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建筑工程论文范例7篇 建筑工程论文范例7篇

建筑工程论文范例7篇 建筑工程论文范例7篇

更新时间:2024-03-24 09:27:18 点击: 来源:yutu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建筑工程论文范例(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当代建筑论文 篇一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表现形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风格主要是受到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以及一个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人们就或多或少的会结合上当时的一些地域文化。所谓建筑文化,其主要是在某一个时代当中,由于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综合作用而诞生的,它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而且经济发展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导致建筑文化出现了很大差异。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建筑的设计离不开一个地域的自然环境,如地貌、气候等;从小的概念上说,建筑存在地域的差别主要是受到城市周围的建筑风格、地理位置等这些具体因素;此外,建筑表现出的地域性还会因为地区历史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地域的历史形态受该地区人文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影响。一个地区的建筑会表现出双重性,它可以表现出该地区的物质财富情况,也可以表现出该地区的一个精神面貌;可以说,他不但是一个艺术产物,而且还是一个技术产物。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建筑,其精神内涵会远远超出它自己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作为文化形态的建筑,它组成了人类文化体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状态、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建筑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时时刻刻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性会因为建筑的设计与该区域的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说,就是历史人文与自然环境这两方面,所谓历史人文,就是社会属性,表现在历史遗留或者是人们的意识形态;自然环境就是指自然属性,包括光照、气候以及纬度等方面。在建筑设计当中,这两种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为在一个特殊的地区或者区域当中进行建筑的设计与应用时,总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当一个建筑设计当中,只存在自然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时,那么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发现所设计的建筑与当地的人文是格格不入的,更严重的,可能让该地区的地方特色消失;而如果是只注重社会属性,而不顾自然属性的话,那么该建筑会随着时代的流失而消逝。因此,一个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结合,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是通过建筑技术以及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人们将文化意识以不同的方式或者技术,比如采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材料或者是不同的形式赋予到建筑当中,让建筑表现出这个时代或者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建筑设计在一定的情况会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又会反过来与自然环境进行磨合,最后达到一种人性化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完美整合,不但推进了建筑的人性化发展,而且还加快了当地社会的进步。这种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建筑的社群文化变得相辅相成,进而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亲切感。

三、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途径及方式

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生活模式等方面。

例如锦里,该地区具有蜀汉三国的文化背景,该地区又具有川西的民风、民俗特点,融合了以成都为代表的悠闲文化氛围,城市的建设中不乏有一些古老的客栈、商铺以及院落等,而且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如银杏树或者是古树参杂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这些建筑融合进人们的活动时,如表演绝活的艺人、悬挂着长串的红色灯笼等,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滞留在时空的感觉。锦绣广场中的三国文化墙、文臣廊充分展现了当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而一些壁画、浮雕更是将过去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刻画的生动形象。街道两旁的店铺更是热闹非凡,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而石桥上的哪些古老浮雕,更是生动的表现出了当时成都的一种文化特色。

2、要善于借鉴当地传统的建筑符号,如花纹等装饰图案。

装饰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利用各种装饰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具有一定的语言和符号,一定信息的载体和功能标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以各种存在方式为人们所感知和使用。我们可以通过装饰的形式就可以判断出哪些是东方的,哪些是西方的,甚至可以分辨出其所表现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比如清代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吉祥图案,取材广泛,各种人物、景物、动植物都有表现,利用其谐音和形象,寓意和象征特定的含义。

3、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地与特征和地方精神的差异,使文脉成为建筑及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气候及地理环境的不同,自然景观、植被和建筑材料也都呈现出巨大差异,而他们所形成的空间特征和风格也千差万别。有高原的粗犷豪迈,也有水乡的细腻柔情,有合院的保守儒雅,也有古镇的古朴清新。

4、应尽量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

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自然特征和环境特征,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有所区别。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湘西一带盛产竹子,因此当地居民便以此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我国西北地区多以黄土高原为主,气候干燥,当地居民便以黄土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窑洞盛行。东北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因此,在东北地区农村便用板材围成篱笆小院,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同样,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式,进行改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建筑的地域性还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该区域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要深入该建筑所在的区域进行了解,充分发掘周围的有用信息,通过与现代的科技技术相结合,才能让设计师们在继承历史建筑物风格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与现今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创作理念。

例如“南越王墓博物馆”具有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该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古代汉文化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融合的产物,然后再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将这些思想完美的表现在该建筑当中。也就是说,该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是当地文化与时代的完美统一,可以说是新地域下的古建筑理念。汉墓的修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保护。

6、建筑理念要与时代要求相匹配。

现代化建筑设计也就说现代化传统设计,所谓传统设计,就是指继承历史时期的人文因素、历史事件以及建造材料等方面,而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以这些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虽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或多或少的改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因素会遗留下来与当地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一个现代的建筑设计如果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这些细节问题,那么就可以完美的诠释该地区的特色。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要大胆的去结合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

7、模拟当地的建筑色彩。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建筑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象征寓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地区文化的差异,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地区所表现出来的象征寓意是有所区别的,甚至有时候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用来象征圣洁,而在我们国家却经常和死亡相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赋予色彩的含义是远远超出了其自然属性的。将具有相生意义的色彩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将使设计更能体现出其更强的归属感和识别性。

四、结语

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关键问题是如何与地域文化完美的结合,而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也是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是中国建筑师的努力方向,因此,尽早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作品,才能够将城市建筑的现念完美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当代建筑论文 篇二

关键词: 汉阙; 建筑文化; 天人合一

Abstract: Watchtowers, decorative constructions to palaces, temples and tombs in the Han Dynasty, usually stood on both sides of the passage in front of the gate as symbols of grandeur. As a style of ancient art of architecture, the watchtower was clearly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o it represented a 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archite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chtowers in the Han Dynasty embodied the conception of “Man being in harmony with the Heaven” in architectonic designs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the view of harmonybetween men and nature in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onic environment. All this provides some useful 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Key Words: watchtower in the Han Dynasty; civilization of architecture; Man being in harmony with the Heaven

人生离不开建筑。在历史的研究中,建筑是很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古人的特质与精神文化。建筑物忠实地记录了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建筑是人类艺术、技术与文化发展的见证。本文拟针对现存汉阙实物(不包括现存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汉阙以及出土的陪葬陶阙),通过研究其源流、探究其建筑特点,以发掘形式后所蕴涵的文化上的特性,希望藉此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文化特性的缺失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一、 汉阙源流与保存现状

阙是我国古代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大门两侧标示地位尊崇的装饰性建筑物,因此也称阙门或门阙。阙门起源于周代,历经汉唐,延续至明清,从未中断。随着各个时期社会历史情况的不同,阙门的形制亦代有演变。

1. 汉阙源流。阙,最初称“观”,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文献记载,周代时阙门这种建筑形式已经存在,主要为宫阙和城阙。《三辅黄图》曰:“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1]卷6《阙》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城阙见于《诗经》,《诗·郑风·子衿》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可知周代已有了“宫阙”和“城阙”。最初的阙大约是宫外或城外的一种防御建筑,高高的台基上有楼屋,守卫者可以站在其上望四方,故又称之为“观”。 因为是树立于宫门旁的建筑,由于其建筑的高大醒目,所以阙也因此成为天子颁布政令的地方,称之为“象魏”[2]《门部》。《三辅黄图》对此也有记载:“门阙,天子号令、赏罚所由出也。”[1]卷2《未央宫》这里阙又成了天子公布法令的地方,这样阙便成了国家和天子的象征。

汉代之时,阙作为装饰性建筑的功用在历史的发展中变得很广泛,被长时期广泛地修建在宫、庙、祠、墓以及学校、井泉之前,以衬托和美化主体建筑,加强建筑组群的庄重感。于是阙除了宫阙、城阙外又有了门阙、墓阙之分。汉代的城门、宫室和显宦的宅第,往往都要立阙,以象征王权的尊严或门第的高贵。东汉时开始出现全用石料建在宗庙祠堂、墓家神道前的石阙,石阙不易毁坏,历数千年沧桑,部分得以留存。可以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的对象。

魏晋南北朝以后至明清时代,阙门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仍然存在,又有所发展和变化,阙门的种类明显减少,虽然有些新的阙门形制短暂出现,但不是阙门的主流形制。短期流行的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阙,北齐时期的石棺阙等。隋唐时期阙的主要形制为宫阙和陵阙。宫阙如大明宫含元殿前的栖凤阁、翔鸾阁,就是典型的宫殿三出阙建筑。从隋唐时期开始,宫阙仅置于南向的正门处,改变了汉阙在建筑物旁放置的习惯。其形制表现为左右双阙突出,用于宫城正门,呈“凹”形平面布局。这种阙门形制,由隋至清,历代因袭大致未变。现存最典型的建筑就是北京清代紫禁城午门双阙。陵阙最典型的实物资料即为陕西唐乾陵经过考古发掘的乳峰三出阙遗址和南神门外三出阙遗址。还有河南巩县北宋皇陵的阙台现在仍清晰可见。隋唐以后,诸如城阙、坞壁阙、宅第阙、墓阙、庙阙等都渐次退出了历史舞台。[3]

2.汉阙建筑特点。阙作为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通常立于门前甬道两旁。汉阙作为石质建筑,却具有仿木结构的特点。汉代石阙模仿木建筑结构和风格,阙上雕有柱、仿、檐、盖等各种木结构建筑的部件,显得分外古朴而典雅,为人们研究其他汉代建筑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石阙的外形就像一座古典式的楼房,从上到下可以分为阙顶、阙身、台基三部分。“阙顶”即屋顶,用石材雕刻出仿木的脊饰、瓦当、柱子、檐屋等形状,就像木建筑的屋檐,既有遮雨的功能,又具装饰性。阙身相当于房屋,由多层石材堆砌,在石材上雕刻出斗拱、栏杆及人物、图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并刻出模仿木结构的栏额、立柱等,衬托着上面的楼阁显得高大、雄奇。“台基”代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夯土台基。整圈的造型上大下小,虽然按一定比例比木阙有所缩小,却同样表现出雄奇威严的气象,可称为最早的缩微景观了。此外由于石阙立于神道两旁,故分为东、西阙。多数阙又有主、耳阙之分,耳阙紧靠主阙而稍矮,显得错落有致。左、右阙隔神道遥相呼应、珠联璧合。[4]

