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说课稿优秀15篇 说课稿 说课稿范文大全

说课稿优秀15篇 说课稿 说课稿范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4-08-23 17:24:17 点击: 来源:yutu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爱岗的小编演员给家人们分享的说课稿【优秀15篇】,仅供借鉴。

说课稿 篇一

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采山》。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歌曲《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 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生动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采山的愉快心情

2.设计意图: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音乐审美体验的整体把握。以“采山”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创设“走进大山——在山中(向大山问好、采蘑菇等采山活动)——告别大山”的音画情境并

二、教学目标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歌曲学唱,使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表现音乐,体会“采山”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2.在音乐情境中启发学生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配上引子和声响,完整演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动中、乐中”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 教学准备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来创设“采山”的音乐情境,将活动内容与画面、音乐相链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还需准备钢琴、歌片、红色水性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组织教学激趣导入(点)

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大山图片,通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想不想去看看呢?等问题激发学生走进大山的愿望。

环节二: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这个环节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法,通过PPT课件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融合在有趣的“走进大山、模仿山中声音、采蘑菇大赛”活动中掌握。

片段一:“走进大山”。(点课例片段)看着山林画面听着采山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走进大山”的情境中进行投情表演,不仅激发学唱热情,还聆听熟悉了歌曲。

片段二:“模仿山中声音”。通过模仿山谷回声(演示“哎罗?);雨声(点读)、小鸟声来启发学生进行气息、声音的训练,并通过”山林二重唱”(课例片段)练习尝试为歌曲加入二声部的声响伴唱,为歌曲演绎做好铺垫。

紧接着我用课件创设了“采蘑菇比赛”的游戏活动(点),让学生先找出蘑菇大小、两朵一组的排列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按大赛要求合着音乐1、2、强、弱的节拍采蘑菇,(点音乐表演、点击“跳起舞的蘑菇图”)以此激发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主动感受歌曲两拍子的特点。接着(点)通过合着《采山》音乐“拍击蘑菇舞蹈节奏型”,(点拍演示)感受、认识十六分音符(点)。

随后,引出歌中(点)重难点句第三句的学唱,(唱演),菇 0 采来 蘑菇 | 嫩又 鲜 0 |”,启发学生在读、模仿、跟琴唱的过程中掌握0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环节三:学唱歌曲,深入体验

这一环节主要是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那么什么叫“采山”?山上有什么可采?有没有采过山?对于现在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很少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学生演唱时内心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学多媒体在这一环节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件中丰富的野果、(点)野菜、野花等画面,使音乐与学生生活经验链接,每一张图片都引来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哇”的赞叹声!最大限度激发了孩子们学唱歌曲的热情,增进对歌曲主题理解与情感表达。

此外,歌曲学唱中,将歌片与音乐通过多媒体同时展示给学生,不仅便捷、直观、清晰,更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环节四:表现歌曲,拓展提升

这块内容是对整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表现。即通过课件提示学生在演唱歌曲前加一个回声的引子,(点完整歌片)并在演唱中加入前面已练习的“鸟、雨声的伴唱,然后进行唱、跳、表演的综合演绎。最后,师生在即兴编唱“大山?再见?”的歌声中告别大山,结束本堂课。

我执教的这节课,在08年浙江省音乐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得到专家的好评,制作的录像课在o8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与课例整合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总而言之,学生在这样的音乐课中获得的不只是会唱这首歌?用怎样的声音唱好歌?的经验,而是更多的音乐创造意识与审美体验。

说课稿 篇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 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今天听到徐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情境教学

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战争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引起学生对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的了解,入情入境生情。

二、问题引入

教师以问题“谁的呼声?”、“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三个问题来引入新课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从“怎样的呼声?”和“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问题着手,层层深入。

三、激情朗读

本节课徐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以反复地阅读、思考、理解,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被激发,从而体会到小作者雷利失去父亲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地渴望。

