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建筑论文 建筑业论文最新15篇 建筑行业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 建筑业论文最新15篇 建筑行业论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5-21 21:40:01 点击: 来源:yutu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帮大伙儿分享的15篇建筑业论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学论文 篇一

论文摘要:贝幸铭先生是当今国际建筑界一位享有盛誉的建筑师。他那些盗立于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的风采。通过对贝氏若干建筑作品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中国人文精神体现以及中国式信仰三个方面探究指导其建筑创作的思想理论与手法的脉络。

1引言

贝幸铭先生出生于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他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18岁那年去美国接受西方教育。由于这种特定的经历,贝幸铭兼收并蓄了中国人特有的庄重老成与美国所赋予的摆脱历史重荷解放自己的剖新意识。他的建筑作品显得端庄、谦和、精美而且耐人寻味。

贝幸铭的成就及其对当今建筑业的影响自然是不必言说的,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这样一个顶级建筑大师却从不写书立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坚持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所以对他的解读往往要依赖于他浩瀚而精致的作品,而对于建筑的解读又偏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以至于我们对这位大师的看法和观点莫衷一是。这对于我们来讲多少有点遗憾和失落,不过我们也并非无法捕捉这位大师内心深处对建筑的看法和观点,。在贝幸铭的一生当中,他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留下了只言片语,成为我们的宝贵资料,如果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历程,慢慢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大师。

2贝幸铭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的借鉴

贝幸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这样将体积约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同时,在对这些3层一5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地加入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

在建筑物的设计创作中,贝幸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而代之灰色的小坡。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这使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的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面的,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正是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同时他在立面上,仅象征性的用砖贴出一些窗权,在大面积的白墙上挖出一些深色的窗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出檐深远的屋顶和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传统的青色文化,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平面化的抽象图,各种古典意味的元素全压缩在墙面上,表达出贝幸铭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理解和重新诊释。从这一点上说,他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新的高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选择的道路。

在整个香山饭店的色彩上,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项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做到。

可见,贝幸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古建筑的审美方式,使整个空间形态处于一个精心策划的符号系统中,体现出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交融的佣传统建筑的语言符号来和每个人对话,寻求内心深处的共鸣,这也证明了贝幸铭对历史文化与环境的独悟和钟情。

3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人文精神体现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中英双方艰难的谈判,撒切尔夫人终于在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的协议上签了字。贝幸铭所设计的新香港分行大楼就必然要象征香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未来前景。这幢建筑必须使汇丰银行的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相形见细,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此外,它必须让香港的那些资本家们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一定会继续繁荣昌盛。用贝幸铭的话说,它应该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抱负”。在传统的高层建筑中,大楼重量随楼层的增加而增加:楼越高,支柱越粗。建筑师们为了防止大楼侧面发生摇摆就给建筑物绑上横向拉结条,以求稳定。由于香港经常受台风袭击,其横向拉结条的标准是纽约的两倍。如果换了一位不像贝幸铭那样敢于大胆创新的建筑师,在面临这种额外的负担和预算资金不充分的情况时,也许就满足于建造一幢标准的50层盒式楼。然而,汇丰那幢大受赞扬的银行大厦就坐落在两个街段之外的地方。不可避免的竞争促使贝幸铭必须尝试一切建筑形式。考虑到资金、地皮都不如对手,贝幸铭觉得要想取胜就必须在设计和技术上下功夫。

从香山饭店回美国后不久,贝幸铭一家就到卡托那的住宅过周末。在度周末的时候,他顿悟到,中银大厦要像一根竹子,竹子节节高能体现向上的精神,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还符合中国推行现代化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建筑结构具有柔韧性,不易折断。这个灵感出来后,贝幸铭兴奋不已,让贝建中把一根方形木杆沿纵向切开,做成4个三角扇面柱,再将顶端切成斜面,用橡皮带把柱子绑在一起。当贝幸铭滑动这些柱子,让它们互相分离时,在向上达到柱子四分之一高度的地方,一座体积逐渐缩小、带有壁阶的塔状物出现了;在达到一半高度和四分之三高度时又分别出现了第二和第三座塔状物。剩下的那根柱子继续向上升,形成金字塔般的顶点。模型做好后,贝幸铭把图纸和由那捆柱子发展成的模型给朋友罗伯深看。罗伯深是一位著名建筑工程师,看后赞叹不已,给予高度评价。

4贝幸铭作品中的中国式信仰

香港是个十分迷信风水的地区。二次大战时,日军总部曾占领过中国银行那块地皮。许多香港人相信,那让人受尽折磨的凶犯依然阴魂不散,在那一带作怪,那是一块不吉利的地皮。贝幸铭是一个不相信风水的人,曾在媒体面前公开表示不相信风水,但是在风水盛行的香港,迫于压力,他的态度不得不有所调整。他表示风水是他所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建筑的一部分,它有些理论还是有道理的,如造房子要依山临水,大门要朝南。在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工作时,贝幸铭曾把一本关于风水的书交给他的一位助手,让后者根据风水规则评估设计图样。经过仔细研究后,这位助手向他报告了设计中存在的几处侵犯风水的地方。

中国银行给贝幸铭发来电报,对图纸上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表示关注。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和错误,起因是古代已判罪的犯人脖子上带着牌子,上面打着一个大大的“x”号。他们婉转地建议贝幸铭慎重考虑那些“x"。贝幸铭解释说,"x”是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设计成这样的结构,就是要让它们撑起整座大楼。鉴于中国银行的担忧,贝幸铭不得不将这些“X”隐藏起来,并十分精明地把露在外面的部分描述成一系列交叉的宝石,这种吉利的形象使中国银行的官员们十分赞赏。同时,他把塔楼比作雨后春笋,中国传统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征。公务员之家公务员之家

为了使中银大楼受到香港市民的喜欢,贝幸铭也借鉴了一些风水学中的做法,比如他原想利用陡峭的地势,从大楼的一端引入喷泉,再让水从另一端喷出。但根据风水的原则,这样做意味着失财。于是,贝幸铭决定在庞大的地基两侧设置两座倾斜式喷泉,形成回流,这样就可以在风水上由出财转为纳财。

香港中银大楼建起来之后,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香港的居民逐渐接受了它的存在。人们不再考虑中银大楼对周围风水产生的影响。人们开始用审视的目光,好好地欣赏这幢大楼,无不为它的宏伟、奇特而赞美。现在,香港中银大楼己经作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矗立在这颗东方明珠之上。

建筑论文 篇二

近年来,本人在高校建筑学专业高年级教研组承担着住宅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以及居住设计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与教授的磨合,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空间。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认为大四上学期是个“多事之秋”。一方面学习内容信息量巨大,往往老师觉得上课时间不够讲,学生则叫苦前“识”已忘,后“识”难明。而传统教学模式———周而复始的师徒学艺式的图纸交流,在空间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缺少生动活泼的创新和突破。从传统课程设置来看,居住建筑设计、小区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内容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联系。早先在小区规划之后的施工图环节往往允许学生自选规模合适的民用建筑,而今网络资源丰富,出现了个别故意的“张冠李戴”现象。如果设计教学仍然只满足于五年、十年不变的基本教学要求,则会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如果能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融入到设计要求中,则一方面督促教师不断自主的学习和掌握新理念,一方面能提供激发学生创新和主动学习的契机。

2教学改革

目前,全国不少建筑院校已经从相关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适应自身特点的成果。例如东南大学建立了教授工作室制度,在四年级设置了住区设计、城市设计、大型公建、学科交叉等四类课题;中国矿业大学则将住宅设计原理和居住区设计原理整合成“个人与家庭”“邻里与小区”“住宅单体建筑与居住环境”三个阶段进行讲授。南京工业大学则在教学的环环相扣上下足了功夫,授课方式也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这些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和借鉴。针对前述问题,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整合、更新授课内容及进度安排为手段,对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试改。

1)化零为整的课程整合。

具体方案是将居住设计原理、住宅设计、城市及住区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以及施工图设计纳入到城市人居环境设计的大范畴内。作为理论先修课程,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是核心设计环节;施工图则作为实践加强环节。这些课程课时总量巨大,可以在理论课结束后在假期布置过渡性的任务,以设问的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习或假期调研等方式实现下一阶段的知识衔接。在住宅设计和小区规划设计阶段,传统教学曾采用将住宅户型作为开端以作为学生从单体设计到群体空间规划的转换,但有悖于小区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使学生更早适应社会的实践需求,同时形成整体的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理念,设计教学环节从小区开始,由城市肌理和周边环境关系入手,从住宅楼到住宅户型设计,最后根据户型设计调整方案,完成住宅小区整体的设计任务。

2)化整为零的分段分层次授课教学。

由于知识点繁多,在住区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一次大课讲完所有内容的教学方式,将课程细分为相互连贯的若干个阶段:居住区规划集中授课—社会调研与案例构思汇报—技术指标与规范解读等专题多点展开—住宅设计集中授课—住宅精细化、可持续性等专题多点分次展开—住宅施工图集中授课—设计流程、规范解读等多点分次展开。如此分阶段分层次授课,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和进度安排、目标和要求,便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点。

3)点线面结合展开比较式教学。

“点”是指一对一的单独辅导,“线”是指对三五个有相同问题的学生进行随机评讲,“面”则是指阶段性全组或全班集中授课。传统设计教学以点式辅导为绝对主导,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缺乏主动交流意识的学生相互之间“互不干涉”,等到最后评图阶段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尝试将评图贯穿教学始终,在任何必要的时候(比如点对点教学时发现某个问题在三个以上同学方案中都出现过),可立即将相关同学召集起来,将作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可以在阶段性成果展示的时候,以集体观摩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比较,自行找出彼此的优劣。我们发现,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方案陈述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4)对新知识进行专题研讨的开放式教学。

