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初高中数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精选11篇

初高中数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精选11篇

更新时间:2024-05-26 03:32:33 点击: 来源:yutu

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午夜给家人们整编的11篇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一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差异;衔接

很多数学教师发现高一新生有着很好的求知欲和学好高中数学的强烈愿望。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就感到高中数学晦涩抽象;在解题时磕磕碰碰,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学习信心逐渐消失。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了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和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数学的不衔接问题和可能的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不衔接

把初、高中的《课程标准》进行对照,不难发现:初中数学内容少且直观具体;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抽象理论。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初中数学教材删减了一些内容,降低了难度和广度。例如,把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等部分留到高一阶段。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也做了调整,降低难度。但受高考的影响,高中数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并没有降低。可以说,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同时,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直观性强,对每一概念配备了足够的例题与习题。相比较之下,高中数学的概念抽象,侧重培养抽象逻辑空间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2.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教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内容少且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都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在侧重测试基础知识的中考数学的指挥棒下,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取得高分,常机械地反复练习达到熟记题型,结果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高考数学则是侧重考查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高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种差异性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举一反三。例如,很多的高一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课下穷于应付作业,对难题没深入钻研,喜欢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遇到问题不去分析思考,而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因此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不会科学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所以,高一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而课后不会做题,或者作业会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好。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迁移

初、高中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所以,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找准衔接点。而且要以“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能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2.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妨打破模块之间的先后顺序。例如,可以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作为衔接内容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做好初高中数学的知识衔接,而且可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因为初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存在断层,所以有必要做好衔接的补充教学。在高中起始阶段,需要引领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例如:常用的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方程与方程组、一次分式函数、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中点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间的关系等。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对该学科的兴趣使得不少学生畏惧数学。因此,教师要着力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疑,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许多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课堂显得密度大,教学进度快。机械照搬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提问,因为只有经过分析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去做课后反思,章节反思,解题反思来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去总结和归纳,复习和巩固。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潜能。

总之,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起始阶段,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让“初高中衔接教学”更好地为高一新生铺设一条成功的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二

关键词:方法 变化 适应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转变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数,映射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困惑的处境中。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对各类型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难度加大,灵活性加大,课时(尤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各种类型题练的时间相对减少,以及巩固强化难度加大。这也使得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最终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在讲解中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尤其高中里面的“探究”“想一想”等,在有兴趣的同时加大了逻辑思维难度。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函数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具体性质问题。函数值域的求解,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减负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反复演练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难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并加深。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等。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理解对应的唯一性,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自我演练,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切入,并接受。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概念、公式定理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方法,一般均可对号入座解题并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学习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在把知识及应用形式和题型,方法讲全讲细的同时,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加强理解,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有的学生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为搞好衔接打基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将学法指导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判、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定期交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的习惯,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个性化语言,永久地记忆在脑海中,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三

一、知识的衔接

初中现行数学教材是北师大版,而高中现行数学教材是苏教版,这两种教材的体系不同,在知识方面有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1.多项式方面的要求

初中已学内容为多项式概念、多项式的加减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另外,初中主要研究四次以下的多项式。

高中在研究函数、求导、解方程、解不等式,用赋值法求值等问题时均涉及较高层次的多项式运算。在具体运算中,需要增加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2.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学过公式法(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但因式分解仅限于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而没有学习十字相乘法,这使得许多学生对用十字相乘法就能得知方程根的问题,仍然要用公式法或配方法去解。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初中教材上没有这个定理,有的初中老师补充过,也有许多初中老师没有补充,但高中在解决有关“三个二次”问题时,却经常要用。

4.分式和二次根式

这部分内容虽然在初中时有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对学生的训练不够,尤其是面对繁分式,高一新生大多不知所措。

5.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与圆

三角形的四心,圆的内接四边形等,虽然这些内容很快就能介绍给学生,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会往这个方向上去思考,所以也必须衔接。

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有的使高一学生无法解决高中阶段必须能解决的问题,有的增加了学生解决基础问题的难度,增加了出错的机会。

二、能力的衔接

现行的初中教材虽有它的长处,但是与传统教材相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要求降低,致使初中毕业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念的理解能力、问题的等价转化能力、分类讨论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等都没有达到高一学习的基础要求,致使学生在进入高一时数学学习上感觉困难重重。也使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上有更大的阻力。

分析:本题一般是作为课后作业出现的,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2)对于答案的给出形式不能以集合的形式给出,思维的严谨性也有待加强。

