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10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10篇

更新时间:2024-05-23 02:24:35 点击: 来源:yutu

幼儿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老李给大家收集整理的10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一

《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年度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王华 张艳琴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帼眉。生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J].幼儿教育,20xx(10):4-5.

[2]王红霞。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xx(9):32-33.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二:

《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索 》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黎丹 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玢。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J].商情,20xx(15).

[2]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08.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xx,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xx,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xx,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三:

《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作者:XXX

单位:xx外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05:94-98.

[2]王彤。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xx,03:92-93.

[3]李小波。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xx,02:156-157.

[4]沈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20xx,10:72-7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30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大学四年学业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下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加以重视。为培养符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需求,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提高撰写论文质量方法。本研究旨在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本科论文撰写质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的体育教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翻阅并查看华南师范大学2010级-2012级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共387篇毕业论文及相关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2.2.2 访谈法

2016年4月到6月,访谈了10位论文指导教师以及10位2012级的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了解撰写论文中教师、学生所碰到的相关问题。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对师生的开放式访谈,自编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 2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和Excel 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论文的现状

3.1.1 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2010-2012级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整体情况来看,体育教育学和训练竞赛是近3年毕业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0级与2012级超过3/1是写体育教学内容,而2011级的学生虽然也有很多写体育教育,但是竞赛训练却成为该届毕业论文比重较高的一个研究方向。可能是2011级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大运会,学生经历了运动会前的备战、高强度训练、紧张的比赛气氛感染了全年级的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本专业的熟悉度决定其选题方向,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日常课程和大部分时间都以术科学习为主,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技术类的研究选题。而学生对体质健康方面的选题研究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可能是理论研究选题更依赖实验条件,且受实验经费限制,开展实验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类实验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实验学科的研究,因而导致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学生越来越少。总体来说,近3年学生的本科论文大多在选题时会选取与自己特长相关、了解接触较多,研究内容相对单一,且研究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探究。甚至有时同一专项班会出现相同的题目,并且研究方法、对象、手段均大同小异,那就]有意义,论文质量也不会太高。

3.1.3 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

本科论文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大多数的本科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经历。对教师而言,这也是科研经验的过程与收获。以2012级为例,由于受师生比例限制的原因,每届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有体育教育专业共80名学生,相应配备32名指导教师,即人均指导篇数为2.5-3篇。学院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往往首先考虑选择自己的专项课教师作为导师,经学院调整后,部分学生才会二次选择其它理论课教师或者公体课教师作为导师。从研究结果看,专项课指导教师数量每年均保持基本水平,并成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主要师资力量。从近三年的指导教师情况发现,由于专项术科教师均是从事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还要兼校运动队教练的重担,绝大多专项术科教师必须承担学校大量的教学工作,其指导毕业论文的精力被分散,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而理论课学科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性作用。

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论文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的学术思想、学术态度和科研水平也会直接正面影响着学生。本科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规范论文写作,他们刚开始往往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根据对论文的指导次数和时间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毕业论文一般指导次数在3-4次(50%),刚好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5-6次(占23.5%),7次以上相对比较少,只占10.5%。每次师生讨论时间以20-40分钟选项居多,共97人(占48.5%),多于一个小时的只仅占5%。通常情况下论文指导时间低于半个钟就显得有点仓促,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体科院有个别教师在开题报告上提出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能给予比较合理的改进意见。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开题报告上写“同意开题”几个字,显得有点简略。教师在指导论文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对论文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在后面的论文撰写时觉得难度大,无从入手。从近3级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指导论文的态度有待提高。

3.1.4 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情况

对近3级的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论文框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手段一概不清晰,更不用说字体、段落、脚注、尾注、数据图表等一系列的规范表述性问题。通常很多学生都是在完成整个毕业论文之后才知道基本格式问题。从而导致连文献资料的引用断章取义或者无从下手。毕业论文的前期选题,文献收集、开题报告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是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有必要尽早让毕业生熟悉论文撰写的规范性。

3.1.5 论文数据的真实性情况

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很多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掌握方法的情况不同,导致数据统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对研究方法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41.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仅有40%的学生认为数据真实。

3.1.6 答辩成绩情况

本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学生387篇论文进行毕业论文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3个年级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通过论文质量审核,获得及格以上的等级成绩。从成绩统计看。2011级的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强。对三个年级指导教师与答辩小组评定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得出2010级P

