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对牛弹琴原文及翻译精选8篇(对牛弹琴古文以及翻译)

对牛弹琴原文及翻译精选8篇(对牛弹琴古文以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3-12-08 03:45:17 点击: 来源:yutu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对牛弹琴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对牛弹琴文言文 篇一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篇二

在粤语地区,有俗语叫做“鸡同鸭讲,眼碌碌。”在广东家喻户晓的电视短片《外来媳妇本地郎》中有句歌词即为“鸡同鸭讲,眼碌碌”。

2、对牛弹琴。基本释义: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贬义。

出处:汉朝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3、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篇三

高增乡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东部,距县城8公里。高增有12个行政村,38个自然寨,16 435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高增”系侗语译音,意为最顶端的寨子。高增拥有浓郁、古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侗族民俗风情、文化传承的重要区域,更是侗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带之一。这里是侗族大歌的源生地,被国际乐坛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黄侗族大歌就产生于此;同时,高增乡的高增村还以“侗戏第一村”美称为世人所赞誉。

侗族分为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这两个方言区又有各自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从江县的高增乡属南部方言区,其音乐具有南部侗族音乐的典型特征。其传统侗族音乐保持完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还是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出多彩性和特征化的面貌,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高增乡音乐文化资源为调研对象,既可以在村寨的层面对民间音乐文化有一个田野的、实地的确切了解;还可以通过对高增乡音乐的认知而窥视整个南部侗族音乐内容、类型、形态、风格、特点;同时也为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基础资料。

一、高增侗族民歌

从江县高增乡类属南部方言区,具有南部侗族音乐的典型特征。高增侗族民歌从歌唱方式上可分为以下三类:(1)多声复调性合唱―――“嘎老”,当地人称“嘎玛”,翻译过来就是“大歌”。(2)歌声与伴奏乐器形成多声关系的演唱方式,当地人称“嘎腊”,汉译过来就是“小歌”。(3)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称之为“徒歌”。

(一)“嘎老”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音乐文化其中的一个种类,从属于复调音乐。①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等县侗族同胞聚居地区划分有“六洞”、“九洞”、“二千九”等区名。“二千九”是指贵州从江县高增、小黄等一带侗族聚居区,因当时共有2 900户人家,故命名为“二千九”。由于地域和方言土语上的差异,形成了“六洞”和“九洞”、“两千九”大歌的不同演唱风格。“六洞”地区的大歌用真声大声演唱,声音明亮,节奏鲜明;“九洞”地区的大歌,采用纤声细语演唱,旋律比较细腻,滑音较多,有着活泼的离调转调[1]。据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从属“两千九”区域的侗歌发源地之一的高增乡,其“大歌”在演唱时,由歌队演唱低声部,且只演唱低声部;高声部由领唱者轮流演唱,无论歌队人数多少均为一人领唱,这种一人与众人的声部平衡规律正是其独特之处。每个歌队都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歌师进行专门培训,教唱低声部旋律,并培养高声部歌手学会为低声部旋律配唱高声部曲调。而“大歌”的曲调多为五声羽调式。“大歌”风格特色可体现在“徵”音上,在实际演唱中略微降低下滑。

高增小黄大歌种类繁多,包括:(1)古典大歌或古老大歌,是大歌中的精华,文学艺术性强,歌调古朴原始。这类歌主要是在鼓楼内演唱,歌曲较长,有的几天几晚都唱不完。主要有嘎晋阳、嘎阳水、嘎阴阳、嘎神谊、嘎父母、嘎混泊、嘎洋海泽、嘎平阳、嘎小黄、嘎岜扒、嘎银潭、嘎四寨、嘎坑洞、嘎乜洞、嘎构洞等等;(2)声音大歌,以听声调为主的歌。其中最突出的是蝉歌和布谷歌。蝉歌又分为春蝉、夏蝉、秋蝉,还有猫头鹰歌、青蛙歌、公鸡歌、水鸟歌和蟋蟀歌等等;(3)拦路大歌,当客人入寨时,主寨姑娘在寨门或寨子入口处用草标横挂拦路,主客双方男女对唱拦路歌,互相盘问,唱输了要喝酒才能进寨的迎宾仪式;(4)踩堂大歌,是正月里祭祀或节日庆典时,男女载歌载舞踩堂对歌(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5)戏剧大歌,在唱侗戏过程中,凡是集体场合和庆典时演唱;敬酒大歌,在宴会的多调敬酒歌;(6)曲艺大歌,是一种说唱叙事性的大歌。这种大歌小黄有专门的调式。如男声《祖公落寨》(嘎公莆起亏),这种经典叙事歌男女歌队经常唱,并可以混声合唱,还有如女生演唱的:嘎毛洪/嘎英台/嘎门龙等等;(7)叙事大歌,以众唱持续音,一人独叙或二人轮叙的一种大歌,是大歌中的一种特有调式。嘎吉、嘎英台就是这一类叙事大歌调;(8)儿童大歌,是专供儿童演唱的一类大歌。如:筑坝歌、麻雀歌、石榴开花、闹江歌等等;(9)赞颂大歌,在吃香思过程中,男女进入主寨鼓楼时首先要赞扬主寨,是专有的“呵哈丁”和礼俗等歌调。多用于赞颂新人新事,或唱劝事歌,让听众受到教育,以提高地方民众伦理风尚;(10)小黄演唱外地的大歌,如:嘎干当、固勿省、嘎格落、告顺归州、嘎能、嘎宁昆、嘎三月、嘎八月、嘎宁老等和新编的嘎共产党、嘎太阳、嘎东方升起等等。

(二)“嘎腊”

