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7 00:00:40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內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情況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二十一名,大部分来自移民家庭,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个班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乐于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品盒,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题:看一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是几号面,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我相信大家都能按要求去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观察任务的,有没有信心?(出示标有序号的长方体)

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

(一)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有不同。

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

2、通过讨论、交流,指名不同位置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看到了几号面?是什么形状?

3、师:同样一个长方体,怎么有的同学看到的面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面却是长方形呢?

4、生讨论、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课件演示)

(二)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师:我刚才听有的同学说只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却看到了两个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三个面。请看到一个面的同学挥挥手、看到两个面的同学点点头、看到三个面的同学拍拍手。

提问:为什么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在不同位置观察时,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

2、同学中有没有看到更多个数的面?那么,在同一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呢?

3、生再次保持不变的观察姿势和位置,进一步细心观察,并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课件演示)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还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真棒!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拍手游戏,想不想做?(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回顾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三)认识各个面的名称。

1、师:老师带来的礼品盒上标有数字序号,同学们说的时候很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可能给每个物体的面上都贴上这样的序号,怎样才能正确说出各个面的名称呢?其实,人们已经习惯给物体的各个面起一个名字了,大家在书上26页迅速地找一找,看看各个面都叫什么?

2、谁能给老师的礼品盒上各个面贴上他们各自的名称?(出示另一长方体纸盒和名称标签)

3、师:一般,我们把物体朝上的面叫“上面”,那么朝下的面呢?和观察者正对的面叫“正面”,那背后的面呢?相对于观察者右侧的面叫“右面”,那左侧的面呢?

4、出示不同的长方体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各个面的名称,使学生加深对各个面名称的理解,知道这些面的名称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游戏一:猜一猜。出示26页情境图,先说说每个人各站在讲桌的什么位置,再猜猜他们各会看到讲桌的哪些面?最后动手连一连。(课件演示)

游戏二:练一练。出示27页“练一练”4题,今天智慧爷爷买了生日礼物要给一位朋友过生日,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去凑热闹,他们各自看到礼物盒的那一面呢?先说说,在连连。(课件演示)

游戏三:标一标。出示27页“练一练”1题,同学们还认识了物体各个面的名称,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标出“正面”“上面”和“右面”。(课件演示)

游戏四:摸一摸。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摸它的各个面,并对同桌说说每个面的名称和形状。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能辨认教室里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地图、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教室里的方向、

教学难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学具:多媒体(投影仪)

童话导入“帮助兔子找家、”

一只小兔子在大森林里玩的很高兴,但是,它不小心摔伤了,遇到两只好心的小鸟决定帮助小兔给兔妈妈报信,于是小兔把自己家的地址给了小鸟,通过地址和图你能帮助小鸟找到小兔的家吗?有困难没有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小鸟找到兔子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同学们,我们昨天画了学校四个方向主要景物的设施图、

1、展示,说说分别是什么地方、(学生展示平面图,说一说各个方向都有什么设施、)

2、对比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把两张方向(东、西、南、北)定位不同的平面图展示对比一下,观察不同点、)

3、你们知道吗,为了使我们每个人看平面图的时候非常的'方便,清楚、图上的方向习惯上还有一定的规定呢?谁知道是什么?(齐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你能把你的图调换一个方向和图上的规定一致吗?(学生操作)

5、你能再根据这幅图说说我们的校园东、西、南、北每个方向都有什么吗?现在能帮助小兔找到家吗、(指名演示回家的过程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图上的方向,根据地址一步一步指着图纸,帮小兔子找到家、) 里看到什么?穿透校园你能看到什么?

4、画小人图,我们面一起向北方,你的后面是什么方向?伸出手臂?左边呢,右边呢?