3.2 毕业论文改革建议

3.2.1 调整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启动指导工作

建议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段,避免与考研就业冲突。将毕业论文阶段性开始时间提前:1:大三第1学期,先让学生选导师选方向,完成开题报告;让学生一边多次接触导师一边初步接触相应方向的文献,只有多看文献资料,才能拓展研究思路,不至到写完开题报告还不知怎么下笔撰写论文;2:大三第2学期分三段时间检查、上交论文的完成进度,每一段时间必须指导教师签名,并在期末提交论文二稿;3:大四第1学期完成修改论文以及PPT制作;4:大四第2学期可以相对轻松与指导教师进行预答辩以及正式毕业答辩。

3.2.2 优化组合师生力量,培育优秀毕业论文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决定学生撰写高质量论文的前提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应鼓励学生多选择学科教师进行指导,限制每位术科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尽可能不超过3到4篇;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指导人数应该与其职称成正比,对于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应合理增加其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优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组合,尽可能保证优秀学生能配备更高水平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合理组合”有利于增加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和比重,也可提升整体毕业论文质量。

3.2.3 提升教师指导内涵,建立指导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指导奖惩制度是提高教师指导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由于大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很多教师只重视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堂教学, 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有限,学生也无从下手,恶性循环,直接е侣畚闹柿课侍猓黄浯危一些术科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使其缺乏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意识,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应建立专业导师目标责任评价和监督制度,以客观的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导师指导的小时数和次数,加强导师责任,并把学生论文质量考核直接与导师责任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应在全院进行表彰,以表对其工作的肯定。

3.2.4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基础写作知识写作能力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由于许多学生有倾向于术科学习的思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没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战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缺乏创新精神。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改革创新,即无论是学科还是术科课,每完成一门专业课,教师应布置小论文作业的形式来提高基础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说明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禁止学生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实践和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上来了,科研能力就能慢慢衔接上来。

4 结论

4.1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格局趋于稳定,选题多以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为主,基本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4.2 教师通常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次数在3-4次之间,每次40分钟内比例较多,多于一个小时的比例只仅占5%。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学时数。此外,应合理分配专项技术和理论课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院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作用。

4.3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结构都能达到完整、合理,但在格式上有必要规范,论文的真实性与抄袭情况有待加强。

4.4 应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减少其与本科生就业迎考时间的冲突,保证学生撰写论文的精力与时间。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普遍高于与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应制定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 钦州学院学报,2010 (2):79-83.

[2] 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

[3] 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4] 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 论坛,2008(10).

[5] 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 学报,2005(01).

[6] 周晓微,蒋华江。地方高校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 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77-82.

[7] 周鸿勇,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0):105-108.

[8]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 现代 大学教育,2009(02).

[9] 杨明。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 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0] 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

[11]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7):45-47.

[12] 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 坛,2010,(11):69 -71.

[1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 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

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灵活的**方式、先进的开展理念、丰富的游戏内容等对于幼儿的发展与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做好学前游戏的设计与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水*,促进幼儿的开发与培养,从而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新时期的飞跃性发展。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

游戏作为童年精神教育的主要体现,与学前幼儿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相契合,与幼儿的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密切相关,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组成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导向。本文主要针对游戏在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建设步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层面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学前教育面向的对象为入学前幼儿,其身心发展不成熟,也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困难重重。如何突破既定的限制,实现幼儿学前热情的调动,实现儿童兴趣与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学前游戏为其提供了突破口。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学前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游戏与幼儿爱玩的天性相契合,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学前教育中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学前教育的课程培养要求,通过开设既定的学前游戏,比起枯燥单调的学前教育课堂,新颖生动活泼**的学前教育往往更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开发智力,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其通过触摸玩具,参与游戏提升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幼儿借助对特定游戏器具的接触,可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构建起事物的具体形象认识,从而完善自己的感知认识。其次重复的动作与口令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学前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既定的参与规则,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需要记住一定的参与口令与参与规则,加上学前游戏本身带有很强的重复性色彩,在不断重复与再现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再次学前游戏的虚拟性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学前游戏的开展需要借助虚拟的教学情境得以完成,幼儿在虚拟的教学情境中**想象某些虚拟动作与虚拟道具,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培养。最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思维开发锻炼的过程。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找游戏的策略等。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起爱思考善思考的好品格。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组成,对于幼儿智力与潜能的开发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教育体现。