“嘎腊”,侗语“嘎”可理解为汉语里的“歌”。如“嘎琵琶”、“嘎笛”、“嘎格以”,是以琵琶、笛等乐器伴奏歌唱。(1)“嘎琵琶”,汉称“琵琶歌”。依据琵琶的形状和风格的不同,又可分“小琵琶歌”、“中琵琶歌”、“大琵琶歌”。可用真声、假声两种不同类型声音演绎,也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式上可以男声自弹自唱,或以男女声对唱。(2)“嘎格以”,汉译为“牛腿琴歌”,多属情歌与叙事歌。在牛腿琴的伴奏下用小嗓轻唱,缠绵徘侧,亲切动人。高增牛腿琴歌多以叙事为主,曲调与节奏都较平稳,音调柔和。牛腿琴常在歌声的拖腔处弹奏出对位旋律,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韵。(3)“嘎笛”,汉译为“笛歌”。曲调悠扬抒情,笛子常常加花演奏与演唱者的歌声相伴相随,增添欢乐愉悦的情趣。小黄小歌,可一人独唱的单声部音乐,相对于多声部的大歌而言。包括小琵琶歌,牛腿琴歌和无伴奏的河边歌,上皮林的侗族山歌等。

(三)“徒歌”

此类歌曲数量较少,因其演唱风格均为属触景生情的即兴演绎,如山歌、酒歌等。山歌(嘎拜金),即山野小曲。简易的民歌体裁,具有淳朴的山野特征。具有独立完整的乐段结构,风格清新自然、旋律自然婉转。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多无伴奏。酒歌(嘎靠),宴席短歌。嘎靠通常在节日喜庆宴会上歌唱,有问有答,有领有和,独唱齐唱均可,男女生不限,结构短小简洁。[2]在高增的调研活动中,笔者亲身体会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嘎靠。嘎靠的演唱一般是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但由于他(她)们或是在外地求学或是在外地打工,因此笔者在寨子里感受的嘎靠是由五个三十五岁左右的侗族妇女组成的歌队来演绎的。她们手里端着酒杯,一领众和,对不上歌就要喝侗家自酿的米酒。为了避免多喝酒,笔者以一首汉族地区的山歌回应,她们也用汉语回应一首时下很流行的通俗歌曲,经一领众和的形式来表现更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可见,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勤劳智慧的侗家人也会依据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适时的吸纳与借鉴,既保留文化传统又融入现代文化。

二、高增侗族乐器

侗族民乐与侗歌一样,在侗族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吹管、拉弦、弹拨、打击等民族乐器种类齐全。芦笙、芒筒、侗族琵琶、牛腿琴、芦笙笛、木叶等,是高增广泛流传的民族乐器。

芦笙,每支都套有三个共鸣筒,共鸣音响亮。虽然旋律稍显单一,但是和声甚是丰富。最大一种有两丈多高,吹奏时放置于地上,只有一个低音“羽”。

芒筒,也只是吹一个持续低音“羽”,它们主要是用作烘托高、中音芦笙的主旋律。高增乡文化站站长吴文前在介绍芒筒时说,它类似于西方乐器的低音贝斯,仅仅是作为烘托芦笙的主旋律而演奏,只能为其伴奏不能作为独立乐器使用。

琵琶,有大、小之分,通过双弹或是划拨产生和音。大琵琶长100至120厘米左右,小琵琶的长50厘米左右。琵琶是拨弦乐器,用整块李树为材料,下面挖空,在蒙上杉木面板。音响为椭圆形,四根弦,采用铁丝弦,中间两根线为同度。大琵琶用于鼓楼大歌或叙事歌的伴奏,小琵琶主要用于情歌对唱。

牛腿琴,是侗族特有的弓弦乐器,类似西方乐器小提琴,长50至80厘米左右,小型的长20厘米左右。牛腿琴是拉弦乐器,用整块的杉木为原材料。下部挖空,在蒙上杉木面板,面板上有音孔,以五度音程定弦。弓子可以任意弹拨琴弦,弹拨双弦可发出双音。在高增,牛腿琴既可作为独立的乐器演奏,又可与小琵琶一起为情歌对唱伴奏,弹奏者即兴加花增强节奏感与和声效果,可谓一琴多用。

芦笙笛(笛笙),是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制作材料为斑竹,介于芦笙与竹笛之间,其形体小巧、吹奏容易、韵律悠扬。每逢节日或有重要客人到本村来做客,村民们就用这种仪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或喜庆自己的节日。在当地流传了二三百年的关于它的起源的传说,在很早以前村民们用糯米稻的稻草制作芦笙笛,因此会在每年的收稻谷的时候举行芦笙笛比赛,但后来觉得稻草做得芦笙笛声音不大,不够嘹亮,所以就把制作材料改成了竹子。芦笙笛主要分布在高增乡的美德村、民主村、弄向村、建华村、朝里村,其他乐器在高增各村均有分布。2006年,高增乡举办了首届“芦笙笛文化艺术节”,将这一独具特色,激越悠扬的民族器乐展示给世人。美德村芦笙笛传承人吴显强有制作芦笙笛的手艺,据他介绍,本村居民以吹奏芦笙笛为娱乐,每年秋收后,美德村都要举办一届芦笙笛大赛(美德芦笙文化艺术节),美德村向全乡所有村寨邀请,按每寨组一支队伍,每支队伍三十人的原则参加比赛,每届参赛队伍至少16只,场面十分壮观。

木叶,作为大自然的馈赠,被侗家人信手拈来作为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它不需要加工,只需掌握吹奏方式,即可独奏、又可为山歌、男女对唱伴奏。

三、高增侗戏

侗戏①形成于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朝年间,黎平腊洞寨的侗族秀才吴文彩在叙事说唱的基础上,效汉戏并以汉族典故《朱砂记》编创了第一部侗戏脚本――《李旦风姣》,演出后深受侗族人喜爱。之后,侗戏传遍侗乡。

