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中专生毕业论文 中职论文范例优秀11篇 中专毕业论文2000字完整版

中专生毕业论文 中职论文范例优秀11篇 中专毕业论文2000字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7-07 08:08:01 点击: 来源:yutu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有缘人帮家人们整理的中职论文范例(优秀11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一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则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站。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不仅可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

2.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出发,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好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在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任务后,应立即着手指导准备工作。首先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科研工作、实验室条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向,选好毕业论文课题。由于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所以为顺利完成所选课题,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所选课题的预实验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选题。选题时既要注意学生所学课堂知识的深入和强化,也要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同时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和可操作性,力求使课题设计合理,确保毕业论文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同时所选题目应具有研究意义。例如,对当地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会增加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3.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并根据课题的基本要求及自身对课题的理解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经过讨论、修改,最后确定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工作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注意分析,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对于实验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仪器,更需要指导教师的耐心帮助。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精心指导,耐心修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能力

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一般毕业论文均要求上万字,然而学生平时的习作不过三五千字,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理论和实贱系统性地提高,因此必须有教师指导。指导步骤一般是:选题、定题,拟写提纲,定提纲,与初稿,改初稿,与二稿,改二稿,与三稿,改三稿,最后定稿。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虽然在实习阶段已经把论文写出,但质量根本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切实把好关,严格按照步骤来指导论文。反复的修改不是刁难学生,恰恰是指导教师的责任所在。

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对课题了解程度的全面考核,也是训练学生组织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在论文答辩前,应与学生一起反复推敲答辩内容,传授答辩技巧,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不仅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还可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宣读论文的表达能力。

5.树立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实验室,首先认识到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尊敬师长,搞好同学之间团结和协作,要互相帮助。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有勤俭节约的精神,爱惜各种仪器设备,学会保养维护方法,尽量减少仪器的故障和损耗。如实验室的真空泵、离心机、旋转蒸发仪和液相色谱仪等出了故障,我们就教会他们自己维修。同时要求同学维护实验室清洁,保持室内和实验台桌的整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13-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动手和从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是通过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和最终通过论文答辩[1]。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其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目前由于大学严重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理工大学在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指导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一、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但经常与学生就业、考研和公务员面试等相冲突[3],导致很多学生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论文,最终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尤其是实验性和探索性强的课题影响严重。为了避免影响学生就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将毕业论文启动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质量好坏关键在选题[4],虽然许多学者提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要新颖和创新[5],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毕业论文选题应难度适宜,兼顾新颖创新即可。毕业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所以毕业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其能够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通过努力最终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学生心中“毕业论文随便做做就能通过”的消极思想,确保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实验条件来确定论文题目。例如,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广泛应用在酸奶等食品生产中[7]。学生对干酪乳杆菌研究感兴趣,通过对其基因组分析发现,基因组中并不存在胆盐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对胆盐的耐受性不强。因此,学生和笔者讨论后,选题确定为“在干酪乳杆菌中异源表达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胆盐水解酶”,从而提高了干酪乳杆菌的胆盐耐受性。

二、实验研究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基础,实验研究是毕业论文的核心[8,9]。利用实验研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验准备期,应对学生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论文所需的各项实验和仪器操作技能,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失败和仪器损坏,以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相关课题研究前,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以及各种仪器,如摇床、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此外,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文献查阅,了解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与指导教师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还要反复强调科研是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工作,要告诫学生不要怕实验失败,要允许实验失败,要在失败中找原因,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升自我实验操作技能[10]。

三、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5]。毕业论文是具有学术规范的科学性和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所以撰写论文时既要严谨、通俗易懂又要具有专业性[5]。学生在全部实验完成后,按照学院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并交由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学术性语言和逻辑条理性表述较差,论文口语化非常严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无逻辑。因此,指导教师对论文语言、逻辑条理、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应做出重点修改和指导,并返回给学生继续修改,反复多次后才能定稿。毕业论文修改过程是一个对整个验结果提练和升华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毕业论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四、结论

毕业论文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4]。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科研能力等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导经验与体会介绍,能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玉邯,陈宇飞,杨柳,张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

[2]吴仲,李小艳,徐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国泽,吕俊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毕业论文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34-135.