四、呼吁和平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声,对和平的渴望写在卡片上,并展示出来。此时的学生已经融入作者的心境,并激起了共鸣的火花,都迫不及待地写下自己的心中感受。徐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说课稿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78-81页例1、练一练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好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开放性的准备练习,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归类分成商是3和商不是3的两类,并将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来,以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然后有步骤地引导发现两条规律,在概括性质之前,安排讨论“0除外”,最后概括出商的不变性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商的不变性质,难点是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根据教材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和儿童的认识规律,从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三个方面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商的不变性质;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变”与“不变”,向学生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思想:

1、扶放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灵活处理教法,扶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中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相互合作,从而发现商的不变性质。

3、自主参与:首先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最后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动脑去想,抽象出“变与不变”的规律;动口去说,概括出商的不变性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5、培养能力:引导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一)、准备练习

1、12346891218243672

从上面的数中取两个数,把它们组成没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并求出商。(学生列举,有商是3的揭示出来)

2、老师选出了几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商是3)谁还能举出商是3的式子呢?(将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来)

3÷1=36÷2=39÷3=312÷4=3

18÷6=324÷8=336÷12=372÷24=3

【开放性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归类,让学生的思维在最近发展区内活动。这样不仅巧妙地为新授教学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概念教学

1、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儿几道除法式子的被除数一样吗?(不一样)除数一样吗?(不一样)商呢?(一样,都是3)

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而商却一样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吗?我们选择其中的几道式子来看一看(出示例1)

例1⑴36÷12=3

⑵24÷8=3

⑶12÷4=3

⑷6÷2=3

⑸3÷1=3

【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而清晰地看到被除数和除数不同,而商却相同。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发现

⑴讨论概括“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的规律。

①从⑶式12÷4=3往上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怎样变化的?商变不变呢?

从⑶式到⑵式,师生共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从⑶式到⑴式,小组讨论交流。

②验证:从⑸式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商呢?

如果同时乘以其他的数,商会不会变化呢?

③概括并揭示规律。

从这里谁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揭示规律1)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板书:“不变”、“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验证,逐步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并尝试归纳,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概括的认识过程。】

⑵讨论概括“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的规律。

①从⑶式往下看,分小组讨论。

讨论题:

1、从⑶式到⑷式,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变不变?

2。从⑶式到⑸式,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概括并揭示规律2)

【教法灵活,由扶到放,详略得当,设计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围绕讨论题对照板书,自主探究,发现并概括出规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有机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概括性质

①这两条规律可不可以合并成一条规律呢?

②讨论“0除外”。

请同学们在里填数,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A.18÷6=(18×)÷(6×)

那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呢?(0不可以)为什么呢?

B.18÷6=(18÷)÷(6÷)

同时除以的数可以为“0”吗?为什么?

【“0除外”的问题采取了让步的教学策略,先避而不谈,再通过两道练习适时点拔,加以完善,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帮助他们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③补充性质,揭示课题。

④理解关键词。

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判断:

60÷15=(60÷3)÷15

60÷15=(60×7)÷(15×6)

60÷15=(60÷5)÷(15÷5)

60÷15=(60×0)÷(15×0)

所以我们要注意: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教学难点通过4道判断题,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深化理解。(运用商的不变性质试做)

①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90÷15=(90○÷(15÷3)

300÷25=(300×2)÷(25○)

②根据48÷6=8,在里填数。

(48×4)÷(6×)=8

(48÷)÷(6÷2)=8

(48÷)÷(6÷)=8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要使商不变,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三)、全课总结,质疑解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商的不变性质?

2、看书,质疑。

【鼓励质疑,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因材施教,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和教师的适时指点,增加了生生、师生交往机会,促进信息渠道的畅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和谐的统一。】

(四)、课内练习

1、不计算,把左右两边商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2400÷600

24÷624000÷60

8÷2

2、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在里填数。

15÷5=(15×)÷(5×2)

36÷6=(36÷2)÷(6÷)

(24÷4)÷(8÷)=24÷8

8÷4=÷12

3、你能写多少个?