学习应基于有指导的发现,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住宅产业在近些年发生极大的变化,新技术和新需求层出不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的更新。笔者在教学任务书和授课过程中,试加入一些迎合当前发展需求的专题:“住宅精细化设计”和“老年住宅”以及以日本集合住宅为代表的住区可持续性探索等,主要推荐相关书籍和案例供学生课下研究。在指导过程中结合每个同学的具体兴趣点和知识吸收程度,对相关疑问进行解答,并通过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同学深入思考,贯彻理念。笔者发现学生在这一开放性环节常常能找到极强的代入感,他们从身边的家人或者居住环境着眼,找到了本次设计的切入点和闪光点。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强化施工图等实践环节的训练。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反馈,就业者走上工作岗位后最先接触的往往是施工图,好的施工图基础会使其工作立即上手从而脱颖而出。传统课程中常常将施工图时间压缩至4周甚至放在暑期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改革后施工图的分量增加,由原有4周变为8周,就是为了通过重点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施工图设计和绘制技巧。除上文所提常规“点、线、面”授课方式外,还请来结构老师就住宅剪力墙布置进行专门授课和课外一对一的辅导,并且邀请设计院资深高级工程师开展施工图讲座,将住宅楼施工图的制图规范、结构布置、设备要求、楼电梯以及地下室等等难点细致拆开解读,最后就施工图CAD线型、比例等文本要求进行详细示范,并试点性辅导Revit进行绘图,以便更快和社会接轨。

3结语

以住宅设计和小区规划为核心的居住建筑课程,作为高校建筑学教育中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实践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价值,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建筑学论文 篇三

建筑学属于建筑总工程设计施工类,相对与工程施工来讲建筑学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招标、建筑表现学、建筑设计、总工程图设计以及城市园林及建筑相关周边规划设计。建筑学是结合美术、艺术理论、工程、建筑、力学、历史人文、地理地质等多方面元素的学科,因此在学习建筑学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对建筑历史和建筑环境的深入了解和剖析,建筑学起源于15世纪中叶,属于西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近些年引入我国也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环境发展达到了建筑学发展的最基础要求,并且社会以市场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最初始的住宿问题了,现代建筑需要考虑城市底蕴、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使用功能以及美观等多方面因素,建筑学也就因此在我国开始逐渐的发展。建筑学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于建筑设计方向,也就是建筑师和建筑城市规划师一类,还有建筑历史一方面属于中外建筑师的了解、剖析和介绍认知工作,建筑学在我国属于专业发展势头极好的专业学科,因此在我国前景也是十分优越。

2建筑学的发展历程

建筑学的发展历史起源与欧洲,其本身与文艺复兴时代有着极深远的关系,因为在欧洲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师傅属于极为特殊的,因此在欧洲早期建筑师于中国是有着截然不同的低位的。欧洲的建筑材料不同与我国古代,在欧洲建筑的起源是石材的垒砌、雕琢,而在中国是以土木为主体建筑施工材料的,因此在欧洲早期建筑学发展的历史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学科性专业,涉及到艺术、美术、力学、材料学等方面,相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而言欧洲早期的建筑师更贴近于现代建筑师的要求,了解材料特点、结构力学设置合理、并且对于石材建筑的设置美观独特,不同于中国每一座建筑的具体分工极其明确,每一部分工匠有专门施工的方向导致我中国工匠的知识覆盖量往往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然而在欧洲建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古代也形成了独特的土木工程师学科,并且书简编撰整理也是早有记录,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学问更多更难也更为复杂,发展到几时几日建筑学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多个学科的大型专业。

3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学的设计从单一的房间空间设置到这座大楼的采光通风再到一个小区的规划整理最终到达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规划都属于建筑学的内容范畴,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学类似最基本的就是图纸的绘制工作,但是绘制图纸之前要结合多方面资料了解地区土质、城市历史背景文化积淀来确定建筑设计的风格和技术的敲定,并且结合城市未来规划的方案对于以做建筑或者多栋建筑进行统一的风格设置和规划整理,并且与各部分进行结构承重的协商,最终敲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总体施工图,其中包括了细部、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透视图等,到建筑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之前还要进行效果图、建筑模型等方面的制作。

4建筑设计的现状

4.1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建筑流派。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代表理论。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作为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对其予以否定。不时有一些外国民用或工业建筑喜欢它的工程结构形式,这似乎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在巴黎蓬皮杜于1977年建成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后,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样的炼油厂一样的公共建筑仍是一个在巴黎的旅游热点。这些著名的高技术派建筑,是以充分坦露结构为共同特征,显示机械和电气设备品种的原有形状。

4.2现代主义建筑流派。是20世纪诸多建筑流派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流派。众流派并存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每个的重点并不一致,每个都有独到之处。适应工业时代,强调建筑随时展变化;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倡导新材料、新结构并促进革新;立场坚定地走出了历史建筑风格的约束。他们系属功能主义,理性占主导。现代主义建筑首发于在实用性建筑,如厂房,中小学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和住宅建筑,开创了实用型的先河,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的纪念建筑物也可以实现,如巴西,联合国总部大楼和议会大厦。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在世界中占主导地位。

4.3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后现代建筑的兴起并不是简单的喜新厌旧。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隔50年,较70~80年代与20~30年代西方的巨大变化,可见一斑。文丘里的建筑角度反映了这一变化,许多人说他道出了真相,把事情讲清楚了,从而促进20世纪后期的另一个建筑思想的重大转变。

4.4新古典主义建筑流派。古典建筑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新古典建筑领域层出不穷,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以示对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差异。在20世纪,在世界上,新古典建筑长盛不衰。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常见的一种功能结构就是保持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50年前的也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德国30年代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的前苏联也很受欢迎。

建筑论文 篇四

2红砖简介

红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捏练后以人工或机械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在900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烧结普通砖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其公称尺寸为:长240mm、宽115mm、高53mm。我国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是在烧成高温阶段后期将全窑封闭从而使窑内供氧不足,砖坯内的铁离子被从呈红色的三价铁还原成青色的低价铁而成青砖。据有关专家的研究,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但是因为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所以轮窑及挤砖机械等大规模工业化制砖设备问世后,红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青砖除个别仿古建筑仍使用外,已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不断有新的各种免烧砖问世,但是专家们认为,迄今为止红砖依然是性能最优良,舒适感最好的建筑墙材。在农村和中小城市,由于其经济性,方便性以及诸如透气性等建筑性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红砖的地位,其他产品仍难以取代。

3粉化原理

红砖成分主要为硅酸盐,铁的氧化物和有机酸盐和无机酸盐,其中有机酸盐是红砖原料中的有机物经过不完全燃烧和其他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有两个原因导致红砖的粉化失效,共同的条件是红砖中要有水分:红砖中有很多弱酸盐,可以析出,而有机酸盐呈弱酸性,容易与发生反应,导致红砖本身结构成分发生变化,砖体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崩碎粉化,这属于化学腐蚀;溶解在水分中的部分可以结晶的盐类,如,等,在水分充足的时候,完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当水分从红砖体表蒸发,这些盐类先生成结晶水合物,如,,,,结晶的过程中,体积会膨胀,将红砖破坏,这属于物理腐蚀,其效果比化学腐蚀更为严重。这就是红砖容易被碱性物质腐蚀的原因。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制造红砖用的泥土要在露天堆放很久了。红砖原料粘土堆在露天,经由日晒、雨淋,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粘土中含有水溶性的碱、盐类或有机物及杂物等,这些成分在红砖的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利用红砖的寿命,因此粘土最好经由日晒、雨淋。雨水可溶解粘土中之碱、盐类,日晒可风化、分解有机物及其他杂物,经长期之作用才可以供制造红砖之用。但是由于红砖制造周期短,生产粗放,量大占地多,故堆放过程只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相对于一些极品陶瓷的原料需要堆放几十年的时间来说,前者只是很短的时间,所以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并不能解决红砖的弱酸怕碱特点,换一种说法就是,原料堆放过的红砖,只是比原料没有堆放过的红砖,质量好些而已。

4粉化带现象

这时候有人就说了,红砖容易粉化失效的原因都弄明白了,大不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就是了,给所有的红砖加上防护措施。这样认为的话,难免有些鲁莽,要想延长红砖的使用寿命,不仅要明白红砖本身的性能和缺陷,还要熟悉红砖的具体使用情况,否则,会造成浪费,因为并非给所有的红砖加上防护措施,才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我们不妨在农村做一个观察,不难发现,年久的红砖建筑,确实出现了红砖粉化现象,以碱性土壤为地基的红砖建筑发生粉化现象相对更早更严重。而且,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红砖粉化带既不位于环境最为复杂的地表,也不位于接受日光暴晒,风吹雨打最为严重的房檐附近,而是位于距离地表0.5m-1.5m的范围内(如图1)。任何一个整体的失效,取决于关键部分的最先失效。在红砖建筑其他部位,甚至木质房梁,檩条等尚且完好的情况下,粉化带的失效严重缩短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费,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红砖粉化带过早形成且粉化严重,极易在还未引起人们注意的时候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所以说,粉化带的红砖,要给与特别处理,而其他部位的红砖若要同等待遇的话,显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研究红砖粉化失效现象,对合理利用建筑材料,提升建筑质量,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接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粉化带处于一个距离地表0.5m-1.5m左右的范围内以及其具体的粉化过程。

假如一个红砖建筑是空中楼阁,因为雨水的冲刷作用,其体内的可以导致粉化的成分只会越来越少,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粉化带,红砖普遍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出现粉化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红砖建筑建在了地面上。因为红砖的毛细作用,水分沿着红砖的气孔上升,一直达到毛管力(一种牵引水分在毛细管道内上升的力)与水分本身重力平衡的高度,即毛细上升高度。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学者研究的成果粗略计算下这个高度。