[4]修江帆,赵文静,张春林,陈汉彬。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性实验的初探――以环带库蚊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82-84.

[5]张立全。指导生物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和体会[J].大学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8]程敏。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探索与实践――以黄精多糖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为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143-145.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分层管理;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11-02

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大、中专并存的现象。面对有着多样性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行“分层管理”,遵循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具有普适性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与教育管理方式,努力使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既各有侧重又有效衔接[1],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分层管理”模式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在学生管理上必须从生源的基础素质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2]。正同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里尔·奥唐奈和哈罗德·孔茨指出的:“有效的管理总是一种随机制宜的、或因情况而异的管理”。

1.学院特点。①基本情况。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院(原武汉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07年,是英国人施德芬创办的武汉市第一所教会护士学校。2000年并入江汉大学后以医护高职高专(含中职)教育为主,实行大、中专并举招生。我院作为近代中国护理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在百余年的岁月中,为国家培养各类医药卫生人才4万多人。②办学特色。我院主要开设护理、涉外护理、助产、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和药剂等8个专业。1985年在国内首家创办了英语护理专业,目前已有1000余名毕业生分布在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从事护理工作。2001年后坚持了“以高职、高专为主体,保留特色中专,大力发展联合办学”的办学思路,陆续开办了护理、口腔、影像、助产和康复专科班,并以“1+2”方式分别与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市脑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合作培养“心血管专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以及“助产”专业专科学生。③现实状况。社会急需高中起点的专科护理毕业生,但我院2001年8月整体并入江汉大学后不具备专科独立招生资格,而本科院校内大专招生又受政策上的限制,导致招生计划不断减少。迫于生存,学院不得不大量招收中职生,可现行的以中职教育为主的办学格局与医疗卫生单位的需求严重脱节。那么,为了促进学生学有所成,我们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让学生在个性化管理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2.学生差异比较。我们学院的专科生是通过全国高考按四比一统一录取的高中毕业生,而中专生的生源是经过重点中学、普通高中层层筛选后剩下的一批初中毕业生,还有少部分初中毕业后出外打工一至两年后返校的学生。因此,他们学习在同一个校区,不仅在年龄方面差异较大,而且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情感需求以及现实需要等都有明显不同的。主要表现在:①思想状况方面。中专生年龄主要在15~18岁之间,属未成年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思想不成熟、性格叛逆,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需要特别的、全程化的教育和管理引导。而 ②学习要求方面。中专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耐性不足,对“教”与“学”的要求不高,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学习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专科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学生自主研究实践活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实践活动中的“做”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模式。③行为习惯方面。中专生行为习惯较差、日常违规现象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要加大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各项管理的力度,巩固学生已形成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而专科生组织纪律性和自控能力都较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我们可以在确保安全稳定、学习纪律的前提下,从“严管”、“协管”逐步向“自管”过渡,通过“他律”与“自律”、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效结合[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分层管理”模式的实践

鉴于大、中专学生在以上诸方面的差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

1.思想教育方面。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深入研究大、中专学生思想教育规律,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专科生一年级主要开展理想信念、民主法制、职业道德等教育;二年级主要是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加强自我管理、自律意识的培养;三年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的关系。中专生一年级主要开展遵纪守法、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成才方向;二年级主要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职业理想,三年级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增强成人意识和公民意识。

2.教学安排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修订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中专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通识课合班教学、实验多的课程小班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施主干课程考试、基本课程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改革毕业生考核方法,用毕业论文、护理大病历、实习报告和专业作品替代传统的专业课笔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共享学校资源,开办电大、自考、网考、成教等多种形式的中职对口升高职、高职高专升本科教学模式,构建中升专、专升本“立交桥”工程,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行为规范方面。以入学军训为抓手,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适应管理要求。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计划地培养专科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担任学生干部,在学生党组织发展建设、学风班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中担任主力,这样既可以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协助班主任开展相关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纪律管理检查中又给学生特别是中专学生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体会与感受到真正的大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中专班实行专职班主任,并配备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加大教育力度。成立学生纪律督察室,举办“问题学生提高班”,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制订并实施《中专生预警教育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

