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优秀8篇 激励机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优秀8篇 激励机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8-24 23:24:18 点击: 来源:yutu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老李帮助大家整编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优秀8篇】,仅供借鉴。

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篇一

目前,我国酒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酒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暴露了极多问题,如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健全、晋升渠道不合理等,这一系列问题使酒店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之路,其归属感与成就感也极为缺乏。

一、酒店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薪酬体系不健全

一是现在的薪酬水平达不到员工的总体需求。比如酒店前台这个岗位,员工的月工资可能只有 1200 元左右,这在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的现代社会已完全不够。酒店员工不仅工资水平低,而且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大[1]。一般情况下,中小酒店组织结构精简,员工大部分是 "一人多岗",这部分中小酒店员工的工作量往往是高级酒店员工的几倍甚至更多,当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酬劳不成正比,从而很容易引员工的不满。据相关理论证实,员工对获得的薪酬满意与否取决于内部平衡性和外部平衡性,外部平衡主要是指同一岗位在同地区与其他酒店的酬劳水平保持均衡,而当前中小酒店行业普通员工的工资要比高星级酒店员工的工资低 50%甚至一倍左右。

二是不合理的薪酬结构[2]。我国酒店目前采用的薪酬结构是 "固定薪酬 + 绩效薪酬", "固定薪酬"在整个薪酬构成中起主导作用且占得比重大,而对员工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薪酬占得比重很小,从而很难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

三是透明度低的薪酬管理制度。大多数酒店对于薪酬管理是较为敏感,一般对员工薪酬采取不公开非透明的态度,所以员工对薪酬的核算依据并不太清楚,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加薪或者是减薪,只知道最后拿到手的数额。大多数酒店管理者认为,如果员工的薪酬变得透明化,他们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同事的薪酬,相互比较之后可能会产生矛盾,也会增加他们的不公平感,但是他们在私底下交流后还是能够知道,有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不公平感。

(二) 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一是考核项目不全面、考核指标设定不合理,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对员工起到积极地影响,只有23%的 因为考核指标设定得不合理,从而使考核成绩没有说服力,一段时间之后,考核成绩的设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3]。

二是薪酬与绩效考核成绩没有形成紧密联系。只有 17%的员� 此外,因为考核工作的粗放化和开放化,导致奖金平均发放,体现不出差别,失去奖金原有的激励作用。

三是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一般是部门负责人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所在部门的员工进行打分,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不能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在那些方面做的不好,模糊的评判标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不会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 三) 晋升渠道不合理当前,大多数酒店缺乏合理、科学的晋升机制,让员工看不到发展前途。现在的员工不仅看重薪酬待遇,也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机遇。酒店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但要对员工的物质需求进行满足,更要为其精神需求创造一定条件。但就目前而言,酒店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优秀员工无法得到合理晋升的机会。所以,酒店的管理者要设计 "双梯晋升路线"来考核不同类型的员工。

二、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 优化薪酬体系

目前酒店薪酬体系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才能有效将员工薪酬合理化? 又如何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这是因为优秀、合理的薪酬体系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对于酒店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酒店实行的薪酬制度为 "岗位工资等机制",该制度以固定薪酬为主体,即固定薪酬占总薪酬的 80% 以上,而考核只占总薪酬的 20%。这种薪酬结构,考核薪酬占得比重较小,容易使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很难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若是进行调整,将考核薪酬作为主薪酬,便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因此建议,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之比变为 60%: 40%,适当拉大考核薪酬的比例,这样既兼顾了薪酬的保障性,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

( 二) 落实绩效考核指标

决定一个绩效考核体系是否优秀完全取决于考核指标是否恰当。考核指标主要可分为两类: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这两种考核指标的重点与内容均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根据酒店员工的工作性质与酒店行业的特点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完善,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考核指标:

1、综合素质: 对员工的心理与状况、外表与礼义、语言表达能力、学历进行考核;

2、工作能力: 对员工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3、工作态度: 对员工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进行考核;

4、工作业绩: 主要从工作量多少、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两方面考核;每项分指标总分为 100 分,评价结果由好到坏分为 6 个等级,即 A( 100 分) 、B ( 90—99 分) 、C ( 80—89 分) 、D ( 70—79 分) 、E( 60—69 分) 、F ( 60 分以下) 。

( 三) 完善内部合同制度

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用工协议,也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规范用工形式的一种手段。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企业和员工应当共同履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对员工的约束力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完善外培人员的合同制度。一些酒店的核心人员,往往会通过外培的机会跳槽,所以酒店要大力执行人才培养契约制度,为了加强对培训人员的约束力,可以实施人才培养抵押金和赔偿制度。第二,实施酒店内部聘任合同管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为了加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尽快的建立各部门的行为规范,用岗位聘任合同的形式来规范其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结语

如何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内容。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员工的需求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着酒店的服务质量,因此,对酒店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酒店的管理者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使酒店靠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朝举,黄响报。 西方激励理论与我国酒店员工激励现状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01: 71 -72.

[2] 薛云霞。 H 人性假设理论在 A 酒店员工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 王洪冉。 高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湛江君豪酒店为例 [D]. 广东海洋大学,2012.

[4] 刘小丽。 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 苏鸿。 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以济南市星级酒店为例 [D]. 山东大学,2008.

