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策划书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优秀11篇 生态农业园建设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优秀11篇 生态农业园建设规划

更新时间:2024-05-27 17:00:30 点击: 来源:yutu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1篇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一

为加快全区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全市《关于抓好一批重点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两型”农业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现代都市农业五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品牌创建,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基础强、建设标准高、综合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市民“两高兴、两满意”。

二、目标任务

根据《区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二五”末建成区级都市农业园区60个,培育市级以上园区30个以上,打造省级示范园区2-3个。年新建标准化蔬菜示范园、葡萄庄园等20个区级农业园区,着力提升草莓采摘园、风情园等十大农业园区。

三、建设重点

根据市农业局《关于抓好一批重点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区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要求,新建园区和提升园区要分别抓好以下建设重点。

(一)新建园区。从各街镇推荐的年新建园区中择优选取20个园区纳入项目库,年终根据考核结果选择10个园区进行扶持。在建设模式上,特色精品型园区要突出高端、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体验参与型园区要突出乡土风情、体验休闲和文化教育;高科技设施型园区要突出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和农艺技术的综合利用;生态景观型园区要突出生态平衡、循环利用、节能节水和环境优美;旅游度假型园区要突出田园风光、观光娱乐和特色农艺。在建设内容上,突出抓好“十个一”:

一是做实一个主体。园区要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建设主体,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和充足的资金投入。园区主体要向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企业应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农业观光等为主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化运行机制,并以园区为核心带动周边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订单农业和物流配送,逐步发展壮大为市级、省级乃至部级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做好一个规划。各街镇要在全区现代都市农业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街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把农业园区、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农家乐贯穿起来,打造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专线或专带。园区要聘请专业设计院所或有关专家策划好产业定位、市场定位和运行机制,制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三年规划。园区规划总投资要在500万元以上,年度投资200万元以上。园区年度实施方案是市、区两级园区竞争立项和考核的主要依据。各园区要高度重视,要按照“先发展生产生态,再发展生活休闲”顺序,合理分解年度建设内容,做到年度建设内容指标明确,建设进度安排科学合理,确保园区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三是流转一片土地。为确保园区长远稳定发展,要求纳入监管考核范围的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不低于500亩,核心区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不低于350亩,流转时限不低于5年。各街镇要指导园区和农民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加快流转土地,为园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四是突出一个主导产业。园区要根据市场需求,以蔬菜、花卉苗木、林果等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水产等特色养殖为主,培植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生产面积要占园区核心区面积的80%以上。同时,要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现代化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拱棚、喷滴灌等高效设施,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林和加工、包装、冷储配送等基础设施,打造成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生产典范。

五是做响一个品牌。品牌是园区发展的生命力,各园区要高度重视品牌注册和打造。

一要立足园区主导产业特色和优势,立即注册自有商标;已有商标的园区主体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注册类别,扩大商标范围和影响力,同时做好到期商标的续期工作。

二要加大“三品一标”和名牌产品认证力度,提高园区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

三要根据园区形象定位设计一系列观赏性高、冲击力强、方便实用的精美包装,提升园区产品形象和档次。

四要建立网络宣传平台,结合举办推介展览会、广告等方式强化宣传推介,努力打造成省市知名品牌。

六是建立一套科技支撑体系。园区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每个园区必须有一名首席专家,配备一批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尽快建立起一套涵盖产前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质量检测及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的科技支撑体系,为建设高标准园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年内每个园区都要选择3-5项新技术,建设不低于100亩的科技示范田。

七是完善一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园区是展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窗口,要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一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产品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实行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加工包装销售。

二要实现质量可追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健全产品生产档案,全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对近年内在质量安全抽检中有农残超标的园区,不得申报市区两级农业园区;在当年抽检中有农残超标的,取消园区资金扶持,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取消园区资格。

八是创建一个美丽生态环境。园区要创建循环农业的典范。

一要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以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为重点,突出大中型沼气池和生物有机肥应用,建立“畜沼果”、“畜沼菜”、“畜沼渔”等高效生态模式。

二要进一步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搞好园区绿化、美化,基本要求是园区内绿化工程要美观大方,达到园林式绿化;园区内水、电、路、房要工艺性设置,打造景观式设施;园区内种养要精准化管理,实现盆景式栽培。

九是构建一个观光休闲场所。

一要丰富休闲观光内容。增强市民参与性,发展生产参与、观光休闲、科技展示、节庆会展、学生实践和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发原生态民俗文化。

二要提高配套设施档次。搞好科普服务中心以及停车场、餐饮店、厕所等设施配套。

三要规范休闲观光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生产、营销和观光实现专业化服务及协调发展。与旅游、教育等部门有机衔接,按照旅游景点的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多功能多产业有机融合,使园区成为农业旅游的亮点。

四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和依托优势产业、产品和乡土文化,大力举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农业节庆、观光采摘、游园垂钓、新闻、观光旅游、园区推介等活动,提高园区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园区观光率。

十是激发一个好的创意。把园区打造成创意农业的典范。

一要挖掘园区文化。对园区所在区域历史、景观、产品和美丽传说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发展,形成园区特色文化,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要创意园区特色。对园区产品、设施、景观和经营活动等进行高层次策划和创意,发展创意农产品、农业文化、农业活动、农业节庆和农业景观等,形成园区特色。三要凸现园区个性。找准市场定位,立足本地资源,创建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体现个性魅力。

(二)提升园区。从全区市区两级园区中,选择10个主导产品突出、产业基础强、园区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园区进行提升。建设重点要在落实好“十个一”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做实主体、做优产品、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亮观光休闲活动、做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规划,提高规划建设标准,细化年度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力争尽快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示范性园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发动、工作协调、预算安排和考核奖评等工作。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市、区两级都市农业园区的考查推荐、建设督导、技术服务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区发改委做好农业园区项目的立项工作;区农办、水务、林业、畜牧、旅游、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做好园区相关项目的对上争取和整合实施;各街镇也要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分管领导包园区制度,靠前指挥,加快建设。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二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园;互动;节约型;水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87-03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 Conservation-oriented Leisure Farm ――Taking the Eco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 of Magnolia Lake in Huangpi,Wuhan as an Example

Chen Li et al.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hool of Environmental Design,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is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sales and leisure sightseeing function with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eff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uhan Huangpi Mulan Lak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takes grandma's memory as a starting point,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peaceful and idyllic life atmosphere,let visitors natural and fully interactive,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tour experience,to meet people close to nature's psychology,to pick up the memories of the move. At the same time a drop of rain in the journey as a clue,combined with landscape of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processing way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use problem,guide the utilization of attention water resources. Expect to create a beautiful garden in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to provide a model of ideas and case for rural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Eco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Interaction;Conservation-oriented;Water recycling

休闲农庄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尝试,也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休闲农庄数量急剧增加。随着休闲农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生态农业观光园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强调建设“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1]。本文以武汉市黄陂木兰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力求创造出服务于休闲度假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观光农业景观,同时探索实现可持续的节约型的农庄建设方式。

