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4-08-06 03:24:30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勤劳的小编醉清风帮助大家收集的5篇小学语文说课教案的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一

【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丽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

"丽丽为什么没有接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园园看见丽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说教法】

1.引读法

丽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说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园园看见丽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丽丽的角度提问:"丽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园园前面的晓晓没有带彩纸,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心愿”,理解“心愿”一词。

补齐课题板书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不会的拼拼音,问问同学。

同桌互读。

师范读。

3.出示词语、认记。

4.认读生字,词语。

说说怎么记字形。

5.读文感悟。

(1)观图一说说图的内容。

观察月光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笑?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讨论:理解“自言自语”。

练习读,读出月亮高兴的心情。

(2)观图二

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愁眉苦脸?月亮想什么呢?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珍珍是个怎样的孩子?

谁来用一句话来夸夸珍珍?

(4)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同学们都郊游了吗?

自读最后一节。

(5)理解“艳阳天”一词。

6.练习,巩固字词。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爷、到、给、穿、暖、冷、开、伞、热9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

(1)教师指导书写开字。

(2)教师指导书写朵字。

6、将书上田格中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5爷爷和小树

穿衣不冷

爷爷和小树

不热撑伞

桃花源记讲课教案 篇五

桃花源记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音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3.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

二、检查预习

晋太元中(jìn) 缘溪行(yuán) 便舍船(shě)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shè)(yǎn)

阡陌(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 遂与外人间隔(suì)(jiàn)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不足为外人道

3.通假字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要:通“邀”,邀请。

4.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味道)新鲜 今义: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yanjianggao/99387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yanjianggao/99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