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优秀7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优秀7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更新时间:2024-06-26 13:32:29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7篇三峡之秋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之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14* 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三峡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2、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1、揭题导入:同学们,三峡群山耸立,雄奇壮丽,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三峡,欣赏秋日里三峡带给我们的秀丽景色。好吗?(板题)首先老师为同学介绍介绍有关三峡资料。

2、们同学们请朗读“阅读提示”:在阅读提示里提了几个问题,总结列出。

3、朗读全文: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景物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学生完成)

时间顺序:早晨――中午――下午――夜

二、感受美文(先欣赏三峡各时的美景)

1、再快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秋天三峡的什么时候?

你喜欢哪一部分?几个部分也行。选一个举手发言。(指导朗读)(CAI)

*你喜欢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你应该怎样读?让人感受到景物是这样的。

*你觉得哪句话写的好?为什么?(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板书)

2、再感情朗读(大家还喜欢三峡秋日的什么时候?):你可以选择四人小组读;或自己潜心会读;或在你周围的志同道和者齐读。读你喜欢的段落。说一说。

*你喜欢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你应该怎样读?让人感受到景物是这样的。

*你觉得哪些句子写的好?为什么?

3、美丽的,三峡的明天更美丽、壮观。(CAI)

4、教学反馈(谁做得快,谁做得多?)

出示: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夜)什么________怎么样___________。

例:三峡的早晨(露水)透明闪耀。

三、扩展延伸(口语交际)

同学们,现在给大家一个机会,让你做以一次小小的导游员,儿任务就是向在坐的游人介绍三峡秋天的美景。在介绍时要大大方方,普通话要标准,用好过渡句。要注意自己是导游身份。

板书:

14*三峡之秋

(时间顺序): 早晨_____ 中午____ 下午 _____夜

↓ ↓ ↓ ↓

(特点): 明丽_____热烈____青而透明____宁静

[三峡之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教学目标:

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领略美景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语: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xx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

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

三、品析美点

1、布置任务(投影):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

(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

(3)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四、朗读美文

1、布置任务(投影):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

(1)各自放声朗读。

(2)学习小组内相互朗读、评价,并推选出读得的同学。

(3)个别学生上前进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作出评价。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畅所欲言

1、布置任务(投影)对比今昔,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风光,为什么?

2、学生活动:

(1)或说或写。

(2)个别发言。

3、教师总结:(投影)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设计

1、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

2、办一期主题为《奇丽的三峡》的小报。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二、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五、教师小结: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作业设计: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在课后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早晨:新鲜而明净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而轻缓

晚上:沉沉欲睡

《三峡之秋》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六.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者是《哈尔滨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抓住景物在特定时刻的特点,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 、了解本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基本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德美育目标

1 、反复阅读课文,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2 、领略长江三峡秋天中的成熟、热烈的气息。

学法指导

• 学生熟读课文,初步弄懂文章的结构层次。

• 采用讨论法,找出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段并分析其作用。

• 点拨法,学生对课文中的质疑部分教师可适当点拨。

3、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应用到写作中去。

复习旧课

说说《天山景物记》 一文语言清新、优美、洗练,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描绘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作者以时间变化为写景顺序,抓住景物在特定时刻的动静特点,并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把三峡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富有特色。

(二)作者简介

方纪,原名冯骥,河北束鹿县人,现代作家。 1919 年生, 1936 年参加革命, 1939 年到延安,曾在文协、马列学院和《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时期,到前线任随军记者,在冀中文联,《冀中导报》等处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评论《学剑集》。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

(三)背景介绍

《三峡之秋》写于 1956 年 10 月,全文约一万字,主要写人事;而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这里节录的仅是开头几个自然段。

(四)课文分析

一、节录部分一开头,就点出“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作者接着抓住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写秋,橘柚树的叶子虽然还绿得发黑,然而枝头已经挂满了累累的果实,并且正由青变黄,散发出清香。这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用疏笔概写三峡之秋,使人领略三峡成熟的气息。

课文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作者按时间顺序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代了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划出了时间的阶段,明确地显示了文章的层次段落。

