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优秀6篇

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优秀6篇

更新时间:2024-05-28 19:24:30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燕子为家人们整编的说屏教案【优秀6篇】。

说屏教案 篇一

(一)

1934年,石屏出生在江西鄱阳县团林乡高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3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但哥哥姐姐们仍然省吃俭用,供石屏上学念书。那时正值国难当头,美丽的鄱阳湖经常遭到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石屏清楚地记得,一个春天,三哥去鄱阳湖边割草,日本飞机正飞来轰炸,全家人心急如焚。过了好久,三哥才回到家,告诉说,在他旁边割草的一个人被炸死了。还有一次,好像是端午节,日寇的一架飞机从石屏家院子里的一棵桃树上面超低空掠过,连日军飞行员狰狞的脸孔都能看见。望着肆无忌惮的敌机,看着荒凉的家园,愤怒的石屏心里在滴血:总有一天,我要用自己造出的飞机,把侵略者的飞机狠狠地揍下来。石屏念高中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我志愿军因缺少飞机,初期蒙受了很大损失。消息传来,石屏被深深地触动了,想起童年时的经历,他更加坚定了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决心。1953年,石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南京航空学院。从此,他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中。

1956年7月,石屏毕业来到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的地方――江西南昌飞机制造厂(现洪都集团公司)。几十年来,他先后参加过3种飞机的仿制、4种飞机的设计,历任设计员、设计组长、设计所副所长、飞机型号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为初教6飞机获国家质量金奖、强五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K8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

教练机对于每个国家的空军都至关重要,因为没有高性能的教练机,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战斗机飞行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发了新一代教练机。为及早填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1982年,洪都集团开始了新一代教练机的研制,专门成立了教练机方案组,石屏担起了组长的重任。

教练机研制从总体方案开始,在设计、试验、试制、生产、试飞的全过程中,都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新的风险,甚至失败的挑战。有的试验国内未做过,以致有的设计引起了专家的担心。如气动布局设计方案,一位老专家真诚而谨慎地提醒石屏:“你这个方案有很大的风险,也许你会因此而失败。”石屏高度重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重新审视了方案的可靠性,假设着各种状态,反复进行比较,最后果断地坚持了自己的决定。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历经无数次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严峻考验,石屏带领全体参研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其中6项技术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0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1990年11月21日下午,在洪都试飞机场,一架刚刚面世的K8飞机静静地停在起跑线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飞机腾空而起,矫健地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试飞成功了!人们热烈地拥抱着,庆贺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此刻的石屏,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多少艰辛与努力,多少坎坷与奋斗,童年时的梦想,青年时的志向,今天终于实现了。

K8飞机设计定型后,先后8次参加了国内外航展,并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20多个国家的飞行员在飞过K8之后,一致反映性能良好,横向操纵品质尤为突出。俄罗斯特技飞行员说:这是我飞过的世界上最好的教练机之一。在1992年的新加坡国际航展上,K8被国际航空界誉为“东南亚上空的鹰”。在43届巴黎国际航展上,K8飞机与几十个国家、50多种类型的飞机同场竞技,被列入航展的“十大明星”。1999年,K8飞机与西方几个公司的教练机在埃及进行评估飞行,胜出对方,获得埃及与中国签订合作生产80架K8飞机、输出K8生产线的合同。到目前为止,K8飞机已出口10多个国家,累计销售130多架。

2001年6月1日,同志视察洪都集团,十分高兴地参观了K8飞机。江总书记亲切地接见了总设计师石屏,并邀请石屏一起在飞机前合影。同志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滋润着石屏的心田。

(三)

石屏从事飞机设计工作46年,担任飞机总设计师工作16年,他主持设计研制的K8飞机、JL8飞机达到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这是他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强斗志,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结晶,他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K8插上了雄健的翅膀。

为了K8飞机的成功,石屏每天早出晚归,生活也简单到了极点。他的爱人张雪佩,也是他的校友,同在一个设计所工作。若碰上妻子出差,他就在办公室里泡一杯茶、啃几个馒头把一天对付过去。从方案论证到现在近20年时间,他难得休息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几年前, 他因患急性肺炎住院,刚止住咳血,退下烧,医生就找不到他了,只好打电话向他单位要人。石屏脑子里装的都是飞机的事。一次下雨天出门上班,他走到半路,觉得一只脚冰凉,低头一看,连自己都觉得好笑,原来一只脚穿着球鞋,另一只脚却穿着布鞋。

