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范文优秀3篇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范文优秀3篇

更新时间:2024-01-06 22:00:01 点击: 来源:yutu

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关于中国梦的论文范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一

关键词: “中国梦” 思想政治理论课 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

一年来,我校党建课题“‘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的调查组成员,走访和调研了30多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主管领导,在大学生中发放了1533份问卷。对“中国梦”思想、“三进”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认识。

一、“中国梦”思想“三进”工作普遍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在对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党政领导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党政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在课程设置和学时的安排上,都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和执行,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需要。我们调查的30多所学校,都成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由党委直接领导。党政领导都分别承担了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责任及听课的任务。比如:大连大学等高校,党委书记直接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有的高校,由宣传部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梦”思想的“三进”工作方面,各高校党政领导都很重视。一些高校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的效果,给予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江苏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今年获得学校17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习、考察、培训提高、开展学术讲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梦的“三进”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中国梦”思想“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前提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的体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尽的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最基本的载体是大学生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部联合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四门教材,以及“形势与政策”课教材。

目前,“中国梦”思想已经渗透到这些教材之中。总体来看,五门教材统筹修订,其共同点在于:第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二,突出了教育重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第三,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力求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侧重于“中国梦”和“个人梦”相结合的教育:在实现个人梦想中实现国家梦。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第四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梦”的思想内容和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从总论到后记中都提到中国梦,侧重于历史的、现实的“中国梦”教育:教材中“从鸦片战争到前夜”,“从到新中国成立”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了中国梦的任务,体现了中国梦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走过的曲折道路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侧重于“中国梦”与远大理想的教育:在第一章“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明确“中国梦”的实现要处理好崇高理想和脚踏实地精神的关系,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体现了“中国梦”要靠亿万群众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内容,主要从哲学角度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依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侧重于中国梦与共同理想的教育: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章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总的让学生明确:“中国梦”是通过完成不同的发展目标实现的。《形势与政策》课偏重于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解读“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实质和要求。

五门课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中国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捍卫者”[2]。“中国梦”思想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渗透,为做好“三进”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时,为使中国梦更全面、系统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还需要广大高校教师,组织力量编写中国梦的大学生读本,聚焦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梦的历史积淀、理论蕴含和时代特征,解读‘中国梦’的丰富思想、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用”[3]。

三、“中国梦”思想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基础

在对1533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了中国梦的内容吗?”选择“有”的占94%;选择“没有”的占6%。可见,被调查大学生所在学校几乎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了“中国梦”的内容。问卷中“您获取‘中国梦’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哪些,52%的大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23%的选择“网络”;15%的选择“电视”;7%的选择“学术讲座”;1%的选择“理论社团活动”;2%的选择“其他”。可见,有超过一半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获取“中国梦”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传播弘扬“中国梦”的重要渠道,教师利用好课堂宣传“中国梦”,是做好“三进”工作的基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梦”思想融入课堂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四门课上重点讲授,二是在形势与政策课上作专题讲座,三是聘请专家作学术报告。

1.重点讲授

按照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改革方案中的规定,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已涉及的“中国梦”内容的重点章节,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重点讲授。例如,在讲授“基础”课的“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内容时,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国家的主人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将围绕“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历史意义,要求和实现路径等进行重点讲授。在讲授“纲要”课的上编综述部分时,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引入,即当时的中国梦,进行重点讲授并透彻分析。在讲授“原理”课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时,重点讲授“中国梦”的实现所需要的依靠力量到底是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在讲授“概论”课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内容时,重点讲授“为什么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要靠发展”等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2.开设专题讲座

在与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谈中发现:五成以上的高校,在“形势与政策”上,都把“中国梦”作为一个专题,采用了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大学生详细讲授“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了重要讲话精神的课程,“中国梦”作为一个专题向学生详细讲解,使学生受益颇多。

3.学术报告

在调查问卷中,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获得中国梦的相关知识是通过学术报告。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者团委,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和重要讲话精神,聘请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其中就包括关于“中国梦”的学术报告。