3.汉阙的保存现状。据考古工作者统计,目前全国尚存汉代石阙且保存较完好者仅29处,大多是东汉时所建。这些阙均是当时祠堂或坟墓前的神道阙,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登封、山东平邑、四川绵阳、梓潼、德阳、雅安、芦山、西昌与重庆渠县、忠县等地,其中以川渝两地最为集中,达20余处,占目前留在我国地面上总石阙的90%以上。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认为,汉阙多在四川(原包括重庆)并非偶然。他指出:“至于四川,在两汉时代,工业发展,屠(奢)侈之风由来已久。”[5]这就是四川多汉阙原因之所在。在四川汉阙中,著名的如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渠县冯焕阙和沈府君阙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汉阙建筑的文化特性

建筑体现了特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信念,是文化的具体反映。汉阙作为中国古典建筑深刻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个传统哲学观念把天地万物生命化,在世道人心与宇宙之间建立某种感应关系,“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这种宇宙观就是天与人合而为一,物质与精神同流,万物生命运行其中,人生与自然互为感通,人们通过敬畏上天,顺服自然,从而与自然协调并存,这种人生伦理表达了人类挣脱宗教束缚的一种努力,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对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对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一向以取得与自然的协调而著称于世,建筑界的专家学者也常用“天人合一”这一哲学观念来概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纵观中国历史,这一观念为历代的思想家们所重视,也为众多的建筑巨匠所恪守。

通过对汉阙这一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天人合一”文化特性的了解,可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传统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精神生活。

1. 汉阙造型中的文化特性。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建立了中国文明的伦理秩序,其目的是和谐。这种秩序反映在建筑的空间上,形成中国所特有的空间观。而这种空间观在汉阙造型上的体现就是均衡、对称。在中国人理念里,对称这个观念,反映了对人体形态的看法。生为房屋、院落,死为墓阙。这一文化特性对汉阙造型上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汉阙的东西对称、三段式结构两方面。

对于传统的中国建筑来说,大多是以坐北朝南为原则的。这种院落加上中轴对称的原则,就体现出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了。一座简单的三合院,实际上等于一个张臂向前的人形,主房就是人身,两厢就是两臂,拥围着一个自己的天地(天井)。[6]229-249而汉阙作为主人死后的阴宅,深受其“视死如生”观念的影响,于是在它的空间配置上也采取了坟墓面南,双阙分置东西的格局。双阙采取中轴对称分置左右,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由于人体躯干是对称的,所以只有依着坟茔为中轴,对称排列两阙。这样的排列格局,加上两阙的三段式结构所体现出的“三才”思想、石阙的石制仿木结构体现出的“生生不息的生命观”以及阙身图案上体现出的升仙思想内涵,才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下文中详细论述)。

中国文化的胚芽——《周易》是阴阳学说的圣经,中国文化的所有形式均可寻根于《周易》。《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明确提出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这样人们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在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与它相适应,从而做到天随人愿,人不违天。在《周易》中,则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视为一个整体。[7]这种整体观念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前文提到,汉阙如同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天,台基是地,房屋是人)一样,拥有阙顶、阙身、台基这样的三段式造型。可用天、地、人三才的观念去理解。阙顶即天、阙身为人、台基是地,体现了三才合一的理念。在佛教东来以前,中国的宗教是以崇天为主,辅以神话,甚至相信长生不老,肉体升天,所以古代的帝王,喜欢筑高台以祀天神。所谓“灵台”、“瑶台”是介乎崇祀与游乐之间的建筑。台基就是这一类能够达到人神相通的高台的变体。

转贴于

2. 汉阙材质所反映出的生命建筑观。周代开始,中国人建立了“天命”的观念。天命代替神秘而又恐怖的神礻氏,是一大进步;因天命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投射。作为“天人合一”哲学观重要的文化宣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一方面使我们注意要爱惜万物的生命,以仁慈对待生命,同时也提示对于自身要注意生命的延长与延续,这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

阙按照建筑材料可分为木结构、石结构和石仿木结构等。在汉阙身上体现出石木两种材质并非偶然,这实际上是生命的建筑观的体现。中国的建筑文化是一个土木的文化,所以古代称建筑为“土木”,因此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出石质的建筑。事实上我国在汉代已可建造相当精美的拱顶,秦汉两代的建筑用砖,为空心砖且有印花,是当时世界最高水准的制品,主要用在墓葬上而已。[6]28由于砖石墓的发展,商周以来长期使用的木椁墓逐步减少,到汉末三国间几乎绝迹。[8]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人认为石材其质地近金,有肃杀之气,暗示着死亡,砖石属土,是应该被踩在脚下的,只是地面下或脚下的建材。因此砖石被广泛应用于修坟造墓中,也就是为何汉代墓阙均为石制之故。

对于日常所居,国人虽很早就发明了瓦,汉代就可以制砖,到隋代,赵州桥的石拱技术炉火纯青,然而中国人却有意地选择了木材,因为木材的寿命几乎与人的寿命相当,因此建筑的生命似乎应合于人生的悲欢离合,古老建筑的倾圯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文化中,木材是向上生长的树木,代表着生命。在汉代的五行说中,木象征生气,以青龙为标志,方位为东,土也是吉象,居中央,主方正。它与木相配合,是相辅相成的。[6]28这也就是为何汉阙虽为石制,却都要做成仿木结构的原由。

3. 汉阙所蕴涵的升仙思想。阙在周代是天子宫殿里的专用建筑,是天子的居所。天子是受命于天的神人,因而只有上帝及其子孙才能居住在这样神界的建筑中,所以阙具有一种崇高感和神秘感。在古代文献里,阙往往和“宫”、“天”,等连在一起,如“宫阙”、“天阙”。 另外在一些汉晋时期的文献及道教的典籍中,阙也常被说成是神仙界的建筑。阙的精神内核是大门,是人神两界的交通门户,是人成仙时通向大国的门径。 汉代神仙家认为,神仙好居观、楼。于是“观”和“阙”成为人所向往的仙境的象征。在思想内涵上,汉代的“阙”和“观”也因此而具有通过建筑艺术的审美形式来表达向往神仙世界之理想的这样的文化特性。由是“阙”和“观”的思想价值超出了建筑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而成为汉人神仙信仰中仙界天门的象征符号和人仙交通的媒介。[9]神仙思想是汉阙石刻与画像石艺术的母题,阙则是这一母题的象征性符号与媒介。

由于秦汉时期最高统治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逐,于是在其奢华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理想中的神仙境界,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竭力模仿。这一点在秦陵发现的三处阙遗址以及汉宫之内广建宫阙可以证明,这就引导了当时的神学家、艺术家和建筑家们掸思竭虑而为之,并对这一时代及以后君臣将相和民众的神仙观念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从汉阙上所刻画的内容来看,汉阙多刻画有各种神话传说、仙人以及生前的庄园、宴饮、舞乐、市井、劳作等活动,借以表现希望墓主人能升入天门,继续宴饮舞乐的生活。或刻画汉人心目中的神圣、祥瑞之物,如神兽“天禄”、“辟邪”以及四方之神,其中尤以南方之神“朱雀”出现较多,盖取其象征阳神飞升之意(如乘鹤西升而成仙),以期死者早日飞升仙宫;此外亦见有“青龙衔璧”、“白虎衔璧”之类等等。这些都是汉代人价值观的反映,表明汉人认为这些内容可望产生通神通天之功能。因为按照中国上古神话,自从“绝地天通”以后,地上的人们和天界的联系便被阻断,只有那些大德之人才可能终致与天感通,因而若欲进入天上神仙境界,不仅要广修其德,而且要有藉以交通上天的“天梯”。[9]甚至有的就直接雕有“天门”[10],这种仙界有阙门的宗教观念同《楚辞》中帝阍,“广开兮天门”的描述是一脉相承的,是通向天庭的必经之路[11],都充分说明时人有以阙代仙界的观念。且石阙的建筑风格主要取仿楼阁式,颇有仙境重天之意蕴。[9]

以上所述可见,汉阙建筑在汉代的兴盛,便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汉代是黄老思想、神仙思想流行的时期,宫中建阙,既隐含了宫殿是神界建筑的思想,又折射出汉武帝之流对长生不死的渴求。这种宫阙建筑往往高耸入云,正好折射了脱离凡界、进入仙界,天子居天上的思想。而墓阙则是墓主死后登入仙界的天梯,是交通人神两界的门户。汉代“阙”和“观”的思想价值已经超出了建筑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而成为汉人神仙信仰中仙界大门的“象征符号,人仙交通的媒介”。[9]这里汉阙已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礼制符号,更是一种宗教符号,成为当时社会的巫术工具之一。[12]

三、 汉阙建筑的当代意义

汉阙作为汉代建构的文化习俗,西汉兴起,风行400余年,直至东汉末年方渐趋式微。虽然这种风习消亡了,但汉阙所存储的社会文化信息却历久弥显,并不断激发后人的想象力。原本作为墓葬构成的汉阙,现在已被视为珍贵的艺术作品。只有探询这些艺术作品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特性之间的联系,才能对今天中国的当代建筑文化提供应有借鉴。在几年前的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竞赛中,中国建筑师的方案均“铩羽而归”,除了我们的积累和经验不够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自身文化特性与精神的缺失。纵观当时国内外所有的方案,其中体现出的并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是西方文化和仿西方文化的差异。[13]

1.汉阙与时代精神的重塑。汉阙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它通过其造型、结构、材质及其上所刻画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汉代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并形成了汉代艺术的特殊气势和古拙风格,表现了一种整体灵动、浪漫进取的时代精神——汉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宏阔开放的文化精神。[14]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在西方文化的扩张下,中国城市里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正被“欧陆风”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城市的风貌“千城一面”,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在金钱至上观念冲击下日益凋零。因此在当代的中国,在建筑文化方面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风貌与文化内涵,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上应中西建筑文化并重、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文化与城市格局。

2.汉阙与当代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积累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丰厚底蕴。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物质载体,中国传统建筑在民族文化的濡染和影响下,从自然演变和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而这一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审美观——“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之上的。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天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有同构同源的特征,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极具有美学神韵的文化因素。也就是这一因素使中国建筑呈现出一种既亲切理智,又空静淡远;既恢宏大度,又意韵深长的艺术风格。

“天人合一”文化特性在建筑文化中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就是为中国建筑所体现出的和谐的有机自然观。换句话说,和谐就是将建筑、人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在当代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当突出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建筑本身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从而把人与自然、人和宇宙、建筑与自然予以统一,融为一体。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型,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在文化整合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中国建筑应完成现代转型的历史使命,真正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有机融合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观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发展观。汉阙建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特殊的外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由此而表达的丰富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上。同样对待当代中国的仿古建筑,不宜只停留在其外在形式上,做一些盲目的模仿或随心所欲的组合。当代中国的建筑文化应当是民族的时代建筑文化的体现,是在时间纵轴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在空间坐标上对世界文明的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 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韩钊,等。古代阙门及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4(5):58-64.