360÷24=720÷=÷=÷12=÷……

【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紧扣目标,针对性强,有层次、有坡度;最后一题开放性强,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既巩固内化了商的不变性质,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人以一种课虽止、意未尽的感觉。】

(五)、板书设计

商的不变性质

例1

⑴36÷12=3(12×3)÷(4×3)=3

⑵24÷8=3(12×2)÷(4×2)=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

⑶12÷4=3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⑷6÷2=3(12÷2)÷(4÷2)=3

⑸3÷1=3(12÷4)÷(4÷4)=3

变不变

【这样的板书设计,形式新颖,简洁明快,概括了本课内容的精华,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变化的过程及内在联系,有利于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而商不变的规律。】

说课稿 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结字规律(二)。首先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现阶段,四年级主要以硬笔书法为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其中每一个级别都分为一、二两个级别(上、下册)。

初级主要内容:

① 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及运笔规律,单个独体字及基础汉字的书

② 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的掌握。

中级主要内容:

①汉字常见左偏旁的认识与书写的掌握,左右结构字的理解与书写;

②掌握较复杂汉字的字形特点与书写规律。

高级主要内容:

① 汉字常见右偏旁的认识与书写的掌握,左右结构字的理解与书写;

②握较复杂汉字的字形特点与书写规律;

二.说教学背景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近几年书法教学逐渐被受重视。今年我校也是第一年把书法列入学生必修课程之内,所以书法教学也是在摸索中前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这是基础目标。

(2)掌握偏旁容让的结字规律,并根据已经掌握的结字规律进行临写。

(3)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及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字的特点,学会分析字形结构。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

2、感受写好书法的三要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结字规律,进行临写、试创。

2、班级课堂的实际掌控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

五.说教学法与学法:

书法课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老师讲解、引导,直接示范是最主要的教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最主要以临摹和练 本节课主要用了班班通教学辅助工具,展示所要学习的硬笔字,让学生清楚的明白笔画形态及用笔的来龙去脉,同时运用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的观察老师的示范。 老师引领大家欣赏学习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展示书写完成的成品书法作品,让学生感知,并以奖励激趣。学习书写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讲解和示范,以及单个指导和示范。学生之间采用互相学习、互相品评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说导入:

(1)说说美在书法中的表现和作用。

(2)秦汉时期的钱币图片导入。

(3)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说学习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偏旁的容让。

(2)师生共同得出:偏旁的容让,并将这规律践行到实际学习中去,解决一类字的问题。

(3) 老师示范,并详解。

(4) 通过集字先考察学生眼力,再总结出结字的容让关系。

(5) 做练习,学以致用,老师巡回指导书写和姿势。

(6) 小组互评,选出一幅最优作品,并带入“展示厅”。

(7) 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并请同学起来讲评,分别说出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欣赏别人。

(8) 老师点评。

说课稿 篇五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长城》。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长城》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领略祖国风光的秀丽与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风光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整合法

学生基本上没机会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之前,我将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展示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设疑: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借机出示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长城。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而对于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并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图片了解了“垛子”等之后,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观察方法

在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以及认真阅读文章,知道了长城的特点。由此,通过两幅插图的对比,总结本篇课文的观察方法。

4、“联想”教学

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的形式汇报。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汇报完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并延伸:“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让学生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于是,我再次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4、升华主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 由分到总,升华主题。

5、拓展练习

导入此课时,我以国家元首的题词为契入点,结束时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来为长城题词,让学生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以此结尾,整个课堂结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 三大部分。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又是一根融入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河流,它有利也有害,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也为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2.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记住长江的地位、上中下游主要特征、航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等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 充分利用课本图、表资料,结合教材读图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按照“第一大河——源流概况——航运价值——开发——治理”的顺序,逐一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整治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其爱国热情,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对长江“利”与“害”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处世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长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水能的分布原因、长江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课时学习“我国第一大河”和“黄金水道”,第二课时学习“开发与治理”。 其中第一课时是学习第二课时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有关我国河流的知识,但不全面,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2.学习能力。全面分析一条河流的概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该如何分析,还需教师的认真指导。

3.学习动力。长江是我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有关它的知识是很多学生也想急于知道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比较大的。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选择

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设计教法如下:

1. 图画、读图(表)分析法

2. 问题引导自学法

(二)学法指导

初二的学生大部分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的学法有读图表、课文分析、思考、探究、归纳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国》中“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我国那条江上?引出长江,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第一课时)