1 基地概况

1.1 基地区位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全区森林覆盖率约占武汉的一半,故有“武汉之肺”的美誉。木兰湖位于黄陂区东北端的木兰乡,南距武汉市中心城区38km、西距孝感市30km、东距麻城市60km,交通十分便利。项目位于木兰乡经堂庙村,毗邻木兰湖。总用地面积为10.67hm2,包括3.41hm2的水面面积。

1.2 基地景观资源 基地现状自然山水田园景观维持较好,四周农田环抱,两面湖波荡漾、田园风光宜人,但景物较为单调,还有待人工改造充实观景效果。基地现状植物较为单一,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和南侧。胸径在15cm以上具有保留价值的乔木有麻栎、构树、乌桕、槐树,现存具有保存价值的灌木丛有金樱子、油茶。基地内的水体大部分为人工开挖的小池塘,另有部分遗弃的水稻田为季节性储水。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北部和西南部的两处汇水线形成溪水流入稻田,并最终汇入东侧的木兰湖。基地内现存建筑4栋,其中一栋已废弃的三层烂尾建筑留有框架,现偶有工人在此休息。框架结实,年限不长,所占地理位置好,视线极佳,可考虑改造并赋以新的功能。

1.3 服务人群分析 基于木兰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区位和资源,分析可知其服务对象主要为4类人群:家庭群体、公司团体、学生团体及疗养人士,其游览时间、需求期待及可开展的活动项目如表1。另可开展商务会议、婚礼场地等服务,以吸引新的潜在对象。

2 规划设计主题与定位

2.1 规划设计主题 木兰湖水域宽广,湖畔民风淳朴,别具木兰人文特色,一直是武汉市民最青睐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小溪、野花、庄稼、野鸭……一切人或物都以最自然的状态存在着,可惜好景不长,所有的一切被城市化渐渐替代。本案结合全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营造田园牧歌式优美宁静的生活氛围,让游人与自然充分互动,结合多种生态游览体验,满足游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同时以一滴雨水的旅程为线索,结合造景对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探索在水的使用过程中多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引导人们关注水资源再利用问题。期望在为市民创造一个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美丽田园的同时,为农村水资源处理提供一个样板思路与案例。

2.2 规划设计定位 项目以黄陂当地文化、木兰湖畔天然优越的周边环境为依托,立足于生态环境营造和发展旅游业、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为目标,创建一个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观光园。人类活动定位:为人类提供游憩、休闲、疗养、观光、体验、度假等功能;城市功能定位:为城市提供旅游资源,为农村水资源处理提供样板;生态功能定位:将场地建设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敏感性场地。

3 规划设计要点

3.1 景观结构分析 整个园区的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翼四区多节点”。一轴为园区主入口与净化湿地形成的北两翼。北翼为观赏花田、芳香疗养和密林小道构成的安静休闲区;南翼设有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与鱼同乐、乡村住宿等多种活动,形成活力四射的动态区。自北向南的一条景观道路将花卉植物观赏区、缤纷入口区、鲜果采摘区、农事体验区相连,多条小型环路穿插其间联系各个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图1)。

[(m)][5 50]

图1 景观设计总平面概况

3.2 生态水循环利用 本案将生态水循环分为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回收利用两大系统。雨水收集利用包括:收集全园屋顶上的雨水,如生态餐厅、芳香轻食餐厅、香草木屋等,让其进入建筑周围的雨水花园进行净化处理,最终可用于农作物灌溉、绿地灌溉等;收集路面雨水,任其随地形流向人工湿地集中净化处理,通过这些不同的净化途径,产生的净化之后的水可用于非农作物的灌溉、园路清洗、景观用水等。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是将住宿区和服务建筑内的洗浴用水、冲厕用水等回收进行初步处理,再排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达标之后可供给园区清洗用水(如图2)。这样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在不突破场地限制的情况下,兼顾防洪减灾、水质改善和景观特色方面的需要。

[屋顶雨水][冲厕污水][洗浴用水][厨余污水][地面雨水][水的旅程][ 进入建筑附属雨水花园净化,多余排入人工湿地][ 通入沼气池,供燃气][ 经污水处理设备初步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通入沼气池,供燃气][ 顺地形收集,进入人工湿地][收集的水经过人工湿地层层净化,达到再生水标准,可分别利用于农田浇灌、园务用水、冲厕用水等。]

图2 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示意

3.3 植物景观建设模式 在植物景观建设方面以“四季观花、四季采果”为主题,充分发挥其农业园的本质特色,扩展其生产游览的经济效益。园区内既有丘陵地带,也有滨水空间。在植物种植方面,既要考虑陆地上的乔灌草搭配的观赏,又要考虑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的造景效果。在色彩构图上,陆地上的植物种植讲究色彩搭配合宜,背景宜用深绿色调;在水中植物搭配方面,需根据水面的大小不同选择相应面积和种类的植物进行造景。在平面线条构图上,陆地上的植物可通过灌木与地被的对比形成丰富的边际线。观花采果种类见表2。

在观光园内的生态处理环节中,植物滞留净化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生植物中主要选取了以下种类:黄菖蒲、千屈菜、花叶芦竹、狼尾草、鸢尾、细叶芒、蓝羊茅、荷花、唐菖蒲、芡实、萍蓬草、慈姑、溪荪、菖蒲、眼子菜、水葱、黑藻、再力花、梭鱼草、荇菜、香蒲、芦苇、睡莲、凤眼莲、菱角、美人蕉、旱伞草、茭白、金鱼藻等。

3.4 原有建筑生态改造 方案将位于场地南侧的三层柱网结构的烂尾楼改造成为集生态餐厅、室内植物观赏、立体农场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建筑。建筑平面呈镰刀形,入口处设中庭,将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主要为室内立体绿化,从1~3楼均种植观赏植物与农作物,如有需要可在其中设置临时桌椅供游客就餐使用,建筑顶层为屋顶花园,设置为不需要其他水资源灌溉的,完全依靠降雨的屋顶植物生长绿化系统[2];建筑东侧尾部呈阶梯状,一楼为餐厅大堂与雅座,二楼为包厢及室外花园,三楼则作为蔬菜种植区。东西两侧的二楼、三楼均可通过悬空走廊进行人流的引导与疏散。建筑屋檐为U型钢结构,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将汇集于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聚集于建筑北侧的水池之中,经过一定的沉淀处理后,进行储存利用。可将水池中贮存的雨水抽至屋顶经过土壤下预埋的滴灌设备层层灌溉,节约水资源。

3.5 活动方案策划 方案针对不同的旅游人群和旅游需求按园内资源划分出以下4套活动方案:(1)家庭群体: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自助烧烤、香草手工、花卉观赏等,该活动需多人合作,互动性强,能增强家庭的亲密度。公司团体:户外拓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鱼虾池戏水、自助烧烤、篝火晚会等,该活动集体参与度高,适宜多人群体游玩。(2)学生团体:户外拓展、自助烧烤、鱼虾池戏水、农事体验、香草手工、花卉观赏等,该活动也适宜群体参加,可进行体能、自然、农事教育。(3)疗养人士:晨跑、林间漫步、芳香生态疗养、摄影、垂钓、观鸟等,疗养人士更多的是需要一个绿意盎然且舒适方便的环境,项目中动静空间的划分很分明,森林原生态的氛围适宜疗养活动,各区之间连通方便。