[4] 陈国生。汉阙的文化意味[J].华夏文化,1996(1):40-41.

[5] 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82.

[6] 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7] 郑晨寅。《周易》三才之道的神话意蕴[J].周易研究,2006(5):76-82.

[8]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58.

[9] 姜生。汉阙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0-65.

[10] 赵殿增,等。“天门”考—兼论四川汉画石组合与主题[J].四川文物,1990(6):3-12.

[11] 黄剑华。古蜀天门观念与蜀楚关系探讨[J]. 贵州社会科学,2004(4):97-100.

[12] 刘自兵,戴天柱。巴蜀汉阙的历史文化考察[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8-22.

建筑设计论文 篇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及户内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在这种新市场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定位目标。即使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环境下,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现阶段最常面对的问题就是:若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在容积率不改变的情况下,楼栋数和楼层数就会增加,楼栋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楼间距会有所缩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每个地方的日照标准,要保证各栋楼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日照时间,就要对楼栋数量以及楼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楼栋数、楼栋间距和容积率之间务必要取得较好的平衡。但为了实现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设计目标,那么就需要放弃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等不经济的设计。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户转变为一梯最少四户,增加单栋建筑面积,减少楼栋数量。就最简单的住宅项目来讲,将底层的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这样即为:S1=0.2,S2=252,S=10S1,能够建设10层;在项目容积率低于2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小高层项目进行设定开发,能够保证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项目设定为高层住宅,容积率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较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较小。高品质、大户型的住宅项目一般会选用一梯两户作为主要户型。楼栋间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楼房建筑的高低,楼房建筑高度和楼栋间距是呈正相关关系。在建造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时,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达到“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居住环境要求。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在技术上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苛,所以也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开招标的文件中,很多都会要求中小户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经济实力较弱的刚需群体的需求。当前建筑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既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又能够解决好高容积率这个问题。

2高容积率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

2.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开发理念下,为居民营造优越的居住环境。要想使此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楼栋数。在平面上就应该适度地考虑如何加大单层的建筑面积,争取做到每栋单元能够达到六户左右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可以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更加合理、组合更加灵活。这么做的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增加单栋建筑面积上,还体现在居民用户公摊面积比例大大降低。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层数,同时合理设置建筑层高,若在每层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2cm左右,这样一栋建筑物就可以多出两层的建筑面积。向上增加层数和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后会发现,竖向上增加层数此种方法优于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单层建筑面积和降低层高这两种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住宅品质为代价。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是规划指标是否变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情况下,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就会带动总户数的增加,总户数的增加必然也会导致规划指标的增加。随着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车位数的增加。停车位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居住环境的下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小区建设者应该以地下停车位为主,地面停车位为辅,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2.2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分析

2.2.1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购房者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比较重视的。力争将其控制在15%以内,若高于20%,购房者就会很难接受。18层以上高层设计,一梯2户、4户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约设计为40m2或者是70m2。根据每一户建筑面积90m2计算,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分别为22.22%、19.44%。因此说,90m2以下中小型住宅单元若想控制公摊面积,最好是选用一梯5、6的户型。同时,建筑设计需要对电梯、楼梯、过道等公共交通空间进行综合优化,以使其面积低于上述标准。通过降低公共交通面积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建筑设计首要思考的。

2.2.2精细化户型设计分析

现代住宅主要由客厅、书房、卫生间、卧室、餐厅、阳台等组成,通过适度的联系空间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动静分区。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客户所需,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户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户型设计只是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建筑师在限定的面积内设计出高品质的户内居住空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工程学进行综合性思考。应将灶台、洗菜池、冰箱、洗衣机、洁具三大件等小元素纳入户型设计的综合考量之中。住宅内每一寸空间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做的面积可控、功能齐全、尺度适当、空间整齐。

2.2.3避免出现无效空间

随着相关条例的出现,以往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大与豪”设计理念已经转变为舒适、自由的新理念。要去除户型设计中“大与豪”的弊病,就应该将其中的无效空间去除掉,所谓的无效空间就是:空间在压缩或是消除之后所具备的功能不会消除。

(1)客厅:

在降低无效空间的选择上,客厅是最有潜质的。客厅的主要功能就是视听。客厅内安装壁挂式彩电已是流行趋势,电视视距最佳为3.54m。U型沙发长边大约为3.8m。试听空间只有在3.5m~4m之间才是舒适的。所以适当地压缩客厅面宽可减少无效空间,同时也不会对客厅空间的功能完整性造成太大影响。

(2)卫生间:

卫生间内功能完善。很多情况下,业主很难接受马桶正对门的设计方式,但是要是马桶不正对门设计的情况下,布置方式就会增加无效空间。在设计上到底是迁就业主的喜好还是坚持科学合理性设计,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3)厨房与餐厅:

厨房长边开门和餐厅并联,此种方式两者之间有着较短的距离,联系也是相对比较便捷的。U型灶台布置占用面积较小,有着较高的操作效率。方正的餐厅空间更加适合餐桌的放置,无效空间最小。

(4)阳台:

阳台所具备的功能,除去晾晒以及养鸟种花等功能之外,不同的家庭会根据自身爱好丰富阳台内容。在同样的面积上,大面宽小进深的阳台所具备的使用功能更加全面。

(5)卧室:

卧室除了摆放床、床头柜之外,还需要考虑衣柜的位置。若卧室空间过于局促,在设计上,应考虑尽量设计低窗台凸窗,因其不计入建筑面积,又能拓展室内空间,开阔视野。

3结语

建筑工程论文 篇四

1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未有效地贯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项目经理只重视生产而忽视了安全,甚至有些上级机构明知有问题,却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1.2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过少

现今,由于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经常进行安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精简活动,专职安全员大大减少,再加上一些安全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技能,因此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

1.3未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

企业未第一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最终使得安全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民工,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因此在工作中安全观念很差,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甚至常常出现很多不规范的作业行为。

1.4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低

建筑施工中,各个项目都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有工作资历的项目经理来负责。可是,对于实际施工者,工程部为降低成本,并没有配备完备的管理工作者。这便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很低,对于施工用电、封闭作业以及临边防护也没有制定严格的规定,工作时自由性过强。

2从预防开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安全管理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与有序性,同时对工程造价控制效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问题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和落后等,所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提不上去,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2.1落实安全责任、实施安全责任管理

施工项目经理部承担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生产两方面的工作。要设立健全的以经理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以科学地进行安全管理活动,并落实好各项工作责任。还要在企业内部设立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个工作者都知道自己的具体责任,使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

2.2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

进行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第一时间发现影响安全的隐患,并及时予以消除或减小危害,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破坏率降到最低。进行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工作时,应用最普遍的是自检的方式,也就是对项目经理、整个生产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

2.3必须保证操作人员作业的规范性

操作者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可能对操作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或者是一味追求效率而省略步骤,甚至还有部分的操作人员一味地按照自己错误的惯性工作方式来开展工作,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施工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规范操作者的行为。要使用技术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以及操作者沟通协调的方式来设计科学、可行的作业标准,并且要在多次实施和修正后才能最终确定。

3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工程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工程本身也存在着较多的危险因素,同时受到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经常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解决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3.1不断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观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中,都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最重要因素。在各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安全,则将会引起极为恶劣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还可能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司声誉受到不利影响。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企业必须给予安全生产足够的重视,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严格开展安全控制工作。

3.2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应做好下列三方面工作:第一,要对企业的法人和主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对企业内的安全生产标准、规定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第二,贯彻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还要将企业管理者的业绩与安全生产绩效挂钩;第三,若出现了安全问题,必须对其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处罚,以提高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此外,企业领导还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3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以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现今,我国的建筑安全理论研究水平还较低,许多建筑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都不够科学,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并且工作效果也很差,所以一定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企业还应针对生产安全设立完善的制度,依据事故产生的特征,确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重点,然后逐级落实。

3.4对施工队伍进行科学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人的管理,所以必须严格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每个工作者的安全防范思想,并且使施工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提高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宣传车、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进行重点宣传,能够使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不仅要做好全面培训工作,还需要科学开展不合格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薄弱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以促进其安全意识的提高,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

4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所以,要提高这项工作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难度。企业主要应做好下列工作:积极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严格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并不断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观念。只有做好这一系列工作,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白玲 单位:新疆永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原理

我们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中,尤其要给予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施工后,一定不要有混凝土的表面发生裂缝的情况,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就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之后发生了干燥收缩,还有降温收缩的问题,这个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混凝土的结构因为受到一定的约束条件的限制,所以其结构的内部会产生一些应力,一旦在施工后这个混凝土的抗拉力的强度小于了内应力时,混凝土就一定会发生裂缝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当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以后,内部会发生水热化的化学反应,多以就会直接导致内部的温度会急速上升,如果温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又开始下降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往往也会产生裂缝的问题,这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的初期,内部产生非常大的应力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好混凝土的降温速度。

2混凝土的输送方法

搅拌完的混凝土在到达施工现场是还有一段路程的,所以在这中间要有一台移动泵和一台托泵,操作人员对泵的操作要领以及功能要有透彻的了解,准备好泵的相关配件,保证泵发生故障的同时能进行抢修工作,确保混凝土的输送安全。

3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3.1全面的分层方式

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是在混凝土需要施工的面积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就选择全面的分层浇筑的方式。所谓的全面分层浇筑方法,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指我们在对要浇筑的地方浇筑完第一层混凝土以后,还要再进行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一直等到浇筑全部完成。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浇筑的时候,我们都是先从需要浇筑的短边开始浇筑,然后再沿着长边的方向接着进行浇筑,或者是先从中间的位置向四周进行浇筑,也可以先从四周的中间来浇筑,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操作中,浇筑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一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施工浇筑的方式法。

