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10篇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10篇内容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10篇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10篇内容

更新时间:2024-02-26 07:54:15 点击: 来源:yutu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一

在第二个国家“扶贫日”临近之时,扶贫“失准”却成为近期热议话题。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广西马山县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还购买了2645辆汽车。对此,国务院扶贫办表示,不论是谁,只要侵害了最困难老百姓的救命钱,“绝不会放过”。

总有一些个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不仅是马山,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有存在。不管是扶贫不上心、工作存纰漏造成的,还是故意违规违纪、假公济私所致,都是把救命钱变成不义财,造成地方“争贫困”、群众“装贫困”的怪象。这种“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不仅脱贫难上加难,而且颠覆了扶贫的本意。

过去贫困群众体量大、分布集中,建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如今6亿人先后脱贫,贫困人口剩下7000多万,再搞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只会是“手榴弹炸跳蚤”,费力不讨好。在扶贫对象确定上,如果筛选不公、审核不细、把关不严,难免出现扶助失准、冒领偷领等问题,造成政策资源“跑冒滴漏”。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系于精准。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需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7000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哪、为何贫困、怎么帮扶,确实工作量极大。非严谨细致不足以求公平,非实事求是不足以树公信,能不能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关乎国家精准扶贫的整体战略部署。

扶贫工程也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当前,这样的“扶贫”同样迫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确保中央政策目标不落空,各类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依靠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为落实不力、裁断不公等中梗阻问题兜底。财政转移资金管理机制、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以及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机制等等,都有必要进入改革视野。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二

本次培训,邀请了权威的领导、专业的授课专家,课程丰富,立意高远,针对性强,9个学习课题分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扶贫及建档立卡工作政策解读》、《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解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及考核评估政策解读》、《加强脱贫攻坚领域作风建设,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时实地观摩了赤峰市精准脱贫示范点。丰富的课程,全面的讲解,实地的考察,让我们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收获:

如何认识精准扶贫方面。

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

如何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方面。

一是认真摸底,制定计划。对每户群众需要帮扶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分类摸底并登记造册,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发展需求,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帮扶计划。二是强化领导,靠实责任。__、嘎查两级要把推进扶贫攻坚行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把驻村帮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各类项目,结合双联行动,重点解决路、水、电、房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医、上学等问题,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大力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扶贫成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四是推进双联,加快扶贫。坚持把双联行动同扶贫攻坚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改变来源于实际行动。通过此次扶贫培训,带着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带着国家最新的的反贫困战略,眼下我需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方针的传导者、执行者竭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扶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脱贫攻坚培训 篇三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等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好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以问题整改促责任落实、以问题整改促工作提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完成民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整改原则

(一)强化责任担当。紧扣责任链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坚持清单化管理,严肃精准问责,推动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统筹推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把问题整改与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结合起来,与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结合起来,与落实养老服务扶持发展政策结合起来,一体研究推进。

(三)聚焦精准施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落实落细兜底保障和扶贫就业各项政策,严把贫困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攻坚的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整改方案。制定印发《市民政局关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民政部门要在5月上旬前结合实际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

措施清单:

1、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外出务工意愿且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排查,并建立台账。

2、会同当地人社部门聘请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3、积极推荐培训合格人员在本地或周边有用工需求的养老机构就业。

整改措施:对有意愿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

(二)严格落实救助政策。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稳步实现“两线合一”任务目标。严格落实省制定出台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

(三)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

1.调查摸底阶段。即日起至5月5日。民政部门要组织专门专门逐村排查。建立台账,排查人员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农村贫困劳动力;二是有外出务工意愿;三是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2.培训阶段。5月6日-5月31日。民政部门要会同当地人社部门,聘请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开展好相关技能培训。培训要保证质量、保证时间。

3.推荐就业阶段。6月1日-6月15日。民政部门对培训合格人员,要积极向本地或周边有用工需求养老机构推荐,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民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组织好、动员好开展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落实,确保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二要实事求是。要充分尊重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做到有意愿的培训到位,无意愿的不勉强,不强制推派培训人数。培训工作要以提高技能、助力就业为出发点,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三是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决纠正基层经办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

扶贫脱贫工作培训范文 篇四

一、培训对象

1.各包村干部

2.全镇所有行政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

3.各村支部书记,两委成员。

4.各村扶贫专员。

二、培训方式

1.集中办班“轮训学”。紧密结合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和扶贫扶贫干部培训需求,围绕落实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破解扶贫开发突出瓶颈难题,积极邀请县扶贫办同志和已出列贫困村第一书记举办专题讲座。