4 方案总结

本案是对于农业生产功能与观光旅游功能的复合式探索,在现今倡导集约化设计的前提下,探索在农业园中多功能复合使用的可能性与适宜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与此同时也需考虑自然生态的保护。因此,在充分挖掘人类的使用活动上,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建立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系统,达到对场地的最小干预。项目设计中,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实现场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在场地内部结合场地本身特点进行造景,将水处理景观化。与此同时,为都市的亚健康人群提供了一个修养身心的场所,创造了一种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最大化地实现了人的需求与环境需求的统一,探索人与自然的互惠相处模式。

参考文献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三

11月13日至17日,单位组织我们到重庆、成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规范建房,几天的考察学习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

走进先进示范基地,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海兰村的科学规划和产业发展,九凤村的九凤瑶池景点和垃圾分类处理新办法,南新村的规范建房和菜地建设、安能村的苗木产业发展…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我认为这些示范基地都有以下共性:一是机制好,村名建房依山依势而建,错落有致,没有刻意排列但却自然、整齐、舒服;二是村落整洁规范,每处房前屋后清洁卫生,无乱堆乱放,无杂物;三是公共区域绿化好,村落的公共区域绿化整洁,虽没有统一的苗木,但是有花、有草、有树、有菜,因房而异,因地而异;四是污水排放好,各村居污水分散处理排放,房屋集中但污水分散处理,不集中排放,地表不见污水横流;五是垃圾分类处理好,路边不见垃圾池,每户都放置小桶,分类减量处理。

通过参观考察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我在白水镇担任新农村建设组组长,受到启发,我对白水镇西长片区的新农村建设有以下设想:

一、 明确定位,高标准做好规划

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近年来,白水镇党委政府以建设全省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强镇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将西长片区的建设定位为农业公园,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搞好园区用地系统规划,让园区规划既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融献布局,又有完善的功能分区,更有园区发展的明确目标设计,还有园区规划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培育企业,增强农业发展动力

西长片区先后引进湖南菁果、固佳农业、蓝莓采摘、华劲玫瑰、湘产园等10家特色农业公司,还有百年小吃品牌马复胜生产基地,现各家公司都已分别进入运营、建设阶段,企业发展初具规模与成效。引进的以公司+农户形式发展的富硒米业,投资2千余万元,完成了5000亩水稻生产基地合同,设备并注册了农耕富硒商标,要加大对其培育力度,使其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营销的一条龙状态。引进的湖南固佳农林果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百果园水果产业基地,流转田地200亩、山地800亩,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水果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及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果园生态种植基地。

在之后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西长片区整体发展规划,大力引进有实力的规模企业,继续引进拓展训练、露天温泉、水上乐园及儿童游乐场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形成更鲜明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西长片区的发展。

三、强化服务,注入发展新活力

引入儿童教育娱乐为主的游乐业,打造服务优质、物美价廉的餐饮市场,打造青年旅社、风情名宿、露营场地,引入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退伍老兵创业、企业员工拓展培训的军事基地,引入健康、绿化、高端的养老基地。另外聘请有实力运营、策划传媒公司,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办好有固定时间、场地,每年坚持,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园区产业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并且全方位,立体或策划宣传白水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远景蓝图。提高园区社会知名度和市场人气吸引力。

四、挖掘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

西长片区内有始建于1720年,长43米、宽7.3米,高7.2纯天然巨石建成匠心独具的张公桥,有距今100余年历史,古色古香的闵家祠堂,还有旧址保持完好的督粮水府庙和始建于1506年,抗战期间毁坏又于2013年重建的玉林寺。还有落马桥,太子岭,杨奈子墓,楚侍卫墓,忠孝祠,密岩山,运来山等多处附着神话传说,传颂中华文化的历史古迹。我们要对古迹保护制定方案,明确措施,特别是要对张公桥形成了开发性保护的初步方案。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四

关键词: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

1 河豚渔村生态园概况

河豚渔村生态园位于江阴市临港新城申港街道。临港新城北依长江,南临太湖,西接常州,东邻张家港,交通十分便利。东至上海150公里,西至南京160公里,南至无锡30公里。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4℃,年最多风向是东南偏南,年平均降水量为1056.84毫米,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的年份占72%,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7天,日照2165小时,无霜期229天。

河豚渔村生态园以养殖特色水产河豚鱼闻名,养殖范围逐渐扩大到“长江三鲜”,并初步形成水产养殖、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的规模化经营,在江阴以及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次规划面积约100公顷,区域内以农田、池塘为主,包括部分自然村落,基地情况较为复杂。基地内西伍新农村、河豚鱼养殖基地、渔光会馆、水产研究所等现有项目相对独立,彼此缺少联系。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同时,生态园内缺少足够的游玩项目吸引游客停留,游客参与性较低。

2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及SWOT分析

2.1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

以农业元素为基,坚持生态友好;培育农业旅游体验的新元素;特显主打产品,优化配套设施;突出生态效益,彰显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

2.2 景观规划SWOT分析

2.2.1 优势(Strength)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基地内的渔光会馆、河豚鱼养殖具有一定知名度;主要客源市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

2.2.2 劣势(Weaknesses)

地势平坦无起伏,不利于项目布局建设;渔光会馆、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西伍新农村村等项目均为单个开发,互相之间缺少联系,整体外部环境及配套设施滞后;区域中部的东西向道路将区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缺乏整体性;旅游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2.2.3 机遇(Opportunities)

江阴地区生态园建设宏观背景条件良好,旅游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都为本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4 威胁(Threats)

江阴及周边地区生态园旅游同质化竞争;生态旅游服务方式变革和旅游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对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布局

3.1 总体规划布局

结合区域内现有项目内容,梳理道路,整理水系,丰富地形,整合现有项目内容,充实旅游景点,以“一轴四区多点”的形式完成区域规划。

3.2 “一轴四区多点”景观规划设计

3.2.1 一轴

道路北起滨江路,南至跃进河,是区域内南北向主景观道路,恰似一条轴线串起区域内多个景点。在本规划方案中,我们详细调查了该条道路的绿化现状,分析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考虑了道路的几个节点景观。

北入口处河豚渔村的牌坊,标志醒目;在南入口处,方案规划了以“空怀迎客”为主题的入口广场。南北两个入口景观,互相呼应,很好的表达了对进入生态园的客人的欢迎。

轴线道路与多条支路交叉,在这些道路节点,我们以“长江三鲜”为主题,分别设计了“江鲜入网”“诗话三鲜”“游鱼乐荫”“河豚嬉水”四组景观小品,丰富沿线景观,揭开生态园的文化内涵。

3.2.2 生态休闲活动区

位于基地中部北部,主要功能为餐饮娱乐、住宿、运动休闲、停车、旅游用品与购物等。设置的项目有渔光会馆、高尔夫练习场、湿地森林及湿地花卉观赏、乡村风情旅舍、农家小院、拓展训练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展示及申港名人文化广场等。