三、解决的办法

1.针对学生知识上的脱节,建议在开学初应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具体安排可以是:将高一教材内容与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在高一开学初组织下列内容的教学:

(1)多项式内容的教学,重点补充介绍多项式的几个公式。

(2)分式和根式的拓展延伸教学,尤其是对学生的繁分式的化简运算进行适当的教学和训练。

(3)关于方程:可以分为若干课时,先复习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间对含字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简单的一元三次方程以及方程组作适当的补充和介绍;第二课时可以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进行系统的教学;第三课时可以对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教学;第四课时可以对高一的新内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

(4)简单介绍三角形的四心及其性质,圆的性质。

(5)安排化归、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实行教学案一体化的形式,以增加教学容量。

2.针对学生的能力现状,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降低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低起点,小坡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高中学习的过程,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精讲多练,多一些作业的点评,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和区别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后再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2)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抓主要矛盾,让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不要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深挖洞,不要用一些文字游戏的问题来给学生设圈套,以免让它们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四

【关键词】导学案 初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

一、要点紧密联系,在初中的基础上渗透高中教学

导学案的构造板块清楚明了,其中包含了自学目标、知识要点、归纳反思、预习自测、知识巩固等等。每一个板块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都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每一个板块各司其职,共同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疑难杂症。在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上,导学案也发挥了自身的强大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批学习资料应运而生,顺应知识时代的潮流,学习资料的涌现成为必然。但太多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完全找不到重y点,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学生刚进入高一,看到繁多的数学资料,令学生头疼,里面的要点要么过于简单,纯属初中知识;要么太难,学生看不懂,完全脱离了初中数学。这些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而导学案的出现,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均衡的问题。

比如说,翻开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导学案资料,仔细看一下编写的要点,不难发现,这些要点基本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入高中的新知识,联系紧密,具有高度连贯性。对于函数学习的那一章,导学案上的要点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个要点为: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导学案上的这个要点,前半句话的表达重点是“解析式”三个字,而后半句的重点在“定义域”上,解析式是初中时代学生经常接触的问题,初中时候的数学考试动不动就是让学生求解析式,而定义域则是高一学生需要新学习的知识。通过解析式求出定义域,加强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导学案的要点指出正符合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要求,推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进展。

要点紧密联系,在初中的基础上渗透高中知识。这是导学案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大特征,导学案开门见山地指出要点,又不缺乏对初中知识的巩固和再现,完美地诠释了数学是一门具有高连贯性的学科特征。

二、归纳反思清晰,初高中知识并举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归纳和反思的过程,导学案中涉及到的归纳反思,具有独特性。每一个归纳反思点,都加入了很多的知识,其中有初中阶段的知识,也有高中的新内容。归纳令学生的思维清楚,不会紊乱。反思让学生懂得回顾,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思想和内涵。导学案中加入归纳反思这一板块,并不多余,它有规律可循。最重要的是,导学案归纳反思中将初高中数学教学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

举个例子,还是关于函数学习的。函数学习中,归纳反思里提出:学生要通过函数解析式正确做出函数的图像,利用描点法做出准确的函数图。提示学生注意定义域和解析式特征。所有读过初中的学生都知道,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是初中数学中常常涉及的问题,这在数学学习中已然司空见惯。导学案的归纳反思里着重强调了函数图像的画法,其实,简单的函数图像初中生都能画,但是导学案把初中学习中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反思,中间加入高中的描点法,而这个描点法就是解析式对函数图像的形成途径。导学案这一归纳反思板块,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

归纳反思清晰,初高中知识并举。导学案的归纳反思板块,结合了高中数学教科书大纲,并在初中简单的知识中赋予了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学习,这是广大编写数学资料者可以学习的地方,它的意义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连贯性。

三、自学目标明确,强化初中知识,导入高中新理念

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数学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使学生有意预习也无从下手。但不是所有的自学目标都能让学生接受,如果翻开一本数学资料,学生看到的自学目标里都是一些难懂的文字或是占了三分之二的新内容,那么,可能学生连预习的心情都没了。可见,关于自学目标的设置,在数学学习中显得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展情况。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这个问题上来看,由于初中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思维和思想还不能真正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再说,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学习本来就大相径庭。高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要求,比初中超出太多。由此可见,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理应渗透到数学资料的每一个板块。当然,自学目标也在其中。导学案自学目标板块中,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高一学习集合的那一章自学目标中,就明确地展示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这一鲜明的特性。其中的一个自学目标为:数轴在集合中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里没有直接点明数轴在学习集合中的重要性,但是导学案对学生的自学目标提示中,就清楚地提出了这一点。