2.镇外考察“交流学”。紧密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经验做法可复制推广的乡镇考察学习。

3.日常教育“督促学”。通过“”、主题党日等,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学习。鼓励扶贫干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在线自主选学活动。

三、培训内容

(一)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思想作为扶贫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容,组织干部原原本本研读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干部担当作为等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思想方法、实践要求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二)学习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提高政策业务水平。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进展,准确把握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贫困分布、贫困结构、攻坚重点等发生的重要变化,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基本原则、政策举措、重点工作等,准确把握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建设、安全住房、财政金融支持、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三)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重点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干部学习掌握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学习掌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法、扶贫工作新知识新技能、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法,增强扶贫干部执行能力,不断提高帮扶效果。

(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教育,锻造作风过硬的扶贫队伍。强化党的宗旨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扶真贫、真扶贫,让贫困群众在脱贫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强化反“”教育,引导干部坚决克服和自觉抵制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开展扶贫领域正反面典型教育,引导干部见贤思齐、筑牢思想防线。针对扶贫任务重、干部压力大的实际,注意开展心理调试方面的培训。

四、工作要求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五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两次识别、今年3月、7月两“回头看”和11月动态管理,确定贫困对象418户1494人,贫困发生率23.6%,其中,全乡有村、村2个重点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2014-2020年全乡贫困人口退出196户742人(整户销亡3户3人),未脱贫222户752人。20、2020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5户186人。

二、工作推进情况。

2、大力实施精准识别“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为保证脱贫攻坚的公正性、精准性,按照省、市、县要求,在3月和7月对国家扶贫子系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车管、房管、人社、财政、市管等部门进行比对,对不符合贫困对象坚决予以清退,确保应退尽退,对确有重特大疾病、重大变故等情况的也杜绝搞“一刀切”。为保证“四率一度”,层层多次宣传解释政策,召开各种会议对漏评对象进行认真评定,比对核实,特别是临界户,只要没有明显的“硬伤”,通过干部引导,尽量纳入贫困对象,确保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在“回头看”过程中,对已脱贫对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一超六有”等硬性指标,户户见面,项项核对,查找还存在的问题、明显的短板,建立台账,列出“补短清单”,逐户制定整改完善措施,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对象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3、大力开展干部“五个一”帮扶行动。明确聚焦贫困户退出标准,聚焦“两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深化干部挂包驻帮,全面落实100%的党员干部职工帮扶贫困户,100%的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职工帮扶的总体要求,促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全体干部深入贫困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保证时间开展全方位的帮扶工作,落实帮扶责任,在帮扶上分类指导、一户一策、因人施策,对一些特殊群体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临时性应急救助,一手抓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切实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培育贫困户的感恩、法纪、良习、新风、自尊等“五种意识”,积极开展“四项宣讲”。把贫困群众的困难解决好,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体现为民之心,爱民之情,确保帮扶成效贫困户满意、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社会满意。

4、大力推动“五园经济”建设。为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项目,不因停止“输血”而“失血”,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根据贫困户自身特点,充分征求本人意愿,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不搞_命令。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多产联动”的发展模式,户户要有产业,做到“家里有长毛的,田间有长叶的”,充分发挥小额信贷、产业发展基金、奖补资金的作用,限度实现好经济效益,助力脱贫攻坚。全乡贫困户种植有枳壳、连翘、核桃、板栗等,养殖有猪、牛、羊、鸡等,还有的成了专业大户、致富能人,有的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乡“五园经济”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贫困户结合“五园经济”建设,对危旧房屋进行改造,力争住上好房子,对室内外环境卫生、物件摆放进行整治,力争养成好习惯。

5、大力培育产业,建设产业园区。脱贫攻坚是群众共享的福址,只有一家一户的零散式、小规模、多而全的产业项目,而没有一个好的主导产业示范带动,就没有全民的脱贫奔康。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建设,鼓励引导群众流转土地,充分考察论证地理、气候、土壤等因素,合理选定适合本地种养殖的产业项目,形成规模,形成主导,确保一个项目、一个产业带动大片群众致富。目前形成一定规模的有板栗产业园、核桃园,村课桃产业园,正在规划实施的有村青花椒产业园、村龙虾产业园、村枳壳产业园。

