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关于汉字的资料范文【3篇】

关于汉字的资料范文【3篇】

更新时间:2023-11-20 11:30:02 点击: 来源:yutu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关于汉字的资料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一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汉字是世界上使用至今的、唯一的古老文字,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伟大创造。了解汉字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以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都有直接的关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汉字,对于他们来说,缺乏的是对汉字整体上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汉字,可以编选几篇汉字文字学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但是,教材编写者没有采取这种学生不感兴趣的方式,而是专设一个《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颇具创意的选择。

重视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创造性地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理念,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地安排综合性学习课题和学习形式:低年级,没有单设独立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但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反复提示学生联系实际学语文、合作交流学语文、通过自己阅读和查找资料学语文,处处体现着综合性学习的精神;中年级,综合性学习与一组课文的阅读穿插进行,伴随着课文学习的进程,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步展开。

这种大综合的单元,在教材编排形式和教材内容上都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特点,教师只有明确这些特点、充分把握教材,才能做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安排,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这个单元由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包括两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主体部分前面有一个导语,主要是提出学习任务;主体部分后面有一个结语,提出办展览、办手抄报等成果展示和继续探究的建议。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融合在主题活动之中,没有单设。

导语是全组学习的纲,概括指出了汉字的三个特点:历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书法是独特的艺术,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三个任务: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了解汉字文化、为纯洁汉字做些实事。完成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但阅读资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不能以学习阅读资料为主,而要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资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错字笑话、神话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从第一个主题活动开始,阅读资料由易到难,渐入佳境。第一篇阅读资料是谜语,第二篇是歇后语和笑话。以传统的眼光看,这些都不大像课文,但它适合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的作用,如字谜,学生们听家里大人说过,在读物上读到过,在相声中听到过,伙伴们在一起互相猜过,以字谜作为阅读的开端,可谓独具匠心。学生们阅读着这些资料,轻松地便迈入了汉字王国的大门。

对汉字进行字形分析探究和字义说解是了解汉字的本义、揭示汉字文化内涵常用的方法。阅读材料对“册”、“典”、“删”的原始字形进行了分析,学生知道“典”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或“被庄重地安放在底座上”的册,就很容易明白“典”的本义和“字典”、“词典”等引申义;知道了“删”是用刀削去竹简上的错字重写,就很容易明白“删改”、“删除”等“删”字为什么是“册”字加个立刀旁。许多教师曾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例如:原北京景山学校马淑珍老师用“一只手放在目上”教“看”字,已故斯霞老师用“一只大手抓住山林的枝枝桠桠往上爬”教“攀”字。某些汉字,通过字形字义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例如“美”字,由“羊”和“大”组成,“羊大为美”的观念反映了上古社会羊同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先民对“美”的朴素理解。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也必然会运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他们对汉字的神奇有趣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汉字教学不同于汉字研究,对学生,应当允许他们用自己想的办法记忆字形、解释字义,不一定都要合乎汉字学原理,但是道理上要能说得通,不能胡编乱造、牵强附会,例如有人解释“冤枉”的“枉”字是一个王被绑在木桩上,心理遭受沉重打击,“谋”是向人说哪一棵树上的哪一些果子是好吃的。这样的解释曲解了汉字的字形字义,不利于汉字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民族感情,当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了解汉字的优点,但也要防止对汉字做出不科学的评价,如:“汉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21世纪是汉字的时代”,“汉字是一种智能型的文字,学习汉字有利于开发右脑功能”等。有的学生受到某些读物或网上某些极端言论的影响,可能在发言中不适当地夸大汉字的缺点,或贬损汉字简化、提倡恢复繁体字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正面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欣赏汉字文化,对于那些明显错误的说法要敢于批评指正。我们对待汉字,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不足,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二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网站:

/chinesearts/?nav=writing

/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三

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杂家是先秦诸子的一家,《汉书·艺文志》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就是杂取诸子学说而形成自己的学派。现代生活中,一个人若知识面比较广,有时候被称为“杂家”。这时候的“杂家”往往含贬义,因为所谓“知识面比较广”,同时也就意味着知之不深。而胡双宝一向认为,当编辑要不耻于当杂家,力求拓宽知识面,在比较多的方面了解深一些,随时随地注意积累吸取知识。

他编辑的一份书稿里说到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遇刺事件。正好电视里有个相关的专题节目,节目介绍说,克林德在公使团跋扈专横,常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公使团,各国公使产生嫉恨,密谋铲除这一祸害。他便给加了一个注,以利读者了解这一事件。

胡双宝最先编辑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30年间重印达百次,发行几十万册。1989年,有一本古代军事方面的资料书,100多万字,没有人愿意担任编辑。他主动接过来,抽看样稿后,写出编辑处理意见,令编纂方很满意。他复审、终审,每种书都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终审意见往往比复审人意见提得多。进入21世纪,他应约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华大典·哲学典》的特邀编辑,先后参加《语言文字典》等八个字典的审稿。

他不仅仔细读书稿、看校样,有时还替作者补充。1988年,一本讲写作的教材,主题、结构、语言等章都写得不错,但缺少有关修改文章的内容。他估计如果让作者写,一时不一定能达到要求,便替作者写了“修改”一章,还附了三篇不同类型的修改示例。

如果发现原作的疏漏,他尽力予以订补。明朝湛若水(1466~1560)的《甘泉文集》,有一处说到朱熹的五十代孙,校记说有一种校本作“三十代”。朱熹(1130~1200)到湛若水300多年,每代平均25~30年,不可能有五十代或者三十代。他便在原校记之后加了“‘五十’、‘三十’当是‘十五’‘十三’之误”的话。虽属理校,但合乎事理。原稿存疑,他则在查证的基础上予以补齐。一本古书里有“安南在翼轸朱鸟之”一句,“之”下一字模糊,校点人用“”表示。翼轸是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里的翼宿和轸宿的合称,而南方七宿合称朱雀。按星宿分野,安南自然是在中国南方之南。他把“”改为“南”字,并加校记说明。编校古书,轻易不能改字;确有根据而改,对读者是有好处的。