4.1计算法

H=2σcosθ/rρg

式中:r——毛管半径,m。

ρ----液体的密度,kg/m

g-----重力加速度m/s

σ----液体的表面张力牛顿/m

θ――为弯月面与毛管之间的夹角

当毛管完全湿润时,θ=0o,常温下σ=72.8×10-牛顿/m,ρ=1,g=9.8m/s

则H=15×10-/r(m)

其中,H为毛细上升高度,r为毛细管道半径,参考粘土颗粒大小为0.5mm-0.005mm,取红砖毛细管道直径0.05mm,即半径r=0.025mm,计算得H=0.6m。

4.2实验法

砂土的毛细上升高度的测定

(卡明斯基管观测法)

粒粗(毫米)

毛细上升高度(厘米)

达到最大高度的时间(昼夜)

5—2

3.5

3

2—1

6.5

4

1—0.5

13

6

0.5—0.1

25

8

0.1—0.05

105

72

0.05—0.025

266

300

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大体符合0.5m-2.0m的范围,当然,由于红砖实际微小结构的复杂性,红砖建筑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水分的蒸发等原因,现有的计算理论部足以得出一个精确的高度。

通过毛细作用到达粉化带的水分,有两个作用,一是溶解了各种可溶性的盐类,产生了各种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加快化学腐蚀,二是这些水分中本身就有各种可溶性盐类,其中不乏能发生结晶反应的盐类,这些外来的盐类和红砖砖体本身含有(相对少量)盐类,被因为水分在红砖体表的蒸发形成的微小水流运至表面,随着水分的减少,先发生结晶反应,结晶水合物膨胀,使红砖体表粉化,此时物理腐蚀完毕。水分继续蒸发,结晶水和盐类分离,即风化,当结晶水也风化完毕的时候,红砖墙体上会留下一层白色的粉末,俗称“泛碱”,单纯的“泛碱”过程对红砖没有腐蚀作用。当然,在粉化失效的过程中,水分结冰膨胀,风吹,雨淋等作用,会起到加速红砖粉化的效果。

5.实验模拟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一下红砖的粉化过程:

1.取一干净的矿泉水瓶A,按照一勺碱面兑一碗水的比例,配置溶液,然后倒入矿泉水瓶,溶液深度约为2cm。取两块红砖碎块,体积约为1cm,洗净,放入矿泉水瓶中,拧上盖子,密封,然后使碎块完全浸湿。此时溶液呈清澈状(如图2)。取一干净的矿泉水瓶B,然后倒入纯净水,深度约为2cm。取两块红砖碎块,体积约为1cm,洗净,放入矿泉水瓶中,拧上盖子,密封,然后使碎块完全浸湿。此时溶液呈清澈状。

(图2)

2将矿泉水瓶A和B平放,盖子一端稍微向下倾斜,使底部的碎块完全与溶液分离,置于阳光下,从8:10维持至20:00,这样做的作用是促进结晶膨胀。将矿泉水瓶A和B正放,使碎块完全浸湿,置于冰箱中,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从20:10维持至8:00,这样做的作用是通过结冰膨胀使效果更明显,迅速。观察。

3.重复第2步骤,维持20天。如图3所示,从左到右分别为第5天和第15天的情况。

(图3)

4.对比矿泉水瓶A和B,得出观察结论。如图4所示,为第20天的情况。(其中左边为矿泉水瓶A,右边为矿泉水瓶B)

(图4)

结果很明显,矿泉水瓶A中红砖碎块的粉化情况比矿泉水瓶B中红砖碎块的粉化情况严重。这说明了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导致红砖粉化的结论,是正确的。当然,粉化现象并不是在浸没的时候发生的,让碎块浸没在溶液中拍照,是为了让红砖粉末悬浮在溶液中,能更清楚的看到两者粉化程度的对比。

6.总结及防护措施

明白了红砖粉化现象的原理,要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关键是阻止毛细作用和结晶膨胀,可以从材料和建筑结构下手。广大的农民群众和土木工程师,在实践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几套比较有效的防护措施。

1.粉化带以及以下的墙体,使用抗粉化性能好的建材,如石材。石材,本身也具有孔隙,因此也会发生毛细现象,但是其抗粉化性能比红砖强很多,因此,尽管一系列的腐蚀作用也会发生,但是粉化现象比红砖墙体轻很多。这一措施没有彻底解决该问题的原因在于石材等的成本比红砖高很多,而且石材不能就地取材,尤其影响了其在平原地区的应用。

2.利用水泥,石灰等建材,做红砖墙体的墙裙,高度至少覆盖粉化带,这一措施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风吹雨淋对红砖墙体的冲击,减缓风化作用,进而减缓粉化作用,缺点是不能避免粉化现象,只不过看不到罢了,日积月累,红砖粉末在夹层中积累,导致红砖墙体和墙裙之间断开粘结,墙裙脱落,这个时候观察红砖墙体,可以发现仍然会有粉化带存在,粉化带的失效依然早于墙体的其他部分。

3.地基注浆法。地基注浆是用液压,气压或者或者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如净水泥浆)均匀的注入土层中,填充,渗透和挤密土层,驱走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硬化后将土颗粒粘结成一个强度大,压缩性低,抗渗透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整体。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毛细现象的发生,还可以使地基得到加固,防止沉降。但是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目前在农村没有推广开。

4.红砖建筑物开始建造的时候,在墙体与地表之间,铺一层防水材料,如塑料薄膜,油毡等,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隔绝水分,但是由于防水材料不可能恰好位于地表与墙体的交界处,因此日久仍会有毛细现象,继而引发粉化现象。

由此可见,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种完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被广泛应用,因此,对成本低,易操作,可以普遍采用并且切实有效的红砖建筑防粉化措施的探索,仍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泉。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ppt.2008.7.7

[2]赵柱刚。地基注浆加固。春报。/zhaozhuagang/blog/item/d2aec244db84184b500ffe45.html,2008.10.30

[3]佚名。/ebook/2007/B10014391/4.html,2009.8.6

[4]佚名。红砖。/view/1312274.htm,2009.8.5

[5]佚名。随说陶土。/blog/static/2568521520071029115220423/.2009.8.7

[6]佚名。毛细水的运动。/jpkch/2006/swyszyx/433.html.2008.8.7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红砖墙体粉化毛细作用结晶膨胀

建筑论文 篇五

随着普通随插铸铁排水管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特别是±0.00以上部分,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卫生间的排水立管要尽量考虑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建议管道材料为芯层发泡UPVC和UPVC螺旋管。

2吸气阀的应用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排水透气管无法直接穿越顶板伸出屋面的情况,或透气管上部屋面为上人屋面,而不能透气立管直接设置在屋面上,我们知道,若排水管道不设透气管,则容易降低排水流量,并使排水管道内形成负压,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该阀负压时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臭气无法逸进室内,该阀还有如下作用:替代室外通气帽,建设屋面干净美观;替代环形通气管及通气立管,节约空间;作为排水检查口,便于疏通管道。

3同层排水应用

在日常施工和维修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管材质量或施工不当,造成排水支管漏水,或在进行排水支管施工时,破坏了卫生间的防水层,排水支管穿过卫生间楼板处,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卫生间漏水等现象,这除了我们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提高工程质量,改变排水支管的布置方式,也是解决卫生间漏水的重要方法。常规的卫生间排水支管都布置在卫生间楼板下,当该部分排水支管或卫生间楼板发生漏水现象时,通常会给下层住户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有一种叫同层排水的布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此布管方式的具体做法是:提高卫生间的地面高度(实际高度随选用的排水管材料及实际的布管方式而定),例如:当使用HDPE管时即高密度聚乙烯管,所需高度为100-150mm,按施工图的设计将管道设在楼板内,在隐蔽前,对该部分排水支管进行灌水试验,并报监理验收,然后,填充砂浆覆盖管道即可。

注意:管道应设在防水层上,在施工时应尽量注意保护防水层。在土建填充砂浆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看护,防止土建施工人员在捣实砂浆时,将排水支管移位或损坏。如某工程,在卫生间排水支管设计方面,全面采用了同层排水方案,并设计选用了强度高、严密性和耐腐蚀性较好、低噪音的HDPE管。在施工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同层排水的设计理念,在选择排水支管材质和卫生洁具型式方面有很强的强制性。在选择过程中,发现能满足同层排水布置方式的管材确实不多。例如,最理想的芯层发泡UPVC管,虽然管材本身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满足埋于地里而不轻易损坏,但其管道粘接连接口却不能让人放心,除非将卫生间地面架空,其地面为活动地板,将UPVC管置于其内,这样势必增加建筑装修成本,而且卫生间面积不大,维修空间狭小,其实用性不大,最后还是选了HDPE管。由于HDPE管的连接方式为热溶,因此,该管道无需维修。或使用同层排水布管方式较经济实用,但有如下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需要注意:尽可能将坐便器排水口靠近排水立管井安装,这样就避免了卫生间地坪内埋设大口径排水管的可能性,降低了卫生间地面厚度,而且一旦该部分管道发生堵塞现象,也便于疏通;其余排水支管应尽量靠墙角布置,这样就避免了将整个卫生间地面抬高,而只在墙角部分将管道覆盖即可;面盆排水存水弯尽量采用P型存水弯,从而使该部分排水支管有可能设于卫生间墙内,这样不仅保证了排水支管的坡度,也减少了管道在卫生间的地面占用面积。

4W型元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4.1材料简介

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是在STL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管材,工艺上有很大创新。

W型无承口直管及管件摒弃传统的立模或横模浇筑而采用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其组织致密、管壁薄、外观光滑、无沙眼和夹渣,抗拉与抗压强度高。直管长度为3m,大大减少了中间接头数量并可按照需要截取任意长度,节省管材,降低消耗及成本。W型无承口管箍采用带肋不锈钢卡箍,内衬橡胶圈柔性连接,抗震性能较好,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摆且不会渗漏。

