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食疗养生论文 食疗与养生论文优秀6篇 食疗养生论文3000字左右

食疗养生论文 食疗与养生论文优秀6篇 食疗养生论文30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5-01 11:48:01 点击: 来源:yutu

下面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食疗与养生论文【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篇一

[关键词]宋代;养生保健方法;研究综述

在宋代,由于医学发展迅速,众多方书普及,社会各阶层,对养生保健都有所关注。将宋代养生保健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饮食养生保健

饮食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所以从古到今,关于饮食与健康之间的探索,人们从未停止。关于饮食保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如下整理。

(一)纵向研究

赵荣光先生在《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中指出:“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认识和食医合一的思想与实践。饮食养生则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此外,书中对茶的养生保健也有所涉及。徐兴海《食品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指出:“食疗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文化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也求证了人的健康长寿与饮食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来谈饮食养生功能。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3年)在、、三章中对饮食的养生功能作了详细的论述。吴子明《我国饮食保健文化刍议》(《药膳食疗》1996年第2期)中,从我国饮食保健文化的源头、儒家的饮食保健观、饮食保健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饮食保健的源头、特点以及发展,对研究宋代饮食保健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10)中将传统养生食品与我国传统文化如阴阳的思想相结合,为我们研究宋代饮食养生与宋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陈弘在《浅谈古代饮食保健观》(《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第12期)中指出古代饮食保健观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节制,饮食时心情保持愉悦、注意四季饮食宜忌四个方面。赵婉莹在《中国古代食疗发展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一文中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对食疗的指导作用、饮食文化对食疗发展的影响两方面对我们更好的了解食疗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文中也将农业发展这一社会资源与食疗发展相联系,自然而然的将食疗发展置于社会大背景中。

(二)横向研究

胡艳红的《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在论及饮食思想时录有一些关于饮食禁忌和饮食养生的史料,这对于研究宋人的饮食保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敏在《魏晋至唐宋道教饮食养生思想探析》(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6)一文中明确指出了饮食养生与道教之间的一些内在的联系,并对宋代道教饮食养生类典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道教饮食养生与中医食疗在源头和后世的发展过程中是很难明确两者之间界限的。刘健英《宋代名医陈直食疗方精选》(《中国食品》1995年第1期)一文精选了几种陈直的食疗方,主要从主治、配方、制法、效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这对我们现代研究老年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仕明、徐嘉《论陈直的“食治”与“治食”养生思想》(《江苏中医》1999年第1期)一文主要根据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指出陈直的食治养老观和辩证治食的方法,强调了食疗的重要意义。刘维锋、赵舒华《宋代士大夫阶层的饮食生活和饮食观念》(《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一文指出,宋代士大夫的饮食生活追求的是其中的愉悦趣味而非奢华。在谈及他们的饮食观念时,作者以黄庭坚、苏轼等人为例,说明宋代士大夫阶层对饮食养生与饮食禁忌已有所关注。

二、运动保健

(一)对八段锦的研究

李德勋、黄隆清《“八段锦”的探讨和整理》(《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王记生《从中医角度谈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河南中医》2006年第1期)两篇文章对八段锦的歌诀和对身体的保健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前者在文中对八段锦的每一句歌诀的具体做法和对身体的影响都有详细的分析,这对于现代人的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者侧重探讨八段锦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对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实际功效。韦锐斌、李拥军等人《八段锦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躯体功能的价值》(《北方药学》2012年第6期)一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62例患者分组,得出八段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结论。作者认为“对从八段锦每一式的歌诀上看,其都与预防疾病、调理脏腑相联系,经常练习八段锦有壮腰固肾疏筋柔体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强体增智之功”。耿涛《健身气功・八段锦研究近况》(《甘肃中医》2008年第1期)一文中,主要对八段锦的功法源流、机理探讨、临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八段锦强身健体的功效。罗雪林《浅析八段锦的养生功效》(《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第2期)一文对八段锦的概念、机理机制、养生功效作了论述。在养生保健方面,作者侧重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保健作用。八段锦在宋人笔记等史料中多有记载,若是仔细考究,应该不难发现八段锦在宋代对宋人的影响。