在石屏的儿子石晓宁的印象中,从上初中开始,父母亲就一直很忙,不是父亲出差,就是母亲出差,特别是父亲,经常早出晚归,石晓宁和弟弟难得同父亲说上几句话。石晓宁记得,有一年冬天,父母到东北做试验,一去就是几个月。每天,他和弟弟迎着刺骨的寒风,到食堂排队买饭。快过年了,邻居家都在张罗着年货,石家却冷冷清清。直到除夕那天晚上父母才回家,沉寂了几个月的家才荡起了欢笑声。

石晓宁还记得,在K8研制最紧张的时候,三个伯父、两个姑妈相继去世,伤心事一个接一个,令父亲十分悲痛。南昌到鄱阳县,只隔着一个鄱阳湖,但父亲却无暇亲临祭奠,只能默默地遥寄哀思。特别是大姑妈,父亲已经很多年没见着了,他早就跟母亲商量:等忙过这阵子,把大姑妈接过来住一段时间。谁想到,就在最紧张的发图阶段,突然传来大姑妈去世的噩耗。那天,父亲手捧着大姑妈的照片,含着泪,久久地坐在那里。石晓宁劝父亲:您还是去一趟吧。父亲说:我何尝不想去呀,但这一去就要好几天,实在是耽误不起啊。母亲说,你爸爸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石屏从小爱好文学,尤其喜欢陆游的诗,因为他认为陆游的诗能给人一种报国的情感,催人奋起。石屏常说:是党和人民给了我重新读书的机会,没有党和人民,就没有我的一切。在他的心中,工作永远放在第一位。为了K8,石屏很少顾及家里,家里除了一台电脑,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装饰。就连公司要分给他一套更好一些的房子,他也没有要,因为,他嫌搬家浪费时间。

2001年9月,妻子张雪佩因患重症肝炎突然离开了石屏,从检查、住院到去世,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弥留之际,她还挂念着丈夫和丈夫的事业。妻子的突然离去使石屏悲痛欲绝,他夜夜呼喊着老伴的名字。张雪佩是一位空气动力工程师,两个人一辈子搞飞机……多少次他们彼此勉励,要一辈子做航空事业上的比翼鸟,要亲手让更多的雄鹰飞上祖国的蓝天。可是,老伴却过早地离开了自己,离开了心爱的航空事业。每念及此,石屏常常自责,心如刀割:为什么没有带着爱人和孩子好好地外出游玩一次?为什么没有发现爱人患病的早期症状?

(四)

关山无数,岁月如梭。石屏入党48年,从事飞机设计46年,他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航空事业的崇高理想,化作执着的追求、创新的力量、不懈的攀登,以卓越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先后荣获了江西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科技精英、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航空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荣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等功4次,获得了航空工业的最高荣誉“航空金奖”,2003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崇高的荣誉,是对奋斗者的褒奖。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科技工作者却始终认为,自己虽然在总设计师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是因为有了航空工业战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团结拼搏,有了人才的兴盛,才有了祖国国防事业的辉煌成就。

说屏教案 篇二

任教教师:昌荣,教龄9年,中学一级教师。

内容主题:《信息的编程加工》(必修模块)

观察者:郑兴航 张自珍 虞晓月 刘素珍 魏一静 胡晓军

二、课前会议(2011年3月30日)

(一)任教教师说课

1.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

(2)知道算法的概念,能描述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流程。

(3)能说出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2.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以“解密屏保程序”为主线,以编程加工的一般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为主要环节进行教学,并引入“编程菜鸟”的角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梯度递进地完成半成品VB工程,制作个性化屏保程序,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观察者与授课者交流

郑兴航(教研组长,活动主持人):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少、效果差,本次观察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

昌 荣:建议从情境的有效性、问题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效果、课程目标达成度这几个角度设置观察点。

魏一静:我来观察学生的表现吧。我打算观察4位学生,主要观察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课堂参与度以及最终课堂任务的达成情况。

张自珍: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教师要经常下去辅导学生,所以我的观察点就定为课堂上教师辅导的质量和互动效果。