三、“分层管理”模式的探讨

1.取得的成绩。我院实行“分层管理”三年多来,校风、班风、学风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70%,位居全国同类院校一流;英语三级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还有近六成的学生进入了各类提高学历层次的“立交桥”工程。2010年我院急救护理队代表湖北省红十字会参加首届全国应急救护大赛获团体三等奖,总成绩名列全国第五名。2011年参加全国首届ISPN(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竞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高职高专组团体总成绩一等奖、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英语护理专业知识竞赛一等奖、黄芹同学获铺麻醉床全国亚军。在“2012年全国高职助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个人三项全能二等奖1名,个人三项全能三等奖3名,“自然分娩铺无菌巾”单项个人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新生儿沐浴”单项个人二等奖1名,“新生儿沐浴”单项个人三等奖2名。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征文竞赛、全国涉外护理口语大赛、武汉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汉市第五届武术大会等也屡创佳绩,勇拔头筹。另外,通过改进考核办法、实行预警制度,毕业生中成绩不合格者由200余人2000余门次下降到15人54门次,违纪学生也由70余人降至7人。

2.实践体会。分层管理,就是一种个性化管理,是在充分了解与认识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制定的与各层次学生情况相符的管理方式与应急方案[4]。①目标明确。面对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仍然延用以往的按照学生守则单一管理的模式来进行管理,显然是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多样性需求的。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必须分析不同层次的不同问题,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地改造管理理论,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现“全面施教”,实行有效管理。②全院重视。依照过于笼统而粗略的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形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乱象,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成长,也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在学院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高度重视下,制定分层管理制度,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手,执行分层教学、分层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决策。分层管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院管理队伍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改变了过去社会对医学中职生的不良看法。③齐抓共管。学生管理并不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更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全院上下从领导到职工、从学生管理部门到教学、后勤部门、从班主任到各任课老师甚至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的管理氛围,构建和谐、轻松的校园文化,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④利于成长。在“分层管理”模式下,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目标要求下互相促进,形成正性推动力而不是反向摩擦力,培养全面而和谐的素质、敏锐而独特的创造力与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发展人、成就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昊。在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青团网,2010,(1).

[2]付宜新,王玉。浅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分层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3]黄洁,高志华。论“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黑河学刊,2011,(09).

中职生论文 篇四

①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初中毕业生源的减少,客观上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明显下降。学生不仅在基础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而且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欠缺,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并获得学业上的成功。②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入职场,来自职场的无数事实证明,作为中职毕业生,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具有顺利解决职业场所、职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提高中职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为重点。③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实现中等、高等教育直至终身教育的一脉相承,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职业生涯基础。④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找到符合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实践,符合学生年龄和心智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此,中职生应重视个人能力、技能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要拓宽求职途径,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和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求职就业能力。

2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2.1社会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冲突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麦可恩《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0届毕业生对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说服他人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5]。有关调查显示,56%的企 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 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远。企业希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工作[6]。

2.2学生个人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足,核心能力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而且是中考后没有考上高中、或不想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世界观、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父母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能找到工作而已。有关问卷显示,有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中职学生缺少培养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一方面,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中职教育就是教技术;另一方面,目前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全面,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过高,使他们在校时很少思考将来的就业问题,在面对就业时也倾向于听从父母的安排,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使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不了解社会需要,看不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和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职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低下,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批批中职生进入职场后,虽然刚开始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一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就显示出竞争的劣势,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2.3学校方面在培养核心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落后,方法陈旧,依然采用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在教学和管理中没有主动地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涉及面还较小,力度、影响力不够。中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3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3.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政府部门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设立校企合作基金;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对口联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由于各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可根据各地的特点,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

3.2加强中职教师的培养加强中职师资队伍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是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2.1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综合化培养。①在现有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证研究,可以借鉴。与人交流能力可融入语文课;数字应用能力可融入数学课;信息处理能力可融入计算机课;自我管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如信息处理模块、数字应用模块、自我学习模块,等,让学生自由选修,缺什么补什么。鉴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历练时间较短,可以开设组合模块课程,如与人交流与合作模块、解决问题与创新模块,等。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可多模式、多途径综合培养。③开展第二课堂。依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模块进行划分,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相应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活动。

