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有关诚信论文2500字精选6篇 大学生诚信论文1500字左右

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有关诚信论文2500字精选6篇 大学生诚信论文15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5-21 20:40:32 点击: 来源:yutu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小编燕子为大家收集的6篇大学生诚信论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篇一

关键词:诚信;教育;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91-02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证高等院校的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对高校的学风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对高校中创建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大学校园中师生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 高校学风建设亟待改进

1.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问题

高校的学风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所构成。当前高校中的学风现状是:高校中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现象滋长严重。一方面是学生的学风不正,典型的表现为浮躁,学生学习不踏实,不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毕业论文大量抄袭,个人简历严重造假;考风考纪不端正,课程考试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四六级考试作弊成风。另一方面是教师学术不端,典型的表现为造假。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学术失范、违规、违纪、甚至于违法,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伪造研究人员、篡改编造实验数据等等。

1.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的不良思想和省会的某些不正之风有严重滋长并向高校等教育战线蔓延的苗头,徇私枉法、钱权交易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停的刺激着高校这片纯洁的伊甸园。

(2)个人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青年教师们的晋升欲望也促进了个人在面临诱惑时的不冷静和面对功名利益时的浮躁。

1.3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考验严峻

优良学风是通过学生所具备优良的考风考纪体现出来的,而良好考风考纪是由教师的教风保证出来的。没有好的考风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在教师、学生双面因素的情况下,高校的学分建设面临着建设人群广、建设难度大、相关体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处理依据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

2 “以诚实守信为荣”应时而生

2.1 “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提出背景

诚信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片面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强调专业和职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学生循着专业或职业的需求的轨道发展成为片面的“经济人”和“职业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重要的德育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德育教育的核心“诚信教育”自然也就日渐式微。高校中伪造成绩简历、论文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高校也采取了比较激进的做法,如考试作弊一经查证立即开除,学术造假一经发现解除聘用合同,但是随即而来的学生、教师与学校对簿公堂,以及高校学风并未根本改善等问题也暴露出来。高校学风建设进入了瓶颈期。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价值道德导向,建立了一个道德标准,特别是以“诚实守信为荣”,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2 “以诚实守信为荣”的内容

“以诚实守信为荣”是“八荣八耻”的其中一部分。“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全文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3 “以诚实守信为荣”的特点

“八荣八耻”明确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的正确的关系准则。其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特别指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突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赞美言行一致、讲究诚信的人,褒扬遵纪守法、勤奋钻研的人。

2.4 “以诚实守信为荣”的功能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 “以诚实守信为荣”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

由“八荣八耻”中“以诚实守信为荣”,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3.1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强调知行合一

我们目前在强调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应注重引导其从“政治人”像“社会人”转变,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德育水平,注重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实事做起,不要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把培养“诚实守信”的合格公民作为基本立足点,引导增强其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既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更注重对社会对他人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诚信做人,知行合一。

3.2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3.2.1 引进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教师

江泽民同志1994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当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干部,配备到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岗位上来。”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前线阵地的高校,更是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这样才能为建设和谐校园,为高校校风学风建设做出实际贡献。

3.2.2 加强现有教师的道德自律

我们要加强现有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自律意识,严守职业道德,树立正气,讲究诚信,忠于真理,严谨治学,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高校教师要将修身正己、自我约束作为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的基础。只有这样,才是新世纪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热切期望。

3.3 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制度约束、监督力度

3.3.1 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约束力度

我们要克服在教学和科研中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加大监督制度制约的力度,对违反考风考纪和学术道德缺失的曝光和惩治采用分级制度,从批评教育到在评奖和晋升中可采用一票否决制,从行政处分到解除聘用等处理充分细化。高校要在处理时,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法可循。

3.3.2 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监督力度

高校需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机构,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动员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健全机制,责任到人,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对于处在关键位置的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需要资源整合、良好配合,在对大学生学习考试就业等多方面做好引导和教育作用,对教师组织学习提高,组织自查自纠。在监督过程中还应注意人性化,重点不在查处、处罚,而在于怎么将不端不良行为扼杀控制在“摇篮”中,这才是监督的最佳效果。