4.2施工方法

4.2.1下料:用无锯齿来切割管材,要保证管口平直。

4.2.2连接:松开不锈钢卡箍,取出内衬橡胶圈,将橡胶圈和不锈钢卡箍套入管口一侧,待管口对齐后,将橡胶圈置于接口上,锁紧不锈钢卡箍紧固螺丝即完成管道连接。

4.2.3支架设置

在直管段上就管材强度而言,每3m设置个支架,也是可以的。但由于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接口属柔性接口,当支架置于直管段中段时,理论上找到管道重心点也可将管道保持平衡,实际工作中,此点较难找,因此,常常无法使管道接口保证平滑,影响了管道坡度,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采取了每隔1.5m设置一个支架的方法来进行支架布置,结果证明,此间距较好解决了管道外观和管道坡度问题,在其它管段上,我们仍然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的支架设置要求,每个接口处设置一个支架。

在进行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施工时,我们通常选择圆钢做吊架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钢材,方便了施工,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承重,在进行W型无承口机制柔性铸铁管施工时,一开始在选择支架型材时,我们也考虑了圆钢做吊架,并且完成了不少管道的安装,在直管段施工中,若支架吊点成直线,安装好的管道其水平度尚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在进行卫生间排水支管施工时,由于该部位零件较多,接口较多,若继续用圆钢做吊架,则管道外形很难看,水平度无法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采用了角钢做吊架。实践证明,若下料准确,用角钢做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支管的支架用料,能较好地保证管道成形整齐,使其达到施工验收标准。

4.2.4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比照承插铸铁排水管和UPVC排水管,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的灌水试验,相对要容易做,选择好灌水范围,在其管道下方拆除一段管道,装好用钢管制的堵头,即可进行范围的灌水试验,或用气堵也可。

在进行通水试验时,若发现管道有堵塞现象,确定堵塞部位后,拆除管道不锈钢卡箍,即可进行管道清理工作。

4.3注意事项

在进行W型无承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的施工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管道切口一定要整齐,否则无法保证管道接口的严密性;管道接口处两端管材的外径要保证一致,一旦发现不一致时更换或进行修整;设置支架时,其支架根部位置一定要用线拉来确定吊点位置,用支架的整齐来保证管道的外观整齐,而不是反之。

针对排水管的布置,上面谈了一点的新的排水管的布置方法和管材施工方法,以上经验供同行参考。

建筑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农村房屋出现大范围的墙体开裂现象除了跟膨胀土地基密切相关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选址和施工质量等也有很大关系。膨胀土地区,要预防房屋开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改良膨胀土地基,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在走访了广西南宁市周边膨胀土较为发育的村庄时,发现许多村民居住的楼房不同程度地出现墙体开裂现象,个别村庄有将近50%的房屋出现裂缝。开裂后的建筑物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长长的裂缝让人触目心惊,严重影响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担忧问题,减少因房屋开裂造成的损失,现就引起该地区楼房墙体开裂的现象作一简单分析。

一、裂缝的基本现状

出现裂缝的房屋有1~5层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泥砖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砖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缝分布状况如下:

1底层靠近窗下角呈“八”字裂纹比较普遍;

2门、窗洞口上部拐角出现斜裂缝,形状为倒“八”形;

3顶层窗洞口中间部位出现垂直裂缝;

4泥砖瓦房背面纵向全墙中部有垂直通长裂缝。

二、裂缝的成因分析

该地区建筑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可以从受膨胀土地基影响和工程措施不当这两方面来归类分析。

(一)膨胀土地基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南宁地区膨胀土成分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强的蒙脱石、伊利石等膨胀性物质,黏粒含量很高,粒径<0.002mm的胶体颗粒含量>25%,塑性指数IP在17~32之间,自由膨胀率超过40%。因此该地区的膨胀土具有非常明显的湿胀干缩效应。由于上部作用荷载不同,使得地基土体在强烈的胀缩循环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上部轻型结构中产生超出墙体承载能力的附加拉力和剪力,墙体便出现裂缝。

南宁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1300毫米。在这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下,干湿循环交替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当地建筑墙体开裂情况的发生。

(二)工程措施不当

该地区农村房屋出现大范围的墙体开裂现象除了跟膨胀土地基密切相关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选址和施工质量等也有很大关系。

1建筑造型影响

该地区农村的居民房楼房普遍不高,大多呈“η”形和“一”字形分布。出现裂缝的房子大部分长宽比>5,少数纵向长度超过30米。在膨胀土发育的地区,形状不规则和长宽比过大的轻型建筑极容易受地基沉降不均匀影响而产生裂缝。

2房屋选址影响

在出现裂缝的房屋中有70%集中修建在山丘上。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场地都需经过人工挖除平整,房屋背面的土坡均呈垂直状,落差1.0~1.8米。这部分房屋周围大多既没有设散水也没有明沟排水,且房屋与土坡壁水平距离不超过1米。这种情况下屋背面排水较差,每当下雨雨水全都渗入地下,膨胀土地基充分吸水膨胀;当雨后气温升高,水分逐渐散失,地基失水收缩形成了膨胀收缩过程,长年累月的重复干湿循环就造成房屋开裂。而修建在场地比较平缓的房子,排水比较顺畅,除少数因纵向长度过长的房屋出现裂缝外,大多都保持完好。

3施工质量影响

该地区农村的居住房主要以自建房为主,属于三无产品:即无图纸设计、无资质施工、无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计量不准、随意性较大,尤其是基础部分几乎不设地基圈梁,埋深、尺寸全凭经验。“三无产品”当然也是“无保障”产品,当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基础抵抗地基变形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上部墙体开裂。

三、裂缝的预防措施

墙体由于本身的特点,一旦出现了裂缝,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即便进行了加固,也不能完全恢复其本来面貌。因此,对墙体的开裂问题应着眼于预防,把灾害消灭在发生之前。膨胀土地区预防房屋开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改良膨胀土地基,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目前国内利用石灰对膨胀土地基的改良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小规模低投入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并不实际。针对该地区出现的轻型建筑墙体开裂的现象,笔者提出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建筑设计方面

1场址选择:应选择地面排水畅通或易于排水处理、土质均匀的地段。竖向设计宜保持自然地形,对修建在山坡上必须挖出部分土体的建筑,应做好排水、防水工作,对排水沟、截水沟应确保沟壁的稳定,并对沟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

2简单造型建筑设计: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并控制好房屋长宽度,长度尽量不超过30米;房屋周围做好现浇混凝土散水,相邻建筑间保持一定距离。

(二)结构设计方面

1上部结构:应选用整体性好,对地基不均匀胀缩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结构,宜优先选用框架结构。对砖混结构房屋,可适当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并注意加强门窗洞口部位和底层窗台砌体的刚度,提高其抗变形能力。选用的建筑材料中,对变形敏感的泥砖和无筋空心砌块不宜选用。

2基础方面: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设计合理的埋深,这样可以有效减小或消除地基胀缩变形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一般情况埋深不小于1.5m。

(三)房屋建造管理方面

建筑业论文 篇七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就是工程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由项目经理组织人员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2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1人工、材料、费用预测

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超支;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价,与实际价的差异。

2.2机械使用费预测

投标施工组织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2.3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3成本控制

3.1成本控制的对象及一般原则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3.1.1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3.1.2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a)项目全员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b)项目全过程控制,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1.3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3.2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3.2.1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2.2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包括:

①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杜绝窝工返工现象,及工人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②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最后合理施工不发生返工,不进行材料浪费。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③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④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应从项目耗用水、电、风、气的管理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等方面加以控制,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的控制。

⑤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⑥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4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核算

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项目管理成本。

4.1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4.1.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4.1.2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5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历史上看,我国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分析都是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成本分析局限事后的定期分析,没有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分析方式主要是根据成本报表进行分析。

5.2成本分析局限于产品成本分析,由于缺乏责任成本核算的资料,没有开展责任成本分析。

5.3成本分析在一些企业仅限于经济分析,未能深入开展技术经济分析。

5.4成本分析仅限于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没有开展成本效益分析。

所以,我们认为对传统成本分析要进一步改革,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只以施工过程为对象,并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在分析时间上,增强分析时效,把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方法上,在分析范围上,不但要开展企业成本分析,还要推行责任单位成本分析。

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先进管理方法,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若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项目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项目成本管理,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更完善、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工程管理研究所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1997,(3).

建筑类论文范文 篇八

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模式一直突出类型设计实践,采用由循序渐进、从简到繁的实践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建筑设计方法有大致掌握,但是从专业素质以及应用能力来看,课程设置上存在突出问题。设置课程的教学对象从横向和纵向都应当进行覆盖,如“建筑法规”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智能化建筑导论”面向建筑系硕士生,“现代建筑技术科学导引”面向建筑系博士生,“结构概念与体系”面向建筑学专业与结构工程专业本科生,“景观生态学”面向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等。

(一)重视设计,忽略技术

目前许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将设计课程与技术课程割裂开来,使得技术类课程相对建筑学专业成为独立的学科。技术类课程缺少与设计教学的互动,在总体教学组织上缺少统筹规划。设计课程专业学习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考虑,却忽略了建筑技术,导致课程枯燥。一般来说,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教师会布置相关设计题目。而同步开设的建筑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物理与设备等方面,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技术性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能动性小。在设计课程的对比下,建筑技术类课程更显得乏味。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教师也会侧重绘图技巧,导致学生精力大多用在绘制图表上,而对常用的建筑技术知识不求甚解,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体系涣散

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矛盾体现在课程体系涣散、联系性不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相对独立,部分建筑技术课程过分强调自身课程体系的独立性,造成技术被作为单独学科讲授,导致设计课程出现功能认识与形式模仿的状况。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导致综合技能掌握更加薄弱。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不明显,采用循序渐进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所以低年级学生的设计题目及设计建筑技术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在设计构思时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兴趣浓厚,但对技术类的问题考虑甚少。另外由于接触的建筑技术问题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在设计中不会考虑建筑技术对设计的合理性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认为建筑设计主要是解决好建筑功能问题、建筑形象问题,而不会考虑技术类问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计比重