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篇二

摘 要:饭店员工激励是酒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员工流动率,提高服务满意度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查该饭店的激励状况,总结出了在酒店企业里存在的典型的激励问题。在本文提出的新的人性观的指导之下,最终对酒店企业提升员工激励有效性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从现实人性表现出发采取有效的激励战略、激励性人力资源政策是酒店员工激励的基础、酒店采取措施帮助员工实现职业成长。

一、引言

谈及管理,就离不开人的管理。而且,只有首先有对人的正确管理,其它要素才能得以合理、充分地体现其价值。人不同于其它管理要素,人本身的复杂性,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均使对人的管理比对其它管理要素的管理困难得多。激励,正是针对人的特点实施管理的一套系统思想方法。正因为人的独特性和人在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才使得人的管理――激励成了管理中占核心地位的首要职能。酒店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雇佣的员工数量日益增多,许多大酒店甚至拥有上千名员工,这样庞大的饭店企业,如何实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并最终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以及以团队的方式为客人服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西方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在激发饭店员工积极性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而激励效果的好坏则取决于饭店管理方对人性规律认识的准确性,正因如此,本文拟在人性假设的视角下,研究饭店员工的激励问题。

二、激励理论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在英文中的对应词是“Motivation”,该词中文含义是“动力、内在要求”。截止目前,较成型的激励理论有四种类型,即:“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二)激励理论要点

“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是从人的需求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通过对愿望的最终结果分析,予其所愿,达到最终激励目的。“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在前一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人类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一个过程的角度,探讨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它是从激励的重点(相对的)――需要满足与否的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综合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和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式。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与迪尔激励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从激励的全过程来分析各个环节上的主要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酒店员工激励的改进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饭店员工激励战略

在人员素质较低,尚不能较为主动地积极工作的前提下,实施激励战略的前提是首先能使现有人员完成本职工作,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为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实施严格的奖惩、强化督导工作等,与激励并不矛盾,而是激励战略实施的最基本前提。在具备了这一基本前提的情况下,培养酒店员工的工作理念,理顺情绪,为人们提供发展和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才是激励战略实施中所要做的工作。激励战略,不是激励的理想原则,更不是空洞的说教,它的思想核心仍然是,在现实的角度上对人们行为实施有效控制,在未来的角度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在激励战略的实施必须明确一个基本原则管理者是每个人天生就喜欢某种爱好或工作。因此,所有这些人的总和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爱好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得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由此看来,即便是没有来自于社会制度之中的那些手法,也可以满足所有人在社会中的需求,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自身喜欢做得工作,这才是劳动的最初目的,便能抛开利益成为一种享受。饭店员�

(二)激励性人力资源政策是饭店员工激励的基础

薪酬体系建立要从饭店激励战略的角度进行考虑。必须反映战略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在市场中选择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也考虑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部署的发展。薪酬体系也应考虑建立经济原则,有必要考虑到在内部财务支付能力,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员工的薪酬激励程度。最终企业里也要保证公平,以及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薪酬水平,以确保他们的企业竞争力的薪酬,保障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所需要的酒店。建议酒店在制定自身的人力资源政策时,在基本工资方面,要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制度,并加强对各级员工和管理者的考核力度和合理性,采取措施让员工真正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自主性的发挥。为此,可以采取如下配套奖励制度:饭店级奖惩实行“一周公开争议期”和“内部投诉”制度;部门级奖惩如有内部投诉,将由酒店仲裁。

(三)饭店采取措施帮助员工实现职业成长

员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酒店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与酒店的工作人员一起成长,我们有一个“以人为本”,创造酒店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员工创造一个有能力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员工谋求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到酒店带队训练应该是一个强大的过程,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注重通过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保障和工作能力,改变员工使用的潜在员工的发展,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在实际应用中,系统使用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制定岗位轮换的具体手段,职位晋升等方面,每年开发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提高他们的参与和酒店管理的责任意识。

(四)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进行培训的前提就是先要了解企业自身,了解饭店自身的情况,饭店经营成功来源于顾客,顾客愿意来饭店,也就是因为饭店有好的服务,有舒适的环境,而服务周到就要依靠经过专业训练的员工,这就要求员工有一种尊重顾客、礼貌待客的服务态度,这就要从组织分析开始考虑了。组织分析首先要分析现有饭店的情况,酒店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分析分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需要把重点放在加强酒店的训练有:

1、电脑自动化体系的培训:大多数的餐饮人员学历都不高,更大一部分对电脑操作的情况不够了解,要掌握相关知识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师应该的,即使是工作中对电脑使用不多的员工,也要增加培训知识。

2、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现在饭店对餐饮服务人员培训相当重视,可是却忽略了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酒店多为经验管理者,所以增强其专业知识非常重要。

3、对新员工的培训,对企业价值观进行培训,对酒店规章制度进行培训,对新员工需培训后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工作。

四、小结

酒店员工激励体系的建立,不是局部的激励措施的实现,而是整体方案基础上的全面操作,本文所谈到的几点仅仅是激励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少部分内容,今后,需要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祁文雅,汪小莉,蔡张寅。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综述[J].经济论坛。2013.(20):85.

[2] 王寿鹏,常乐茹。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情境因素[J].知识经济,2014,1(下):105.

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过程中,亟需建立具有市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这是企业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企业激励非正式员工的意义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认为企业应该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把培训和工作激励相结合和用企业文化来对非正式员工进行激励。

关键词: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

人力资源已� 但是,现有的企业激励机制与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探讨企业对非正式员工的激励的现状和问题,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题中之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企业非正式员工的界定及其意义(1)企业非正式员工的发展和概念界定非正式员工指与所有全职、全薪典型工作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总称。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企业的市场优势逐渐消失,企业希望节省人力成本,于是开始采取裁员,大量地使用非正式员工代替企业的专职员工,传统的终身雇佣开始瓦解,具有灵活性的非正式员工应运而生。目前学者们对非正式员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按员工的来源和特点来定义;有的学者按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定义;还有的学者按员工与企业的工作关系来定义。

但是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共性,所以,本文吸取了以往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所谓非正式员工是相对于正式员工而言的,没有同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确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他存在的形式有租赁员工、季节工、临时工、勤杂工和兼职员工。

(2)在企业中对非正式员工建立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非正式员工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依次递增的需求层次。员工的需求同样也是有一定层次的,他们对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要进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对待。这对于企业激发非正式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就有必要掌握非正式员工需要的层次,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非正式员工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和发挥,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非正式员工的工作质量加强对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有助于挖掘非正式员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培养非正式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活力和旺盛的战斗力,使企业平稳地发展。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并促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非正式员工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和传统型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当下我国的企业在引用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对非正式员工重视不足