二、营造快乐的参与氛围,促进幼儿体能的开发

游戏是基于幼儿特定的兴趣科学设计,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能自觉地锻炼身体,提升自身体能。如果在幼儿阶段就开展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显然是不合适的,而游戏强度适中,处理方式更加柔和,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得以盛行。从我国学前教育中游戏的开展情况来看,其对幼儿体能的提升性影响最为明显。一方面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完成“跑、蹦、跳”等一系列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游戏的开展还需要幼儿手,口、眼的综合参与,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得到锻炼与开发,为后期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前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学前教育中的部分游戏是在户外开展,这就为幼儿接触阳光与自然提供了可能,通过在阳光下参与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帮助幼儿有效地对抗各种流行性疾病,这与我国“阳光体育”的理念的不谋而合。好身体是从事后期学习的前提,幼儿学前游戏实现了教学与锻炼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对幼儿强大的吸引力,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更加主动积极。游戏本身所营造的欢快气氛是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所无法建构的。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机能不断提升,可以参与到更高层次要求的游戏中,从而构建了幼儿学前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幼儿特殊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其个性表现十分突出,过于强烈的个性表达需要关怀与呵护的同时更需要健康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幼儿学前游戏既强调对幼儿个性的关注又注重善意的引导,因此其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极具价值。幼儿学前游戏对幼儿个性的呵护恰到好处。游戏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兴趣、态度与优势展现出来,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每位幼儿身上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针对幼儿独具个性的特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实现幼儿个性与天性的学前开发。学前游戏对幼儿个性的引导主要表现为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幼儿过于强烈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社会适应能力,幼儿个性中鲜明的棱角使其很难融入到集体中,从而引发幼儿之间的摩擦与矛盾。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学前游戏对这些棱角进行剪裁与处理,让幼儿在认识到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增强对社会对集体的认可,通过集体性的游戏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集体协调能力。幼儿学前游戏其实是有目的的为幼儿构建人生的社交网络,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前的主要生活单元是家庭,往往在家人的宠爱中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孤立的性格很难融入到集体与社会中,学前游戏通过集体合作及时纠正了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做好情感的熏陶培养,促进幼儿价值观的形成

幼儿不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对情感的把握也不够具体准确,因此幼儿的情绪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前一分钟还是嬉笑打闹后一分钟就是泪如雨下,这种情绪的失控一方面基于幼儿特定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与情感熏陶与培养的缺失密切相关。如果说前者需要时间完善,那么后者则需要游戏的补充改善。积极做好幼儿情感的熏陶与培养,才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首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小,在生活中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牵制与束缚,这些外在的束缚很容易激发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幼儿缺乏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往往造成情绪的突然失控。学前游戏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为幼儿提供情绪抒发的突破口。幼儿积聚在心中的不安情绪在幼儿快乐的游戏参与中得到发泄,或者是实现了向良性情绪的转化,在长期的游戏锻炼中幼儿更容易**自己情绪的松弛。例如幼儿的厌学情绪就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加以改善,幼儿刚从家庭单元中走出,心理情绪难免存在不适应性,通过学前游戏,进行了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幼儿的情绪得到有效的过渡,从而树立起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而不是一味地抗拒。其次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前游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审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美感认识与体验。学前教育通过选取特定的游戏类型,让幼儿真实生动地感知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好事物,辅助以文字的引导与音乐的熏陶,提升幼儿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与把握,在长期的美感训练中幼儿逐渐能区分美丑善恶,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打下基础。良好的情绪与情感是幼儿参与学前游戏最直接的体验与收获。

结束语:

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灵活的**方式、先进的开展理念、丰富的游戏内容等对于幼儿的发展与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做好学前游戏的设计与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水*,促进幼儿的开发与培养,从而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新时期的飞跃性发展。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

区域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基本上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其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上、情景及响应的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好区域的材料选择与投放问题,才能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直观形象,各方面能力偏弱,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小班阶段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结合小班幼儿学**点等策略。

关键词:小班;区域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对教师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教师在**区域活动时只是简单地堆积材料,没有考虑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等问题,这样的材料很难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难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小班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一、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6岁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小班幼儿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的安抚下逐渐*静等年龄特点。结合这些年龄特点,我们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为安抚幼儿情绪,创设安全、舒适环境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缺乏安全感,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喜欢玩自己熟悉、会活动,摸起来柔柔的、暖暖的玩具。教师可以在小班设置娃娃家之类的、能给幼儿带来温暖和安慰的区域,在娃娃家中投放女孩子喜欢的玩偶,男孩子喜欢的汽车、变形金刚,大众喜欢的动画形象、娃娃家操作材料等,都可以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给幼儿带来温暖熟悉的感觉。除了娃娃家,还可以为喜欢安静、不擅于交往的孩子设置一个比较封闭的“谈话吧”,鼓励这些孩子拉着他的好朋友去“谈话吧”说说悄悄话,还可以在“谈话吧”中提供抱枕、不同类型的图书,如故事类、百科类;不同类型的卡片类玩具、图谱卡、玩偶、头饰、手偶、地垫、抱枕、录音机等,帮助他们寻找话题,学会与人交往。