3.4 发挥高校学风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提高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

高校在建立各级监督机构的基础上,还应建立高校学风建设委员会,让它成为高校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学风建设的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在大批学术打假大家的领导下,在大批诚信标兵的拥护中,在广大高校推广良好的学风,倡导严谨治学,推崇实事求是,坚持民主务实。

高校学风建设是关系教育质量的大事,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各种思想与文化也大量涌入国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把握住时代潮流的同时,充分地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精神和内涵融入到我们的学风建设中,提高学风建设的高度,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大力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5-27.

[2]韦文学。国外高校德育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6,(5):87.

[3]陈胜国。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稳定[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6,(7):58.

大学生诚信论文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了,这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人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富国兴邦的主力军,他们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贯穿他的整个成长过程,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了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引发的无序竞争条件下,“投机得利,诚信吃亏”的不正常现象对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造成无穷贻害,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混乱,行为失范。因此,在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亚需的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诚信,意即言必信,行必果,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尺度,还考验着人们以经济需要为目的的诚实守信的能力。

一、教育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守信用观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改革,而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某些方面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暂时出现了与法制建设相背离的东西和盲区。比如,在经济领域人们忘记了商业活动的诚信原则,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撅;在政府机构,有的部门和官员丧失了“公仆”观念,,腐败严重;在教育领域,考试舞弊,学术腐败。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是由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原因和现状引起的,并很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还存在一定偏差,很多时候不能用理性的头脑来分析事物,会误导他们从而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了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由中学教育到大学是人生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诚信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还没有独立科学的判断决策能力,很容易被误导,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比如,为学不诚,考试舞弊;学生欠费和不按时交费;欺骗家长、同学、老师;毕业生违约;甚至有的大学生名利思想严重,为了扬名、捞取实惠,不惜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等。当前,国家对高校实施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可见,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前提,是一种依靠人们的信用作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将成为大学生跨人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而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让银行放心。就我校而言,如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信用度,打消银行的担心、顾虑,保证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措施能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对学校发展以及困难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持续贯彻执行。因此,高校理应利用“两课”教育,人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教育的各个阶段,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

二、诚信教育需在多方面持续开展

首先,诚信原则是一个法学范畴。在法律范围内讲信用问题同履行契约、合同是一回事。履行合同诚信至上,诚信原则是民商事法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合同。在我们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向法制化、制度化转变,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合同密切相关,如不讲诚信势必遭到法律的制裁,要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

其次,诚信原则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原则。在当今经济领域的各种活动、合作交流越来越需要坚持诚信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交易者遵守信用,既是对交易对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今年9月19日举行的“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强烈呼吁”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失信者得不到应有惩罚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大学生持久地开展信用教育高校责无旁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有“诚信”这个在规范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使得大学生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再次,诚信原则又是社会学、伦理学的范畴。人总是要过社会生活的,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存环境,主要靠他的道德水准,诚实守约能力。个人交往中的不诚实、不守信用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漠。可以说,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我们国家已经加人WTO,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与国际接轨,都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现在的大学生必将是我们国家向国际化迈进的推动者、实践者。如果他们的道德水准低下、信用沦丧、行为失范,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良性发展,就会葬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夙愿。“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诚信”的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光大。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践行,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全面提高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诚信原则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要。在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开始择业、就业,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可是,由于诚实守信观念相对淡漠,并没有把培养’‘诚信”的品德当作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既看重大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但更看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程度。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不讲“诚信”就不是合格的毕业生,更不是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烙守诚信,将在社会上纵马弛骋;丧失诚信,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现在国家鼓励人们信贷消费,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信贷消费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更新消费观念。比如:贷款上学,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信用,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造成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找工作上的极大困难。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消费品贷款、创业贷款、各种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步难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篇三