3.2.2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是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OTPAE五步训练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中心组织多名专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所设计的一种新型的“OTPAE科学训练程序”: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用以对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能力点进行训练。在OTPAE五步训练法活动中,坚持“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 公共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 制约因素 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WANG Guanqu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Current college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has the problems of targeting inaccurate, teacher staffing unreasonable lack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lagging behin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public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clear thesis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ing curriculum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d professional updating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constraints; path analysis

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对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

相对于其他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设置较晚,加之自身具有的独特性(专业学科的交叉性、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学科的实践性等)造成了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质量。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育主管部门明文规定: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它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也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过程要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是制约当前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就目前而言,国内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定位不准确。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将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定位专业选修课,这导致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课时的安排,教师人员的配置,教学设施的配备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部分高校将毕业论文(设计)定位为一门选修课,而毕业论文(设计)这门课程所讲授的论文选题、论文写作的方法、格式和规范,参考文献选择、外文文献翻译等等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相应的课时安排和重视程度都不到保障,教师在论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只能侧重对于空洞的书面讲授,忽视了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直接参与和动手写作的能力,不仅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显得力不从心。

对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不准确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了两点误区。首先,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本科生课程安排相对紧凑,学生用于开展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够。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培养和考查的恰恰是学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无法将所学的有限的知识与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由于大多数高校将毕业论文(设计)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作为选修课,学生本能地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就是一门普通的增长知识的课程,只要求理解就可以,无需深入掌握。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普遍对毕业论文(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结果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没有能力将毕业论好。虽然部分学生论文写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但是学生又得毕业,最终结果就只有在执行的标准上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1.2 教师人员安排不合理

尽管我国相关教学大纲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当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项规定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目前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对教师知识的储备和运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师由于工作不久,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与老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其次,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定位选修课,学校以及学院对课程教学的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都不够,更不可能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的进修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而言,时间和精力的缺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工作。由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或是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担负着行政领导职务,常常无法保证或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还是一门选修课,教学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3 相关专业教材缺乏

教材作为承担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国范围内而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就相关教材数量而言,专门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专业在国内开设较晚,加之相关高校对课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导致了国内从事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编订的人员有限。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许多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学或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料,其内容缺乏公共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性、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就仅有的几部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性和非针对性。在这些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中,有的教材侧重于经济类管理,缺少针对性;有的侧重于政治学,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随国内外公共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更新,许多方法和事例难以满足当前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要求。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现阶段,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仍未摆脱普通课程教学的窠臼,缺乏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并没有注重通过将知识点的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实践有机结合,而是空洞的说教,一旦遇到具体的写作,学生就无从入手。因此,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仅仅停留和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

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僵化。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该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和本科论文写作的双重特点,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而现在的教学仍然停滞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依旧单一僵化。教学、教材和课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被动地依赖教师,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亦步亦趋的督促式指导,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升的路径探析

2.1 明确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

设置公共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当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学校自身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的情况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就目前而言,应当突出强调它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地位,引起师生们的重视。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总目标应定位为:“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顾客——学生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论文 (设计) 各环节的质量目标, 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识运用、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①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在教师的教授和帮助下,通过学习了解毕业论文的基本属性和特点,逐步掌握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结构和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最终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2 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针对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的现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其一,针对教学和科研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而言。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的青年将逐步实现高学历,科研能力将成为青年教师的强项,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通过逐步的教学实践得以弥补。因此,未来青年教师无疑将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的主力。而就现阶段而言,首先,高校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其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恰恰需要平时的摸索和锻炼。其次,学校、学院可以聘请校内外一些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这些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仅可以减轻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压力,而且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其二,针对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而言。老教师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来,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由于老教师承担着相对繁重的科研任务或行政任务,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校强制让这些教师承担这门课程,其教学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优的解决路径是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老教师更多的是对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而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的第一线,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梯队,既达到了锻炼教师队伍的目的,又扩大了学生与教师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交流的空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2.3 更新专业教材内容