1.“我国第一大河”的教学分三步走

第一步:讲述我国河流概况,展出“长江流域”图,指出长江干流及其形状,教师板画,问“长江、长江,长江到底有多长呢?它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处于什么地位呢?”,然后利用表2.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的地位。

第二步:结合教材的“读图”要求,指导学生读图2.16“长江流域”,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教师一一在图中标出。接着让学生自己查找长江的其他概况,如支流、湖泊。

第三步: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特征。

2.“黄金水道”的教学

首先利用图2.17的读图题,让学生找出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观察长江干流通航能力的变化、判断干支流航道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其对航运的好处,使认识长江的航运价值,然后通过问题“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发展航运有哪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得出长江因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航运价值巨大,有“黄金水道”之称。

最后阅读“长江上的桥梁”让学生了解长江航运价值巨大,但它也是我国南北陆上交通的障碍,引出“我们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长江呢?”,为进入下一节内容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3.“开发与治理”的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课本43页活动的图片,提出问题:

1.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2.在长江上建水电站是利用长江的什么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第二步:提出问题:建水电站主要是利用水能资源,那么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河段,为什么?通过“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结合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势特点,分析长江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山区的原因——长江发源于海拔6600多米的各拉丹东峰,全程落差有6600多米,流到宜昌时海拔只有200多米,上游落差就达6400米左右,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让学生在2.16图中明确三峡和葛洲坝的位置。

第三步:归纳长江的利,引出长江的害,分析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再以荆江河段为例,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河段的特点分段设计治理长江的措施,教师指正。

第四步:阅读“三峡工程示意图”,教师讲述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同时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整节课设计意图:通过板图、问题引导读图,解决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一是通过“判断正误,改正说法”的练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5课 长 江

一、我国第一大河

1. 我国的第一大河

2. 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3.上、中、下游的划分点

4.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

5.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黄金水道

1.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2.航运价值—— 黄金水道

三、开发与治理

1.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说课稿 篇七

【教材分析】

《过年啦》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共分四个主题,分别是:“我喜欢过年”“家乡的风味小吃”“小城故事多”“一起采风去”,前三个主题指得是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地名文化等,后一个主题是前面的拓展活动。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等内容要求。

本单元的目标是:

1、知识:了解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了解家乡风情中有关饮食的民风民俗,了解家乡风情中有关地名、建筑、习俗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使学生从这三方面感受民风民情对家乡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为家乡人民的心灵手巧、勤劳智慧感到自豪,并乐意为家乡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能初步分辨家乡风俗中的良风美俗与陈规陋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继承发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力所能及的事,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从单元目标可以看出,《过年啦》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使学生体会节日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继承和发扬节日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全书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对上一单元认识家乡的延伸,也是为后面家乡的节日可真多做铺垫。

【学情分析】

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情,“得压岁钱、吃年夜饭、放鞭炮”恐怕是过年留给孩子们最深刻的印象。我班的学生老家大多分布在四川各地,过年的风俗也有细微差异。让学生具体介绍过年的风俗,很难说清楚。至于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他们就更不了解了。

【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指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根据课标,学生的发展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计划下一个春节怎么过。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动画《年》,并制作课件。音乐《恭喜 恭喜》

收集过年时使用的小物品,并知道意义。

学生准备:

收集过春节要用的小物品,并知道意义。

【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创设情景,话春节;二是明理激情,盼春节;三是主体参与,过春节;四是学以致用,议春节。

一、话春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们去探索。”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浓重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吗?为什么是春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画《年》了解年的来历,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这个问题应该很快的让孩子们进入过年的气氛中。

二、盼春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调查过年前家人都做了哪些准备?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在课堂上,我把过年前的准备活动分为:布置房间,购买年货,打扫卫生,安排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主要是通过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知道过年前的准备主要有:贴春联,贴门神、倒贴福、腊肉、香肠、大扫除、年夜饭、计划拜年或外出活动。并且知道这些物品的由来。知道过年是亲人的团聚,向亲人表示祝福。