虞晓月:情境的设置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我就来观察这两者的关联情况吧。

三、课堂实录(2011年4月3日,下午第6节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三种类型。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用VB制作的个性屏保,该屏保输入密码方能解锁,密码多次输错则进行提示。教师提出问题:要编程制作这样一个屏保程序,应从哪儿下手呢?引出编程加工概念。

(算法概念)教师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题的步骤有哪些?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编程加工的四个环节。随后,教师抛出“问题链”,帮助学生形成算法的清晰概念。

提问1:什么叫算法?教师直接给出答案。

提问2:要把大象装进冰箱,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是什么?答案指向顺序结构。

情境问题3:要去食堂打饭,实现这个过程的算法是什么?答案指向选择结构。

情境问题4:要想在机房上网,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是什么?因为要尝试配置不同,答案指向循环结构。

(三种结构)教师由生活问题引出算法的三种结构,并用流程图进一步明晰概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屏保的算法并用流程图描述。

(编程实践)教师创设实践情境“编程菜鸟升职记”,要求学生下载VB编写的屏保程序半成品并运行窗体文件。接下来,教师简要介绍VB的特点和界面,在学生简单熟悉软件之后任务要求。

实践1:解密屏保程序――菜鸟起步

实践2:解密屏保程序――菜鸟进阶

实践3:解密屏保程序――菜鸟变高手(提高任务)

学生操作。教师流动辅导,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或让完成较好的学生演示。

教师总结。

四、课后会议

郑兴航:我们先请昌老师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授课感受与反思。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2.各种教学行为(情境、问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如何?3.有无偏离教案或不足?接下来,请每位观察老师就各自的观察点,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求用数据说话,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从论据推到结论。

昌 荣:本节内容较为简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特作用,体验计算机编程的内在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面对零起点的学生,怎样才能消除他们对编程的神秘感、无力感,让他们轻松“上阵”呢?课前我考虑了很多。总结以前的经验,我认为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还是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首先,以学生常见的屏保程序切入,突出其个性化的功能,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主线。其次,以学生最熟悉的解数学题为辅助,介绍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轻松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次,以食堂打饭、机房上网等实际问题引出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比较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最后,以“编程菜鸟升职记”的角色扮演为激励,引导学生梯度递进地完成编写代码、调试运行等环节,效果较好。

魏一静: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我观察了处于教室中部的4位学生,他们在课堂导入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均超过一半,投入学习的时间都达到90%以上,对于教师提出的4个主要问题,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有2位学生完成了全部的必选任务,有3位学生尝试完成了拓展题(略)。但是坐在12号机器上的学生在课堂进行到21分钟时遇到打不开工程文件的困难,她没有请教同学,直到38分钟时才获得教师的帮助,最终导致一个任务都未完成。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课堂情境的设置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由此获得较强的学习成就感。这些都说明,好的情境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事半功倍。

胡晓军  :整堂课问题设计总体有效,因为昌老师提出的问题能有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疑点,为学生的探究留下空间。我的观察结果如下。

从课堂时段看,昌老师在这堂课中总共问了21个问题。在课堂导入(5个)和知识点的展开阶段(14个)问题比较集中,在课堂总结阶段似乎少了一个把教学推向深入的问题。

从提问的主体看,21个问题都是昌老师提出来的,整堂课没有学生反问,学生都是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基本没有主动回答问题,这说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从问题的形式看,问题大多是从情境中预设的,多数问题都是独立的。当然,其中有个亮点是横贯算法概念与三种结构的“问题链”,起到了以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学效果很好,值得借鉴。

从问题的内容看,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有5个,无效问题占23%。可见,教师绝不能随意发问,以免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

从问题回答的方式看,学生个人回答的占38%,集体回答的占38%,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占到问题总量的76%,这说明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20%的问题是由教师自答的,而且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自己马上回答,失去了问题本身的思维训练作用。

从问题的留白时间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问题的难度。经观察发现,有57%的问题是在学生思考后回答的,但部分问题的思考时间很短,有38%的问题是学生随口回答的,反映了问题的难度不够。

从问题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看,有23%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无关,这说明教师以后要注意慎重设问。