6、大力做深做细群众工作。脱贫攻坚这场全民参与的战役,汇集社会各方力量,所有单位和职工投身战场,人人都是战斗员,国家和地方各职能部门出台的特惠政策比较多,由于对政策的把握不准或存在一些私心,落实到最基层干部,有打折扣、变味情况,同时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期望值很高,有的超过了地方政府的能力,种。种因素导致群众的信访诉求很多,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我们结合干部帮扶工作,结合“回头看”“回头帮”等工作,开展群众工作,全年召开群众大会27次,收集群众意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分门别类,进行整改。

7、大力兑现落实系列特惠政策。一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鼓励贫困户利用好金融扶贫政策,全年发放小额贷款25户92万元,为贫困户发展种养殖等脱贫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兑现贴息资金2.1万元。二是加强教育扶贫救助。对新入学大学生、高(中)职学生全额给予扶持,对实施了各类救助后还有困难的124名学生发放扶贫救助资金10.8万元。三是医疗救助全覆盖。所有贫困对象都享受到了免费体检,住院vip一站式服务。四是公益性岗位、护林员等都全部由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担任,着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方位、多渠道提高其经济收入,为其脱贫助力。五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代缴。贫困户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在政策规定内对参保贫困户给予养老保险部分代缴。

8、大力开展不定期督导工作。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浩大工程,政策多、范围广、时间紧、任务多、要求高,工作环环相扣,工作稍有懈怠就会出现推动不走,甚至严重“带账”。为此我们在上级统一部署的全覆盖督导以外,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村社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专项的、全面的督导,形成督导报告,以发点球的方式将督导情况反馈到各村,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并纳入阶段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奖惩分明,推动工作开展。

9、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一是村、村、四社安全饮水全面启动建设,其他村正在设计。二是村、村、村道路硬化正在施工,村完成4.8公里村社道路硬化,村、村设计图纸正在送审。三是危房改造贫困户在保证房屋安全、不举债的前提下全面进行改造,自主确定施工队伍。四是村、村国土整理项目正在建设中,村还未入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村级道路、水利设施、基层卫生、文化等阵地建设进度滞后,推进效果不明显。

二是农村危旧房较多,建筑材料不足,交通不便,改造和搬迁难度大。

三是全乡贫困户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差异,各村项目很少、参差不齐,无主导,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建设进度不平衡,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匹配仍显不足。

四是部分单位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到位,部门包扶干部、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扶贫情况掌握不清楚,对贫困户分类及包扶措施不能做到“一口清”,帮扶时间、帮扶内容打折扣,流于形式。

五是部分帮扶措施制定不够具体、太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资料、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实际问题上帮扶措施不明确、跟进不及时。

六是包扶部门和帮扶干部对贫困户教育引导不够,群众工作开展没下深水,没下真功,没出真力,导致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七是观念落后,思想僵化。土地撂荒却不愿意流转出来,让有能力有意愿的能人经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却不利用,“端着金饭碗讨口”。

四、下步措施。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

二是切实抓好农业“三权分置”。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力度,农技员对技术加强指导。

四是积极教育引导群众,增强脱贫主体意识。利用各种媒价载体,引导教育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将资源变资本,实现资本转化为资金。

五是加强项目建设的力度,树立质量第一观点,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对照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标准,对标补齐短板,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扶贫脱贫工作培训范文 篇六

「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模式;构建;选择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是指结合区域内脱贫攻坚现状,针对具体的贫困对象,采取精准的技术培训、就业帮扶、创业指导等职业技术教育措施,使其不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而脱贫致富的具体方式和具体做法。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模式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扶贫的成效。因此,认真结合各地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创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扶贫的功效,对推动扶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奖、补、货结合的学费奖助模式

奖、补、贷结合的学费奖助模式主要是各地根据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资助的相关管理规定,出台系列配套政策,通过职业院校在校生活费补助、设v.奖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脱贫的一种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省贫困地区贫困对象卜学难以及文化素质提升等问题,对吸引贫困区域的贫困学生投身职业教育、尽快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以贵州省为例,2007年以来,贵州省通过大力实施中职教育"9+3”计划等举措,加大对中职和高职学生的资助力度,仅2014年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的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共6.82亿元。该项资金惠及中职学生共43.46万人次,其中免学费4.39亿元,受益学生25.05万人;国家助学金2.43亿元,受益学生18.41万人〔‘〕。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奖、助学金的主要依据是资助对象的家庭贫困条件,但其贫困程度区分以及真实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二是对中职学生的“平均式”发放与减免,表面卜是资助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使其掌握脱贫技能的“造血式”智力扶贫,实际卜又相当于“输血式”的救济扶贫,造成部分中职学生没有竞争压力,不求卜进,扶贫开发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二)长、短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