3.2分段分层方式

在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实际情况,然后选择合理的浇筑方法,比如说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机,还有运输机在施工中根本达不到我们施工中的要求时,在这种情况下就可采用分段的分层方式进行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分段分层的浇筑方法,其在浇筑的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先是从混凝土的最底层建筑开始,当底层建筑浇筑完毕后,然后我们再进行第二层建筑的浇筑工作,而且工艺要求是从下而上的方法进行,这种层层递进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在一般的情况下,最适用于浇筑的厚度不大,但是需要浇筑的面积和长度比较大的结构中。

4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而其浇筑的高度应该根据实际结构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变化。如果说混凝土的钢筋强度,或者是钢筋的密度不同,那么其浇筑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在真正的工作落实中是有一定的规定可以遵循的。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遵循这一原则,浇筑层的高度是振捣器所作用半径的1.5倍。这个过程中,当实际中我们应用插入式振捣器的时候,振捣器就会做快进快出的动作,但是要在振捣的过程汇总不能够有遗漏,在振捣的时候也是不能盲目的,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通常我们都会逐点逐列的进行振捣,因为这样方向明确,避免在振捣中有遗漏的问题发生。在振捣中,其移动的距离一定要小于振捣器所能作用的半径的1.5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振捣的密实性,同时还避免因为遗漏而发生返工的问题。

5混凝土的养护和裂缝的预防工作

5.1混凝土养护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对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浇筑后,其实混凝土的工作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如果这样对混凝土就置之不理了,那么我们之前对其质量的管控可以说是前功尽弃的了。因为其后期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养护中,我们应该及时的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覆盖浇水的养护工作,在覆盖浇水的养护过程中,有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及时的派有关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现场进行看管。如果施工的地点是在夏季,那么最好在混凝土的表面铺设一些防止灰尘落入的材料,比如说草席,还有草甸等,同时不要忘了进行浇水的养护,养护的时间一定要在一周以上,这样其后期的养护工作才算做到位,这样前面的严格管控和后期的完美养护会很好的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了工程项目在后期的运营安全。

5.2裂缝的预防

5.2.1对温度的有效控制

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在其表面形成裂缝的问题,我们可以先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所占的比例,尽可以能的应用干硬性质的混凝土,而且在其中加入适当的其他添加剂,会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防裂缝问题。比如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当中,向里面加水能够使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其温度不会升高的添加剂,如果在实际的浇筑汇总,发现混凝土的温度非常高的时候,我们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就一定要降低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一直等到本次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这层完全冷却后,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避免因为浇筑过程中,因为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产生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5.2.2管理措施的应用

要想很好的控制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要求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每个岗位的施工人员都要尽职尽责,把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位,明确自己的分工,无论是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还是混凝土的浇筑及后期养护工作,一定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防雨和防冻方工作,在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上,最好是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让每个人的利益和责任挂钩,进而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个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影响混凝土裂缝的问题。

6结语

通过以上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的分析,我想大家对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建筑事业的以后的发展前景,我们在今后的施工工作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在建筑中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建筑事业才会有更深一步的发展。

作者:郭勇 单位:南京市东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篇: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用

1桩基础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当建筑工程施工时,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会导致建筑物所处的地质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当这种压力超出了地质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会致使地质的岩土产生变形,而当这种变形逐渐扩大至地质难以承受的时,轻则使得建筑物的结构变形产生大范围的墙体裂缝,重则会导致建筑物的崩塌!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地质所承受的压力,防止岩土产生变形。桩基础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筑物施工时,在地质岩土中灌注基桩和承台,实现建筑物承重平台的构建。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得桩基础承受了建筑物的绝大部压力,有效的降低了地质岩土所承受的压力,并且桩基础能够使得建筑物沉降量符合设计要求。通过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可以十分有效的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从而保障了建筑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桩基础技术

当前,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所面对的地质情况的不同,常用的桩基础技术可以分为: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以及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2.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桩基础技术,主要是由于技术较为简单并且可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桩基础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用量,有利于实现减少建筑工程成本的目的,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静力压桩技术简单来说,通过压桩机以及桩架配重的重力将预制桩打进地里。虽说静力压桩施工技术有技术简单、降低成本的优点,但其同样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该技术在预制桩打入地里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对地质岩土压力,致使地质情况出现损伤。因此为了避免对地质造成的损伤而产生的超空隙水压力,加剧对地质损伤的程度,在应用该技术的时候,必须确保压桩机持续的把预制桩打进地里,在此期间不能停止。由于静力压桩技术是通过将预制桩打入土里实现桩基础的,因此该技术更适合地质岩土条件柔软的粘土层应用。

2.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与静力压桩技术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施工质量以及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不同的是,振动沉桩主要是通过提升地质岩土的密度,使其能够承受压力增强,达到桩基础施工质量的保障。振动沉桩施工技术简单点来说,桩顶的振动器的振动产生数吨的作用力和预制桩自身的重量,将预制桩打进地质中去,同时得益于振动器的持续振动,在预制桩打进的过程中,振动的作用不断的传导入岩土中,带动岩土收缩并极大的促进地质岩土密度的提升,这样的效果不仅使得预制桩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岩土中,同时也能够使得地基可以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保障了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另外,开始应用振动沉桩技术时,我们应当控制作用力的大小,随着施工深入,逐渐加大作用力将预制桩打进设计需要的深度。振动沉桩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地质岩土黏性不太高的土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

3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由于桩基础技术种类较多,因此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我们集中于地基桩身上。根据地基桩的不同制作方法,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分为预制桩以及灌注桩两种应用。在桩基础中,由于预制桩工序、原材料较为简单,因此预制桩在地基桩中的使用范围较大。对于预制桩的制作,我们应当在预制桩的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的持续,同时混凝土的浇灌应在桩的头部开始,逐渐浇灌到桩尖。另外,我们应当根据预制桩打进地质的顺序决定桩尖的方向,切不可将桩顶与桩尖的方向弄错,以避免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量。在预制桩浇灌制作完成后,我们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所在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桩沉桩技术,对于预制桩的施工一般选择射水沉桩施工技术、静力沉桩施工技术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这些。最后,需要特别交代的是,射水沉桩施工技术一般只适合于建筑工程地质条件较为松软的砂土施工;同时,由于静力沉桩施工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是通过作用力将地基桩打进地质中的,在此过程会对地基的岩土产生作用力,使得地基的岩土发生变化,影响地基的结构稳定性,因而在选用这两种桩基础技术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地基桩的数量、距离等做合理的规划,进而有效的降低沉桩过程中对地质岩土的作用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桩基础质量。灌注桩根据地基桩成孔方式以及应用的地质情况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冲击、泥浆护壁、干作业等不同的灌注桩。灌注桩在制作过程中主要通过机器设备的锤击以及振动冲击制成地基桩的孔洞,同时,由于灌注桩有孔洞的存在,在地基桩灌注前应当严抓混凝土成品质量,确保混凝土均匀度、稀稠度符合灌注桩的制作要求,从而避免地基桩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不产生堵塞孔洞等现象。最后,在灌注桩制作过程中应保证导管的深度符合地基桩的制作要求,进而保障灌注桩的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量是不断增多的,因此,我们要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更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怎么样的建筑工程都是要从基本的桩基础施工开始的,所以地基桩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广大建筑工程从业者应当加大对桩基础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积极的实践研究,促进桩基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缩短地基桩的施工时间并降低企业施工成本,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地基桩稳定性以及载荷能力大幅提高,进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大化。

作者:顾鑫

第四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如下特点:(1)多样性。建设工程施工涵盖的领域很广,如高层建筑施工、公路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等,不同项目的建设周期、建筑施工方法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会呈现出多样性。(2)复杂性。建筑工程项目因所属工程类型不同,对其安全管理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基础施工项目、水电安装项目、主体结构项目等都需要进行安全施工管理,且管理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3)特殊性。不同施工项目因施工周期、地理位置、配套设施、作业环境、管理人员素质等不同,其安全管理工作也各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同项目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项目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4)危险性。建筑施工在设备、技术操作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同时自然气象条件的变化也会给施工带来影响,因此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5)动态性。建筑施工无论是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还是装修施工,都存在不确定性,当某一因素发生大的变化时,可能影响到整个施工环境。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动态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宗旨,然而很多施工单位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对安全施工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部分施工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施工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加之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付了事,导致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形同虚设,甚至部分施工单位根本没有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当发生施工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造成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杂乱无章。

2.2施工安全体系不健全

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为节约施工成本而未建立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即便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执行与落实,管理职责不明确。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时,因缺乏制度的指导和约束,在问题的反馈与处理上都非常不顺畅,影响了施工进度及最终的质量验收。部分项目经理不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隐患,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很多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给工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且对工人安全利益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缺失,导致出现施工过程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施工设备操作不规范、施工人员过度劳累等问题,最终造成施工事故。另外,监管部门巡视力度不足,疏于安管管理,甚至对一些危险工程都未进行安全监管,加之审查部门也未能尽到应尽的审查义务,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2.4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

我国建筑工人大都学历不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且维权意识淡漠。很多工人未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另外,施工单位监管力度不够,工人更换频繁,很多工人是临时招聘的外来民工,岗前没有经过相关筛查,也没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2.5缺乏规范的施工指导

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监理人员不能对施工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无助于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安全文明施工沦为一句空话。甚至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因监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处理不当而引发更严重的伤亡事故。此外,因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当监理人员指导失职而造成安全事故后,没有相应的追责机制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3.1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施工单位应建立规范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同时,施工单位要遵守国家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筛选,符合标准方可录用。对于录用的施工人员,要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落实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及安全防护意识。

3.2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政府或者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严格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与报告;要定期举行工程例会,确保施工进度,及时分析、评价施工安全状况,对于发现的隐患予以及时处理;要加强第三方监督力度,杜绝因监管不严而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3规范施工企业安全部门职责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层通常设有三个职位: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及安全总监。施工单位要有计划地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以不断增加项目安全管理部门成员的安全知识储备。项目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施工企业的安全部门,肩负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责,其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细分,找出施工中各环节的潜在危险,并对相关安全人员进行定向培训讲解,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项目的有效分解,施工人员可更规范地进行操作,更熟悉自己所负责岗位的威胁点,从而提前加以防护。