高增乡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侗戏班。小黄村59岁的侗族大歌、侗戏传承人吴秀光老人自编自演了二十多部戏曲。戏曲主要采用汉族故事为内容,谱以侗族传统旋律来演绎。高增乡美德村芦笙笛传承人,乐师吴显祥把神话故事《燕子和杉树》改编成为侗戏的脚本。该戏的表演充分体现了说唱的特点,演唱时声音洪亮、唱词清晰流畅,而动作比较简单。主奏乐器是二胡,另外还有牛腿琴、琵琶、月琴、扬琴、芦笙等。打击乐器只在开台、催台及角色上下场时使用。演奏时间为两个多小时。《燕子和杉树》讲述的是燕子从南方衔来杉树的种子,侗家人从此便有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了感谢燕子,侗族同胞邀请燕子进家同住并把燕子在屋内排出的粪便看作吉祥物。高增乡把每年的二月初二定为“燕子节”,侗族人民对燕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素有“侗戏第一村”美誉的高增村,特别组建了一支侗戏宣传队。宣传队共22名队员,平均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主要以村老年歌队演唱为主,演唱的内容多与党的方针政策有关。后来高增乡其他各村纷纷效仿。把方针政策与传统侗戏相结合,可以看作是高增人民智慧的结晶。寓教于乐,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被大众主流所接受。

对牛弹琴的道理 篇四

成语“对牛弹琴”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音乐家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琴曲,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牛并非没有听到琴曲,而是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多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这天,在河南省偃师市有一座被田野包围的奶牛养殖场里,一位化了妆的女子躬身给四周近百头奶牛彬彬施礼后,端坐在了一架琴旁,随着她纤纤玉指灵活的移动,一曲自编的舒缓的音乐响起,从而这个“对牛弹琴”的典故被彻底地颠覆了,刚刚还在躁动观望的奶牛受到音乐的感染,在陶醉中开始津津有味的吃草,为产奶积蓄能量。而这位少女不仅通过“对牛弹琴”实现了在都市难以实现的梦想,同时也成了多家奶牛场主高薪聘请的琴师!

北漂怨言:

怎没有我放飞琴声的舞台

今年20岁的李玫玫,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童年生活虽然不像城里同龄人那样丰富多彩,但也不乏味。玫玫的父亲饲养了多头牛,她每天都可以骑在牛背上玩耍。父亲还爱好音乐,能用树叶吹奏出好听的曲子。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李玫玫的音乐细胞特别发达,尤其是各类琴音更让她入迷。

父亲发现了小玫玫的这一兴趣后,便有意在这方面培养她。女孩8岁生日那天,父亲从城里给她买回一把口琴,从此这把口琴就不离小玫玫的身边,父母在家时,她对着父母吹,父母不在家时她对着饲养的牛吹,这把口琴陪伴小玫玫走过了童年和富有乐感的初中时光。

转眼间,该中考了。在报考的前一天,李玫玫向父母说出了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她要报考一所艺校,将来成为一名琴师。2003年的秋天,李玫玫如愿以偿考上了洛阳艺专。3年艺校生活结束,李玫玫不但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琴艺出类拔萃。她能熟练弹奏手风琴、电子琴、钢琴等多种琴类乐器,尤其是电子琴,更能奏出一种神韵。2007年学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她弹奏的电子琴《海之恋》成为晚会最精彩的一个节目,在后来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07年6月,李玫玫毕业了,她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看过了电视“超级女声”等节目后,知道艺人找工作得先要花钱自我包装,他们便把饲养的几头牛卖了,又找亲戚借了几千元。这年7月,李玫玫背着一台电子琴带着父母筹措的两万多元钱,踏上了实现人生艺术梦想的理想殿堂――北京。

刚下火车,一个中年男人看她背着把琴,便马上靠近她,问她是哪个院校毕业的?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并说自己是北京一家很有名的经纪公司,曾为田震,孙悦等很多大牌名星当过经纪人,帮助她们成就了如今的辉煌事业。当那人听说李玫玫会弹奏手风琴时,便让她弹奏了几曲。那人听了后直说她有音乐天赋,琴弹得好,然后说:正好有一个知名的乐队缺少一名琴手,他跟乐队的头“特铁”,可以先把她介绍进去,月工资不低于1万元,以后再进一步把她推荐到更有名的乐队。涉世未深的李玫玫信了“经纪人”的话,把1万元“活动费”交给了对方。起初她还能和“经纪人”通个电话,问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再后来,电话也打不通了,她这才知道受骗上当了。

身上带的钱不多了,李玫玫便租了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安身,然后,自己行动找工作,但是进了无数的演出公司和娱乐场所,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因为自己毕业的艺校名声不大,人家根本看不起,她还按照报上登的招聘启事投了许多简历,也都石沉大海。

几个月后,尽管她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到了囊中羞涩的地步,李玫玫心急如焚。这天,她从一家豪华的音乐酒吧经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了进去,向主管经理说明了来意,经理让她晚上来上班。晚上,她背着精心换洗、调试过的手风琴来到了这家酒吧,经理却叫她把琴放一边,去包间陪客人。包间内正在吞云吐雾的老男人见到李玫玫,便要对她动手动脚,吓得她连声尖叫,挣扎着冲出了包间。

走出酒吧的大门,李玫玫痛哭了一场,想不到在北京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么难,哭罢,她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自己的梦想难道就这样断送了吗?她有些不甘心,但是父母催得急,加上再不走连路费也没有了,玫玫只好决定先回家再另做打算。

列车驶离了火车站,女孩不禁黯然神伤:偌大的北京城,怎么就没有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签下天下首例