长、短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主要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由政府提供培训资金,各职业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对城乡贫困对象开展不同时限的各种实用技能培训,使农民迅速掌握一项或几项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快速就业脱贫的一种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方式。这种模式往往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与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以及所在地区的产业优势等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既充分调动了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又吸引了更多贫困对象的积极参与,通过选择性学习相关技能,尽快实行脱贫致富。以贵州省为例,近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贵州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贵州省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政策举措,由扶贫办、农业厅、人社厅等实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式扶贫,仅2014年,全省共完成职业培训27.4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22.68万人〔z},转移就业率在90%以卜,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多个部门掌握相关扶贫培训项目资金,其资金分配在行业和部门垂直下拨,相互之间缺乏平衡。二是多部门开展培训时,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导致贫困对象接受培训机会不均等。三是被部分开展培训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当成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严重影响了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职业院校能力提升模式

职业院校能力提升模式主要是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水平,通过实施项目带动,着力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力和服务力,从而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带动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一种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方式。这种模式通过加强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职业培训脱贫致富,应该说是一种见效快且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扶贫方式,它将成为我国扶贫开发战场的主力军。以贵州省为例,2007年以来,贵州省先后开展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申报评选工作,全省先后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20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9所,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幅提升。目前,这些示范性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水平、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多项指标都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已经成为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的领头羊和生力军。但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实施职业院校能力提升行动,需要各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人力度,但是部分地区因财力较弱,对职业教育的投人严重不足,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提升。二是各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服务和引领地方产业的能力有待加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不明显,职业教育扶贫功能的承载力依然脆弱。三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不顺畅,对贫困对象的吸引力不强。

(四)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对口帮扶模式

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对口帮扶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的脱贫能力,由政府主导,组织相关团体、企业以及行业企业科技专家、技术骨干实施扶贫点联系帮扶制度,通过深人基层一线,发挥产业引领、项目带动、科技示范等作用,带领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一种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方式。这种模式把职业教育扶贫开发和科技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推动人力、项目、资金等资源整合,形成扶贫开发的合力,着力解决农村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创业有着非常直接的推动作用,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的一种扶贫方式。以贵州省为例,据统计,2013年贵州省3万余名驻村干部、6000个驻村工作组累计组织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00余万人次,解决困难和问题17.5万个,帮助协调项目2.68万个,协调解决资金27.15亿元〔,〕,成为贵州省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手段和经验。但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贫困面大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武陵山区,实施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深人基层,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大。二是抽取的部分人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指导产业发展的针对性不强,扶贫开发的成效不高。三是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产业扶持资金和项目等支撑,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构建的原则

为了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成效,在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必须破解当前精准性不强的问题。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就是要运用职业教育和相关的贫困理论,通过实施精准的职业教育,实现差别化贫困对象脱贫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区域性整体脱贫致富。在具体构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把职业教育与扶贫攻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经费、管理机构、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把所有贫困对象集中识别分类,制定统筹性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的规划和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产业扶贫开发等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推动所有贫困对象整体脱贫。

(二)精准性原则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承载着每个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重任,因此,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需要,在扶贫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资助措施、就业帮扶、跟踪调整等方面精准施策,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针对性,确保每个贫困对象提升脱贫能力。(三)实效性原则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要整合现有各类扶贫资源,在扶贫资金使用分布、效益、效率等方面加强综合监控,在职业教育手段和内容方面要尽量量身订制、长短结合,并建v.严格的奖惩机制,确保职业教育扶贫的实效性。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针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围绕当前贫困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各地园区、产业等相关实际,探索构建奖补驱动型、园区主导型、院校带动型、产业拉动型、文化推动型、企业联动型等模式,并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模式交叉实施来推动扶贫攻坚。