强调实践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大多都是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对技术类课堂教学的反应多为枯燥、难以理解,并且技术类课程中涉及的公式繁多、知识复杂、量大,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使得教学与实际差距甚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工程实践中的技术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学课程中却没有一门系统的、综合的技术设计课程,学生只能凭自己摸索获得不完整的知识。应改革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压缩、精简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计比重,如建筑构造课程由两个学期的构造1课程、建筑构造2课程,可调整为理论课程与建筑构造设计课程,前者以讲解为主,后者以设计为主。提高建筑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教材内容以专题课形式进行讲解实践。将课堂教学部分分为课堂理论部分与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将两部分进行穿插讲解,实现重要理论技术与实践在课堂上同时进行,并非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讲解后再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建筑技术类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从几方面入手:(1)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具有灵活性,技术课堂讲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堂实践,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校园周围建筑进行实践调研,并对调研结果在课堂进行分析,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增强建筑技术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2)要求学生运用建筑技术知识,绘制技术设计分析图,查找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性。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要教师先了解学生有做过哪些类型设计,选取学生做过的设计作品,然后根据技术教学进程,让学生从建筑技术角度分析自己的方案是否设计合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建筑技术课程兴趣增强,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3)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到在方案设计中所忽略了的建筑技术问题。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所接触的设计题目,涉及的建筑技术问题一般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找一些建筑技术比较复杂的实际工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剖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建筑技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在今后的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技术问题。

(二)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优化

建筑论文 篇九

一、云纹瓦当:阴阳五行的生动体现

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的原始概念,它的图饰模型代表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的,并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相互作用、滋生万物。云纹瓦当,是秦汉瓦当的主要代表,其图案文饰唯美大气,有深刻的寓意。中国古代建筑威严而神秘,朵朵祥云缭绕于天宇之间、建筑之上,一派祥和景象。云纹瓦当充满神韵,很好地体现了古代阴阳五行的思想。有人说,“中国的古老文明造就了云纹瓦当图案”。究其缘由,是因为云纹瓦当作为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图案纹饰体现了中国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认为天地混沌,宇宙是由一团“气”组成,而这种以宇宙为气的观念则是云纹瓦当产生的根本原因。古人把屋顶当作天,当作宇宙,而瓦当作为屋顶的装饰,代表了人们对天的尊崇和敬畏。据学者研究表明,云纹瓦当的纹饰变化,不仅有律动的艺术美感,而且体现中国文化中阴阳消长的思想。另有研究表明,“云纹瓦当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数码库”,纹饰内容虽没有文字,但其中隐藏着丰富的历象、时序、易数等中国文化。云纹瓦当图案没有刻意描绘朵朵祥云的华美,却运用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温婉悠然地营造出古代建筑物的神秘玄机和庄严大气。瓦当上的“云纹”图案,传达着古人的宇宙观,这种艺术符号,符合中国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云纹是从战国时期的葵纹演化而来的,秦晚期,出现葵纹瓦当、太阳纹瓦当、涡云纹瓦当等等。太阳纹瓦当,赞颂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宏伟大业。涡云纹瓦当,云纹呈辐射圆旋状,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给人以流动旋转的动态美。这些云纹瓦当,都生动体现了古代阴阳五行文化。

二、文字瓦当:中国文化遗传基因之展示

古人云:“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精神的遗传基因,而文字则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基因。文字瓦当表现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与文化内涵,以其特有的装饰美化作用无声息地融入古典建筑,融入民族血脉。建筑也因此有了瓦当饰文,更富有历史文化韵味。几乎每款文字瓦当,都有它的典故和历史,如印章一般记载下封建社会的权势与地位。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文化艺术有了长足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原始图腾崇拜的瓦当纹饰逐渐减少,而文字瓦当则承载着“饰文字以观美”的盛装,进入民族艺术的繁荣时代。有研究表明,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一千一百余枚秦代竹简,无论文字的艺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都弥足珍贵。汉代文字瓦当同样是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完美之作,其文字多为篆书,也有一些是隶书。篆书作为瓦当纹饰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能把庄严大气与流畅自如和谐统一于奢华肃穆的建筑之中。篆书立体感很强,行笔疏密错落、似曲还直、方中见圆、柔中带刚,它们由象形字的线条和形状结构演变而来,与瓦当巧妙结合,布局和谐,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如陕西出土的文字瓦当,上面刻有“长生未央”、“延年益寿”、“汉并天下”、“千秋万岁”等字样,字形舒展自如,四字互为呼应。瓦当上的文字利用圆这个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绚丽多姿地展现出民族文化如此纵横有度的艺术之绝美,感受中国文化的悠然意境和华丽情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一考中国文字之发展史,其聪慧活泼自然而允贴,即足以象征中国全部文化之意味。”①从建筑艺术中的文字瓦当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流动血液和鲜活生命,完全验证了钱穆先生的精辟论断。

三、动物瓦当:解释中国农耕文明的钥匙

动物瓦当是在我国所特有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折射出古代农耕文化。先秦时代的动物瓦当大多是描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朴实,大都采用块面浮雕的艺术手法,形成一种雄浑凝重的艺术风格。古人在瓦当上装饰马、牛、羊、鸡、犬、猪六畜,象、鹿、虎、兔、蛇等野生动物,还有蝉、鱼、龟、蟾蜍、蜥蜴等等,这些都是当时中国社会农耕养殖生活的生动体现。这些瓦当纹饰,构图简洁夸张、可以令人展开丰富的审美想象。如秦早期的双鹿纹半瓦当,其图像可能来源于田野农耕生活。当面居中放置分有枝杈的树形图案,并以树为中心对称构图,两边各一纯朴鹿兽。又如蟾蜍玉兔瓦当,瓦当上的蟾蜍瞪着眼睛鼓起腹部,四肢表现出将要起跳的样子,在蔓草丛生的远古大地上和生灵温雅的玉兔和谐逗趣,玉兔神似飞身跃起,或是腾空奔月,宛若一幅美好≮≯祥和的农耕文明画卷。古代的农耕文明还体现在原始图腾方面,如饕餮纹饰是古人幻想中的产物,兼有图腾崇拜和避邪的作用。《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夏代前,我们的祖先渔猎而生。野兽对于人来说,既是食物又是的威胁。在我国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出土的玉锛上面,就刻有早期用以避邪气的饕餮纹饰,反映了古人对兽类的恐慌。经过漫长岁月,图案逐渐向理性发展,脱离了人们心中幻想出来的神兽形象,演变成装饰色彩很强的艺术纹饰。夏代初期,人们进入相对安定的农耕时代,生产方式由狩猎转为耕种,对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使得百姓将洪水爆发、山体滑坡、狂风骤雨、连年干旱等自然现象,视作无形的“猛兽”,它吞噬人们的家畜、土地及房屋,用臆想出来的饕餮纹饰将其形象化,尽显对这种无形力量的敬畏和膜拜。随着社会进步,饕餮纹饰在瓦当上被逐渐弱化,但早期瓦当上的这些动物饕餮纹饰,无疑是人们研究古代农耕文明的一把钥匙。

四、瓦当纹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集大成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瓦当纹饰作为中国传统图案,以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汇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之精萃,是民族文化的艺术奇葩!玄秘神幻的四神纹、威严圣灵的龙纹、云绕月盈的凤纹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元素。神兽纹瓦当,诠释了古代原始图腾文化,举世闻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在古代分别代表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星宿,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四神的明确记载。到了汉代,人们认为四神兽有护佑四方的神力,与天地万物、阴阳五行有密切的联系。帝王用四神瓦当作为宫殿庙宇的装饰,祈望神灵能够驱邪镇宅,保佑社稷江山永固。青龙纹:首有双角,细颈短足,尾翘翼扬,矫健如飞。白虎纹: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威武庄严,昂首奔驰。朱雀纹:凤首鱼尾,羽毛散张,烈焰啼鸣,振翅欲飞。玄武纹:龟蛇一体,龟匍匐爬行,蛇卷曲盘绕。四神瓦当是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典型代表。

龙凤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另一典型元素,在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中几乎无处不在。从古至今,“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神,是民族文化中最大的吉祥物。正如闻一多先生《伏羲考》所言:“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建立国家的象征。”②龙文化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既然有龙,那必有凤与之相配,龙凤纹饰就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如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独龙纹半瓦当,此龙遒劲健美、蓄势待发;再如战国时期的灰陶凤鸟纹瓦当,凤鸟弯颈钩头、翘尾展翅。这种原始的强劲力量和浑圆饱满的造型风格,给人以拙朴简洁的艺术感染力。瓦当作为传达民族文化精髓的媒介物,从一个侧面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演绎得美轮美奂。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大溪文化中筒形瓶的绳纹、仰韶文化中葫芦瓶的人面纹、河姆渡文化中的连叶纹、屈家岭文化中石斧的对钩羊角纹、马家窑文化陶的回旋纹等到瓦当纹饰,都是在历代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民族文化的典型符号,它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至著名的秦砖汉瓦,它的瓦当纹饰取得了巨大变化,装饰作用被强化,文字瓦当集装饰艺术与书法艺术为一体,唐代的莲花纹瓦当,元明清的琉璃瓦当,瓦当的装饰作用更为突显,纹饰日趋繁琐。纵观一部建筑艺术史,瓦当虽是一个小的建筑构件,但它不可或缺的装饰作用和蕴含丰富的艺术审美,在建筑艺术中似乎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建筑类论文范文 篇十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建筑业论文 篇十一

1项目管理过程成熟度模型(PM)2

1.1模型概观

(PM)2模型是综合了先前几个成熟度模型开发出来的用于测评不同的组织和行业PM层次。该模型评估和定位组织当前PM成熟度层次。模型提出了一系列步骤,有助于组织增量性地改革组织整体的PM效果。本文介绍了5级(PM)2模型,以便更好理解了组织PM成熟度层次。(PM)2模型采纳PMIPM知识体,把PM过程和实践分解成9个PM知识区域和5项PM过程(见图1)。使组织可测定当前实施PM的长短处,以便争取高一层的PM成熟度。每一PM成熟度层次都含有PM的关键过程、组织特点和关键区域,见表1.