(二)选择富有生活情境的材料,促进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特点主要是好奇心强,爱模仿。因此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关注这些特点。如科学区《学习形状相匹配》,可以以《小动物喂食》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寻找与小动物相匹配的食物,让幼儿模仿生活中喂食的情境,让幼儿握好汤匙,能手眼协调地把对应的食物一个个送到小动物嘴巴里,孩子会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任务完成。这样的活动既能帮助教师观察幼儿学习形状认知情况,又能提高幼儿的小手抓握、手眼协调等动作发展。又如语言区,孩子都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如果语言区只投放图书会特别冷清,我们可以结合孩子最喜欢模仿生活情境打电话的游戏,提供两个旧电话,收集或自绘幼儿熟悉的故事图片或生活情境,然后将故事情境中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称做成一张张字卡,让幼儿看图对讲。还可以玩传话游戏,如拿一根长长的水管穿过隔板,让幼儿站在东西两端,互相交流传话,孩子会非常感兴趣。

二、结合小班阶段目标

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水*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参考省编教材去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阶段目标去选择与投放材料。

(一)根据月发展阶段目标

在选择材料时可以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的阶段目标去投放,如9月份科学领域阶段目标中提出“感知常见的几种生活用品、水果。了解基本特征;按事物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大小并排序等”,教师就可以结合阶段目标投放水果沙拉自助餐品尝区、投放标签分类整理娃娃家,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按大小排序等。 10月份科学发展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等。 ”教师根据这些阶段目标可以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圆形玩具搭建车类交通工具,在运动区投放轮胎、呼啦圈自主练习感知圆形等。但有的活动区目标是结合幼儿自身发展制定阶段目标,如9月份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可以先开展“抓”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练习五指抓到三指抓,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每个月投放的“抓的物品”也应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也可以玩“夹”的练习,早期阶段让幼儿用塑料夹子给各种动物形象夹胡须,还可以提供夹馒头的大夹子让幼儿练习夹乒乓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点难度,提供的夹子小一些,夹的物品也小一些,后期再逐步换小增加难度。 “舀”“倒”“串”“扣扣子”等操作练习都可以遵循这个从粗到细阶段性逐步提高的规律。

(二)根据每个阶段目标中具体的教学活动

每个阶段目标中都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如10月份美工区目标中提出“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 ”具体活动有《香甜的水果》《画水果给小猫》《小猫的水果》等,教师就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创设水果屋主题,提供各种各样形状的水果、颜料,可以利用窗台、墙面、玩具柜面等地方创设背景墙,投放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让幼儿**涂鸦、玩水果印画、水果分类、涂鸦水果区宝宝等活动。又如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按物体特征进行排序”具体活动有《按颜色特征排序》,可以开发图形宝宝找家、收整糖果屋、做漂亮的糖葫芦、串有规律的门帘等活动。

三、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

同年龄段的小班幼儿能力水*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普遍水*,还要兼顾个别幼儿发展的不同层次,投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

(一)关注同年龄段不同幼儿的发展水*,为他们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

每个孩子在各领域发展的情况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我们在美工区,就可以为孩子准备不同星级的材料,如不善于动手的孩子提供一级材料:画好虚线的宽较窄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一刀剪断。相对较好的幼儿提供二级材料:宽较宽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连续剪。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挑战三级材料:沿曲线剪。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强,会自己穿衣扣纽扣。教师在生活操作区,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纽扣区,如系带子的搭扣、传统的民族风搭扣、不同大小的纽扣穿洞练习,让幼儿**练习,挑战不同的难度,孩子会特别感兴趣,有时还会邀约她的好朋友帮忙一起完成,给了孩子合作的机会。

(二)关注相同的材料难度层次的提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材料都是使用一次性就被搁置无人问津,新的任务下达,教师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新材料,不懂得开发和利用原有材料,从原有材料中去抽取或添加,提升和创新原有材料。如科学活动《有趣的石头》教师请家长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投放科学区让孩子们了解石头的特性。一段时间,孩子对石头不感兴趣了,教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用油画棒、颜料来装饰石头,晾晒石头,这从原来简单的摸一摸石头了解石头到动笔装饰石头,对孩子技能上有了一定要求;装饰石头完工后,我们又把这些石头运到沙池区,让孩子搭建高高的城堡,一起用石头装饰大城堡,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孩子还商量不同的装饰方法,如大石头放在城堡的底层,小石头放上层,不同的石头分类装饰,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分类、空间安排等科学问题,对幼儿的学习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材料不适合跨区域开展,我们可以在原有材料上增加些难度。如生活操作区《夹夹乐》,原有材料是乒乓球,夹馒头的夹子、盘子,孩子很快挑战成功。第一次教师换掉的是盘子,提供高一点的杯子,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第二次教师换掉的是大夹子,用小号的夹子去夹乒乓球并放到杯子中;第三次教师换掉的是乒乓球,变成小木珠,小木珠个头小比较难夹,但不像玻璃珠那么滑溜,小班幼儿还是能挑战成功。后期为了锻炼能力强的幼儿,还增设了瓶子,让幼儿把小木珠装进瓶口较小的瓶子里。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难度,幼儿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四、结合小班幼儿学**点

