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较好地达成。 ③教授行为策略。教授行为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策略、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提示信息的策略(包括板书、演示、视听方法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见解的策略、作出结论的策略等等。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讲“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以及西方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都强调在启发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火候”,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师的教授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组织的效果。并且,教师只有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学工作才可能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享受。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有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一问一答,热热闹闹,问题频繁而肤浅,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有序”开展,其实不仅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还将导致学生日后更大、更深刻的思维混乱。

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教学机智即教学活动中的应变力和即时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越轨。教学表现力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力、情感表达力及运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等。教师只有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教学要求和教学影响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可以说,这是教师的“演技”。

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教师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课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教师的知识面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信手拈来相关知识充实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教师表现知识面广,还有利于“博学多才”形象的建立,为教师多增添几份教学魅力。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9953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9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