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优秀14篇 语文教学设计评语大全

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优秀14篇 语文教学设计评语大全

更新时间:2024-06-10 06:08:0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4篇教学评价设计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

教学评价的设计 篇一

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2.1: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2.关联性原则

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5.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2.2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教学评价2.3:量规的设计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教学评价2.4: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4.学生每周阅读精华记录。这个表被用来汇总记录学生每周阅读的摘抄,主要包括好的句子和词语,它们的出处和对它们的模仿。表里面同样包含学生的自评。而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特意设置了小组互评的项目而不是教师评价。设计如下: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教学评价2.5:档案袋的设计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据此,创建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与对象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其次,明确成长记录袋的收集渠道、参与者及其作用。从哪里获取成长记录袋所需的作品和资料?成长记录袋的记录需要哪些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或是管理员?各个参与者具有何种职责和任务?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评价2.6: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法样本大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三是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被试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三是多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5.调查问卷的组成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具体地,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几个部分。标题是对整个问卷的概括性表述,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反映问卷的目的和内容。指导语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对调查者承诺保密以及提出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等。问卷的正文是问卷的中心部分,除调查对象必要的自然情况外,其余问题都是调查者要了解的重要问题。也有的问卷在最后还增加一项就问卷本身征询受调查者意见的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客观性试题。封闭式问题主要有是否式问题、单选式问题、多选式问题、排序式问题、划记式问题、表格题等几种形式。开放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没有提供被选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问题。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不能多,1~2个为宜,主要是用封闭式问题。

教学评价2.7: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围绕调查目的明确和细化研究问题,选择调查对象。2.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及其数目

在确定变量之后,选择一定数目的相关变数描述该变量。这是问卷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先前经验或别人已有的研究资料,先做出试验性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和补充。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在明确了变量与变数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是把变量以问题的形式表述,而有关的变数则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来表述。问题与答案的表述方式可用选择式、评等量表式或排序等方式。

一般来说,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3)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

(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4.问题的排列组合问题的排列与组合要形成合理的结构,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方便被试者顺利回答;(2)要便于资料整理与分析;

(3)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4)问题数量要适度;

(5)问题的类型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图画式,回答的方式有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5.试测与修订

在完成了问题语句的设计和排列以后,不宜立即分发,而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次试测,通过试测检查问题是否能被调查者理解,所列举的限制性方案是否完善。通过试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经修订后再分发出去。

教学评价2.8: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既有实施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2.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分类

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性访谈(或称标准化访谈、封闭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或称开放式访谈)。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进行提问,按相同的方式和顺序向受访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口头问卷,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访问者先向受访者问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然后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就某些问题做深入探究,弥补结构性访谈之不足。

4.访谈的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评价2.9:访谈的设计

做好访谈的设计工作是顺利进行访谈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访谈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编制访谈问题。

1.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访谈,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它直接依赖于评价的目的,为某一具体的评价活动搜集资料。因为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定访谈目的之后,可以从评价指标体系所列的各项目中,选取需要和适合运用访谈法获得评价信息的部分,确定访谈的具体内容。

2.确定访谈的对象

可采用个体访谈,也可以对有相同看法和经历的一组人进行访谈。3.编制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的形式有多种。从问题答案的限定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封闭型问题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好了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访人的回答只能在其中选取。例如,“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你全部听懂,部分听得懂,还是完全没有听懂?”这类问题由于答案固定,容易组织,便于记录和统计,减少了主评的判断和加工环节,结果比较客观,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较明显的是容易限制被访人的思路,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细致。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完全由被访人自己组织,自由应答,实现不加限制。例如,“请你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听课感受。”被访人既可以谈是否听得懂、听懂多少,哪些能听懂、哪些听不懂,还可以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法、语言、板书等各方面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评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不足在于不易记录和统计,给分析综合造成了麻烦。

编制访谈问题应力求语言表述简明准确,而且与被访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专门用语,注意其通俗性,以便取得被访人的配合使其准确地把握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都说张老师的课讲得最明白,你不会不同意吧?”另外,访谈的问题一般应该按照简单——较复杂——难以回答的顺序编排。访谈开始不宜突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较为敏感的问题,而应提出一些简单的、便于联络感情、激发兴趣的问题。

教学评价2.10:观察法

1.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

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观察

为了研究分析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设计分组观察场面和可量化观察表格。

1.设计分组观察场面

共有5名观察者参加观察,其中一名是任课教师,他既是行动研究的实践者,也是研究活动的研究者,他是一位参与观察者,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典型行为,以教学日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其余4位作为完全观察者,根据分工,负责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指定场面内的观察对象,按观察表格要求进行观察并作出记录。如下图所示:

2.设计可量化观察表格

本项目需要了解在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和内容,为此,可以设计可量化的观察表格,如下图所示: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适宜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具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3.观察法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有结构的观察,即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设计,在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有结构的观察主要采取事件取样设计、时间取样设计和行为核查设计。无结构观察,即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备记录要求的非可控性观察。教学评价2.11:观察法的设计

1.观察的主要步骤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3)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被观察对象的信赖;(4)进行观察并作记录;(5)整理观察结果;