(PM)2模型采用系统和增量的方法,鼓动组织和员工争取更高的PM成熟度。评估的结果有助于组织提出建议,改进组织对PM专业技术的应用,提供并指导获取PM成熟度高一层次所必须的过程和要求。5级的(PM)2模型如图2.(PM)2模型主要用途是,给那些应用PM实践和过程的组织作一个参考点或尺码。(PM)2模型和其一套评估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不同的组织和行业中,并被证实非常有效。

适应并采纳PM新的研究成果并付与实施,(PM)2模型不断得到改进。换句话说,(PM)2模型其本身也不断地成长和走向成熟。下面详细介绍(PM)2模型知识区域和项目过程。

1.2项目管理知识区域

(1)项目集成管理,是确保项目不同要素间互相协调。项目成功和组织成功取决于,在不同成熟度阶段,把有效的PM策略与正确利用PM技术这两者相集成。项目管理的集成、应用、过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等类似的主题都包括在这一区域。第1级,项目计划没有按结构形式编制,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2级,包括基本项目计划和项目组织结构在内的非正式PM工具和实践得到确定。第3级,建立了一套正式的PM方法并按此进行管理,此外,PM信息系统已建立和管理,用以收集、处理、分配必要的数据。第4级,组织已经建立项目控制过程,在不同的知识区域和项目之间进行集成和协调。多个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主管将PM信息系统集成,并用于多个项目。此外,项目控制过程也综合集成,将范围、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等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5级,整个集成管理过程得到周密计划和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2)项目范围管理,是明确和控制项目所有的要素和可变量的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控制、比较分析、项目执业指导、开工会议、工作范围说明、项目范围的合法化,以及控制过程开始实施等。第1级,在混乱状态下指派了项目经理,没有一套方法来实施和控制项目。第2级,确定了非正式的工作分解结构和范围变化控制过程,PM团队同意非正式地开始实施项目。第3级,建立了正式的项目经理执业指导和项目经理的职能,对范围计划、定义、证实过程等进行了管理。第4级,产品和范围管理已经集成,以确保项目成功,范围变化控制和证实过程制成文件并得以集成。第5级,整个范围管理过程已经计划和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竣工,这对任何一位项目经理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包括活动定义、活动程序、工期预算、工程进度开发、工程进度控制等。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如横道图、CPM/PERT(关键路径法)技术、资源配置和分层次、网络碰撞、快速跟踪项目等,以有效地管理工程进度。第1级,工程进度无标准模板,进度发展过程即不现实又无序。第2级,组织能开发非正式工程进度,用于计划和跟踪。也确定了活动清单和工作分解结构模板。第3级,已获得各种进度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可有效控制进度。第4级,已对正式进度控制过程和方法进行集成。第5级,正式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项目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在核准的预算内竣工完成,成本管理至关重要,成本超支会导致项目实施阶段严重的问题,甚至导致项目停工,包括资源计划、成本概算、成本预算和控制、已增值分析、贬值和资本预算等。第1级,无成本预算过程,结果很差,原预算很可能突破。第2级,已获得非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成本基线、资源要求、工作分解结构等也已确定。第3级,资源计划和成本预算已协调得很好,生命周期成本也使用,并已经管理。第4级,正式的资源计划、成本概算、预算过程已集成。此外,项目投资人(股东)对不同的项目成本尺度(METRICS)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第5级,已经具有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并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将符合或超过整个管理职能的各项活动要求,包括质量理念总体审议、质量成本、统计过程控制、偏差和检测、质量改进等。第1级,工程超时、超支。返工普遍,无质量审计、无质量保证,无质量控制过程,只是在现场看一看、检查一下。第2级,组织已有非正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通过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只是在项目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第3级,已建立了正式的质量政策和标准,对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等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在实施这些活动中去发现质量问题。第4级,对获取优质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质量的目标进行集成,获取项目质量目标的进程已经量化并开始实施,最后综合集成。第5级,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6)项目人力资源管,是确保最有效地使用项目参与人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和组织,包括项目任务、工作责任、组织报告关系、人员编制、激励动员机制、领导机制、团队发展、冲突解决等。第1级,以项目为驱动力的理念,与组织的管理的矛盾,导致各执行项目经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2级,确定了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图和人员管理计划。第3级,顾客和供应商也常被纳入为项目成员,共同按受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第4级,个人技能和团队能力的改进得到集成,项目有效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清楚的认识到组织的管理,组织从中受益不少。第5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过程持续改进。

(7)项目沟通管理,是确保及时地适当地生产、收集、、储存、配置项目信息,在组织各层次计划人员和实施人员之间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沟通,包括信息计划、信息分布通道、进度进展报告、管理层和顾客的信息分享体系等。第1级,组织没有正式的执行报告制度,项目实施检查通常只限于基本状况报告,而且项目检查只是在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进行。第2级,确立了信息检索和分配体系,进行了非正式的实施报告和审查。第3级,项目数据按结构分类形式储、维护,定期对项目实施数据进行分析、审查、修改,以供项目评估。第4级,在项目实施报告制度中各知识区域的信息,包括范围、进度、成本、风险、质量、人力资源、采购都已综合集成。此外,项目沟通管理过程和技术也与企业组织结构综合集成。第5级,组织已具备经优化的系统来沟通管理体系,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8)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进行鉴别、分析、反应,包括确认、鉴定并量化风险,编制风险降低策略、开发适当的风险反应和控制程序。第1级,组织无项目风险鉴定程序,风险只是在事情发生后而不是在之前才认识到,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计划。第2级,可以对项目风险进行非正式的鉴定和分析。第3级,组织已有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风险管理成为整个工程生命周期的一项持续性工作。第4级,组织使用学习中经验教训信息,鉴别、反应、控制风险。对使用其他的PM知识区,潜在的风险源也已准备好并与以审查。对风险鉴定、量化、反应计划在几个项目间进行综合集成,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第5级,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9)项目采购管理,是确保组织获取外部的货物和服务,包括合同管理、合同风险、合同谈判、组合管理、合同终止等。第1级,没有联系市场状况分析,没有编制采购计划、征求计划。第2级,与卖方、供货商已有非正式沟通,已确定非正式的项目采购管理过程。第3级,对正式的采购管理工具和技术已经管理,采购数据经分析后编制成文,项目经理与供货商们协调工作。第4级,采购审计与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供采双方关系在多层次、多项目、每个阶段展开。业主/供货商之间建立长期关系,项目质量保持稳定。第5级,对PM过程进行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2项目的生命周期

(1)初始过程。在初始过程阶段已经认识到一个项目或一个项目的第几期工程应该开始了,PM团队应着手工作了,包括开发和编制一个潜在项目的建议书、分析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如可行应尽早生效。第1级,参与的组织没有初始计划和过程,来开发编制建议书。其结果参与组织既无建议书,也无批准书送达。第2级,参与组织只有非正式的项目建议书计划。第3级,参与组织正式的建议书受到正式审议和评估。第4级,项目建议书开发过程得到综合集成,可以管理多个项目。第5级,初始过程得以优化,PM过程在组织中得到持续改进。

(2)计划过程。导向开发和维护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完成项目的商业需要,包括确定总体范围、说明计划策略、开发成本和进度的工作分解结构,精化预算、分析委托事项、优化项目设计、开发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组织项目团队、建立以项目为驱动机制的组织环境。第1级,没有正式的计划过程,通常没有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和采购计划。第2级,开发了非正式的进度计划,确定了非正式的成本预算过程。在开发和计划关键的PM方法区,组织只受到非正规培训。第3级,采用正规的PM工具和技术来管理计划过程,项目团队积极投入参与,为计划过程提供建议。第4级,关键PM知识区与计划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计划过程得以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3)实施执行过程。将一个组织与其他资源协调好,有效地实施项目。第1级,没有项目计划执行过程,项目范围没有证实,项目团队也没有开发和组织起来。第2级,组织已有了非正式的项目计划执行过程,合同管理和信息过程也是非正式确定。第3级,质量保证过程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实施过程提供意见。第4级,项目计划、范围证实、团队发展、质量保证、信息分布、合同管理等实施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实施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控制过程。采用检测进度,采取修正举措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包括收集项目进度状况、分析差异、沟通项目状况等。第1级,项目控制过程没有确立没有控制—变化体系。其结果是项目进程状况即没有收集也无标注更新。第2级,已确定非正式的项目—变化—控制过程,差异被非正式鉴定,用以测定缘由和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影响。第3级,项目计划和适应性措施对项目实施数据进行控制,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控制过程提供措施和修正。第4级,对项目实施数据的收集、差异分析、状况更新等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控制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终结过程。确保工程项目验收,正式终结,并形成书面文字,使一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一期有序正式终结,包括合同(双方或多方)执行完毕、工程经验、工程教训学习的文件编制、管理终结。第1级,没有正式的结束所有交接的终结过程,无合同执行结束过程,工程文件记载没有收集,没有分类、更没有储存。第2级,明确了非正式的结束过程,整个PM过程的关键性技术和学习和质量进行了非正式审议。第3级,完成所有的终结活动,工程文件已经储存,并得以管理。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PM方法提出总结建议,并将PM最好的方法编制成文。第4级,合同执行终结,管理执行终结,工程文件编制并综合集成。第5级,项目终结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结束语

(PM)2模型也可用到其他行业或以项目为驱动的组织,收集并分享有关信息,对PM进行深化理解和掌控,持续改进组织使用PM的方法和实践,使所有的PM组织都受益。对于那些想努力改进整体PM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的经理来说,(PM)2模型的信息非常有用。

参考文献:

[1]J.KentCrawford,“ProjectManagementMaturityModel”,MarcelDekkerInc.2002.