“弹琴增奶”合同

之前,李玫玫去北京时,她的父母因为有一手养牛技术,便被本村的养牛专业户郭志欣聘请到了自家的奶牛场当了名饲养工,吃住均在场里。

郭志欣的奶牛场存栏奶牛100多头,玫玫回到老家后,便也随父母住进了奶牛场。一天下午,晴朗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轻风裹着禾苗的清香沁人心脾,大自然的神韵激起了李玫玫想弹琴的欲望。于是,她把电子琴搬到了牛棚旁边的一块场地里,面对广袤的田野,她轻轻按下了琴键,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她的心情犹如舒展的白云豁然开朗。

一天,玫玫听到郭志欣问父亲是否改变了饲料的配方。原来,近段时间奶牛比原来要多产奶100多公斤,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当郭志欣听说配方没有改变时,深感奇怪,他最后交待玫玫的父亲,多观察奶牛的饮食情况,查找出多产牛奶的原因,以便将来进一步研究。

过后不久,玫玫应同学的邀请出去玩了一星期,让郭志欣和玫玫的父亲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中间奶牛的产奶量又回归到了原先的水平。奶牛产奶量如此大的起伏变化不但让郭志欣感到奇怪,也让有丰富养牛经验的玫玫父亲感到不可思议。她父亲是一个喜欢研究问题的人,为了把这个疑团解开,他把床抬进了牛棚,一天24小时不间断观察牛的睡眠,饮食情况,但却一无所获。

玫玫从同学家回来后的一天下午,她又在牛棚外弹起了琴,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玫玫的父亲发现,刚才还在躁动不安的几头牛安静了下来,开始伴着琴声津津有味地吃草料。难道牛的产奶量与琴声有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每天下午他都让玫玫弹琴,几天后,奶牛的产量居然增多了。玫玫的父亲把这一现象告诉了郭志欣,可郭志欣压根就不信:你要是说别的我信,可牛听琴声能多产奶,我偏就不信了。牛是个哑巴牲口,它能听懂琴声?你有没有听过“对牛弹琴”的典故,还是从别的地方寻找原因吧。

玫玫的父亲又接连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牛和琴声的确有着微妙的关系,每当玫玫的琴声响起,牛儿便安静下来,吃草料也香甜了。一天晚上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玫玫,玫玫不相信,但为了求证,第二天下午她把电子琴搬进了牛棚,此时的牛棚里,真正吃草料的没几头,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不时的甩头摆尾,更有几只小牛在原地腾蹄撒欢。当琴声响起后,玫玫抬头看过去,发现牛都慢慢静了下来,并寻着声音看了过来,侧耳细听了一阵后,都安静地低头吃起草料来。中间玫玫故意把琴声中断几次,发现没有琴声的牛儿们又停止了吃草,开始骚动观望起来。但是,并非所有的曲子都适合奶牛听,李玫玫紧接着弹奏了一曲节奏快的迪斯科,结果乐曲没弹完奶牛便明显地躁动不安了,有几头甚至被激怒了,开始挣脱缰绳。过后李玫玫尝试弹奏不同风格的曲子给奶牛听,发现舒缓的曲子奶牛们爱听,而比较强劲的音乐,比如迪斯科,会让牛烦躁不安。

音乐能左右奶牛的情绪!这个发现让李玫玫这天弹奏了一曲又一曲,结束后,她抱着一头奶牛的头,把自己的脸紧紧贴了上去,在泪眼朦胧中喃喃细语:“好牛儿,你们能听懂我的琴声,你们是我的知音。”

她想不到自己的琴声在都市芸芸众生中没有施展的舞台,却在乡间的牛棚里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场地。为了在理论和技术上获得支持,李玫玫通过别人的介绍找到了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教授李明,李教授告诉她:按照人们对成语“对牛弹琴”的理解,牛是听不懂音乐的,但事实上,牛听到舒缓的音乐就会促进内分泌,吃草料就会更多,从而就会多产奶。在国外,早已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了,听了音乐的奶牛每天可多产奶5%―10%。李玫玫还从李教授那里了解到一个震惊的消息,从去年至今,因饲料价格大幅上涨,鲜奶收购价却增长不多,奶牛养殖效益严重下降,导致许多养殖户不愿意再养或养不起奶牛。在内蒙古和山西一些奶牛集中养殖地,杀奶牛、卖奶牛甚至小母牛的情况开始出现。调查显示,与2006年相比,平均每头奶牛年效益平均下降1500元左右,目前已有10%左右的养殖户在亏本维持。

李教授的话让李玫玫受到了启发,回到家后,她便对父母说出了在路上早就构思好了的想法:要当一名对牛弹琴的琴师,通过对牛弹琴,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拯救危机四伏的奶牛市场,进而实现自己的弹琴梦想和人生价值。

为此,李玫玫找到了郭志欣老板:你如果让我给牛弹琴,每天我能让每头牛多产奶5%以上,按一百头奶牛计算,每天就可多产100多公斤,价值200多元,一个月就可挣6000元,我每个月只要你2000元的工资,你看行吗?

从去年到今,郭志欣一直因为奶牛市场效益不景气而烦恼,正努力寻找破解的良方,李玫玫的话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很干脆地说:“我不管奶牛是否因听了你的琴声多产了奶,只要从今后你能保证我的奶牛平均每天产奶量按你说的数量增加,我就每月给你发2000元的工资,但是我们空口无凭,要签订合同。2007年10月17日,按有李玫玫鲜红指印的天下首例“弹琴增奶”合同,在众人的质疑和好奇声中诞生了。

“弹琴增奶”合同飞向大草原

签了合同的李玫玫并没有轻松,为了掌握奶牛的生活习性,她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向父亲和其它有养殖经验的人求教,并深入牛棚,认真细致的观察。为了筛选出适合奶牛“欣赏”的琴曲,她回到母校找老师请教,上网查阅适合的琴曲,然后一遍遍地演练。