【关健词】大学生;信用档案;社会信监控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51-2

为人之道,诚信为本。诚信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成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昌盛、兴旺,才能在生存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在金钱和利益的驱动下,有人却丢弃了社会诚信,在社会交往中不讲信用。受其影响,高校学生中也出现了不诚实、不守信的现象。高校管理部门一方面采用了各种各种方法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规范大学生的诚实守信行为,取得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在高校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对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的失信现象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多数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但由于种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失信和不诚实的现象。

一是在学业中的表现。

首先是考试舞弊。有些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可以轻松渡过,放松了学习,等到考试来临,才知道大学学习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学业。为了取得学历、学位,有的大学生想方设法在考试中搞夹带、传条子,希望考试过关。

其次是抄袭、买卖论文。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是取得文凭、学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毕业前夕,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边忙着求职,一边准备毕业考试,撰写毕业论文就成了一件烦心的事情。为了“省心、省时”,一些大学生剽窃他人成果,更有甚者竟拿钱直接购买毕业论文。据2004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长沙某些高校每当应届毕业生交论文的日子,高校内论文买卖生意十分火暴,求购者只需注明校名、姓名、联系方式、论文内容和字数等要求,就可以向出售者订购。

二是受经济利益诱惑时的表现。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各种各样的考试应运而生。有些不学无术之人,为了在竞争中享有更好的机遇,不惜以重金请大学生代考。为谋一时之利,有的大学生放弃了诚信做人的基本原则,替人代考。

三是在就业市场中的表现:

首先是虚拟简历。市场经济把人力资源推向市场,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广泛的择业空间。有的大学生为了被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虚拟学习成绩、获奖材料。

其次是多头签约。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为个人提供了适合自己专长的发展平台。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守信用,与多个用人单位重复签约。这种行为不仅给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任用和培训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是在申请贷款或困难补助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骗取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国家为了使贫困考生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制定了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各高校也努力提供各种补助以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学生为骗取助学贷款、困难补助而谎报家庭收入或提供虚假证明。

其次是欠贷不还。有的贫困学生在大学阶段享受了贷款助学待遇,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却不提供真实的工作单位,恶意拖欠贷款,造成金融部门因助学贷款得不到正常回收,而不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助学资金,使后续学生无法享受助学贷款。

大学生诚信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诚信度的提升除了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之外,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遏制大学生失信现象的发生率。

二、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利用

诚信档案是由管理部门公正记录被管理者诚实守信,依法签约,认真履约的材料总汇。诚信档案包括银行信誉记录、纳税信用记录、劳动用工合格记录、企业经营规范记录、行为达标记录、其他记录。现有大学生档案主要记录的是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政治思想表现,而忽略了个人诚信方面的记载。从大学生的种种失信现象看,高校在注重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同时应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这对监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提高社会诚信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立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和社会外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调。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记录制度,为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立提供信息。利用记录表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诚信行为的有关表现,进行跟踪管理。记录表内容可依据学校财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以及学生所在院(系)提供的各项诚信表现进行登记。以学年为单位对学生的信用进行评议,作出学生个人信用鉴定,为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立提供信息依据。学校可以利用学生个人信用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学生轻者提出批评教育,对严重失信学生给予处罚。

制定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学校不仅应该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方面制定出各种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守信行为及失信行为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让诚实守信者得到表彰,失信者受到相应的批评、教育和惩处