小班幼儿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他们只是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作游戏看待,需要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不能简单的一盘材料、一份任务单让小班幼儿操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的区角环境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高结构材料,但低结构材料又能帮助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在选择与投放材料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如准备《娃娃家》材料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准备一些高仿的材料,如自制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角色扮演道具如各类角色服装、帽子。娃娃、奶瓶、炊具等,还可以收集幼儿照片,制作全家福。玩具小人、装扮服饰、厨具用具、过家家餐厅、医院、理发店等模型玩具。低结构材料如各种各样小珠子,不同颜色的项链、假发、头饰、各种彩色的皱纹纸、泡沫纸、小瓶子、小杯子等,孩子可以根据情境布置娃娃家,做娃娃家食品,装饰品等。

(二)选择幼儿熟悉、具有生活经验的材料

小班幼儿经验缺乏,教师选择的材料要源于生活中的材料,幼儿才能更感兴趣。如科学区《找匹配》,教师就可以直接用生活中的瓶和盖、笔与笔套、脚与鞋的尺码、手与手套的大小供幼儿探索、匹配等,《神奇的电池》教师可以请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电动玩具带来,认识电池两端的不同,组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这样的活动孩子会百玩不厌。

(三)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

在考虑小班幼儿学**点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如美工区,除了有涂鸦区,还要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如浆糊、双面胶、透明胶、儿童剪刀、花边剪刀、橡皮泥、水彩笔、油性笔、油画棒、各色毛线、棉签、纸杯、空纸盒、绘画纸、不同材质的有色纸等。半成品材料如纸筒娃娃模型、各种空纸盒、空瓶等,让幼儿大胆的用撕贴、点、线画、绕毛线、包裹橡皮泥等方式去装饰美化这些物品。还要注意提供清洁用品,如抹布、小纸篓、分类盘、整理箱等,帮助幼儿随时清洁自己使用的空间,养成卫生整洁的习惯。

(四)关注材料的动态性,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一次又一次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转移的,他们会对玩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产生厌倦。我们要考虑材料的更换,如益智区的拼图材料,图书角的一本书等;还要考虑材料的添加,如美工区《漂亮的瓶子》初期教师只提供了简单的贴纸让幼儿装饰,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满足于简单的张贴,可以和幼儿协商还想把瓶子变成什么。有的孩子说变成花瓶插花,有的孩子说变成瓶子娃娃等,教师就可以添加剪刀、吸管、纸花给原来漂亮的花瓶插上花;还可以添加黑色的毛线、泡沫圆球、水彩笔做瓶子娃娃等。

总之,每次选择与投放区域材料之前,一定要思考这些材料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吗?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玩什么,怎么玩,适合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等问题。让活动区的材料不是简单堆积,而是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五

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混龄教育过程考察

百年中国幼教改革中的故事活动研究

幼儿园家长志愿者的研究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上海高校附属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研究

呼和浩特市民办幼儿园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西安市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幼儿园家访的研究

五年制幼儿师范课程改革的研究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研究

新城区幼儿园保教结合及其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教育过度”的问题研究

山村的述说

基于混合学习的《学前英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

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

当代英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

中国和柬埔寨幼儿交往中礼貌行为的对比研究

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

内蒙古边境牧区—苏尼特右旗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

城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回归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材使用状况研究

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跨个案研究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研究

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

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0-3岁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研究

我国幼儿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农村3-6岁幼儿早期教养的生态学研究

透过幼小的“课”看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适应性设计研究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研究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呼和浩特市早教中心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文本分析及实践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研究

学前教育论文 篇六

学校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应全员参与实践课程模式,对开展实践课程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层面,对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都要做到妥善处理。学科课和实践课,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都是并行独立的。并且教育实践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位置,一直都是处于边缘化。

而在整合实践学科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就是实践环节,在实践课中渗透学科课,学科课是实践课的提升和延伸,而实践课又是学科课的统整平台。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实践课应该是重中之重。应对实践课程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其不断进行探索,使实践课程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对校外实践课程来讲,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对各种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等活动的质量高度重视。