四、“中国梦”思想“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关键

“中国梦”进学生头脑,是大学生通过有关中国梦知识的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行动中。简单来讲,就是入脑、入心、真学、真用。这是“三进”工作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提起‘中国梦’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时,选择“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的有14.4%;选择“实现社会、人民、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的有31.6%;选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49.9%;选择“国家、人民的幸福”的有3.7%;选择“实现共产主义”的为1%。可见,有近一半被调查大学生提起“中国梦”首先想到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另有约三分之一被调查大学生提起“中国梦”首先想到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人民、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

对于“中国梦”,被调查大学生个人认同的说法中,选择“现在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年代,很容易实现梦想”的有9%;选择“通过努力奋斗,梦想可以实现”的有33%;选择“这是一个理想境界,但实现起来很困难”的有8%;选择“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的有1%;选择“很高”的有1%;选择“其他”的有1%。可见,有近一半被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国梦个人认同的说法是一种为了凝聚国民,增强国家向心力的价值观的宣传,另有约三成的被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国梦”个人认同的说法是通过努力奋斗,梦想可以实现。

在调查“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的关系时,选择“没有什么关系”的有10%;选择“我的个人梦就是‘中国梦’”的有15%;选择“我的个人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的有58%;选择“‘中国梦’实现了,我的梦想也就实现了”的有17%。可见,有近六成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我的个人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另有约两成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实现了,我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在被调查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的原因时,7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梦”的主要原因是有助于自身梦想的实现和未来的发展;13%的仅为完成学业,9%的是个人兴趣;2%的选择其他。可见,有近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梦”的主要原因是有助于自身梦想的实现和未来的发展。

当被问到“您现在对‘中国梦’理论的掌握程度属于下列哪种情况”时,选择“系统了解‘中国梦’理论”的有18%;选择“只知道大体内容,但不系统”的有50%;选择“仅了解少部分理论观点”的有21%;选择“基本不清楚”的为5%。可见,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对“中国梦”理论只知道大体内容,但不系统,约五分之一的被调查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了“中国梦”理论,另有约五分之一的被调查大学生对“中国梦”理论仅了解少部分理论观点。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更加完善的教学内容展现‘中国梦’,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中国梦’,借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感悟‘中国梦’”[4],并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掌握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才能使“中国梦”思想在“进课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李先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60-62.

[2]高宜新,张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J].学术前沿,2013(44):279-280.

[3]赵玲。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阈下推动中国梦“三进”的若干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6):(总第124期).

[4]李爽,唐雁。“中国梦”融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6(5):554-556.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一、“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及其与大学生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 年11 月29 日,总结了近代以来党和人民所追求的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并表示出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一种长期追求和达到的高度。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把中国梦凝练为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两个时期: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梦表现为独立自由之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梦表现为富强民主之梦。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中国梦作为国家、民族以及人民基于客观现实追求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它为大学生不懈奋斗、努力拼搏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目前尚存的问题

第一,目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还单纯局限于书本、文件、讲坛、会议室等范围内,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脱节,仍以传统抽象的理论原则代替对现实生活的分析,把“中国梦”教育等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

第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理论的深化与系统化研究较为缺乏,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相互关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等方面尚存不少的研究空间。

第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理论界侧重于对“为什么教”即其必要性的问题的探讨,而缺乏对“怎样教”的问题的探讨,偏重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现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一)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由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广泛且联系复杂,既有本质的联系也有非本质的联系,因此我们既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尊重其具体规律,其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理论,它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规律。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又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壶知道·》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就解释了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内心要求独立与行为表现依赖性较强并存;自我意识强但责任感不足;个性张扬但内心孤独茫然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客观的社会存在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对“中国梦”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分析局势,深入研究,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驱动再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思潮并存,网络传媒兴起等都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就必须先搞好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论有深入的认识和领悟,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而“中国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所以它能说服人,尤其能说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中国梦”的思想和理论,由他们学习、掌握之后,便可内化为其精神力量,也是其主观能动性。曾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中国梦”的理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的,因此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在头脑中将这一思想确立起来。

理论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教育的形式划分,有口头讲述和文字传播;按教育的途径划分,有他人传授和自我学习;按教育的范围划分,有普遍宣传和个别辅导;按教育的作用划分,有形象感化和启发引导。 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综合利用以上各种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阅读有关“中国梦”的书籍,引导其自我教育,再进行必要的辅导,开展评议讨论,交流读书体会,举办知识竞赛,奖励读书优胜者,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以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举办“我的中国梦”等学习演讲,开展专题辩论等,真正将“中国梦”教育引向深处,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种平台,使“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其用自身行动去践行“中国梦”的实现。