3.2.3 农家生活体验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垂钓娱乐、休闲活动、自助农田耕作等。设置的项目有垂钓天堂、野炊烧烤、捕趣塘、自助果园、农地租赁区等。

3.2.4 水产养殖观赏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养殖观光、休闲活动、科普知识等。设置的项目有特色水产养殖区、水产科普园。

3.2.5 农耕文化展示区

该区位于基地东南部西伍村。主要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农家生活、农家风味餐饮、住宿等。设置的项目有西伍广场、竹林小径、村民公园、西伍老宅、瓜果农艺廊、农艺教学作坊。

3.3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3.3.1 尊重生态规律

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

3.3.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

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表现出春季的繁花,夏季的浓荫,秋季的绚烂和冬季的苍翠。

3.3.3 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

在中心绿地及重点区域,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生态园夜间景观。

参考文献:

[1] 姚朋。 本土的风景与乡愁――鄂尔多斯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与思考。建筑与文化。2014(6)

[2]谷康。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以无锡观光农业园为例。规划师。2012(1)

生态农业园规划范文 篇五

该农业生态采摘园位于白兔镇西部,距句容市区约20km,规划面积333.33hm2,园区内部总的地势较平缓,紧靠农业生态采摘园东侧有一条河流,园内也分布几条山溪小沟,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池塘等水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风向全年多偏东风。地理位置独特,天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当地环境适合经济果蔬栽培。

2规划定位

以文为脉,以水为纲,以绿为本,结合用地的现状特点,运用现代造园手法将其设计成为以采摘为特色,集生态、休闲、示范、科普和文化教育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景观。

3规划战略

3.1保护开发并举———生态立园以“生态果蔬种植”为主题,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种植特色经济果蔬,建好园区生态支撑。在开发土地景观资源、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改善、美化生态环境,优化园区自然景观的目的。同时,在园区强化宣传,让游客在享受农业观光旅游乐趣的同时,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2促进观光旅游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经济强园我国学者分析了我国发展观光农业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经济学问题,认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观光农业获得旅游收入的基本前提[4]。白兔镇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现已建有农业示范区,附近还有很多自然风景区,这一切为园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规划设计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原则,通过生态采摘园区建设丰富现在代农业的内容,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农区生态旅游,拓宽旅游业发展领域,实现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并以整个农业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生态果蔬种植为核心,实现观光游憩农业经济模式示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区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3文化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文化兴园农业文化是农耕文化、生态文化与餐饮文化的具体体现[5]。规划设计以地域文化、农业文化为核心,打“生态农业品牌”,使之成为句容市白兔镇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展示白兔镇的游憩农业、特色经济果蔬、田园生态服务,借农业文化提升园区的品牌,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3.4打造特色采摘园,彰显白兔风貌———特色造园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6],发展生态果蔬种植必须以区域的资源条件、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此,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显得尤为重要。规划过程中,结合园区现有生产及资源条件,对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

4总体规划结构

园区总体建设结构为“一带、四区、多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的景观生态网络体系(图1、2)。“一带、四区、多景点”具体含义为:①一带。通过园区道路绿化建设将综合管理区、古村落区、水上垂钓区和生态采摘区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园区休闲观光生态框架。②四区。根据园区特色板块建设,规划成综合管理区、古村落区、水上垂钓区和生态采摘区4个特色功能区域。③多景点。各个功能分区由若干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景点组成,每一个景点表现一个主题,或承担一个游览观光项目。

5分区详细规划

5.1综合管理区

5.1.1园区主入口。主入口位于园区的东南角,它的设计定位不仅要起到迎接游客的作用,同时还要发挥其区位优势,向过往于公路的人宣传句容市白兔镇农业生态采摘园的品牌及内涵。在大门设计上,设置一个高8m的四方体结构。在构架的三面写上“白兔镇农业生态采摘园”。这样的构架在起到宣传作用的同时,又不失质朴的风格。

5.1.2次入口。此门的设计上,优美有力的线条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特色并具标志性,传统的句容民居元素配以简洁的构架景墙造型,显得端庄典雅,气度非凡,彰显当地民俗文化。

5.1.3展示中心。展示中心位于主入口西侧,停车场北端,是整个园区的科技支撑系统。该区是园区的重要核心区,承担科技示范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由组培中心、智能温室、种质资源圃及科学实验、推广示范基地组成,主要进行农林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培训、种质引进、改良示范推广等工作,成为农区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成为游人了解、参与、感受当今农林科技的场所[7]。

5.2生态采摘区该区根据白兔镇农业特色经济果蔬发展

分为4个主打品种的栽培示范景区,为游客提供果品采摘的游憩娱乐服务,宣传普及经济果蔬的栽培知识和弘扬果树文化。

5.2.1草莓园。白兔镇为全国草莓之乡,现有万亩草莓生产基地,年产草莓达100万kg,草莓供应充足,营养丰富。此采摘园的草莓园区借助白兔镇得天独厚的草莓生产优势,种植多种优良品种的草莓,并用温室大棚培养,达到一年四季均能向市场提供优质草莓。

5.2.2鲜桃园。依托园区的天然水体,辅之以其他绿化植物群落配置,营造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朵,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桃红柳绿”的优美意境。园区以栽培新优品种“菊黄”、“华光”为主体,体现了优新特色鲜果品牌。在这里游客既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又可享受了采摘果实的乐趣。看着那青皮红尖的桃子从翠绿的桃叶中显露出柔嫩的妩媚,使都市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5.2.3葡萄园。优质葡萄的品种栽培是园区建设展示的又一个重要特色品牌。葡萄栽培在句容市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规模。通过葡萄栽培示范不仅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重要经验,而且为丰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了优质的保健水果。路过葡萄棚架,架内串串葡萄下坠,游人自由采摘,别有情趣。边品尝鲜食可口的葡萄美味,边观看凉亭里关于葡萄的宣传,不仅使游人享受到采摘葡萄的农耕乐趣,又可了解葡萄文化。通过葡萄养身保健文化宣传,促进了参与栽培葡萄的的意识,促进了优质葡萄的销售。另外,利用葡萄与林木(榆树)合理混置,在葡萄架旁栽种了榆树以增加葡萄产量,展示了树种间共生互利的生态促进作用。

5.2.4冬枣园。该区以种植优良生态经济果蔬的冬枣进行高效栽培模式示范,选种果形、果色各异的桐柏大枣、沾化冬枣、台湾大枣等栽培[8],让游人进入园区以“品尝竹箦冬枣、体验农家风情、享受自然闲趣”为主题,以周围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突出浓郁的自然文化。通过“冬枣嫡祖”、“天女献枣”的特色景观构建,宣传、普及枣树文化。

5.3水上垂钓区充分利用原有的水体,在规划指导思想的指导下适度调整水面,并以水为依托开展水上垂钓娱乐活动[9]。该区围绕园区内的湖,沿岸设置垂钓、水上揽景等活动,再现溪流湿地、小桥流水、石凳汀步等景观。大小水面结合,大可体现动感、开阔的效果;小可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同时,水面的分割与联系主要是亭、桥、水上观景台等建筑小品结合园区整体风格来烘托营造。水岸景观要种植耐水湿的景观林木(垂柳、落雨杉、桤木、乌桕和香樟等)并栽植亲水植物(唐菖蒲、鸢尾等)。