同时,学校还应和所在地区的机构,如早教中心和幼儿园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促进教师的随同指导和学生教育实践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主动走入基础教育,通过对学生教育实践的指导,对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现状切实了解,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对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践工作场所中才能获得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必须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一些应变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和一些早教中心、地方幼儿园的合作,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和地方的合作。

首先,应重视和校外实践层面的指导和组织方面的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和教育见习等环节,夯实基础。可对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借鉴,在具体的实习指导方面,对“合作式教学”的实习指导方式进行切实的推选。既由大学教师在理论方面负责对准教师的指导,并进行全程评估。由准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对实施与评价、教学设计的组织进行分享。具体包括对各种计划、封面资料的分享。而在课程开始前,还应和准教师共同讨论评价程序、材料、日常计划的目标等。

其次,需要对校内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高度重视。在学前专业课程体系中,诸如0~3岁儿童的教育和保育以及五大领域的教学等,都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若在课程教学中,对其中实践部分内容的教学,聘请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早教中心或者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担任,会使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所达到的效果也将是事半功倍的。此外,还可将当地幼儿园园长聘任担当辅导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开展即时互动,并定期举办各种讲座,点评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还可邀请所在地市教研室参与幼儿园评估优质课的工作。

三、上下齐心,使实践课程的品质不断提升

广大的授课教师应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上下齐心、步调统一,对实践课程的执行力度共同推进,并将实践课程的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将监管和导向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从大方向上,对实践课程的意义和地位进行明,为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对下一级的人才培养部门提出考核要求和设置实践课程的标准,并监管其实际运作的过程。

其次,院系级别的人才培养部门应对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倡导积极响应,在对实践课程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实践课程,并对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对校内外各种实践课程的要求,督促教师严格执行,并及时考核其工作成效。

同时,相关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对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职责认真履行外,还应对提升校内实践课程的品质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授课习惯和课程理念不断进行调整,对传统的关于课程定位的认知不断更新。在对教学大纲制定的过程中,应将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课程应有的性质充分考虑,全面提升实践课程的品质。

四、结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七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八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盲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七届(2013年)评选活动将自2013年3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3年6月10日。第七届评选活动结果拟于2013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

王妮妮 《儿童图画书自主阅读眼动特征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李春会 《一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与其教育观念差异的叙事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郭梦之 《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以

进餐活动为例》

王 玲 《莫扎特音乐对儿童表情识别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

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李 寅 《幼儿园课程编制中不同参与者立场与观点的比较研

究——以黑龙江省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为例》

张云亮 《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察》

上海师范大学

武琬霄 《以主题性音乐游戏为媒介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

的实践研究》

王厚菊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行为及其同伴关系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刘晓晖 《当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幼儿教师评价改革研究》

代 敏 《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学前教育改革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李聪颖 《北京幼儿园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刘 琴 《中外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分类准入制度的比较研究》

刘小飞 《5~6岁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干预研究》

吕雪娇 《中班儿童数字估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干预研究》

张冬瑞 《幼儿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军利 《3~5岁幼儿表情标签与识别能力及情绪表达规则认知

的发展研究》

曹高慧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状况——基于CLASS

系统的研究视角》

张孟勰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幼儿用筷动作发展研究》

谷 禹 《儿童视觉空间表象重建的眼动研究》

南通大学

王 娟 《3~6岁流动儿童同伴交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孟 岩 《幼儿教师缄默游戏观对游戏指导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 颖 《幼儿园对话教学研究》

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沈 娇 《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美术领域教学知识现状研究》

梁小静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宋寅喆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培娣 《幼儿园课程统一化抑或多元化:基于教师态度与行

为的视角——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

王 蕾 《图画书与美术: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袁军荣 《幼儿在园心理压力研究——以上海市区某幼儿园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

王艳梅 《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研究——以昆明市三所民办

园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

张 丹 《教育戏剧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以生命

教育之“人与自己”为主题》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 懿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馈言语行为研究》

朱君莉 《两种音乐教学法在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与学习品质上

的教学实验研究》

王 英 《幼儿教师实施“尊重”品格教育的个案研究》

宣兆霞 《乡镇中心幼儿园民间游戏物理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

以湖州市A幼儿园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李 欢 《少子化时代中美家长育儿态度对比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曼丽 《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

数学活动〉为例》

鼓励奖

上海师范大学 秦英娟

福建师范大学 林 娜 季奎奎 郭玲玲

首都师范大学 郑晓博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四川师范大学

刘佳丽 《多重视角下农村幼儿园教育问题的研究》

马 波 《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要“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吗——以