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梦”、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要引发大学生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在讲话中指出要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所以大学生也应该享有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具体落实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中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综合利用各种平台,继承与发展多种载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校园范围内形成的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

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平台,例如利用正式群体(学校政教部门、两课教育)和非正式群体(学生会、社团、老乡会等)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教育的方式多样化、对象广泛化、功能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找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结合点,把“中国梦”的实现落实到自身的实践活动中。

此外,面对“中国梦”教育的现状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样的传统载体的同时也应不断创新和开发现代载体,扬长避短,综合利用,尤其应注重对网络载体的开发和运用,拓展网络阵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只有真正做到把“中国梦”教育和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在接受“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结合点,主动承担起实现个人梦与国家梦的重任,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其践行“中国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完善“中国梦”教育的评价机制。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不应该仅仅融入在大学的两课中,更应该落实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是以量化的标准去评价,而应将群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地进行评价。具体可以给每个大学生制定实现“中国梦”的成长记录袋,对每个学生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具体行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时地对每一阶段的表现进行整理,汇总检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对下一阶段的具体行动做具体部署。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承担起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任,充分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可谓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郑永廷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2].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74.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三

一、外媒报道特点

1.境外主要媒体持续、重点关注。据统计,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5月底,外媒围绕“中国梦”的英文报道有110篇左右,中文报道300余篇。① 特别是在参观《复兴之路》后的12月初和全国人大闭幕后的3月中下旬,以及博鳌论坛期间这三个时间节点,形成相对集中的报道热潮。美欧主要英文媒体及其中文网站,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港台地区主要华文媒体,均参与了报道。

2.报道基调整体较为客观积极,但也出现误解和歪曲。在报道评论中,外媒大都客观转引了在不同场合围绕“中国梦”作出的具体阐释。普遍认可提出“中国梦”对凝聚和振奋民心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梦”的表述通俗易懂,显示了中国领导人的自信、从容;推测“中国梦”将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施政纲领。但也有不少媒体称,“中国梦”的内涵还不够清晰,其实现面临很大挑战。还有少数媒体炒作“中国梦”会导致“民族主义的加剧”及“外交政策的强硬”。此外,境外媒体也出现明显的泛化解读现象,将缺水、雾霾等发展问题与“中国梦”相关联。

3.驻华记者和海外中国问题专家成为主要关注力量。初步统计,境外有关“中国梦”的中、英文报道和评论中,约80%的作者是驻华记者或者海外中国问题专家。② 这些人长期关注中国话题,甚至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对中国政治层面出现的新变化反应较为敏感。

相比较而言,海外普通民众对“中国梦”的接触和了解还比较少,在澳大利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社会精英群体对“中国梦”的了解同样也不是很多。

4.中外及不同地区间媒体在关注重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关注重点方面,国内媒体多关注领导人对“中国梦”的重要阐述,对宣传贯彻“中国梦”的要求,以及“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实现道路、美好前景等;境外媒体则重点关注“中国梦”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前景,以及对主要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

境外不同地区间也存在差异:美国媒体重点关注“中国梦”是否会影响亚洲秩序并替代“美国梦”;日韩等周边国家媒体重点关注“中国梦”与“民族主义”、与“强军梦”的关系;东南亚地区的媒体较为关注“中国梦”的实现前景及对自身影响。

二、关注角度和主要观点

外媒对“中国梦”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实质和内涵、国内意义和价值、国际影响、与“美国梦”的差异、面临的主要挑战等。外界对上述每个方面的认识都存有争议,褒贬叠加。代表性观点有:

推测“中国梦”将成为新领导集体施政纲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月19日刊文认为,“关于‘中国梦’的提法将成为的核心理念之一”。《印度时报》3月19日也认为,“‘中国梦’理念将付诸政策,而不会只是政治口号。”

相信“中国梦”能够激励和振奋民众。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7日评论称,“将民族复兴、‘中国梦’定为凝聚中国人心的新口号、新愿景,这确实找到建立共识的最大公约数。”香港《南华早报》3月9日评论称,“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为的‘中国梦’所打动。”英国《经济学人》5月4日刊文称,“在很多场合提及‘中国梦’,显露出共产党在获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依然在争取赢得民心。”