(二)对蹴鞠的研究

刘瑛、颜斌《蹴鞠的现代体育社会价值功能》(《管子学刊》2007年第4期)一文提到了蹴鞠的发展演变,对于在宋代的变化论述的更为详细。在探讨蹴鞠的社会价值时,作者认为蹴鞠具有健身养性的功能,遗憾的是作者并未进一步展开论述。任冀军《宋代蹴鞠的盛行和发展》(《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介绍了蹴鞠在宋代民间的普及和花样,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球会。作者在文中指出“宋代蹴鞠以丰富多采的内容,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了时代历史的需要,也对民族体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施惠康在《宋代的球鞠之戏》(《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一文中按照击球方式将宋代的球类运动分为用杖击球、以足踢球、用手拍球三类,并对其场地、比赛规则也有所论述。张顺、陈荣昌在《我国宋代的足球运动》(《考试(中考版)2008年第Z1期》)一文中主要侧重对宫廷中的足球作为比赛、表演项目的不同规则的论述,对民间的足球运动的发展也有所提及。

三、理学与养生保健研究

理学作为宋代思想文化的主体,既继承了早期儒学的思想内涵,又汲取了其他学派,如道家、佛教的思想和方法,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思想的内容,其中大多是属于精神养生层面的内容。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篇二

甲亢、抑郁症、颈椎病成大学生常见病

谭玲玲是一名大四学生,暑期回到学校进行保研考试的准备。她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心里想着考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因此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来看书复习,甚至于饮食、作息都不规律。巨大的压力导致谭玲玲的情绪很不稳定,遇到烦心事,她的情绪就会愈加恶化。一年前,谭玲玲患上了甲亢,手抖、心悸、注意力难以集中,一直吃药,到现在还未完全康复。

某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张春燕,辅修了教育学院心理学作为第二专业,今年暑假,她到医院精神科进行实习。经过了几个月的实习后,张春燕发现精神科不少病人都是与她同龄的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他们普遍的症状是性情孤僻、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等。实习过程中,她同不少同龄的病人进行沟通发现,压力过大常常会引发学生们许多病症。

在中医学院学习针灸推拿的王成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暑假实习期间,他的带教医生老师给实习生们进行身体检查,结果发现很多同学有脊柱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过去,这类疾病多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现在却大量地出现在大学生们的身上。

就业压力大易造成心理问题

广西行为医学会副会长王翔南教授说,在近段时间他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的疾病原因都是缘于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大,加上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导致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学生,由于尚未在社会磨练过,遇到困难和压力难以自我疏导,于是,心理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变成严重的疾病。“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集中在‘焦虑’和‘浮躁’这两点上,由升学、学习、就业以及情感方面的压力造成。”王教授说。

王教授统计过,今年前来找他们做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比去年上升了15%~20%。这些学生多是毕业生,遭遇自谋职业不理想、自主创业失败、报酬低导致频繁跳槽等困境,喜欢和人攀比,容易怨天尤人,最后患上精神疾病。社会和家庭应该给这些大学生更多关爱和帮助。

自恃年轻,生活无规律

22岁的杨新7月份刚刚毕业,他和大多数大学男生一样,对养生不太“感冒”。他认为,养生是钱财富余的人才做的事情,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没有必要也没那个条件去养生。杨新告诉笔者,在大学四年期间,几乎都是每晚上网到凌晨才休息。偶尔和班上同学出去聚餐,一喝酒就喝到次日凌晨2时许才结束。

杨新这样的生活习惯,在同宿舍的同学当中,居然还算是规律的了。同学中还有人通宵上网,第二天白天倒头大睡。尤其是到了大四,毕业实习结束之后,所有的课时都完成了,同学们只需要自己准备好毕业论文,迎接论文答辩,大家的生活更是没有规律可言,有的人甚至日夜颠倒。

还有青春做本钱的杨新,可以依然自信地说出养生与他无关的话语。但是已经步入职场一年时间的李非,却不敢说出那么大胆无畏的话来,因为她刚步入社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切切实实地吃到了不注意身体带来的苦头。

以前在校期间,李非跟很多大学生一样,饮食非常不规律。只要没课她就经常熬夜,基本不吃早餐,还常吃泡面,晚上饿了就啃饼干。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差不多四年,到了最后一个学期的考研备战时,她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犯困疲劳,这样的身体情况根本无法支撑高强度的课业复习。为了补充足够的营养,在备考期间她拿着一个家庭装大容量饭盒到食堂打饭,每天按时吃饭成为首项必完成的功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李非的身体状况才逐渐好起来。李非离开学校后,进入一间物流公司工作。现在,她比起在校期间更为注重身心的保养和充电。她的作息时间和饮食变得比较规律,每天早起早睡,按时定量吃饭,周末还进行晨练。对她而言,健康生活才能够在上班时间保持绝对清醒和旺盛的精力。李非深有体会地说:“不仅是大学生需要早养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注意,并且从小就要注意。底子打得越早越好。”