X县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

汤成麟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虹宏 《幼儿园实习教师的生活体验研究——以浙江某幼师学

院八名实习教师为例》

费青青 《城市学前流动儿童生活状况的研究》

张家虹 《大班幼儿加减法策略运用特点研究》

赵哲悦 《教师对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认识的抽样调查和分析——

以诸暨市区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为例》

蒋丹丹 《学前儿童数感发展的眼动研究》

周 波 《全实践背景下“三方”互动机制的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论文 篇九

1.以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计划为依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政府作为最大的公权组织,必须主导、优先提供并不断扩大学前教育的普惠面。[2]因此,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给予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新西兰重视对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通过采用一定时间的免费教育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西兰注重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计划,并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2007年7月1日,教育部实施了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津贴计划,该计划规定无论儿童的家庭背景如何,所有3~4岁儿童均有资格接受20小时免费教育,并且获得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在一些毛利语言所每周也可以获得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津贴。自2010年7月开始,教育部扩大了享受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的资助年龄,5岁儿童也有资格去接受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其次,扩大学前教育经费的资助范围。据教育部2009年预算报告显示,政府在2009—2012年间,对20小时学前教育项目中总共投入了将近700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包括儿童和学前教育机构均受益。[3]最后,20小时免费教育项目提升了经费标准和水平。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主要是由20小时学前教育津贴和10小时附加学前教育津贴组成。总体而言,新西兰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计划扩大并强化了政府在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使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学前教育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以提高教师质量为关键,增加对学前教师的经费补贴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质量保障。关注学前教师的质量,增加对学前教育的经费补贴,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为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新西兰非常重视学前教师的经费投入,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西兰对注册教师计划不断进行改革,并且给予充足的经费补助。例如,从2010年11月开始,教育部决定注册的小学教师将获得认可,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服务也将获得经费补助。由于这种政策变化,在4年内将提供195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学前教育机构,符合资格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会获得更高的经费资助。同时,新西兰资格认证局扩大了对一些海外学前教师资格的认可范围,政府计划在4年内投入1540万美元来支持此项计划,最终使海外学前教师资格可以等同于新西兰学前教师资格,扩大了合格教师的数量。[4]其次,新西兰为学前教师设立了专门的经费补贴计划。例如,学前教师津贴是优先帮助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机构,实现80%的教师注册的一种经费补助形式。该项津贴主要用来弥补合格注册教师的短缺,为教师获取技能和文化、语言知识提供资助等等。而临时注册教师津贴也是以提高教师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津贴计划,其主要是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临时注册教师提供额外经费支持的一种资助计划。该津贴旨在帮助临时注册教师转变为完全注册教师提供支持。最后,通过对学前教师的经费资助,其合格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据教育统计局2011年统计报告显示,自2007年开始,合格教师在教师总数中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速度(大约每年2%的增长率),即从2007年的60%增加到2011年的69%。[5]从2007—2011年,合格教师的总量增加了57%。总体而言,新西兰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经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为学前教师的质量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对我国的启示

从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特点来看,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反映出其内在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保障各类儿童的受教育权。以“儿童为本”为理念,扩大儿童入园率。以建立健全的经费投入体系为根本,注重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些取向为我国完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1.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保障各类儿童的受教育权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保障各类儿童的受教育权,是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价值取向之一。一方面,新西兰政府出台以一定小时为单位的免费教育津贴计划。新西兰于2007年实行20小时免费教育项目以来,分阶段逐步实行免费教育,从而使3~5岁的儿童都能接受每天最多6小时、每周最多20小时的学前教育。在此基础上,新西兰又增加了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服务时数,即提出了10小时附加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即每位儿童在20小时学前教育津贴服务的基础上,又可以获得1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津贴。由此可见,新西兰采用一定小时为单位的免费教育津贴计划,使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学前教育服务,在实施上保证了学前教育的起点公平。我国目前正致力于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小时为单位实施免费教育津贴计划,这对我国而言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另一方面,政府重点关注对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资助。截至2011年7月,注册学前教育机构中欧洲裔儿童比例占62%,毛利儿童占21%,太平洋岛屿儿童占7%,亚洲裔儿童占7%,其余3%属于其他种族儿童。相比2010年,亚洲裔儿童注册人数增长了9.2%,太平洋岛屿儿童和毛利儿童的注册儿童人数分别增长了7.3%和6.1%(见表1)。此外,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还关注对特殊儿童的经费投入。所谓特殊儿童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也称为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特殊需要儿童是属于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经费资助是改善学前教育公平的必然诉求,新西兰非常重视对具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经费补助。例如,特殊需要、非英语背景儿童扶助金主要就是为学前教育机构中具有特殊需要或者非英语背景的儿童提供资助的一种经费形式。这些普惠性的措施为特殊需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进一步增强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与新西兰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加大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以及特殊需要儿童的扶持力度,设立各类教育扶持津贴,无疑将极大地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程度。