5.4古村落区该区位于园区西部,紧邻采摘园区,随路观景,成带状景区。该区保留当地村民的居住地,体现农村住宅文化,并开发一部分多余的农舍加以内部装潢改造,提供都市游客观光住宿。

6绿化种植规划

6.1综合管理和采摘区以造型简洁明快、树形优美的景观树为主体,如榉树、银杏,培植色彩鲜艳的四季花卉,使入口景区生机盎然。树种选用时要考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乔木有香樟、枫香、榉树、紫薇、银杏等;灌木有八角金盘、海桐、大叶黄杨等;草本有红花酢浆草、细叶麦冬等。

6.2水上垂钓区要保护好原有湿地系统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水中分区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菱角、荷花等,创造出优美的水上景观。结合垂钓休闲的特点,绿化种植以适于生长在岸边潮湿环境中的植物为主,如水杉、池杉、垂柳、竹类、萱草、睡莲、菖蒲、鸢尾、葱兰等。此区的绿化树种也要层次分明,乔木主要有池杉、水杉、垂柳、紫薇等;灌木主要有云南黄馨、八仙花、迎春等。

生态农业园规划范文 篇六

【关键词】农业观光;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1.引言

山东省寿光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知名度较高的城市之一,这里是山东省蔬菜之乡,也是国家众多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中享誉盛名的一份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同时他还想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优秀节水型城市,文明城市等多种美誉。本文结合寿光市的地理情况及其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综合分析了寿光市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科学性及深远意义。

2.寿光市区位特点分析

2.1地理位置

寿光市地处于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西南岸,在山东省的北部。地理位置是在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到东经一百一十九度之间。该市东部靠近潍坊市的寒亭区,西方与广饶县相接,北部濒临山东省的渤海,这里公路,铁路,海路都十分通畅,交通非常便利。

2.2寿光市自然条件

寿光市是一个自南而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境内多河流湖泊。整个寿光市的河流有十几条,在这些河流中,小清河是从该市的北部流入海洋,河水水量充沛,水上运输便利。贯穿寿光市省内的弥河是寿光市最大的河流,弥河将寿光市的水系分为弥河水系和小清河水系两个部分。寿光市处于我国的中纬度带,北部靠近渤海,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受到暖气流和冷气流的交替影响,造成该地的气候状况是春季干旱,雨水少,夏季炎热难耐,雨水多,秋季非常凉爽,但是雨水也少,容易发生干旱现象,冬季寒冷,但是雨水,雪水少的气候现象。

3.寿光市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的确立与实施

3.1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的实施背景

在山东省各级政府以及寿光市各级政府的寿光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的号召之下,该地的项目负责人,认真落实了上级传达的精神和要求,提出了母亲河弥河的风景带建设方案。该方案主要是为了提升寿光市的城市景观整体风貌和整体的品位。其出发点是以应用生态学为基础,建立起比较科学,比较系统的生态城市群落,加强城市生态休闲旅游职能的实现,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净化作用,同时又很好地保护和利用了弥河的景观资源,强化了对驳岸的自然化处理。在该项目具体投入施工的过程中,组织施工的管理者必须很好的处理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以及生态农业园景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这两者能够完美的融合到一起,相互衬托。意在制造出一种,绿色的植物,蓝色的水,现代化的居民楼映衬彩色蔬菜的唯美意境,用来体现弥河的锦绣风貌,以及寿光市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方案。

3.2寿光市生态农业园的各大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园项目的提出,是把农业从单纯的种植园农业变成了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寿光市的生态农业园主要分为五个区,这五个区是,以树林和果树形成的林果绿洲区,以鲜花为主形成的花城区,以牡丹为主的牡丹观赏区,水上游览区以及高科技生态农业展览区。

3.2.1各大分区简介

林果绿洲区:林果绿洲区主要是种植的柿子树,银杏树,文冠果,木瓜树,石榴树以及其它的精致林果树木,目的是为了将这些精致林果的植物文化与整个园区的造景相互融合,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壮观的连续景观林带。

花城区:花城区就是很多颜色鲜艳,种类繁多的鲜花组成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主要是在参差不齐的地貌上,用各种不同种类的鲜花营造出错落有致的花田,形成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花的芬芳,游客们在这里,如同漫步在花的海洋,可以卸下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在这里畅谈古今,畅谈中外,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

牡丹观赏区:牡丹观赏区内由“牡丹献寿”、“日精月华”等八个分区组成,该区目前共有30多万棵名贵的牡丹树,有十大主要花色,900多个品种,建有国色天香牌楼、乾坤潭、牡丹亭等20多处以牡丹为主题的景点,另外该区域还有近100多种其它名贵花卉,该区的主要布局和建设都是以牡丹为主 ,追求四季常青,整年都有景观可以欣赏的园林效果。

水上游览区:水上游览区是以弥河为主体,利用弥河开阔的水面,开展的一系列水上娱乐活动,在开展的水上活动中,有划船,垂钓,龙舟赛,钓鱼赛等,在这个区域的设计中,设有索桥和藤桥,方便了人们与弥河水面的亲密接触,营造了舒适而惬意的亲水环境和空间。

高科技生态农业展览区:高科技生态农业展览区的展区是中国蔬菜科技博览会山东省的主要主办会场,整个展区的面积很大,约7万平方,盆栽的数量众多,种类各异,加起来,总共有三十多万种之多。整个展区主要是以蔬菜园林为主,全面展示了高科技的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农业下的绿色食品,充满了技术含量与观赏价值。同时,为了方便游客们游玩,该展区内在设计上也采用了供游人们停车的400多个泊位的大泊位停车场,游览栈道及其它人性化的游乐设施。整个绿化和规划是以风景林为主,形成果林与风景林相互穿插,花田和菜圃点缀其中,形成了“花田、菜圃、果林带、风景林带”四者合一的美妙景观,实现了城市生态、旅游空间景观、水生态环境保护这三者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3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农业观光园这一项目的提出不但可以缓解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使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而且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寿光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与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会场联系在一起,这样前来游览的游客们在观赏高科技无公害蔬菜园艺技术的时候,可以同时把本地的自然风光以及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收眼底。提高了寿光市的知名度,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的经济,文化都将带来巨大的收益。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的提出,既可以跟上当今社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趋势,同时又能够在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同时,把环境和经济这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发展经济不忘改造环境,改造环境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两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这样不仅使寿光市成为我国各大城市中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的领航者,而且对实现当地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冷门项目,所以对于该地来讲,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3.4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问题

3.4.1主题创意不明

虽然,我国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在近年来不断的涌现,但是并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局限,这主要表现为大部分的农业观光园缺乏主题创意,产品重复雷同现象严重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