(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2.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观察之前,除了明确观察目的外,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1)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关系。

(2)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观察对象之外,还要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下图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3)准备观察仪器 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4)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

观察记录表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项目:观察内容(行为表现);时间取样;场面取样;对象编号;行为、现象表现的等级。

记录量表在观察前要认真检验其可能出现的误差。有了这样较为周密的量表,在观察时,既可以作出合适的详尽记录,又简单易行,有的只要填写数目或符号就行,这样,让观察者有边观察边思考的余地。

观察记录表格设计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实验的假说,对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制成表格。

教学评价2.12:作业与测验法

1.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作业的评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作业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口头作业,如阅读、复述、背诵等;第二类是书面作业,如作文、演算练习、绘制图表等;第三类是实践作业,如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

2.测验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例如,当评价某种学习资源在某种教学条件下的适用性时,利用测验可以取得学生学习后的量化资料,而从这些量化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类型:测验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测验分为不同的类型。认识测验的类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测验。按照测验的性质,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按测验时机,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按试题类型,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特点:测验的优点是能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试卷测验众多的对象,收集大量可供比较研究的宝贵资料,它不仅简单易行、运用广泛,而且结果也较可靠。但是,测验亦有局限性,难于测定学生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的水平。

教学评价2.13:反思笔记

反思即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判断,对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指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监控和调整,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反思的内容包括:

(1)教学过程: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环境下采用了何种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教学的效果如何?

(2)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方法。

应用:反思常被作为一个基本环节用于教学的行动研究之中。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正义性及其有效性。

工具:反思的工具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工作日志和教学博客。

课堂教学评价 篇二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灵武市第四小学

吕卫华

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明确提出了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淡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评价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传统的评价中,我们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这些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却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忽略过程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如当某个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既要评双基要求,又要评情感目标。大部分老师认为基础知识是指一些类似于概念、法则、定理的数学事实,而把知识的应用看成是基本技能。他们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例如:《圆的面积》一课除了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属于“双基”内容外,在研究圆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剪拼、割补等方法以及转化思想,这些过程性目标也应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注意参评对象的广泛性,做到教师、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过去,学生的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通常教师犹如一名法官,学生的任务仅仅是纠错或订正。虽然教师在学习这个师生双边活动中是最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应该是了解得最全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时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对学生来说,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至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不同的个体的感觉更是迥然不同。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学生的自评是有价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发言权,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不可忽视的。故而,我们感到,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该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老师的评价方法,从而使整个教学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如“我觉得他说得„„”“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又满足了好奇心。在自评中我采取让学生在班会上自主发言和写纸条的方法,让学生把一个阶段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困难以及上课无法与老师沟通的心里话全部“卸载”到班会或是小纸条里,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反省能力,同样也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三、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做到笔试评价和面试评价相结合。

笔试是常用的考试方法,从笔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但笔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试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面试恰恰可以弥补笔试的缺陷。教学中教师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尝试运用面试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可以设计一些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控制客观题型的比例,设置一些探索题和开放题,以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情况。

四、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师习惯运用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让学生计算10道题,学生做对9道就得90分;在期末测查中凡85分以上的就为优秀,以下的就为不优秀等,要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评价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作为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呢?是否更应该关注伴随这些进步所产生的成功体验,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成绩呢?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各个学生无论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分”较差,虽十分努力,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如果只注重定量评价,就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评价,在评语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哪些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力,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还在班级里设立了“争星比赛”制度,以此激励同学们,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应该指出的是新课程强调定性评价并不是对定量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把它熔于一炉,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合中我们依然使用定量评价,可以说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指导,定量评价优势定性评价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因而对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多于消极评价,发展性评价多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性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转载)

发布:赵红丽

时间:2010-6-3 12:43:32 来源:宁夏灵武教育信息网

点击:

387 讨论:当前实施的课程改革提出不少新理念,这些理念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是落实新理念的主要措施。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指引着课堂上教和学的行为,搞清楚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变化,对引导教学行为,落实新理念,实施新课改至为关键。下面笔者试谈之。在观察视角方面,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虽然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但不少人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水平上,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讲“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象教校。”与这种状况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是: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教育机智灵活性等等,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表演的如何,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关注“学”才关注到问题的根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视觉应放在学生身上,观察在教师导演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学习内容是否适宜,学习方法是否贴切,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学习效果是否明显等等。二,在教学目标方面,从注重双基转向注重三维目标进行评价

传统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注重三维目标:既包括传统教学中注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课程倡导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第一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条明确说明了新课程要落实三维目标。有人认为在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三维教学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

三者互为作用,任何一维的培养对另外二维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如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感兴趣,必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门学科,很明显这有利于学生双基的学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兴趣的培养也是在双基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再比如,方法的培养也要在具体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进行,不能孤立地训练;而方法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实践证明短时间内强化双基教学有利于学生该方面水平的提高;但长时间内,无论哪一方面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互为作用。总之,三维目标共同构成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既不能若化某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强化某一方面,三者的教学应该有机融合在一起。与注重三维目标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评价也要关注教师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落实状况。三,在教学内容方面,从注重课本内容转向对教材二次开发内容进行评价