大学生中也有养生达人

大学应届毕业生洪芸芸,在同窗好友心目中可谓是一个养生达人。她以养生为乐趣,爱好收集养生知识,也有着不少别出心裁的养生经验。运动、饮食、保养品。在她的养生经里一样都不能少。从高三开始,她一直坚持练习瑜伽,大学期间更是深入练习,还当上了学校瑜伽协会的会长。她的宿舍门后,常年挂着瑜伽动作教程图。

因朋友是营养协会的会长,洪芸芸会获得他关于营养餐的建议。尽管学校生活条件有限,但她也会想出不少办法进行她的“养生大计”。她特地买来榨汁机生榨果汁,减肥塑身和补充营养。此外,在不算宽敞的宿舍,洪芸芸还经常做些简易运动,她很喜欢这些运动,既不花金钱也不占用太多时间,“这个可以疏通筋络,是我爸爸教我的。”她说。在女性生理期期间,爱好养生的洪芸芸也有自己的保健方法。“我会吃些补血的固元膏和红枣,还冲红糖水来喝,尽量少洗头,注意保暖,用温水泡泡脚。”

注重养生几年,洪芸芸也有自己的体会,她认为,每天身体都在慢慢衰老,只是年轻人现在新陈代谢快,衰老不会明显,但是慢慢会有所体现。所以在年轻时就进行养生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篇三

随着心身疾病研究的增多,有关性格和癌症的关系也渐渐有些明了,明确了不良个性和情绪是癌症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比如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曾做过一次大型的食道癌调查,发现个性急躁、易怒的男性最易得食道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了C型行为容易导致癌症的研究成果。所谓C型行为,是美国学者1977年在研究哪些人易得恶性黑色素瘤时提出的一种性格类型,其主要特点就是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控制负性情绪、追求完美。在国内的临床研究中也发现,乳腺癌和中年患胃癌的人多是这种性格,爱生闷气、自我压抑、不擅表达。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10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

中医认为,气血经络不通,脏腑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根源,尤其是癌症,整个气脉不断打结,越结越多,最终形成一个大疙瘩――肿瘤。

可以这样形容,生气憋闷是形成肿瘤的“快捷方式”。临床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有位66岁的老太太,到医院检查时是肺癌晚期。仔细询问情绪方面可知,半年前因家里面的矛盾心里窝了一口气,没有倾诉,整天愁眉苦脸、失眠睡不好。另外一个是某退休干部,患了退休综合征,闷闷不乐,总钻牛角尖,总觉得他跟谁都过不去,一年后被检查出患了食道癌。

生气总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生气的次数和气的大小。比如在生气之前算一笔生气的花费,可以发现生气真的是赔本的买卖:

生气时通常不能解决问题――赔时间;气出病来自己还要掏钱医治――赔钱;给别人造成伤害很难弥补――赔人缘;生气心情不好,生活质量降低――赔心情。

喜悦是世间最好的药

七情之中,只有“喜则气缓”,使气脉缓和,平时我们之所以感觉身上紧紧的,好像被什么东西捆住一样,不轻松,胸口也感觉闷闷的,为什么?心结太多,直接影响气脉,使之紧张不放松,身体感觉沉重。喜就是喜悦、祥和,古人造“”字,上面草字头,底下一个“乐”,就是认为喜乐可以愈病,是世间最好的药。喜乐的来源是什么?古人说:“助人最乐”,帮助他人所得到的喜悦是最为珍贵的,这种从心里面爆发的喜悦是所有情绪里面最良性的信息。它所构成的气脉波动是最为有益的,这在防癌中可算是功臣之一。

笑,免费的防癌抗癌方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个公园内,听见一阵朗朗笑声,只见十几个身穿白衬衣的中年男子,在草坪上围坐一圈而仰天大笑。原来,这些人是“笑一笑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每天清晨5时半到这里聚会,用笑声开始新的一天。每当东方破晓之时,他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伸展双臂,把手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开始微笑;稍后,则从微笑转为“咯咯”的笑;5分钟之后,双手放下,自然垂立身体两侧,手指微曲,开始低声暗笑;几分钟过后,又仰天放声大笑。整个过程约为一个小时。

据说,“笑一笑俱乐部”风靡印度全国,感染了全世界。印度有句谚语:“你对生活笑,生活也对你笑;你整天哭丧着脸,生活也对你哭丧着脸。”故而印度人大多爱笑。而“笑一笑俱乐部”的创始人、印度医生卡特利亚经过大量研究之后发现:只要是笑,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让身体分泌“快乐”的化学元素。所以他经常对学员说,你只要笑,不要问为什么笑。笑过之后,你就会身心健康,活力四射。据闻,近几年全球有5000多家“笑一笑俱乐部”相继成立。