3.4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施工素质

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能否有序开展与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关联。施工管理人员在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作用重大,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只有施工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因此,在项目开工前,有必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施工管理素质,使其真正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并真正掌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实现安全施工。

3.5加强对施工事故的管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要树立超前意识,提高对施工安全事故的预见性,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予以及时修正,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对于需要重点管理及保护的高层施工或者使用大型设备的施工,要不放过任何细小的漏洞,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更正,确保施工万无一失。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施工事故的管控,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4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更新,各种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对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职责、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施工事故的管控,切实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国治 单位:正太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第五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

1.1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一般分为施工人员坠落和物体坠落两种。施工人员高空坠毁大都由于在施工工程中施工架搭建不牢固、施工人员的安全绳索长时间不更换发生质变或施工人员为图灵活工作不系安全绳等,都会致使施工人员从高空坠落危及生命;因为施工人员施工操作不当使施工设备、材料、和各种工具零件,如砖块、钢筋、老化的零部件等坠落,砸到下面的施工人员或行人,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1.2机械事故

施工现场有多种机械设备(包括搅拌机、塔吊、挖掘地等)同时工作,若施工人员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具体例子为:搅拌机将操作人员卷入、塔吊起重的建筑材料松动砸伤人等。

1.3火电隐患

施工现场的用电供应多为临时搭建电线路,一般随机械设备移动且随地放置,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因天气原因等都会造成电线短路或漏电等,都会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1.4建筑物倒塌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施工图纸流程施工或建筑设备失灵所建造的建筑物的质量不合格就容易造成建筑物倒塌,严重危害高空作业及下层施工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2导致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产生风险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施工人员是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者,大多安全事故的诱发和伤害的主体都是人,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证之一。一方面,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随便聘请不懂施工操作的农民工,而且对他们也没有进行相关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单薄,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员或物体高空坠落,也是导致施工人员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机械设备因素

高层房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比较新型的配置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但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就会采用较为落后陈旧的设备,这样不仅给施工人员的操作加大了难度,同时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设备需要配置不齐全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以了解机械配置,安全隐患就会隐藏在无形之处,最终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另外,施工前机械设备缺乏安全检查,也会导致安全事故。

2.3环境因素

良好的气候条件是高层房屋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大多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高空作业的,由于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安全风险控制也增加了难度,如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都会给高空作业人员带来安全威胁。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作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管理之一,包括对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和设备以及施工管理工作的管理。在施工现场,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一般不会划分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施工人员稍不注意踏入危险区域就会引发伤害事故。安全管理观念的淡化,使管理人员忽视小型设备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电力设备的管理疏忽,往往更容易引起突发事故。

3加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是安全隐患最大的影响因素。因为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需要较多的持证上岗人员,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施工人员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却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二,安排经验老道的师傅和新手搭配作业,以便更好地传授建筑知识和避免新施工人员造成安全事故;第三,由于高层建筑工程工序复杂、作业难度大,所以要保证高空特种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最后,要安排施工人员定期做身体检查,排除身体健康欠缺的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3.2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在高层楼房建筑工程施工中,除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比例最大外,机械设备引发的人员伤害紧跟其后,因此,施工现场大小设备的规范操作以及安全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这方面的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应做好下列防范措施:第一,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设备都有严格的装卸标准,只要严格地遵循标准安装和卸下接卸设备并做好安全防护,才能确保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性;第二,在高空作业中,起重运输机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一定要确保起重运输机械的性能良好,从而避免事故发生;第三,部分大型机械设备,如起重机、塔吊不仅要承载沉重的工作负荷而且通常日晒雨淋,这些设备的磨损比较大,因此,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与维修,从而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3.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转移安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制定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在有序的施工环境下工作;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度,一旦有意外发生,也能根据制定好的政策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另外,做好风险转移工作,减轻风险压力,通过购买建筑工程保险和进行建筑工程担保等,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减轻施工单位的负担。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保险与担保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措施,也是当前众多施工单位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4结语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物在大城市中早已司空见惯,这昭示着其施工技术水平的成熟,但人们总是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施工人员是奋斗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一线打造者,他们的安全风险意识以及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对整个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以及质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掌握竞争优势,就要把安全风险管理和施工工艺放在同等位置来重视。要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以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为基础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机械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设备的可靠性,建立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大对施工现场检查的力度,不能只讲空话,要把有关安全管理的措施积极的落实到工作当中,只有从细节出做好每一项工作并长期执行,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地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高质量通过。

作者:雷振华 单位:江西省鹰潭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篇:建筑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探究

1现场管理简介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生产前方的工作区域和生产后方涉及到的各个种类辅助生产的工作区域都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施工现场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机制,对建筑项目得现场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相应的组织纪律来控制和激励,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原有制定的目标实现安全高效的文明施工现场。所以施工管理在建筑的各个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将各种专业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落实到实际的施工现场中,这样建筑工程才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2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

2.1人员问题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等各个岗位人员是否符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确定是否符合工作岗位需要了解这些人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人员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气者尤为重要的关键作用。相对于领导者来说,应该有着很强的项目决策能力、项目的目标管理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指导能力,这些都是为了将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技术工种的操作人员来说,也应具备相应岗位扎实的技术能力,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与制定的质量标准来执行。

2.2材料问题

项目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所用材料的质量不符合项目施工应用的要求,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了。而有些承包商,为使得自己能在项目的效益上获得最大的收益,往往将一些达不到工程施工规范和技术参数的材料采购进来应用的施工上。同时,由于部分采购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不能正确的对采购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工程的标准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如果也缺乏一些完善的管理机制,那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就会使质量隐患埋下。

2.3施工技术与工艺问题

相对施工技术与工艺来说,是指在施工建设项目的整个周期内所应用的各种和项目正常进行中的工作和制度等,存在于这些方面的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组织和设计制定的机制之后并不能严格将这些提前制定好的制度执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并不注重施工管理,也不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预防措施进行制定,从而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2.4环境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也影响着施工质量,并且它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环境问题又包括施工的外界环境,例如:地质情况、水文和气象;工程施工的管理环境:质量体系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机制,劳动环境:劳动使用的工具、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人文方面的环境: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治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这些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复杂多变的问题,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3工程施工现场完善的管理制度

3.1施工资源的分配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人力和材料设备等资源的配置要根据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情况作出更合适的配置,资源调整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效益实现的最大化。施工过程中的种种资源都是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将工程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提供保障,如果资源不是很充足,那么工程在施工环节将受到严重的阻碍。不同的材料资源在工程的施工的前、中、后期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建筑施工的单位要有充足的准各来确保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这些建筑的材料资源而延误建筑的施工进度。总之,施工的单位要保证各项工作都要做好,根据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各种资源做出必要的调整和规划。

3.2施工材料必须加强的管理

一个优质的建筑项目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必需要将现场建筑材料进行加强管理,尤其是消耗类的物资必须要全面的将其控制好。例如,钢筋、混凝土等这类消耗材料必须严格控制供应情况,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将这些材料的支出和耗损要清楚的了解透彻,也应该把材料的支出、使用、补给情况弄清楚,材料的管理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管理。一旦出现材料的消耗过大的施工程序,则立即交给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的具体细节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布配置,如果有很大的项目过大则可以将这个项目分解成几个小的项目,这样有利于现场施工的控制。工程项目在施工开始之前,管理者应该根据相应项目工程量预先算出所需要材料的使用量.并且要进行合理、有效的采购,将材料的浪费尽可能的减小或避免。

3.3施工管理完善的制度

完善的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能将可以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进行。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现场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现场作业人员要将胸卡佩戴好,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通道使施工人员入内;施工人在施工现场必须要将安全措施做好,安全帽要正确的配戴好,高空得作业人员要将安全带必须系好,具体的施工方式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规定来制定。管理者应该严格的将施工现场所在的环境卫生进行控制好,如果建筑工程的项目是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要增加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技术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的培训力度,严格防止高空坠物等情况,严禁出现危险事件。

3.4施工现场完善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灵魂。没有质量作为工程施工基础的建筑项目施工工程不是是一个好的项目。而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才能最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领导者应该对施工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并且要让他们与有关的企业单位签订保证质量施工的保证书,这样才能够使得建筑工程在每一个施工工艺上的施工质量都能达到相应规定的标准。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能达到预定的标准,施工方的领导者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所涉及到管理事项很多并且很复杂,建筑项目工程经常因为其它的外部问题影响:如来自政策方面的处理、气候条件因素、施工程度的难度、运输过程的状况、地质限制条件、资金的支出状况等这些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有着很大的困难,不仅要考虑到很多的外界因素,同时将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的环节都要管理的非常仔细,不能有着侥幸的心理,需要将工程的进度和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作为基础,及时有效的将施工的战略调整好。将施工的一切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将建筑工程高质量高效的完成。

作者:陈龙学 单位:厦门安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应用

1后注浆旋挖钻孔灌注桩设计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利用桩身预埋的注浆管,钻孔成桩之后经地面压力系统把固化液通过桩端注浆装置注入桩端地层,这种固化液以水泥为主,包括化学浆液、加外加剂及掺和料的水泥浆、纯水泥浆、超细水泥浆等等。根据具体土层特性和注浆参数与浆液性状的不同情况而定,压力浆液对桩端附近的桩周土体、桩端沉渣、桩端土层都可以起到各种不同的作用,比如压密、填充、劈裂、渗透、固结、置换等等。如果以上任务都被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减小桩基沉降量的同时提高桩的承载力,这就需要尽量科学完整地改变桩土间边界条件和土体物理力学性能。选取《桩基规范》当中公式来计算,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来估算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标准值:Quk=Qsk+Qgsk+Qgpk=uΣqsjklj+uΣβsikqsiklgi+βpqpkAp,得出以上计算结果之后,就容易确定后注浆竖向增强段土层的厚度了。如果超过了有效桩的长度15cm,那么对承载力的增幅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本工程就必须要采用桩侧桩端复试注浆。需要在桩侧的1/2处置放三个注浆导管,桩端对称也设置三个注浆导管,注浆导管要保证和桩端导管之间的间隔匀称才可以。所以后注浆竖向增强段长度取桩端上面的12cm,以及桩侧注浆断面上面的12cm,而且还不能忘记减去所重叠的部分长度。并且,桩端与后注浆桩侧阻力增强系数也必须被纳入土层考虑范围之内。完成以上参数确定,还要继续考虑计算并确定后注浆桩端和桩侧的阻力增强系数。因为后注浆对原土层存在着固结、渗透和挤密之类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继续计算和归纳整理出竖向增强段土层范围之中的后注浆桩端和桩侧的阻力增强系数。通过各种估量与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如果一旦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后,qgsk与Qguk的增幅将达到差不多20%至40%,结果表明此技术非常有利于增强桩身的承载力。

