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12篇 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12篇 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3-07-09 00:24:56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这12篇数学教学反思是为您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新课程改革已经伴随我们师生一段时间了,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记得60年代小学毕业时,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后,才能进入中学。

而今天改变了很多,小学毕业不论成绩的高低可以直接升入中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由于起点不同,这给中学老师带来很大的问题。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值得我们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讲解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

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一、良好的自学潜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我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务必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我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资料可透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我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一样,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我的思路把课堂资料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我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必须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能够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构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构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构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职责心。职责心的培养务必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用心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三

【摘要】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出我们的错误,让我们拥有改正的机会。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解决对策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反思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重视,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1.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模式,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一直只能被动接受教学,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

1.2 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数学学科实际上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尤其是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近年来的中考中,也出现了大量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致使学生缺乏探索兴趣。只有教师主动提升数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模式

2.1 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该努力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也是教师最直接的一项角色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师从传统的灌输者、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独立性、进取性和主动性。

2.2 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作为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精心的准备,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造出最佳的阶梯。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成果。

2.3 创设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平台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 ‘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多给学生提供经历数学探究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活动,学生不但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从实践中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基本合作技能。在合作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修正、质疑,享受了结论由雏形到清晰的探索与合作的情感经历,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2.4 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实现师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强化反思,实现知识升华,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数学教学反思,是师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习数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发展自我的学习水平合理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师生对自己教与学活动的反思,可以促进知识内化,启发新知,发展智慧,提升素养。对教师而言,新课程教学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正处于不断摸索、尝试、实践的阶段,反思新课程的教学情况,总结规律,不但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反思主要表现在教学前反思课堂的设计;教学中的反思-具体的实施;教学后的反思-过程中的得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反思和体验的状况。

3.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时用力,同一方向用力,才能够共同前进。所以,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应当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马利明。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吗——谈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及几点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xx(07)

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论。

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五

《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同学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想该怎样导课呢?是否应该创设情景来激发同学的兴趣呢?后来我还是决定让同学实际丈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长高了;二是让他们体会到丈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开始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们:“第一节课我们去丈量了身高,同学们丈量后都非常高兴,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发现自身长高了。”我随即板书课题,接着问:“你们究竟有多高呀?”“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后,给每个小组一根和教师身高等长的绳子“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厘米’为单位,在2分钟之内丈量出教师有多高?”小朋友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小组合作丈量起来。些谈话导入的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同学沉溺在自身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生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所以我觉得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汇报的结果是:有几个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丈量出来,只有1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同学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同学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厘米”为单位丈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容易出错。我趁机告诉大家:“你们丈量得慢是因为‘厘米’是一个小朋友,今天假如认识一个大朋友,你们就会很快很准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我这一节课比较胜利的一点。

整节课同学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缺乏的地方是:个别环节的处置不够细致,假如能更加紧凑一些,效果会更好。

数学教学反思 篇六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习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习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数学教学反思 篇七

一、微积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选择难。经管类专业微积分课程教学是整个数学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学校经管类专业招收的是文理兼收的学生,其中90%生源地是贵州,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没有,所以教学难度大。我们学院一共有9位老师先后上过数学类课程,老师们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负责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试卷不及格率较高,有些学期不及格率超过了50%。学院曾多次举行教研活动,探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将座谈会信息及时反馈教师,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听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与学生、任课教师私下闲聊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调研学生课后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投入状况,认为微积分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微积分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第一,微积分内容多,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知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虽然本课程开设两学期,合计144学时,但是由于第一学期实际学时只有56学时(新生从第五周才开始上课),再加上节假日,全年实际学时不足110学时,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教师教学仍感学时不够,学生学习仍然感觉接受困难。第二,教材的可读性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先后选用过“微积分”(赵树嫄编)、“经济数学-微积分”(吴传生编)、高等数学(曹定华编)三种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均是211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其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应用型强。这些教材对于211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高考分数与一本录取线相差一大截的二本院校学生来说,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习倍感吃力,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这类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第三,学校对教材选用的规定。目前,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微积分教材有数十种,其中多数教材都是211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学校对教材的选用要求是使用规划教材或者重点建设教材,其实这种选用教材规定,相当于是要求二本学生去接受一本学生的课程教学,这对二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恰当的。

2.学习习惯养成难。大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很大,刚进校的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满堂灌输、拼命做练习,自己学习总结与思考的时间极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加上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存在较大反差,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中学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到了大学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基础原因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复习遇到疑难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没有和同学谈论和交流的习惯,更不愿与老师探讨,慢慢地落差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干脆就放弃复习和做练习。最终出现厌学或不学的现象,采取上课应付、作业应付等办法简单应付微积分课程教学。

3.课件制作较难。目前多数教材都有课件,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几乎是教材的翻版,可读性较差,任课教师因为对计算机以及课件制作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制作课件难度较大,想对已有课件进行删改,由于系统或课件制作者加密等原因,很多内容根本改不了,所以很多情况下想改课件上的内容但是没办法改,如何处理课件制作或修改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