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强,教材多侧重于经济管理类或政治学类教学,脱离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为了改变目前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联系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组织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教材,提高专业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材应当服务于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首先,在理论层次方面上,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明确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特征和作为专业学科的个性特征。教材必须明确毕业论文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目标,并为教师的教授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论文写作的教材。其次,在实践能力方面上,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熟练掌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将四年所学知识与实践问题有机结合,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4 改进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因此,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必须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运用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实践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得教学活动逐步由“receptive”向“creative”转变。专业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相关论文阅读,思考分析,并将问题解决方案以小论文形式提交等。这一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能力的过程。”②其次,学校教务部门和相关学院应当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类似教学比赛性质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及时解决教学难题,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为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针对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应当全力支持和鼓励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走出课堂,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

注释

中职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毕业生 职业指导 新方法

一、"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内容

"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是指在原来的职业指导基础上增加另一部分的指导,两种指导方法加在一起来促进毕业生就业,例如:理论加实践"一加一",也就是说职指导的很多内容都是在"一加一"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安排实习时,如果没有理论的结合,那么实习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的特点。

二、"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功能、作用

1、通过"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做出指导,可以根据毕业生个人特征、兴趣、爱好、性别等条件为毕业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帮助毕业生正确择业的作用。

2、通过"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在对在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上的指导,让毕业生不仅从心理上接受指导还可以让毕业生在社会实践时进行心理指导,起到了帮助毕业生正确就业的作用。

3、通过"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在职业测评中,可以在理论上做出测评,还可以在实践中做出测试,让毕业生了解自己与什么职业匹配,起到了帮助毕业生做到人职匹配的作用。

三、"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分析:

(一)"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的意义

1、"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可以帮助毕业生在择业中少走弯路。"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可以帮助毕业生在择业中少走弯路,根据毕业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特征、性格等理论上做出指导,再让毕业生利用个人的各种条件做出实践上的测试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2、"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可以帮助毕业生快速上岗。"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是把毕业生通过理论的职业测评,然后通过实践测评,把测评的结果分析出来,再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帮助大不生快上岗。

(二)"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存在的不足

1、缺乏创业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一加一"。缺乏创业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一加一",自主创业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事实数据调查,目前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6%,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小,创业成功率不足为3.5%,创业潜力大,难度也很大。创业教育也只是把创业意识灌输给毕业生,主要讲述了做小本生意或者创办小型企业、小型、加工企业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大多数掌握的是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了解国家对毕业生的创业扶助政策,但例如如何长期经营好自己所创造的小企业和小本生意却一窍不通,真正的创业目标和精神没有深入骨髓,没有做到创业理论指导结合创业实践有效指导"一加一"。

2、 缺乏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一加一"。2012年2月深圳市《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上,98%的招聘岗位后面都注明需要至少1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给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缺乏相关的朱多社会实战经验。例如:某媒体对广东省10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实习经历进行调查时发现,50%的学生都没有实习的经历,15%是自己找单位进行实习,只有35%的学生有过实习经验,就算有35%的学生真正的有过实习经验,但也存在专业不对口或者实习时间太少的问题,导致毕业生错过了很多求职机会,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一加一"。

(三)完善"一加一"职业指导新方法

1、建立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新理念,完善职业指导理论知识"一加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指导工作上要重点加强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设立职业指导理论研究机构,组织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专项小组,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积极参与研究。二是及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争取人人合格,人人拿证。三是组织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职业指导教研教改的研究。

2、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完善自主创业"一加一"。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创业的指导教师大多都是没有自主创业的亲身经历的,或者可以说他们也没有真正参加过正规的自主创业培训,而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解为标准来为毕业生指导,要补充这一块的不足,建议请社会上有创业研究经历的学者或者有创业和教学经验的人士来校指导,利用至少半年的时间来做一些模拟创业项目,让毕业生把理论教师上的知识,实用到创业实践中去。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有效的完善自主创业"一加一"。