自学目标明确,强化初中知识,导入高中新理念。导学案的这一优势,就在于它了解广大学子的心声,以儒家温故而知新为原则,在初中的知识框架体系里,加上高中新理念,二者统一战线,相互促成,锦上添花。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五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教学衔接

一、研究背景:

由于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初中教材进行了大量的削减,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了弱化。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人类对于二次函数的研究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前480年,古巴比伦人和中国人已经使用配方法求得了二次方程的正根。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提出了一种更抽象的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笈多是第一位懂得用使用代数方程的人,它同时容许有正负数的根。

二、理论依据: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从中学数学教材中看,二次函数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数学思想如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等均可利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进行展现。进入高中以后,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编写并完善高一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校本教材。引申初中已学过而高中常用的关于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并体现此知识在解题中的数学思想。突破二次函数部分在初中难学而高中易错的数学思维,并展示此思维在解题中的发生过程。

四、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依附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和校本资源,并在不断开发、完善中建设新的信息技术资源,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方针,扎扎实实地展开教学研究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科学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比较法、分析法、教学案例研究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等。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学习和解读,通过对学校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学生对二次函数及其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行课改模式下的初中毕业生,在数学上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空间观念、几何应变能力、空间观念、合情推理能力,但同时在数学运算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现在的初中毕业生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个性张扬,上课能够主动思考,提出较多问题;自主性较强,理解、应用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较快,自学能力较强。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高一新生关于二次函数等相关内容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编写出关于二次函数内容的衔接教材讲义和校本教材,通过实际应用,不断调整校本教材内容,使之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新一轮高一衔接教材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初高中衔接内容在二次函数部分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公开课、研讨课、专题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在二次函数应用方面的情况,研究二次函数衔接教材应用的成果。

通过二次函数衔接内容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应用,指导校本教材的研究和编写的进步,同时,进一步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五、研究内容:

1.从中考看二次函数:

纵观历届中考对二次函数的考察,反复出现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二次函数的定义式问题,解析式问题,求参数,图像问题,图像平移问题;

(2)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问题;

(3)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以及二次函数和直线相交问题,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2.从高三复习看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解析式,二是图像特征。从解析式出发,可以进行纯粹的代数推理,这种代数推理、论证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从图像特征出发,可以实现数与形的自然结合。

通过对二次函数知识的教学发现,二次函数知识内容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是一个有着浓厚生活趣味的数学学科知识,二次函数习题有很多内容都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在进行思维能 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抓住二次函数与生活性问题的有效联系,设置出与生活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内在能动性得到有效促动,使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要求。

六、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推进了校本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应用。通过研究,教师对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究。通过学习,对初中的数学知识点与高中数学知识应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平。

七、思考与反思:

我们不仅要对二次函数部分衔接教材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其成果泛泛而谈,整体分析者居多,而在许多具体知识点的衔接研究上则存在着一些不足。正因为如此,对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衔接问题----如二次函数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的整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黎伏献。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W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9)

[2]彭林。 实现从“变量说”到“对应说”的跨越――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函数概念教学[J]. 数学通讯。 2011(12)

[3]古勇。 浅谈初高中函数单调性的衔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08)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六

关键词:教学衔接;顺畅;初高中地理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初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的客观差异

相对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无论在知识,还是学生能力上都客观存在两个大的台阶。初中地理知识侧重地理现象、地理名称等大量记忆性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构成侧重解决地理的规律、原理、地理事物、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注重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研究与学习,教材编排上体现了现代地理科学的精华,学科体系严谨,这一客观差异使初高中地理在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跨度。高中地理对学生能力要求与初中阶段有很大不同与提高。初中地理主要了解地理现象、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分布等地理表象,较少或基本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分析,能力要求侧重学生的记忆力与观察力。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在明析地理事实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对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2.课程设置造成地理教学的客观“断层”

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可谓几经兴废。初中地理只在初一、初二开设,初三不再开设地理课程;高中地理是高一开设必修课,高二高三则只在文科班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直接造成近一年的地理教学“断层”及学生学习连贯性的断档,人为拔高了初高中阶段的台阶,客观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跨度与难度。而同步的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设计并未将这一问题考虑在内。因此,刚步入高中阶段地理学的学生普遍反映地理原理难懂、规律难记、试题难做、成绩难提高。