西方也有句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科学证明,笑能使人的肺部扩张,胸部肌肉得到舒展,人在笑声中如同做了深呼吸运动,并清除了呼吸道的废物;笑能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道的活动增强,促进食欲;笑还能使思想放松,心情舒畅,有助于睡眠。西方科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笑能促进内脏器官活动,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缓解病痛,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美国哈佛大学的哈勃特博士和查尔斯博士曾对“笑”作出如下的定义:笑是一种缓解紧张,进入一种美妙状态的客观实在。真心地微笑,无论是对于笑者还是对于他人都会收到一种奇妙的效果:人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人体整个神经系统可从紧张状态下解放出来,人在这种状态下是最幸福甜美的。当然,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才能有利于健康,如果强颜欢笑而内心苦楚,依旧没有效果。

无独有偶,法国一位名叫亨利・理班斯坦的医学博士也说:“笑,是一种类似于原地跑步的锻炼方式,它可以使肌肉强壮,加强心律,加快脉搏,扩张支气管,加速肺部换气。不仅等于给内脏按摩,而且也等于给小腹和胸大肌推拿,由于吸收了更多的氧,因而也净化了血液。另外,笑能提高工作效率,驱除劳动的疲劳,对神经过敏或容易暴躁发怒的人来说,是一剂良药。”人在笑的时候,脑子里会产生对健康有益的激素――内啡肽,而内啡肽可使人产生愉悦感,还有镇痛作用。根据笑的生理效应,这位亨利博士发出忠告说:“为了你的健康,不应当放弃任何开怀大笑。”

因此,科学家认为,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发挥人生的光明面,用行善、助人、欢乐、爱护与情感来充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来对等人生,乃为有助于健康、并消除“愁眉打百结”和减少疾病的有效之举。一个情绪开朗的人,应是嘴边常挂三分笑的乐者,尽管生活中不免有烦恼和挫折,但却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生气时的自我安慰,还是吉言行善,以及大笑养生,这些都是让自己没有心结,或将自己的已有的气结打开。因为这样,身体神经肌肉会放松,气血流行会通畅,肿瘤会绕行。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篇四

长命百岁 十种养生大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其忠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养生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什么是养生?如何养生,才能长命百岁呢?所谓养生,是指根据人体生命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心身护养活动。由此而言,养生实际上是一种健康理念,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养生之道,无处不在。下面,推荐10种养生大法,希望大家能够科学养生,长命百岁。

一法 养性调神 可得天年

养生首先要养神,通过主动的修德、调志、节欲等多种途径,保全精神健康,达到形神共养。①修德以怡神。注重修德之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则情志怡然安宁,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平稳,形与神俱,可得天年。②调志以摄神。通过主动地控制和调节情志活动,可以达到宁心摄神、健康长寿的目的。③节欲以安神。人生在世,孰能无欲。但人之欲望,永无满足。要想清心寡欲、静养心神,就应自觉地、尽力地做到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妄想、去妒忌。养生保健必须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豁达的心理状态。

二法 心态年轻 老而不衰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活力不仅要看生理年龄,更要看心理年龄。观察周围,不难看到,有些人年龄不大,却心态消沉,由此而损及健康;有些人年龄虽大,却心态年轻,由此而有助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要保持年轻心态,平时要注重精神享受。交谊舞会、茶室聊天、逛街购物、老年大学、老年KTV等,中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身喜好不时而为。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经常外出游玩,既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又得到心理上的愉悦。若能长期坚持,永不服老的心态极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法 勤用脑 防衰老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容易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多梦,理解能力差等表现。在中老年人则多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本来很熟悉的人名、路名、电话号码等往往一时想不起来,这些都是大脑衰老的表现。如何延缓和改善大脑功能?目前认为,积极用脑,维持必要的学习、交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众活动,是延缓脑衰老的好方法。平时,中老年人要勤用脑,勤思考,看一些有趣的脑筋急转弯,猜一些小谜语,或者玩一些益智脑力小游戏,不排除作为娱乐活动的打牌、麻将等,不仅可以增添生活乐趣,还能有效防止大脑“生锈”。

四法 午时小憩 子时入眠

人之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健康的保证、养生的途径。子时,是指晚上11时至次日1时;午时,是指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子午之时均为阴阳之气交换之际,睡好子午觉具有重要的养生意义。午时小憩,对上班族而言,有助于消除上午工作的疲劳,也为下午高效工作积蓄精力。老年人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子时入眠,晚上11点至早晨6点为睡眠黄金时间,容易进入深睡眠状态。有些年轻人平时睡得很晚,有的甚至出现“晚睡强迫症”,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五法 吃好早餐 节制晚餐