过去我们全国一本教材,教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上课时对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是教“教材”。现在每门学科都有几种版本教材,教师备课时不能简单的备教材,而是首先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然后在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不是课本上的,只要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就可以,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水平代表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代表着教师是经验型教师还是研究型教师,预示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和专业发展前景。另外教师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有利于某一节课的教学,也可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四,在课堂氛围方面,从关注教学秩序转向关注新型课堂文化进行评价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课堂秩序,“学生安安静静听课,只有教师一个声音”成为教师调控课堂能力较强的体现。教师一言堂,“师道尊严”,拥有绝对权威,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处于“听从”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均受到限制。民主,平等,合作,对话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这些理念有利于建立新型课堂文化。在这样的课堂文化氛围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学生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角,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学生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意识,使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主人翁责任感,参与社会决策,与他人友好相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改革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它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而不可估量。因此从建立新型的课堂文化角度评价课堂教学,不仅关注了教学的即时价值,也关注了教学的长远价值。五,在教学策略方面,从关注基本知识的讲解转向学习情景的创设进行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师讲课过程是:展示知识→讲解知识→考核知识;与之对应的学生学习过程是: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的课堂,从角色方面看,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知识的价值看,学生得到的是刻板生硬的书本知识,不是活灵活现的生活知识,学生看不到知识的实用价值,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机;从教学效果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思路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为关键,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自主地建构知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进度,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个性化学习不能进行;从话语权上看,教师的一言堂控制着课堂,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得不到表达,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状,紧密联系生活,科学,技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成为必然。学习情景的创设有多种多样,可以是讲述故事,阅读资料,观看影像,观察事物等等。学习情景创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去得到结论,其间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理解知识,获得知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科学技术中去。这样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获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使学生看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看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后一种教学策略,评价就要关注教师对学习情景的创设。六,在学习效果方面,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检测,并及时给予反馈,这里的反馈就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单一化,一般是:在主体方面,是教师;在内容方面,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形式方面,是常规书面习题检测;在功能方面,是检测达标程度。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坚持评价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多元化,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甚至被评价者本人;评价内容多元化,内容不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形式多元化,形式不仅仅有常规书面习题检测,还有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评价功能多元化,功能不仅仅是检测学生达标程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促进不同学生都有所发展。所以新的学习效果评价更为全面,科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促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 篇三

课堂教学评价

1、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用心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好处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理解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潜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透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潜力反思潜力和动手操作潜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用心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潜力强,教学效果:到达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与创新意识。

3、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用心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4、本节语法课资料紧扣知识要点,所选资料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潜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5、X老师的教学组织潜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6、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透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简单。

8、本节课学习资料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推荐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潜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9、X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透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10、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11、“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12、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13、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用心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4、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潜力口头表达潜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15、X老师的课有务必改善,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16、透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潜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潜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17、语言富有情趣,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教态恩好,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求知欲,对数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该老师的提问也很到位,在同学产生疑问的时候也引导的很到位,课件做的也十分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避免小朋友做与课堂其它的事情,而是去仔细的观察课件,思考问题,唯有一点点不足的地方就是课件有点小小的问题。

18、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19、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0、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透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到达了示范课的目的。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用心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那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21、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22、该专题资料丰富多彩,务必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23、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用心的的思维状态。

24、教师语言表述潜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潜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25、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用心的的思维状态。26、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27、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8、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务必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29、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0、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透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构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潜力。透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潜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31、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2、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X老师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取。

【相关阅读】

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评价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能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必须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用心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透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带给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带给依据。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必须的评价标准,但是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资料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状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用心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必须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状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能够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够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能够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比较,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状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评价好处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善、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到达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取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状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能够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潜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潜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能够为广大的教师带给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给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个性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资料。透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潜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职责所在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科学,公平。

评价语引 1.准确得体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但是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2.生动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题目之后讲,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十分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样会不被深深感染?怎样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构成的。能够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3.机智巧妙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我在教学中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时,学生说错了,我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以鼓励学生。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我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留意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忙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4.诙谐幽默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到达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完美境界。它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5.独特创新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状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上,我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状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能让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到达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我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是构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评价方法 篇四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

一、教学评价的方法体系

1.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必然对教学评价的形式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多样性要求,故产生了以下几种基本评价类型的细分形式,即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1)“教学摸底”型评价。(2)“教学反应”型评价。(3)“教学反馈”型评价。(4)“成果把握”型评价。(5)“认可”型评价。(6)“实态把握”型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是有助于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因此评价和调节教学活动的结合方式就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必须根据各类教学活动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各种评价形式。

2.成绩评价中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教学细目标,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目标进行教学;在考核学生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考核。这就是根据已定教学细目标为标准的绝对评价。这种取绝对标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来说具有追求价值,而且对学生来说又具有学习价值。当然,判断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时,除了用绝对评价外,还需要用相对评价,这就是把某个学生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学生总体中,看其所处的相对地位。这种取相对标准的评价,对于选拔优秀生、淘汰差生是需要的;对教师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情况也是有利的。