2传统钻孔灌注桩的不足

传统钻孔灌注桩具有沉渣和泥皮厚的不足,这两大缺陷通常具体表现为钻孔径小于800mm且成孔比较浅的时候,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效果佳。而当情况相反时,也就是孔径如果增大的时候,那么泥浆循环的时候返浆速度也会随之变低,自然而然排渣能力也会下降。可能此时就会有许多施工者会想到以提高泥浆浓度的方法来继续运作,以为这样就可以弥补缺陷,但其实这种做法也带来负面影响,通常体现为孔壁泥皮变得过厚等等。此时如果换成另一种做法,即如果用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技术的话,那么排渣能力确实会得到很大幅度上的提升,但是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人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暂时有利结果。近年来我国城市楼层建筑越来越高,所以针对于沉降控制和单桩承载力而言,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无法跟设计要求相符合,这些问题都是由成孔钻进时间过长、孔壁松弛效应、孔壁泥皮太厚和孔底沉渣等引起的。近年来这些问题只是有关工程实例问题的冰山一角,有很多弊端还在渐渐浮现出来,而且这些问题都十分突出。针对于传统技术的缺陷,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尝试着利用了旋挖钻孔桩端后注浆工艺,从此便开始渐渐完善常规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初步实行此技术的时候,就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普遍到我国其他地区,尤其在城市高层建筑中得到非常普遍的应用。很显然,旋挖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在城建工程桩基施工中的应用确实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带来了良好而显著的效益,弥补了传统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不足。此技术还可以弥补传统技术的一系列缺陷,比方说如果利用传统技术的话,钻孔灌注桩处于土层比较厚或者基岩比较深的地方就需要将桩径扩大,或者要想方设法使桩端进到基岩里面才可以,传统技术就是如此通过繁琐的过程来满足设计要求的,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并不经济实用。本论文通过对某个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了解之后,进行了后注浆法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还进行了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并且对成桩质量进行了验证,当然验证的成功离不开经过静载荷实验。

3确定旋挖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通过查阅《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可以知道,当中等腐蚀性影响了施工地点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时,人们就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注浆失败的问题,那就应该首先避免桩身强度先于土阻力破坏的问题。只要细致地了解了注浆后土对桩支撑阻力的匹配原则问题,就可以进一步思考和进行桩身强度设计。为了让后注浆的施工变得高效且科学合理,就必须认真细致地调查并分析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注浆场地的岩土特性、周围环境、地下水条件以及地下埋设物分布等等。做好以上工作之后,要继续在之前的基础上设计后注浆,然而此种设计依然涉及到了多方面参数,比如说浆液配比、流量、注浆终压力、注浆量、终止注浆条件、后注浆作业等等,以上参数必须被严格确定,精确到精准的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造成施工时的失误,从而将各种安全系数升到最高。以上各种参数的确定都十分重要,如果举例来说明的话,就先来研究一下终止注浆条件参数的确定问题。当注浆压力与注浆总量都能够达到要求时候,或者注浆总量达到设计值的75%并且注浆压力低于3MPa的时候,要开始采用双控标准。但具体情况很可能会随着具体环境而发生改变,所以当地面冒浆的时候,施工者和设计人员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如果浆从别的桩或者地里冒出来的话,那就说明这个时候可以将注浆停止了,因为桩底早已经成为了饱和状态,如果再继续注浆,肯定会造成危险的结果。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浆从桩侧壁冒出的话,那就说明注浆量也已经满足了设计的要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施工者也完全可以将注浆停止。第三种情况就是桩侧壁稍稍有一些浆少量冒出,这个时候也可把这个注浆管用压力水或者注浆管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再重新来住一次浆。如果要后注浆的话,绝对不可以忘记注意以下问题,如在单桩承载力不低的时候,必须注意将结构强度和桩身完美匹配起来。若想采用后注浆工艺的话,就要确保注浆水泥量不可缺少,这么做旨在增强注浆的效果,工作人员需要控制注浆流量等问题。

4总结

灌注桩后注浆能够在高效率的情况下进行对荷载传递性能和持力层的受力状态的改善,可以大幅度提高桩侧与桩端的阻力特值,从而将桩头截面扩到更大,在此同时也将桩径缩到更小,如此计算起来就会发现运用此技术节省了工程造价的效果,在我国各个城市建筑当中都值得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应用。

作者:李瑞雨 单位: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探析

1建筑工程预算概述

建筑工程预算,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费用,即从筹划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的所有费用。它由安装工程费用,机械设备采购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及税金所组成。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施工步骤、程序作为基础,对于施工建设中必须要对现有资金进行准确而科学评估。然后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投入有效而合理的资金有效配置管理。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里占据重要地位,是对建筑工程将来一定时期里收入与支出安排,会受到价格、市场及管理等原因影响,加强工程预算的有效控制,可将预算控制在预算之内。建筑施工造价控制必须要将工程预算做到实处,然后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科学性、合理性分配,促进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合理使用,从而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激烈竞争下建筑工程预算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上人为、市场、价格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建筑施工造成预算会超出现状很多,这给工程预算控制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为了确保建筑企业具有强力的竞争实力,需要不断加强工程预算控制,促进建筑工程成本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尽量节约资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我们必须做好前期预算工作。

2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2.1为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设计编制提供数据

建筑施工图作为建筑施工主要标准,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建筑工程预算成本进行评估。切实为建筑施工中将施工图纸编制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图的预算过程中。实现此过程,必须要满足工程量化规则,对于审批施工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然后将预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数据统计。然后将有效计算出的数据作为建筑工程的预算成本,从而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主要保障。

2.2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建筑施工中设计图纸作为工程预算控制重要基础,科学施工设计图纸需要将施工图纸、科学组织、工程计量费用等融合起来,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在成本预算的时候能够将劳动量、材料、机械设备以及金额等进行明确表示。甚至于建筑施工图纸实现了工程施工的有效组织,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有效性、准确性、针对性。建筑图纸设计可以说是对建筑施工预算起到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控制效果,为了工程造价控制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最为主要的就是建筑施工图纸设计,根据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进而控制建筑施工成本。

2.3使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建筑施工的造价控制占据着整个工程施工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必须经历计算、评价、编订工程文件等过程。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时候,先后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之后方可编订成为一份投资计划书,然后这些将成为贷款和签订合同的基础。开展合理科学的建筑工程预算,能够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科学性,进而为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以及资金计划运算等提供相对完善的档案。

3如何在建筑工程的各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3.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筑设计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完成建筑施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如果工程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便可促进设计阶段费用的合理性,推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假如在工程施工阶段,出现设计的费用不够的情况,这不但影响到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而且制约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完成时间。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做到与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不仅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所需费用不够的现象,还可以实现工程的经济指标与企业形象。因此,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建筑设计工程包含了:建筑消耗品、消耗数量、消耗规格和型号,这些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指标。建筑施工设计过程中,首先完成初步设计,然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因此预算设计可以说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90%的造价。施工阶段通过各种技术来节约成本造价,节约的总造价可能性不到10%。因此,不断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成本降低。但很长时间以来对我们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常常只重视对施工阶段的控制和预、结算时的审核,总是忽视了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实践证明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并采用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各个阶段由粗到细、多层面、全方位的工程造价控制,最终才能实现有效、合理地使用资金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不断开展,必须要把握好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将施工设计的标准、尺度,并且将施工设计组织与相关经济指标联系起来才能够促进工程造价控制。首先,建筑工程施工应该尽可能减少施工图纸中途变更,施工设计图纸的变更会对建筑预算造成非常不利影响,同时还可能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根据相关实验证明,建筑施工建设时,施工图纸变换越多,那么造成工程造价也会增加,因此施工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变更,以免增加工程造价。其次,不断完善设计竞争制度,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往往由设计构成,在建筑工程中对于设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设计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设计方案很多都是偏重于工程技术指标,而忽略了经济指标,因此在进一步完善经济竞争能力设计的时候,要不断完善措施加强工程造价控制。

3.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3.2.1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需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组织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对设计施工图进行会审,重点选择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如果有专业分包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分包方的技术装备和资信等情况,择优选取。项目管理人员也要合理配备,需要加强对现场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综合素质的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及安全生产的情况下,能尽最大可能节约成本。施工方案的不同,它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结合项目的规模、性质、劳动力数量、工期、机械装备程度、原材料供应情况等各个经济技术条件,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的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表等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出整改意见,使施工方案更加合理。其中施工方案的编制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核心内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水平。先进、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2.2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降低施工成本

(1)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约占工程全部费用的20%左右,所以要对人工费严格控制。人工费的控制按照施工预算的人工单价对人工费进行控制,在工程预算中最新人工费按照《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建设工程人工预算单价的通知》闽建筑函[2013]92号文规定其他工程用工人工单价为81元/工日、土石方、拆除、搬运工程用工为59元/工日、建筑装饰工程用工100元/工日,根据施工预算人工费的价格,企业与施工队签订的各项工程用工价格应在闽建筑函[2013]92号文规定的人工费以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工费用不会超出施工预算的费用,施工企业对人工费用的控制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用工数量方面应该根据已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劳动力,安排好生产计划,尽量避免窝工现象的发生。如果施工单位能有长期合作的劳务队伍,这样也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质量也更有保证。

(2)施工机械费用的控制。

我们必须要求项目部对施工工艺进一步了解,合理编制工程机械的使用规划,并安排好机械设备的进场和退场时间,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停工数量,通过有效组织施工安排、调配机械使用情况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我们在利用施工机械设备的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杜绝机械发生故障,影响施工的进行。参考施工方案的制订,从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运行情况和设备使用成本等各种因素进行考虑,选择利于项目施工的机械设备。做好每个工序及各个工种机械设备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程度地利用机械的效能。另外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技能也要有很高的要求,防止人员不按规范操作或者操作不熟练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