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深化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果,但在改革力度上还不能跟上当前形势的需要。由于非正式员工不像正式员工那样有比较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企业在考虑人力资源开发时,会有所顾虑,担心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企业很难准确定位非正式员的有效需求,因此,在对其实施激励时存在较大的困难。

(2)对激励的涵义理解存在单一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激励理念必须由传统的物化激励向人性化激励转变。激励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一是激发、鼓励,即正激励;二是批评、处罚,即负激励。激励既包括以某种利益来诱导之意,也包括监督和约束之意。但是许多企业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激励形式单一。有的管理者把激励含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割裂开来,仅仅把激励理解为鼓励,而忽视了激励还有批评的意思。这种思想,往往会导致片面地考虑正面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

(3)激励标准无针对性,缺乏有效评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企业领导者在确定员工的报酬时,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这样员工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根据公平理论可知,一旦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就会通过离职、偷懒等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公平感,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缺乏考核依据,激励就

3建立对非正式员工的科学激励机制的措施

(1)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①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正式员工的需要,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只有不断了解非正式员工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对于调动非正式员工的积极性来说,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②正确地诱导非正式员工的工作动机无论一个企业拥有多少技术,都不可能被全部付诸使用,除非激励起员工的工作动机。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认为,人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普通员工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非正式员工的能力和天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水平的高低,所以,企业应当使非正式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强其满意度,从而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③公平效率原则

激励机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公平原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是为了让企业的非正式员工能够按照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劳动。因此,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让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加强激励机制中的公平原则建设,能使非正式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非正式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献计献策。

(2)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的措施①物质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目前在企业中,由于片面地追求金钱的物质刺激,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激励可分为两种类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这就要求企业的薪酬政策根据自身的盈利能力,确定合适的薪酬水平。同时,要加强精神方面的激励,例如及时公开表扬优秀员工。但是也要注意精神激励的有效性,有的企业单纯以思想教育为主,以讲奉献讲拼搏鼓舞大家的斗志,时间久了会给员工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所以,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要有所侧重并兼顾两者。

②培训和工作激励相结合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不管是普通非正式员工还是核心正式员工都对自我素质的提升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强烈的渴求。因此,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应当为非正式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向非正式员工阐明工作的重要性,提供非正式员工培训体系,创造适合其要求的升迁道路。同时,进行工作再设计,对工作过程进行检查、重新设计,创造自由的企业环境,让非正式员工的知识、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对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让有更高层次需求的知识非正式员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工作的积极性。

③用企业文化来激励非正式员工

最出色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自觉地行动,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企业文化正是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本。它包括引导机制、驱动机制、约束机制、激发机制和激活机制,文化激励机制

的作用是通过这五种机制的相互协调运作来实现的。人越是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就越能产生行为的强大推动力。所以,要激发员工的爱心与奉献精神、进取心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劳动力市场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加强对非正式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银。如何对非正式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J].商场现代化,2009,(10).

[2]王兰文。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方式探究[J].社会科学家,2006,(01).

[3]赵凤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管理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01.

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篇四

【摘要】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当前,民营企业已� 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日益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7.5年,民营企业寿命为2.9岁,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必须研究对策来完善其激励机制才是长久之计,所以研究如何有效的激励员� 本文从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在员工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着那些问题,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激励 民营企业 激励机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1978市场取向改革的初期,民营企业大多是依靠辛苦打拼,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起来的,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入wto后“国民待遇”的实施,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使民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而竞争力的提升与否,都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对激励理论和实践的回顾,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1.2 研究理论意义

民营企业激励的研究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包含了有关管理学中一般激励理论,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理论,经济学里的企业理论,对问题研究有利于拓展民营企业激励理论思路,对民营企业激励研究还远远不够完善,还没有全面,系统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述。

第二章 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

2.1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1用人机制落后,用工形式任人惟亲,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缺乏强大的凝聚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亲情关系至上,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管理层。现阶段,我国多数私营企业在用人上普遍存在着:“自家人总比外来人可信,把权交给他们放心”,从而形成很多私营企业都是“老子当董事长,儿子当总经理,老婆当财务主管”的以血缘、地域关系维系的劳动用工形式,导致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缺乏认同感,从而离开企业。二是在用人上只要忠诚,不看才能。缺乏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私营企业来说,高素质的人才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的生力军。如果他们在企业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其自我在工作中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他们自然就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就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发展。

2.1.2忽视员工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

我国一些私营企业在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很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很多企业将社会保障看作是企业的多余开支和累赘。由于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员工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1.3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不少从私营企业跳出的人都称“私企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无激励”。这从侧面反映了私营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的现实。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这样的不利现状:一些私营企业压根儿就没有相关制度,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激励还停留在人治上;一些私营企业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还不完善,或虽有一套完善的成文制度,但流于形式根本没能很好地执行下去。一方面,企业虽然能以优厚的物质条件招聘人才,但在引进人才之后,由于其自身运作机制上的问题,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而这些人才恰恰又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企业引进人才的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那么人才的流失就成为必然。

2.1.4在薪酬、考评体系和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等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第一,薪酬方面。我国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对于一般员工而言,实行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即工资和奖金或津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而言,主要有年薪制和销售提成等形式。在这种传统薪酬激励体系下,企业员工、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骨干人员的收入,所体现的是他们当前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评定标准主要是当前公司经营业绩和个人业绩,与公司未来没有关系,不存在长期激励。第二:考评体系方面。对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级经理人才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单一陈旧,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规律的考评体系。第三: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方面。在私营企业中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价值,致使人才的独立利益弱化。

2.2民营企业中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在民营企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2.2.2 激励形势单一,漠视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

我国民营企业有的主要是物资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与需要的错位。有的民营企业以空洞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持续激励。民营企业形成了以物质激励,主要是员工资和奖金为主,辅之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但这种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与员工的付出、要求有所差距,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忽视了精神激励、情感激励。