3.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某些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复式教学与评价,即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分成的A、B、C不同水平层次的3组情况,在检查学生的到达目标程度时,分别出3套同一内容的不同要求的检查题,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完成的结果,也许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得到好成绩,而相反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会得了个不理想的成绩,或者大家都得到较好成绩。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做A、B、C3组成绩的横向比较(也不能比较),而是让学生把成绩自己作个前后成绩的纵向比较,看是进步还是退步。当然,A、B、C3组的学生并不是恒定的,随着他们学习水平的变化可以随时作调整。

4.个体内差异的评价

当试图判断或解释一个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进步时,必须将其与该学生的另一些方面相比较,然后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这种个体内的差异的比较而作出的评价,就是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教师可以把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作横向比较,以此了解学生在内容相关程度高的学科中的学习情况,还可以经常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的智力相比较,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的兴趣爱好相比较,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科特长。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

5.分阶段总结性评价

除了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考核,即期终考核和学年总评外,还可以在一定年级段各进行一次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的总检验。这种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方面、思想品德方面、体育卫生方面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检查的方法、形式各种各样,主要由学校领导和具体职能部门(如教育科学研究室、教导处等)对学生通过听课、考核,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以及有关项目的测定。通过这些方法的调查、了解,收集、积累相应的资料,为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提供依据。6.主要的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教学评价的方法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所采用的某些工作方法。而教学评价的工具,则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工作时常用的一种评价技术,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这如同医生看病中的诊断方法和探查器具那样,既有其联系的地方,又有其不同的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是教学评价的工具,都受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所制约。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既有数量化方法,也有非数量化方法,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同时,在这两种方法下,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与要求适当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这中间还可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与目的,灵活使用绝对评价或相对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方法具有相互间的联系与影响。无论是哪种评价方法,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评价工具,即要有一定的评价技术。常用的评价工具有:(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2)各类标准测验;(3)行为观察记录;(4)问卷法;(5)交谈法;(6)创作,作品分析;(7)技能实演;(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9)个案分析;(10)各类奖惩。

7.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评价的组织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促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这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民主化方面。因此,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也要体现出这个思想。在总体安排上,可提出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相互结合,充分依靠这些评价主体的力量,尤其是学生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和“家长评”3种。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居多数。但是,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学校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应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因此,还需要动员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

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学生既要有客观性,又要带有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当然,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中也应强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

8.学生综合发展手册

从和教学评价的关系来说,学生手册是确认一学期或一学年教学成果的总括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和教学活动的联系上来说,学生手册通过将学校的评价结果通知给本人或家长,在对本人的努力作出肯定的同时,又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此外,它还担负着密切学校家庭联系的职能。为此,学生手册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内容和形式上要考虑到使学生手册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与学校教学目的有关的德、智、体、美、劳各领域中的努力成果和成绩,明确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在内容上,应设法使家长及学生本人能够对评价的观点、标准、记载内容的含义等有较正确的理解。

(3)在形式上,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应有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同学生手册。(4)在以设定具体评价标准的到达度评价时,必须附设具体的目标参照表,以期使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学生对自身的了解有更明确的把握。

(5)在内容和形式上,除了能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应该能反应学生的连续特征,即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

为了使学生手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价的职能,且具备上述几个特点,可以把学生综合发展手册设计成3种类型:一是一学期和一学年的学生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手册,并分低高年级两种略有不同的手册;二是学生个体综合发展情况一览表,把学生进校至毕业的各方面表现、发展记录在案;三是学校——家庭联系册,通过它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及时从家长那里获得反馈意见。

二、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

1.教学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教学评价的对象,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评价对象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狭义的评价对象即为学生,它涉及学生智力、体质、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体现者,当然在教学评价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因此,一般学校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对象主要放在学生身上。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学活动及其成果更为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究竟由谁来对这些对象进行评价呢?换句话说,究竟由谁来担当评价的主体呢?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应能实现下列任务:(1)能亲自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对其目标的完成与否直接起作用的;(2)能对教学活动的结果直接承担责任的;(3)能根据评价结果,就教学活动的改善及时采取某些对策的。当然,还应拥有办学的决策权,能为办学创造各种条件的。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成为评价主体的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机构。

2.教学评价的目标系统

现代教学评价思想认为,目标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带有决定性意义,在研究“如何评价”之前,必须先弄清要“评价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教学目标必须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这样,评价的结果和教学活动的效果就可统一,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效果的评价。而且,还能使评价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去,使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

在反映教学活动基本目的的教学目标中,既包括高度抽象概括的目标,也包括具体个别的目标,水平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根据办学指导思想、人才规格、课程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校目标体系:(1)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培养规格细则;(2)各育目标: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劳动教育目标等。(3)能力目标。

3.教学评价的范围

现代学生评价与传统学生评价的一大区别在于评价的广度。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的学生,一个班里的几十名学生,就有几十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由此就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因此只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研究,才能对每个学生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范围就必须扩大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整个学习、活动领域中,即德育方面、智育方面、体育保健方面、美育方面、智力方面、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方面、家庭环境方面,等等。4.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从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目标出发,来考查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到达目标的程度。因此,明确了教学评价的目标以及教学评价的范围后,就得着手开展教学评价的工作,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主要有:

(1)目标的追求与实现。教学是一种意图性很强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所期待的成长目标的工作。一旦教学目标具体确定后,就得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这种努力是双向的,既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是通过整个教育、学习过程来完成的,但两者的汇合点是一致的,最终的效果是明确的,这就是希望教学成果与评价成果相吻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应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三是学生的态度水平。

(2)资料的收集。资料是评价的依据,如果资料不充足或者主观意识太强,那么评价的基础就不牢,信度就低。所以,为实施评价而收集资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些资料包括由实验、测定而得到的量化资料;也包括由观察、记录而得到的非量化资料。无论哪一种资料的收集都必须充分利用一定的时间、场合和机会,以及有效利用各类评价工具。当然,评价主体要看到,无论是通过观察法获得的观察资料,还是通过测验法获得的测验资料,都有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才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在取得评价资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评价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这中间包括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解释和利用。这项工作是从价值上对评价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即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因此,它是评价本质之所在。离开了这项工作,也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自然也谈不上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所以,必须把对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它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主体应该认识到,一个简单的分数,如58分或94分,其作为反馈信息的质量是不高的,只有除这个分数之外,再加上适当的描述性的评语和该分数反映的具体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能力目标的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

教学评价设计 篇五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心的,从英语使用技巧、语法要点、发音规则、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并从考核结果中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而指导老师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改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只是依据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其反应的只是学生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能真实的反应英语教学状况,而我们需要的是对英语教学过程的考核,而非单一的终极性期末考核。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 评价 改进

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不同,中职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远不如普通中学的学生;二是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认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用不到英语,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评鉴也有其特殊性,以往的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是通过考试成绩的高低进行评价,而考试内容也大多是课堂上老师让记住的一些单词、语法等内容,这种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出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因此需要根据中职院校应英语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其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许多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仅依据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缺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能更好的对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指导,开展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2.评价内容不全面。

现行的教学评价方法所评价的内容只是学生的最终英语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动机等,这样产生的评价结果只能代表部分,不能完全反应英语的教学,长期采用这种教学评价的结果是使学生机械的去记忆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不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对现行英语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创造出一套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英语教学评价方法,不仅仅只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

二、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方法应实现多元化

1.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在进行中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教学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激励作用,避免产生对学生的打击,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多元化英语教学评价方法可以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等多种评价机制。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测试。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学生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2.多进行课堂评价。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课前预习、课堂回答、讨论参与等,分别对各方面进行评判,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

3.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改变过去单一的老师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老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式,甚至可以是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也可以参考学生家长对教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全方位的评价系统,综合了各方面的评价结果,能够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优点,可以激励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而对于优点则继续发扬。

4.利用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评价。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仅仅依靠成绩测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鉴于此老师可以开展多种作样的英语活动。通过使同学们参加到活动来考核学生;根据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评判,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加英语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质量,通过多元化评价,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在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及时指导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老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陆洪波 单位:江苏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绍红。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345”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篇六

暑期教师集中培训材料

数 学

A、关于“345”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上,实施“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即:课前预习、课内深化(探究)、课后提升(延伸)三段;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针对学科特点,初中阶段数学课可以研究五种课型:概念课教学、定理公式课教学(自学交流模式、探究交流模式)、习题课教学、复习课教学、讲评课教学。结合学科特点,探索课型的基本框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B、“345”课堂教学模式及流程:(见:附“345”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C、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一般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本单元特点(内容安排、思想方法渗透等)、教材设计(课题组成)、本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本单元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策略: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突出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策略。

四、学法指导

五、知识结构

六、课时划分建议

课时教学设计

一般应包括以下环节:

四、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课堂小结、达标巩固、反馈提升、拓展延伸等等。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预习检测等。应包括课前预习。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学生预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预习的时间、内容要求、预习方式等。

1、预习探究概念与性质

①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到其他组讨论解决。②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

2、巩固与运用概念,以夯实双基

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选择、填空或叙述等方式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两两相互检查,错的组内同学帮助解决。

(三)合作探究(学习内容)

这是导学案的核心,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呈现,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的同时,关键是学生的“学”。包括学生自主阅读、独

探究性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二是必要的复习巩固。

三是课后的相关的概念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五、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通过使用导学案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潜能。

5、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

再如: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6、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的方法 篇七

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和方向,任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必然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策略等目标内容的确定,既要看其是否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是教材内容规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要看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学习策略的形成、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渗透,以及在教学中实际完成的程度和取得的效果。2.教学内容要明晰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做到循序渐进,层次清晰。教师要根据新的英语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十分重视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是否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方法要科学对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指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否具有启发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师的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学手段的选择及运用是否恰当、有效,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需要,其启发性、直观性和指导性的效果怎样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要精心创设情景,采用合理多样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应该合理使用实物、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及视听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英语课堂教学标准的理念,也将是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

4.学习评价要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英语

课堂中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要看评价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将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与描述性的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日常的描述性评语的功效视为等同。评价的多元化强调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相结合,学生不是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评价的主动参与者。