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为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与查询提供条件。高校不仅要做好传统的人事档案记录,同时也应做好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记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把分散在学校各部门的学生个人信用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并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管理系统,为社会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方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信用度的了解和查询。据200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东北师大在12月6日洽谈会现场推出了“诚信认证”的举措,将2004届毕业生的成绩库、评奖评优结果和计算机过级名单、外语四六级名单、第二学位等相关数据全部带到洽谈会上,供用人单位查询,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对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机制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诚信状况总体是好的,守信群体占社会的主流,绝大多数人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能坚守诚实守信,把诚实守信视为做人的基本标准。但失信者也大有人在。据2003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南少数党政干部成了赖账大户,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20多亿,欠款时间最长的达20年。从社会失信问题的存在及其大学生各种失信表现可以看出,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对社会、高校和个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自律和他律。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就读期间各种失信、舞弊、欺诈行为进行曝光、惩罚,使其在舆论和谴责声中付出代价,而且还应该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让失信者不仅失去助学贷款、评优等资格,并将失信行为记人个人信用档案,将其个人信用档案和人事档案一并带人用人单位,让失信者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的约束制度既能加强大学生自律,又能重视他律。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培养的优秀专业人才还应具备诚实可信的道德品质。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起着提升大学生诚信度的作用。如果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时刻把诚实守信当作自己做人的重要标准,高校会因诚实守信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和影响下,高校的办学效力和对外信誉度将会迅速提高,这对高校的生存、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用。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事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人才的录用不再是分配制度,而是选拔录用制度。德才兼备是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普遍标准。大学生人事档案和信用档案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求职者的才华,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求职者的道德品质,有利于用人单位公平、公正的选拔和任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就业市场的规范运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指标,近年来扩招学生已相继毕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大学生诚信就业不仅有利于就业市场的规范运行,也是就业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离不开个人、企业的共同努力。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需要每个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高校通过诚信教育,建立信用档案来监控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社会正气的弘扬。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对社会风气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大学生年轻,文化水平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业完成之后将步人社会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所学之长。他们既能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作贡献,还能以自己的观念、行为影响和改变其他社会人群,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提升。

社会失信现状与社会信用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使失信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扼制。为了提高个人信用度,深圳已建立起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记录。该系统主要面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贷款、信用卡业务的个人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有“污点”者将难以贷款,有效提高了金融贷款的信用程度。为了尽快提高社会信用度,全社会应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把每一个人的学历、就业、纳税、贷款及按揭等能反映个人信用行为的情况纳人个人信用档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诚实守信者提供机会,更多地开发对诚实守信者的优质服务,让失信者在社会中得不到市场,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使每个人把自己的信用作为人生的重要价值来运用,时刻经营好自己的信用。

总之,在高校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对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诚信予以证明,是高校管理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拓展管理与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切人点。大学生完成学业将带着个人人事档案、个人信用档案,使用人单位不仅对其个人简历、政治思想表现、在校学习情况、奖励情况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而且对其在校时期的诚信道德表现也有所了解。这既有利用于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也有利于大学生诚实做人,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监控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的信用水平。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0日

大学生诚信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作为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而实施的一种向善、向美的至诚境界,理应得到加强。就高校及全社会而言,当前普遍遭遇诚信危机,使得高校诚信教育的问题更为凸显。

诚信在中国人的道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亦然。《礼记·中庸》写道:“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孟子在《离娄上》中讲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罗曼·罗兰这样形容诚信:“诚信是人间最温柔的枕头[1]。”的确,诚信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深入交流的桥梁,也是成功的垫脚石。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即使你有多大的本事也会被大家所孤立,你的才华也就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所以说诚信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教育状况直接关系整个社会的脉动和发展方向。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诚信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乏力。目前,关于大学生诚信建设的专门制度屈指可数。部分高校按照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明礼诚信”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五条“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的要求制定的有关诚信的行为规范都是非制度化的,它们并不能归属于大学生诚信制度, 所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制度是当务之急。所谓科学合理,一方面指这种诚信制度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大学生诚信制度必须具有针对性,如针对大学生在学术、就业、贷款等诚信危机表现最为突出的方面制定,不能模糊泛化。另一方面,要实现制度的人文性,体现学校育人重于惩罚的特色。做到反面 “堵塞”,正面 “疏导”;激励为主,惩罚为辅。