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现代研究认为,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应是吃好早餐,满足午餐,节制晚餐,并强调三餐之中,早餐最重要。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早餐食品既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又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若有条件,早餐要有菜、有饭、有牛奶(或豆浆)。午餐要吃饱,品种要丰富。晚餐则以少而精为善,不宜过多摄入蛋白质和脂肪,以免肥胖,影响健康。研究证实,城市高血脂症患者比例大幅度上升,与晚餐吃得过饱、过好有关。此外,不可嗜食油炸类、烧烤类等“垃圾”食品。

六法 清淡为主 荤素搭配

饮食搭配的总原则应该是荤素搭配,粗细混吃,菜谱宽广,营养全面。膳食有辛、甘、酸、苦、咸之异。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谨和五味”是益寿延年的基本饮食原则。所谓“谨和五味”即是依据人体生理需要,合理调配,适度摄取膳食营养,以滋养人体脏腑气血。现代研究认为,许多疾病的产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偏嗜甜食,易致糖尿病、肥胖症等;偏嗜咸味,易致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加剧水肿等;偏嗜辛辣,易致便秘、痔疮,加剧溃疡病等;偏嗜酸味,对于平素胃酸偏多、胃脘嘈杂吞酸的人,尤为不宜。对于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更不可偏嗜苦味,因为苦味多寒,苦寒易伤阳气。

七法 动静结合 以静为主

动者属阳,静者属阴,动静相宜,阴阳协调,是生命变化的内在依据。中医学基于对动静的哲学认识,赋予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具体内涵。动以静为前提,动以静为基础。运动容易,宁静尤难。若肢体运动,心中躁动,不如不动。任何体育运动、养生功法都需要调节呼吸,排除杂念,意守一处,最终达到宁静状态,这是所有养生功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就运动强度而言,运动后,最高脉率每分钟应该不超过220次减去年龄。体弱者及老年人,不适于剧烈运动者,建议运动后最高脉率控制在每分钟190次减去年龄以内。可谓动静结合,以静为主。

八法 戒烟无早晚 饮酒莫过量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故戒烟无早晚,能戒则戒。一时尚未戒烟者,抽烟时最好将后三分之一的香烟掐掉,因为越往后抽,焦油含量越高,对身体损害越大。此外,酒为百药之王,不少中药需用酒来炮制,有些处方煎煮时尚须加入适量的酒。适量饮酒,有助于温通经脉,畅行气血,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平素聚会,酒又是营造气氛的调节剂,不可缺少。但饮酒切忌过量,过量则伤身,过量则乱性,过量则损寿,这是需要大家牢记的。

九法 善于食补 科学养生

食疗、食养,对于科学养生很重要。各类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各类体质,如偏寒性体质、偏热性体质;各类病证,如肾病、肝病,饮食调补各有宜忌。因此,食疗、食养时,需根据食品的调补作用合理选用。①大蒜、韭菜、鸡肝、虾、海参等,具有一定的补气温阳作用;②、枸杞、白萝卜、龟板、鳖甲等,具有滋阴降火作用;③大麦、酸牛奶、苹果、西红柿、白菜等,具有健脾开胃作用;④蜂蜜、核桃仁、香蕉、苹果及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具有润肠通便作用;⑤牛奶、蜂蜜、猕猴桃、燕窝、哈士蟆油等,具有润肤养颜作用。

十法 重视药补 辨证调补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篇五

彭国球现任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兼心身医学门诊主任,是一名资深保健医生和心理医生。在他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其工作岗位有过几次大的转换――从内科到急诊,从急诊到保健,再到心理治疗,但无论工作角色如何转变,做一名好军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他一路跋涉前行的动力,他一直心怀“医者仁心、大爱先行”的理念,执着地走到今天……

急诊易救人“身命”,

难救人“心命”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1985年,从军医大学毕业的彭国球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第三四医院(现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先后在大内科、重症监护科(ICU)、放射、检验、心电图、超声和病理等科室轮转两年多,又分别在血液、内分泌、神经内科等专科做了5年的住院医师。1992年医院新成立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他被选中,成为首批急诊医生,也是我国最早的、为数不多的急诊全科医生。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压力很大,对医疗技术、体力和心力的要求都很高,很多医生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坚持不下来,但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