一个多月后,她根据自己对奶牛习性的了解和综合掌握的情况,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自创了一曲更加适合奶牛习性的电子琴曲,并取名为《奶牛曲》。在这首曲子里,她通过舒缓的节奏把大草原的恬静、广阔以及牧草青青的意境抒发了出来。经过多次演练修改后,第一次对牛弹奏,牛儿们便喜欢上了这首曲子,比原来更安静,吃的也更多了。从此这首琴曲成为她对奶牛弹奏的主要曲目。

同时李玫玫还在父亲的协助下,综合她弹奏的琴曲和奶牛的内分泌特征,不断更改草料的配方,最终找到了更能增加奶牛的食欲和食量的料方。李玫玫的一系列努力是成功的。在没对牛弹琴以前,平均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是16公斤,随着牛棚内琴声的响起和饲料的改进,产奶量逐渐上升,17公斤,18公斤,最高时达到了23公斤。

李玫玫异常高兴,她通过对牛弹琴放飞了音乐梦想,实现了自身价值!郭志欣也笑逐颜开,琴声一响,他每月多收入近万元,让他又看到了奶牛业的美好前景。第一次从老板手中拿到工资,李玫玫买了几朵大红花,戴在了最理解她琴声、表现最好的五头奶牛的头上。

李玫玫对牛弹琴,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的新闻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奶牛场挤满了来取经的、看稀奇的人。他们都称李玫玫为“牛棚琴师”。

附近的一家奶牛场主从中受到启发,买来音响和音乐光碟,在奶牛的牛棚里放起了音乐,开始也有效果,奶牛的产奶量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奶量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后来,他又找到了李玫玫,同她签订了一份“弹琴增奶合同”。李玫玫在为牛弹琴的同时,也把全新的草料配方带去了,很快奶牛的奶量便增加了9%以上。李玫玫根据自己总结的经验,每天给奶牛弹琴两个小时为佳,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音乐资源,她让父亲辞了职,协助自己搞好草料配方工作,又接连和附近的两家百头以上的养殖场签订了“弹琴增奶合同”。这样一来,她分别同4家奶牛场签订了合同,月收入达到了近9000元,小小年纪便成了年薪超过10万元的“牛棚琴师”。

对牛弹琴文言文范文 篇五

对牛弹琴

寓意: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对牛弹琴的道理 篇六

1、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街。突然看到一妇女对一位看起来只有5岁的小女孩派发宣传单,并向小女孩介绍产品的特点。那小女孩一脸茫然。我扯了扯妈妈的衣角,说:“妈妈,这是对牛弹琴吧?”

2、周末我跑到小区去找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前我认真地给她们讲游戏规则,可她们怎么也听不明白。我生气地说:“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说完我气冲冲地回家了,这个周末真郁闷!

3、爷爷看到弟弟很挑食,就给他讲过去他过着多么悲惨的生活。弟弟听了不但没有受到启发,反而哈哈大笑,我觉得爷爷简直是在对牛弹琴。

4、一天,妹妹问我一道数学题,我发现可以用比例知识解,于是就跟她说怎么做。过了一会,我才想到:妹妹才读二年级,根本不懂什么叫比例,看来我是对牛弹琴了。

5、我在电话里用英语跟爷爷奶奶问好,爸爸走过来说:“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爷爷奶奶根本不懂!”

6、放长假的前一天,老师对我们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对牛弹琴,同学们的心思早就放在了玩上了。

7、妹妹说她想听我念一首诗,我才念到一半妹妹就走人了。唉,我真是对牛弹琴啊。

8、校长经常对我们说不能去网吧,可对一些沉迷网吧的人来说,简直是对牛弹琴。

9、星期天,酷爱篮球的我早早坐在了电视机旁,等着观看NBA,其间我不禁对妹妹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姚明、科比,可妹妹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我。哎,真是对牛弹琴!

10、我实在气不过,所以明知是对牛弹琴,白费唇舌,我还是说了。

11、每当妈妈骂我家的那只大花猫偷吃东西的时候,猫总是东摇摇,西晃晃,根本听不进去。看着妈妈骂得那么起劲,我心想,这不是对牛弹琴嘛!

12、今天阿姨有事出去了,让我照顾两岁的小表妹。刚开始,小表妹还很乖,后来又哭又闹,我使出千方百计逗她笑,唱歌跳舞,弹琴讲故事,连小丑也做了,可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对牛弹琴。

13、上个星期,我让爸爸带我去吃牛扒。我怎么恳求,怎么央求,他根本听不进去,我简直是对牛弹琴。

14、你这场演讲内容应很精采,遗憾的是对牛弹琴,我们都听不懂。

15、为什么我那么生气……我讲的话根本就是在对牛弹琴嘛。

16、说了一大堆,结果对方什么都没听懂,真是对牛弹琴,浪费热情。

17、同桌江贤军叫我给他讲故事,我滔滔不绝地给他讲,可等我讲完后问他时,他却连什么内容也不知道,真是对牛弹琴。

18、如果我识就好噜老师唔使对牛弹琴。

19、妈妈让我给一岁多的小表妹曼姿讲故事,可曼姿却什么也不懂,这不是对牛弹琴吗?

20、我很喜欢唱歌,生日那天,我决定为朋友们献上一曲,可她们却在商量买什么吃,真是对牛弹琴。

21、我们班的李阳同学很不讲卫生。为此,我多次写信劝说他注意保护环境,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我真是在对牛弹琴啊。

22、你的有情人在哪里?最可怕的对牛弹琴!没有共同的价值标准!

23、有时看到儿女回应的冷漠,为人父母的真以为在对牛弹琴。

24、爸爸对我说有关公司人事配制问题,我听了半天都不懂,他觉得是在对牛弹琴。

25、对这些人讲道理,无异对牛弹琴,得另想办法才行。

26、唉!我跟他谈贝多芬,他跟我谈微积分,无非对牛弹琴而已。

27、我根本不懂抽象画,害你浪费这么多时间来对牛弹琴,真正抱歉。

28、邻居阿姨家的孩子不吃饭,阿姨哄他也不吃,喂他也不吃,阿姨说多了,那“调皮鬼”干脆转过头去,让阿姨在那上演“对牛弹琴”,你说气死人不?