(2)诚信退化,大学生对诚信教育认同感弱。经济生活层面的失信及不诚信行为也严重地影响到在校生的诚信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访谈时强调指出:“诚信滑坡的实际问题比报道的要严重得多……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已经不是滑坡,而是快要消失了。”[2]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也说“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素质就是诚实正直”。[3]

(3)高等教育领域诚信缺失严重,学校内部管理不到位,忽视自身形象力和引导力的提升。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也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学业不诚信(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篡改成绩单、剽窃论文等);经济行为不诚信(如恶意拖欠学费、故意欠贷不还等);日常行为不诚信(如说假话、伪造证件、充当“”赚取利益、恋爱动机不诚);网络道德虚拟;制造虚假履历、虚假包装;合同契约观念不强,就业过程中随便违约等。[4-7]其中恶意欠费、故意逃贷等失信行为,导致部分高校由于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率超标而被相关商业银行禁贷的事件[8]。

少数高校教师及个别教育主管部门的失信行为(如北大博导涉嫌剽窃著作,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贩卖假文凭等事件),也进一步导致人们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担忧。

因此,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事关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而且事关大学、教育主体、教育管理机构等各当事方的社会声誉,进而关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确立。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失效原因剖析

(1)监督惩罚机制缺失,失信成本低廉,柔性制度不能制约失信行为。当前,我国的法制领域还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及失信惩罚机制。公民诚信体制在国家立法、司法、执法上都没有达到统一。诚信虽然在公民的道德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2)我国传统的诚信教育方法和载体创新不足。诚信教育主张方法多元化、艺术化,而传统教育却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重师长训导,轻自我教育;重群体讲授,轻咨询辅导。

(3)缺乏责任意识和反思能力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内在因素。同时,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侵蚀了高校管理者的诚信信仰。

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薄弱,加之他们对事物的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深刻,很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认作社会本质,从而丧失诚信观念。

当下社会生活中,各领域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如贪污腐败、制假贩假、学术剽窃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引发高校管理中的失信行为,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诚信评价制度和诚信监督机制,但出于就业率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等因素的考虑,高校有时会将涉及诚信违规的材料从毕业生的档案中取出。这种行为虽然照顾到高校和个别毕业生一时的需要,但是给其他大学生造成一种诚信违规无关紧要的印象,不利于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对策

1. 建立针对个人的诚信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及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收集学生在各方面(考试、图书借阅、助学贷款等)的诚信表现,由所在院校统一管理,供就业单位及各金融机构查阅,并将其作为毕业、就业、评奖的重要指标。这样就从制度上约束了大学生的信用风险,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强化其内心认同。

2.加强针对大学生诚信的实践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和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运用广播、板报、专题网站等媒介,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3.构建完善的校园服务体系,杜绝校园管理失信行为

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其校园氛围对大学生品德养成具有渗透性,因而高校自身诚信形象的构建极其重要。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高校要身体力行,严格按照诚信规则办事,杜绝失信行为。高校只有调动各方面力量,协调各种因素,才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诚信氛围的影响,使其情操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以塑造。

总之,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建设,都必须积极深入地研究新时期诚信教育的模式与效果,探索新方法、新举措,为构建文明诚信的和谐校园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3] 原春琳,朱清时。成功的关键在于诚实[n].中国青年报,2001-3-29(3).

[4]熊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手段选择[j].教育评论,2007(3).

[5] 蔡红梅。论大学生诚信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6(4):59.

[6] 谢平。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124.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篇五

一、主题 : 诚信的言行和作风,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二、活动指导思想

1、诚信的言行和作风,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确有实效。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

(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

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

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

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

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

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截止时间:2009年 5月 18日(星期一)上午 12点前交到系办团宣处。

要求:打印、手写均可。

稿件数量:诚信格言每个团支部1条。

3、诚信征文比赛。

由团总支宣传部组织诚信征文比赛活动。征集要求:诚信征文要以“诚信”为主题,写有关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文章要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八百字以上,文体不限,要求原创。(原已参加学院“平安、诚信校园”征文的稿件可直接参评)系部将评选出部分优秀文章给予奖励。