3.地理课程尴尬的学科地位

地理学科常被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随着地理被纳入高考,高中地理学科地位有所提高,但初中地理在学校中依然尴尬。尴尬的学科地位直接导致地理师资配备力量薄弱,很多农村学校甚至由非专职教师兼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城市学校多配备专业地理教师,但也存在地理师资储备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尚可,几乎没有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由于副科地位,有的学校地理课时被缩减或为“主科”让路直接被挤占课时。多数学校都面临教学手段陈旧,设施配套差,课外活动和选修课开设少等问题。另外,作为高考科目的地理在重庆却不参加中考,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不重视。因此,多数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一地理学习不适应、困难大等现象尤为突出。

二、针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建议

1.研读课标及教材,做好学科知识衔接

(1)寻求初高中地理衔接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高中自然地理中气候相关内容,在初中阶段同样是重点知识,设置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初中地理气候的学习分为气温、降水、气候三节,对世界气候的分布、气候特征、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分析都有具体要求。而高中自然地理气候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区域气候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气候资料判断一个区域的气候类型”。这部分内容在初高中两阶段有很强的启承关系,也是初高中地理的重要衔接点之一。通过研读人教版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整合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点与联系点,见表1。

(2)适当延伸,做好学科知识衔接。首先,明析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点后,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进行适当延伸。初中地理教师应关心高中教学内容,重难点知识教学应适当拓展,向上延伸;高中地理教师也需了解初中教学内容,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做好旧知复习,向下延伸。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师不应只关注高中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还要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出发,了解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等。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反馈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如讲授“背斜和向斜”时,由于背斜、向斜要借助“地形剖面图”呈现,但不清楚学生对“等高线”、“剖面图”等知识的掌握状况,可以布置绘制地形剖面图作业,以此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实现主动衔接

(1)转变记忆方式,促使有效衔接。记忆是保持知识的重要方式。任何能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实现,初中学生偏重形象思维,主要依靠机械记忆,教材内容也侧重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告诉学生“是什么”“在哪里”。高中教材内容侧重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原因与规律,要求学生能够回答“为什么”“怎么样”,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并能灵活运用规律。高中地理需要改变过去机械性记忆方式,形成意义记忆学习方法,在理解基础上将需要记忆内容或赋予一定意义,或进行联想、比较,或通过想象思维加以记忆。只有理解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其价值,才会真正喜欢地理学科,对地理感兴趣,做到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

(2)形成阅读图表习惯,促使顺畅衔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表是构成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如自然地理中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洋流分布图等,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中体现更为显著,通常先给出某一区域的分布图、统计图、数据表等。初中地理图表内容简单,高中地理图表复杂、抽象,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与技巧,如果学生沿用原来的阅读图表方式,势必会加大地理学习难度,影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注对课本中的图像、插图、图表、注释,教会学生读图表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多看图、会析图的习惯,使衔接教学进展顺利。

3.重视非智力因素,助力初高中衔接

(1)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初高中地理衔接的影响。初中地理要求低,师生压力小,初中教师多会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中地理要求高,师生压力大,但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看,高中也应做好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初中基础上继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升入高中虽然面临课时紧、容量大、难度高等问题,但仍需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也是保证初高中地理教学实现顺畅衔接的直接推手。

(2)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助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又一推手。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可精心设计与预习、复习、巩固学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完成,养成预习、复习习惯;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养成整理笔记习惯;也可对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二次过关,养成整理错题、典型例题的习惯等。同时,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地理课本简单,内容好理解,但地理题难做,地理考试分数低。因此,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烦躁、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七

(一)问题的由来

自从2003年新一轮的课改进入到初中阶段直至2007年第一届新课改的学生入校,外界对新课改的争议不断。自己也深有体会,一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学得很轻松,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成绩下降,感觉数学难学,家长也很着急和不解。2008年秋,本人带新一届高一学生,就着手准备从这一届学生入学开始到他们离校,在和他们的共同学习过程中,去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改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顺利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问题研究的现状

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已有很多人在关注、在研究。有很多人也找出初高中数学在教材编写方面的一些差异,比如,现行的初中数学把一部分内容删减,把一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而很多内容在高中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有人专门就此编撰了初高中衔接方面的教材。而本人想就本地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去找出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报告

(一)衔接上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上的脱节

在跟踪了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感到在教材方面初高中存在一些脱节的地方,这是升入高中后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一个原因。

2.学习方法、习惯、思维方法上的脱节

从初中上来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这样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措施