“当我们面向北方的时候,总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学生自己伸臂体会、看着平面图,你可以想象自己面向北方站在图中央也就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5、在教室的南面看到什么?穿透墙壁你能在校园里看到什么?穿透校园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根据学校这个方向有的设施回答、)

6、自己选择“东”或者“西”在教室看到什么?穿透墙壁你能在校园里看到什么?穿透校园你能看到什么?自己说说、指名说、(小组合作、交流、)

7、如果你站在(走出)学校门口,说一说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8、出了北京,或者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到大海,沙漠、森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辨别出方向吗?(可以用查阅到的资料为根据、)

三、请你做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新的校园,安排一下“教学楼”和“图书馆”的位置、贴在纸上、

1、和你的同桌说说“教学楼”和“图书馆“在校园的哪个方向?用剪贴的学校设施在白纸上粘贴、

2、小组合作把剩下的部分选择好位置,设计一个新的学校、

四、回家设计一下动物园的位置、

设计理念:

首先通过童话故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故事中问题的产生,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与极力想找到方法的想法推动新课的行进、学生通过绘制自己观察到的最熟悉的学校的建筑来认识方向,引出图上的各个方向,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童话故事中的问题了,学生学以制用,自然兴趣盎然、

接着从图中的方向过度到熟悉的生活之中的方向,以一个方向(北)为依据,判断出其它三个方向,从教室到校园,从校内到学校外的景物认识东、西、南、北每个方向,再身临其境的把自己放在其他的地方再次的感受方向、最后,让学生通过资料解决在荒郊野外时辨认方向的办法,从而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数学书101页第3题,102页第4题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2、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路北区兴盛丽景小学的刘老师,我们又见面啦,今天我们将继续闯关摘果,复习本册书中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运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挑战了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一关和第二关,成功摘取了两个硕大的智慧果实。现在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练习,为今天的挑战热热身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完成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加,减、乘或大于,小于,等号。好,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生:学生写题。

填完了吗?请同学来说一下答案。

生:订正答案

大家都填对了吗?哇,你们可真优秀。下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闯关活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挑战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三关,解决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第三关的挑战中吧!

第三关,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计算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就跟随老师去海洋馆看一看吧!(出示103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哇,海洋馆里的小鱼好漂亮呀,有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和透红小丑鱼。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题目内容,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海洋馆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恩,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很准确,那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是的,这个问题你们能独立解决吗?快按下暂停键,写一写吧!

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生:第一个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求花面神仙鱼的数量,那就是在求数量多的,所以做加法。我列的算式是13+9=22(条)。第二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有22条,黄金神仙鱼有13条,所以求两种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就是要把两种鱼的数量合起来,做加法,列式为22+13=35(条)。

是的,这位同学解答的完全正确。那现在你还能根据题目内容,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我提的问题是,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列式为:13-8=5(条)因为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那求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就是在求数量少的,所以做减法。

这位同学不仅问题提的好,解答正确,并且还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要为你点个赞呦!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透红小丑鱼和黄金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列式为:13+5=18(条)

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其他的问题,你可以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

同学们,这道题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解决连续两问的综合实际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

接下来,请大家解答一下数学书104页练习二十五的第7题,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解答完了吗?好,请你来说一说你的解题结果和方法。

生:在这道题中我知道了,每种颜色的跳棋都有6枚,一共有3组,求一共有多少枚棋子。我认为这就是在求3个6是多少,所以要做乘法。我的列式为6x3=18(枚)

这位同学对于乘法的含义理解的很透彻,解题思路很清晰。不知道下面这道题大家是否也能解答正确呢?请看数学书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按下暂停键,先21想一想,再解答。

好,大家看,按照规律,像这样继续摆下去,第4个图形有12根小棒,第7个图形有21根小棒。你们都答对了吗?好,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图形有3根小棒,第二个图形有6根小棒,也就是有2个3,第三个图形有9根小棒,也就是有3个3,所以这些小棒的数量都与3的乘法口诀有关,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有4个3,所以是12根,第7个图形就是有7个3,所以是21根小棒。

生:我是这样想的,通过观察,我发现每边小棒数都是依次增加1根,那么到第4个图形时,每边就是4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是三四十二根小棒,同理,第7个图形,就是每边有7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三七二十一根小棒。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下一个图形的小棒数都会依次递增3根,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在9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12根小棒。同样的道理,第7个图形就是在18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21根小棒。

你们都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肯动脑观察,题目中的秘密都能被我们发现。刚刚这两道题都是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答时,只要我们理解了乘法的含义,熟记了乘法口诀,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乘法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接下来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到我的菜园里去帮帮忙!(出示数学书102页第4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老师的菜园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菜园有葫芦。有冬瓜。