生态农业园规划范文 篇七

1.1乡土特色

乡土特色是农庄休闲园的基本内容,只有具备了乡土特色,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光客置身其中去感受与体验。农庄休闲园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光客的青睐,就是因为具有传统农村田园生活的“乡土”味道。从观光客的需求角度分析,他们之所以会来到农庄休闲园,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回归生活本质、体验自然真谛的生活需求,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当中,乡土农庄生活成为了观光客唯一能够感受生活的途径。因此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当中,以“乡土”为主旨意义重大。在这一方面,丰乐农庄做得十分到位,其以中原乡土特色为基调,通过营造农村民俗文化特色氛围,构建起了以特色性、休闲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农业园区,增添了园区的景观特色,并让乡土特色与生态景观实现了良好的互补,相得益彰。

1.2旅游特色

在丰乐农庄休闲园的众多产业项目中,旅游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吸引观光客,让他们愿意来到休闲园中进行旅游,是休闲农庄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发展,丰乐农庄以旅游特色为基点进行了农庄休闲园的建设,具体表现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特殊性”上。所谓“特殊性”就是与众不同之处,丰乐农庄实现了生态规划区域性划分,将农庄休闲园分为了“特禽区”、“特菜区”、“特果区”、“特娱区”。“特禽区”所带来的奇特感官享受,“特菜区”、“特果区”所带来的奇特味觉享受以及“特娱区”所带来的奇特娱乐享受,能够让观光客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可以大饱口福,为观光客留下感官印象和识别特点,从而发挥出农庄休闲园的旅游特色。

1.3景观特色

景观特色是农庄休闲园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观光客“印象性”和“识别性”的途径。在农庄休闲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当中,丰乐农庄充分发掘了中原地区的农村风情、民俗以及传统农耕文明,利用河南省重要历史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内在文化资源,实现了园区文化品味的提升。同时还加大了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景观设计,通过当地代表性植被景观的设计,突出了农庄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使景观设计与农庄整体规划保持一致,在提升农庄景观生态学的同时,为农庄生态规划科学性提供了保证。

2丰乐农庄休闲园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丰乐农庄休闲园目前已经成为了部级4A级旅游景区,这说明丰乐农庄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考虑到农庄的未来发展以及其对未来生态环境的影响,笔者建议丰乐农庄休闲园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发展策略,以便能够为丰乐农庄休闲园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2.1个性化发展策略

在各种农业休闲园区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丰乐农庄想要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保证自身个性化生态规划发展策略。因为只有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够为农庄提供持久不衰的竞争力。为此,丰乐农庄必须实现对自身景观生态环境规划的革新,使其能够根据中原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农庄园区标志性生态景观的建设,来构建起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从而提升农庄在观光客心中的记忆性与标识性。

2.2延续性发展策略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丰乐农庄要想成为经久不衰的农业产业园区,为郑州市及其周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贡献,就必须做好对农庄的延续性发展保护。在人们审美情趣日益变化的今天,农庄的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必须要能够保证适应时展需求,能够反映出时展的特征,才可以发展下去。但是片面地迎合时展,而放弃传统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日新月异的时展模式下,传统文化才是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为此,农庄可以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有效发掘,以现代化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为途径,将传统文化表达出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现农庄的延续性发展。

2.3保护性发展策略

服务性是现代休闲农业园区众多功能性特点之一,但其并非最主要特点,从当前的生态环境发展状态来看,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是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最主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丰乐山庄的基本特性,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是重中之重。为此,在进行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时,要根据生态保护原则来进行工作,尽量保留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为观光客提供一个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空间。

3总结

生态农业园规划范文 篇八

【关键词】:低山丘陵 ;农业生态园 ; 生态园规划设计

【引言】:现阶段农业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发展,使得探索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相关理论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低山丘陵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理论探索,主要通^利用低山山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项目,对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完善协调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现状研究

1.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源于世纪上半叶,开始建设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都市农业的形式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市民农园法制化的国家,经过不断地发展,市民农园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转为注重体验的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是德国休闲农业的代表之一。日本土地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其休闲农业相当发达且类型多样。农业特区是日本开发山地农业的特色模式,能让城市市民租用土地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并且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国外发展休闲农业对我国的启示有三个主要方面:特色鲜明、政府扶持作用较强、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

1.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相比起国外对休闲农业应用性的广泛研究,国内学者则注重对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有关休闲农业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主要观点,台湾学者多数认为其属于农业范畴,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有些学者认为休闲农业属于旅游业范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最主流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型产业。我国内地休闲业兴起于改革开发以后,第一阶段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第二阶段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主要兴建了具有采摘、垂钓、野餐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休闲园区;第三阶段是休闲农业项目多将“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创设很多既新颖又具有生态性的体验项目,极大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特征

2.1地形

地形构成了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利用地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植被也相应的随着地形变化而高低错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

2.2水文

山地丘陵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径流若处理不当会对山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应合理规划设计丘陵山地型农业生态园的排水路径和排水方式,也可巧妙利用地表沟壑营造独特的景观环境。

2.3植被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经过后期规划,在原自然植被景观的基底上种植规划果树或茶树等品种,使人工植被镶嵌在自然之中,韵味知足。

3.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3.1结合地形优势明确规划目标、达到最优规划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基地现状分析首先应了解其高差变化,明确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最重要的是局部高差变化,为园区各分区的布局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位置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丘陵走向考虑汇水方向和方式,从而得出水系规划。

3.2明确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目标是结合特殊的丘陵地形,开发休闲体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为目的,并增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事体验作为园区的核心内容布置安排,并且结合地域文化打造以休闲体验为灵魂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园。

3.3内外交通联动、特色突出

休闲农业园一般位于市郊,交通不是太便利,并且与周边环境相近,出入口不明显。所以,合理解决外部和内部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外部道路引导线规划应以便捷为主,主入口要选位得当,易于发现,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同时给游客留下深刻且向往的印象。内部道路规划设计应主要考虑人流量,根据接待能力的估算值来确定道路承载能力,确定道路宽度、景观设置等内容,主要分类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游步道。

5.总结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生态园园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在全球发展迅速,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的矛盾。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将生态农业和循环理念融入到农业生态园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何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D]河南农业大学,2010,1-40

[3]程红波,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1,5-6

[4]林文雄,吴志强。农业生态设计与评价[J]福建农业科技,1990,42-52

[5]刘小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J]生态经济,2001(8):30-33

[6]杨金娥,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J]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56-10557

[7]刘黎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56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九

关键词: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窗口;效益

上党现代农业示范园是长治县振兴新区在推进转型跨越中,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依托农业资源环境,以农业文化为内涵,集观光、采摘、休闲、求知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总投资1.7亿元,规划占地267 hm2。目前投资7 800万元,建成智能温室和日光温室20 hm2,发展道地药材苦参种子良种繁育基地67 hm2,发展规划干果经济林67 hm2,修建观光道路20 km,园内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光、温、湿均采用电控装置,蔬菜、花卉种植采用无土栽培,采用基质、水培等多种栽培方法,展示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发展的全新模式。赏天然美景,吃农家美味,沐自然风光,鉴民风民俗,享山野乐趣,上党现代农业示范园顺应求美求新的时代潮流,走出了一条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特色发展道路。