3、加强社会实践机会,完善理论和实践 "一加一"。具体方法有:一是有经济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建立不同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二是经济压力较大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但一定要考虑到专业的对口性,要多签订几家跟本校所有专业相关的企业、行业,满足所有专业的实习需求。这种方法既能满足毕业生的实习需求,又有可能使部分毕业生直接上岗就业。有效的完善理论加实践"一加一"。

综上所述,各类高校、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关系着社会和诣发展,同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稳定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综合性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相信通过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妥善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我们携手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燕方。 造就毕业生就业岗位,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高等教育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七

第一,高等教育应该停止扩招,深化改革,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招并不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但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素质已明显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平均素质下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则是师资严重跟不上。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将大学生扩招一两倍,但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数量,却根本不是五年内能增加一两倍的。所以平均素质降低的学生接受平均素质降低的老师们的教育,毕业时的素质只能更加低下。而且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们到了大四就开始慌急找工作,哪里有时间继续学习、做毕业设计?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已形同虚设,网络的流行也给学生们抄袭毕业论文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客观地说,现在大学本科生的平均素质,不一定比十几年前大专生强。

大学生找工作难,还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外贸、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都趋于饱和,连硕士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何况本科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都特别困难,要么就改行。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在未来几年停止扩招,至少应该将扩招比例降低到5%以下。各高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调整教师结构,巩固扩招成果,将高等教育发展为“精英化的大众教育”。

但是,改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能实现的,有些专业如果缩减甚至撤消,相应的教师员工又该怎么安排?而且,高等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达到100%和社会需求同步的程度,所以这是个永远需要坚持和完善的过程。

第二,大学生也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国家就业虽难,但还没有难到连几百万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地步。几十年前,中专生都算知识分子,但现在没有人以中专学历自豪,大量的中专、大专生从事着搬运工、门卫、在门面房跟着小老板站柜台等工作,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则在农村、县城工作。所以,当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必然要从事过去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既然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降低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如果大学生们能降低要求,就能找到很多工作。例如,山西仁和集团今年准备在某高校招聘100人,充实他们在山西的某钢厂人员,可大学生们却嫌钢厂过于偏远,最终只有两三个人去,而这个学校却还有上千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所以,和大专、中专生乃至农民工相比,大学生找工作其实一点也不难,关键是调整心态。

这种心态的调整是痛苦的,伴随着心灵的煎熬和升华。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平凡的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是工作”的工作时,必然会带动社会整体生产率和效率的逐步提高。这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当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时,宁愿在家复习考研,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这些大学生,一部分人也许能“修成正果”,但相当一部分人在屡考不中后还得走上社会,此时的痛苦比当初大得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极少部分大学生则会产生心理扭曲,对社会充满仇恨,负面影响更大。

第三,国家应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并创造尽量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调整自身定位和心态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大学生们单方面调整心态,而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大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很多工作呢?

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在没有特殊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只能努力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出类拔萃,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一般而言,影响毕业生自我定位有如下因素:其一是职业定位模糊。由于是初次择业,多自考毕业生大都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认真想一想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也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其二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价自己,自我定位过高――工资看外企、职位看白领、单位看名气、环境看气派,因此总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到最后反而“嫁不出去”。其三是社会因素的干扰。―些毕业生往往受亲朋好友的影响较大,自己明明已看好某个职位,该职业也较符合自己的综合能力,可周围的亲友一有反对之声,自己就开始动摇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职位竞争的不公平、操作的不规范现象,也常常使自考毕业生感到很迷茫,找不准位置,看不清方向。其四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些毕业生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革,在职业定位时往往为心理因素左右,因此很准做出理性的选择,在择业中或盲目从众,或消极逆反;不是过于自尊,就是过于自卑,凡此种种,都会对自考毕业生顺利就业形成巨大的障碍。

中职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工作流程 毕业实践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5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Design Based on Work Flow

ZHENG Xiang, XIAN Min, WU P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 put forward by the enterprise workflow design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pproach. Firs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graduating from the problems, and then graduat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uation workflow design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work flow; graduation practice; software technology