三、过春节。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尊重学生感知,以学生为本。同学们,盼着盼着年就到了。去年你是在哪和谁过的年?都做了什么?他们可能在这个环节中津津乐道地谈到去年和家人一起放鞭炮、吃年夜饭、给压岁钱、逛庙会等等的场面。再让孩子观看图片,了解南方如广州的迎春花市、福州年糕等,北方水饺贴窗花和一些少数民族壮族、蒙古族怎么过春节。在探索中引导孩子发言,比如:怎样看待压岁钱?要不要放鞭炮?在思辩中让孩子反思自己以往过年的活动是否符合小学生,让孩子通过辩论明白哪一种观念更合理。在教学中送祝福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每个人制作贺卡,增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悟亲情。

四、议春节。就是计划下一个春节怎么过,这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获得主体感受后,尊重学生感知,让学生当一回小主人计划下一个春节怎么准备,才能让春节过得热闹、有意义、而又节俭,提升这节课的整体高度,考察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力。在教学时出示要求:1.拿出表格,按照表格上面的内容填写,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轮流发言,并选择一个“发言人”,由“发言人”总结全组意见,在全班交流。2.在每个小组汇报完时,评选出最具创意组。全班齐唱《恭喜 恭喜》歌,结束本课。这样通过孩子积极的参与,认真的的准备,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特别是全班齐唱《恭喜 恭喜》歌时,我相信浓浓的过年气氛流淌在每一个孩子心中。

说课稿 篇八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寒号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等六个方面呈现我的说课内容。

1、说教材

《寒号鸟》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故事,明道理”,《寒号鸟》一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旨在让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课我安排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本次设计为第一课时。

2、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且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但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难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等特点,多采用视频、图片、课件演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习生字,练习说话。

3、说目标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既有知识水平,再结合本组教材训练点及课文内容,我拟定了以下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堵、缝、鹊、衔、枯”等五个生字;掌握“号、当”两个多音字;会写“枯”、“却”两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练习说话,随文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会课文寓意(不学寒号鸟的懒惰,而是向喜鹊一样勤快,凡事提早做准备)。

重点:识字、写字;练习说话。

难点:准确领会课文寓意。

4、说方法

为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本课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教师依据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再结合希沃白板的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小组对课文插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字-词-句练习说话,也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说过程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约3分钟)

通过播放有关寒号鸟的百科视频,让学生对于寒号鸟这种动物有个大概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寒号鸟》。

【设计意图】:寒号鸟这种动物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种鸟类,而播放视频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最直观有效的让孩子们认识了寒号鸟这种动物。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为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然后借着录音中错误的“当”字读音,教师讲解多音字“当”。最后以课堂活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的故事,为后续教学环节打基础。

(3)看图说话,学习生字(约18分钟)

本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插图画面内容。

2、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缝、堵、鹊、衔、枯”等生字,能够依据插图画面,表述相关内容,以及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和喜鹊的辛勤。

3、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知道懒惰的寒号鸟最终冻死了,而喜鹊却平安无事,进而初步领会故事寓意。

4、通过课堂小活动检测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插图是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学生就看到的插图画面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自主学习,对插图有个大概印象,再结合希沃白板中蒙层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学习生字、练习说话、初步领会寓意,帮助课堂目标中重难点部分的达成。

说课稿 篇九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学。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题目是《口技》,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会联自己实际生活体验,看到作家对“文化艺术”体验和感悟。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课文内容: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朗读 中读懂简易的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字词的落实积累上

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三:说教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学情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六:说教学理念

1.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所以重点设为读,背,大量积累。

2.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口技》表演视频,让学生对这门传统艺术有感性认识,。

八: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让学生听,听到哪些声音,听出什么时间,听出什么故事。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艺术?进而导入新课(课题)

口技表演含义:(让学生说)口技艺人仅凭一张嘴,能逼真地模拟各种声响,能生动地描绘不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种传统技艺。这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灵活现、让人读后如亲临现场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时是检查预习,把握读音。读的过程中故设“陷阱”读错音,让学生找出来加以纠正。

2.学生再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善)

(2)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忽然,俄而

(3)有三个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问题:

1.一个优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备哪此些本领?(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想引领学生,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法的教学)

