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失眠的中医方法通用10篇

失眠的中医方法通用10篇

更新时间:2023-12-25 21:30:16 点击: 来源:yutu

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很、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失眠的中医方法》,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失眠治疗中医的方法 篇一

一般在出现失眠的情况之后还建议大家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副作用比较小的特点,中医治疗并且还有从根本治疗不再复发的特点。所以中医治疗的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但是很多的患者由于是第一次失眠不知道中医是怎么治疗失眠的。下面出这个问题来具体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具体的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标本兼治

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原理,主要是从根相上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原则,辅以疏通经络,养心安神,清热祛火,健脾益肾,舒肝理气的方法,来增强失眠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微循环,改善大脑的血氧代谢,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疗效稳定

治失眠抑郁症采用中医疗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疗效显着、稳定,无副作用,且愈后不易复发,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另一方面,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免疫双向调节大脑兴奋、抑郁、既能抑制白细胞介素干扰神经介质的合成及代谢。又能保护神经冲动正常的传导和传递。这是治疗精神障碍的一个突破。

以上的文章已经很清楚地介绍了中医是怎么治疗失眠的。中医与西医相比较,中医治疗失眠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为了自己健康着想,对于大家的治疗失眠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中医这种副作用比较小的治疗方式,让大家不再受失眠烦恼。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二

1、心脾两虚:主症是思虑过重、不寐或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懒语、心悸健忘、纳差,或有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而弱。

治法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2克、元肉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远志6克、炙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0克、牡蛎10克(先煎)

2、心肾不交:主症是心烦不眠,难以入睡、或彻夜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男子易不振,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 肉桂3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0克(后溶)、龟板30克、牡蛎1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

3、肝郁化火:主症是烦燥易恕、胸胁胀满、善叹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苦目赤、小便黄短、大便秘结、纳差,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去火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10克(先煎)

4、心虚胆怯:主症是心悸胆怯、难以入睡、易惊醒、恐怖不安、头晕目眩、或呕吐苦水,舌质淡胖,脉弦细。

治法:温胆益气安神。

方药:人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熟地15克、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9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

5、痰食积滞:主症是睡眠不安、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嗳气吞酸、恶心,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

治法:清热消导,化痰安神。

方药:黄连10克、陈皮6克、茯神10克、枳实10克、竹茹9克、枣仁12克、生山楂30克、焦六曲12克、莱服子3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2克 (冲服)

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100克。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柏子仁有养心安神之功,酸枣仁补益肝胆,滋养心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呈现镇静和催眠作用。此粥适用于失眠伴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属心胆气虚者。

桂圆莲子粥:取桂圆肉(龙眼肉20克),莲子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捣碎,和桂圆肉、大米煮成粥,临睡前两小时服食。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补脾、养心、益肾。此粥对心脾两虚失眠兼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大便溏泻稀薄、面色少华者尤为适用。

百合红枣粥:百合20克,红枣20枚,绿豆50克,大米50克。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红枣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百合清心安神,红枣养胃健脾,绿豆清热除烦,适用于夏季失眠及妇女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烦、潮热、自汗者。

生地黄粥:生地黄30克,炒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先将生地、酸枣仁水煎,取汁去渣,加米共煮成粥,晨起当早餐食之。生地黄清热滋阴,酸枣仁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兼心烦、心悸、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属阴虚火旺型患者。

竹沥粥:竹沥水20克(药店有售),小米100克。先煮米成粥,临熟时下竹沥汁,搅匀,晨起空腹食之。竹沥有涤痰除烦,定惊之功。适用于失眠伴头重、胸闷痰多、属痰热内扰者。

龙胆草粥:龙胆草10克,竹叶20克,白米100克。先用水煎龙胆草、竹叶,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适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属于肝郁

中医调理失眠的方法是什么 篇三

一、睡不踏实:气血不足

这类患者多属于气血不足型。通常表现为每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这类患者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同时,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是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各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可随时喝。

二、入睡困难:肝郁气滞

这类患者多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会伴有前胸和腋下肋骨胀痛感。

在治疗上,这类患者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宜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此外,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也有一定作用。