29、你未免太木訥了吧!难怪你老婆会说跟你说话像对牛弹琴。

30、擅长下象棋的叔叔突然心血来潮要教我下棋,当他给我讲完下棋的乐趣和道理后,便问我:“你明白了吗?”我摇了摇头,叔叔叹了一口气说:“哎,真是对牛弹琴啊!”

31、你这话诚然有理,()但待我回去向他们转述,可得对牛弹琴了。

32、周末,我给阿姨三岁的女儿讲解超声波是什么,结果搞了半天,她还是一头雾水,真是对牛弹琴。

33、敢情当初我在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34、我白花了一下午时间跟他谈电影艺术,简直是对牛弹琴。

35、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之后,我心潮澎湃,有好多话想找个人倾诉。可一看旁边,只有一个家伙-正在上一年级的弟弟。跟他讲?那不是对牛弹琴吗。

36、我是个电脑迷。每当我上网时,老爸老妈想把我叫下网,那简直是对牛弹琴。

37、放暑假的前一天,老师对我们说,放假要注意安全呀,要多看书呀,不要到处玩呀……可这时对我们来说,都已是对牛弹琴了,因为同学们早已心不在焉了。

38、爸爸又给我请了个钢琴老师,每天晚上教我弹一个小时的钢琴,其实,对于我这个爱好篮球的人来说,这不是对牛弹琴吗?

对牛弹琴文言文 篇七

侗族分为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这两个方言区又有各自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从江县的高增乡属南部方言区,其音乐具有南部侗族音乐的典型特征。其传统侗族音乐保持完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还是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出多彩性和特征化的面貌,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高增乡音乐文化资源为调研对象,既可以在村寨的层面对民间音乐文化有一个田野的、实地的确切了解;还可以通过对高增乡音乐的认知而窥视整个南部侗族音乐内容、类型、形态、风格、特点;同时也为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基础资料。

一、高增侗族民歌

从江县高增乡类属南部方言区,具有南部侗族音乐的典型特征。高增侗族民歌从歌唱方式上可分为以下三类:(1)多声复调性合唱―――“嘎老”,当地人称“嘎玛”,翻译过来就是“大歌”。(2)歌声与伴奏乐器形成多声关系的演唱方式,当地人称“嘎腊”,汉译过来就是“小歌”。(3)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称之为“徒歌”。

(一)“嘎老”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音乐文化其中的一个种类,从属于复调音乐。①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等县侗族同胞聚居地区划分有“六洞”、“九洞”、“二千九”等区名。“二千九”是指贵州从江县高增、小黄等一带侗族聚居区,因当时共有2 900户人家,故命名为“二千九”。由于地域和方言土语上的差异,形成了“六洞”和“九洞”、“两千九”大歌的不同演唱风格。“六洞”地区的大歌用真声大声演唱,声音明亮,节奏鲜明;“九洞”地区的大歌,采用纤声细语演唱,旋律比较细腻,滑音较多,有着活泼的离调转调[1]。据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从属“两千九”区域的侗歌发源地之一的高增乡,其“大歌”在演唱时,由歌队演唱低声部,且只演唱低声部;高声部由领唱者轮流演唱,无论歌队人数多少均为一人领唱,这种一人与众人的声部平衡规律正是其独特之处。每个歌队都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歌师进行专门培训,教唱低声部旋律,并培养高声部歌手学会为低声部旋律配唱高声部曲调。而“大歌”的曲调多为五声羽调式。“大歌”风格特色可体现在“徵”音上,在实际演唱中略微降低下滑。

高增小黄大歌种类繁多,包括:(1)古典大歌或古老大歌,是大歌中的精华,文学艺术性强,歌调古朴原始。这类歌主要是在鼓楼内演唱,歌曲较长,有的几天几晚都唱不完。主要有嘎晋阳、嘎阳水、嘎阴阳、嘎神谊、嘎父母、嘎混泊、嘎洋海泽、嘎平阳、嘎小黄、嘎岜扒、嘎银潭、嘎四寨、嘎坑洞、嘎乜洞、嘎构洞等等;(2)声音大歌,以听声调为主的歌。其中最突出的是蝉歌和布谷歌。蝉歌又分为春蝉、夏蝉、秋蝉,还有猫头鹰歌、青蛙歌、公鸡歌、水鸟歌和蟋蟀歌等等;(3)拦路大歌,当客人入寨时,主寨姑娘在寨门或寨子入口处用草标横挂拦路,主客双方男女对唱拦路歌,互相盘问,唱输了要喝酒才能进寨的迎宾仪式;(4)踩堂大歌,是正月里祭祀或节日庆典时,男女载歌载舞踩堂对歌(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5)戏剧大歌,在唱侗戏过程中,凡是集体场合和庆典时演唱;敬酒大歌,在宴会的多调敬酒歌;(6)曲艺大歌,是一种说唱叙事性的大歌。这种大歌小黄有专门的调式。如男声《祖公落寨》(嘎公莆起亏),这种经典叙事歌男女歌队经常唱,并可以混声合唱,还有如女生演唱的:嘎毛洪/嘎英台/嘎门龙等等;(7)叙事大歌,以众唱持续音,一人独叙或二人轮叙的一种大歌,是大歌中的一种特有调式。嘎吉、嘎英台就是这一类叙事大歌调;(8)儿童大歌,是专供儿童演唱的一类大歌。如:筑坝歌、麻雀歌、石榴开花、闹江歌等等;(9)赞颂大歌,在吃香思过程中,男女进入主寨鼓楼时首先要赞扬主寨,是专有的“呵哈丁”和礼俗等歌调。多用于赞颂新人新事,或唱劝事歌,让听众受到教育,以提高地方民众伦理风尚;(10)小黄演唱外地的大歌,如:嘎干当、固勿省、嘎格落、告顺归州、嘎能、嘎宁昆、嘎三月、嘎八月、嘎宁老等和新编的嘎共产党、嘎太阳、嘎东方升起等等。