生:我看到菜园有花,有南瓜。

生:我还看到菜园中有大蒜。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那你们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信息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好,按下暂停键,快去算一算吧!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列式,怎么想的吧?(学生视频)

生:第一个问题求菜园里有多少个南瓜?因为一个筐里有两个南瓜,有四个这样的筐子,那就是求4个2是多少,所以做乘法。列式为2x4=8(个)。然后求冬瓜有多少个?因为这道题南瓜有8个,冬瓜比南瓜多5个,也就是求比8多5的数,所以要做加法。列式为8+5=13(个)

第二问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个葫芦?列式为3x3=9(个)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看来这位同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强,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盆花?列式为2x5=10(盆)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头大蒜?列式为3x9=27(头)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相信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很多问题,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吧!

在刚才的这道题中,我们不仅用到了乘法的知识,还用到了加减法的知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将知识融合在一起来解答。最后让我们再去书店逛一逛吧!(出示数学书104页第8题)你们能独自完成这道题吗?那就开始答题吧!

好,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生:在这道题中,我发现经典故事书4元一本,连环画7元一本,科学世界8元一本。第一问求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学世界一共要花多少钱?因为一本故事书4元钱,6本故事书就是6个4,再加上1本科学世界8元,就是一共的价钱。列式为6x4+8=32(元)。第二问求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50元钱够吗?这道题我们要先算出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的价格,列式为5x7+8=43(元),因为43<50,所以50元钱够了。第三问,我提出的问题是买3本科学世界和1本经典故事书,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为3x8+4=28(元)。

这位同学的解答内容都是正确的,相信同学们对于第三个问题,一定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呦!

同学们,在这一关,我们解决的每一道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练习,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小能手了,快,让我们赶紧摘下这充满知识与生活的智慧果吧!现在数这个领域的。第三个智慧果我们拿到手啦,快给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加油,我们马上进入第四关,量与计量的关卡,瞧,第四关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啦!

第四关 时间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钟面和整时的知识,而这学期我们对时间又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考验一下大家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啦!请完成数学书101页第3题。

生:学生写时间

我们订正一下结果。请你说。

生:这四块表的时间分别是8:05,7:10,4:50,11:20.

认读时间正确。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读表的吗?

生:首先我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时=60分。然后认读时间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第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8,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就是8时零5分。第二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7,分针从12起走了10个小格,所以就是7时10分。第三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0个小格,就是4时50分,最后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11,分针从12起走了20个小格,就是11时20分。

同学们,你们都会读写时间了吗?这道题是不是有些简单?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道具有难度的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老师解答出来呢?请看题,数学书105页第12题。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我们先看第一组。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时多少?

生:8时

正确,请在钟表下面记录下时间8:00。再看,过10分,指的是分针从12起走了10分钟,是多少时间呢?

生:是8时10分。

没错,现在请你把这个时间写在第二块表的横线上。接下来让我们来画分针。8时10分就是分针从12起走10个小格,也就是分针要对着数字2。画完了吗?注意分针要画的又细又长哦。根据第一组的方法,请自己独立完成第二组吧?检查一下,你们都写对,画正确了吗?(订正答案)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知识复习,可以看出大家不仅能够认读时间,也能利用时间解决问题,说明大家都是时间的小主人。瞧,第四个智慧果也被你们摘下来了,大家要接好呦。

在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和认识时间的内容,提高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对时间问题的认识,一起将数和量与计量这两大领域的关卡统统闯过,大家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勇闯其他领域的的关卡,刘老师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呦~!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咱们下节课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特做如下设计:

1、为新知做好知识铺垫。

复习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地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在课前复习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两道复习题目,旨在唤起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我首先出示一组加法与乘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然后设计一道与新课密切相关的题目,既能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又能为新课中画图解决问题做好知识铺垫。

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两道例题的异同,并动笔尝试计算。然后设计了“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摆学具的方法,将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使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幅图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5+4=    6+6+6=    3+4=

5×4=   6×3=    3×4=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看图列式计算。

■■■■■■■■■■■■

■■■■■■■■■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复习乘法和加法计算题,为本节课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读题,对比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7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预设

生1:两道题目的数量相同,所求的问题相同。

生2:(1)题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张桌子;(2)题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张数。