(3)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约占工程全部费用的60%左右,对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施工企业的效益。材料费的控制目前我国造价的计算方法采用的是量价分离的方法,工程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工程的进行,价格出现波动,往往会出现施工预算中材料的价格和市场的价格相差非常大。加强材料管理,堵塞浪费漏洞。对材料要严格按计划采供,避免压库占用资金。在材料费用控制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工程中使用较多的钢材、水泥、木材等,对于大宗的材料可以采用期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采购要多方询价,优选材料厂家。节约采购成本,选择质量好、价格低、运费少的供应商,认真计量验收。对材料消耗量要采用限额领料,依据施工预算中材料的数量对施工人员进行材料数量的限制,杜绝材料的浪费。尽量降低材料消耗,制定节约及浪费奖罚制度。尽可能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过程中改进施工技术并推广使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这也是一个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2.3加强签证制度和索赔管理

签证制度可以说是遍布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变更更加不可避免,所以在进行工作管控的时候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工程建设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很多工序都会被下一道工序所覆盖。一个建筑工程还可能存在着各个工作方面均会有所变化,工程技术人员和造价人员之间相互配合,进而在施工过程中造价人员必须要深入现场,然后整理和收集相关的工程造价资料,并且为建筑施工结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索赔主要适用于甲乙双方解决施工难题,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认识不清楚,对于索赔的事项材料需求不清楚,造成了索赔工作无据可依。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收集施工证据,尤其是对于一些施工工期改变、施工计划改变、自然条件不可抵抗力签证工作等要及时合理向双方提出相应索赔额度,从而确保工程结算的时候可以索赔成功。

4结语

建筑企业要想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对建筑工程的造价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加深对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的认识,对既定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准确的工程预算,并按照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环境及条件、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综合、有效地开展建筑工程预算工作,从而使工程造价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得到不断提升。

作者:罗秋连 单位:福建顺恒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第九篇: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1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多个工种的联合施工,所以,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也通常较为困难且复杂,但是,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仍然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三项关键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施工人员因素。现场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核心因素,其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有助于水、电等施工所需资源的最大限度节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施工人员也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且属于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因而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较为浅显,缺乏系统的安全意识,不能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和安全绳等,而由此所导致的施工资源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第二,施工材料因素。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最基础因素,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施工材料的选择,需要更加严格,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保证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设计登记记录、堆放方式、储存条件、进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储存条件较高的施工材料,则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防止施工材料质量受到影响,进而提高工程施工成本。第三,施工设备因素。在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各个环节施工的规范性,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现阶段,我国常用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设备均为大型综合施工设施,因而施工设备的管理和养护难度也相对较大。一旦施工设备存在管理不善或是不规范现象,则设备极容易发生损坏,进而提高设备养护和维修的成本,影响施工的工期,进而降低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

2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现场施工的质量管控。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内部存在这效益-信誉-质量的相互循环关系,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所在,市场决定效益,信誉抢占市场,质量产生信誉。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加以关注,形成质量至上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在行动上加以落实,思想上加以关注,贯彻执行责任制度,建立系统的质量体系。在整个施工管理措施执行过程中,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设置专门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签署质量责任保证书,一旦某一施工环节出现质量或是安全问题,则可以向相应的责任人问责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工程质量的验收和检测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上达到标准和要求,每项施工环节完成后,均需要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验,在保证无任何施工质量问题的基础上,再安排下一环节的施工,若检验出施工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返工处理,在未完成上一环节施工的情况下,不允许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保证做到严格控制质量,层层落实、严格把关,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第二,加大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施工材料管理力度的加强,是施工现场工作秩序保证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对施工材料的供应和消耗情况进行控制,包括沙石、钢筋等原材料。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施工现场各项材料的实时消耗与供应情况,对施工材料的用料量、退料量、出入库量和补料量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在施工流程过程中,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管理消耗量较大的施工材料,并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材料的出库量进行严格把握,防止发生材料浪费的问题,将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划分为数个较小的具体项目,从而方便采购和管理控制。对于较为特殊的施工材料,包括防水材料等,都需要进行特殊的保管。第三,建筑工程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提高和顺利开展的基础,施工资源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则会对现场施工过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若某一特定施工环节出现资源过剩现象,则会发生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进而违背经济性和环保型原则。然而,若其他施工环节发生资源配置不足现象,则会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工期的延长,因此,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按照不同的施工资源类型,做好合理配置,优化局部,把控整体,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资源都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防止发生资源浪费或是工期延迟问题。第四,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一方面,现场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作业时间、施工技术等施工规范和准则,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之间的积极紧密配合,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规范自身的行为。在现场施工人员进场后,需要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则需要系好安全绳索,而技术人员则需要每天定期对施工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包括一线的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全部进场人员,均需要佩戴统一设计的胸卡,其中需要体现施工单位的公章,设置专门的道路以供人员进场,注意与设备进场的专用道路分隔,避免发生意外。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是一种较为系统且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的质量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意义重大,所以,需要在对各项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从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施工材料管理、施工资源的配置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出发,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作者:李瑞海 单位:南京金浦小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十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浅析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一般是指建筑施工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指导和监督,进而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行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项目的工程安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为主要指导方针,实行“责、权、利”职权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产生和蔓延,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的经验,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等措施,促使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建筑都处于一种稳定安全的状态,进而顺利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计划、组织、实施以及监督工作,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工程施工时狭小的空间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性。

由于建筑物项目的固定性质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所有的施工人员、工程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容易造成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尤其在进行多层次的施工作业时,由于施工的交叉性,很容易引发设备撞击等安全问题。并且,建筑项目往往体积较大,而且外部结构呈现多样化,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施工的进度及时调整。例如,如今很多高层建筑以及特殊形态的建筑施工,由于施工和防护的空间都较为狭小,无疑增加了施工人员的难度,容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建筑工程施工的非标准化增加了施工的潜在危险。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往往需要多个专业施工队伍的协同合作,需要多种不同的专业化设备和建筑技术手段。然而由于建筑企业的数量繁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不便,一方面由于管理层次较多,复杂的管理关系不利于进行统一安全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施工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不利于实现建筑施工安全有效地管理。而且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还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施工经验进行安管监督,难以形成规范的安全管理标准。

(3)建筑工程施工的作业周期较长,施工环境恶劣。

建筑工程施工一般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施工作业,而且由于建筑项目一般体积较大,建筑施工的基础、主体、屋面以及室外装修等大部分的工作量都要在露天进行施工作业,工作条件较差,环境恶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且一般建筑工程从开始到完成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增加了施工安全的不稳定性。

(4)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复杂。

由于现代建筑工程的功能性、美观性等要求日益增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的工艺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导致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也不尽相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复杂性要求多种技术设备和配套的施工技术,而随着工程施工的深入,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逐渐变化。因此,为了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就必须结合建筑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现场的特点发现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这无疑增添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意识重视不够

引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为对安全意识重视的缺失和不足。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露天作业较常见、联合作业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引发高空坠物、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有些施工现场没有安全标志或者安全标志不规范、建筑材料和废弃物乱放、施工人员的生活设施与规定不符等安全问题的存在都是对安全意识重视不够的表现,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效益。

2.2安全管理落实不够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落实的力度不够也是容易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管理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作业中的习惯性违规操作已经见怪不怪,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落实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安全管理失去控制。

2.3安全防护不规范

如今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不规范情况较为突出。例如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设备的安全防护不规范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因为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一味注重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建筑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及使用劣质的施工器械设备,导致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降,忽视了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投入,这些都给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造成重大隐患。

2.4安全教育严重滞后

安全教育的滞后甚至缺失也是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之一。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施工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导致他们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能力低,在遇到安全事故时不能快速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建立安全管理联络网。要将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并在项目施工的高峰期以及安全事故易发的时期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其中主要包括高处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另外,应针对施工特点,如深基、高空吊装、架子平台、防火、防塌、防爆、防毒等进行专业检查。同时从施工队伍中选出一批安全管理骨干作为安全管理联络员,及时提供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使安全管理更加深入。

3.2严格安全考核制度

要实行奖惩制度,激励安全先进。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严格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对安全管理检查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并总结推广其先进管理经验,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挂红牌并限期改正,特别严重的要立即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确保质量和生产安全。

3.3探索安全管理新方法

要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切实做到抓安全就必须抓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新设备、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措施上进行创新,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增加安全管理的超前性。

3.4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工程施工中特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救援物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束语

当代建筑论文 篇五

论文关键词:时代精神 建筑 哲学 美学

一、总述

1、建筑与时代精神

贝聿铭曾说:做建筑一定要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可以从建筑的技术层面,设计理念,甚至材料以及形式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出来,它的涵义可以很广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精神”必然是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风气习俗一脉相承的。一个失去了相应的时代精神品质的建筑,仿如2世纪的思想家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又或者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人来到2l世纪那样,必然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2、哲学与思想;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形成相比起艺术,宗教甚至建筑都要晚,这大概因为哲学是一门总结的学问,是一个涵盖所有的总的体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静思。但是思想的存在就一贯有之,从人的存在开始就有了的。从哲学发生的时候,它就代表着时代精神。

3、建筑与思想;建筑与哲学

或许建筑的一开始是没有思想的,即使有那种遮风避雨的观点,大概也还不能称之为思想。建筑中的思想是在美学或者艺术作为一种纯目的表达而加入到建筑中的时候才产生的。从古希腊的建筑开始,建筑的美或者说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雕塑美的体现,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筑有了最原始的思想。希腊的柱式就是很典型的文化现象,它只是曲折的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审美情趣。

二、历史的印迹

西方建筑到底与哲学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和接触,只有通过回溯历史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通过分析过往的历史种种能给予今天的时代精神一个启发。

结束了长久的黑暗便是光明的时期,当欧洲的人们重新从拉丁的古籍中寻找到被沉睡了多年的古希腊文化,人们因见到竟然有那种面向人生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明而欣喜若狂,从而也揭开了一个崭新的产生天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可以称为近代,在大的时期哲学和建筑领域的划分并没有不同,但是在具体各自体系的发展中有各自的特色。