从回答的有效性看,有效问题为88%。分析问题设置的角度,我认为总体是有效的,情境设置能有效转化为问题,也能使学生进入有效的探究。

我认为,量表还应该加上一条――理答技巧。昌老师基本上都是用“非常好,请坐下”这一种方式来理答,至少有10次,有待改进。

建议:1.问题设计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多采用情境铺垫后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反问。2.“问题链”要多运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一些复杂的问题要多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

张自珍:这节课师生有效的互动多达16次,可见教师在授课中是比较在意与学生交流的,所有的互动都是对课堂教学有价值的。例如,在与学生进行关于进入机房如何才能上网的问答中,教师完全掌控了课堂的进程,师生互动顺利地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入下一个环节,即三种结构,该部分堪称完美。

当然,从互动数据中也可以看到,100%的互动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学生是一个个动态的、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行为中必然会有很多主动与教师互动的内容,能否用好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调控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进行到35分钟时,学生的演示操作出现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动态资源,如果昌老师能沿着这个错误把控件的属性引申出来,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虞晓月:我使用的是情境与学习目标达成观察量表。第一个情境是课堂导入,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我把它和教学目标关联度打了5分。因为它耗时非常短,只有3分钟,却非常恰当地引出了本课的程序设计主题,是小投入、大产出的典型。与其他导入方式相比,这个情境更能抓住学生的心,同时,它还与本课后面的全部知识点有关联。这个情境昌老师是用投影呈现的。我注意到后排的学生都在伸长脖子看,这说明学生完全投入进去了。

本节课的第二个情境指向的学习目标是编程的三种结构。这个情境下共有两个问题,分别是食堂就餐和机房上网流程。我把这个情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打了4分,因为虽然被提问的学生回答很准确,但很多其他学生未必能够清晰地把握情境所要表达的意图。在这个情境下,学生尽管保持了学习行为,但并没有兴奋的表情。这个情境耗时4分20秒,占用了十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我觉得时间还是有点多。

五、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说屏教案 篇三

关键词: PowerPoint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将对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应用上。如今PowerPoint是教师授课时常用的教学演示软件,很多教材附带PowerPoint电子教案作为教学素材的一部分,这些素材为教师使用PowerPoint提供了便利。据《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到2004 年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64%的教师教学时在互联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料和课件等),56%的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演示文档(如PowerPoint 等)授课。[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广泛,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将会越来越高。PowerPoint是一种多媒体演示工具,许多教师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认为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有些人持反对的观点,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PowerPoint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使用不当就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通过分析当前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探究运用PowerPoint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于PowerPoint软件

PowerPoint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 Office 系列产品之一,它是商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演示软件,主要用于设计和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用户利用 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 Web 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PowerPoint 以其易学、实用的优越性成为教育领域的大众软件,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得力助手,是人们常用的课件制作平台。

二、PowerPoint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PowerPoint以其简单的制作、便捷的使用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爱。PowerPoint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并不代表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时,如果使用不当,就不能发挥媒体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中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过于依赖PowerPoint电子教案,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PowerPoint 电子教案的使用让教师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时代,给日常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解放,并节约了大量时间。但是,它容易使教师过于依赖电子教案。有些教师接受了PowerPoint教学后,就完全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论什么内容、什么对象,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都是在放幻灯片。这种教学方式未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PowerPoint上课,由于不用写板书,教师往往只注意电子教案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备课时将上课的内容都写在PowerPoint 电子教案上,课堂上轻松点鼠标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学生如同观看一张张幻灯片闪过的电影,教师手点鼠标,脸对屏幕,在旁略作解说。而有的教师几乎是读每个幻灯片的内容,一个接一个,直到演示完毕。这样的授课形式,教师讲授知识的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进度,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假定了教学是简单的内容传送,幻灯片传递内容的格式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使用了电子教案,却达不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学生下课后记不清上课内容,上课效果差。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由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也不能是简单的黑板搬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过多增加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使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上课的一大优点就是教师可将传统授课方式中需要在黑板上大量板书的内容在课前预先整理、归纳好写入教案中。一些教师担心内容太少不能满足一节课的教学需要,不能把问题讲清楚,总是尽可能多地将内容放入幻灯片,有些甚至把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到幻灯片上,上课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快速地播放每一个幻灯片。教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由于没有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内容铺天盖地地席卷过来,课堂容量大增。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学进度过快,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时间明显缩短,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不够,无法接受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增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少了,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探究、分析,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思维跟不上,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做笔记,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是被课件生动的多媒体效果所吸引,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样教学效果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比传统教学方式还差。另外,很多教师在用PowerPoint上课时,用屏幕代替了黑板。PowerPoint的教案是备课时事先做好的基本模式,很难适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对板书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又不利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景。此外,由于屏幕一屏的显示内容有限,内容必须分屏显示,这种演示方式把信息打成了小碎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性感知受到影响,尤其是项目符号的不恰当使用,把教学内容人为地分成不同的层次关系,这样学生很难把握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3.重PowerPoint课件制作,轻教学设计。