2.以“儿童为本”为理念,扩大儿童入园率以儿童为本为理念,扩大儿童入园率,是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价值取向之二。学前教育是教育阶段的起点,新西兰政府坚持一切为了儿童的原则,对儿童进行经费投入,从而扩大儿童入园率。这里的儿童入园率主要由注册总人数和每一个年龄阶段儿童注册人数所决定,因此,儿童入园率随着注册总人数与每一个年龄阶段儿童注册人数的增加而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西兰对学前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改革,特别是对经费模式进行了创新,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因此,自1990年以来,儿童入园率有了显著提升。据新西兰教育统计局2011年学前教育年度报告显示,相比1990年,2011年儿童入园率增长了52%。随着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应成为我国坚持以“儿童为本”理念的基本表现。另一方面,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儿童的起点发展,故把学前教育经费设立为专项财政,包括每年的财政预算和决算,都是把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阶段进行经费投入,在投入机制上与其他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相得益彰。具体而言,新西兰针为学前教育的各项发展设立了专门的经费,比如有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补助的学前教育补助金、为教师发展设立的学前教师教育津贴、为儿童提供免费教育机会的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为偏远山区小规模注册的学前教育机构所设立的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服务年度补贴等等。这些专门的津贴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儿童提供经费支持,从而使学前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以及儿童的入园率都有了物质保障。同时,在2010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经费使用指南》,更是进一步在制度上明确了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强化并践行着设立专项学前教育经费的理念。由此可见,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专项财政制度,也将是我国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的必然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篇十

幼儿教育重在保教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学需以游戏为主,倡导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这一切都同音乐教育形影不离。不论是儿童故事、儿童剧、歌谣、舞蹈律动还是其他游戏设计组织和幼儿智力和身体协调发展,都离不开音乐元素。因此,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属于学习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活动的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基本涵括读谱能力、听音能力、节奏能力以及和声、创编能力的综合训练,经过严格规范的教学训练,可以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发展史知识和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器乐声乐表现能力。鉴于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而幼儿课堂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几乎都与音乐有关,幼儿需要从舞蹈、歌唱、器乐弹奏和音乐剧中学习愉悦身心的节奏、和谐美妙的声音,体会优美氛围的环境创设,一个不懂得音乐内涵、不理解音乐和不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人,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各种声音排列的人是不可能达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一定首先重视音乐素养的基础教育,只有给学生坚实厚重的基础,才会使他们拥有将来持续持久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政策利好刺激,近两年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各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加快提高培养速度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都需要几个完整的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调整、提高、完善等教育环节的发展周期,以努力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变化需求,才能获得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大而快的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素养教育未给与高度重视。大多学校的学前专业非常注重基本文化理论课程,特别是初中起点专科,在课程设置上为了体现全科教育,只注重了文化理论厚重扎实,语数英理化史地生政各学科齐全,三学六法必修,却忽略了幼儿教师最为需要的音体美课程,而其中的音乐课程再分散到键盘、器乐、声乐、合唱等门类中,每周学生只有三十几个课时,音乐素养类的乐理视练和声欣赏教育教学时间少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定要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教育,首先加强音乐素养教学,必须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在教学时数上对音乐素养课程予以保证,并引导教育学生在音乐素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音乐素养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所有艺术类包括语言类技能的必须基础,其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技能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急功近利思想影响音乐教育教学。毋容讳言,各类学校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扩招速度和办学规模迅速加大,使学生入学质量根本难以保证。且不说学前教育招生现在基本没有了入学面试,艺术技能考查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入学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高考或者中考成绩。如此一来,虽然我们搞了几十年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艺术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基础,就连学前教育这样的非艺术专业也很难谈到满意,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遇到很大困难,首先是音乐基本能力水平差距过大,五音不全、不识简谱线谱、没见过钢琴的学生,同业余器乐或声乐十级的学生按专业划为一个教学班,这种情形怎能一个分类施教或者区别教学解决得了。其次是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教师面临着各种教学考核,这就势必造成在音乐技能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受到良好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就开始进行键盘学习和声乐学习,结果学生只是掌握了应付考试的曲目,简单机械地毫无音乐艺术美感地完成所谓学习任务,根本不能达到承担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要求,更枉谈愉悦身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进一步的教师职业持续发展,这种忽视音乐素养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做法其危害不言而喻。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7360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73609.html