2、自主解题。

(1)提问:根据刚才分析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预设

生1:(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张)

生2:(2)题是把4和5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4=9(张)

(3)讨论: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摆一摆,表示出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明确原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

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

学生汇报

2、出示各种活动

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

小组统计并汇报

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 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

二、尝试研究

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

小组讨论汇报

完成 书 上统计表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动

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

学生数脉搏

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

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

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

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

四、应用交流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

3、学生分组统计

课后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归纳计算方法,并能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较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将计算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和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启后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做到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策略:

教法:

点拨引入、组织探究、启发巩固。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描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红黄蓝各30根)、题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热情好客的村长邀请羊村里的小伙伴们到它家做客,瞧!(出示PPT)篮子里面有许多丰盛的水果,咱们去看看吧!(图片展示其中苹果2个,梨子6个)

二、探索新知:

(一)比较引入,初步感知“倍”(PPT展示苹果2个,梨子6个)

1、师:瞧,比较一下苹果和梨子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苹果比梨子少4个,(师引导,适时板书水果数量)也就是2比6小,6比2大,(还有什么发现)6里面有3个2,2+2+2=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里面有3个2.)

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板书课题:倍)

师:关于“倍”,你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它。(补充板书:倍的初步认识)

2、认识“3倍”,建立概念

教师指出:6里面有3个2,也就是说6是2的3倍。(板书:6是2的3倍)

1、师:苹果有2个,如果2个苹果为一份把它圈起来,那么梨子有这样的几份,梨里面有几个2?请你在题单上面圈一圈。(学生活动,师巡视正确圈发,并抽生上台汇报)生:有3个2,因为可以把梨子圈出3圈,为3份。

师:真能干!用圈一圈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6个梨子里有这样的3份。像这样(演示PPT)把第一排的苹果的数量看作一份,在6个梨子里能全出3个2,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可以说“6里面有3个2,也可以说6是2的3倍。”这就是6和2的倍数关系。师:大家跟着我一起完整地说出它们的关系。(隐藏三句话)

师:如果没有这三句话了,你还能说吗?(抽生说,师板书,生再其读)

生:2个苹果作为一份,梨有这样的3份,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6里面有3个2,也可以说6是2的3倍)

(二)课堂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近一步感知“倍”)

1、大屏幕出示第一排摆2根蓝色的小棒,让生操作第二排摆2份这样的红色小棒。师:红色是几根?(4根)

师:红色小棒的数量是蓝色的几倍,谁是谁的几倍?

生:2倍,因为2根蓝色为一份,红色小棒有这样的2份,所以红色小棒的数量是蓝色的2倍。4是2的2倍。

2、摆2根红色和2根蓝色小棒,问:这时候的关系是几倍,谁是谁的几倍?(强调1倍关系)

生:1倍,因为2根蓝色为一份,红色小棒有这样的1份,所以红色小棒的数量是蓝色的1倍。2是2的1倍。

3、师:第一排摆3根蓝色小棒,请摆出红色小棒,要求是蓝色小棒的9倍。(为了快速又准确地摆好,有什么方法?)

生:3根3根为一份。9个3就是27根小棒。(生摆好,选一人起来说理由。)

(三)改变比较量,理解倍。

1、师:村长见发现还有梨子没拿出来,于是就多摆出来了2个,现在请大家观察这时候梨子和苹果有怎么的数量关系?(引导几个为一份,有几份,谁是谁的几倍)

生:2个苹果是一份,梨有这样的4份,梨子的数量是苹果的4倍,8里面有4个2,8是2的4倍。(适当表扬)

2、游戏抢答:2个苹果是1份,假如梨有这样的3份?7份?8份?分别是怎样的关系?

生:回答(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

(四)改变标准量,理解倍。

1、出示PPT,3个苹果和6个梨子,生说谁和谁比?谁的数量作为一份?谁有这样的几份?谁是谁的几倍?