2.2.3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工资开始与市场接轨,经过加薪,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执行物质激励的时候,缺乏更多的有效手段选择,更多的时候加薪似 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在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却没有明显差别,以通过工资来体现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激励能干的、高效的、有才干的,调动民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对员工的最佳需要的捕捉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粗略估计上,没有科学的需要分析为基础,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因此有些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激励空挡现激措施不当的错位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比如,个人绩效是企业奖惩的依据仍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的个人业绩考核仅仅取决于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和主观评价。

2.2.4 对激励机制理解不正确、机制不配套、不平衡

一段时间内,人们曾简单地理解激励就是奖励,员工对物质激励兴趣较大,有一种向“钱”看的趋势。这与民营企业片面理解、执行激励机制有关系,与各种激励机制的不配套和不平衡有关系。

一些企业以物质奖代替一切,忽视了对员工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致使干群关日渐疏远,甚至紧张。此外,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激励机制,但是执行不彻底,因而异,随意性强。这样失信于员工,往往容易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甚至导致人才流失。

2.2.5“以人为本”思想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薄弱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由于体制、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我国行政组织的人事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的调配,多注重于事的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积极因素,因此多见“人浮于事”。它要求因事择人,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而不重视员工潜能的开发和利用,更忽视了人是一种“资源”的战略意义,往往是对其短见而没有节制地利用,却没有为了合理地应用而持续地培养开发。同时,它只重视物质的奖惩,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忽视了人是管理之本。

2.2.6未建立健全优秀的企业文化

正如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组织的文化也对实现民主企业、提高企业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在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对企业缺乏一种认同感,将自己视作为企业打工,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企业文化的不足,使企业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缺少凝聚力,企业部门人心涣散,遵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办事方针,部门之间互相推委、扯皮。很多工作不是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企业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企业全局于不顾。

2.2.7 沟通反馈渠道不畅通

由于企业各种工作分工的固有特点,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同部门不同办公室之间的民营企业员工可能很少有经常见面的机会,而且上级与下级之间无法频繁交流。在工作生活中的其他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时,民营企业员工就很有可能将所发生的牢骚、抱怨、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沟通反馈渠道的不畅通,领导难以了解下面的情况,一些违规执行激励制度的行为难以被及时了解被制止;而管理层的意图也难以完全落实,传达的层级多,难免出现曲解,并且存在为别有用心者误传的可能。

第三章 改进和完善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是指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民营企业员工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按预定的标准和程序将企业资源分配给民营企业员工的过程。完善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不仅仅要完善其手段,更重要的是从思想、制度、组织等层面完善。

3.1 有效建立公司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绩效评估也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激励手段,但许多民营企业却忽略了这一点,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民营企业建立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能与责任。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工作指派上的随意性,而且能克服招人用人的盲目性,也为员工业绩考核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效率。不少企业的内部管理失效,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事实上,制度化和灵活性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将灵活的机制纳入制度之中。同时,制度必须有利于组织的协调,坚决摒弃“末位淘汰制”之类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性的制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是一种现实人性,以正面的自然的激励和民营企业员工自发的愿望,促使他们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为假设,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本管理。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 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员工管理,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将民营企业员�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针对民营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在人事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努力做到适才适用。在管理中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对民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同时,借助通讯技术的发达和日益完善,加强企业部门横向和纵向的沟通,鼓励公务员民营企业员工发表意见,使决策、计划透明化、民主化,扩大决策、计划的参与群体,调动其积极性。

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建立一个所有民营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摸索建立起一套适合民营企业员工队伍的企业文化,以此提高公务员民营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民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企业部门的凝聚力,使民营企业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种企业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这就需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企业文化注入、法治意识、民主意识、高效企业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将政治宣传教育归于人性化,基于物质基础上倡导新的民营企业员工道德,通过潜移默化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强大的激励功能。

3.3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

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考察,员工有一种及时了解上级对自己工作评价的需求。当这种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员工时,他们一方面会迷失行动方向,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方法究竟是否正确,从而彷徨不前,另一方面,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工作不被组织重视,从而失去工作动力。由此可见,建立一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相结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十分重要。机制上的灵活性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但同时,规范化不足又是民营企业的最大欠缺。规范有序,可以减少组织“能量”的浪费,灵活、人性化可以增强组织的内在动力。规范与灵活的结合,应当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工作的追求目标。

3.4 有效实施激励政策的关键是“三位一体”

众所周知,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所以说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在实施激励政策时,有效利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关键还要善于“换位、定位、到位”,而且要善于“三位一体”。

换位:就是站在员工或下属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及付出的劳动的艰辛程度,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个人的劳动或付出汗水以及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作用。站在他的角度想:“我为企业作出了如此的成绩,企业或上级应该给予我什么样的相应奖励”。一个特定岗位上的员工在一件事情上做出了成绩,他的动机决定了他的行为,他的行为目标除了完成岗位上的职责外,一定还有另一种或几种潜藏在内心的愿望,如他可能想通过完成一件自己一个时期阶段的任务,而达到职务的晋升,或物质奖励,或是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全企业的员工看,或是给自己找女朋友看,或积累恋爱、成家的“资本”,等等。

定位:是指通过换位思考、与员工及其周围人士的沟通(沟通除了与一个特定的员工沟通外,还要注意与其周围的员工沟通,通过与其周围员工或他的朋友的沟通,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他的心底的愿望),观察其工作与生活言行(观察他工作中精神状态和工作质量以及业余生活中的注意力,观察他的爱好),综合这些方面从而准确把握他的现实内在需求、或价值(希望企业给以奖励的价值)或奖励的形式、时间等;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一个特定的员工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也是有不同需求的,这些需求主要是受自身的愿望变化、自身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时尚的变迁或引导,家庭(原有随父母的家庭和自己希望建立的小家庭)的直接或间接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的,由于影响员工需求的因素很多,而且是可以独立变化,有可以是交叉影响变化的,而且现代社会里员工的单一层次的内容越来越少,综合层次的内容越来越多,有时也需要企业规避他的不合理的需要或引导他的需求向高一层次提高,所以定位就必须是动态的定位,而且是综合各种因素的定位(只能适度超前,切忌丝毫滞后)。