建筑学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农林院校;建筑设计;导师负责制;专题设计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2011年开始全国招生,学制五年。建筑学专业在青岛农业大学等类似的农林院校是弱势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借鉴建筑院校的传统培养方案,但终究不是权宜之计。探索一种适合农林院校建筑学专业的特色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1明确专业定位

2构建导师负责制教学体系

2.1导师负责制。首先,充分利用农林院校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专题建筑设计组(如古村落遗产保护小组、新农村建筑设计与规划组、民宿建筑设计与规划小组、农业生态园区建筑设计与规划组等)。其次,以高职称有科研项目或者高学位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担任各导师组组长,其科研团队成员组成各导师组教师队伍。在学生大一下学期结束时,组织各专题小组进行教学PPT答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自的专题导师组,经师生双向选择后确定各组学生名单,“在整体的教学组织框架上以小组形式独立开展教学,发挥教师的学科专长及资源积累[1]”。教学管理体系是由学院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制订各年级每学期课程要求,并下达给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根据培养计划制订培养方案(含课程学时、学期安排、学分多少等),再下达给各个专题导师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讨论教学大纲的发展(每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任务书等)。2.2导师负责制教学体系特点。据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建筑学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发现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设计实践课程尚存在结构体系不尽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设计题目概念化,真题少;建筑与规划的设计基础不扎实,互不联系;专业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脱节,设计课程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学生介入专题研究设计课程时间晚等。“自一年‘建筑初步’课程开始,直至五年级的‘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环节”[2]。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这一系列课程的核心组织作用,组织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理论课程、建筑技术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的衔接,尽可能满足建筑设计主体课程的进度要求,建立农林院校特色专题的导师负责制教学体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五年本科学习中,建筑设计是由表及里的。目前青农大的课程分段方法,通常将一年级的设计基础阶段称为“建筑设计基础”,“二至四年级的中间阶段称为‘建筑设计’,而五年级称为‘毕业设’”[3]。这三个阶段经历了学习设计“了解入门”到“广泛接触”再到“综合提高”的磨练过程。2.2.1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训练,基本了解了建筑与空间的概念、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的组成内容和建筑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初步的钢笔淡彩表现技法训练、平面和空间构成课程、实际建筑的绘图和表达,最后以一个小面积的设计主题结束,为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打好基础。在这一学年的徒手表现技法训练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植物学、花卉学等优势,学生在完成总图设计时,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特长。在建筑测绘、模型制作、建筑空间和建筑环境的整体性认知能力训练环节中,我们利用农林院校的树木学、生态学等,以园林建筑为主题的田野测绘,分析园林景观环境与建筑空间的融合。2.2.2二、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二年级是设计的入门学习阶段,三年级是设计的扩展学习阶段。每个年级的基本特点是不断重复不同类型与规模的建筑设计主题,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设计的选题与内容安排上,二、三年级可选题为小中型民用建筑设计阶段,以适应学生的掌握程度。一般来说,每个学期安排三个建筑主题,即两个面积大点的建筑主题和一个建筑快题设计。根据学期总周数,一般长题占6—7周,每周课内周学时一般为8个学时,也就是两个半天时间。在这学期结束时,有一个建筑快题设计专用周,最终图纸表达的时间为6—8个小时。二年级上学期的建筑设计专题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下达任务书—新型乡村别墅设计(独院式民宿设计、特色农家乐小住宅等)、城乡社区活动中心设计;下学期的建筑设计专题可以是新农村六班幼儿园设计、特色农家乐餐饮建筑设计等。三年级的建筑设计专题可以根据现在小短假乡村游下达任务书,上学期为农副产品展览馆、山地民宿建筑设计与规划等;下学期为城镇中小学建筑设计、城镇医院建筑设计等。二年级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设计理念、设计程序、深入思考和表达的基本方法。“了解环境、空间、功能关系、造型、建筑性格塑造等重要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并能综合考虑”[3]。三年级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做设计的基本技能,如功能分析和空间组合等,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设计,如场地规划、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掌握更多的空间营造手法、立面处理等手法,并培养学生项目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二年级的课程设计环节,就要对农林院校特色建筑设计演练,使学生在农林方面建筑设计与规划项目得到独到的培养。开展实地研究、传统建筑构造方法、农村环境保护、传统建筑与园林设计、新农村建筑设计与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建筑设计规划、农业生态园区建筑设计规划等。2.2.3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四年级和五年级是建筑设计的综合阶段。在设计的选题和内容安排上可以为中大型民用建筑设计两个阶段。四、五年级基本掌握了建筑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方案能力和创新能力,尝试设计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多样性,考虑问题要全面,图面要规范。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一个偏重于规划内容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同时也要学习施工图纸的绘制方法。四年级形成农林特色的研究性导师组负责制—古村落遗产保护小组、新农村居住区建筑设计与规划组等。下学期为城镇街道步行街的空间改造规划与设计。“形成贯穿建筑学专业教学全过程的“大设计”特色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4]。在高年级,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平台。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建筑学专业高年级优秀学生尝试农林院校的特色项目研究,利用导师组的研究课题,展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特色探索。同时将大四、大五、大三的学生穿插组成不同的团队,利用课程设计组织形式参加省级、部级等专业设计大赛,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多注重国内外的最新专业发展动态。从大四的寒暑假开始,提前鼓励学生进入设计院实习。学生提前了解设计院的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程序,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与矛盾。通过短期设计院实习,学生将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4五年级毕业设计。在五年级上学期的设计院生产实习,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由学校教师和设计院建筑师共同指导,历练学生在实战中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对当前专业动态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为走向工作岗位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学院与设计院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学院老师和聘请设计院的高工或一级注册建筑师一起参加学生的公开实习答辩并评定成绩。下学期的毕业设计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在导师负责制下参与专题研究的实际研究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利用导师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设计教学与学生实践教学的局限性”[5]。同时,聘请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设计师开设讲座,扩大与其他院校、设计院等的交流,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

3结语

导师负责制与传统模式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以传统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为中心”转变为“以特色课程设置为中心”、“以看图与改图为中心”转变为“以‘伙伴式’示范式为中心”、“以建筑类型设计为中心”转变为以“专题设计研究为中心”。将“导师负责制”作为人才培养的“引擎”,是农林院校建筑学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形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导师组模式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连续性,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赤彪,许从宝等。揽海营学—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略要[J].城市建筑,2015(09):123-129.

[2]林晓东。建筑设计—建筑学课程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1).

[3]赵建华,赵晓铭,尹晓昕。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7):146-147.

[4]郑玮峰。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6):32-35.

建筑业论文 篇十三

[论文摘要]由于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产业,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产业退出,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市场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私营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私营建筑经济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建筑业产业和产品特点、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和市场环境与私营工商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1998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6%-6.8%之间,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国有建筑经济处于这个支柱产业的中心地位。建国50多年来,国有建筑经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必须明确指出,建筑业又是一个竞争性行业,以国有为主导,以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做出了明确回答。也就是说,从建筑业特点出发,从着眼于建筑业发展出发,在不断增强国有建筑经济控制力的前提下,要提高认识,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

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时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来源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私营建筑经济年增长率为巧%以上,明显高于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有经济4%,集体经济8%)。私营建筑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五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私营建筑经济转移。

(二)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了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活、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建筑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诞生,又随着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私营建筑企业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对国有建筑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秋序

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把重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上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已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宣传和政策上为私营经济保驾护航。

(二)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1.制定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为最大限度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确立目标和指明方向。

2.制定一切有利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投标、工程质量评比、工程安全评定、企业贷款、用人用工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3.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和加强私营建筑企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其遵规守纪、稳定持续地发展

1.正确指导私营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不断地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

2.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忽视质量与安全的短期化行为,促进其向规范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

3.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私营建筑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从单一产权结构向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从传统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从经营增长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集约型转变等。

三、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1.私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

2.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进人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建筑论文范文参考模板 篇十四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防止出现质量或安全事故,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二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利益,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是我国整个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质量,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筑工程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专业性也比较强,交叉施工作业的情况比较常见,从而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不重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则会发生很多难以想象的麻烦和事故,所以说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积极效果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②建设单位没有做好工程项目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导致后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③建设单位对招投标制方法的应用存在问题,公平性较低,甚至存在内定的情况。另外,很多建设单位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从而使工程的质量较差。④建设单位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使相关的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影响管理的质量。⑤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

具有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是实施工程管理并做好工程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牢固树立建筑工程管理意识。首先,建设单位一定要认识到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能因为需要支付管理成本就主动放弃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建设单位虽然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管理,但是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将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作来实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自己的要求。

其次,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宣传力度,促使建设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有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顺利实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并充分发挥出建筑工程管理的积极效果。

做好工程项目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发起者,是联系所有参建单位的桥梁,所有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工程项目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开展的质量。因此,做好工程项目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所需要的手续办全,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其次,建设单位还要组织专业的团队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工作,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都可以落到实处。

正确利用招投标制度,选择实力最为雄厚的承包商

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可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落实到位。首先,建设单位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责任制度、监理制度等。其次,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要制定管理制度的细则,以保证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有法可依。最后,一定要加强和所有参建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妥善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首先,建设单位一定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来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其次,注意对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在单位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建设单位对工程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使工程建设单位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筑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自己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下页带来更多的建筑工程类论文参考范文

建筑论文 篇十五

2红砖简介

红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捏练后以人工或机械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在900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烧结普通砖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其公称尺寸为:长240mm、宽115mm、高53mm。我国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是在烧成高温阶段后期将全窑封闭从而使窑内供氧不足,砖坯内的铁离子被从呈红色的三价铁还原成青色的低价铁而成青砖。据有关专家的研究,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但是因为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所以轮窑及挤砖机械等大规模工业化制砖设备问世后,红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青砖除个别仿古建筑仍使用外,已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不断有新的各种免烧砖问世,但是专家们认为,迄今为止红砖依然是性能最优良,舒适感最好的建筑墙材。在农村和中小城市,由于其经济性,方便性以及诸如透气性等建筑性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红砖的地位,其他产品仍难以取代。