文艺复兴是一个融百家思想于一炉的时代,相对于旧的经院知识体系,从古代亚里士多德那里传承下来的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无疑是一个知识的急速膨胀,而当时的各个知识技术领域并没有严格完全的分工开来,每个学科都有相对的联系和依存的可能,建筑和雕塑可以“混为一谈”,天文和数学可以有同样的理论,不过这正是出产全能天才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关系人本身的人文主义时代。所以许多建筑师本身也是哲学家,各种思想之间的共融性非常明显。

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是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对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对于它只是一种启发,这是一个在时代的共性中显现个性的时代。对于建筑来说有几个方面是受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精神而影响深远的。其一是建筑师的正式分工独立,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而开始存在,这是以后建筑师专业化的良好开端。其二是建筑理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分支在这个时期开始细化和专业化,各种建筑专业的理论指导书陆续发行,这个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开放风气密切相连。其三是建筑形式和布局的自由和清新,为以后建筑的自由发展而不需要遵照一定的定式开辟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师多数都是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才大师,虽然他们的个人风格有所不同,但是介绍其中一个也大概可以反映当时的概况。当中比较突出的当算达芬奇了,这里选择介绍他是因为他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的人物。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因为他的人文主义观念,他从人体的分析中总结出最典型最美好的比例和几何形状,以此来论证美,因为他同时一是一个建筑师,这种美的原则也被运用到建筑中来。达芬奇还是一个机械学家和建造专家,他设计了新的大型机械以帮助建设水利建筑,并设计了一些水利建筑专门的构件。当时的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些通才的把知识融合运用的情况下把建筑技术,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深深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建筑精神。

关于这个时代的美学,依然是继承古希腊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涵义,同时对美的规律性也是艺术家们共同赞成的观点,然而,关于这一套规则的产生贝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实这也是至今仍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当时比较偏向于一种先验的理论,就是说这种法则是天才的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艺术的法则只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种美学的思想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有着批判继承的发展,下部分会继续分析。而关于我本人对于美学的思想和美学的形式之间的思考,我认为在这一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美学主要表现为绘画的顶峰时期,在建筑上的美学和艺术上的诠释除了雕塑,绘画是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绘画通常是以神话中的人物或者一些贵族的肖像为内容的,我认为在美学的思想上有了本质的不同,这已经不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一种模仿,人自身便把生活带进了艺术里面,因而艺术便有了思想,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中得以表现。有一个故事可以表现这一点,教堂的主教要达芬奇画一幅教堂的壁画,达芬奇苦思三天没有头绪,后来主教基于功利的原因威迫达芬奇,达芬奇于是当晚便有了最后的晚餐的构思,主教无形中成了犹大这个人物的模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画家通过塑造犹大这个人来表达现实中主教这样的人物,也把自己的不满的情绪通过画表现出来,把现实存在的这样状况的社会因素引入艺术从而成了思想。

当代建筑论文 篇六

对当代各国建筑学科而言,“民族化”研究具有某种“内核研究”的意义。“民族化”是基于文化上的民族化,即所谓的传统性,以维持、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最大限度地消融外来文化,从而在民族文化内核上赋予新的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重生。2010年,我国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落成,使建筑界看到了中国建筑师表达东方建筑文化的意愿。(图1)无论它是否成功,目标却是明确的,即建筑艺术的民族化必然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当代中国建筑如何实现民族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符号嫁接

将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中的局部符号嫁接在当代建筑中,这在我国接触西方建筑的初期就已经开始,如南京中山陵建筑、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等。这类建筑需要表现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的社会需求,它们基本上并没有脱离传统建筑造型。到了当代,我国的新建筑利用传统符号嫁接表现建筑民族性的日益丰富,它们大多具有删繁就简、注重文脉的特点,如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图2),把中国传统园林与江浙传统民居符号运用其中,甚至将一些传统建筑符号进行变形或抽象化处理,创造出现代建筑的新形式,在传统意象思维包裹下的现代建筑,表达着地域与建筑的关系。在当代我国建筑领域,此类作品成为建筑走向民族化的大多数。

二、形式的“中国式”

“中国式”建筑形式是什么?这包括建筑的物质形态和指导建筑的理论体系。物质形态方面,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建筑空间、结构、材料和建筑色彩的利用。在建筑空间上,中国式的建筑一般以半封闭的空间为主。空间形式讲究既遮阳避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的感觉。而建筑材料上,追求材料的素雅、柔和,注重生态材料的使用,建筑色彩上大量使用原色调,受光处用暖色、背阴处用冷色。建筑理论上主要是影响世界的现代建筑思潮和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思维认识。而影响建筑师思维的是我国所处的时代和传统民族的内核文化。物质形态和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当代建筑的形式体系,形成当代中国建筑的特点,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在当代“中国式”建筑里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建筑、轴线建筑、半闭合空间的建筑、同一“自然”情结的建筑和整体性的场所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式,没有它们是形成不了“中国式”建筑的。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图3),就是“中国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看似是一个与传统无关的现代前卫的建筑。但建筑却在空间、结构、材料和色彩等方面均利用民族化的元素。在空间形态上,外壳的“鸟巢”以一种传统民居冰裂纹的形式塑造了空间的半封闭效果,新颖激进而又朴实无华;色彩方面,在建筑的内部大面积使用中国红,利用冰裂纹半封闭空间呈现出来,体现“中国式”建筑的衬托性的美,整个建筑圆润饱满,与民族的中庸思想相吻合。

三、“和”的审美

我国传统的审美模型不是建立在一个理论框架体系上的,而是建立在体悟上。认为客观事物虽是可以认识的,但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中国人讲神会,讲心领,讲意得。中国传统建筑思想认为建筑都是有灵魂的。虚实相生,或外实内虚,或内实外虚,所以中国审美的基调是天人合一、“尚中”情结、均衡之美、停顿等,这种审美认识体现在建筑中就是对建筑形态、空间的本质的探索。对于这一点我国现代建筑大师齐康的建筑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图4),整体建筑群顺应地形而建,轴线分明、交错有致,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而光和混凝土壁体的冷灰色调营造出一种有灵、安宁的心境。经由这样一种建筑空间,人们便会有灵由心生的意念,强化建筑自身意境,使民族认知在建筑环境构成中共生的表现出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国,从古至今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到了近现代建筑发展到传统建筑形式被现代主义时期“简约洁净”的形式所取代,西方建筑的概念在我国出现了泛化的倾向。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质疑,随即后现代主义建筑、乡土建筑等涌入我国,它们既打破了现代建筑信条,也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建筑概念。但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对世俗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尊重掩饰不了形式上的造作、语言上的混乱和美学上的无聊。本世纪以来,慢慢地退出建筑历史的舞台”。②这些建筑形式本身的问题暴露出来,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国民对建筑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

建筑设计论文 篇七

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为基础,协调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建筑、自然、人类和社会四方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建造最适宜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生态建筑。把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生态建筑是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提出的科学的战略思想,生态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减小人们主观愿望与客观行为对环境所形成的影响之间的距离,努力促进生态环境朝良好的趋势可持续发展。采集和使用自然资源,减少建筑建设和运行的能源消耗,科学处理废弃物是研究生态建筑的主要内容。

2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2.1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有效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的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维护建筑物体周围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和风能。在设计建筑物时应该结合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光、热、水,以及建筑视野、建筑风和建筑阴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设计建筑绿化规划要与建筑附近的绿化体统一起来,成为系统网洛。建筑物通过窗户进行自然采光;通过在适当位置开口,用来通风,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绿化配置,减弱人工化的建筑环境:通过建设喷泉或是观赏水池等亲水设施来降低环境温度,调节气候。

2.2节约能源

建造建筑物必须以建筑物的功能性为出发点,努力减少使用能源物质,尽量不超量使用能源物质,不造成能源浪费,更加不要建造对于建筑整体结构或是使用功能没用的东西。不要过分地崇尚奢华、贵气、宏伟、奇特,等建筑风格理念。建造感性空间需要使用的材料与非结构的部分,则应该有效大力控制能源物质的损耗与消耗不能大于必要非消耗的能量物质的标准。并且大力推行通过使用自然材料或是人工制品来展示建筑的艺术性和人文情怀。尽可能建设生态建筑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是坚持使用用材料与能源的合理设计、建造的价值。

2.3广泛利用新技术

在生态建筑中,为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使用环境保护型的材料以及无污染洁净的施工措施,提高对对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建设中使用安全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采用施工措施应是能够最大化的减弱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生态建筑的设计法则是以日照的强弱程度为依据,自动调节室内的蓄热和照明系统;强化对二次能源的使用;使用节约水资源系统,根据恰当的水温,水压进行水资源回收,建筑材料要选取耐久性能强、易于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在建造中多使用经过安全加工处理的再生材料,以不损害自然再生系统为基础来最大化的使用自然材料,倡导工厂化作业生产,尽量减少现场作业量,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工人的施工效率与材料的使用效率,尽量不造成浪费,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对于建筑的维修保养的便捷性。

2.4倡导健康舒适的理念

生态建筑要能体现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这就是建筑师对于使用者的人文关怀,通过建筑物加强使用者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人们能够建筑物中生活和工作都能享受到健康,感觉到舒服在健康、舒适。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生态建筑一定要确保创造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系统的健全,创造良好的的视觉、声音环境以及心理感受。

3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是最大化的存留建筑物中具有价值的生态元素,保持生态的完整性不受人为破坏,建筑物体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人类的建造行为杨改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与破坏,并且通过生态建筑中的人为生态方式对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设计,二是单体设计。

3.1整体设计

在生态建筑设计时,就必须把需要建造的建筑物融入到整体的城市中,任何建筑物都是城市大建筑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筑物作为城市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在其设计规划时,就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在需要建造的建筑物所在的周围区域为设计目标,考察建筑场地的地貌地形,地质河流,天气气候等一系列基本自然条件,的基本条件、通过对这些自然因素做综合分析之后再设计切实可行的经济高效的设计方案,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建筑的整体设计。首先,生态建筑必须继承城市与地域的传统的景观特色,建造出能代表城市新面貌的新景观。生态建筑设计在改变原有不合理的布局模式、重新划分的区域、完善资源配置的同时生态建筑设计还要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其次,正确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生态建筑工程项目如何能创造出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态建筑中怎样才能这些相互关联或是相互矛盾的元素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的,高效的,全局的来考量,整体设计在生态建筑中的地位特别重要。

3.2单体设计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4624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4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