许多教师在运用PowerPoint教学时非常重视课件的制作而轻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些教师花了很大精力制作课件,有时为了一个好看的模版或图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甚至请专业人员制作。界面做出来非常漂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演示效果非常生动,声音、动画效果非常逼真,学生上课就像在观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PowerPoint电子教案可以集成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就能够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兴趣。但是,如果这种作用被过于修饰,甚至过于花哨,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一些无关的因素成为学生的视觉中心,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4.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缺乏交互。

PowerPoint软件本身只是一种多媒体演示软件,它的信息传送是单向传递的,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些教师在运用PowerPoint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把教学内容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些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单向的知识传输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变成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快捷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在昏暗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按顺序播放着一张张幻灯片,学生眼睛盯着大屏幕就像看电影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屏幕和教学内容,而不是学习者,PowerPoint的使用分散或减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复杂的思想交互,教师从课堂上得到的反馈较少,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地修正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调动起来。

三、提高PowerPoint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PowerPoint只是一个辅的教学工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只能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不能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使用PowerPoint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把PowerPoint和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1.合理使用媒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PowerPoint电子教案只能是课堂授课的助手,是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师的活动。利用电子教案授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准确把握媒体使用的时机,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电子教案不只是便于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使自己变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忽视肢体语言对教学的作用。教师是最好的教学媒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站在屏幕旁边,面向学生的方式教学,使学生在看大屏幕的同时能看到教师的活动,增进师生的直接交流。这样教师能够根据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情、手势等,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也能从教师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富有表现力的眼神、手势中受到感染。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应与课件的图、文、声、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合理选择内容,注重教学设计。

PowerPoint电子教案不是教材和黑板的搬家。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显示的内容,每一屏的内容要简明扼要,围绕课题的中心,突出重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媒体,要能够发挥媒体的优势,再配以大量实例的生动讲解和详细的解释说明,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另外,教师应当做好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媒体,什么时候应用媒体,如何利用媒体创设教学情景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设计。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材料与教学过程进行完美整合,充分发挥PowerPoint电子教案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课件版面。

教师对课件的版面设计应美观大方,每一张幻灯片的版面应做到美观工整,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版面设计也不要过于花哨,教师应尽量采用统一风格的设计模版,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为了保证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前后呼应,教师应当设置一个目录幻灯片显示课程内容的完整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演示完毕后,再从目录幻灯片进入到新的内容模块。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随时明确此时学习的内容在课程系统中的位置,而且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

4.灵活使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激发学生互动。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使用PowerPoint电子教案授课时,教师必须灵活使用PowerPoint,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与教师、同学和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PowerPoint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互动,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照着幻灯片读。在课堂上仅仅读幻灯片可能非常方便,然而教师照着屏幕大声读文本,这不仅是无用功,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极其枯燥。应用PowerPoint的目的是为语言讲解提供一个视觉的补充,教师应把99%的时间用于看学生,而不是投影屏幕或电脑屏幕。

(2)合理应用停顿。PowerPoint应作为语言的视觉补充,而不是作为传递所有讲授内容的工具。因此,教师不能连续不停地讲解,要注意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留给学生读懂屏幕内容和思考的时间。

(3)保持吸引力。很多学生的视觉能力比听觉能力强,因此,PowerPoint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可能导致一个问题:当教师讲课时,学生观看幻灯片像看电视一样,可能容易走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在学生的前面,教师的话和说话的方式应足以让他们关注,而不是关注幻灯片。

(4)隐藏光标。由于PowerPoint容易吸引注意,教师要尽可能少地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当指针(箭头)在屏幕上移动时,一些学生很容易分心,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可隐藏指针,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切换幻灯片。幻灯片开始放映,教师可按下按Ctrl+L组合键,隐藏指针,即使移动鼠标,指针也隐藏了。在授课期间如果教师需显示指针,按下Ctrl+A组合键即可。

尽管有许多教师对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质疑,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辅助演示工具。在教学中,用还是不用PowerPoint,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决定,不要盲目追求时髦。PowerPoint可以支持教学,但不能代替教师的讲授。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自己使用PowerPoint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己、学生或是课程。使用PowerPoint的主要目标应当是通过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达到深入、持久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Tufte,E.R.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t.Cheshire,CT:Graphics Press,2003.