(引导学生说出:会摹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平时要对声音仔细观察,揣摩,摹仿。

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声音,按顺序说出来。

狗叫,妇人声,小儿声,男人声,吃奶声,哭声,鼠夜出声、起火声,火烧声,救火声等等。

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么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来

(鼓励学生读原文:有的学生能找到正面描写,也有同学能找到观众反映句子,老师等学和找完后, 归纳出:此文一个重要写作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相合。

(四)再现情景,表演中背诵。(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断)

方法: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到讲桌前蹲下,当同学读到有声音的时候,让他们模拟声音。然后大家评价。

注意:模拟声音的同学要及时,下面的同学是观众,要做好听众的表情动作表演。

如时间够用的话,大家集体朗读一遍。

九、作业:

思考一下,( 我们岫岩的玉雕艺术,驴皮影艺术,高跷艺术,剪纸艺术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 哪些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有哪些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厨师的厨技,手工制作者,市场卖肉手脚是怎样的麻利 ?生日蛋糕

又是怎样精心制作等,我们学习林嗣环,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

优秀说课稿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21课《太阳》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为本文的第二课时,乃至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 等14个词语。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太阳的特点,初步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四、 说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这样来教的:

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理解;

4、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5、通过朗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激趣导入——自读自悟,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扶放结合,初步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一)激趣导入

1、以“嫦娥一号”登上月球的事件作为导入,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三年级的小朋友对科普常识已经充满了好奇,他们在课外常迷恋各种科普类读物。这一导入适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学习课文的劲儿。】

2、质疑课题: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想研究太阳的什么?【创设这一情境质疑课题,学生的思考肯定更积极了。】

(二)借助课件情境朗读,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

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课文的情境朗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得到什么知识,解决了哪些疑问,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课件录像,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自读自悟,学习生字词,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培养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注意个别字的写法。

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时我提出: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太阳的三大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更深一步地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的能力,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扶放结合,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个情境的创设,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要向别人介绍一样事物,必须要具体说明,才能让别人了该事物,从而领会到各种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2、精讲第一自然段,学习列数字,作类比的说明方法。

【这一部分的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为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3、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深入感受太阳“远”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4、学法迁移,小组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让学生以“渔”去捕“鱼”,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对文章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学能力。】

(五)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说明方法完成填空的方法,让学生巩固对几种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领学生充分接触语言,体悟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板书简洁明了,起到引领作用。

优秀说课稿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找规律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位置: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四)意图和前后联系:

本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是新编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

2、学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因此,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多,应该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教法设想、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本课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以观察、讨论法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轴,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研究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

(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学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投影仪(片),图形卡片。

2、学具准备:各种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略)

(一)欣赏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投影出示:小朋友们参加联欢会时的情景图。)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

3、揭示课题:找规律,并板书。

(通过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给孩子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探究活动

学习例1。

(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开个联欢会。大家刚才已经发现了会场的彩旗、彩灯、彩花和小朋友们布置的规律,但是这个会场还没有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2)师生共同布置会场。(投影出示布置完的会场。)

优秀说课稿 篇十二

说课人: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自然之道》。

一、 说教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三个课时目标大体是:第一个课时导入、生字教学及熟读感知。第二个课时感情朗读、教学课文及理解关键字词句。第三个课时是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及读后感受。本次说课我着重讲第二个课时。

三、 说课时教学目标

1、(在前一节课生字掌握及初读感知到的前提下)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认识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蕴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道”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说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1) 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会先讲一个人人晓知的故事《拔苗助长》,学生猜出故事的题目。随后提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 “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就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精讲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2) 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引导找出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而提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找到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理解 “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说说“嘲鸫”的动作,体会嘲鸫的心情。

@而在接下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感悟朗读。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读,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自然之道说课稿 《自然之道》说课稿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练习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关键句向导的感叹,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升华部分)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总结: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只被圈养的老虎,在管理员的指挥下言听计从,可见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类的动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则,更有它避难的本能,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它,阻碍它,就会违背自然规律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在此我会设计一道本节课所学内容感悟升华练笔:

扩展:自然之道说课 / 自然之道获奖说课稿 / 自然之道ppt

呼吁人们,遵循自然之道,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小动物从身边做起。

扩展:自然之道说课 / 自然之道获奖说课稿 / 自然之道ppt

说课稿 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历史说课稿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并欣赏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作品。