到位:是指根据员工的岗位奉献,确定并及时实施相对应的奖励的金额、内容、方式等。一方面是要将激励真正激励到员工的心里去,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企业成本或正面影响关联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奖励到他内在的需求水准上;另一方面,经常存在企业给以的激励,可能 这里的到位是相对的,而且是对特定员工、关联员工、企业成本等来讲的,是综合的到位。是政策实施与阐释的到位,尤其是对于员工存有不合理的需求时,一定讲到位,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奖到位。

3.5 有效实施激励的手段、方法和技巧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笔者认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整体思路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激励,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一) 薪酬福利激励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在企业里,报酬的高低甚至可以代表员工的价值大小。另外,应设定具有激励性质的福利项目,如宿舍、餐厅、健身设施等。

(二)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把公司的股份作为奖励员工的工具,是一种先进的激励方法。民营企业若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股权激励(如:用部分股份留住企业核心人员(并吸引优秀人才,实行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制度将职工的未来收益、养老计划和公司股值联系在一起) 那么员工将更重视企业的利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可以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达到双赢。

(三) 环境激励

环境激励是指通过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来吸纳和稳定人才。如,在冬天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安置好取暖设施;在夏天为员工提供相应的防暑降温的条件;以及,生产制造型企业为操作工人提供淋浴等卫生设施;通过组织员工旅游等集体活动,增进员工间的交流和理解等。

(四) 事业激励

事业激励是指企业的发展前景让人才感觉有吸引力、值得留下来,并为之奋斗和努力。要达到事业激励,民营企业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其相应的工作,即适合自己、工作量适中、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学习以及参与管理的机会。

(五) 感情激励

首先要给予员工恰当的信任和自主权。即,企业应该给予员工更大的信任和自主权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其次要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着以下特征:

1. 尊重员工。

2.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强化团队协作。

3. 鼓励创新。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

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明显低于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3.6重视福利保障体系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的各种社会福利并加以灵活运用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我国私营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的福利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是实行补充工资福利。员工在一定的休假期间,仍然可以得到工资。二是实行保险福利。当员工受到伤害时,要提供及时的补偿和医疗,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三是实行退休福利。在员工退休的时候,可以享养老保险等多种福利待遇。

3.7破除家族管理

鉴于家族管理的诸多弊端,私营企业欲求得管理的正常化、管理激励的有效性、企业发展的正规化,破除家族管理是大势所趋。只有破除家族管理,才能真正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拔机制,起到调动优秀人才积极性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从管理激励的角度讲,破除家族管理的意义在于企业留给了非家族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外来人”与“家里人”的界线,从而起到激励效果。打破家族管理并不是对家族化管理的一味否定,而是对它的扬弃。打破家族管理,要以既能调动外来人的积极性又不破坏家族成员凝聚力为尺度,以达到改善管理激励的目的。

3.8采用新型的精神激励

许多私营企业基于财力,或许无法给员工提供较高的薪资,如果能在精神激励机制上多下功夫就能留住最杰出的部属。即使财力较强的私营企业,若形成物质利益激励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相融合的激励机制,就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显然不仅仅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从普通员工、一般管理人员、经营者三个层面激励由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要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激励方法。在这方面,中国私营企业可以向中国国有企业和国外优秀企业学习,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有益的尝试。

(1)面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内容,可采用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表彰与赞赏、带薪休假、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机会等。

(2)面对一般管理人员的激励。管理人员的经济报酬,可以有五方面构成:基本工资;短期或年度奖励;长期奖励;正常员工的福利;管理人员的特别福利。经济报酬的关键是管理人员的经济报酬应与管理绩效挂钩。晋升,对管理人员来说,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对管理人员也要善于授权,并努力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面对经营者的激励。这里的经营者,就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代理人。经营者的报酬大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工资、奖金、在职消费、股票和股票期权。年薪制是私营企业向经营者提供报酬的较佳形式,它能较好地把经营者的业绩与经营成果联系起来。其关键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如何克服短期效应,常用的指标有净资产增值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私营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第五章 结论和认识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对于核心人物员工关键字是要留住他们的心,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激励,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而言之,激励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面对着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和我国现代企业本身固有的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生产率低下等情况。激励对于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建立一个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应从一些实际常见的企业激励问题分析出发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杰 企业存亡诊断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赵曙明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王志明、顾海英 人性假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田。科学管理研究,

4.张晓明 中小企业的人才竞争策略圈。中国人才,

5.唐和平 中小企业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人才开发,

6.杨爱义、马新福 国有企业改制后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经济师,

7.郭奎峰、杨玉华 企业人才的配置、激励与培养。人力资源

8.魏杰 中国企业二次创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9.李亚 民营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0.王宻愚 核心员工激励j.企业管理

11.黄友松等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路劲选择j.生产力研究,(1 0):252~254

最新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推荐 篇五

上午9:05,由严清清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一课拉开了诚意课堂节语文专场的序幕。严老师教态自然,语气亲切,笑意盈盈。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从落实字词,到概括内容,再到通过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魅力,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深入文本,仿佛置身于奇妙的神话世界中。

戚文亚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戚老师声音洪亮有力,课堂生动有趣,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她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领略春天的秀美风景,感叹于物产资源之丰富,细细体会大自然的意韵。

紧接着,浙江省教坛新秀、余姚市骨干教师谢宏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慈母情深》的说课展示。谢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由预学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在朗读中概括标题,梳理内容,研读场景,感受情深,最后联系生活,迁移练笔,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体现了对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而余姚市骨干教师王娜炯老师则结合两堂课为我们带来题为《有机融合 整体推进 提质增效》的观点报告,王老师结合课例从“融合已有内容,具化学习活动”、“融合课后习题 整体有序推进”、“融合形式调整 呈现多重功能”等三个方面浅谈我校在教研组中推行的“让作业本与学习活动有效融合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题研讨活动,让听课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及设计理念也都一清二楚。