3粉化原理

红砖成分主要为硅酸盐,铁的氧化物和有机酸盐和无机酸盐,其中有机酸盐是红砖原料中的有机物经过不完全燃烧和其他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有两个原因导致红砖的粉化失效,共同的条件是红砖中要有水分:红砖中有很多弱酸盐,可以析出,而有机酸盐呈弱酸性,容易与发生反应,导致红砖本身结构成分发生变化,砖体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崩碎粉化,这属于化学腐蚀;溶解在水分中的部分可以结晶的盐类,如,等,在水分充足的时候,完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当水分从红砖体表蒸发,这些盐类先生成结晶水合物,如,,,,结晶的过程中,体积会膨胀,将红砖破坏,这属于物理腐蚀,其效果比化学腐蚀更为严重。这就是红砖容易被碱性物质腐蚀的原因。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制造红砖用的泥土要在露天堆放很久了。红砖原料粘土堆在露天,经由日晒、雨淋,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粘土中含有水溶性的碱、盐类或有机物及杂物等,这些成分在红砖的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利用红砖的寿命,因此粘土最好经由日晒、雨淋。雨水可溶解粘土中之碱、盐类,日晒可风化、分解有机物及其他杂物,经长期之作用才可以供制造红砖之用。但是由于红砖制造周期短,生产粗放,量大占地多,故堆放过程只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相对于一些极品陶瓷的原料需要堆放几十年的时间来说,前者只是很短的时间,所以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并不能解决红砖的弱酸怕碱特点,换一种说法就是,原料堆放过的红砖,只是比原料没有堆放过的红砖,质量好些而已。

4粉化带现象

这时候有人就说了,红砖容易粉化失效的原因都弄明白了,大不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就是了,给所有的红砖加上防护措施。这样认为的话,难免有些鲁莽,要想延长红砖的使用寿命,不仅要明白红砖本身的性能和缺陷,还要熟悉红砖的具体使用情况,否则,会造成浪费,因为并非给所有的红砖加上防护措施,才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我们不妨在农村做一个观察,不难发现,年久的红砖建筑,确实出现了红砖粉化现象,以碱性土壤为地基的红砖建筑发生粉化现象相对更早更严重。而且,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红砖粉化带既不位于环境最为复杂的地表,也不位于接受日光暴晒,风吹雨打最为严重的房檐附近,而是位于距离地表0.5m-1.5m的范围内(如图1)。任何一个整体的失效,取决于关键部分的最先失效。在红砖建筑其他部位,甚至木质房梁,檩条等尚且完好的情况下,粉化带的失效严重缩短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费,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红砖粉化带过早形成且粉化严重,极易在还未引起人们注意的时候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所以说,粉化带的红砖,要给与特别处理,而其他部位的红砖若要同等待遇的话,显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研究红砖粉化失效现象,对合理利用建筑材料,提升建筑质量,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接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粉化带处于一个距离地表0.5m-1.5m左右的范围内以及其具体的粉化过程。

假如一个红砖建筑是空中楼阁,因为雨水的冲刷作用,其体内的可以导致粉化的成分只会越来越少,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粉化带,红砖普遍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出现粉化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红砖建筑建在了地面上。因为红砖的毛细作用,水分沿着红砖的气孔上升,一直达到毛管力(一种牵引水分在毛细管道内上升的力)与水分本身重力平衡的高度,即毛细上升高度。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学者研究的成果粗略计算下这个高度。

4.1计算法

H=2σcosθ/rρg

式中:r——毛管半径,m。

ρ----液体的密度,kg/m

g-----重力加速度m/s

σ----液体的表面张力牛顿/m

θ――为弯月面与毛管之间的夹角

当毛管完全湿润时,θ=0o,常温下σ=72.8×10-牛顿/m,ρ=1,g=9.8m/s

则H=15×10-/r(m)

其中,H为毛细上升高度,r为毛细管道半径,参考粘土颗粒大小为0.5mm-0.005mm,取红砖毛细管道直径0.05mm,即半径r=0.025mm,计算得H=0.6m。

4.2实验法

砂土的毛细上升高度的测定

(卡明斯基管观测法)

粒粗(毫米)

毛细上升高度(厘米)

达到最大高度的时间(昼夜)

5—2

3.5

3

2—1

6.5

4

1—0.5

13

6

0.5—0.1

25

8

0.1—0.05

105

72

0.05—0.025

266

300

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大体符合0.5m-2.0m的范围,当然,由于红砖实际微小结构的复杂性,红砖建筑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水分的蒸发等原因,现有的计算理论部足以得出一个精确的高度。

通过毛细作用到达粉化带的水分,有两个作用,一是溶解了各种可溶性的盐类,产生了各种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加快化学腐蚀,二是这些水分中本身就有各种可溶性盐类,其中不乏能发生结晶反应的盐类,这些外来的盐类和红砖砖体本身含有(相对少量)盐类,被因为水分在红砖体表的蒸发形成的微小水流运至表面,随着水分的减少,先发生结晶反应,结晶水合物膨胀,使红砖体表粉化,此时物理腐蚀完毕。水分继续蒸发,结晶水和盐类分离,即风化,当结晶水也风化完毕的时候,红砖墙体上会留下一层白色的粉末,俗称“泛碱”,单纯的“泛碱”过程对红砖没有腐蚀作用。当然,在粉化失效的过程中,水分结冰膨胀,风吹,雨淋等作用,会起到加速红砖粉化的效果。

5.实验模拟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一下红砖的粉化过程:

1.取一干净的矿泉水瓶A,按照一勺碱面兑一碗水的比例,配置溶液,然后倒入矿泉水瓶,溶液深度约为2cm。取两块红砖碎块,体积约为1cm,洗净,放入矿泉水瓶中,拧上盖子,密封,然后使碎块完全浸湿。此时溶液呈清澈状(如图2)。取一干净的矿泉水瓶B,然后倒入纯净水,深度约为2cm。取两块红砖碎块,体积约为1cm,洗净,放入矿泉水瓶中,拧上盖子,密封,然后使碎块完全浸湿。此时溶液呈清澈状。

(图2)

2将矿泉水瓶A和B平放,盖子一端稍微向下倾斜,使底部的碎块完全与溶液分离,置于阳光下,从8:10维持至20:00,这样做的作用是促进结晶膨胀。将矿泉水瓶A和B正放,使碎块完全浸湿,置于冰箱中,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从20:10维持至8:00,这样做的作用是通过结冰膨胀使效果更明显,迅速。观察。

3.重复第2步骤,维持20天。如图3所示,从左到右分别为第5天和第15天的情况。

(图3)

4.对比矿泉水瓶A和B,得出观察结论。如图4所示,为第20天的情况。(其中左边为矿泉水瓶A,右边为矿泉水瓶B)

(图4)

结果很明显,矿泉水瓶A中红砖碎块的粉化情况比矿泉水瓶B中红砖碎块的粉化情况严重。这说明了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导致红砖粉化的结论,是正确的。当然,粉化现象并不是在浸没的时候发生的,让碎块浸没在溶液中拍照,是为了让红砖粉末悬浮在溶液中,能更清楚的看到两者粉化程度的对比。

6.总结及防护措施

明白了红砖粉化现象的原理,要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关键是阻止毛细作用和结晶膨胀,可以从材料和建筑结构下手。广大的农民群众和土木工程师,在实践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几套比较有效的防护措施。

1.粉化带以及以下的墙体,使用抗粉化性能好的建材,如石材。石材,本身也具有孔隙,因此也会发生毛细现象,但是其抗粉化性能比红砖强很多,因此,尽管一系列的腐蚀作用也会发生,但是粉化现象比红砖墙体轻很多。这一措施没有彻底解决该问题的原因在于石材等的成本比红砖高很多,而且石材不能就地取材,尤其影响了其在平原地区的应用。

2.利用水泥,石灰等建材,做红砖墙体的墙裙,高度至少覆盖粉化带,这一措施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风吹雨淋对红砖墙体的冲击,减缓风化作用,进而减缓粉化作用,缺点是不能避免粉化现象,只不过看不到罢了,日积月累,红砖粉末在夹层中积累,导致红砖墙体和墙裙之间断开粘结,墙裙脱落,这个时候观察红砖墙体,可以发现仍然会有粉化带存在,粉化带的失效依然早于墙体的其他部分。

3.地基注浆法。地基注浆是用液压,气压或者或者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如净水泥浆)均匀的注入土层中,填充,渗透和挤密土层,驱走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硬化后将土颗粒粘结成一个强度大,压缩性低,抗渗透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整体。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毛细现象的发生,还可以使地基得到加固,防止沉降。但是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目前在农村没有推广开。

4.红砖建筑物开始建造的时候,在墙体与地表之间,铺一层防水材料,如塑料薄膜,油毡等,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隔绝水分,但是由于防水材料不可能恰好位于地表与墙体的交界处,因此日久仍会有毛细现象,继而引发粉化现象。

由此可见,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种完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被广泛应用,因此,对成本低,易操作,可以普遍采用并且切实有效的红砖建筑防粉化措施的探索,仍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泉。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ppt.2008.7.7

[2]赵柱刚。地基注浆加固。春报。/zhaozhuagang/blog/item/d2aec244db84184b500ffe45.html,2008.10.30

[3]佚名。/ebook/2007/B10014391/4.html,2009.8.6

[4]佚名。红砖。/view/1312274.htm,2009.8.5

[5]佚名。随说陶土。/blog/static/2568521520071029115220423/.2009.8.7

[6]佚名。毛细水的运动。/jpkch/2006/swyszyx/433.html.2008.8.7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7291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7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