4.层次教学实施难。我们的生源存在省内和省外生源差距、存在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学中若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感觉有困难。但现行教学条件及班级规模,使得我们只能按专业分班教学,不能实施分层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差,最终出现老师艰难教,学生痛苦学的尴尬状态。

5.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一次好的教研活动,可以使任课老师获得很大的收益,教研活动开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集体备课,举办公开课,开展说课活动、专题研讨乃至校际交流等。但是,由于学校政策原因,教师、教研室主任积极性均受到严重挫伤,没人愿意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开展不起来,专题研讨会教师也没兴趣,校际交流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完成处于失控状态。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或建议

1.编制适合专业发展的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我院数学类课程补考率偏高,学生害怕的局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可将课程教学大纲按照两个模块设置,第一模块是基本要求,即按照专业够用的原则,制定满足各专业专业课教学需要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具体由数学老师在广泛征求各专业课老师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专业够用的基础上,编制基本教学大纲;第二模块,专业拓展。改内容是在掌握第一模块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提升,这部分内容专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制定的提高模块。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的“经济数学-微积分”教材。现行的微积分教材,更多讲究数学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的连贯性,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应该考虑教材的更换,选用经管类院校编写的微积分教材,同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编制数学讲义以及学习辅导读物,条件成熟时,在已建校级精品课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基础上,联合本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师,试编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经管类数学教材。

2.加强课外辅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进校数学基础较差,可通过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加强课外辅导,建议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辅导答疑,由任课教师轮流到校辅导答疑,使学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也可尝试借助网络或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有针对性定期举办一些课件制作的培训或比赛,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同时,教学常规检查将教师教学课件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检查,所有检查结果拿入年度考核内容。

4.尝试在微积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打散专业界限,将全院所有专业学生打散,按学生高考成绩或通过分班考试,将学生按高考数学分数或分班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别教学,同时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5.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建议教研活动尝试按以下方式进行:上课老师按照“上课—说课—辩课”,听课老师按“听课—评课—议课”的程序进行教学探讨,最后大家达成教学共识。每学期每个教研室至少举办2次类似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改项目,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及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学院老师到各高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学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另外,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最佳教学状态积极、主动地实施教学,力争教学质量能够尽快提高。

数学教学反思 篇八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掌握它们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我是这样预设以下情节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斑马线是怎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我们从日常生活体验数学知识,如从三个图形中归纳总结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符合学生发展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情景设计即完成了衔接了新课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组合作前,我先是让同学们看到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结合图上,说一说三种线的特点(独立思考3分钟),用自己的话说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对三种线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在小组合作4分后时我也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说一说,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与直线的关系中说一说。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从学生自己玩中体会通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从学生枯燥乏味的教学中解脱出来,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发挥了学生自己应有的个性特点。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在综合运用上我考虑了新教材学生们忽视的内容是在同一直线上点上几点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条直线,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设计进去,因为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做这类题学生很容易做错,而且通过这一联系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新知,加深学生对三种线的认识。在看一看中学生很容易把线段看错。搞一个小游戏,从而把本课气氛推向高潮完成一个精美的结局。

分数除法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如何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方法。例如: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推导;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利用逆运算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联系实际问题分析、推导等。

而教材选用的是最后一种,意在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线段图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算理。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习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归纳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计算两组比较简单的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让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教学过程一切自然流畅。

清晰地记得去年教学此内容时,下课后,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呢?”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还没有讲清楚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教学,只是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相等,也就把计算法则作为一个规定硬性地塞给了孩子,而忽视了算理的教学,这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翻阅教材,发现教材是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来明白算理,注重的算理的教学,忽视猜想、尝试、验证、归纳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

经过仔细反思之后,今年我在教学此内容时,调整了我的教学过程。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孩子们高兴地说分数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猜想是正确的。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数学教学反思 篇九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生活情景中学习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是通过有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比如,在教材中安排了最常见的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摆放物品等一些活动,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趣和快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此之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体验和理解。

一年级儿童以形象为主,好奇、好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为学生对左右顺序的概念比较淡漠、容易混淆,所以就要从学生的左右手开始,让学生明白一般的人写字、吃饭都用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进而了解并熟悉左右这两个位置的关系。同时,我遵循一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接下来安排摸一摸、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环节学习左右的相对性。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十

一、关注经验、有效互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线的认识》一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我在思考,直接进入线的认识,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没有兴趣,感觉到很生疏,于是,我就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捕捉学生头脑中对线的印象。新课伊始,出示线团,激起学生对线的认识,由此,学生想到了光线、直线、曲线、射线、线段。学生对线的认识不是一张白纸,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抓住这一点,一个有效的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线呢”,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生成出线的分类。可以说:教学设计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有利于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二、适机追问、有效互动