下午,来自慈溪市鸣鹤小学的慈溪市骨干教师岑克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作文课——《我的心爱之物》。岑老师通过课前谈话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导入课堂;展示学生的心爱之物,在交流中明确写作要点;教师的示范点拨与学生的自主练写、修改、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晨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讲座。张老师从语文老师的人文关怀谈起,探讨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中,课堂作业本应该发挥的五点作用:物化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丰富学习活动的资料;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接着,张老师结合上午的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等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她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练习,对段、句的学习不可割裂,课堂中应注重维护好情感的流动场等等。在座的老师们受益颇深,感触良多,对于语文课堂中教材的处理、学情的把握、课堂作业本的利用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最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余姚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陈燕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简要小结。陈老师要求每位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多想想教学活动的学理;思考统编教材系统,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教学中。

语文教师想要在专业上有所成长,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努力,不断学习、持续发展。送教活动对泗门镇各学校及第四区域语文老师们来说,是一年一度的听课盛宴,更是一次极佳的成长机遇。相信在聆听了今天的盛会后,老师们一定会带着思考,关注学情,探寻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篇六

摘要:基于对私营企业管理机制的兴趣和自己所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现实经历,本人赘述此文,尽力阐述在中小私营企业中激励的重要性和激励员工的方法要点等方面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中小私营企业;激励;员工;文化

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小私营企业对GDP的贡献巨大,但是中小私营企业的管理还没有系统性,不够成熟,凡是企业普遍存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本方利益的风险)这两种基本的代理问题,而我国大部分中小私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及人才方面的限制,缺乏必要的系统的薪酬激励机制,在市场竞争激烈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私营企业如何构建薪酬激励机制,从而发挥最佳的薪酬激励作用,是私营企业需面对的重要管理问题。目前在激励制度方面很多文献都局限在研究大企业和集团的高管,本文就中小私营企业的员工激励之法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为何要激励?———激励的作用

二战过后,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提出几个问题: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为什么大量出口农产品?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工资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德国经济在二战中遭受破坏性摧毁后为什么能够得到迅速恢复?这些谜团用传统经济学都不容易解释。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分析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强大作用,建立了利润分享制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借鉴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对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正确有效运作会带动整个企业的长期整体发展。

然而,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激励的动机并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层认为激励的结果只是确定了薪酬,只有少数部分的企业能够认识到激励机制的制定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改良企业的组织文化。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不可忽略的客观因素,例如,中小型企业缺乏优秀资源,绩效管理做的不成熟等,对激励机制认识不够是关键原因,因认识不足导致概念混淆,管理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在实际实施中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为什么激励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成绩?这就必然需要研究员�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FredrickHerzberg 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人们产生工作动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自身地位、企业管理政策、监督政策、工资、同事间的关系、工作的条件、轮岗政策。保健因素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工作本身、责任、成长可能性、发展空间。激励因素却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美国心理学家John Stacey Adams 提出的公平理论研究人的动机和对知觉关系的激励,认为员工角度的激励满意度取决于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劳动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中国“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平均主义”的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相较于人们关注实际得到多少报酬,更关注的其实是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

三、如何激励?———激励方法

(一)激励机制种类

现在大众所熟知的,激励机制包括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产生于个人的内心,内在激励的体验不需外人介入。如某人出色的完成一项工作,他就有一份成就感,他内心的喜悦此时不需要有外人来介入,他可以很舒适的自己享受这份成就感。企业应通过塑造重视精神文明的企业文化为个人创造其体验内在激励的环境。外在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指发给企业员工的各种物质性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公积金、住房等,也包括企业为员工创办的各种医疗教育的便利条件等。精神激励指员工心灵上的感动。

在中小企业中,通常都是仅靠物质来实施奖励,但没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会被重视精神满足的员工当成一种施舍,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有高学历的员工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对他们而言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二)具体制定激励机制时必须包含的内容

1.形成企业文化,提升凝聚力,树立员工“主人翁”心态

著名学者胡适在《不朽—我的宗教》中认为,无论是看时间的长度亦或是空间的广度,社会都超越于个体。把个人称为‘小我’,社会便可称为‘大我’,所有‘小我’的一切作为、言语行事,无论大或小、是或非,都永远留存于‘大我’的历史长河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社会发展中一对永恒的范畴。在企业中树立起这种员工与企业之于“小我”与“大我”相生相依、融为一体的精神文化,营建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就会形成员工不竭的精神动力。员工认同他们的企业文化时, 就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为企业的经营目标, 并且为之奉献自己最充沛的力量和智慧。

2.定期进行切实有用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培养学习氛围,同时会满足员工自我满足和积极向上的欲求在当代管理学说中本人十分认同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是:

①成员有共同的愿景(与企业文化一致);

②由有创造性的个体组成;

③善于不断学习,这包含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

④扁平型而非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

⑤员工自主管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⑥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

⑦员工要考虑工作与家庭的均衡;

⑧领导有了新角色:设计师、教师、仆人,领导依旧可以指挥可以教授,但是领导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服务工作,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最强的武器,是最珍贵的财富,俗话还说,做即是拥有。本 学习到更完善的专业知识绝对是提高工作业绩的最锐利的宝剑。同时营造自由且平等的工作生活氛围,就会发掘员工更多的才思和创造性,同时巩固企业文化。

员工培训可以说是风险最小但收益却最大的长期战略性投资。培训方式上,企业可采取比较丰富化的培训途径,注重启发引导员工,如体验式的、团队合作式的、案例分析式的、角色扮演式的培训形式。

3.沟通的必要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评价方法常常过于简单,存在情感因素, 不够科学合理的机制容易导致错误的评估。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缺乏沟通可以使实际考核结果和公司员工自己的业绩预期之间产生错位;可以使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员工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所需资源支持补充不能及时到位;可以使绩效评估结果很难让员工信服。

