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最新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6篇 最新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6篇文章

最新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6篇 最新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6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22 11:54:16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如下是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最新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 篇一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启蒙运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启蒙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理性时代的到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启蒙运动的背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启蒙运动是继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漫漫的长夜呈现出了黎明和理性的光辉,使欧洲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摆脱了封建神学和教会的束缚和影响,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因此,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同学。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所学知识。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说出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分析史料,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启蒙思想的学习,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对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了解,树立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

启蒙运动的影响、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我会出示先贤祠的照片,介绍先贤祠的作用和伏尔泰的地位,进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理性时代”的到来

这一子目的内容,我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来突破。首先用幻灯片出示“启蒙和启蒙运动”的概念,接着出示问题:他们用什么来启迪人们的斗争意识?什么是理性?启蒙思想家们理性的思考想要构建怎样的社会?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深刻理解其概念。对启蒙运动背景的探究,我会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由此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之后,提问:根据刚才的学习,分析启蒙运动最先发生于哪个?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我会在此基础上对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本子目的内容较多,但线索比较明确,因此我会采用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突破。我会运用幻灯片放映呈现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言论和著作,请同学们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在三人的代表作和主张,并以列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史料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

3.启蒙运动的扩展

对于康德的思想,我会结合史料进行简单的介绍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4.启蒙运动的影响

对于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这两个难点知识,我会采用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结合的方式进行突破。首先我会出示史料,要求同学们结合史料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在思想解放、对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巨大影响,并深刻理解启蒙运动对于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说一说你对其思想的理解。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提炼教材信息:(本环节约8~10分钟)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炼本课的主要信息,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大部分知识点初中已学过,避免占用大量时间。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

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分 裂割据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 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3)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课堂小结

(约1~2分钟)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不断上演,专 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课堂小节不仅仅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前后引申,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约5~6分钟)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

(1)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2)用稿纸写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测评,所提出的问题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

5、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短短十一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世重要的史鉴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结合课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本环节要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所学,归纳整理思路,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述完整,思路清晰即可,本题目属于课后"思考与探究"栏目问题,考虑到课上时间紧无法完成,所以安排到课下完成。要求学生当天完成收齐,并检查评分,选出优秀小论文下节课课堂表扬,做到有布置有检查,避免放任自流。

高中历史说课稿 篇三

各位领导和同行:

大家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通过上公开课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开诚布公,多多指出我这节课堂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下,我将从三个大的方面先抛砖引玉。

课前准备

一、教材地位:《“蒸汽”的力量》在专题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成就和影响。工业革命是英国崛起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重要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原因及条件。本节内容一直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学好本节对于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发展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仔细梳理教材知识,并结合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确定以下作为本节的重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条件和主要成就;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但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差的学情,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和主要成就;分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1840年英国工厂主威廉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看图说话,总结和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阅读“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了解各个行业新技术和机器的重大成就,学生讨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归纳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讨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自然观,确立以人为本,关心生活质量的意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

探究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本课整体贯穿宜川中学倡导的“预习-互动-检测”的教学模式,鉴于本课内容较多,知识体系不是很明晰,采用课前预习的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情景再现法、总结概括法和小组讨论法等,以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起引导作用。

学法——本课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自主阅读法、图表阅读法、提炼概括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学习,并了解一般的历史思维角度和解题方法。

课堂实践

五、教学过程和策略

导入:

授新:

本课分三大步骤和四个环节展开,贯穿一个理念。

1、预习的检查和巩固阶段:主要通过“过关斩将”和“思维地带”两个环节来体现。

“‘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一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所了解,如果单纯重复史实的话,比较枯燥。所以授课时换了个角度,采用故事的形式(“工厂主威廉的一天”),将英 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穿插在故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看图说话的方式归纳出工业革命的知识点,这样子比较生动、有趣。

“打造‘世界工厂’”一框主要讲了工业革命 对英国的影响,鉴于课标只要求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处理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不做具体知识的要求,只作为训练学生提炼概括能力的学材。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主要讲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此处课标的要求是探究,但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对匮乏,加上教材内容简单明了,我的处理是把本框题作为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学材,同时通过概括也达到了对课标要求的主线知识的明确,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对尚有讨论空间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进行了重新处理。

2、知识的小结和拓展阶段:主要通过“各抒己见”环节来体现。

本课课题是“蒸汽”的力量,也就是重点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那么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鉴于这些疑问,设置了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讨论,既是教材内容的小结和拓展,又是训练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整体、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可谓一举四得,这就是虽然课时紧张,但我仍然作这样处理的用意所在。

3、知识的检测和升华阶段:主要通过“课堂练兵”环节来体现。

习题主要注重基础性,紧扣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巩固课堂知识,并体验到课堂学习的成就感。其中课后探究性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启示?”的设置主要希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4、一个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预习-互动-检测”的模式是体现这个理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分析讨论也是体现,教学过程中注意一般原理和思维方法、做题方法的传授,也是基于这个理念。

课后反思

上完本课后,虽然还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反馈,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预习检查仍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检测习题可以再有梯度一些;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学生积极性没有淋漓尽致地发掘,以后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可多让学生活动。诸如此类的问题自己还有很多,今后会更加努力,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说课稿 篇四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上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下接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开端,在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说教学

(1)知识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概况和特点;在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原因和结果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统治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原因。一、辛亥革命的推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封建障碍。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三、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提倡国货。这些是内因。四、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难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征。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分散,学生对这一特点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化、较低层次上。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括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说教法