(一)奖补驱动型扶贫开发模式

奖补驱动型扶贫开发模式就是改变以往传统的贫困对象补贴模式,在确保贫困对象基本保障的基础卜,根据参与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和就业创收等情况,对贫困对象进行奖励,并根据脱贫贡献逐步加大奖励力度,通过奖励驱使贫困对象主动脱贫的扶贫开发模式。即:改革现行职业教育贫困对象的资助体系政策,对身体残疾、不具备劳动能力以及确无经济来源的孤寡家庭子女,通过建认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专项基金进行补助,且标准可在现行基础卜适当提高。同时,与金融扶贫结合起来,加大助学贷款力度,学生毕业后,根据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学费代偿等。将职业院校现有的资助资金改设为分类奖励基金,在政府主导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注人资助资金,加大奖励力度。学校通过设认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就业创业、升学等多项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奖学金。加大对农村种养大户、大学生创业典型等的宣传奖励力度,引导职业院校开展对口的技术帮扶,促使贫困对象主动谋求发展,带动贫困对象共同致富,从而探索构建针对不同类型贫困对象的“以奖为主,适当补助”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模式,建认“输血启动一造血振兴一开发发展”的良N}机制,切实增强扶贫的造血功官旨。

(二)园区主导型扶贫开发模式

园区主导型扶贫开发模式就是以园区发展为载体,针对园区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促进职业院校与园区互动,共同为贫困对象提供专项技能提升、就业创收等服务,从而实现贫困对象培训就业一体化的精准扶贫开发模式。即:抢抓各地工业和城镇化带动发展的机遇,推动职业教育进园区,把园区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以园区为载体,将职业教育、生态移民、园区建设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由园区提供必要的培训场地和设施,职业院校组织师资进园区对贫困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既方便企业,又方便培训对象。同时,将生态移民选址向园区靠近,一方面既方便农民工人就近就业脱贫,又方便企业就近招收工人,缓解当前企业的用工荒问题,逐步构建“园区搭台、职业院校合作、生态移民工程辅助、农民积极参与”的园区式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技能短板的精准性问题,打造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升级版、脱贫致富奔小康新的主战场。

(三)院校带动型扶贫开发模式

院校带动型扶贫开发模式就是实施职业院校龙头带动的集团化发展,通过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能力,积极为贫困对象精准开展技能培训、技术帮扶、合作研发等服务,提升贫困对象反贫困能力,使其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模式。即充分利用各地高职专科院校、中职学校以及部分正在朝着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贫困对象脱贫能力提升卜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由政府结合扶贫开发工作需要与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制定专项扶贫开发规划,按照区域、专业和师资等条件分类明确各职业院校在区域脱贫攻坚中的职责与任务,将扶贫开发工作与职业院校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能力专项培养基地,构建“职校连结实体,实体连结农户,农户连结基地,基地连结课堂”的职业院校带动型扶贫开发模式,切实提升脱贫能力。

(四)产业拉动型扶贫开发模式

产业拉动型扶贫开发模式就是以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开展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带动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模式。即依托各地大力发展能源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战略性新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接,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加强紧缺人才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需求办好特色专业,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带动贫困对象提高收人水平,最终实现快速脱贫。

(五)文化推动型扶贫开发模式

文化推动型扶贫开发模式就是通过引导和鼓励贫困对象积极转变反贫困观念,并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模式。即要抓住职业教育就业创业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职教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等职业教育优势,让更多的农民和农村孩子认识到职业教育是脱贫致富最理想、最快捷的方式之一,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脱贫致富能力。同时,要将贫困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原生态文化与职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推动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申红珊。2014年中职学费和助学金,我省下达资金6.82亿[N}.贵州都市报,2014-02-19.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七

按照全市脱贫攻坚行动统一部署,__树村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群策群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点军区__乡__树村距城区35公里,由原和平、__树、彭家坡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版图面积15.66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470户,1498人,耕地面积1980亩,人均耕地1.32亩,山林面积20542.5亩。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公路里程58.5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14.5公里,余下44公里全为土石公路。农民居住条件差。全村现有砖混楼房户168户,土坯房户302户。村民饮水困难。属半高山区,原村民吃水全靠修建天河水窖收集雨水饮用。20__年白云山建饮水工程项目,五村联动,20__年村内管网部分安装完成,但未常年供水,遇大范围干旱高温天气,造成村民、牲畜饮水困难。产业基础薄弱。彭家坡、__树片区以柑桔、茶叶为主,但近些年由于病虫危害和效益下滑,部分农户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景观苗木;和平片区现仍然以粮油种植为主,部分农户进行少量的山羊、生猪养殖。20__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6845余元,远远低于全市9121元的平均水平。

二、20__年工作进展。

1、公路建设进展顺利。20__年度计划硬化公路6.5公里。目前村委会到一组仓库2.2公里、花乌路3.3公里按标准完成硬化任务(硬化标准3.5米);由于公墓的建设,余下花乌路1公里由于路基标准的提高,现正在进行新的方案设计。新修土石公路1.5公里,正在进行招投标工程。