2、师:梨的数量都是和苹果比较,为什么一会儿是3倍一会儿是4倍呢?(PPT上出示2组图片进行对比)

3、生讨论并小组上台汇报。(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4、师小结:在寻找倍数关系时,最关键的是看比较的标准,标准变化了,倍数也就跟着变化。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P83“课堂活动”

1、2题看卡片,说一说。

2、3题圈一圈、数一数、画一画。(先独立完成,在展台汇报更正,说一说做得又快又好的秘诀)

3、P84练习十九第1题,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更正。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个三下?你们真聪明!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教参中明确要求,教学时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为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有这样的几分,就是几倍”。原本认为倍的认识比较难学,看了教材才知道自己平时就对几个几乘法的意义训练的比较多,如看图写算式;看乘法算式、口诀画图等练习,学生在大脑里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我的目标定位是:

1、初步感知倍,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时,我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头脑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过“摆一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里的影像。然后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于“倍”的知识来解决。最后通过“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从而把数学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倍”的理解。

一般我们习惯说“3个2也就是2的3倍”,比较突出“个”,而这节课我偏重于淡化个数强化份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请学生第一排摆蓝色小棒3根,第二排摆红色小棒6根,3根小棒为一份,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这样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反复操作、表述,学生加深了对倍的理解。

2、设计小坎,找出标准。

在学习过程中,看似学生都学会了,其实里面不排除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倍,为学生设计了几个小坎。如先出示3根小棒,下面接着出示一把小棒(无法用眼睛看出来),让学生迅速说出这把小棒的根数是3根小棒的几倍?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而真正理解倍的含义的学生会很快找到方法,3根3根的摆出来,一共有这样的6份,就是3的6倍。紧接着提问“为什么3根一份?”学生精彩的回答让其他学生恍然大悟。像这样的小坎既不让学生觉得难以跨越,又起到了点睛的作用。一举两得。

3、重视图象与文字间的相互转化作用

数学语言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形式,学生想要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将直观的五角星图、小棒图抽象到图形图,如:第一行画3个圆,第二行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5倍,请学生画出来,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倍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图象与文字间的相互转化作用,通过互相的转化、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里,老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个数和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 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 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

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 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 表示(老师板书 : )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 想想做做(1)

2、完成 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 : 直的

2个端点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较好。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

(一)森林游戏――比大小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探索、体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创设情境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2.提出问题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小老虎和小狐狸每人翻开了一张卡片(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1: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

师:你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

师:你是说数字多的数一定比数字少的数大,对吗?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2:比如说,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数字多的大。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3:我不同意。

(生3想了想,举了2个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学们否定了,最后同学们都同意了生2的观点。)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一条重要规律: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师:第一局比赛小老虎赢了,小狐狸输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

生1:小狐狸,别灰心,你还有机会呢!

生2:小狐狸,我们为你加油!

(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

第二局比赛开始:小老虎和小狐狸翻开的卡片分别为3756,4184。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它们到底谁大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论。

组1:4184大,因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还不到4千。

师:你们是直接比较了它们的千位上的数字对吗?一个是4,一个是3,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3:看他们最前面那一个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说比较它们的最高位,谁的数大谁就大。那现在4比3大了,还要不要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呢?

生1:要。

师:那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说4184要比3756小了呢?

(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

生2:还是4184大,因为它的千位上的数已经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数小一点也不要紧了。

师:那我们还用不用往下比呀?

生:(齐答)不用了。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刚才小老虎和小狐狸各赢了一局,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了。这一局谁赢了,谁就是今天的大赢家。

(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和5184。

师: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

生:小狐狸赢了。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

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十位呢?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

生1:它们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数都一样,所以不用比了。

师:你说得真棒!其实你还是比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对不对?谁再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2:从千位比起,它们一样大;再比较它们的百位,还是一样大;就比较它们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师: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

(二)小组游戏――摸卡片

(活动目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你们想不想参加它们的游戏呀?

生:(情绪高涨)想!

1. 师宣布游戏规则。(边宣布,边示范活动方法。)

(1)四人小组为单位,拥有一叠卡片。

(2)小组成员轮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张卡片,自己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一张卡片上的数大,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判断正确则轮到下一位同学,判断错误则再摸一次。

2.组长汇报小组活动结果,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3.老师评价小组合作,奖励合作卡。

(三)排队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学生较喜欢接受有挑战性的问题。)

1. (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个,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个,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观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个,4300排在最后一个。

师:她的方法真不错,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三类。谁听出来她是怎么分的?

生2: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四)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数的大小,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叠卡片,所有的三位数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会有几吗?