在急救部这个临床医学的最前沿阵地,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甚至是千奇百怪的疑难患者,也会有许多生命垂危、命悬一线的伤病者需要急诊抢救,这最考验医生的知识、技能和爱心,也最需要医生的果断、勇敢和责任担当。十多年急诊急救的摸爬滚打,炼就了彭主任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分析能力以及快速判断病因、做出正确决策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的应急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彭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多年前,他在执行一次重大保健任务期间,一位政府高级官员在餐厅用餐,正在吃火锅时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呼吸停止,面部青紫。周围人被吓得手足无措,正在另一个餐厅用餐的彭主任迅速赶到现场,凭着多年的急救经验,很快便判断出患者系气道异物梗塞导致窒息,当即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当时这种急救方法即使在医院掌握的人也不多,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徒手就地抢救。很快患者气管里喷出一团豆腐,窒息解决了;一会儿,患者便长长地喘了口气,慢慢恢复了神志,得以起死回生。原来,这位领导一边吃火锅,一边和同桌人聊天,聊到兴头上,不经意间,将又烫又辣又麻的豆腐呛到了气管里,引起气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要是没有现场的快速准确判断和正确救治,后果将很严重。

彭国球在急救部工作十余年,参加上千次急救,看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然而,令彭主任感悟最更深刻的是“时间就是生命,不放弃不抛弃”的急救理念。

1996年急救的一个病人,对他的从医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起这段往事,彭主任深有感触地说,那是1996年初秋的一天早晨,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正值他值班。一阵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声响过后,一名刚满21岁的女大学生被送进了抢救室。原来,这名女生在家割腕、企图自杀,家人发现后呼叫120送来。接到患者后,彭主任紧急为那名女生清创处理伤口,幸亏发现及时,失血不多,女大学生没有生命危险,当天便出院了。哪知道,就在当晚,那名女生又因服了两瓶安眠药而再次送来急救部。当时,女大学生已昏迷不醒,彭主任和值班护士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又是洗胃,又是输液解毒,又是吸氧,又是心电呼吸监测等等,抢救了整整一晚后,女生终于苏醒了。留观治疗一天后,病情稳定,女大学生被接回了家。谁料,接连两次抢救后的第三天,那名女大学生又在家打开煤气自杀,再一次被家人及时发现,又经彭主任带领他的同事抢救后转危为安。一周后,那名女生开车故意撞上了道路中间的隔离栏,导致腿部骨折,再次被送进了三四医院急救部。

――短短两周,那名女生居然“不折不挠”地自杀了4次!当时,彭主任一直苦苦思索:是什么样的打击使一名花季女生如此强烈、如此反复地想尽办法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哀莫大于心死。”在与家长的沟通交谈中了解到,女生有一个比自己大一年级的男友,在女生家的全力支助下男友出国,原本说好一年后女生毕业也出国,一道留学生活,可男友刚刚出国两个月就无情地和她分手了,因此,女生便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认为只有自杀才能摆脱失恋的痛苦……

彭主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由此认识到:急诊医生只能挽救人肉体上的伤病,而心理上的“伤病”又有何药可医?现在的急诊易救人的“身命”,难救人的“心命”。他决定想办法帮助女生彻底走出心病的阴霾,要根治她心上的“伤病”。于是,彭主任为女生请来了一位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治疗,女生终于彻底从失恋的情感桎梏中解脱出来,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从这个特殊的病例中彭主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急诊医生,以前仅仅是救助了病人的身体,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有些患者需要更深层次的心理救助,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否则,急诊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物力、财力抢救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仍会因患者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而毁于一旦,甚至出现无法弥补的遗憾。

因此,彭国球主任萌发了去研修医学心理学的念头,当一名心理医生,治病先治“根”,救人先救“心”。医生既要救人“身命”,也要救人“心命”。从此,彭主任又与医学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

保健优于治疗,

补“短”重于扬“长”

2001年,彭国球从中科院心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后,先后又通过了首批国家和军队的心理医生资格考试,并创建了三四医院的精神卫生与心理门诊,兼职挑起了心身医学科的大梁。

“我决定研修并兼职投身临床心理学,虽然自己要学的东西多了,工作也更忙碌更辛苦了,但能更好地全面掌握医学的三种武器:‘药物、语言和手术刀’,这样,患者无论是肉体的伤病,还是心理的伤病,我都能予以帮助。”彭主任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这时的彭主任正在急救医学和心理治疗这两个园地辛勤耕耘,他无论是作为科室行政领导,还是学科带头人,都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然而,正当彭国球大展身手的时候,2005年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调他到中央军委机关门诊部当主任,从事专职干部保健工作。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到新的岗位报到上班了。“如果说爱一行干一行是军人的幸运,那干一行爱一行就应是军人的使命。”