1 努力加快建设上党现代农业示范园

近年来,本着富民强农的宗旨,长治县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示范园建设,加之养殖业发展迅速,沼气国债项目在长治县实施,华北一流的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在长治县落成,为将种植、养殖、沼气及营销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了充备的物质和市场条件。为此,长治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高技术含量、高标准管理的上党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水平,打造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领导重视,扶持力度加大

1.1.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园区建设

成立了由涉农部门、财政部门为成员的上党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振兴新区,办公室人员由农业委员会和新区的精干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园区综合协调、资金落实、面积落实和项目督查监管。同时,成立了由农委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制定、培训、指导和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在办公室张挂了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规划图、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等;设立了创建工作档案橱,所有档案及时整理入档;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制作了农业标准园标识牌,园内各温室也设立了统一标识,标识牌上标明了管理人姓名、栽培品种、种植时间、主要技术、技术负责单位及技术员姓名等内容。

1.1.2 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建设任务

首先把规划作为第一步,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原则,结合不同区域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没有污染源的振兴新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将园区规划为种植基地区、集约化育苗区、农资供应储存区、市场交易区、加工分级包装区、产品检测室。其中规划建设连片种植的日光温室20 hm2作为示范园创建基地;建设集约化育苗区一处,占地4 000 m2,主要为基地生产提供优质种苗;设立农资储存区一处,占地1 200 m2,主要储存基地生产用物资;市场交易区一处,占地2 hm2,年交易量5万t,为蔬菜产品提供交易场所;蔬菜加工分级包装区、产品检测室10 000 m2,可对基地采收的产品进行检测、加工、包装。

1.1.3 有效整合财政资金,重点扶持示范园区建设

长治县将用省、市及县财政安排的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集中连片13.4 hm2以上的高标准大棚园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规模化发展中产生的土地流转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

1.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达到效益最大化

1.2.1 无公害标准化生态栽培技术层层落实

1.2.1.1 实行种苗统育统供。园区采用穴盘、营养钵、电热线等设施进行统一育苗,向园区和附近基地提供了近100 hm2的优质适龄壮苗。

1.2.1.2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集成和推广。先后引进优良品种50多个,经过试验筛选,确定各类主推品种30多个。同时集成提前育苗、营养钵分苗嫁接、双膜覆盖、沼渣和沼液还田生态种植等技术。利用设施农业,推广辣椒套作苦瓜、黄瓜套作菜豆等立体栽培模式,平均每667 m2产量6 000 kg以上,产值3万元以上。

1.2.1.3 积极落实无公害标准化生态栽培技术和物资统购,做到标准普及到园。园区设立了农资统一供应室,全面使用防虫网、黄板、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防雾滴棚膜、膜下微灌等绿色防控设施。应用黄板防治菜蚜、斑潜蝇、蓟马等害虫,应用性诱剂诱捕小菜蛾、斜纹夜蛾、跳甲等害虫,在田间地头安装了30盏频振式杀虫灯,农药用量减少33.5%,化肥用量减少30%,节本增效28%。平均每667 m2蔬菜产量6 000 kg,同比增加600 kg,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同时,以高温闷棚、冬季晒垡、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取代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走可持续生态发展之路。

1.2.1.4 加大指导培训力度,100%技术规程入户。组织专家编印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技术手册》,分发给种植户,印制了《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张挂到棚头屋内,做到生产有标可依。专家、技术人员实行定岗定位,分工包棚,面对面技术指导。聘请省、市级专家先后举办了4次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学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番茄、黄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农时季节,召开现场观摩会5次,组织全县农民2 000余人集中参观学习,发放相关技术资料5 000份。利用县电视台、黎都报纸、县农业信息网等平台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宣传报道,吸引各地农民自行参观学习,辐射带动了周边农业发展。

1.2.1.5 重视产品质量监控,确保产品安全。建立和完善了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详细记录了肥料、种子、投入品使用和上市蔬菜质检报告等情况。购置了一套速测仪器,配备了3名专职检测人员,做到采收即检测,并且县级检测部门还进行不定期抽检,保证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由于推行生态栽培和标准化管理措施,所有自检和县级质量部门抽检产品全部合格。

1.2.2 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

为了增加产后附加值,利用建起的市场交易区、加工分级包装区进行产后精包装和净菜加工,园内产品全部实现了分等、分级、包装、贮运、保鲜为一体的商品化处理体系,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部分农产品实现了精加工,产品销往广州、上海等南方大中城市以及国外市场。园内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销售,引导农户为“卖”而产,达到效益最大化。

1.2.3 改良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方式

选择较大规模的批发市场和超市,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同时,采取与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学校(工薪层)、银行、保险公司等福利较好的,工作人员对农产品要求较高的单位实行订单联系、轮回销售这种直供的销售方式,受到上述单位的欢迎,也为示范园做了很好的宣传。

2 综合效益明显

2.1 经济效益

据田间调查与试验记录显示,绿色防治示范区较常规生产区每茬农作物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3次,年均每667 m2减少农药施用10次左右,减少用量260 g(mL),减少了33.5%,大大降低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提升了蔬菜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后,每年每667 m2平均优质农产品产值5万元以上,纯收入达4万元,与同期内常规种植相比,每667 m2平均节约成本2 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2.2 社会效益

2.2.1 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农业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促进加工、运输、餐饮、包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间接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 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创建,提升了农业产业档次,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税收入,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2.2.3 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集成及推广,加强科技带动作用,实现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3 生态效益

在示范园区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建设有机肥发酵池和增施有机肥,有效控制化肥施用总量和次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和氮磷等养分的溢出,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同时,推广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膜下微灌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和次数,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防治成本及农药残留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十

一是参与市、区重大规划事务,发挥规划师专业技术特长作用,指导并协调设计单位完善规划成果。

1、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年初,市局开展今年重点工作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编制,经专题培训,按要求将上报各区县新村布局成果。经两周时间细致调研,会同镇国土、建设口同事,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xx镇全域新型社区布局规划工作,形成了镇域“两图两表”资料成果。同时,牵头区规划局县域成果汇总,发挥专业特长,协调新都13个街镇资料上报整理,在领导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县域“现状三图、规划三图、两表一文”规划成果,获得领导肯定和认可。

2、新都区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年初,区委徐书记上任,提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将是新都区今后几年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区规划局委托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拟通过对新都区现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等资源的梳理,结合城乡统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结合景观、节点、水系的打造,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导视系统,打造展示新都田园风光、人文特色、宜居、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绿色生态通道。

这项工作得到乡村规划师小组全程参与和配合,xx镇有丁家大院示范点和北星土地整理安置点,就如何档升级,梳理通道,向设计单位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积极参与通道整治导则规划方案汇报交流,协调正式成果作为区级管理制度在各乡镇得到落实。

二是积极参与xx镇规划建设事务,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1、主持编制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编制,协助完善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根据时间进度,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已编制完成,规划方案结合xx状元文化、生态本底等元素在风貌形态、立面色彩上寻求突破,并通过区规划局审查,目前已进入项目前期建设阶段。同时积极推进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为7月底村民分房入住打下基础。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十一