指出“中国梦”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值得学习。俄罗斯《晨报》3月13日评论称,“中国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梦’,这一梦想具体体现在提高社会福利、保障国家安全、保持经济发展上。所有中国人都将从这一梦想中受益,而这些也会成为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基础。”肯尼亚经济事务研究所执行主任奥维诺说,“中国梦”将改善人民福祉作为优先考虑,这是值得学习的新发展模式。

为实现“中国梦”提出一些建议。新加坡《联合早报》连续刊文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视收入不公问题,必须有无畏的行动,要克服中国意识危机。美国CNN网站4月16日提出,在华外国人也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条件。新加坡《海峡时报》5月11日建议,“中国梦”应更具备人性化和包容性。

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5日载文称,“‘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致富和成功,而‘中国梦’是一种集体承诺。”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4日载文称,“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哲学传统不同。新加坡《海峡时报》5月11日认为,双方实现相同目标的方式大相径庭,“‘美国梦’可以被认为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中国梦’应被视为自上而下的方式”。

评论外界对“中国梦”解读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情况。香港《南华早报》3月25日发表专栏文章称,“‘中国梦’已经在激起太多期盼的同时引发一些人的恐惧。”美国詹姆士敦基金会网站4月25日载文称,“‘中国梦’已经被视为‘时代’的一个主要口号。然而,由于‘中国梦’包罗万象的内涵,大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提醒“中国梦”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5日说,“应当致力帮助外部世界了解究竟什么是‘中国梦’。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得到中国的邻国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和祝福。”新加坡《海峡时报》5月11日建议,“‘中国梦’应被明确表达为:所有中国人都能获得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伟大繁荣。”

三、几点建议

对外阐释好“中国梦”,就是对外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就是对外描述未来中国的发展愿景。针对外界的认知偏差,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阐释好“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应明确告诉世界:(1)“中国梦”根植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内生性的,“中国梦”不是对“美国梦”的模仿;(2)“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和发展方向的最新概括和提炼;(3)“中国梦”不仅是“强国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它符合世界历史潮流和人类发展方向,能更好地满足普通人的发展需要;(4)“中国梦”是开放的、包容的,“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外国人也可以拥有并实现他们的“中国梦”;(5)“中国梦”不会走西方殖民主义的老路,而是要走出一条与世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路;(6)“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是世界的新希望和新机遇,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富和发展。

2.讲好承载“中国梦”的“中国故事”。淡化概念传播,多讲故事。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指南,利用“中国梦”主体的广泛性,通过不同地区、领域、职业和社会层级的个体中国人的梦想及圆梦的故事,以“小故事”、“真故事”,折射出“国家梦”、“民族梦”的主题。多推出一些国际主流舆论和民意所接纳的“中国梦”践行者,也可挖掘一些普通外国人在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素材,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梦”进行生动、有效传播。

3.重点研究表达“中国梦”的中国话语和叙事方式。当前外界对“中国梦”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尚未从精英群体走向大众。我们自己对“中国梦”的深化认识和对外传播也需要一个过程,对网民重视还不够,对受众还缺乏了解。有必要针对当前外界出现的误解误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关注差异,组织相关部门和新闻传播、国际问题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对“中国梦”对外传播重点、受众群体和传播策略的研究,尽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理论共识,并尽快形成一套简明易懂、符合对外传播要求的内容、故事和话语,全面、适度、立体地对外传播。

4.及时应对外界对“中国梦”的错误解读。对外界而言,“中国梦”的内容还不够清晰,目标不够形象,未来实现步骤缺少清晰论述。加之当前国内学界、媒体对“中国梦”纷繁复杂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外界准确理解“中国梦”的难度。一些固守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的人则担心“中国梦”会在价值观层面对其产生威胁,便极力丑化“中国梦”。鉴此,要及时主动地做好回应,以免“中国梦”成为“中国”的新话柄。

「注释

①通过Factiva数据库,以Chinese Dream or China Dream为关键词,在全文中进行检索,得到境外媒体围绕“中国梦”英文报道的基本素材。后根据报道内容进行人工筛选,最终得到外媒英文报道的数量。以“中国梦”为关键词在全文中检索,得到相关中文报道数据。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3篇《关于中国梦的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1936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1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