提问启发,通过提问,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从而引出本节所讲内容。

讲解法,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讲述解释,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讨论法、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民主,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

说学法和学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加深。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材料、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帮助学生概括、归纳、比较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原因与结果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教学反馈、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等六部分。

说教学反馈及自我评价

本课教学重难点集中,为巩固教学成果,设计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的练习,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散思维。

说总体设计构想

立足教材实际,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既体现学科综合思想,又渗透新课程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管理。

高中历史说课稿 篇五

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文明》中的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说课内容将围绕六个方面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讲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是专题六的第一课,专题六是新高考增加的考试内容,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精华-民主与法 制,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第一课的内容是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赖以萌芽、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认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很大,从中对我们有所借鉴。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专题还是在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通过对古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的阐述,来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基础。

2、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了解,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本课三个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希腊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情形,体会古代西方世界的公共政治活动氛围。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一种制度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方水土、一种社会制度造就一方人民。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作用。

突破策略:展示古希腊地图,引导学生从位置,地形、气候分析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地理环境对希腊产生的影响,并且与古代中国进行比较,从而能更好地理解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突破重点。

2 、教学难点:西方的民主政治兴起于古希腊的历史条件。

突破策略:结合教材三个子目,设计“古希腊考察团”,通过三个行程考察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古城邦、古公民,在情景教学中,领会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三个条件,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分析学生说教法学法

1 、学情分析(说学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福安二中的高一学生,他们思维较活跃,乐于表现,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而且知识缺乏系统性。 因此,在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再现生动直观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2、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上编写的较为详细的内容,对于重点、难点,我采用

(1)图片展示法:高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相对薄弱。通过展现古代希腊文明和地理环境组图,加深学生对城邦的印象,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城邦形成的原因。

(2)比较法:运用比较法从地理环境方面分析比较古希腊民主制度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

(3)课堂讨论法: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能力要求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这既可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又可培育同学间相互探讨的氛围。

(4) 情景教学法:学生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希腊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情形,体会古代西方世界的公共政治氛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知水平得到发展。

3、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我尽可能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为目的。因为只有通过个体独立思索、探究发现而建立的知识系统,才是最稳定的。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每堂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导入语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

1.本节课我是通过一组图片导入,图片展示古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设计导语:古希腊文明光辉灿烂,一直影响到现在。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片大地孕育了如此伟大的文明,又是在怎样的政治制度下,古希腊文明会有如此灿烂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古希腊文明灿烂辉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铺垫。由此导入新课。

2.展示课题,解释何为民主

(二) 讲授新课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一次“古希腊考察活动”,通过三个行程的情景教学,考察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古城邦、古公民,领会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三个条件。这样做的目的:学生作为考察团的成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知道考察的内容就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达到提高45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步 分析第一个子目——蔚蓝色的希腊(考察团的行程一:惊鸿一瞥鸟瞰古希腊)

本子目是教学重点,主要阐述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地理条件。

在这个教学环节充分运用多媒体,

(1)展示古希腊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个问题

①就地理环境而言,希腊有何特点?

②希腊的这种地理环境对希腊产生了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等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引导学生从位置,地形、气候分析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地理环境对希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2)展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地图,对比分析:

希腊的地理环境适宜进行哪种经济活动?

中国的地理环境适宜哪一种经济活动?

思考: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对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政治各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成果置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理解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极其不同特点,能够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关系,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第二步 分析第二个子目——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考察团的行程二:身临其境考察古城邦)

这个环节采取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四个问题,去考察希腊古城邦的特点,认识希腊城邦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社会环境

合作探究

第一组考察内容:城邦是什么?从城邦的概念中你能得出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吗?

第二组考察内容:古代希腊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众多城邦呢?

第三组考察内容:城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分别是什么?

第四组考察内容:城邦制度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第三步 分析第三个子目——希腊的公民(考察团的行程三 入乡随俗接触古公民)

这个环节采取情景教学法,设置一个古公民的家庭情景,引导学生去考察这个古公民的家庭,探究五个疑问,弄清(1)什么是公民?(2)公民具备哪些权利?(3)公民的基本素质?(4)为什么公民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作为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各城邦的公民从小接受系统训练,具备了一定参政素质,成年后为城邦贡献自己的个人才智和力量,推进各城邦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繁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一个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从而实现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四步 巩固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必须做好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梳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巩固知识

第五步 课后探究

作业的布置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所以作业的布置一般是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计划,还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的能力。

布置作业: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标古今中外历史相联系的整体史观。

第六步 板书设计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一 、希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二、希腊城邦制度——社会环境

三、古希腊公民的素质——重要保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三个行程、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与探究,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课堂教学时间不容易掌控,完成教学所需时间比预计要多些,导致后面总结提升部分以及练习时间不够。

总之,本课教学按照双主教学的模式,依据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主动生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高中历史说课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XX第XX单元第XX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基于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此,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1、合作学习: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然后由各组派出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学的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大环节,具体设计如下:

1. 导入新课:(2~3分钟)学生尚未进入状态,可以通过讲故事、谚语、歇后语、笑话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由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性提问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从背景、过程、结果三方面入手,着重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首先,(1)通过展示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以及教材提供的资源,总结……

其次,(2)通过设置问题,……,讲明……,使学生理解……

再次,(3)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最后,(4)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资料,小组讨论……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在新课讲完后,简单扼要地总结本课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yanjianggao/93317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yanjianggao/93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