2、集中建房、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本村19个户无能力建房的农户按照集中统建的方式,采取农户申请、集体承建、政府兜底的办法,予以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05万。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1月下旬全面竣工。危房改造已按标准、按要求改造到位92户(20__年度改造指标65户)。

3、集中供水有序铺开。供水设计方案已由区农林水局出面聘请长阳清江设计院完成了规划设计任务(一处从落步淌龙洞引水,一处从三涧溪河提水),土建工程9月25日开标,10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阴历年前完成。

4、电力保障基本到位。目前以增容变压器1台(由100千伏增至200千伏),增设台区(青龙峡)1个点,还需增容变压器8台、增设台区2处。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到位,预计20__年全部完成。

5、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一是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柑桔、茶叶、花卉苗木和蔬菜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部分成员到五峰、夷陵区进行了学习考察,促进了产业发展。同时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合作社成员产业提档升级。二是企业帮扶力度较大,“三宁”化工帮扶10个困难户:(1)送资金(每户600);(2)帮扶3名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每人3000元);(3)为10个困难户送柑桔、茶叶专用肥6.2吨;(4)对新建房屋的贫困户每户帮扶20000.00元;(5)对新发展经济作物的贫困户每亩帮扶苗木资金1000.00元。三是为提高现有茶园、桔园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响应号召,新建精品果园500亩,高效茶园300亩,为柑农、茶农增加收入约20万元。四是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引进“大华园林”“轩辕公墓”等单位组建“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新建精品花卉苗木120亩。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公路问题。花乌路4.3公里由于原来路基宽平均不到3米,需增宽到4米路基,加上堡坎、涵洞等工程项目,另外还有1公里提高了建设标准,资金缺口大,村级无法解决。

二是房屋问题。由于20__年度危房改造的指标我村只有65户(不含19户无力建房)指标,而我村今年安排危房改造150户,指标缺口大。19户无力建房在原计划基础上提高了建设标准,场地平整难度大,尚须上级酌情解决。

三是饮水问题。按照规划用于安全饮水资金共需144.16万元,目前土建工程招标完成,现已开工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正在筹划政府采购。

四是电的问题。还需增设台区2处、增容变压器8台,需请相关部门出面协调。特别是在三涧溪河马红营段增设一个提水台区,迫在眉睫。

五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比如灌溉用水、田间生产便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八

站位再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中,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把总书记有关扶贫论述作为方法论,作为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的工具书,精心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每一章每一节。对标对表总书记讲话精神,找准职责定位,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做到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全面从治党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确保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监督再精准。《党章》对纪委的职责作了准确的定位,监督是指“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总书记说到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也要精准。县纪检系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从《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找答案、找方法,以党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和“六大纪律”为尺子,围绕着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按照自治区纪委“六个聚焦、六大行动”和市纪委“五紧盯行动”开展靶向精准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和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等重要领域、环节,主动扛起责任,监督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不滥用权力,不违纪违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一些重要岗位党员干部、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及民生资金使用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该约谈的约谈,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

问责再从严。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精准有效发力,坚决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硬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定为“硬仗”的精神内涵,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专”上做文章,“治”上下功夫,发挥好问责“撒手锏”作用,在全县“抓系统,系统抓”系统整治,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严肃查处主体责任缺失、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纪检监察系统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动扶贫资金“奶酪”等问题;严肃查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用严明的纪律、严肃地问责,激发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督促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效完成。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起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持续释放严厉惩治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不手软、不停歇的强烈信号,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来,县共查处了153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应、纪法效应、社会效应,充分证明了哪里有严实作风,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越重、工作难度越大,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更严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在推动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的职责定位,把专项纪律检查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聚焦纪律作风,强化执纪监督,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九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__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培训心得 篇十

贫困,人类社会一道醒目的伤疤。

人类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贫困的梦魇始终如影随形。

古老的东方,中华民族向战胜贫困发起了冲击,它已经用3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如今又向最后5000余万“锅底人群”发起脱贫攻坚总决战。

这是一场创新脱贫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场实现共享发展的伟大创举。

火热的建设现场,殷切的群众期盼,为华夏大地气势恢宏的脱贫攻坚行动写下生动注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南湖红船起航,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出发的方向,始终把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放在心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中国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又迈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正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汇聚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强音!

文档为doc格式。

-->

-->。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3508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3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