一、农林高校培育特色校园生态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1]。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培育,是一个以对外提升改造农村人居生活品质、对内建设服务生态大学、传播倡导低碳生态理念、培养发展生态型人才的综合系统工程。 (一)农林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培育的现实意义 作为农林高校,它包含了众多林业专业及学科,如生态学、森林保护、林木遗传育种、风景园林、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2]。因此农林高校理应引领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加速农业、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全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建设农林高校优秀的校园生态文化,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生态和谐的大自然,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促进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传播生态科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弘扬生态文明;对内培养具备“三干”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生态学知识的生态人才,更好地服务“生态浙江”、“低碳杭州”建设,这就是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培育依托的力量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教授认为,农林大学要根据现阶段的发展实际,紧扣“生态性”与“创业型”,办出自身的特色。据此,学校确立了三级培育平台:第一级以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为主体,各二级学院配合落实的主体平台;第二级以校学生会、青协、社联及二级学院团学组织为抓手的活动平台;第三级以班级团支部、各社团为基础的实践运作平台。除此之外,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师也积极开展参与各类生态学术活动,学校还定期邀请校园文化建设、生态学方面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宣讲、学术交流,进一步强化师生对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解。以此至上到下,由点及面,覆盖学校每个层面,真正做到全校联动、全校参与创建培育。 二、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培育过程 (一)倡导“低碳生活”———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社会职能 近年来,以“打造生态校园、宣传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校园内陆续开展,学校每年都举办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节,开展废品艺术展活动,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型宣传活动,举办“爱木节”,开展“绿眼睛”环保月、“绿化自行车”、“虚拟图书馆”、“红绿文化”交流和“共创生态家园”环保签名等活动。同学们深入社区,免费发放环保袋,开展旧电池、旧塑料品、旧书籍等物品回收交换活动;大四毕业生将文具、体育用品、书籍捐献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大一新生们将军训结束后不再使用的军训服,捐助给学校附近的民工;学生们还制作了宣传低碳生活传单、工艺作品,在广场、社区等地向市民发放、展出,号召大家注意环保。在新农村的规划设计中,学生们尽量使用乡土树种,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运输成本;使用现成的环保、生态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污染环境;积极使用屋顶绿化技术,平衡室内温度,降低空调使用率;安装使用太阳能产品,使用无污染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师生的生态意识,使更多的人关注“低碳杭州”的建设,履行校园生态文化的社会职能。 (二)培养“生态人才”———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育人职能 在“生态人才”培养中,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引,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才”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深入贯穿在教学管理方案、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人才”[3]。积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完成了近十五万字的《生态文化概论》课程教材,并在2011级文化学院新生中率先开设《生态文化概论》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理解生态文化的内涵,学习生态文化的基础知识;制定《师生生态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制定公共选修课标准,要求所有在校学生必须获得2个以上生态环境学的公选课学分才能毕业[4]。如摄影系开展的“我的低碳生活”摄影大赛、园林系开展的生态景观设计大赛等。再如在教学中引入生态学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建筑设计时,能够考虑自己的设计会不会破坏环境,建筑的废弃物该如何处理。 (三)规划“生态农村”———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服务职能 从2007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就与临安市政府共同合作开展了规划“生态农村”活动,由学校400余名师生组成的规划“生态农村”服务团,为临安乐平乡、玲珑街道、横路乡、藻溪镇、岛石镇、锦城镇6个乡镇的农户提供免费农居庭院设计。考虑到农民的需求更偏向于实用,在获得需要设计的面积以及尺寸的同时,师生还主动和农民进行交流,了解农民的想法和相关的信息,在设计中使用乡土植物、生态材料,节约庭院建造成本。2008年,本着以“深入农村,服务社会,锻炼自身”的宗旨,服务团与江山市政府开展了以“服务新农村,规划‘生态农村’”为主题的活动。服务团主要对江山市於头镇永兴坞村、清湖镇和睦村、碗窑乡等3乡镇进行了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师生们从园林专业的角度对莲心湖的景观提升提出了自己的改造意见,并对多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设计。除此之外,服务团还为磐安、嘉兴、余姚等县市乡镇规划新农村。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一行还实地参观了嘉兴市五店镇建林村,对建林村的规划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分页标题#e# (四)传播“生态文化”———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引领职能 前期摸索:从2004年起,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临安、舟山、江山等地区开展了传播“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对生态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早期的探索,服务团首先对服务农村的人口结构、文化层次、基础建设、文化底蕴等情况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服务农村的基本情况、农户的基本需求;通过生态建筑模型、乡村常用植物图片、生态庭院设计方案图片、常见农作物病害防治等科普材料在农村乡间的展示,提高农户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中期输血:在搜集到服务农村的基础数据后,服务团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分组进行现状分析、讨论,提出合理的、生态的解决方案。服务团通过现场讲座、技术指导,传授农户苗木、盆景种植技术;通过在农村建立科普、教学实践基地,定期为农户提供指导帮助,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定期为农村寄送植物种植设计材料、苗木价格信息资料、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集等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后期造血:在前期与服务农村建立合作的基础上,分批安排村干部、农户来学校进行农业技术、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相关证书;学校还积极参加浙江省“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安排来自省内欠发达地区的青年农民大学生入校就读,进行为期两年的园艺技术培训学习。 三、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反哺作用 (一)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显性作用 首先,构建了“二园合一”的生态化校园。在生态大学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东湖校区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个植物园与校园“两园合一”的生态化校园[5]。截至目前,园内植物已达2188多种,将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阔叶与针叶、木本与草本进行合理搭配,其中还有大量珍稀植物。校园植物园规划为景观林木区、定向培育区、森林游憩区、自然演替区和生产实验区,建成观赏植物栽培研究中心、绿色科技研究基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和植物品种基因库,由于环境优美,学校还被推选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其次,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生态化建设与发展。如周国模校长领衔研究的“森林炭汇”项目,不仅为我国在国家炭交易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对于建设生态低碳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赖齐贤教授研究的植物幕墙系列产品,在室内外墙上种植出各种植物,既节约土地,又可以绿化室内环境;张齐生院士领衔研究的竹炭产品对循环处理污水、净化空气效果明显。 (二)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隐性作用 首先,实现了学生向“生态人”的转变,助推就业工作开展。通过参加各类生态主题活动,学生们体会到生态文化的真正内涵,培养了肯干、实干、能干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了自身农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觉主动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升自身服务实践能力,参加规划“生态农村”活动的学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参加学生当中仅园林学院2009年就有23人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研究生,2010年有28人考取浙江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其次,强化了学校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校园生态文化的另一隐性作用在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得以体现。以规划“生态农村”活动为例,自2007年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农户168户,共完成设计图纸365套,有效地为浙江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帮助,临安乐平乡、横路乡还以赠送锦旗等形式表达感谢之情,学生服务的乡镇遍及全省各地。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先后与全省40多个县市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地当政府、企业合作完成开发项目5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带动20多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了一批集科学研究、成果示范、推广转化、生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智力支持。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cehuashu/97626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cehuashu/97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