1.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很多家长在暑假给孩子急于补课,而大多是在提前学习高一的课本知识。

对高一新生要在学法上指导,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加以培养。让他们慢慢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无老师监督、督促下,逐步培养他们主动看书、勤于钻研、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师找准衔接点,做好衔接工作

(1)找准衔接点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八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九

关键词 初高中 衔接阶段 数学 学与教

初、高中两个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到重要的影响。学生年龄不同、学习的知识不同、难度不同,必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制约,初中学习相对轻松,数学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习的强度也不大。可是进入高中后,受到高考的压力,课程难度提高,科目多,对学生而言心理负担也会加剧。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讲述的知识点更多,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逻辑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学与教是互动的过程,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整个互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做好衔接,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1初高中衔接阶段数学学习问题

1.1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参考用书,是教学的指南。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新同学和教师相处,难免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感,在教材方面做好衔接,保证良好的过渡是有效教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材要涉及一些初中内容,通过有效的衔接和过渡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1.2教学目标方面的衔接问题

所谓的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学应该达到的要求,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和概念性内容,并学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相对更高,学生必须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数学解题思维,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对此,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序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好数学,掌握学习的要点。

1.3教学方法方面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同。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相对多样,互动性较强,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相对不同,受到高考的压力,教学多以学生成绩提高为目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枯燥,课堂互动教学的之间也较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被动学习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

1.4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习多是被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较多,由于课业负担不会太重,学生做题也没有规律和章法可言。高中数学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没有逻辑的学习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注重主动学习,加大做题的难度。

1.5心理状态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的环境非常熟悉和了解,学习的状态自然较好。高中学习压力大,学生远离熟悉的环境,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心理状态会不断 的变动。对此,师生都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适应好高中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6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生思维能力不够延展,高中数学复杂多样,图形结合的十分紧密,学生思维也必须不断延伸。所以,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在教学中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2对于初高中过渡阶段的教学要求

2.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刚开学就告诉学生高中与初中的不同,提前打好预防针。新课之前,先补充初中比较淡化的东西,做好知识衔接。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改错本,并定期检查。开始时要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逐步适应,以后酌情加快。上课教师要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平时的教学要抓好教学重难点,注重双基,不要盲目拔高。讲题时做到讲清、讲透、讲活。

2.2对学生的要求

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抓好基础、吃透基本概念,掌握书上的例题、习题,不在难、偏、怪题上浪费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课前预习,听课时动脑、动笔、动口,提高课堂效率;及时反思总结整理知识;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注意解题步骤的书写,锻炼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3结语

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以及思维能力上进行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熟悉整个高中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利军。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与学衔接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7):29.

[2] 孙元勋,蔡芙蓉,赵玲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09):2-4.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十

关键词:初中;小学;函数;知识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是互相联系的。通过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不过,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大多数是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鉴于此,在初中教学函数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在教学中占据一些主动权,我们要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间的衔接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二是从教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从教学方式上提高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从教学要求上延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求中,学习的科目较少,知识内容也较浅。所以相对而言,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少,功课负担也少,也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小学阶段时,小学生容易由于玩耍时间较多而形成贪玩的习性,但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多,知识内容也相对较深了。这种突兀的反差情况,使得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初中学习,产生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长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小学知识的授课,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习惯培养。教师要适当给及学生学习自由,不局限于小学生的课本知识学习,可以通过适应的引入一些活动和比赛,例如:举办小学生科技大赛、小学生趣味问答比赛等。通过这些各式的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主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团队意识,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做好初中函数和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初中的函数学习中,才能保证学生在初中教学的获得主动权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初中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措施

1.教师教学的衔接措施

教师教学方面的衔接措施,主要是深入教学简化内涵和延伸思维培养逻辑。深化教学指的是在对小学高年级的授课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初中函数知识,简化函数方程,为初中的函数学习做一些铺垫;延伸思维培养逻辑则是适宜地提倡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具体做法是对同一问题思考多种解答思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引导逻辑思维的构成。