4、开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各班团支部在考试前利用晚点名时间要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请本班班主任到场进行现场的诚信教育。

5、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考试前每个班级都要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每个同学的都要在本班级的承诺书上签名,以加强每个同学对今后考试的诚信承诺,真正增强同学们的诚信观念,用诚信为校园添光彩。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要求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篇六

[关键词]诚信回归;调查;诚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61-01

一、活动目标、活动准备

通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知识,明确诚信内容及意义,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分析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袋,使学生对自己的“诚信度”有一定的评判能力。

情感培养: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讲诚信的重要,失信的危害,体验诚信情感,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能力。使学生崇尚“诚信”,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设计理念:由于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不如法律那么强大,因此学校通过建立学生诚信记录机制,将学生的不诚信记入个人的诚信档案来增强学生自律性的做法是一种尝试。其最终目标是让诚信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自发地去讲诚信,树立讲诚信是符合自己人格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的观念。这种用打分的办法来评判学生的诚信度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该主题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统计等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学习结论的开放性。

活动对象:闫屯中学全体学生。

活动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 :1.设计调查问卷表;2.发动全体同学都参与诚信故事、格言收集。搜集同学中的诚信故事,排练小品、准备幻灯片、动画等;3.准备采访录像;4.将自己对“什么是诚信”的理解写成文字材料;5.摘录有关“诚信”的广告词、宣传标语、口号;6.制订班级“诚信公约”。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社会诚信状况。

针对目前社会上“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指责声,学校优化德育外部条件,创新德育方法,设计生活化的德育调查活动,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诚信课题让学生参与,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开展社会诚信事例调查活动。各班围绕诚信主题设计调查问卷,把学生分为调查小组,每组调查一个内容,并做好记录。其次,开展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原因调查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通过书报资料、网上资料寻找原因。另一组通过走访校长、家长进行原因考证,填写调查记录表。最后整合汇总调查结果,撰写报告,得出小组调查结论。在调查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失信现象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道德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着人际和谐、事业成败乃至民族兴衰,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二阶段:开展“让诚信回归”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开展“让诚信回归”主题班会活动汇报调查结果:调查小组用多媒体展示结果。有讲诚信感人事例的文本资料,也有实地调查的数据统计图;表演情景剧: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迟到》校园情景剧。创设诚信道德情景:设置集体活动中的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现场参与角色,体验诚信情感;开展诚信问题大辩论:讨论的主要题目是“诚信的好坏对社会风气有什么影响?”“怎样减少身边不诚信事件的发生,怎样以调查到的诚信感人事例为榜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辩论使学生崇尚“诚信”,远离欺诈、作弊,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其次,进行诚信知识讲座。请校长、德育专家或政治教师讲解诚信知识,师生共同学习诚信定义和失信的危害。题目有《青少年诚信教育问题》《诚信――道德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有“社会风气使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群体行为之间互相有影响、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等方面。

第三阶段:1.开展让诚信回归校园活动,收集推广人际交往中坚持诚信准则的好方法:(1)查阅资料;(2)网上收集;(3)咨询老师。2.开展中学生讲诚信宣传活动:(1)通过晨会、班会进行宣传;(2)办一期讲诚信的专题板报,展示诚信感人事例带来的社会文明;(3)在校园宣传栏上开设讲诚信专栏,宣传讲诚信的方法;(4)开展“让诚信回到身边”金点子评比活动;在考试、错误改正、捡到财物等方面,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动全校同学参与诚信故事、格言收集和校园诚信的调查,制定诚信公约贴在班内用于警示,通过诚信道德实践活动,使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形成坚定的诚信道德信念,实现礼于外,诚于内的活动目标。

三、活动评价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袋:学校选定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机构、给出评价标准、制作“学生诚信评价量表”,由任课教师随堂记录。记录过程会使学生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及社会现象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7289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7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