[2]Rose,G.On the importance of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or what is the power of PowerPoint,exactly?Antipode,2004,(36):795-797.

[3]Jones,A.M.The use and abuse of PowerPoi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ife sciences: A personal view.BEE- on February 23,2006 from.bioscience.heacademy.ac.uk/journal/vol2/beej-2-3.pdf.

[4]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25-32.

[5]韩云瑞,张静。谈PowerPoint电子讲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5,(5):76-78.

说屏教案 篇四

“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水瓶的一侧,透过水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把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透过水瓶你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描述这个现象。”

在《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参考答案与提示”中对本题是这样解释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一定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也突然改变方向。(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从上面解释可知开始看到的是虚像,而“改变方向”后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认为此像应为实像,在好多刊物上介绍说实像不用光屏承接看不到。我们对此做了一系列实验证实:“实像不用光屏也能看到”。

上面问题“方向改变”后的成像的光路图我们认为应如图1所示:

物体上的光线透过透镜会聚成像后不是停下不传了(没有光屏的情况下),而是继续向前传,射入眼中,我们就觉得光是从(实)像的位置发出的,这样就和看实际物体一样了(有光从物体射入眼睛就能看到物体)。因此说“方向改变”后的像是实像。

在实验时观察到的像好象是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那样就可能是虚像了),对此我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如图2,拿一块毛玻璃做光屏,让像的一部分成在光屏上,另一部分不在光屏上,用眼睛观察,结果发现两部分像吻合的天衣无缝,证实像和物分居透镜两侧,看到的确实是实像。

为证实结论的正确性我们又进一步做了以下实验:

⑴观察显微镜成像,大家都知道显微镜是经过两次放大(都是凸透镜):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我们取下目镜去观察,在镜筒中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实像不用光屏承接就看不到的话,这时就看不到通过物镜所成的倒立放大的像了。

⑵观察凹面镜成像,当物体在凹面镜的焦点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拿一块毛玻璃做光屏,在凹面镜前移动,直到得到清晰的像。然后再向上(或下)移动光屏,让像的一部分成在光屏上另一部分不在光屏上用眼睛观察,结果发现两部分像也是吻合的很好。说明此时实像在凹面镜的前面,不用光屏同样能看到。

以上实验足以说明“实像不用光屏也能看到”。

再举一例:“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胳膊观看远处的景物,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由前面分析可知光路如图3,此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物体分居透镜的两侧。(答案为:C)

小结:

⑴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从物体的异侧面向透镜去看,不管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还是在一倍焦距以外都能看到像,其不同之处是当物体从靠近透镜向远处移动时先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再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最后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物体在透镜异侧)。

⑵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包括:平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凹面镜成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但都能用眼睛看到。

练习:

说屏教案 篇五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一、案例描述

情境创设1:母亲节

通过母亲节的导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深层的“亲情教学”。一上课,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结果坐下面的学生我看看你,你看看我,乱猜一气,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去。于是我只要自导自演,公布答案结果―“母情节”。接着我又继续进行提问,那天你打算怎么向妈妈表示节日的祝福呢?这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自己的祝福方式,有买贺卡的,有送花的,有帮忙做家务的……此时我便出示设置好的教师机桌面,一张母亲节贺卡,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装扮桌面。接下来我便给出一些母亲节的图片,让学生设置为桌面背景。学生对图片很感兴趣,但对“母情节”却无动于衷,之后的屏保教学环节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学生对其它样式更感兴趣,于是这一教学环节也未达到“亲情教学”的情感目标。

情境创设2:喜羊羊与灰太狼

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我便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课堂情境。