(1)深入教学、简化内涵。

考试需要考的知识,教师教学就教相应的课本内容,这是我国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这是普遍家长和教师的想法。当然,也不能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是较为极端化了。学生的未来,不仅在于优异的分数,更在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深化教学、简化内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刚接触简易方程的教学时,督促学生摒弃现有的算数知识,适应代数运算的灵活性。可以利用一些较为典型的题例,如:某城市2002年水稻平均为7200kg/公顷,2004年水稻平均产量为8450kg/公顷,求每公顷年平均增长率。让学知道有些问题仅仅利用算数知识是比较繁琐的,用方程解答则是7200×(1+x)2=8450,解答方法简易,从而减少学生对函数新知识的排斥力,增强对简易方法的好奇心和渴望。小学课本的算数比较着重于公式的套用,而函数则明显比较灵活运用,可以通过代数的方式直接简化成运算,这是教学中思维转化的开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极为重要。同时,在刚开始学习函数方程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解方程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抑制住学生求快解答得到答案的心理,因为学习函数方程,最重要的是学会解方程的过程,只有学会了方法和灵活地应用,才是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理解。

(2)延伸思维、培养逻辑。

小学的教学主要是借助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思维的传达,而初中则慢慢转型成了抽象的逻辑来进行思维传达。所以,这也就要求这个知识衔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思维模式的过渡。由具体实物转换为抽象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采用对与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当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出现问题,不宜仅仅评论“这样错了”等话语,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当是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为什么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这样考虑问题的方向是在哪儿”,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寻找逻辑规律,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2.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衔接点

要做好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可以在对函数的教学中,利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将函数的内容含入教学方式中。如:将一个蛋糕分给五个人,现已有两个人分了两块,剩下三个人也要每人两块,问蛋糕总共要分成几块?可以设总共分为x块,x/2=5,则x=10,由这样引入函数x。另外,在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化的借用二元一次方程,引入函数知识,如: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可以这样解:设鸡的只数为x,兔的只数为y,则2x+4y=244,x+y=88,解为x=54,y=34.根据实际的函数知识内容,利用简化的方式将初中函数的内容引用小学知识表达出来,加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实际理解。

做好初中函数和小学知识的衔接,这对于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性、强化学习习惯、提升知识掌握度都是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衔接准备,学生才能在初中的学习中拥有主动权,才能更好的融入初中学习,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这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衷琳:浅谈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2]史俊: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8期,

[3]李晓龙: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1期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高中;数学;衔接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都会或多或少地觉得高中数学比较难学,这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及老师头疼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教材上没有进行合理的衔接。目前我国,有关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在衔接上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一、初、高中数学产生脱节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数量脱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不仅题型简单易懂、内容也相对较少,而且初中课时充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反复强调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数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思索,而且重点和难点较少,容易记住和掌握。但是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幅度增加,重点、难点等知识点数量增多,而且数学课时以及数学学习时间都明显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急于赶进度,没有太多的时间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和深入,学生在课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这使得很多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也感到力不从心,数学成绩大幅度下滑。

2.初、高中数学的难度区别较大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而高中数学中则包含逻辑语言、集合语言、图像语言等诸多抽象复杂的数学语言。此外,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多为常量,而且题型较少,所以容易学习和理解。然而高中数学中引入变量,以及大量的抽象内容,因此不仅要重视数学方面的运算,还要注重数学理论的分析和理解。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对策

1.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个省市都已经开始使用新教材来开展对学生的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出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方面,教师应该更好地落实常规教学过程,尤其对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针对高一学生对高中数学的不适应性,数学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高中教材,还要研究初中教材内容,尽早地发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内容上和难度上的区别,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高中数学内容。

例如,在初中所接触的函数一般都是有解析式的具体函数,学生只要能够画出函数图像(比如二次函数),对称轴、顶点等一目了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但是在高中,函数却与此不同,大多数都是不给出解析式,甚至无法画出函数图像的抽象函数。这种抽象函数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困难。对于这种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专题教学,把一些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形成固定的题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学习和巩固的目的。

2.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所学的知识量较少,进度比较慢,但是高中数学重点多、难点多、知识量大,教师讲课进度会比较快。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新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提前预习,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点上的不足,并及时将其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因自己基本功欠缺、知识点薄弱等问题的发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高中数学。

例如,在初中时所接触的几何,主要为简单的平面里的直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内容,但是高中几何却有了质的飞跃,从简单的二维空间提升到三维空间,开始学习复杂的立体几何。然而立体几何仅靠几个公式或者定理是不够的,需要深刻的理解、想象和推理,才能运用公式以及定理解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数学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加强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尽量让学生破除初中时的思维定式,顺利过渡到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中。

数学是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课时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新内容的进度,因此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进行研究与探索,找到初、高中数学的深层次联系和差异,找到更切实()可行的衔接对策和方法,更合理、更有效地对其进行衔接,可以说是目前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也是对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至关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陈晶磊。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7536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7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