5.教学效果要明显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指语言知识教学、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和情感策略等方面任务的完成程度,所有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学生取得的实际收获,以及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习惯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其提高程度。知识技能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知识,是否了解所学语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学知识是否能在学习中生成新的知识。②一般能力(包括智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程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信息资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③积极的情绪和高水平的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二、学生的学习状态

1.学习方式要多样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指学生能否根据不同的个性和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以及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探究式学习指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研究的方法,以及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是评价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因

素之一。

2.参与状态要积极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只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论教。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体现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既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不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学生的各个层面,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又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还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程度的高低是决定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3.思维与情绪状态要活跃思维状态指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教师是否给学生的认知和创新思维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以及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良好的思维状态会促进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指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以及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学生倾听时喜形于色、凝神沉思等不断变化的外显化的情绪反应,是其自我调控学习情绪能力的有力表现。良好的情绪状态来源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浓了,学习自然也能进入到良好的状态。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状态也是评价一堂英语课好坏的重要因素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设计总结 篇八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设计培训总结

2009年10月,根据我校校本教研培训计划,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就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与设计开展集中培训活动。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从怎样进行课堂评价、教学评价中的自我反思以及新课程下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通过学习、讨论等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引发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新课程对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这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本,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评价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教材是一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各种相关的信息等等,都是教学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第二,关注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第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主动、积极地思考。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第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学生是否能生成预设内容,是否能自主地生成非预设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评价,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展。

教学设计评价 篇九

教学设计评价范文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收集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对教师、学生的作用。以印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一可以对教学的每一步设计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二要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查找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教学设计终结性评价;三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评价。观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这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表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和分析。

一、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要根据活动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反应。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实施不允许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预设的教学设计程序“走”下来。要及时评价。及时调V.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

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

(一)学生参与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二,观察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第三。观察学生是否情绪参与。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第四,观察学生是否思维参与,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一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二)学生交往状态第一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第二。观察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三。观察学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学生生成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第二,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即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成功莫过于使他的学生都喜欢学习,学习他所教的学科。而不讨仄、惧怕与逃避。第三。观察学生是否获得了本内容以外的知识。现代课堂中。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第四。观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相应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设计后期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收集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证据。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设计本身和教学设计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对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努力查找教学设计中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分析不足的原因。下一步需要如何改进,本次设计对今后的教学设计有何启发。形成教学设计的良性循环。

终结性评价主要运用调查和分析的方法获得评价资料。调查指向学生及听课的老师等作调查,其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调查内容教师可按自己教学的情况自定。分析指教师根据调查及观察获得的信息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与剖析。学习效果分析侧重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新版课堂教学评价设计.pdf 篇十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平凉二中润彩虹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评价分为两部分:1.定量评价

(5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

(30)+学习感受得分(20)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2.定性评价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班别

______

50)

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等级(权重)分评价

评项目

秀知识与技能操作技能情感

熟悉运用新单词、短语、句型描述朋友

10的品质、特性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能用所学内容处理朋友之间发生的问题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勇于开口、8动脑,发言次数多

64210

538

3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朋友能流畅地与同学交流假期趣事能清晰的表达自己态度观点、意见

642101010

好888

般55

5差33

3价

师小

教态度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

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86

53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本节课堂上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表二:小组协作互评表(编题目号123

30分)

;

“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

成员1成员2成员3成员4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45678他(她)能够完成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如果还有机会我很愿意与她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3.学习感受(20)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他)再分到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

]

教学评价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评价

Tomlinson(2001)认为所有教师都应将教学理论应用在他们的课堂上,并且在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一些以具体准则为基础的教学评估指标,例如设计的任务是否适合教学情景以及是否适合参与者的现有水平。此外Schon(1983)认为反思对教学理论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与实践有助于后续实践的提高和对方法论的深刻理解。基于这些观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微观教学的实施以及评价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1口语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设计这门课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评估学生的特点:低龄学习者。考虑到低龄学习者往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通常比成年人更不受控制,自我意识不够强(Harmer,2007)。因此会课程设置中安排更多种类的活动,以保持他们的动力和注意力。此外,虽然低龄学习者可能会热衷于参与游戏和活动,但他们开始说话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有时他们甚至会说母语,因为他们的认知语言和语言发展有限(Willis,1999)。因此,在课程活动设置中禁止学生使用母语是不自然和不现实的。考虑完这些因素后,教师将组织三个主要阶段的任务和活动:开口说话前(pre-speaking)、言语交际活动中(while-speaking)中以及后续(follow-up)和反馈(feedback)(Harmer,2007)。在开口说话前,教师会设置很多活动让学生做准备。首先,复习学生上节课掌握的动物知识,这与前一节课有很好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词汇库。学生准备进一步学习之后,教师展示各个动物的照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图像被认为是理想的练习方式因为它可以直接呈现出意义而且学生通常对彩色照片比较感兴趣(Nunan1999)。接下来,教师开始关注语言的结构呈现,把一些语法结构融入一些有控制的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要求学生用幻灯片上给定的结构唱诵和重复(见图1),以方便同学注意和组织语言。另一个注重语言形式的活动是捉虫游戏(见图2),老师在捉到一只昆虫时问Whatisthis,然后用吟唱来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输入再次增强学生的记忆(Ellis,2005)。在所有这些输入和控制活动之后,教师进入言语交际阶段(while-speaking)。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讨论,然后与同学分享。教师展示图片和句子(“Whatisthis?Thisisadragonfly.”),并要求学生跟读。在向学生展示表演示例和指导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讨论和练习“Whatisthis?Thisisa____.”。当讨论结束后,教师让2-3名学生展示,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以及纠正错误,并考虑是否适合进行下一个阶段(Hedge,2000)。接下来是最后一个环节,跟进阶段(follow-up),老师通过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并给他们布置作业“到公园里去识别那里的昆虫”,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Littlewood,1981)。