1 、早晨。作者在这个特定的时刻抓住了三件景物的特点去描写:露水——透明闪耀;峡风——徐徐清凉;太阳照耀下的橘柚树——绿叶金实,闪烁着阳光。三峡之晨的景色特点是明丽。此段中也有动态描写,如“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等。

2 、中午。主要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滚、呼啸、奔腾)和反光(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峭壁)。重点是动态描写,它所显示出来的三峡中午的特点是热烈。

3 、下午。主要写长江在黄昏中的色彩(青色)和江面上的倒影(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上江心)以及长江的流势(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三峡黄昏的景色特点是平静而轻缓。这一部分中,“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两岸峭壁的倒影”、“一条明亮的小溪”都是静态描写。不过这里的静态描写却能给人动态的感觉,而作者写的动态景物又能给人以静态的感受。例如“两岸峭壁的倒影”本来处于静态,作者却写作“一齐拥上江心”,化静为动;“江面”本处于动态,作者却把它写成“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又给人以静感。静中有动,动中含静,动静结合,作者描写的景色有立体感。

4 、夜。这一部分作者写了两个自然段,前一自然段扣着“夜”写了三种景物:渔火灯标接连亮起;长江眨着眼睛沉沉入睡;驳船的汽笛惊醒长江。后一自然段也紧扣住“夜”写景,一写这里山高、谷深、天小、月升得迟;二写两种对比得异常明显的景物;月光、山影给人的特殊感觉,令人激动,感人至深。三峡夜间的景色特点是宁静。

文尾用一句话点明了这一天“正是中秋”,呼应了开头。

二、《三峡之秋》节选部分重点在写中秋之日一天四时景色的变化,描写景色的特点,除抓住景物在特定时刻的特点外,作者把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交互结合使用,时而呈现静态又时而表现为动态,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自然段,三峡晨景作者主要是采用静态描写,如橘柚树的露水像“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写出了静态中景物的色彩、形态,显示出“明丽”的特点。但这静态中又有动态,如从“露水闪耀着”到“露水消逝了”,从“太阳出来”到橘柚树上“闪烁着阳光”,都显示出露水和太阳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主要是动态描写,如“阳光在水面上的跳跃”,长江“像一条锦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写出了长江流水的动荡、激烈,从而显示出“热烈”的特点。

本文中更为巧妙的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紧密结合,表现在写静态的景物给人以动的感觉,写动态的景物又给人以静的感觉,从而更加突出景物的某种特点。如“两岸峭壁的倒影”本来处于静态,却写成“一齐拥上江心”,具有动态;“江面”本来处于动态,却写成“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呈现静态。这样就写出江面变得窄小是由于倒影拥挤的结果,从而突出了黄昏中峭壁的高大和长江流水的平静。再如,山是静止的,却“仿佛就要扑跌下来”,月光也是静止的,却像瀑布飞降,像素锦挂起,都是把静态写成动态,这样反倒衬出了长江流水的动态。

相关知识

1 、 对方纪的评价

方的才气很大,也外露。他的文章,不拘一格,文无定法,有时甚至文无定见。他常常是党之所需,时之所尚,意之所适,情之所钟,就执笔为文,洋洋洒洒。

文如其人,对方来说,尤其明显。他的散文,视野很广阔,充满真挚和热烈的感情。他的文字流畅而美丽,给人以淙淙流水的音响。(孙梨《方纪散文序》)

2 、关于《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写与 1956 年 10 月。同年,还写过《长江行》、《枇杷山公园即景》等跟长江有关的文章。《三峡之秋》约万字,分三个部分,主要是写人事,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这个引子有相对的独立性,选为教材,也很完整。

3 、补充注释:

( 1 )累累,音 l ě il ě i ,这里是指果实叠加在一起的样子。

( 2 )云母石:矿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耐高温,不导电,能分裂成透明的可以弯曲的薄片,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吴华芳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2、让学生在地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供课前交流。

二、进入学习。

1、导入:谈三峡。(学生可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也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的谈,还可以背一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

2、学生用自发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学生讨论: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B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C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四、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把喜爱、欣赏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表达方法,体会情感。

1、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2、作者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写三峡之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三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作者邮箱: wuzin08@

[三峡之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8978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8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