三、醒了又睡:营血蕴热

这类患者常有咽干、口干、盗汗,还可伴有痤疮,或有手足震颤等症状,属于营血蕴热型,可以按摩内关(位于腕横纹上3横指)、神门(位于腕横纹靠小指侧隆起的筋的内侧缘凹陷处)等穴位,平时可以多吃藕、绿豆、薏苡仁等,用生地黄和冰糖泡水代茶饮也有较好的效果。

四、时睡时醒:脾胃失和

这类患者多属于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同时可伴有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情况。

治疗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可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中老年失眠者的调养佳品。

五、整晚失眠:心肝火旺

这类患者多属于心肝火旺型。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表现为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神经衰弱、心慌、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可以服食酸枣仁粥。做法是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药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还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

失眠的介绍 篇四

专家介绍: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失眠的中医防治方法 篇五

很多朋友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失眠的情况,失眠的出现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所以大家在出现失眠的情况之后一定要尽快的进行治疗。一般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运动治疗等方法。但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还是中医治疗的方法,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失眠的呢!很多朋友会比较好奇,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法。

中医认为当阳由动转静时表示入睡状态,由静转动时是清醒状态,失眠是阳气的变化规律受到破坏造成的。

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1.入睡困难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治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龙眼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2.整晚睡不着属于心肝火旺型,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以清热泻火为主。可以服食酸枣仁粥。

3.多梦,睡不踏实属于营气不足型。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心慌。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如大枣、阿胶等。

4.时睡时醒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属于脾胃失和型。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调养佳品。也可饮用归脾茶及养心茶。前者益气养血,后者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以上的就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大家在出现失眠之后可以尝试着使用来进行调节。为了防止失眠的出现,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水果,在睡觉之前不要吃太多的东西,以免对胃造成太大的压力影响睡眠。

中医失眠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篇六

中医认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导致失眠的最重要原因。失眠的人往往气血失和,所以晚上睡觉心神不宁而不寐。中医调理失眠主要是补益心脾、舒肝养血。当然中医治疗失眠更强调凭证,比如说有的人失眠,同时还面红目赤,心烦意乱,而另外一些人失眠的同时,则不思饮食,情绪急躁易怒。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不寐的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

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终于对市民的辩证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市民其实是轻微的失眠,在生活中加强调理就能够改善。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从事太过剧烈的体育锻炼,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在睡觉之前看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或者小说,也不要在睡觉之前玩激烈的游戏。

失眠中医治疗方法 篇七

【临床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指导方药】

①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

②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③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④常用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

失眠中医认识 篇八

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很、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

中医睡眠学说概括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则将失眠概括为: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 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 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 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篇九

中医治疗失眠妙方: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遵循昼夜节律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中医学者提出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失眠方案。

引火归根、心肾相交

这一中医理论认为失眠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治疗方案最终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进行辨证施治。

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1.入睡困难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治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龙眼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2.整晚睡不着属于心肝火旺型,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以清热泻火为主。可以服食酸枣仁粥。

3.多梦,睡不踏实属于营气不足型。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心慌。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如大枣、阿胶等。

4.时睡时醒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属于脾胃失和型。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调养佳品。也可饮用归脾茶及养心茶。前者益气养血,后者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5.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天亮还经常伴有咽干、口干、长痤疮、盗汗的症状。阴虚火旺。多因身体虚精亏,遗精,肾阴耗竭,心火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中医区别失眠:

1.心脾两虚型 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以入睡,或兼心悸、心慌 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

2.阴虚火旺型 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或仅舌尖红,少苔,脉象细数。

3.心肾不交型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4.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

5.肝胆两虚型 肝病日久,身体亏虚,虚烦而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惊醒,终日惕惕,胆怯恐惧,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等。

失眠的中医方法 篇十

心肾相交法可以促进睡眠。动作很简单,用我们手心上的劳工穴去搓脚心上的涌泉穴。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主穴,手心上的劳工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假如我们晚上坐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脚的脚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脚的脚心,这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行,自己在家里都可以做,有失眠症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10篇《失眠的中医方法》,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1685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1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