他受托检查几本书的编校质量。有一本文选类书,选收了《汉书·沟洫志》里贾让论治理今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段黄河的《治河策》,文中有平刚、黎阳等地名。文选根据工具书注道:“平刚,今河北省平泉县。”他写的意见说,平刚是个小地方,工具书没有收录;但不应该在今河北承德地区平泉。几年后看到治黄专家杜省吾著《黄河历史述实》(黄河水利出版社),作者根据贾让的文章绘出示意图,平刚、黎阳都在今河南濮阳境黄河故道边。

他给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作注,第五章有个地方叫会乐,许多书都没有查到这一地名。罗先生写明是根据李荣的读书笔记。李荣则是据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中华书局,1939)。他找到徐松石的书,相关的文字也是“会乐”。失望之中翻到书前的简图,图中有各县县名。海南岛东北部有“会乐”二字,他豁然开朗。那时候书写顺序是从右向左,“会乐”就是“乐会”。乐会县,于唐朝设置,1959年与琼东县合并为琼海县,1992年改为琼海市。

胡双宝一向认为,当编辑的有责任和义务写书评,选有特点的书加以介绍。他二十几年间发表过二三十篇书评,而且不限于自己编辑的书。他写的书评,有的于评介之际讨论相关的学术问题。例如评论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借评述作者有关阿尔泰语系向南推进,介词“把”是汉语受阿尔泰语系影响产生的论述,小规模统计了北京籍作家老舍、浙江籍作家茅盾、广东籍作家欧阳山用“把”字的比例,并写入书评,以资读者印证。

他评19世纪英国人威妥玛编的供外国人学汉语的教材《语言自迩集》,文章引证史实指明,由于居民大量更替,元、明、清三代的北京话是不同质的,指出北京话确定为官话的时间应予考虑。该书描写当时北京话的特点最为详备,文章也予以详细介绍评说,以使读者了解约150年前北京话的情况。

美国汉学家罗杰瑞(Jerry Norman)写的《汉语概说》(语文出版社),对汉语的语音、语法,特别是词义变化发展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不同于许多中国学者的讲述,胡双宝化用苏东坡的诗句,以《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的题目加以评说。

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汉学家雅洪托夫于汉语史有精深的造诣,他关于一些汉语史方面的论文,深受国际同行称道。胡双宝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唐作藩合作,为雅洪托夫编选了一本题为《汉语史论集》的书,成为我国治汉语史者的重要参考书。

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为“中国历史小丛书”写的《汉字史话》,该书不到2万字。40多年以后,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之约写汉字方面的书,他依据原来的框架,大大扩充了内容,全书20多万字。本可用别的名称,但他仍然叫《汉字史话》。他已经出版的其他著作有《汉语·汉字·汉文化》《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辨析手册》《易混易错词语辨析》《文水方言志》等,新编的《规范字异体字应用辨析字典》和论文集《语文小品》即将出版。与人合著或合编的书有《汉字文化大观》《古谚语辞典》《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和《实用公文写作教程》等。

胡双宝于上世纪60年代前期写的《说“哥”》引述汉文典籍和他家乡话以及近现代阿尔泰语系一些语言的资料,论证汉语的“哥”,古代可以指称父亲,是进入汉语的鲜卑语词。1980年发表以后,正在研究这一课题的两位美国语言学家认为该资料几近齐全,便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写作计划。

1991年参与酝酿编写《汉字文化大观》时,他发现提纲里没有关于仓颉作书的内容,以后便一直留意,注意积累资料。2008年《大观》修订再版,他主动写了题为《仓颉作书今说》一文,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援引多种史料,推定汉字大致产生于四千多年前黄帝时期。仓颉是黄帝史官,职责是记言记行。文章对于把仓颉作为文字产生的时代标志,而不是以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褊狭理解,简单地予以了否定。

胡双宝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早年间相信汉字会实现拼音化。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他逐渐认识到汉字与汉语是互相适应的,不适于改用拼音文字。1980年发表的《有关汉语拼音文字的几个问题》,有一节的标题是“文字首先是给人看的”,强调了人所共知的事实:文字,特别是汉字,是视觉符号。这从汉字的实际出发否定了过分强调语音作用的习惯说法。

胡双宝很注意文化历史背景的考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论著据清朝末年文章转引宋代邓肃《奏札第十七》的话:“外国之巧,在文书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繁(烦),故迟。”用以说明早在11世纪就有人看到汉字需要改革。胡双宝细读了邓肃的这个奏札,发现所谓外国,是指与北宋对峙的辽、金,全文说的是公文办理手续繁杂而误事,不关文字改革之事。他便在一篇文章的注里予以简单辨说。

现代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方面都有不少文章研究讨论,唯独定序很少有人论及。胡双宝认为,汉字字序最重要的要做到直观的按字形定序。1981年参加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年会,他提交了关于字序的论文。1991年参加第二次汉字学术问题讨论会,他提交的论文还是关于字序的。2003年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汉字应用研讨会,他提交的仍然是关于字序的论文,文章给出确定笔画数、笔顺相同而笔形有差异的汉字的字序规则,具有可操作性。

胡双宝先生五十多岁才开始做编辑工作, 但由于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思想,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不妨说,他不愧是编辑队伍里的一位奇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关于汉字的资料范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0906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0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