2词汇课程教学的有效评价

从反馈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有大量的控制练习。此外,互动模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很少有学生对学生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仅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动机就会降低。此外一些课程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以一个活动为例(见图3),教师展示图片和句子,并要求学生跟读(“Whatisthis?Thisisadragonfly.”)。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和练习“Whatisthis?Thisisa___”。这一活动缺乏交际目的,只有语言形式的练习。如果从激励和效率的角度分析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不太合适的。因此,应该通过添加明确的目的来进行一些调整,以提供明确的结果。例如,可以使用成对的猜谜游戏,让学生猜出他们所拥有的图片,直到他们猜对了为止(Willis,1999)。总体而言,虽然口语课程设置的整个过程并未能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但是达到了意义以及形式的呈现。因此,尽管有一些小的缺点,考虑到初学者的水平,我认为口语课程设置的活动总体上是合理的(见附录2)。

3词汇课程教学的及时反思

根据Levelt(1989)的研究,口语交际中有三个基本的过程:conceptualization(概念化:决定你想说什么)、formulation(公式化:决定怎么说)和articulating(清楚的表达)。Goh和Burns(2012)强调了说话的核心技能,即说话者使用的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策略(strategies)。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一些共性:知识在大脑中被加工成概念化的操作和技能是影响语言表现的主要因素。前者侧重于学习者大脑的运作,后者侧重于方法论,两者对口语课程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口语课程设计任务将主要集中在任务型活动上,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习得和说语言,而不仅仅是学习(林琴英,2015)。以下是课程设计方面的一些具体反思:

3.1充分利用互动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互动可以被认为是沟通的最后一个核心过程:表达。根据Vygotsky(1978)的观点,语言的发展主要来自社会互动。他认为,如果孩子们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互动,他们更有可能习得目标语言。因此,他提出了“ZPD(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意思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帮助下即将达到的能力。Harmer(2007)认为真实的材料在课堂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强调教师提交的听力文本和相关数据应该是真实的。以微格教学中组织的采访活动为例,访谈活动要求学生用幻灯片上呈现的语言结构作为支持性指导来完成采访交流。当学习者采访他人时,他们可能会协商他们各自语言的意思,使其成为可理解的输入。此外,通过采访,他们可以观察其他人如何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表达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产生将有助于习得,正如Schmidt(1990)所提出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注意到的时候才会发生。因此,在未来的口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互动活动(如:采访,角色扮演)。此外,根据Schmidt(1990)及其同事的研究,他们认为一对一的互动可以让孩子接触到调整到他们理解水平的语言。因此,可以推断,在一对一的互动中,当初学者理解有困难时,通过互动中的不断复述和解释,学生可以立即得到可理解性输入。

3.2教师在交际课堂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根据Harmer(2007)的研究,教师在交际性课堂中有三个主要角色。其中之一是促进者,即传递正确的信息促进课程发展。第二种是参与者,最后一种是学习者和观察者。如果教师作为课堂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在口语课活动中一些低效的活动是可以被发现的。教师不时地从黑板上移到课堂上,观察所给的任务是否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如果有,教师可以立即调整游戏,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scaf⁃folding),减少学生的困惑。每当教师提问时,应该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检查学生的理解,通过提问一些学生,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地给出答案。如果学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不需要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促进者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换句话说,教师扮演了一个控制者的角色,决定了活动的开始、结束和顺序,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对交际类课堂是无效的。教师在设置任务后,应从黑板上走出来加入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促进课程的进行,在活动之间建立联系,逐步推进学习过程,而不是让学生直接找出一个任务。

4总结

课堂教学评价 篇十二

课堂教学评价:

1实验、动作示范。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改进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学生的学业评价。我们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检查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

5、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教学评价方法 篇十三

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1).测验

测验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对于欲测量的心理属性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行为反映)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包括通常的学前摸底测试(预测)、期中小测验和期末考试(后测)。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测验是最常用的工具。在评价其他对象时,也常常要通过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测验来获得评价的间接资料。例如当评价某种学习资源在某种教学条件下的适用性时,利用测验可以取得学生学习后的量化资料,而从这些量化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2).调查