1 当前高职教育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职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职院校通常都会将毕业综合实践列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来实施。①高职学院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之后,都会安排到企业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前一个必要的实践环节。然而企业中实际岗位的锻炼缺乏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结归纳,毕业论文没有系统的毕业设计活动作支撑,导致论文的学术性与实习的实践性脱节。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找到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抄袭情况较为普遍。除了学生能力不足、指导渠道不畅通、指导教师对论文要求不严格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及考核方式不当。②只有对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和过程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职毕业综合实践体系“有名无实”的现状,使其真正发挥教学“风向标”和就业“快车道”的作用。③

为了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院将毕业综合实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学校进行为期六周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再参加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活动。在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中,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生在单位顶岗实习活动中,只需要提交周记、实习单位评价和实习报告。毕业综合实践是以往课程设计、教学实验、实训等环节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在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是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最终训练。④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展有利于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调研企业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要求,然后进行毕业设计整体设计,最后制定具体实践环节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步骤

2.1 企业工作流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在毕业实践整体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对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岗位配置情况;然后邀请了本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在岗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要求。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加以修整转化为毕业设计项目,然后再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项目细分,详细描述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⑤

表2 实践环节设计表

2.2 毕业实践整体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将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题及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毕业设计所做的项目,然后与客户进行沟通完成需求分析任务,最后撰写需求分析文档,为期半周。第二阶段是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系统整体流程设计、系统用例图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开发框架搭建等工作,为期半周。系统设计对设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业务流程和数据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第三阶段是编码开发阶段,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在开发框架基础上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最终进行代码整合,为期两到三周。第四阶段是系统测试阶段,学生要完成测试脚本和案例的设计工作,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如果发现Bug存在,还需要对Bug进行修正,最后撰写软件测试文档。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从项目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及测试文档中提取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以实际�

2.3 实践环节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第三个步骤就是实践环节设计,为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制定任务目标和知识点要求,教师要监控学生整个毕业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将系统开发框架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开发。学生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在SSH框架中进行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层的开发即可。表2中提供了用户登录验证功能模块开发环节的设计方案。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完成后,经实践效果证明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准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前加入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创建了一种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整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教学效果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注释

① 毛成波。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现状分析[J].才智,2012.9.

② 于燕,刘小兵。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9.

③ 吴建平,顾志刚。导生制在毕业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8.1.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九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着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

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中职生论文 篇十

关键词 研究生 求职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75

0 前言

人文关怀①②③④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一般认为来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它与人的生活状况、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尊严等紧密相连,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具体到研究生求职择业工作中,一是要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研究生本人的作用,激发研究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研究生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要承认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关心研究生丰富多样的个人需求,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帮扶在求职择业中处于劣势的研究生个人;三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研究生求职择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力求研究生充分、合理就业,实现研究生本人和用人单位的双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本文以研究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从研究生求职择业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研究生求职择业中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浅谈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

1 研究生求职择业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1.1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要求⑤

首先,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在优化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各种矛盾逐渐显现,思想意识多元化趋势不断交织,加之我国有着长期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意思、封建传统根深蒂固,法制意识淡漠,对于人性认识不足,人文关怀长期缺乏。身处于校园中的研究生也不可避免地置身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困难和压力时常常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其次,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到2014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631020人,是2003年的2.4倍多。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却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加之研究生就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出现所谓“大、小年”波动,给研究生求职择业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得研究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焦虑。而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形势变化,难以为研究生求职择业提供强大的内心支撑力量。因此亟需转变思想观念、开拓教育思路,加强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助其克服求职择业焦虑,顺利渡过求职择业难关。

1.2 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研究生大多从本科生直接过渡而来,从生理、心里发展阶段来看,他们是学生中的“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但经济上尚未独立,任然需要从家庭获得资助完成学业,还没有真正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发展还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对研究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对研究生有着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本人也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加强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帮助研究生全面、科学认识自己,实现个体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勇敢面对求职择业的人生大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3 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研究生求职择业,一方面是研究生个人的学术成果、个性品质、综合素质能否得到社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能否通过研究生求职择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关系到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强调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帮助研究生找到合适的单位,确立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是实现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人才浪费,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报告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把注重人文关怀放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是整个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2 研究生求职择业中人文关怀的几点措施