自2005年以来,彭主任一直负责八一大楼门诊部的医疗保健工作,为中央军委办公厅干部战士和离退休老将军老干部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在八一大楼的军委和总部首长提供医疗急救服务。他曾多次组织对突发疾病的老干部和首长进行抢救,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赞誉。在此期间,彭主任还先后20余次参加全国“两会”、国家和军队重大外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并担任负责人。他成功抢救的病案被选为中央保健局教学病例。因成绩斐然、贡献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中共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中央军事委员会保健委员会先后两次授予他“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又荣获“总医院建院60周年突出贡献奖”。彭主任还创造性地提出“人生健康法则”和“人体健康九大营养素”等新的学术观点,为我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理论创新。缘于这些新的学术成就和广受欢迎的健康宣教,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连续多年授予他“优秀科普专家”,2012年又获“全国优秀科普名家”等荣誉。

作为一名资深的临床医疗保健心理医生,彭主任在采访别向记者阐释: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健康账户,长大成人后独立生活时,父母已经给这个专属的健康账户存入了一笔固定的基数。往后的每天每时每事,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和这个账户打交道,是往自己的健康账户里存“钱”,还是从自己的健康账户里取“钱”?这主要是由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人的健康状态是由身体最差的器官的功能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由最强的器官的功能状态所决定。所以,对于个人保健来说,预防优于治疗,补“短”重于扬“长”。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个人健康的维护在人生每一阶段都必须十分重视,并要极其认真对待。每个人都要树立“保持健康是人生第一责任,保持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务”的理念,因为健康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我们的家庭,属于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属于我们的单位和祖国。

彭主任继续说,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建立起自己应知必知的有关医学保健养生防病的知识结构,培养甄别健康信息的一般能力,并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让自己具有科学实用的养生之道、保健之法、强身之术、防病之器。

心理学不仅惠泽患者,

更能服务社会大众

从1997年起至今,彭主任帮助了数以千计的人摆脱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痛苦。谈及他从医的职业生涯中横跨的几个学科时,谈得最多的还是他非常钟爱的心身医学。

据记者了解,心身医学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其广义的概念是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其含义非常广泛,是当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兴学科之一。

在采访中彭主任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显著加快,加之市场经济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理、诚信信仰缺失,人口独生子女化、城市化、老龄化等因素,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人际关系更加紧张,人们普遍感觉自身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更多、更大的压力,感觉活得很累,普遍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呈现井喷之势。因心理不健康引发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说,人可以在不增加外在物质条件和不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心理,感知更多的快乐幸福,使生活更加美好。这正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需要的一种社会心理共识。

彭主任在日常工作之余,潜心钻研学术,发表了很多医疗、心理保健方面的文章。他提出了个人养生保健“七、八、九、十”的理念和观点。“七”是为人处事七和原则: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单位和顺、人际和气、邻里和善、家庭和睦、个人和美;“八”是健康法则: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远离淫毒、避免伤害、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早防早治;“九”是健康九大营养:空气、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植物营养素;“十”是健康管理十大要点:饮食与体重,运动与休闲,睡眠与情绪,血压与血脂,血糖与尿酸。

此外,彭国球主任还提出了“和美人生学”。他认为和美的人生并不注重强调职位的高低、业绩的大小、财富的多寡,更注重强调自己内心的平和、中和、内和外顺;不注重强调一时,更注重强调一生;不注重强调有多少人生辉煌,更注重强调减少或不留人生遗憾;特别强调的是对和谐社会的贡献和个人快乐幸福的体验。人要“成功”,需要许多主观客观条件和机遇;所以,任何社会和时代都总是只有少数人“成功”了,多数人是平凡普通的;而人要“和美”,则更多的只需要主观的修为,社会中大多数人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就都能达到,“和美”的人可以成为社会的主体。“成功”的人未必幸福快乐,“和美”的人则一定是快乐幸福的。

推广普及和美人生学和积极心理学,发展好心身医学,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痛苦焦虑的患者,还能缓解很多家庭和社会矛盾,解决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服务社会大众。

采访中记者偶然了解到,彭主任的家乡正是曾经走出过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的故乡――湖南望城。“雷锋精神激励鼓舞着千千万万人成长进步,我也是其中之一。雷锋无私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彭主任谦逊地说,“我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医生。我相信,常怀感恩心,爱心就常在,好运就常在,快乐就常在。”

专家简介

健康养生膳食论文 篇六

题目: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研究

食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疗由食养发展而来。食养起源于远古时期,火的使用为食养创造了条件。陶器的发明和酒的出现为食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烹饪的出现直接催生了食养萌芽。食疗是中医的瑰宝,是我们古代医疗实践者们智慧的结晶。食疗在我国的使用和推广少说也有三千年的历史,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疗和功能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古代的食疗理法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无疑将对现代食疗事业的发展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以下是一篇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希望能帮助你进行该方面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中医食疗;中医理论;临床应用