调查是通过预先设计的问题请有关人员进行口述和笔答,从中了解情况,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向,了解各方面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意见,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习资源对学生产生的效果等,从而判断教学或学习资源的有效程度,为改进教学或学习资源提供依据。调查的主要形式有问卷和面谈两种。在调查过程中,将有很多相关因素相互作用,以面谈为例,谈话时的气氛、谈话人的态度、谈话人的身份、谈话的时间、问题的表述及敏感性等都会影响调查的结果。为此,为保证评价的合理真实.必须事先对即将付诸实施的调查进行精心的设计。调查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方法。但每一次完整的调查,都包含目的、对象、内容、范围、方法等诸多因素,而每项因素又会体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从而形成比较明显的界限,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的不同,调查可分为多种类型。(3).观察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观察与测验、调查不同的是被观察者像往常一样的学习和活动,不会产生或感到任何的压迫感。所有收集的资料自始至终都是被观察者的常态表现,都是自然的、真实的。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4).发展性学生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评价上,集中表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与传统的学生评价有很大的区别。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特点包括: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是: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5).表现性学生评价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ement)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上的。表现性评价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如下:(6).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portfolio)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虽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更多在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但是我们讨论认为,其资料记录的过程本身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其操作过程本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我们把它也归入教学过程的评价当中。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基本特点是:

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档案袋要想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上述的各种档案袋评定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并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科目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档案袋评定。现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摸索的学生档案袋的构建为例作说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来自家长的评价信息,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记录袋。学期末,依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实施评定。如数学此项评价的分值为30 分,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写数学日记、写数学小论文、小制作等)。语文此项评价的分值是20 分,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参与合作意识、实践行为。特别是参与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校内语文性活动中的表现(如参加板报组、广播站、小记者站、校刊等),以及其他语文性的合作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生物此项评价的分值为30 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动手操作能力、勇于探索精神、收集整理素材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等。历史与社会此项分值为30 分,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活动评价、教师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小组评议、个案分析、作业评价等几个方面。美术此项考查为60 分,主要考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技能、态度情感、认识能力、活动能力等。

又如: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可在入学一开始就实行成长记录袋的过程评价方式。这个档案袋有区别于普通的档案袋,它应该以学生作品为主。学院里可建立一个数据库,专门存放学生的有关信息。教育技术专业的同学在完成学业过程中会有许多电子作品,这些作品放入一个学生的档案袋中,从大一到大四,逐一记录着。

评价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注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符合逻辑的结论。主要是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主观能动体。过程性评价既然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为主要依据,那么在评价学生时,学生如何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的资料、学生向同伴介绍相关的资料、学生本人或小组在激烈地争辩中的表现、最后如何接受了正确的观点,归于大体上的一致,从而完成了同化与顺应这一认知过程。过程性评价包含多种方式的评价,即时性评价是其中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必然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这就使得评价见之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这种评价常常被老师们所应用。(即时评价的例证并评析)低年级课程中,老师的过程性评价时时激励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采取这种方法,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的一个教学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教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吕叔湘师长教师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可是持久以来,困扰着思想品德课讲授,制约讲授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大都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道理晦涩、古板、乏味、浮泛。于是在讲堂上呈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遍和厌学的场合排场。如何才能扭转这一颓丧消极的心理定势,上好思想政品德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当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讲授艺术外,还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常识的要乞降能力。

教学评价设计 篇十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些列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规范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评价方法研究

2.1评价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全面性、发展性等一般原则,另外要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出教学工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的依据,以便有效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本系统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二层结果,每一个一级指标下面都有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同级指标之间并不存在复杂的交叉逻辑关系。选择评价指标应满足:整体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2评价主体的选择

(1)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的主体,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应者和接收者。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为人师表等方面,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2)教学督导组。由来自教学或管理一线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具有相当的教学理论和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另外也熟悉学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因此能及时发现教师教学授课时的问题现象并及时反映给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督导管理的作用。(3)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是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了解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师教学质量工作评价,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老师工作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4)教师本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自评,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用自我检查和自我激励的方式,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5)同行专家。同行专家能够较为深刻清晰的了解本专业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被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指标做出理性分析。

2.3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五项基础分数由五个评价主体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同行专家、教学督导人员根据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等以及科研、教材及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总分为一百分。五项基础分数所占百分比:学生评价30%、教学管理人员评价20%、同行评价20%、教学督导评价15%、科研及教材编写15%。

三、需求分析

本系统通过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教师自我、同行专家、教学管理员、教学督导员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等以及科研、教材及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纠正教学中的偏差,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1、基础信息管理,该业务模块包括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和评价指标的管理。2、评价管理,包括教师资料填报、资料审核、评价三个功能模块。教师资料填报是指老师根据要求填报5张表:“教学工作”、“科研情况”、“”、“获得奖励”、“编写教材”;教学管理员根据老师的填报的资料进行审核;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教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学督导人员评价、科研及教材编写。3、评价结果管理,包括“评价分值计算”、“公示与反馈”、“反馈意见处置”三个功能模块。教学管理员通过评价分值计算功能对评价分数进行汇总加权得到最终结果。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权限设置,同时维护数据库。

四、系统设计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8180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8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