上课前,我通过屏保先让学生欣赏若干张《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漫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结束屏保出示教师桌面,一张小羊们的集体照,此时学生非常兴奋,于是我就顺势引出,你也想将他们请到自己的桌面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装扮桌面》。接着我就借村长慢羊羊老师的身份,给坐下面的“小羊们”布置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

情境创设3:节约用水

通过前面两次经验的总结,我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次对情境创设做了全新的设计。

这次我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课堂一开始,我就直接给学生展示教师机的桌面背景,是一幅“即将干涸的地球”的图片。通过图片,引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然后问学生,如何时刻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要节约用水呢?此时学生们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有写标语的,有画宣传画的等等,而我则通过桌面背景,将学生带回课堂中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装扮桌面。接着围绕宣传节约用水这一主题教学,让学生尝试设置节约用水宣传画当桌面背景,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通过设置屏保“图片收藏幻灯片”,将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以动画的方式在桌面播放,从而达到更佳的宣传效果。总结时通过观看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使学生明白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设置桌面背景及屏幕保护程序,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应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去宣传节约用水。通过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丰实”,学生学得“厚实”。

二、教学反思

1.情境创设生搬硬套,一厢情愿

由于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只考虑到了如何上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强硬的将“母亲节”这一情境搬到课堂中来,结果学生并不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从而导致情境和课堂的分离。基于此,我所创设的《母情节》的教学情境也就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并不“领情”。

2.选择情境趣味有余,实效不足

第二次设计教案时,因为第一次的失败,我着重强调了情境的趣味性,想克服前一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却忽视了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性和实效性,以至于学生上课过度兴奋。因此,《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教学情境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学生只知道图片很漂亮,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图片的内容上,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3.第三次成功的原因分析

(1)从实际生活出发。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就显得“飘忽不定”。节约用水这一情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特别是在2011年上半年,中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新闻报纸等相关媒体都发表了大篇幅的报道,学校也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了节约用水的德育教育,因此学生对于这一主题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了。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的情感就自然而然的跟情境走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以教学内容定情境,情境与教学水融。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要真实之外,还要和教学环节巧妙的结合,做到有始有终。从课堂一开始利用宣传节约桌面背景的导入,再到桌面背景的设置及屏幕保护程序,都和情境内容相结合,最后的视频公益广告,更是让学生明白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说屏教案 篇六

早在很多年前,微软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崭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一群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前,桌面上显示的是网络浏览器、图片查看器等软件界面,人们用手指在桌面上一起点点画画,而这张“微软桌子”也在同时满足着他们不同的需求。实际上,“微软桌子”构建的核心,就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先进的多点液晶触摸屏。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触摸屏的诸多优点,我们已无需多说。笔者仅想从技术层面向您介绍一下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让您掌握更多有关触摸屏深层的知识,以便为将来的应用打一个好的基础。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用一个过程来描述。首先用户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摸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之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当它接受你的指令后,就会将命令直接送达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传送给CPU,它同时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我们可以把触摸屏分为以下四种:电阻式、红外线式、电容感应式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红外屏的价格比较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也容易失真;电容屏设计理论好,但其图像失真问题一样是难以根除的顽疾;而电阻屏的定位虽然准确,但其价格又偏高,且怕刮易损。只有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抗暴,适于各种场合,其缺憾只是屏表面的水滴、尘土会使触摸屏变得迟钝,甚至不工作。不过,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术原理,就不必为今后触摸屏的选购及使用过于担心。

触摸屏的三个特性

触摸屏有三个基本技术特性。

首先是透明性能。因为触摸屏是由多层的复合薄膜构成,因此透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衡量触摸屏透明性能不仅要从它的视觉效果来衡量,还应该包括透明度、色彩失真度、反光性和清晰度这四个方面。

其次是绝对坐标系统。传统的鼠标是一种相对定位系统,只和前一次鼠标的位置坐标有关。而触摸屏则是一种绝对坐标系统,要选哪就直接点哪,与相对定位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绝对坐标系统的特点是每一次定位坐标与上一次定位坐标没有关系,每次触摸的数据通过校准转为屏幕上的坐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触摸屏这套坐标在同一点的输出数据是稳定的。不过由于技术稳定性的原因,并不能保证同一点触摸每一次采样数据都相同,也不能保证绝对坐标定位,只要点不准,就容易出现漂移。对于性能质量好的触摸屏来说,漂移的情况出现得并不是很严重。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7689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7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