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着生命的涌动,与学生平等交流不失时机的追问,沟通、合作、有效互动。“对话”是一种师生互动方式,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机追问,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和学生间构建平等和谐的对话,是转变教师角色的表现。在认识线段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抓住这条线有多长,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学生说出正好是11厘米,教师抓住,这一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追问:“你是怎么量出是11厘米的?”学生正确表述。从而引出线段是有固定长度的直线是有两个端点的。追问要用在关键处不能提出琐碎的小问题,只有精当的追问,才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师生有效互动。

三、经历过程、有效互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这两种教学方法,我更赞同于后一者,本节课我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动手画线,发现交流线的特点,生生间进行交流、合作。最终发现线的特征,有人可能会说,这三种线,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及特征,干吗还要费力去发现呢?其实让学生不但知道三种线的概念,还要知道三种线的来历,知道线与生活中的线的联系,了解三种线的特征,知识是线的概念和特征,而获得线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就会积淀小数学的思考,数学的解决问题的大思路。新、旧课程都有线,处理思路大不同,加上发现与探究,就加大了线的含金量。那就是在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有效互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表达、倾听、合作、质疑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师生间,生生间有效互动中,出现精彩的生成,找准“课眼”,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四、改变方式、生生互动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线段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生生间交流、补充、倾听,一生说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一生补充说:“必须是一条直直的线”,一生又说:“线段是有头有尾的。”教师抓住时机板书重点词语,共同总结出线段的特征,在认识三种线是,通过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线,在本子上画出来的过程,就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认识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时,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所以说,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追求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综观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前松后紧,学习前两种线时间占得多,学习直线时间有些紧。有时教师给学生一些暗示,不利于学生思考,比如:把什么是直线及直线的特点直接告诉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要克服这些不足,追问的问题设计在精当一些;学生能表述清楚的,教师不能给过多的暗示;课堂节奏要快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好三维目标。

数学教学反思 第十一篇

本课教学,我合理重组教材,创设了“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将角合理分类,并通过在生活中找角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掌握概念。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案例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猜一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当学生通过尝试知道了剩下的角的个数后,学生的第二个需求随即产生,即剩下来的角都是什么角。这样,学生是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的。这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来自于活动的结果,从学生那儿获取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剪角、画角、比一比、分类、两块三角板拼角、在圆形上创造角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角的分类方法等。

(3)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使数学概念直观化

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cAI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汇报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剪的过程,并闪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看见角的变化和角的特征,避免了枯燥的讲解。

(4)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引起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找到了很多直角,却很难找到锐角和钝角),再为学生提供了嘉兴市勤俭大桥的图片,让学生找找桥上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数学教学反思 第十二篇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可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教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教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并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十分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我聪明就能够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当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明白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我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我还是很有期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忙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十分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提高。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简便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仅有不会教的教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能够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能够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经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我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我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所以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到达提高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必须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我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提高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此刻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应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应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进取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提高。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__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可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  当我向学生布置这项作业时,学生一脸茫然,觉得不可思议。也难怪,写文章是语文老师的事,哪有数学老师布置的?慢慢来吧!于是我对学生说,不难,给你们个模式,套着写就可以了。

1、这星期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2、我学得比较好的有哪些内容?

3、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怎么理解?

4、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

5、下星期我有什么打算?

数学周记交上来了,学生都按照格式写了,如:

这星期学了简易方程(二)里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和例2。我学得比较好的是对这两类应用题我能自己分析题里的相等关系。但有的时候我两类应用题会混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有:做作业整洁,正确率高。下星期我要争取多发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问老师。

虽然学生的数学周记写得很简单,但学生毕竟对自己一周数学学习情况做了回顾与反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周记就这样成了学生每周必做的一项作业。

坚持了几个星期,学生写数学周记逐渐成了习惯。我觉得时机成熟了,需要对学生撰写的数学周记的内容再次进行引导,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这时,一篇数学周记的结束语引起了我的注意:

陆老师,每周的数学周记差不多都是这么写的,简直千篇一律。说实在话,我觉得可以把周记分成三大类:一是系统地整理所学的知识;二是难题错题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周的学习表现;还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

这次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当即批语:你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老师采纳你的建议。

于是,我给学生上了一堂数学周记写作指导课,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撰写数学周记,而不必面面俱到。

1、梳理一周学到的知识。这一周主要学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与以往学过的哪些内容有联系?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我学得怎么样?

2、解题方法、策略的反思。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展现你的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有其他方法吗?用哪种方法解决是最好的?

3、错题追因分析。这星期我错了哪些题目?为什么错?自己出道类似的题解答一下。

4、学习情感态度的反思。这一周哪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哪次最不满意?为什么?从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和与同学老师的合作几方面展开。

5、对自己后续学习的计划。一周数学学习过程的收获对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还存在的问题怎么解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大家整理的12篇数学教学反思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数学教学反思。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87518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87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