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企业战略,战略越公开透明,员工的目标就越明确,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发挥,企业做到双向沟通,再引入员工参与决策政策,也必然会出现员工参与经营,企业业绩快速增长的局面。营造开放、互动交流的环境,经理人要带头做好真诚待人、互通有无、时刻都在完善自我的典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够坦诚、够透明,打造一个和谐、高质量的工作团队。企业可偶尔组织集体出游,让员工携家属一同参加,有助于凝聚企业向心力和员工间的友情培养。

4.强调员工做好本职的工作,不忽视员工的长期职业规划

对员工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强调做的好本职工作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强调岗位晋升的激励,你如果做得足够好,该得到的都会得到。如同人生,稳稳地走脚下的路,走的更踏实认真才会更有效率,只看高处不看脚下路容易走的轻浮,轻浮就会容易出现虚幻的经营成果。

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应确定职业生涯管理任务是不同的。长期职业规划的激励若真正能实现以人为本,不仅可以让员工尽早明确个人长期发展方向,也可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动性。

四、结束语

以薪联心,让员工生活得富足;以爱聚心,让员工工作得快乐;以敬融心,让员工享受应得的尊严;以道素心,让员工为员工自己工作,成就事业。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重要的是本文所提出的观点要准确的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改进。

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难以找到中小私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借助案例研究法、实地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或实验法采集。本文在此方面有所欠缺,所提出观点可能不甚成熟,但是希望在对我国中小私营企业的员工激励方法上面有些许用处。

参考文献:

[1]白海君, 曾品红。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3(2).

[2]牛晓薇。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浅析[J].商业经济,2013(4).

[3]胡适。不朽———我的宗教[G].胡诗文集(第2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吴小林,王军。90后新员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

[5]胡玉明。企业激励薪酬契约研究:问题与出路[J].财会通讯,2013(7).

最新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推荐 篇七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 编辑:juan 作者: 来源:

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所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为了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长会、家访、联系卡、家长留言等家园互动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作为人间关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的亲子关系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些年轻的父母们。于是,亲子活动这种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孩子、家长和教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空间,成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互动、信任和交流的方式。亲子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友谊,它作为一个平台,给孩子了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而家长们通过亲子活动的友谊平台也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作为我们老师,更是在活动中得到了与家长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使我们家园双方都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从而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为了加强我们家园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园间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进行亲子教育势在必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亲子活动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明确亲子活动的特点、目的和意义

亲子活动是一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父母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了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这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

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因此要组织好这样的活动,首先应让大家明确我们亲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亲子活动全方位地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使孩子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间的交流,最终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设计应生动活泼,符合幼儿身心特点

我们在设计每个亲子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更多地去关注一下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建立一种科学化、游戏化、亲情化和互动化的课程体系,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让亲子活动以其本身固有的情趣性和娱乐性,吸引家长和孩子们愉快的参与活动,减轻家长们的重重顾虑,使家长感受到孩子们是在玩中学到了本领。通过参与实实在在的活动,家长和老师配合会更加密切、协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家园互动、相互交流。

三、重视家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教师必须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的重视、坚持及对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与配合等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的形成,必将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1、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孩子成功的合作者。

2、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因此家长在活动前应注重引起孩子参与的兴趣,只有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他感兴趣的活动,一同克服困难,一同享受成功,才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心理上的交流平台,才能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3、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指导孩子的活动。

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要求越高对孩子越有帮助,其实不然。只有适当的要求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在指导孩子活动时,因为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或未达到要求,家长就不耐烦了,严厉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使原本快乐的游戏活动不再受孩子的欢迎。这是极为不好的。所以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应该耐心地指导孩子。

4、家长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如果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活动时能多问孩子几个“这该怎么玩”,“让我们一起试试,好吗?”我想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在亲子活动时,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各种表现中进一步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有针对性地,游刃有余地教育孩子。

5、家长要信任孩子。

在进行亲子活动时,很多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往往牵着孩子的手不放,致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出现了胆小、任性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令人后悔莫及。所以在此提醒所有的家长朋友: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获得锻炼的能力,发现孩子,相信孩子,信任孩子。

6、家长应多用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欣赏孩子是一门艺术,成人的鼓励会给幼儿以信心与动力,让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所以在孩子成功或失败时,家长都应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

四、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我觉得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1、直接性指导

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直接观摩老师指导孩子,也可请教师介绍一些教育观念及方法或者让教师直接告诉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完成游戏。

2、个别性指导

在父母指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个别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去做。

3、评价性指导

在每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可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4、点拨式的指导

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一点小困难时,教师应帮助父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5、归结性的指导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加以小结并加以归纳,帮助家长巩固练习。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从而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我觉得亲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有效、实用的教育形式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给家长们提供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今后我们将义不容辞地引领家长更好地走近亲子教育,倡导亲子互动,增强家园合力,共促幼儿成长。

浅谈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篇八

摘要:文章针对电网企业全员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公司以提升企业效益效率为目标,按照“注重实绩,科学量化”的原则,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采用分级宣贯、全员参与、科学量化等7个步骤高效推行绩效管理,强化互动性。通过创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推动高效沟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率达到100%,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和凝聚力显著提高。

关键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高效;正向

1、问题导向分析,推进绩效管理

作为电网企业的信息通信专业支撑单位,一线员� 在此背景下,作为运维实体单位,本公司在绩效管理上根据公司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分类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高效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准确衡量员工价值贡献,优化员工薪酬和福利保障管理;理顺“刚柔”“前后”“外内”3种关系,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和潜能。具体做法如下[1]。

1.1全面宣贯、统一思想,全力推进绩效管理

1.1.1组织保障、形式多样,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成立宣贯领导小组,加强对学习宣贯工作的统一组织和督促指导;资料发放到全员,确保人手一份、发放到位;制定学习宣贯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宣贯形式、培训对象、工作进度和成效目标,确保组织有序、宣贯到位;加强宣传报道,利用网站、微信、宣传、展板等多形式宣贯。重点宣贯绩效与员工职业生涯成长和发展的关系,引导员工重视绩效,解读上级单位人力资源有关制度,激励员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1.1.2全员培训,提高对绩效管理认同度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知和认同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公司为贯彻落实上级单位绩效管理通用制度,向公司全体员工宣贯绩效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同时开展了绩效管理专项培训,积极动员员工参与目标制定,使公司员工全面了解全员绩效管理的内涵、目的、作用和意义,使全员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1.2分级管理分类考核,制定科学量化考核指标