生1:354。

生2:522。

生3:189。

(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位数所涵盖的范围,感知三位数这一概念的意义。)

师: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数,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数吗?

个别回答,集体思考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

1. 小组讨论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五)猜数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数感。)

1. 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课件演示:□□00)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猜数问题,教师予以正确回答,引导学生进行猜数。)

生1:1200。

师:太小了。

生2:5000。

师:大了一点。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六)说一说,评一评

(活动目标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1. 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2.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你最欣赏谁?请你评一评。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是我在校数学组里上的一节教研课,课后数学组教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点评,我也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对该课进行了重新认识。

《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1. 让课堂充满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森林游戏为活动背景,可爱的小动物们为活动主角,学生以小裁判员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并以承担这一角色遇到问题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小动物们的翻牌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这时分四人小组也进行同样地翻牌游戏,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小裁判员们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的加以肯定、赞赏,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同时发动全班学生讨论。对于错误的说法,及时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取笑,更不能挖苦,因为这些学生对问题能动脑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教师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使学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护,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提高,这样,探究的热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与保护。

案例点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课程改革所涉及的重要课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后几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范文教案 篇十一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从前有个美丽的公主,他在城堡外面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有一道门,但是必须回答几道题这个门才可以打开,我们一起来帮这个美丽的公主想想办法吧。比较2/5、42%、0.45三个数的大小,要想解题呢,我们就必须学习今天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A、准备题。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45 1.2 0.367 3/25 15/8 63/100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B、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46%、128%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46%= 46100=0.46 128%=128100=1.28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说明: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时,原数就缩小100倍,再去掉百分号,又使它扩大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C、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

(1)出示例2:怎样把0.78、1.32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0.78=78100=78% 1.32=132100=132%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引导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去掉百分号。)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

0.76 0.4 1.32 0.125

2、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

29% 60% 25% 37.5%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进行百分数和小数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表示规律

(1)根据图片,同桌说一说各自发现的规律。

(2)表示规律。有两种教学法:

第一种:如果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强,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喜欢的方法吧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第二种:如果学生在表示时普遍存在困难,可以先选去一组有规律的事物集体找,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交流大家对规律的表示方法。

(4)启发学生思考,“表示”规律有什么好处。

二、想一想,说一说

(1)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3)填入下表,表示规律。补评:

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

3、学生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做一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正确顺利的完成时间记录任务,安排完成了淘气的记录表的活动。帮助淘气填表的过程,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熟悉利用表格记录信息的方法。

三、想一想

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展示数据,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

四、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9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是谁?出示课件懒羊羊图片。大家看懒羊羊怎么了?大哭。他为什么哭?馋哭了。原来慢羊羊村长做了一个大蛋糕,但是想吃到蛋糕人呢必须要做出慢羊羊村长出的这道题。看懒羊羊哭得那么可怜,我们还是帮帮他吧!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蛋糕上面放着一张纸条谜语如下:用三个数5、7、9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明确问题,交流思路师:自己读一读,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独立完成此题。师:同学们,你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列表等方法找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3.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能做到不重不漏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回顾解题策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亲历探索感受新知

师:大家做得很好!我们帮懒羊羊解决了困难,可是调皮的沸羊羊把懒羊羊的蛋糕藏了起来,非要懒羊羊帮他做作业,不然沸羊羊就吃掉蛋糕,懒羊羊又哭了起来,我们怎么办?好人做到底吧!

1.明确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有三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求和是?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生答。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

师: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3.交流分享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师:得数有几种可能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2)全班展示交流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有不同思路的学生到台前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3)对比分析

师:刚才我们成功做对了两道难题。但是现在老师糊涂了,为什么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6个数,而两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有3个和呢?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同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四、拓展思维深化体验

1.师:今天,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2.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使秩序乱了起来。

师:哎呀!老师刚才和几位小朋友握了手?我记不清了。还是你们来表演一下吧!

3.设置情景表演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学生汇报表演。

师: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师:三个小朋友握手只有三次,那刚才三个数却摆了六个数,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作业

回到家,你和爸爸妈妈拍全家福,交换位置再拍(咔嚓),再来一张,试试看能拍几张不同的全家福?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6703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6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