②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③知道这些美术作品的作者,体验作品的美。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各类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

②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

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观看画作,感受世界美术辉煌成就。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2、新知介绍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1)背景: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②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

(2)特点:

①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代表人物及作品:

二、浪漫主义美术: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并出现了工业革命。革命和战争频繁,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了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②人们对启蒙思想的“理想王国”幻灭,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一批美术家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2)特征: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①注重表现人的感情。

②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③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人物及作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三、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原因与特点:

兴起: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①工业革命发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暴露出种、种弊端。

②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了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欧美各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③一批美术家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基本特点: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说课稿 篇十五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洋馆”是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它是基于学生对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窗口的组成,一些简单操作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恰当、灵活运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完成探究任务。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是“演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照顾全体,我利用课件,采用讲演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激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了给“海底世界”着色和“给福娃穿衣服”教学任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环境下,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操练任务、并设计扩展性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去创造发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五、学法的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媒体选择:

计算机、Windows系统中自带画图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任务文件夹“我的任务”或(配套光盘)。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任务驱使,导学达标

(三)合作交流,德育渗透。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首先,课前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点明主题,然后,通过看一看,从漂亮图形,变不漂亮图形引起学生的求知渴望。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漂亮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回答),现在,这幅图画,还漂亮吗?我们,可以利用画图工具把它变漂亮。

2、导入新课内容

启动画图后,利用五个圆形图形,通过认一认环节,教授“漆桶”和“吸管”的功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学会撤销命令,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选择方法。

然后,布置今天探究的任务。任务一:“给海底世界填充自己喜欢的颜色。任务二:“利用“颜色填充工具和取色工具”结合给福娃填充颜色。(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任务驱使,导学达标

1、首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总结填色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探究 用“颜色填充”工具给海底世界填色任务。采取,引领学生查找探究任务——按方法探究——指导保存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填色时,提出注意事项:如,注意观察,用铅笔封闭海藻图形;填色时要认真,位置要准,尽量避免重复填色,出错要及时撤销;以及色彩搭配的要合理等。在这一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就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填色任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使用“吸管”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结合填色,提高填色效率。完成后,鼓励学生,保存文件。

2、然后,利用福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福娃,提出问题。从颜色、形象、象征意义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福娃的创作背景。提出“第29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多少枚奖牌?(100枚)奥运精神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在完成任务二时,怎样体现“奥运精神”?(完成任务更快、填色质量更高、综合利用“吸管”和“漆桶”结合填色的能力更强)进行完成任务前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娃,然后进行探究。因为福娃的颜色有它的特定意义,所以“给福娃穿衣服”这一环节,,是学生利用取色工具和填色工具结合填色最好的素材。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同时,播放悦耳的。音乐。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完成比较快的学生给与鼓励,并选择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给与“小小指导员”的称号,让他们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布置任务“在指导的过程中,同学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帮助解决的?有什么收获?”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保存,并鼓励他继续完成更多的练习,并总结经验。在本环节中,提供了多个填色练习,让学生自主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发挥交流的空间,而且也赢得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时间。

(三)合作交流,德育渗透。

在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的情况下。教师进行广播,播放学生作品,让学生辨认。当学生,认出自己的作品后,让他说一说,自己在操作时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当学生,简单回答之后,给与评价“这个同学完成任务快、质量高、能力强”反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评委,你给他打几分?”。当学生打100分的时候,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这时,让完成同样任务的学生举手,进行交流,然后评价。这样,可以让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进行表达,从而实现学生经验的交流。交流几组后,让“小小指导员”总结自己在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师,给与争取的评价。然后,结合福娃的创意来自于生活特点,进行小结:“福娃的创做灵感来自生活,在老艺术家韩美林及其创作组,共同的努力下,综合中华民族文化多个元素,创作出这么可爱的福娃。我们也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将来,我们也为奥运会设计吉祥物。”激发学生热情,鼓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从而达到德育的渗透的目的。

最后,布置作业,退出程序。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yanjianggao/99814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yanjianggao/99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