1.2.1针对专业特点,突出考核目标的针对性主要突出4个方面:

(1)工作绩效。对上一年度工作实践中显现出来的短板弱项内容,重新优化考核项目,细化考核指标。

(2)巡检质量。对影响巡检质量的薄弱环节,明确考核重点,制定考核标准,加大平时督查考核力度。

(3)队伍管理。针对违反公司有关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影响公司形象等突出问题,重点考核准章守纪、廉洁自律等内容。

(4)重点工作。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设置中心工作考核权重分值,确保上级单位部署的重点工作得到落实。1.2.2分层分类,提升考核的科学性针对公司所属部门工作职责不同、考核尺度难以把握的实际,在考核中采取“三分法”:

(1)分类考核。对工作内容翔实、职能相近的按职能和机构性质,分为管理部门、信息通信专业部门、职能部门三类进行考核。

(2)分级考核。坚持层级管理、下考一级的原则,由直接绩效经理人组织考核,考核结果报公司综合管理部备案。

(3)分层考核。中层干部由所在部门工作整体考核结果和公司领导打分,确定考核等次。

1.2.3合理统筹,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在设定各层员工考核目标时要考虑员工目标与部门和公司目标的一致性,障碍与资源,即员工达到目标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如预算、时间、设备、技术等要求。同时考核指标要求具备如下特性:具体明确、可衡量性、可达性、传递性、时效性。

1.3健全综合评价机制,确保绩效考核刚性执行

1.3.1搭建绩效考核组织机构为保障责任体系的有效落地,公司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和绩效考核工作小组。绩效考核委员会:组织、指导、协调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制订绩效考核办法和工作方案;审定各层面的考核结果。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提出各部门考核指标、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目标及建议;跟踪分析指标完成情况。

1.3.2强化绩效考核执行刚性

(1)领导带头、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对待绩效考核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做到落实不马虎,执行不含糊。

(2)严格责任、强化问责。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核查各部门上报的考核结果,通过工单核查、电话采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部门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委员会根据工作组的评价结果对各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督导,对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1.3.3内外结合,提升绩效管理驱动力把业务末端变成管理前端,通过绩效管理将公司的发展目标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绩效目标引导员工有重点投入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成效。“对外”依据同业对标找差距、找短板;“对内”立足公司绩效要能体现加强指标监测预警,增强对标主动性。

1.4高效沟通闭环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1.4.1积极高效沟通,提升团队力量一级绩效经理人和员工之间是一种彼此获益的双赢关系,员工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一级绩效经理人的支持、辅导和帮助;一级绩效经理人的工作成绩是员工积极配合、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时,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需要让员工“努努力、跳一跳”才能实现;如果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目标实现已经变得不可能,通过高效沟通及时调整绩效目标。

1.4.2正面鼓励辅导,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对绩效考核等级低的部门或个人,加强正面辅导。绩效辅导按4个步骤:

(1)绩效目标。帮助员工分析解读绩效目标,理解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

(2)当前问题。指导员工分析绩效完成情况,关联指标处在什么位置,工作存在的问题。

(3)解决方法。共同分析达到绩效目标的可能方案、途径,各方案的优劣之处。

(4)整改措施。完成绩效考核目标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可行的具体计划。

1.5实施信息化管理,强化绩效考核过程管控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运维管理线上管控体系,确保人员执行信息共享,实现在线监督、实时管控、真实评估,提高一级绩效经理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检查能力和工作质量评价的时效性。以设备主人制为基础,借助运维辅助工具形成多层面、跨岗位的制约监督机制,做到每个缺陷隐患“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核查、责任可追究”,并将缺陷隐患发现率、消缺率、复现率与单位绩效评价挂钩。

2、成果正向落地,全面激励发展

2.1员工责任意识增强

在全面宣贯和重点宣贯相结合的组织力度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绩效管理的贯彻、落实,公司员工加强了各自的工作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积极参加到绩效目标制定中,落实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自身执行与监督检查。通过管理层以及各级人员责任意识的强化,通过层层分解把公司同业对标和专业机构对标与员工的工作活动紧密关联,力争把每一件平凡小事做细、做实,把每一个关键环节抓严、抓牢,把每一项决策部署落实到点、到位[2]。

2.2推动高效沟通

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公司战略部署下达、员工动态上报,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员工工作情况,员工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的意义和对公司的影响。同时,一级绩效经理人提升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与员工的沟通时间,积极推动高效沟通。

2.3考核结果应用率达到100%

健全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机制,确保了绩效考核刚性执行。通过绩效管理,使绩效结果与员工薪酬、晋升、奖罚等有效联系起来,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公司员工争先意识显著提升。

2.4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绩效管理的科学量化的指标体系、客观实效的执行要求、全面严格的奖惩机制推动促使各专业部门管理的优化提升。推动各专业部门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分工,形成了追责流程和闭环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巡视巡检不到位或缺陷隐患排查不认真,使得信息系统运行状况管控力度更加明显,切实保障了安全运行的基础,增强了运维业务管理水平[3]。

3、结语

公司把绩效管理融入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控。按照“分级管理、分类考核”的原则,考虑运维实体的单位性质,根据公司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分类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全过程管理,实施考核结果分级制度,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金、职业发展和评优评先等挂钩。建立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推进绩效指标的分解,将公司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公司各部门和岗位,落实岗位责任制;提升职工队伍凝聚力,强化公司战略部署落地执行;增强信息工具支撑管控,流程内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并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高效的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永干。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1):15-16.

[2]刘博。浅析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180-182.

[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绩效管理实施细则[Z].2017-08-01.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9886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9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