中医食疗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食物配合药物,以食物之力助药威,实施养生保健。中医食疗可以被称之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有资料显示,被验证为有效的药食秘方约为30万个,中医食疗被医学界誉为“药理学原始资料”其不但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且也为生命科学的进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中医科行保健咨询者共计56例为研究对象,在此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区间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从咨询者体质分型上来讲,详细为:阳虚15例,阴虚13例,痰湿10例,气虚18例。另取同期同数量年龄,性别比例相似的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

方法:对照组行科学化饮食,以此为基础,保健组行中医食疗,阳虚体质者在日常食谱中增加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为:羊肉,生姜,当归,料酒,食盐,旺火将羊肉焯熟后,放入其余材料,文火慢炖。阴虚体质者加食蜂蜜蒸百合:将蜂蜜和百合拌匀,上屉蒸软,含食,片刻嚼服。痰湿体质者使用冬瓜山药汤:将冬瓜与山药放入锅内文火慢炖,经调味后可食用。气虚者食用山药粥:山药与大米共同烹煮,煮熟即成。

观察标准:上述食谱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调查受试者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人数。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血脂异常者1例,血压异常者3例,无血糖异常情况,总不良指标率为,对照组血脂异常者8例,血压异常者5例,血糖异常者2例,总不良指标率为,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医食疗理论。

(1)食药合一:食药一体观涵盖药食同功,同理和同源。所谓同功,主要指的是食物除了具备营养价值外,也具备药用价值,例如酸性药物或者食品会先进入肝脏,对其发挥相关影响和作用。同源指的是:食物和药物都来自大自然,食物即可果腹,也可治疗疾病,医药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药食同理则指的是食疗和药物疗法使用方式相同。

(2)天人相应:《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为有机联系整体,人的一切活动和自然存在密切关联性,大自然的变化对于人的生理病理活动存在相应影响。由此能够看出,人类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实施保健。

(3)辨证施膳。中医的诊断方式为:望闻问切。将疾病病因,病机经络变化等最为基础性理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全面判断症候种类,结合具体结果,实施相关措施,在本次研究中,将来院咨询者依照体质进行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合适膳食,半年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指标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这在根本上证明,使用中医膳食,能够全面增强患者体质,降低不良指标率。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其为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黄帝内经》在对辨证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必须辨别其为阳症还是阴症,表位属表还是属里。疾病的温寒性差异,谨慎施药,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药攻食补:药物性味存在偏差,且多具备毒性,作用刚烈,通常用于攻邪。食物性味偏小,无毒副作用。通常用来补气,强壮身体。虽说上文提及“药食一体”但从细节上来讲,两者依然存在差异。所谓邪气,主要指的是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细菌,高温等。正气也被称之为精气。主要指的是人体各种精华物质和机能活动与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食疗的相关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以往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发展,当前人们的主流意识为“崇上绿色,回归自然”,这种观念已经被当前多数国家作为研究重点。使用天然化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对疾病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保健的一个发展趋势,并在临床治疗中突显出优势。

(1)种类齐全:《本草纲目》记载药物共计1892种,在此其中常用食物或者药物就达到了518种。在该论典内,着重论述了亦药亦食的药膳种类,且内容相当丰富,结合食疗的最终目的,烹调手法。在继承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制作方式多种多样。按照治疗作用来分,主要包含美容,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等。

(2)辨证施食,以食疗疾:食疗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施膳还是配伍,均以中医药学为基础。有学者认为,只有在“三因”制宜为原则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辨证配膳,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食疗效果,进而体现出中医特色。这里所谓的三因制宜,主要指的是结合患者地利,天时,和疾病具体情况,使用适合的治疗方式,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被看做食疗原则。疾病分阴阳虚实寒热,饮食也存在上述特征,如果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内容加以全面区分,则会家只能怪话只能和病情。张仲景所述《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在辨证施膳过程中强化饮食禁忌的必要性。在进行实际临床治疗的时候,诊治对象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病症特征,饮食治疗法适合发病早期或即将痊愈时,在这些阶段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存在体质偏颇现象,因此在中医理论中,上述时间段为辨证施膳的黄金时间。综上所述,在病变早期或者痊愈末期,进行辨证施膳,可达到以食疗疾,药攻食补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会梅,徐桂华,xxx文。中医食疗的理论与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4:69-71.

[2]张悦悦,许鑫。基于主题词表的亚健康人群食疗知识库设计与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6-14.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6421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6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