2.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促研究生充分就业

要落实好研究生求职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学校、研究生院、学院已有的研究生就业组织、领导体系下,建立起到班级、到专业、到研究生个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终端服务环节。动员所有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共同为研究生就业出力,动员全体研究生干部为就业工作服务。要做好毕业生推介工作,热情接待、积极跟进、做好和招聘单位的沟通和联络工作,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下,重点推荐合适的研究生。

2.2 强调研究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在研究生求职择业中就业指导和服务,尤其强调研究生本人的作用,他们是接受求职择业服务的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活动,如求职技巧培训、模拟招聘、心理辅导、择业咨询等,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同时强调研究生的个体责任,他们又是帮助其他同学的主体,做到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互帮互助。让他们在求职择业中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营造出良好的就业氛围。

2.3 承认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对求职择业困难个人积极采取帮扶措施

由于研究生个人的学习状况、成长经历、个性品质等方面各有不同,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异,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市场竞争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求职实力,大多数研究生尚能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对于少数就业困难的同学,尤其是家庭贫困、有生理缺陷的同学,普遍缺乏信心和勇气,一旦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显得孤立和无助,因此,在他们联系工作时,要重点推荐、跟进服务,积极采取帮扶措施,助其顺利就业。

2.4 创新思路,积极组织毕业生教育活动

毕业生的教育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上,而不是管束他们的行为,强调他们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尤其在毕业之际要在全校师生,尤其是师弟、师妹面前做好表率。要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感恩母校;要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他们是社会创新的主体,是时代的主人,帮助他们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人生、面对未来。

3 总结

研究生的求职择业,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最后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特别关注的环节,注重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是以人文本、尊重和维护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研究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研究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同时,加强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也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创新人才,保障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从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浅谈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以求对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作出有益探索。

注释

① 钟小文,潘华锋,史亚飞,谢翠英。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7):10-12.

② 杨红辉。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高等农业教育,2011(6):27-30.

③ 罗昊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求索,2013(5):217-219.

④ 李丹,李昱。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石:加强人文关怀。基础医学教育,2013(7):732-733.

中职生论文 篇十一

(一)美术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表明,美术课开的早晚、是否全面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美术课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苏联在科技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就在于苏联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美术课,并一直延续到大学,而美国在初中阶段才开始美术课程。这就充分证明了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陶冶学生情操

美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和想象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唤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创造潜能,陶冶情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展览名家名作,或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鉴赏,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思维有一定的拓展和提升。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学生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学习贵在实践。书本知识的真正吸收,主要体现在运用和实践上面,美术课程的学习同样如此。无论是思想上的感悟、精神上的理解,还是心理上的认识都不能单单依靠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依靠画笔、工艺等美术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体现美术情趣和美术意境。学生学习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往往和美术知识、美术作品的展现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

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在美术上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陶冶情操,能够借助美术来认识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美。鉴于美术范围较广,分为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做出选择,了解其不同特点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课程大多是一些抽象的知识,而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触碰到实际存在的事物和具体可感的环境,这对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是十分有益的。久而久之,必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三、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心智发展趋向于成熟

美术教育的功效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学生的心智发展趋向于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欠失了美术教育,就会或多或少地造成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差异,使个体人格和性格普遍化,使生产劳动者的感官意识和审美功能不协调,从而妨碍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如果重视美术教育,可以使中职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才能,积极展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实际上,现行的应试教育已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美术潜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为其心智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四、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美术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判断,这样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和认识才会更加深刻。为了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我让学生自己组成合作小组,要求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完成一种以生活废品为原料的工艺品制作。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商讨、构思。有的用布的下脚料做成了“奥运娃娃”,有的用易拉罐做成了“树”型的工艺品,有的用各种颜色的废纸粘贴成了一条“大鲤鱼”……通过学生的动手合作,不但练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美术的实践意义。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也是思想的叛逆时期,无论是意志还是兴趣,都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对生活中的善恶、是非也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极易表面化、肤浅化。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美术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升华审美情趣。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9307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9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