(二)“嘎腊”

“嘎腊”,侗语“嘎”可理解为汉语里的“歌”。如“嘎琵琶”、“嘎笛”、“嘎格以”,是以琵琶、笛等乐器伴奏歌唱。(1)“嘎琵琶”,汉称“琵琶歌”。依据琵琶的形状和风格的不同,又可分“小琵琶歌”、“中琵琶歌”、“大琵琶歌”。可用真声、假声两种不同类型声音演绎,也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式上可以男声自弹自唱,或以男女声对唱。(2)“嘎格以”,汉译为“牛腿琴歌”,多属情歌与叙事歌。在牛腿琴的伴奏下用小嗓轻唱,缠绵徘侧,亲切动人。高增牛腿琴歌多以叙事为主,曲调与节奏都较平稳,音调柔和。牛腿琴常在歌声的拖腔处弹奏出对位旋律,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韵。(3)“嘎笛”,汉译为“笛歌”。曲调悠扬抒情,笛子常常加花演奏与演唱者的歌声相伴相随,增添欢乐愉悦的情趣。小黄小歌,可一人独唱的单声部音乐,相对于多声部的大歌而言。包括小琵琶歌,牛腿琴歌和无伴奏的河边歌,上皮林的侗族山歌等。 (三)“徒歌”

此类歌曲数量较少,因其演唱风格均为属触景生情的即兴演绎,如山歌、酒歌等。山歌(嘎拜金),即山野小曲。简易的民歌体裁,具有淳朴的山野特征。具有独立完整的乐段结构,风格清新自然、旋律自然婉转。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多无伴奏。酒歌(嘎靠),宴席短歌。嘎靠通常在节日喜庆宴会上歌唱,有问有答,有领有和,独唱齐唱均可,男女生不限,结构短小简洁。[2]在高增的调研活动中,笔者亲身体会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嘎靠。嘎靠的演唱一般是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但由于他(她)们或是在外地求学或是在外地打工,因此笔者在寨子里感受的嘎靠是由五个三十五岁左右的侗族妇女组成的歌队来演绎的。她们手里端着酒杯,一领众和,对不上歌就要喝侗家自酿的米酒。为了避免多喝酒,笔者以一首汉族地区的山歌回应,她们也用汉语回应一首时下很流行的通俗歌曲,经一领众和的形式来表现更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可见,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勤劳智慧的侗家人也会依据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适时的吸纳与借鉴,既保留文化传统又融入现代文化。

二、高增侗族乐器

侗族民乐与侗歌一样,在侗族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吹管、拉弦、弹拨、打击等民族乐器种类齐全。芦笙、芒筒、侗族琵琶、牛腿琴、芦笙笛、木叶等,是高增广泛流传的民族乐器。

芦笙,每支都套有三个共鸣筒,共鸣音响亮。虽然旋律稍显单一,但是和声甚是丰富。最大一种有两丈多高,吹奏时放置于地上,只有一个低音“羽”。

芒筒,也只是吹一个持续低音“羽”,它们主要是用作烘托高、中音芦笙的主旋律。高增乡文化站站长吴文前在介绍芒筒时说,它类似于西方乐器的低音贝斯,仅仅是作为烘托芦笙的主旋律而演奏,只能为其伴奏不能作为独立乐器使用。

琵琶,有大、小之分,通过双弹或是划拨产生和音。大琵琶长100至120厘米左右,小琵琶的长50厘米左右。琵琶是拨弦乐器,用整块李树为材料,下面挖空,在蒙上杉木面板。音响为

椭圆形,四根弦,采用铁丝弦,中间两根线为同度。大琵琶用于鼓楼大歌或叙事歌的伴奏,小琵琶主要用于情歌对唱。 牛腿琴,是侗族特有的弓弦乐器,类似西方乐器小提琴,长50至80厘米左右,小型的长20厘米左右。牛腿琴是拉弦乐器,用整块的杉木为原材料。下部挖空,在蒙上杉木面板,面板上有音孔,以五度音程定弦。弓子可以任意弹拨琴弦,弹拨双弦可发出双音。在高增,牛腿琴既可作为独立的乐器演奏,又可与小琵琶一起为情歌对唱伴奏,弹奏者即兴加花增强节奏感与和声效果,可谓一琴多用。

芦笙笛(笛笙),是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制作材料为斑竹,介于芦笙与竹笛之间,其形体小巧、吹奏容易、韵律悠扬。每逢节日或有重要客人到本村来做客,村民们就用这种仪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或喜庆自己的节日。在当地流传了二三百年的关于它的起源的传说,在很早以前村民们用糯米稻的稻草制作芦笙笛,因此会在每年的收稻谷的时候举行芦笙笛比赛,但后来觉得稻草做得芦笙笛声音不大,不够嘹亮,所以就把制作材料改成了竹子。芦笙笛主要分布在高增乡的美德村、民主村、弄向村、建华村、朝里村,其他乐器在高增各村均有分布。2006年,高增乡举办了首届“芦笙笛文化艺术节”,将这一独具特色,激越悠扬的民族器乐展示给世人。美德村芦笙笛传承人吴显强有制作芦笙笛的手艺,据他介绍,本村居民以吹奏芦笙笛为娱乐,每年秋收后,美德村都要举办一届芦笙笛大赛(美德芦笙文化艺术节),美德村向全乡所有村寨邀请,按每寨组一支队伍,每支队伍三十人的原则参加比赛,每届参赛队伍至少16只,场面十分壮观。

木叶,作为大自然的馈赠,被侗家人信手拈来作为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它不需要加工,只需掌握吹奏方式,即可独奏、又可为山歌、男女对唱伴奏。

三、高增侗戏

侗戏①形成于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朝年间,黎平腊洞寨的侗族秀才吴文彩在叙事说唱的基础上,效汉戏并以汉族典故《朱砂记》编创了第一部侗戏脚本――《李旦风姣》,演出后深受侗族人喜爱。之后,侗戏传遍侗乡。

高增乡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侗戏班。小黄村59岁的侗族大歌、侗戏传承人吴秀光老人自编自演了二十多部戏曲。戏曲主要采用汉族故事为内容,谱以侗族传统旋律来演绎。高增乡美德村芦笙笛传承人,乐师吴显祥把神话故事《燕子和杉树》改编成为侗戏的脚本。该戏的表演充分体现了说唱的特点,演唱时声音洪亮、唱词清晰流畅,而动作比较简单。主奏乐器是二胡,另外还有牛腿琴、琵琶、月琴、扬琴、芦笙等。打击乐器只在开台、催台及角色上下场时使用。演奏时间为两个多小时。《燕子和杉树》讲述的是燕子从南方衔来杉树的种子,侗家人从此便有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了感谢燕子,侗族同胞邀请燕子进家同住并把燕子在屋内排出的粪便看作吉祥物。高增乡把每年的二月初二定为“燕子节”,侗族人民对燕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素有“侗戏第一村”美誉的高增村,特别组建了一支侗戏宣传队。宣传队共22名队员,平均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主要以村老年歌队演唱为主,演唱的内容多与党的方针政策有关。后来高增乡其他各村纷纷效仿。把方针政策与传统侗戏相结合,可以看作是高增人民智慧的结晶。寓教于乐,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被大众主流所接受。

对牛弹琴的道理 篇八

传说演奏家帕格尼尼有个仇人,那仇人十分嫉妒帕格尼尼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艺,便意欲出出帕格尼尼的洋相。在一次盛况空前的演奏会上,帕格尼尼刚演奏完一曲,人们的掌声便海水涨潮似地响了起来,于是帕格尼尼放下琴,举起双手向人们致谢,可也就在此时,他的琴被人偷换了,但他并没心慌意乱,而是极其从容地说了一句话:“朋友们,我将用我的琴声证明,音乐并不在乐器上,而是在演奏者的心里!”说着拿起那把破琴,一如既往地演奏起来,美妙的音乐也就从那把破琴里梦幻般地飘了出来。

自然,当人们发现了这奇迹乃是出自一把破琴,也就格外惊叹不已,深信帕格尼尼说的的确是真理。

无独有偶,西方还流传过另一个意味深长的摔琴的故事。在欧洲各地,曾有不少文艺复兴时期制作的名贵小提琴流传下来,其精妙绝伦,价值连城。一天,有位先生声称他有一把这样的琴,而且请来了一位大师用这把琴演奏乐曲。果然,到了那一天,他的府上门庭若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他的客厅里果然摆放着一把漂亮的琴,人们围着这把价值连城的名琴,赞叹着,感慨着,可也就在此时,那位先生突然走过来,拿起“名琴”猛地将它砸在椅背上,“名琴”立刻碎了。见大家都吃惊地看着自己,他笑了笑,说:“我刚才摔破的不过是一把极其便宜的刚油漆过的破琴,为了让大家专心听琴,而不把精力放在琴上,我故意这么干的。现在,就请我们的大师用那把真正的名琴来演奏。”于是,在人们的欣赏声与感叹声中,音乐大师演奏起来,有趣的是人们关注的果然不再是琴,而是从琴弦上流出来的极美妙的音乐了。

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我国古代还有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春秋时的齐国,孟尝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这些门客皆挺有本事:有精于外交的,有精于军事的,有精于射箭的,甚至有精于鸡鸣狗盗的。其中有个叫雍门周的,精于弹琴。有一次,闲极无聊的孟尝君突然问了雍门周一句:“先生,您能弹琴让我哭吗?”

这是个奇怪的问题,也的确让雍门周很难应付。如果真的把孟尝君弄哭了,岂不是有失礼貌?如果不能让他悄然流泪,又岂不是说明自己全无本事?

那么,雍门周是怎么做的呢?他是这么说的:“公子此言差矣!我之所以不远千里投奔公子,乃是一心一意要用我的琴声给您带来欢乐的,从来就没有想过让您哭!不过,既然投奔了您,我也就理应时时关注您。您想啊,您如今声名赫赫,天下人皆仰之慕之,可是,不论是谁,都会有自己的百年之后,天道如此当然也包括您。到了那时,人们把您掩埋了,为您垒砌高高的土坟,又过了几年,你的坟上已是芳草萋萋。突然有那么一天,一个放牛的小牧童路过,他横骑牛背,一边看着他的牛悠然地吃草,一边拍着牛角极伤感地唱起来:孟尝君啊孟尝君,你也有今天,你也有今天……”听到这里,孟尝君觉得鼻子发酸,脸上也流露出悲哀的神色,而雍门周也就轻轻地弹响了他的琴,于是,随着叮叮咚咚的琴声,孟尝君的眼泪果然掉了下来。

真佩服这位雍先生,他居然想出这么一个极其聪明的办法。既然有话不便说又不得不说,那就营造一种气氛――一种极伤感极压抑极悲凉的气氛,等到这气氛造得足够浓烈了,再拨响琴弦,包你泪如雨下。

进而想起了泰戈尔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小心翼翼地在她的心弦上寻找着可以和我共鸣的东西,找到了它,也就得到了她。”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对牛弹琴原文及翻译》,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1376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1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